4阐释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和论述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阐释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解析:

关于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在《艺术概论》一书中,艺术作品论和艺术接受论中都有涉及,但是不成体系。需要考生自己总结和分析。如果只用艺术品论和接受论两章的内容来分析这个属性,又显得比较单薄。所以需要全面思考,对艺术的本质、精神生产、艺术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题:

艺术在本质上是社会的审美的认识。(点评:这一句话总结了书中第一章的理论内容,是一个万能句子,考生可以掌握。)艺术品具有风格、品味等属性,一旦艺术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艺术品就表现出一定的价格,带有商品属性。第一,艺术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生产,审美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点评:每段的第一句话,是这一段论述的核心,要准确、简练,不要啰里啰嗦。第一段先从艺术本质——精神生产开始论述,主要是说明艺术的最根本的价值何在,这个价值也影响了艺术在市场上的价值。)艺术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和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在审美创造中,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它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认识物化或对象化到艺术作

品中,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了精神消费的产品即艺术作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这正是艺术作为精神生产和艺术作品作为精神产品的实质或本质。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是一副不到半平方米的木板油画,达芬奇创作此画用了四年的时间,经过反复的修改才最终定型。现在蒙娜丽莎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每年有数以千万的观众去巴黎观看此画。其实现在蒙娜丽莎的高仿作品不计其数,网上也有很多的电子图片,即使一个熟练的画家临摹一副蒙娜丽莎也不过是一个月的时间,但是这些高仿、电子照片的价值却远远比不上达芬奇的真作,依然有数以千万的观众去卢浮宫观看原作。其原因就在于真作蕴含了达芬奇的审美独创,是达芬奇本人独特的精神产品。(点评:此处用一个著名的案例分析独创的精神产品的价值。此案例完全可以复制,比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兰亭序》等作品。)

第二,艺术的商品属性,就是艺术品作为劳动产品和交换物双重属性的统一,缺一不可。(点评:这是书中的理论,需要考生牢记和分析,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也是这个考题的重点所在,所以案例的分析要多举几个,重点分析和泛泛举例相结合。)艺术是劳动产品,艺术家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如贾岛写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王羲之练习书法勤奋,洗笔砚水池尽黑。创作艺术的这种劳动绝大部分是精神劳动。但是,艺术品只有进

入市场进行交换,换取相应的报酬,艺术作品才是商品。如故宫博物院藏王献之《中秋帖》,本是王献之写给友人的一封信,蕴含着高超的行书技巧,也是一件传世的艺术精品,从宋代以后都是皇家秘藏之宝,民国时期被溥仪偷盗出宫,后流传至香港。新中国政府拨款将其买回来,只有在这种购买的过程中,《中秋帖》才带有商品属性。现在是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也是国宝之一,是无价之宝,因为不会放在市场上交易,所以现在没有商品属性。(点评:这个案例对于考生来说比较难以复制,可以考虑进行论述,比如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一开始是自己欣赏或者送人,后来在市场上进行了交易。从这个过程的变化,来论述艺术品的商品属性。当然,如果能写到具体的案例,会非常好。古代有很多的绘画,是赠送给个人的,如《鹊华秋色图》,又如古代很多画是宫廷内献给皇帝的如《清明上河图》,一开始并没有商品属性。)

第三,作为商品的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点评:这一部分涉及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概念,分析和艺术品的关系。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概念是高中知识,考研政治也涉及,相信对考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概念。关键是分析这些概念和艺术品的关系。)

(一)艺术品的使用价值精神需要。不同于其他衣食住行等商品,艺术品主要是为了满足接受者的审美需要。所以艺术

品种蕴含的精神创作,是艺术品价值的本源。精神性和审美是艺术永远的生命线,是本质属性,所以一个艺术品,我们应该强调它的审美价值、精神价值。马克思经济学中认为,能够交易的东西往往都有无差别的劳动。艺术品里面也蕴含着无差别劳动,就是人在上面赋予了大量的时间、大量劳动。这个劳动和这个时间是什么?就是精神生产,是艺术家花费大量的精神、大量的心思才制造出来的艺术品。艺术品的价值主要的参考它的精神价值、审美价值。

(二)商品交换价值和价格受到市场规律、社会风尚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候艺术作品的精神价值会跟它的价格出现偏离,为什么?因为接受者的欣赏角度不一样。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理解艺术作品中美。而且有时候可能出于的接受的目的不一样,有时候一些接受者接受艺术作品也是为了收藏,等待升值。这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梵高是后期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但是他的作品在生前并没有卖出去,而他死后,随着社会审美认识的提高和风尚影响,梵高的作品在市场上收到追捧,画作往往上千万美元交易,时时打破拍卖纪录。(三)市场因素对艺术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可以促进艺术再生产,一方面有可能使艺术生产成为商人的雇佣,牺牲创造性、审美性。(点评:在艺术接受论中,有关于艺术市场的内容。)

艺术的再生产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艺术品交易后,往往能

支持艺术家、艺术生产机构的继续创作。美国的好莱坞体制,讲电影的拍摄、发行、评论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巨大的盈利,支持的电影技术的不断创新,从黑白到彩色,从2D到3D,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电影,为世界电影艺术贡献了大量的经典,另一方面流水化的生产,扼杀了编剧、导演、演员的艺术独创性,电影内容的套路化,表现形式的模式化非常严重,牺牲了艺术的创造性和审美性。同时,在艺术市场中,购买者往往更愿意出钱买那些与传统样式和传统趣味相吻合的艺术品,这就会限制许多艺术家的创造性,也扼杀了他们的艺术探索精神。

所以,在市场化和文化产业化的今天,正确认识艺术本质,认识艺术的商品属性,对于今天的艺术家和艺术接受者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点评:最后的结尾,比较平淡,但是并没有把以上所说的再强调一遍,因为总结式的结尾一般没有意思,不出彩,应该在结尾上给予拔高,或者引用重要人物的话,或者强调这个理论和现象的重大意义。)

2 论述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关系

解析:

这一题和上一题提问上有变化,在答题的知识上肯定会有重叠。但是肯定不是同样的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