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滞度增加
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最重要因素
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酸中毒 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 肺血管收缩、阻力增加 肺动脉高压


血清H+增高
白三烯、5-HT、 血管紧张素Ⅱ 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性因素
慢性炎症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心律失常、 休克、
消化道出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液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酸碱失衡 X线检查: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征象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2、严密观察以下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及通知医师 ①神志、意识障碍是否加重,瞳孔的大小 ②皮肤紫绀、潮红、球结膜充血是否好转 ③呼吸深浅、频率和节律,痰量及性状 ④心率和血压 ⑤尿量和粪色 ⑥浮肿是否消退 ⑦监测血电解质,血气分析,血常规等变化 13、必要时无菌鼻导管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试题
1、肺心病常见的并发症有 A.酸碱失衡 B.肺癌 C.肺性脑病 D.消化道出血 E.肺结核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心电图
电轴右偏≥+90; 肺型P波; 右束枝传导阻滞Rv1+Sv5≥1.05mV,
V5 R/S<1 ; 超声心动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七、诊断要点


病史
肺动脉高压、右室肥大、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特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八、治疗要点
•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是失代偿期的主要表现
呼吸困难
紫绀 精神神经症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失代偿期—心力衰竭 ※
主要为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表现
尿少、全身水肿、球结膜水肿、视乳头水肿 肝脏肿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颈静脉怒张、 剑突下收缩期杂音 右心室扩大和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腹水征阳性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 持续性氧疗不能中断,吸氧必须维持3-4周左右,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氧气疗法的注意事项: 4. 监测呼吸频率、节律、紫绀及意识状态变 化。 5. 及时准确采血作血气分析,并正确分析结 果,动脉采血常用桡动脉,也可经肘动脉、 股动脉采血,隔绝空气,及时送检。 6. 严禁室内明火,防止事故发生。 7. 吸氧装置定期消毒。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二、流行病学:
1. 本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平均患 病率为0.41%~ 0.47%。 2. 寒冷地区较温暖地区患病率高。 3. 高原地区较平原地区患病率高。 4. 农村地区较城市患病率高。 5. 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患病率为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三、病因:

支气管、肺疾病:COPD最多见
1、初步诊断是什么? 2、急性期的主要护理措施?
初步诊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 肺性脑病
护理措施 1、安置ICU、心电监护 2、绝对卧床休息,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坐位 3、暂禁食、必要时鼻饲 4、给氧,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以1~2L/min为 宜 5、记24小时出入量 ,测生命体征 q.1.h ,注意口 腔、皮肤护理 6、遵医嘱给氨苄青霉素静滴,用前询问过敏史,皮 试,注意全身和局部过敏反应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措施—体液过多

(4)根据病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输液
量每天不超过1000ml,速度不超过 30滴/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措施 ※
并发症—肺性脑病的护理
(1)向病人和家属解释肺性脑病的原因、临床表现 及预防措施。 (2)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行半卧位, 对精神失常、嗜睡、极度烦躁不安或出现昏迷者应
血容量
发病机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athogenesis)
2.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肺循环阻力↑→右心收缩力加大→右心室肥厚→当 肺A压超过右心室负荷→右心排血量下降→右室收 缩末期残余血量增加→舒张末压↑→右心扩大、右 心功衰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五、临床表现 ※
肺、心功能代偿期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加床档或约束肢体,以保证安全,必要时设专人护
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措施 ※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脑病的先兆。
(4)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保持在
1~2L/min,给氧浓度为25%~29%。
(5)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以防压疮和口腔炎的发
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措施 ※
(6)要慎用呼吸兴奋剂,应在保持呼吸道通 畅的前提下使用。可配合吸氧、解痉、祛痰 等措施,不能长期大剂量应用。严重呼吸衰 竭者,因脑缺氧和脑水肿未纠正而出现频繁 抽搐,应慎用呼吸兴奋剂。用药中如果出现 恶心、呕吐或频繁抽搐,提示药物过量,应 及时与医生联系。
2.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体位。 3. 营养疗法 1)限制钠盐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措施—体液过多
4、用药护理

(1)重症病人避免使用镇静药、麻醉药和催 眠药。 (2)利尿药尽量在白天使用,同时准确记录 二十四小时出入量。 (3)使用洋地黄药物前,要纠正缺氧和低钾 血症以免造成药物的毒性反应。
肺小动脉血管炎
肺泡内压
肺泡毛细血管受压 血管管腔狭窄、闭塞
肺泡壁破裂
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
肺血管重塑
肺血管阻力增加 肺动脉高压
反复肺微小动 脉栓塞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滞度增加
慢性缺氧 继发性RBC 醛固酮 肾小动脉收缩 水钠潴留 血液粘滞度 肺动脉 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临床护理教研室 王一玲
授 课 内 容
概念
流行病学 病因 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 临床表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 治疗要点 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一、概念

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 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 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 脏病。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肺血管疾病


•其他: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四、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1.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的形成
功能性因素(functional factors) 解剖性因素(anatomy factors)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From Murray & Nadel: Textbook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3rd ed.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70岁。因咳嗽、咳痰、 气急20余年加剧,咳痰不畅伴意识障碍两天入院。 查体:T37.8℃,P120bpm,R 35次/分,BP 100/70mmHg。意识模糊,唇绀,皮肤潮红多 汗。颈静脉怒张。桶状胸,两肺散在干湿罗音。心 率12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 肝肋下3cm,质软,肝颈返流征(+),脾未触 及,两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血常规:WBC 13.2×109/L,中性0.83。 血气分析:PaO2 45mmHg,PaCO2 75mmHg
控制感染——治疗的关键 通畅呼吸道 合理氧疗
控制心力衰竭: 用药原则
•利尿剂:剂量小、缓慢、间歇用药
•强心剂:剂量小、作用快、排泄快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要点
控制心律失常
抗凝治疗
加强护理工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要点

缓解期
防治原发病、去除诱因、避免急性发
作、提高免疫功能、延缓病情发展。
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时,绝对卧床,取舒 适卧位,减轻呼吸困难和心脏负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措施—活动无耐力
3、体育锻炼
1) 长期卧床者定时改变体位。

2) 较重病人在床上进行缓慢的肌肉松驰活动。
3) 鼓励病人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措施—体液过多

1.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尿量及意识情况。记 录二十四小时出入量。
临床表现 ※

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肺气肿表现:咳、痰、喘反复发作,进行性呼吸困难 肺气肿体征 肺动脉高压:P2亢进 右心室肥大:剑突下心脏搏动,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 ※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右心衰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失代偿期—呼吸衰竭 ※
7、遵医嘱给氨茶碱静脉注射,注射速度要缓慢,不少 于15分钟,并注意有无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跳骤 停等副反应 8、遵医嘱给速尿,注意有无水、电酸碱失衡等副作用 9、遵医嘱给尼可刹米,如出现颜面潮红、面肌颤动、 燥烦不安等表示过量,应减慢滴速并通知医师 10、遵医嘱给必嗽平祛痰,稀释痰液,以利控制感染 11、输液过程中,要注意滴速,必要时以中心静脉压 调整滴速,以免过多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九、护理诊断
1. 气体交换受损
2. 清理呼吸道无效 3. 活动无耐力 4. 体液过多 5. 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 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措施—活动无耐力 ※
1、评估病人的耐力水平、自理能力,必
要时可做心肺功能监护。
2、环境和活动
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新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小结
肺 源 性 心 脏 病
概念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治疗要点
肺动脉高 压的形成
肺性脑病 的护理
护理
氧气疗法的注意事项: 1. 保持气道(包括鼻塞)导管通畅。
2. 监测并维持恒定的吸入氧的流量/浓度。 待氧分压上升至60 mmHg,二氧化碳分压下降至 50 mmHg方可间歇给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