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从正(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从正
一、生平及其著作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从正(1156--1228),字子和, 号戴人,金代睢州考城人。金元 四大家之一,学宗刘完素,主张 攻邪,攻邪派的开山鼻祖。
10余岁幼承庭训,从父学医,20
余岁悬壶应 诊。约50岁做了二三个月的随军医生,61岁被 召补太医,不久辞归 。晚年隐居宛丘一带,与 学生麻知几、常仲明等致力于医学研究,写成 《儒门事亲》。
《景岳全书.卷三十一.杂病谟.痰饮.先君吐法记》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先君寿峰公,少壮时,素称善饮。后年及四旬 而酒病起,遂得痰饮之疾。多见呕酸胀满,饮食日 减,眩晕不支,惊惕恍惚,疾疟等证。相继迭出。 百方治痰,弗获寸效。因慕张子和吐法之妙,遂遵 而用之。初用独圣散、茶调散及齑汁之类。一吐而 稍效,再吐而再效,自此屡用不止。虽诸痰渐退, 而元气弗复也。如此年余,渐觉纯熟,忽悟其理, 遂全不用药,但于五鼓食消之后,徐徐咽气,因气 而提,提不数口而清涎先至,再提之,则胶浊后随 。自后凡遇诸疾,无论表里虚实,虽变出百端,绝 不服药,但一行吐法,无不即日尽却。后至六旬之 外,则一月或半月必行一次,全不惮烦,而鹤发童 颜,日增矍铄。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先君行吐之法,每于五鼓睡醒之时, 仰卧用嗳提气,气有不充,则咽气为嗳,随 咽随提,痰涎必随气而至。虽以最深之痰, 无不可取,但最后出者,其形色臭味,甚有 紫黑酸恶不堪言者。所以每吐之后,或至唇 肿咽痛,但以凉水一二口漱咽解之。吐毕早 膳,悉屏五味,但用淡粥一二碗,以养胃中 清气。自四旬之后,绝不用酒。行吐法者, 四十余年,所以愈老愈健,寿至八旬之外, 犹能登山,及灯下抄录古书。后以无病,忽 一旦含笑而辟谷,时年八旬二矣。
(1)汗法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表者,是皮毛、肌肤、腠理、 经络、六腑、苗窍等的总称。
含义——“凡解表者,皆汗法也” 辛散解表药 灸 熏蒸 渫洗 烙 针刺 砭射 导引 按摩 熨
出血
适应范围——邪气停留在皮肤经络之间,包括 风寒暑湿之邪,未深入脏腑者, 是最迅速而有效的方法。
具体应用——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儒门事亲》15卷 “医家奥旨,非儒不能明”, 中 “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 医 著名篇章:“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 各 “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
家 学 说
二、学术思想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历史背景:《和剂局方》的出现造成医生
好用辛温燥热之药的歪风;世俗流传的服石 之风,以长生、房中之术惑人;金元战火连 年,热病恣行,但俗医嗜补,凡有疾病者, 不问虚实,滥投补剂,庸工以此为悦,病者 昧而不觉,以致邪气稽留,为害不浅。
藜芦: *用量:散剂:0.3~0.5克 煎剂:1~1.5克 中毒量与治疗量十分接近,0.6克即可 引起严重中毒,故有人提出以0.06~0.18 克为宜。 *中药解毒: 《本草纲目》:“藜芦畏葱白” 1、与郁金同服,相辅相助,是治疗风痰涌盛, 清窍不开的基本对药之一。 2、板兰根,黄连、紫草、鲜生地,黄柏等。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景岳:《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攻阵》 “凡诸药皆可取吐,但随证作汤剂,探而 吐之,无不可也。”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医方八阵.论吐法》 “因证用药,随药取吐,不吐之吐,其意更深。” 朱丹溪:“吾以吐法通小便,比如滴水之器,上窍闭 则下窍无以自通,必上窍开而下窍之水出焉。 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先服后吐;血虚者,芎 归汤,先服后吐;痰多者,二陈汤,先服后吐; 气闭者,香附、木香探吐。更有瘀血而小便闭 者,牛膝桃仁为要药。”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瓜蒂: *通过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引起呕吐中枢兴奋, 而促进剧烈的呕吐。 用量:研末服:0.6~0.9克 煎 剂:0.5~1.5克 最小中毒量一般为3.5克 瓜蒂能否安全有效,关键在于使用剂量是 否合适。 *中毒药解: 剧烈呕吐时:可喝冷稀粥,或取生姜自然汁5毫升, 开水冲服;或半夏10克,甘草6克,水煎两次,混合 均匀,每3小时服一次,两次服完;冲服麝0.03~0.06 克,对剧烈呕吐有效。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呼吸困难者:开水灌服麝香0.06克,再用生 姜一斤捣烂,分两半,用布包好,放在笼内蒸 熟后,用两块布包裹,互相替换在患者胸背部 用力摩檫。 大汗淋漓,虚脱者:高丽参10克,干姜,炙 甘草各20克,肉桂6克,水煎服。 麝香0.03~0.06克/丁香0.3~0.6克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表证:要明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感受风邪引起的疾患,“风非汗不出”; 热郁之病:常与吐下之法并用,或先后使用 。“吐法兼汗”,吐前吐后出汗。
常用方药——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辛热发汗用麻黄汤、桂枝汤;
辛温发汗有升麻汤、葛根汤等,
苦寒发汗用大小柴胡汤、柴胡饮子等,
辛凉发汗的有防风通圣散、双解汤、当归饮 子等。
子和书中列举汗药40 味。常用药中有人参 、厚朴等。分为辛温、甘温、辛寒、甘寒、苦 温、苦寒、淡渗等。
小儿风水案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郾之营兵秋家小儿,病风水,诸医用银粉、 粉霜之治,小溲反涩,饮食不进,头肿如腹,四 肢皆满,状若水晶,家人以为勉强,求治于戴人 。戴人曰:此证不与壮年同,壮年病水者,或因 留饮及房室,此小儿才七岁,乃风水证也,宜出 汗。乃置燠室,以屏帐遍遮之,不令见火,若内 火见外火,必昏愦也。使大服胃风汤而浴之。浴 讫,以布单重复之,凡三、五重,其汗如水,肿 乃减五分。隔一、二日,依前治之,汗出,肿减 七分。乃二汗而全减,尚不能食,以槟榔丸调之 ,儿已喜笑如常日矣。 (《儒门事亲•风形》)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患者自觉胃部灼热难忍,双手了起衣衿扇风,并不 住地顿足捶胸,一直到10点钟,不涌不吐,于是医 生又令服用烧盐方,用食盐(分量未称)炒过后冲 浓盐水一碗,强令患者服用,患者连饮三口,抛扔 于地。而后逐渐加重,患者躺在地上翻滚,医生和 患者母亲蹲在身旁不住地安慰,这样一直到12点, 医生又令熬绿豆粥吃解毒。粥煮好后,被患者打翻 在地,一口未吃。患者烦躁如狂,将裤子蹬掉赤身 裸体在地。全家人围着抚摸安慰,这时见大便有沉 渣样物体排出。医生说:“未吐,拉出来也好,我 先回医院看看。”就扔下患者扬长而去。下午3时 ,患父归家见患者神志昏沉,摸不着脉,口角有血 样物流出,大便亦排泄血样物。见势不妙,才送xx 人民医院抢救,经抢救无效,于当晚8时死亡。
张子和吐法机理探讨:
中 医 各 “吐之令其条达” 家 学 说
因势利导,开决驱邪;
宣通枢机,条达血气;
刘河间《素问玄机原 病式》: “因其呕吐, 开发郁结,则气通, 津液宽行。”
王xx,14岁,女,学生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素有胃热、心烦、头痛、喜动、好怒等,但神清,营 养情况好,不影响学习。经中医治疗,略有好转。近 因与邻舍儿童争吵,又觉心烦、头热。某医生到患家 作客,饭间叙谈中,某医生说:“看来仍用以前说过 的吐法可奏效。”随即约定次晨给患者服药,并令其 禁食(当晚次晨两顿)。次日早8时,某医生来到患 者家,见患者在门首张望,患者说你再不来我要上学 走啦,某医生说:“把药喝下去,吐完了,再让你母 亲做碗面条吃再上学。”于是某医生挽着小患者的手 ,谈笑进屋。患母烧水,某医生亲自合药看服(瓜蒂 培干30g、赤小豆15g。散剂,空腹顿服,温开水送下 ),随即又饮糖水一杯。而后医患开始打扑克,一把 没打完,患者说:“我胃里难受!”便扔掉扑克。这 时医患及患者母亲,都认为药力发作了,静待涌吐。
宜忌——*先小服,未效渐加,或加探吐,用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钗股、鸡羽探引,若不吐者予饮齑汁, 边探边饮,直到吐出。
*中病即止,不必尽剂 一次强吐/多次轻吐 *吐后调理 吐后头昏目眩/口渴:饮冰(凉)水、 瓜果等,静卧。 吐而未净:可隔数日复吐 吐而不解:藜芦---葱白解 矿石药---甘草贯众汤解 瓜蒂、草木药---麝香煎汤解

溯源——
内经:“土郁夺之” 夺谓下之,令无壅碍也; “因其重而减之” 重,积也;减,泻下也; 张从正:“下法犹补” “下者,推陈致新也” 下法,不单指泻下,凡是行气、通经、消 积、利水等法都包括在内,以达到祛除里邪目 的。
汗法宜忌——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 因人 因地 因时 因证制宜 * 微微汗出,中病即止 * 汗后禁杂食嗜欲,忧思劳作
(2)吐法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溯源——
内经:其高者因而越之 伤寒论:瓜蒂散、栀子豉汤 千金方:盐水探吐 本事方:稀涎散 万全方:郁金散 圣济总录:常山吐疟 孙尚方:三圣散
(2)吐法
学术背景:受内经气血流通为贵的启发。
(一)攻邪论
中 医邪已病
指出“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或自外而 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 天邪风暑火湿燥寒---病位在上
外来
地邪雾露雨雹冰泥---病位在下
酸苦甘辛咸淡---病位在中 喜怒忧思悲恐惊
内生—人邪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胃风汤: 人参 白术 当归 川芎 肉桂

茯苓 白芍
槟榔丸: 槟榔 牵牛 木香 陈皮 生姜
“胃风五苓 有桂,所以 温经散表而 分水道。”
《儒门事亲》汗剂: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以辛味药宣散风壅 ,以淡渗剂开通结 滞,使卫阳振奋, 气液流行。 防风通圣散;双解散;浮萍散;升麻散; 麻黄汤;桂枝汤 桂枝汤:桂枝 茯苓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常山: *致呕机制主要是刺激胃肠的迷走神经及交 感神经末梢,而引起反射性的呕吐。 *防止过度呕吐: 1、宜冷服,服药前后1小时,禁食热饮料。 2、与半夏,乌梅,陈皮,云苓,竹茹等 同用,可减少呕吐。 3、古人认为“常山与甘草同用必吐” 常山(量)= 甘草(量) 易 吐 常山(量)》甘草(量) 不易吐
外 邪
天邪
地邪
疾 病
就 近 祛 邪

人邪

(1)汗法
溯渊——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内经:“因其轻而扬之……其在皮者,汗而
发之”;“火郁发之”;刺热方法。 张仲景:辛温解表 刘完素:辛凉解表 张从正:汗法即“开玄府而逐邪气”,目的 在于“发腠理,致津液,通血气”,行郁开 滞,流通气液。集前人之大成。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患者服药后20分钟未吐,再服少许。
随即涌吐如食指样痰涎4条,胶着不易扯
断,后又吐清水4、5次。吐后感觉胸中畅 快,但胃脘烧灼、腹部发热。服冷粥一碗 后灼热略有缓解,只感疲惫无力,安然入 睡。次日,患者感觉精神清爽。再予和胃
健脾、转输气机之剂调理。
(3)下法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吐后禁贪食过饱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吐后禁房事和七情刺激
*禁吐例:性情刚暴/好怒喜淫/信心不坚 病势危重/老弱气衰 自吐不止/亡阳血虚 诸失血性疾病
吐法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王某,女,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因失 恋而抑郁失眠,为控制自己打电话,常以胶带 自缠双手。抑郁日益加重,坐卧不安,服用抗抑 郁药而疗效不显.就诊时患者表情呆滞,胸中满 闷欲呕,食欲不振,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 证属痰浊堕阻,气机不畅。先拟涌吐浊邪, 取独圣散方义。甜瓜蒂5g,上药捣为末,以水 煎取药汁2g,每服约0.5g药量。半小时后不吐 则渐加药量。备冷粥待用。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含义——“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药物催吐 撩痰探吐 旋转取吐 引涎 漉涎 嚏气 追泪
适应范围——邪滞 宿食 痰饮 酒积 毒物等在 胸脘以上的大满大实之证
论治方药——并不局限于催吐药类,亦采 用辨证治疗的方剂并加以探吐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伤寒头痛,用瓜蒂散; 杂病头痛,用葱根白豆豉汤; 痰食积滞,用独圣散加茶末少许; 两胁肋刺痛因水滞者,用独圣散加全蝎梢等等。 《儒门事亲》中列涌吐药36味。包括: 直接涌吐品(瓜蒂、藜芦、常山、茶末等); 上部引经品(薄荷、葱根须、谷精草等) 药味极致品(极苦、极咸、极酸等); 宣达气机品(附子、木香、厚朴等); 逐邪开壅品(芫花、甘遂、大戟等); 其它(生地汁、白米饮等)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指出:“邪气处之三,而出之者亦三也。 诸风寒之邪,结于皮肤之间,藏于经络之内, 可汗而出之;风痰宿食,在膈或上脘,可涌 而出之;寒湿痼冷,热客下焦,在下之病, 可泄而出之。”指出了攻邪当根据所犯部位, 因势利导,或汗或吐或下,就近去之。
2、攻邪之法,行汗吐下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