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文学的养分在语文教学中流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让文学的养分在语文教学中流失“以人为本”是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教书育人”是教师担负的双重任务。但是,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有的教师教学模式陈旧呆板,教学方法刻板单调,教学内容处理简单,尤其是文学教学,原本应该承担着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却脱离了人的真实生活、脱离了人丰富多样的精神体验、脱离了人的生命本身。语文教学被异化为工具化的“技术”操练,陷入了一种程式化的、形式主义的技术工作的陷进之中,因此,相当多的语文教师就把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文学教学边缘化、冷漠化。我想,造成这样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一、新课标下的高考考试,更加重了文学养分在语文教学中的流失。我国的教育方针一再强调全面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明确要求,教育不仅要学生有宽厚、扎实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有人文素养、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但是,面对现实中的升学和高考,面对高考的指挥棒,人们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作祟下,武断机械地将语文教学异化为应对考试的程式化教学。近几年,新课标下的高考试题,做了所谓的“改革”,高考考卷的第三题文学类文体阅读和第四题实用类文体阅读变为选做试题,而且,文学类文本近几年只选择小说文本,加之文学类阅读设题难度大于实用类文体阅读,为了应对高考,老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无不加大对信息筛选的实用类文章的阅读训练,这样对小说阅读教学也相应淡

化,更不要说高考没再考的散文和戏剧阅读了。这样,让本来就被冷落的文学教学更是雪上加霜。当教育教学被异化为升学的考试工具时,教育教学自然被狭隘和功利化。这不能不说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悲哀呀!

二、文学课教学,更多的注重了艺术技巧的讲解和结构的分析,忽视了课堂上应体现出的艺术美。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座美的宫殿,而语文教师是美的使者,更应该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美、创造美和欣赏美,让课堂时时洋溢着美,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教师的一言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显示出的优雅的风度、良好修养、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与学生互动的教学实践中,就足于感染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田。教师所表现出的对学生的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使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更好的去感知体味作品中人性的真善美,去辨别生活中的假丑恶。从而获得文学养分的滋养。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主要表现在:1、教学的主要关注点更多的限定在机械地划分篇章结构和表达技巧上,忽视了作品内容的文学养分,不能将手段和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人性化的去深入领悟人物形象,艺术化的去欣赏作品。2、教学的主要依据更多的依赖教学参考书,忽略了学生对作品的最初感受。长期这样的教学,扼杀了学生从自我认知的起点去思考认识世界的原动力。一切学习的原动力来自于自己主动对知识的渴求和强烈的

认知感,如果老师只是将自己的参考书上的固定结果强加给学生,不去引导激发学生自主的发现和质疑,课堂学习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就会丧失人文精神。3、文言教学的主要重点更多的停留在字、词、句的翻译上。忽视了作品中真正体现的深意。4、作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结构布局和写法上,忽略了学生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文学就是人学,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亲身体验生活,没有真正的用心去认识身边的人,去思考身边发生的事,怎么用心去写作呢?没有体验哪来感悟,没有感悟哪来写作?所以,本来很有意义很有艺术感的写作,变成了学生最头痛的事情。

面对当前文学教学出现的问题,我们在有必要改革教育体制和高考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坚守语文教学这块主阵地,肩负起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肩负的责任,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真正的做到教书育人。那么,语文课堂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汲取文学的养分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呢?

一、从学生自身认知的起点开始,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去激发学生的情感美。教学活动包含知识和情感思想的交流。当教师将情感灌注在自己的教学内容中并激发学生情感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自己进入角色,要用心用情去引导启发学生,做到以情动人。同时要降低重心,充分考虑学生的感情基点和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参与思考讨论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感知和理解教材,并自觉地从中受到感染和激励。教师要善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唤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感情充沛的朗读,让学生在高低、轻重、疾徐、转折、顿挫的语调变化中尽情地感知作品;教师要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调动学生的视听,让学生感受意境,体悟哲理。这样教师感情饱满,激情洋溢,学生心驰神往,翘首深思,师生之间形成共鸣,感情也会在作品欣赏中得到共融和升华,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

二、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开启,从作者创作的角度起步,去体味作品的艺术美。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统一的精品,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具备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力、理解力、创造力。教师要能够抓住作品的时代背景这个切入点,从作者创作的角度去深入探究作品。要能探幽发微,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在课堂上充分展现作品的艺术美。游记散文,写景记事,热情歌颂了奇丽多娇的祖国山河,表现了壮阔的自然美;小说戏剧,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讴歌了善良质朴的人性美,贬斥了自私狡邪的人性恶;哲思论文,犀利雄辩,体现了独特深邃的思想美。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分析,去感知诗歌散文中创造的优美迷人、多姿多彩的意境,去体味小说戏剧中塑造的多种多样,极具特点的形象,去领悟哲思著作中深邃博大、奥妙无尽的思想。这样,在关照文学作品中“美”的同时,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滋养和成长,这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所以,通过文学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不可忽缺的,也是不能因

为升学考试就随便淡化和放弃的。

当然,文学教学仅仅依靠语文课堂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双翅。语文教学的文学教学不能忽视课外阅读。有益的课外阅读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语文教学的文学养分就会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学生茁壮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