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资料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4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研 究进展
新型治疗方法
✓ 抗病毒药物:针对病毒
✓ 免疫疗法:通过激活免
感染的新型药物,如瑞
疫系统来清除病毒,如
德西韦等
CAR-T细胞疗法等
12
34
✓ 基因编辑技术:利用
✓ 干细胞疗法:利用干细胞
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
来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
对病毒进行精准打击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抗炎治疗:使用抗炎药 物减轻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治疗:使用免 疫调节药物,增强免疫
功能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 感染,可能需要进行手
术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康复治疗:在疾病恢复期, 进行康复治疗,帮助患者
恢复身体机能
预后和预防
预后: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感染
疫苗接种:接种疫苗,降低 感染风险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及时 发现并治疗感染性疾病
妄等
04
05
运动障碍:肢体 无力、瘫痪、共
济失调等
感觉障碍:感觉 减退、感觉异常、
疼痛等
06
语言障碍:言语 不清、失语等
07
视觉障碍:视野 缺损、视力下降
等
08
09
10
癫痫发作:突然 发作的抽搐、意
识丧失等
精神症状:焦虑、 抑郁、幻觉等
其他症状:如食 欲减退、体重下
降、疲劳等
并发症状
01
头痛、头晕、恶心、 呕吐
02
03
意识障碍、昏迷、抽 搐
肢体瘫痪、感觉障碍、 运动障碍
04
05
语言障碍、认知障碍、 行为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整理课件
21
简介
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 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脑膜刺激征、剧烈头痛、
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整理课件
22
病原体
革兰染色阴性的肾形双球菌
普通培养基不易生长,在巧克力或血培养基上 生长良好
人是唯一的天然宿主
对干燥、寒冷、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极敏 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NS infection)
整理课件
1
定义
指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CNS实质、被膜及血 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 病。
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 直接感染 神经干逆行感染
整理课件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颅内脓肿 脊髓局限性感染 颅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结核性脑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毒性脑炎
脑膜炎、脊膜炎或脑脊髓膜炎: 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软膜 脑膜刺激征明显,昏迷发生晚,后遗症少
脑膜脑炎: 脑实质与脑膜合并受累
根据发病情况及病程可分为
急性:<2周 亚急性:2~4周 慢性感染:>4周
整理课件
5
基本临床表现
发热 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颈强直 局限性神经损害体征、病理反射等
脑膜炎奈瑟菌(革兰阴性双球菌):首选头孢曲松或头孢 噻肟,备选方案有青霉素G、氨苄西林、氯霉素、氟喹诺 酮类或氨曲南。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革兰阳性杆菌或球杆菌):首选氨 苄西林+氨基糖苷类,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TMP/SMX或美 罗培南。
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革兰阴性杆菌): 除流感嗜血杆菌外,多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首选三代头孢 菌素,其他可选用头孢吡肟、美罗培南、氟喹诺酮类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护理ppt

分类
(二)根据病原体分:病毒性、细菌性、真 菌性、寄生虫性等。
(三)根据发病情况和病程分:急性、亚急 性、慢性。
(四)根据病理特点分:包涵体性、出血性、 坏死性、脱髓鞘性等。
(五)按病变位置分:大脑炎、小脑炎、间 脑炎、脑干炎、脑脊髓炎、脑膜脑炎等。
三、病原体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 直接感染 神经干逆行感染
(四) 对症治疗
高热——降温 抽搐——抗痉 精神错乱、躁动不安——镇静、安定 颅内压增高——脱水降颅压、激素治
疗(早期、大量、短程)。
概念
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是一种 各种病毒感染引起软脑膜弥漫性炎症综 合征。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 临床上表现常见为无菌性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神经精神教研室
概念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指各种生物性病原 体(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 体、寄生虫、朊蛋白等)侵犯中枢神经 系统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 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
根据受累部位
分类
1. 脑炎、脊髓 炎、脑脊髓炎:主要侵犯 脑和脊髓实质。
2. 脑膜炎、脑脊膜炎:主要侵犯脑膜。 3. 脑膜脑炎:脑实质与脑膜合并受累。
肠道病毒性脑炎
多见于夏秋季,流行或散发。 有发热、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和肢体瘫
痪等 病初期有胃肠道症状。 PCR检测有病毒可以鉴别。
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见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亚急性或急性病程 。 意识模糊、记忆减退、情感障碍、头痛
等体征。25%的患者有弥漫性或局灶性 白质异常。 体液检查可见到典型巨细胞。 PCR检测有病毒可以鉴别。
异常明显,甚至出现尖波与棘波。
辅助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及脑脊液特点回顾性分析

论文分类号R743 单位代码10183密级公开研究生学号2005733008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及脑脊液特点回顾性分析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bout the changes ofcerebrospinal fluid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us diseases 作者姓名:赵文杰专业:临床医学导师姓名:林卫红及职称:副教授学位类别:临床医学硕士论文起止年月:2006 年 1 月至2008 年 4 月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08 年月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研究生院:本人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院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和CNKI 系列数据库中使用,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级别:■硕士□博士学科专业:临床医学论文题目: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及脑脊液特点回顾性分析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2008 年4 月14 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130021作者联系地址(邮编)作者联系电话:************作者姓名赵文杰论文分类号R734保密级别公开研究生学号2005733008学位类别临床医学硕士授予学位单位吉林大学培养单位专业名称临床医学第一临床医院(院、所、中心)2005 年09 月至研究方向神经病学学习时间2008 年7 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及脑脊液特点回论文中文题目顾性分析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bout the changes of论文英文题目cerebrospinal fluid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us diseases 关键词3-8 个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血脑屏障脑膜炎脑炎姓名林卫红职称副教授导师情况学历学工作单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博士位位医院神经内科2008 年 4 月答辩日论文提交日期2008 年 5 月8 日14 日期基金类别及编是否基金资助项目否号如已经出版,请填写以下内容出版地(城市名、出版者(机构)名省名)称出版者地址(包括邮出版日期编)提要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各项指标变化等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儿科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致病菌
化脓性细菌 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 2月以下易发生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产气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 我国很少发生B组β溶血性链球菌颅内 感染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
入侵途径
最常见就是通过血流,即菌血症 脑膜 微血管 新生儿的皮肤、胃肠道黏膜或脐部亦 为入侵门户 邻近组织器官感染 中耳炎、乳突炎等 扩散涉及脑膜 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 颅骨骨折、皮肤 窦道或脑脊膜膨出,由此直接进入蛛 网膜下腔
病毒性脑炎
起病急 临床表现因脑实质受累部位的病理改变、范 围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情绪异常、反复惊厥、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病症 癫痫持续状态、脑疝形成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最严重,病死率高 病程2~3周,多数完全恢复,少数遗留肢体 瘫痪、智力倒退等后遗症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病因
病毒别离检测难,仅1/3~1/4病例 80%为肠道病毒 其次虫媒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 毒、腮腺病毒和其他病毒
临床表现
病情轻重差异大 病毒性脑炎较重,重症脑炎更易发生 急性期死亡或后遗症 病毒性脑膜炎 自限性
病毒性脑膜脑炎
急性起病,前驱传染性疾病或上呼吸 道感染 发热、恶心、呕吐、软弱、嗜睡、头 痛、烦躁不安、易激惹 一般很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 可有脑膜刺激征,但无局限性神经系 统体征 病程1~2周
运动功能检查
肌张力 小婴儿可通过内收肌角度、腘 窝角度、足跟碰耳实验、围巾征等观 察 肌力 0~5级 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收 缩,2级主动平面运动,3级主动运动, 抵抗地心引力,4级主动运动,能抵抗 地心阻力稍弱,5级正常
运动功能检查
肌张力 小婴儿可通过内收肌角度、腘 窝角度、足跟碰耳实验、围巾征等观 察 肌力 0~5级 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收 缩,2级主动平面运动,3级主动运动, 抵抗地心引力,4级主动运动,能抵抗 阻力,力量稍弱,5级正常
记笔记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概述

记笔记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概述分类:感染性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
根据病原体不同,可进一步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和立克次体感染。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感染性疾病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有些疾病如疱疹性脑炎多为急性或暴发性起病。
其他疾病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s SSPE)和Rasmussen 脑炎则为业急性或慢性起病。
先天性/新生儿感染术语:先天性颅内感染常由一组病原体引起统称为TORCH感染,包括弓形虫病( T oxoplasmosis )、风疹( Rubella)、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 )感染和疱疹( Herpes )。
如果把先天性梅毒( Syphilis )也纳入其中,则将这组病原体称为TORCH (S)或( S ) TORCH。
其他先天性感染包括HIV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大约40%的HIV阳性母亲将感染传递给胎儿,通过HAART治疗受染母亲和剖宫产能极大降低感染率。
病因:大多数先天性感染的病原体通过胎盘传播,疱疹病毒则是由于分娩期合并感染所致。
除弓形虫和梅毒外,多数为病毒感染。
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其他病因则相对罕见。
病理学:经胎盘传播的病原体所造成的临床症状由病原体种类和感染时机共同决定。
当感染发生在孕早期(妊娠前3个月内)会引起流产或出生缺陷,存活的新生儿可出现发育畸形(如神经元迁移障碍和脑裂畸形)。
孕晚期感染以小头畸形伴全脑损害、广泛性脑软化等脑组织破坏为主要表现。
营养不良性脑实质钙化是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病、HIV 和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的特征性表现。
后天获得性感染/炎症能引起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菌、乙型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脑膜炎:脓性渗出物是多数病原体所致脑膜炎的常见病理学特征,在大脑基底池最为明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治疗
治疗: • 抗病毒:阿昔洛韦 • 抗变态反应、抗水肿:激素 • 脱水、降低颅内压:甘露醇
预后: 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60-80%)。急!急! 后遗症以精神障碍和智力低下明显。傻!傻!
普通病毒性脑膜脑炎
• 最常见 • 普通呼吸道病毒感染后症状 • 前驱症状后出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 • 无精神异常、智力减退、偏瘫等脑实质损害症状 • 脑积液变化同“单疱脑” • 治疗同“单疱脑” • 预后好,多自限,无后遗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的病变部位
• 脑:脑炎(encephalitis) • 脑膜:脑膜炎(meningitis) • 脊髓:脊髓炎(myelitis) • 脊髓膜:脊髓蛛网膜(spinal arachnoiditis)
病因学分类
• 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普通病毒 • 细菌:化脓性、结核性 • 真菌:隐球菌 • 寄生虫:脑囊虫、弓形虫 • 阮病毒:CJD
颞叶管记忆、嗅觉) • 失语、轻偏瘫、偏盲(影响了额叶的运动、语言区,水肿波及内囊)
辅助检查
• 脑脊液
• 脑电图
• 核磁共振(MRI)
脑脊液
压力:正常或轻度增高(脑水肿); 细胞数:轻度中度增加(炎症反应不剧
烈, 但坏死明显),红细胞 (出血性坏死) 蛋白质:轻度至中度增高(组织坏死) 糖和氯化物:正常(病毒“不吃糖和
• 病理:最常累及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或变态反应性脑 损害(病毒具有噬神经毒性)。
疱疹感染 ^
出血坏死性脑炎
病毒包涵体
临床表现
• 多为急性起病,约有1/4的患有口唇疱疹史,潜伏期为2~21天,前 驱期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肌痛、嗜睡、腹痛和腹泻等症状(病 毒感染表现)
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概论

1.3病毒感染与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许多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炎症性、脱髓鞘性病 变,这是一类自家免疫性疾病,而病毒感染在这类疾病中起作 用。例如,SSPE、PML、进行性风疹全脑炎、进行性麻疹脑 炎、进行性巨细胞病毒脑炎等。
朊病毒病是另一类慢性变性病,目前归类于可传播性海 绵样脑病(TSEs)。
Coxsachie A 7、9、
肠 道
1-6、8、10、11 14、16-18、22、24
病 Coxsachie B 1-5
毒
6
ECHO 4、6、9、11、16、19、30
1-3、5、7、8、12-15、17、
18、20-25、27、31、32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1型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Borna病
Borna病是一种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见于马、绵 羊、牛、猫和鸵鸟。已在人类血清中发现抗本病毒抗体, 因此怀疑该病毒与CNS的急性和慢性炎症性疾病有关 (Bode,1992),后来又在患抑郁症、慢性强迫观念和 行为障碍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到该病毒(Bode, 1996)。
Borna病毒是非节段性负股RNA病毒,其基因组在 宿主细胞中复制和转录具有独特性,因此迄今该病毒尚 未归类,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病毒科的原型(Brises,1994; Schneemann,1995)。在马实验性感染可造成急性致死 性脑炎,而其他动物(包括非人类的灵长类)可造成持 续性感染,其临床表现为行为异常。
神经病毒病的药物治疗
• 抑制病毒吸附和进入的药物
– 免疫球蛋白( γ 球蛋白) – 可溶性CD4
• 抑制病毒脱壳的药物
– 金刚烷胺(Amantadine)及其衍生物金刚乙胺(Rimantadine)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因及发病机制:
经血行
结核杆菌
脑膜、软脑膜
播散
纵隔淋巴结
干酪样坏死
溃破到血管
膜下腔
TMB
破溃
结核结节
蛛网
临床表现: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颅内压增高。 (1)、早期 (2)、晚期 (3)、严重期 3、脑实质损害症状(4—8周) (1) 精神症状 (2) 癫痫 (3) 意识障碍 (4) 肢体瘫痪 4、脑神经损害 5、老年人表现
职业性向类型测试
如果有机会让你到六个岛屿旅游,你最想去的是哪个?
A岛 B岛
D岛
C岛
F岛 E岛
选择A岛
类型:艺术型(Artistic) 喜欢的活动:创造,喜欢自我表达,喜欢写作、
音乐、艺术和戏剧。 喜欢的职业:作家、艺术家、音乐家、诗人、漫
画家、演员、戏剧导演、作曲家、乐队指挥和室内装 潢人员。
选择B岛
2、肌强直:
锥体束损害
折刀样强直
PD
铅管样强直
伴有震颤
齿轮样强直
临床试验 ①、②、③
1、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运动迟缓、面具脸、精细动作困
难、写字过小征。 2、姿势、步态异常:①小步态②头、躯干同时转弯③慌张步态 3、其他症状: ① Myerson征 ② 口、烟、腭肌运动障碍 ③ 脂颜 ④ 多汗 ⑤ 便秘 ⑥ 直立性低血压 一、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1)、帕金森综合征: (2)、抑郁症 (3)、特发性震颤 (4)、肝豆状核变性、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
一、辅助检查: 1、脑脊液常规、生化: 2、脑电图检查: 3、CT、MRI: 4、脑脊液病原学检查: 5、脑活检:
一、诊断及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人健康教育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人健康教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指各种生物病原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实质、脑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者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
主要分为:①脑炎、脊髓炎或脑脊髓炎,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实质;②脑膜炎、脊膜炎或脑脊膜炎,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软膜;③脑膜脑炎,脑实质与脑膜合并受累。
根据发病情况和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
中枢性感染途径有:①血行感染。
病原体通过昆虫叮咬、动物咬伤、使用不洁注射器静脉或肌内注射、静脉输血等进入血液,面部感染可经过面部静脉逆行进入颅内,或孕妇通过胎盘感染给胎儿;②直接感染。
穿透性颅脑外伤或邻近组织感染后,病原体蔓延进入颅内;③神经干逆行感染。
嗜神经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狂犬病毒等首先感染皮肤、呼吸道或者胃肠黏膜,然后经神经末梢逆行进入神经干,再进入神经节或中枢神经组织引起感染。
本病是临床常见病,也是急诊常见病种,大多数起病急、症状重、易漏诊和误诊,如延误诊治,可导致严重后果。
【疾病特点】1.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因以病毒、结核杆菌及细菌最常见,病毒感染占首位,其次是结核杆菌感染。
近年来,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应用及器官移植的开展,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病例有所增加。
2.急性病毒性脑炎一般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数有前驱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程中可有发热,病人出现以脑实质损害为主的神经精神症状。
治疗原则为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脱水利尿、降温和抗癫痫治疗,以及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等。
3.脑膜炎多为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
治疗主要针对病因进行,如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抗结核药物治疗和抗真菌药物治疗。
4.脑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蚴虫(囊尾蚴)寄生脑组织形成的包囊所致。
本病流行在东北、华北、西北和山东一带。
传播途径是因为进食含有囊尾蚴的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或牛肉而感染。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4.中毒性 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是由各种有害物质引起的神经系统损 害的疾病,可急性起病(急性中毒)或慢性起病(慢性中毒)。根据 接触史和现场环境调查,可确定哪种物质中毒。常见的神经系统中毒 有:工业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生物 毒素中毒、CO中毒、乙醇中毒等。
4.脑干病变 脑干由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组成。脑干内有第Ⅲ~Ⅻ 对脑神经核、下行的锥体束和上行的感觉传导纤维通过。
①、脑干病变的确定:脑干病变的典型特征是交叉性瘫痪,即同侧的 周围性脑神经瘫痪、对侧的中枢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②、脑干病变水平的确定:脑干受累的的具体部位是根据受损脑神经 的平面来判断的。
一、定位诊断 ⑴
定位诊断要求明确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包括:
①病灶的部位,在周围(肌肉、神经-肌肉接头或周围神经)还是 中枢(脊髓或脑),或两者均受累。明确其具体位置与侧别(左、右 侧或腹、背侧)或肢体的远、近端。
②病变的数量及分布(单病灶或多病灶,弥散性或选择性)。定位 力求精确,这不仅为定性诊断打下基础,也为辅助检查提供依据,更 为治疗提供方向。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是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首发 症状常提示病变的首发部位,通常也是病变的主要部位,且有助于说 明病变的性质。病变演变过程常有助于分析病变扩展的方式和范围。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病变性质有以下几种:
1.感染性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于病后数日 至数周达高峰,常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的表现。血象和脑脊液检查有炎 症性改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微生物学、血清学、寄生虫学检查,常 可查出病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的脑炎、脑膜炎、脑脓肿、 脑囊虫病、脑肺吸虫病、脑血吸虫病等。
病毒性脑炎

诊断的特异性,如脑脊液/血清抗体滴度比不断增高,而无相
应的脑脊液/血清白蛋白比例的增高,表示鞘内抗体合成,提 示HSV感染。
五、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有:①口唇或生殖道疱疹史,或本次发病有 皮肤、粘膜疱疹;②发热、明显精神行为异常、抽搐、意识
障碍及早期出现的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③脑脊液有核
细胞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部分患者出现红细胞,糖和氯 化物正常,蛋白正常或增高;④脑电图以颞额区损害为主的 脑弥漫性慢波;⑤头颅CT发现颞叶低密度灶,或MRI在颞叶、 额叶眶面等区域发现T2高信号影。
HSE患者脑脊液检查正常,HSE典型的脑脊液改变为淋巴
细胞增多,约10-200/mm3,蛋白增高。病毒性脑炎罕见脑
脊液糖降低,如果出现脑脊液中糖降低,则提示由其他感
染引起。
尽管HSE可见脑脊液黄变,但这对诊断并无特异性。 CSF PCR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很有帮助。在有经验的 实验室,在HSE病程第一周大约95%的患者HSE-DNA检测 为阳性,假阴性结果最可能发生于起病的24-48小时和病后 10-14天。HSE PCR检测的特异性超过95%。PCR检查可用
3、脑电图检查:脑电图常呈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以单 侧或双侧颞、额区更明显,亦可出现癫痫波。
4、影像学检查:大约50%的HSE患者CT平扫发现局灶 性异常(一侧或两侧颞叶和额叶低密度灶)。若在低密度灶 中有点状高密度灶,提示有出血。在CT发现异常的患者中 大约有 50%有中线移位。在 HSE症状出现后的最初 4-5天内, 头颅 CT检查可能是正常的。头颅MRI对早期诊断和显示病 变区域帮助较大,典型表现为在颞叶内侧、额叶眶面、岛叶 皮质和扣带回出现局灶性水肿,表现为 T 2 相上的高信号。
脑电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
非对称性出血(常累及颞叶内侧&额叶下部)
临床表现
1. 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 多急性起病, 潜伏期2~21 d(平均6d) ➢ 前驱症状: 发热\全身不适\头痛\肌痛\嗜睡
\腹痛&腹泻等 ➢ 口唇疱疹史(1/4患者) ➢ 病程数日至1~2个月
临床表现
2. 临床常见症状: 轻度意识障碍\人格改变&记忆丧失 1/3病人出现全身性\部分性癫痫发作 精神症状突出(虚构\淡漠\欣快\烦躁不安&
\病情轻\预后好&CSF检出该病毒抗体 肠道病毒性脑炎:
夏秋多见\病初胃肠道症状\PCR 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少见, 亚急性或慢性\体液见巨细胞\PCR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感染或接种疫苗史, 脑&脊髓受损
治疗
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1. 病因治疗
➢ 无环鸟苷(阿昔洛韦, acyclovir): 15-30mg/(kg.d), i.v 滴注, q12-8h, 每次>1h滴入, 14~21d, 病情重可延 长疗程
幻觉)
3. 病情在数日内快速进展, 多有意识障碍(嗜睡\ 昏迷或去皮质状态, 早期也可出现昏迷 重症者脑实质广泛坏死&脑水肿引起颅内压 增高, 脑疝形成而死亡
辅助检查
脑脊液
压力升高 细胞数增多, 重症可见红细胞 确诊: HSV-IgG特异性抗体滴度呈>4倍增加
(>=2次) 早期快速诊断: HSV-DNA(+) CSF一般不能分离出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 HSE)
病因&发病机制
单纯疱疹病毒(HSV)
病因&发病机制
HSV--嗜神经 DNA病毒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成人 少数儿童&青年为原发性感染 Ⅱ型疱疹病毒主要感染性器官
病因&发病机制
单纯疱疹病毒先引 起2~3周的口腔和 呼吸道原发感染, 然后沿三叉神经分 支经轴突逆行至三 叉神经节,在此潜 伏。机体免疫力下 降时,诱发病毒激 活,病毒由嗅球和 嗅束直接侵入脑叶, 或口腔感染后病毒 经三叉神经入脑而 引起脑炎。
治疗&预后
抗菌治疗 及早使用抗生素,及早行脑脊液培 养及血培养。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通常应用 三代头孢(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后期据检 查结果用药。
预后 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TMB):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软 脑膜和脊髓膜的慢性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
病因
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结核病
②CSF细胞数增多\出现红细胞, 糖&氯化物正 常
③EEG: 额颞为主的弥漫性异常 ④CT或MRI: 额颞叶出血性脑软化灶 ⑤病原学诊断依据:病毒分离\PCR检测&急性
期与恢复期CSF抗体滴度 ⑥特异性抗单纯疱疹病毒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
脑脓肿: 初期难鉴别, 可试验治疗\活检 ➢ 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 胸腰部带状疱疹史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Infectiou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概述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与预后
2、结核性脑膜炎 概述 临床表现 治疗与预后
概念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Infectiou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结核分枝杆菌
TBM
经血传播
软脑膜 脊髓膜
蛛网膜下腔
临床表现
要点提示
急性头痛患者必须检查脑膜刺激征, 是快速诊断 脑膜炎的重要临床体征
疑诊脑膜炎时应立即进行腰穿检查, 而不是影像 学检查
临床表现
1. 急性\亚急性\慢性病程, 常缺乏结核接触史 ➢ 发热\头痛\呕吐&体重减轻 ➢ 脑实质损害 淡漠\谵妄\昏睡\意识模糊 癫痫发作\癫痫持续状态 肢体瘫痪
诊断&鉴别诊断
1. 诊断
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 CSF压力高,白细胞明显增高。 CSF细菌涂片检出病原菌、血细菌培
养阳性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1. 病 毒 性 脑 膜 炎 白 细 胞 通 常 低 于 1000×106/L;CSF细菌涂片检出病原 菌、血细菌培养阴性
2. 结核性脑膜炎 3.隐球菌性脑膜炎
高热: 物理降温\抗惊厥&镇静等 脑水肿: 早期脱水降颅压, 可短程用皮质类固醇 加强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褥疮&呼吸道
感染等并发症 恢复期康复治疗
预后
致残率&死亡率较高, 重症者预后差 ➢ 目前用特异性抗HSV药早期有效, 死亡率下降
细菌感染性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
急性起病 好发儿童
临床表现
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类似
1.感染症状 发热、寒战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脑膜刺激征 3.颅内压增高 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可出
现脑疝 4.局灶症状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辅助检查
➢ 1.血常规 白细胞(10-30)×109/L,中 性粒细胞为主。
➢ 2.CSF: ◙ 压力 ◙ 外观浑浊或脓性 ◙ 细胞数显著增多常为100~10000×106/L ◙ 蛋白, 糖&氯化物 ◙ 革兰氏染色\细菌培养阳性 ➢ MRI诊断价值高于CT
病原微生物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实质\被膜&血管等, 引起急性\慢性炎症(或非 炎症)性疾病
概念
中 枢 神
根据发病\病程
急性 亚急性
经
慢性
系 统 根据感染部位 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
感
脑膜炎\脊膜炎\脑脊膜炎
染
脑膜脑炎
概念
CNS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 直接感染 神经干逆行感染 (嗜神经病毒, neurotropic virus)
副作用: 点滴部红斑\胃肠功能紊乱\头痛\皮疹 震颤\癫痫发作\谵妄或昏迷\血尿&血清转氨酶 暂时升高等
➢ 更昔洛韦: 5~10mg/(kg.d), 14~21d
治疗
2. 免疫治疗
干扰素\转移因子&肾上腺皮质激素
3. 对症支持治疗
重症&昏迷须维持营养&水\电解质平衡, 给予静 脉高营养, 必要时小量输血
辅助检查脑电图ຫໍສະໝຸດ 弥漫性异常, 以颞\额区为主
疱疹病毒性脑炎周期性复合波
疱疹病毒性脑炎恢复期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CT
局灶性低密度区 散布点状高密度
(颞叶常见)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MRI
T1
T2
额颞叶病灶为主,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灶
诊断
①口唇或生殖道疱疹史, 发热\精神症状&意识 障碍, 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