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影视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后现代电影的技巧和手段
(一)影像的拼贴挪用——“拼接”
詹姆逊认为混杂拼贴是最具代表性的后 现代艺术手法。“拼接”这种创作手法 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后现代主义文化的 特征。大部分后现代作品把“拼贴”作 为屡试不爽的手段。 复制、挪用、戏仿 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
“东拼西凑的大杂烩”
• 布尔迪厄对大众媒介采取严肃的批判立场。他认为,电视正在 对艺术、文学、科学、哲学和法律等文化生产形成巨大的危险, 揭露电视的象征暴力,布尔迪厄指出,电视在当代社会并不是一 种民主的工具,而是带有压制民主的强暴性质和工具性质。
• 具体表现为:第一,由于把收视率作为电 视的基本目标,电视逐渐开始走向非政治 化或中立化。第二,传媒化的经济力量渗 透到纯粹的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进而造 成了传媒与学人或艺术家“合作”(合谋)来 危及科学和艺术的自律性。
2.电影从“蒙太奇”过渡到“大杂烩”。
• 詹明信认为:“现代主义和作品中的美学形式仍
然可以用电影蒙太奇的逻辑加以解释,正如爱森
斯坦在理论上所做的总结那样,把毫无关系的意 象并列仍然是寻求某种理想形式所必需的,后现 代主义那种杂乱的意象堆积却不要这种统一,因 此不可能获得任何新的形式。我们可以归纳说,
念,提出了“符号交换”理论。
• 符号形式所指向的并非指向商品的使用价
值和效用,而是指向了人们的欲望,因此
它们也就是可以被操控的。
2.“拟像”与传媒
• 传媒的推波助澜加速了从现代生产领域向后现代“拟像”社会 的堕落。 • 拟像无须原物或者实体,而是通过模型来生产真实——“超真
实”(hyperreality)。当代社会,是由大众媒介营造的一个仿
• 1.风格多样音乐的杂糅拼贴。
• 2.特技、多媒体剪辑技巧的巧妙拼贴。
《重庆森林》
(二)类型嫁接与风格杂糅
• 后现代电影的另一个重要表征是:纯粹的 口味已经消失,代之以杂凑的多重口味。 一些很有创意的后现代电影往往无法归为 某种类型。它们往往是多重电影类型的嫁 接与多种电影风格的杂糅。例如伍迪· 艾伦 的《变色龙》(《 Zelig》)、奥利弗· 斯通 的《天生杀人狂》、大卫· 林奇的《蓝丝 绒》、中国新生代导演陆川的《寻枪》。
3
• 后现代电影不是一个流派,它仅仅被用来泛
指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后现代主义 文化思潮渗入电影艺术领域而产生的与现代电 影迥异其趣而彼此之间又具有共同或相似元素 的电影形态,即体现了后现代思维模式、表达 策略、批判策略、审美风尚等的电影。 •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后现代电影的制作手法主 要有:深层结构的拆解、意义的不确定乃至消 失、无深度平面、中心的移位、人物的符号化、 主体的失落、反讽的叙述、滑稽的模仿、病态 的幽默、离奇的怪诞等等。

后现代主义强调社会、文化“现实”和个
人身份所具有的异质性和片断性,以及对它们
统一的、全面的理解的不可能性。
• 元叙事(meta narration),通常被叫做“大叙 事”,就是无所不包的叙述,具有主题性,目 的性,连惯性和统一性。 • 后现代主义者企图以具体的事件和人类的多样 化经历来代替大叙事,即解“元叙事”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这种转变 ,就是从
‘ 蒙 太 奇 ’ (montage) 向 ‘ 东 拼 西 凑 的 大 杂
烩’(collage)的过渡。”
• 3.“怀旧电影”分析。
• 怀旧电影是将古人经过包装之后,使其适 合于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满足现代人的窥 视欲望。
• 《三毛从军记》、《阳光光灿烂的日子》、 《牵牛花》、《长大成人》、《站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4. 后现代电影与“认知绘图”。 • 用“认知绘图”来说明后现代电影可以反 映出社会环境的风貌。
《猜火车》
《低俗小说》
后 现 代 主 义 影 视 批 评 方 法
定义:
•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产生 于1960年代,19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 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它是对西方现代社 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 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 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 其著名的人物有 德里达、利奥塔、福柯、 罗蒂、詹姆逊、哈贝马斯等。
真社会, 我们通过大众媒体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真实 的世界,甚至因为我们只能通过大众媒体来认识世界,真正的 真实已经消失了,我们所看见的是媒体所营造的由被操控的符 码组成的“超真实”世界。
3.无所适从的受众
• 在这样一个被符码支配的信息时代里面,
大众几乎是无力的。 • 媒介传递给大众的信息是片断式的,甚至 可能是断章取义的;
《罗拉快跑》
第一节、后现代主义影视批评概述
一、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 1.反“逻各斯”中心主义。 2.反本质主义。 3.反二元对立。 4.反对理性,消解主体性。
二、后现代主义影视批评代表性观点
• 主要介绍鲍德里亚、詹明信、布尔 迪厄的理论,其中鲍德里亚是从总体上 讨论传媒在后现代“超真实”世界里的 角色和功能,詹明信、布尔迪厄则分别 侧重于电影和电视。
《变色龙》 伍迪· 艾伦
《蓝丝绒》
(三)戏仿经典
• 后现代电影对经典的戏仿主要有两种形态: • 一是对经典的电影的戏仿。如李力持的 《国产凌凌漆》对007系列剧进行戏仿;日 本导演大林宣彦的《感官新世界》以全新 的视角、后现代的嬉戏杂糅风格结构了大 岛渚的《感官世界》; • 二是“旧瓶装新酒”的后现代式改编。如 刘镇伟的《东成西就》、《大话西游》、 《情癫大圣》。
• 资本主义的三个阶段(杰姆逊)
阶段 1 2 3
文化典型症 候 市场资本主义 现实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现代主义 后期资本主义 后现代主义
15
时期
1.后现代电影生存环境。
• 詹明信描述了后现代文化逻辑的三个主要表 现: • 首先,表现为空前的文化扩张; • 其次,表现为语言和表达的扭曲; • 最后,表现为其理论作为一种“后哲学”, 不再宣布发现真理是自己的义务和天职。 与此相联系,后现代主义的表征为距离感消 失、深度模式削平、主体性丧失和历史意识 隐褪。这些都在后现代电影中得到表现(空 间优位、视像文化盛行、高科技狂欢)
(三)布尔迪厄的电视批评
• 皮埃尔· 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当代法国最具
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实践理论概要》(1972)是经典 的社会学著作,此外还有《实践的逻辑》(1980)等,而其媒介文
化观主要体现在《关于电视》这部成书于1996年的后期著作中。
• 同时这种交流又是独白式的、单向度的、
没有反馈的。
• 正是因为信息过多导致了大众的无所适从。
(二)詹明信的电影理论
• 美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美学家弗雷德里克· 詹明信(Fredric Jameson又译杰姆逊、詹姆逊), • 长期执教于加州大学、耶鲁大学和杜克大 学,撰写了两部专门研究电影的著作《可 见的签名》(1990)和《地缘政治美学》 (1992)。 • 他认为后现代艺术具有如下特征:边界的 消失、情感的丧失、历史感的消失和深度 模式的消解。
来自百度文库
《迷墙》 导演:艾伦· 帕 克
《洞》 蔡明亮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影视批评方法概述
• 在对电影批评的关系上,后现代主义没有 形成一套像其他理论方法一样系统完整的 理论和批评方法 • 这是因为在本性上怀疑统一的理论框架是 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后现代观念 通过动摇较早理论的既有知识系统和本体 论观念对电影研究产生影响。
(一) 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
• 让· 鲍德里亚(1927-2007),法国哲学家 和社会学家,他的著作中与传播批判相 关的有《消费社会》、《符号政治经济 学批判》、《生产之镜》、《仿真与拟 像: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等。
主要观点: 1. 符号在后现代社会的支配性。
• 鲍德里亚吸收了福柯等人的后结构主义观
第三节:后现代电影的叙事结构:不 确定性和“时空平面化”
• 1.不确定性、偶然性、零散性
• 2.时空平面化
参考书目:
• 1.王岳川等,《后现代主义文化和美学》,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7 • 2.李简瑷,《后现代电影——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文 化奇观》,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 4.徐贲,《走向现代与后殖民》,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6年 • 5.程青松,《国外后现代电影》,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0年 • 6.金丹元,《“后现代语境”与影视审美文化》, 学林出版社,2003年 • 7.孟宪励,《全新的器官: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电 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 后现代电影的三个特征:

1.电影工业组织本身的“后现代”特 色。 • 2.电影在多方面被证明具有后现代的 趋向,或提供了后现代社会的图像。 • 3.电影被视为表现了与后现代文化实 践特征相关的美学特征。

5
• 后现代影视批评:指的是在后现代语境 下,对影视后现代特性的批评,主要代表 有博德里亚、詹明信、布尔迪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