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管理理论

第一章学校管理概述

一、学校管理的含义:

学校管理,一是指管理学校的实践活动;另一种是指教育管理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即学校管理学。

二、学校管理的性质

学校管理具有二重性,即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学校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于学校教育及其管理的一般规律或共性职能方面,又称为一般属性或科学属性。

社会属性则表现在学校管理是与一定阶级的利益,意志和一定社会制度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特殊过程。

认识学校管理的二重性质的意义:做到科学地取众家之长,发展自我,突出特色。

三、学校管理学的性质、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学的性质:学校管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体系与管理科学体系之间的边缘性学科,同时是两个学科体系的分支。此外,它还是介于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内部管理活动。

四、学校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学校管理工作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学校管理同样需要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对于经验的理性概括。

所谓学校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既是指科学理论因时因地的灵活运用,又是指对实践经验的科学规范和熟练巧妙地随机操作,达到既是“运用之妙,存于一心”,又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学校管理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五、学校管理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教育及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在我国是最早的。我国2000多年前就已问世的教育理论专著《学记》,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年;比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1800多年。

但是,把学校管理作为专门的学问来研究,并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近代的事。一般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目前,学校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还在发展之中,我们每一个从业者都应从各自不同的方面积极地做出努力。

六、学校管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学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是:

1.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基础;

2.系统方法论基础;

3.教育学的理论;

4.心理学理论;

5.管理学理论。两者关系: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七、学校管理研究方法:

1.总结法;2.调查法;3.文献法;4.实验法;5.行动法;此外,还有比较法、统计法、个案法等。是人们对于管理的理性认识,多表现于人们对管理思想的观念、主张、看法或根本观点之中。

第二章学校管理思想

一、学校管理思想的含义与作用:

学校管理思想的含义:管理思想是人们对于管理的理性认识,多表现于人们对管理的观念、主张、看法或根本观点之中。

学校管理思想的作用:

学校管理思想对学校管理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学校管理思想对学校管理的目标、方向有决定作用。

2.学校管理思想对制定学校管理策略、选择管理方式方法等,提供明确的思路和行动理念。

3.正确的学校管理思想是深化改革、提高办学效益和层次的先导因素。

4.学校管理思想是学校管理风格、办学特色得以形成的精神内核,是学校得以实现教育思想领导的精神动力。

二、学校管理思想的一般特点:

1.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2.教育观念与管理观念的一体化;

3.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学校管理思想经长期实践检验和历史积累,逐步形成了一些理论原则。这些理论原则反映了学校管理的共同本质,对学校管理实践产生普遍指导意义。学校管理思想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三、我国传统的学校管理思想

我国传统的学校管理思想的特点:

1.人文“治术性”;

2.管理协调性;

3.兼容性;

4.谋略性。

我国传统的学校管理思想的弊端:

1.重人治,轻法治;

2.重谋略,轻规范;

3.重模糊,轻精确;

4.重投入,轻效率;

5.重共性,轻个性。

四、学校管理思想与办学特色

1.办学特色是学校管理思想的外在体现。

2.办学特色实质上是校长优质而独特的管理思想的具体表现。

五、树立现代学校管理观念:

1.开放观念;

2.战略观念;

3.创新观念;

4.系统观念;

5.竞争观念;

6.素质教育观念。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就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切,都需要学校管理者以素质教育观念为主导的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第三章学校组织制度

理解和掌握学校领导体制的含义、作用及中小学领导体制的建设,以校长负责制的有关内容为重点。

一、学校领导体制

(一)学校领导体制的含义:

就组织制度而言,领导体制是唯系组织存在和运转的根本制度。它包括:领导结构及其隶属关系、领导权限及其责任的划分、干部制度等内容。

学校领导体制是指学校内部的机构设置、领导权限划分和隶属关系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的总称。学校领导体制以领导权限的划分为中心内容的。学校领导体制是学校组织得以运转的根本组织制度。

(二)领导体制的作用:

学校领导体制的好坏对于办学效益的优劣或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首先,科学合理的领导体制可以让好人得以充分做好事,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其次,科学合理的领导体制可以不断提高领导活动的科学化水平,一是形成科学的管理系统和合理的领导工作程序,以保证学校组织成为循序有效运行的有机实体,为完成社会和国家赋予的育人任务提供前提。二是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咨询等健全的领导力量结构和完善的领导活动运行机制,以保证组织合力或育人整体效应的充分发挥。

(三)领导体制的历史变革

1.校务委员会制:解放初期。

2.校长责任制:1952年3月-

3.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57年-

4.当地党委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63.3-

5.“革命委员会制”:196

6.5-

6.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78-

7.校长负责制:1985.5.29-

(四)学校领导体制建设的依据和原则

依据:社会主义中小学的办学规律,即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党、政、群三方面的权属及其辩证关系、提高办学效益,是学校领导体制建设的根本依据。

原则:

1.权力分配的科学性

2.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3.工作制度的健全性与责任制的严格性

4.自我调节的灵活性

三、校长负责制

(一)校长负责制的含义:

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党支部(或总支)在学校的核心地位和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的学校内部的根本组织制度。

作为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在职权划分上应明确规定: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政府主管部门承担学校管理的部分责任,对学校教育、教学、人事、财物等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负责,以学校行政核心和最高领导人的地位,行使决策指挥权;学校党组织对学校行政的重大决策有参与权,以其政治核心地位,行使监督保证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