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 第六节 油气藏的破坏与油气再分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对油气藏的破坏
水动力的作用能使油、气、水界面发生倾斜, 水动力强弱的变化能使圈闭的大小和位置产生变化, 甚至致使原有圈闭消失,油气藏遭受破坏。水流运动 的过程中,在油与水接触带上水可以把石油中比较容 易溶解的组分带走,形成沥青垫,油藏变小,但也可 使沥青垫以上的油藏免遭破坏。
一、地质因素引起的油气藏破坏和再分布
1、地壳运动可使储集层不均匀抬升,致使原来的
圈闭溢出点升高,容积变小,使油气藏中的油气溢出向 上倾方向运移,散失或再聚集形成新的油气藏。
2、地壳运动使油气藏整体抬升的结果,一方面造成
圈闭盖层遭受侵蚀,残留厚度减小,封闭性变差;另一 方面由于油层抬升,油气藏压力下降,溶解气溢出,将 石油排剂出圈闭,原来的油气藏变成气藏。
2 cos
Pc
r2
F (w h )hg
H
h
r
2 cos 2 (w h
)
g
非常规天然气
(1)非常规天然气分类方法 地缘政治 技术工艺 机理理论 特殊情形 ……
(2)机理界定:所有不直接或间接受浮力作用控 制、在地质上不服从或不完全服从重力分异作用原 理、或具有非游离相态赋存方式的天然气聚集。
1000
142 井井井
0 平落(5)
平落(2)
2
1
平落(1)
3
海 -1000

2
-2000
烃平落(3) 气 T3x5
库源
-3000
决口区 库
烃 气 T3x1
决口区

-4000
3
3
2 1
区 岩 35
4
3

32
33

31
(m)
气库区
流体主运移方向
气扩散运移方向
气显示
断层
现今上三叠统残留气藏
侏罗系有利砂体或气藏
……
Conventional Gas
Unconventional Gas
With Potentials
深盆气
常规气
游离状态
页岩气 吸附状态
天然气
油溶气 溶解状态
煤层气
水溶气
天然气富集成藏的四端元分类
一、致密砂岩气 根缘气:天然气聚集体与气源岩(在成藏动力上) 紧密相连的天然气藏。
Douglas Creek Arch
(成藏机理类型)非常规天然气基本特点
1 成藏不受浮力作用控制或油气水分布不服从重力 分异原理,致密储层或非游离状态赋存;
2 无运移、近源运移或者是非目标运移的结果;在 成藏机理上不需要圈闭或严格意义上的盖层,但实 际上也并不拒绝圈闭或盖层。
3 广泛存在,低含气丰度,高资源基数,服从非常 规油气分布规律。
麻江古油藏破坏模式图(崔敏,2009)
第七节 非常规油气
老地区+老方法=不成功 老地区+新方法=发现=老方法+新地区 新地区+新方法=冒险
常规气:常规圈闭气藏系指聚集在构造、岩性或 地层等类型圈闭中,具有严密盖层(毛细管压力) 封闭的局部性高丰度天然气聚集。
常规圈闭气藏的机理条件:圈闭存在。
背斜圈闭气藏
2、热变质作用
原油的热变质作用 是指油气藏中原油在 热力作用下向降低自 由能,具有更高化学 稳定性方向变化的过 程。其结果是使原油 中高分子组成通过聚 合形成沥青类矿物, 而较大部分烃类向低 碳数烷烃和甲烷方向 演化。
二、油气藏破坏方式和作用 (一)破坏方式:扩散与微渗漏、逸散、体积缩小、氧化、 水洗、生物降解、油气藏改造、次生油气藏 (二)对油气成藏条件/过程的破坏与再生作用 (1)烃源:终止生排供烃、改变供烃能力和性质、产生 新的供烃机制 (2)储集: (3)盖层: (4)圈闭: (5)运移: (6)保存:
第六节 油气藏的破坏与油气再分布
油气藏的破坏和油气再分布:是指已经处在物理、化学 上的稳定性和平衡状态的油气藏在各种地质、物理、 化学因素的作用下,油气圈闭或油气本身的物理化学 稳定性遭到部分或全部破坏,致使油气在新的条件下 发生再运移和再聚集的过程。
油气藏破坏的结果使油气部分或全部散失,因各种 微生物降解或氧化作用产生变质,失去工业价值;油 气再分布的结果使原来较大的油气藏分散成若干小油 气藏,或者若干小油气藏富集成一个较大的油气藏。

1979年所认识
的深盆区边界

气窗(Ro=1.0%)
加拿大 地盾
A
B C
A:艾尔姆华士
B:韦尔德河
C:埃德森
D:比戈雷
E:霍德利
F:牛奶河
0
1983年所认识 伯 的深盆区边界
埃德蒙顿
D E
达 卡尔加里 盆
100km
F

Elmworth
1415×108m3
MilkriverFra Baidu bibliotek
2547×108m3
Hoadley
根缘气形成条件
(4)盆地斜坡及沉降-沉积中心 是有利发育区域
(3)致密砂岩与气源岩大面积 直接接触
(2)储层致密
(1)气源充足
二 页岩气
页岩气:主体上以吸附和游离状态赋存于(泥) 页岩地层中的天然气聚集(张金川,2003)。
Steve Drake,2007
3、地壳运动产生一系列的断裂活动,它是油气藏破
坏和再分布的主要因素。断裂活动往往使油气沿着开启 的断裂系统大量流失,油气藏遭受破坏;或使油气在不 同储层间进行再分布。其结果使单一富集的油层,分解 成若干个油气藏,也有可能使多油层的油气向主力油层 富集。
4、岩浆活动常使油气藏遭受破坏,高温的岩浆侵入
油气藏能使油气裂解、变质,或油气藏变成气藏。
Gasaway
Mamm Creek
Grand Valley Parachute
Rulison
Grand Hogback
East-West Structural X-Section
Gas Saturated Williams Fork








活塞式近距离运移是根缘气成藏的主要特点
jc
深盆气
1918×108m3
(J. A. Masters,1984)
常规
非常规
正常压力
过渡带 (压力封闭带)
甜点
异常压力
盆地级的压 力封存箱
R.C.Surdam,1995
根缘气基本特点
(3)流体分布异常:区域气水倒置 无边底水砂岩底部含气
(2)致密砂岩与气源岩大面积直接 接触
(1)第一大非常规气藏类型
Kamel,2007
三、生物化学作用、热变质作用对油气性质的 改变
1、氧化变质
氧化作用:主要是游离氧气,溶解氧气和 氧化物与烃类作用使油变质,如油层遭受剥蚀 形成沥青塞,水动力的作用使油水接触带形成 沥青垫均属氧化作用,后者也称水洗作用。
微生物降解作用:是油气藏内烃类在微生 物的作用下,原油轻组分逐渐减少,重组分相 对增加,最后形成重质油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