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念和认识不足:一些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和行为惯性,对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不足,难以适应改革的要求。
2. 人才流失严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内部的人才流失问题逐渐凸显。
一些关键岗位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核心资源流失,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3. 冗员和低效问题: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着人员冗余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也制约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激励机制不健全: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普遍不够健全,难以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5. 决策机制不透明:国有企业的决策机制往往不够透明,存在着决策不科学、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给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带来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宣传和培训:加强对国有企业员工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推动观念更新和思维转变。
2. 建立人才引进和留任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留任机制,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增强人才竞争优势。
3. 推进裁员和分流安置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裁员和分流安置
措施,减少企业冗员,提高企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4.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制度、晋升制度、奖励制度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
5. 强化决策监督和管理:加强国有企业的决策监督和管理,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决策机制,防止决策失误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6. 加强行业对标和交流:通过与同行业企业的对标和交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最佳实践,发现自身不足并采取改进措施。
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管理、运营的企业。
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国有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1. 体制僵化问题国有企业由于其机构体制的特殊性,往往面临决策反应滞后、市场敏感度低等问题,导致管理效率不高。
决策环节繁琐、流程复杂,限制了企业自主权的行使。
2. 利益损失问题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归属于国家,一些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在权力运作中可能存在追求个人私利的行为。
这种行为会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3. 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行政资源的倾斜,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降低了资源的效用。
这也使得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4. 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国有企业由于其体制约束和机构惰性,往往缺乏创新精神和进取心。
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国有企业相比私营企业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对策及建议1. 改革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应注重解决体制问题,推行简化决策流程、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
加强内部管理,培养企业员工的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2. 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利益最大化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激励优秀人才留在企业,并且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3. 加强完善监管,防范利益损失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和监督机构,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和违纪违法行为,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
同时,加强舆论监督,提高透明度,减少腐败和权力寻租的空间。
4. 推进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国有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变化,加强与市场的对接,灵活调整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合理性。
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背景近年来,国有企业发展问题备受关注。
作为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国有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和全球化挑战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确立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管理体制不合理导致效益不高首先,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
当前的管理体制过于庞大臃肿,决策层次繁多,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和资源利用不充分。
此外,在某些领域和行业中,政府干预过多也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
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考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并采取适当措施加强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三、国有资产监管机制需要完善其次,国有资产监管机制亦是一个关键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一些国有企业出现了资金浪费、资源滥用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于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各项活动的监管以及审计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
由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一些国有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压力,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养科研人才,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长效机制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五、人才流失问题需引起重视此外,人才流失问题也给国有企业发展带来了困扰。
部分优秀人才离开了国有企业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造成了人才萎缩和创新能力下降。
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改善薪酬福利待遇,并搭建广阔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培训平台。
六、国际化程度待提高最后,我国国有企业在国际化方面的进展还不够迅速。
虽然一些企业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成功,但总体来说,国有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开拓海外市场,并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将是提升国有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关键措施。
七、结语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来寻找对策解决。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有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们的改革成果。
1.管理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后,一些企业的管理水平并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一些管理混乱的情况,如:某些领导者滥用职权,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企业职工对企业领导信任度低,企业内部出现纷争等。
这种管理问题的存在,导致一些国有企业仍然难以与市场化企业竞争。
2.经营问题国有企业在国家的一些扶持政策下发展壮大,赢得了市场份额,却也因此而成为一些管理者的摆设,缺乏动力去创新改革,难以跟上市场的需求。
经营困难让企业无法做出好的投资决策,无法顺利转型,进而出现亏损的情况,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难点。
3.财务和资产问题国有企业的资产与财务问题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难点之一,很多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甚理想,资产负债率也比较高,很难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另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效率也有待提高,这也成为了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因素之一。
二、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对策去解决:1.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可以让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理清企业的职权与责任,建立更加公平和公正的激励机制。
(2)推进重大决策的公开决策,使企业决策透明度提高,避免管理者任意行事。
(3)开展职业培训,营造良好组织文化,通过培训和定期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效益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然后改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提高企业效益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手:(1)推行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仅扮演相应的调节者。
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某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部署要求,强化措施,压实责任,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各项工作任务,持续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全县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但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发展形势严峻。
我县共有某户县属国有企业,主要涉及自来水生产供应、矿产资源开发、商品流通、融资担保、房地产开发、旅游饭店、果品深加工和畜禽养殖某个行业。
企业主责主业不够突出,产业布局不够优化,协同合作不够紧密,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资产收益持续走低,资金困难问题凸显。
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某.某亿元,负债总额某.某亿元,资产负债率达某.某%,高债务、低收益使得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二是资产管理混乱。
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政企不分现象,个别企业在资产管理工作上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权责不清、约束不够、缺乏制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企业“内部三项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导致在资产监管上存在漏洞,不按规定程序购置、管理、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国有资产监管还需加强。
三是转型动能不足。
虽然出台了支持县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政策,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
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缺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力,加之没有有效的资产做抵押,银行也不愿贷款,资金紧张,发展合资、合作经营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出现“搭台容易唱戏难”的窘境。
并且受县域交通设施薄弱、人口基数小、消费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企业不愿投资到县级市场,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缺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伙伴”,通过招商引资渠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难度较大。
四是人员安置和人才引进困难。
在原有用工体制下,国有企业长期肩负着解决就业的任务,尤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人“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用人体制问题遗留严重,导致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过量。
国企高质量发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堵点痛点及对策建议
国企高质量发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堵点痛点及对策建议当提到国有企业时,人们往往会想到国家控股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尽管国企在中国经济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国企高质量发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堵点痛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企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压力较大。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国企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与私营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另外,国企内部管理体制不够灵活,难以及时做出调整,对市场需求反应不敏感。
其次,国企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短板。
相比于一些私营企业,国企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不足,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和应用能力有限。
这导致国企在市场上难以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次,国企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亟需改革。
一些国企在员工激励、晋升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受限。
此外,一些国企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也存在困难,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导致人才队伍结构单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最后,国企在资金管理和运营效率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些国企财务状况不够稳定,存在资金链紧张的情况,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另外,国企在设备更新、管理运营等方面也亟需改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针对国企高质量发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堵点痛点,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国企需要加强市场化改革,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
国企可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水平等方式,增强市场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同时,国企应加快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提高决策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次,国企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国企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引进优秀的研发团队,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同时,国企可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支持技术创新项目,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再次,国企应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
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
国企改革旨在推动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但在实
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改革进程缓慢:国企改革需要各个层面的配合和支持,但由于涉及到利益调
整和体制机制变革等复杂因素,改革进程往往较为缓慢。
一些国企面临的问题在改革中得不到及时解决,进一步加剧了改革难度。
2. 市场导向不明显: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推动国内市场导向型经济的发展,但一些国有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仍然以政府指令为主导,并缺乏市场竞争的动力和灵活性。
这限制了国企在市场中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3. 体制机制僵化:国企改革需要破除过去一些僵化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实
行灵活的市场化机制。
然而,一些国企在改革中未能及时转变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导致决策过程繁琐、效率低下。
4. 监管不到位: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需要监管部门的规范和督促,但一些监
管部门存在监管不到位、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
这给国企改革过程带来不确定性,阻碍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5. 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国企改革需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能够自主实
施管理、自负盈亏。
然而,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中未能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公司国企改革面临诸多问题。
为了推进改革进程,需要深入解决上
述问题,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导向机制和监管机制,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实现国企改革的长远目标。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引言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改革开放以来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推动企业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腐败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腐败现象。
由于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命脉中具有重要地位,腐败问题频繁出现。
腐败不仅会造成国有企业的经济损失,还会破坏公平竞争机制,影响国有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应对策略:1.加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2.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推行规范化、透明化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公正性。
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国有企业的权责、监管和惩罚机制,提高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
问题二:缺乏竞争力国有企业改革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竞争力。
由于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压力,导致企业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高,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
应对策略:1.打破垄断: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减少国有企业的垄断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参与,增加市场竞争。
2.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技术引进和人员培训,提高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激励机制改革: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企业的活力,增强竞争力。
问题三:产权不清晰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产权不清晰。
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归属复杂,产权不清晰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决策低效。
应对策略:1.产权归属明晰: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落实产权法律保护,确保企业的产权稳定和权益受到保护。
2.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企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投资设立并掌握大部分股权的企业,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国有企业面临着一些重要问题,如效率低下、创新不足、监管不严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效率低下国有企业在政府的行业管制下,常常面临着各种行政干预的问题,导致其效率低下。
这主要体现在决策流程冗长、权责不清、人员配备庞大等方面。
例如,一些国有企业在企业项目决策上需要经过多个政府部门的批准,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解决办法:要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需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决策流程。
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权力制衡机制,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责任和职权,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行力。
二、创新不足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这主要是由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限制。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决策权往往被局限于政府层级,缺乏市场竞争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一些国有企业在垄断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从而导致创新动力不足。
解决办法:要加强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需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更多的非公有制资本,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
同时,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
三、监管不严一些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监管不严导致存在着腐败问题。
特别是在资源型产业中,一些国有企业滥用权力、操纵市场,严重影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解决办法:要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管,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检查,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同时,加大反腐力度,惩治腐败行为,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透明度和规范性。
四、人才流失问题由于国有企业的待遇和发展空间相对有限,一些优秀人才流失问题日益突出。
这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境。
解决办法:为了留住人才,国有企业应该提供更多的晋升和发展机会,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同时,推进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国企改革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我国国企改革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企改革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采取措施来优化和完善国企改革的方案,成为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1.效率问题国企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国企的效率,但是很多国企由于缺乏竞争和压力,导致企业内部的效率低下。
在人员安排、工作流程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重复劳动、人力投入过多等情况时有出现。
此外,由于某些原因,使得一些国企有成为“吃空饷”的现象出现。
2.经营理念国企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浸染着计划经济思想,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使得许多国企产品或服务质量不高、缺乏创新性。
此外,一些国企内部经营管理方式比较传统,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整体动力不够,也会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能力。
3.体制问题虽然国企改革动作不断,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体制上的缺陷。
譬如国企的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够灵活,无法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等。
再比如,公有制的存在也使得国企在市场中不够灵活多样化等。
4.融资难题为了更好的发展,借助外力助力提升公司业务,国企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国内金融市场的营商环境目前还不够健全,不同类型的国企融资渠道不同,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比较常见。
二、改进措施1.加强市场化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国企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市场化问题。
尝试通过减少行政干预政策、加快国企的市场准入、完善竞争政策等一系列市场化措施,推动国企在市场中的活力。
2.引入多元化的投资国企需要降低融资的难度和成本,以多元化资金投入为出发点,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推动国企与金融系企业、投资公司合作,共同寻求资本的来源和应用,提高其资金运作和运作效率。
3.加强提高效能的管理国企在改革中需要提升各个方面的效率,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需要重新审视人力、物力、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探寻基于市场竞争机制下的提升效率的做法,提高效益提升,向市场更为竞争力。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改革的过程中,一系列问题呈现出来。
具体问题包括:1. 规模过大中国国有企业的规模过大,往往是由于为防范过多的失业风险,政府保持大规模的国有企业并提供就业。
然而,这种大规模的国有企业体系缺乏竞争力,生产效率低下。
2. 核心业务不强许多国有企业存在着核心业务不强的问题,即他们没有专注于自己的最擅长的领域,转而向不熟悉的领域大规模扩张,导致资金和管理资源的浪费。
3. 产权不清由于改革的历史和程序不完善,中国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普遍不够清晰。
一些国有企业的股份结构、管理权、业务范围、机构设置等问题并未得到明确定义和细致处理,使企业难以发挥作用。
4. 缺乏市场化运作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约束,国有企业往往缺乏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运营方式。
例如,政府在人事、财务、物资和资本管理等方面部分或完全干预国有企业,这使它们无法用利润为目标,追求效率。
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1. 拆分规模庞大国企国有企业的规模如果过大,对其改革存在极大的难度。
所以,必须拆分一些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
这需要把大型企业结构上、组织上和管理上拆解为小企业,并且明确核心业务,减少管理层级和人员结构过剩。
这些也将促进企业市场化和竞争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 改善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一个企业存在的基石是良好的财务状况。
所以,改善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也非常重要。
国有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和注重预算用途,正确处理现金流和投资决策等问题。
此外,透明化财务管理和规范化预算管理所需遵循的政策法规应更为严格。
3. 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另一重要环节。
政府在进行资产重组时,应该强化对资产评估和交易的监管。
重组过后的企业构架也需清晰明朗。
破产并重新组建国有企业的方式效果显著,如案例中所示,破产重组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效的管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高的投资回报。
4. 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营市场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主要因素。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企业效益不高、体制机制不合理、管理方式陈旧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管理层面上的职权分配、工作流程与分工模式、员工激励制度方案等方面均存在改善空间。
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因而常常无法有效保证企业运营的高效、稳定以及良好的快速发展。
2.企业效益不高国有企业缺乏市场驱动,因而生产力不高。
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等方面比私营企业还要差,致使企业效益不尽如人意。
业务经验和运营管理方面受到了狭隘、顽固的管理思路的影响,致使企业在优化管理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欠缺。
3.管理方式陈旧很多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相对滞后,没有跟上市场化、国际化的步伐。
缺乏新思想、新理念,致使企业管理方式陈旧,难以适应当今市场竞争的需要。
企业内部无法实现高效、协调的制度化行为。
4.员工素质亟待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专业素养亟待提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很多员工素质和职业能力与现代市场化时代所需的通用化素质、附加值较低。
缺乏跟上时代脚步的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使得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均无法提升。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1.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长效的产业发展管理机制,确保企业运营的高效、稳定以及快速发展。
促进组织管理方式的提升,提高经营效率,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2.提高企业效益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资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必须以市场、制度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和改进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拓展力,并积极推进企业落地生产实践和深化经营发展研究,以改善管理和提高企业效益。
3.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企业管理技术、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破除“一切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市场中心、人才为本、效率至上”的理念,加强产业链的整合,促进同类业务“共指标”、共荣发展,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落实”。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改制涉及政府、企业、管理层、职工、金融机构等多个相关主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国有企业改制是个新鲜事物,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从国有资产的流失来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产评估组织设置不合理和评估程序不规范,即使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或聘任的注册会计师等评估人员,也很容易同原企业管理者共同利益而相互勾结损耗国家利益。
二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资产评估结果出来之后,对原企业职工和社会公示的广度不够,缺乏透明性。
三是底数不实,经营者通过各种手段转移隐匿大量资产,如虚增企业负债,隐匿企业对外债权等。
四是无形资产和土地价值没有得到合理评价。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和土地被严重低估的情况相当普遍,由此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流失金额可能并不低于有形资产。
2、从职工的权益受到侵犯来看。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改制程序操作不到位,缺少必要环节。
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特殊工种认定和工伤残评级等重大事项公开不及时或未经职代会审议通过。
二是改制政策得不到很好执行,在就业和报酬等方面采取高压政策,个别企业甚至不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随意处理职工,加班加点不按有关规定给加班费;个别企业以经济效益不好为由,拖延缴纳职工“三险”、住房公积金等与职工长远利益密切相关的费用,甚至拖延支付经济补偿金等费用。
三是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不健全,造成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涣散,缺乏应有的战斗力;工会组织长期处于瘫痪状态,职工的政治权力被削弱。
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1、做精做细思想工作,努力创造和谐改制环境。
一方面,为了赢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在进入改制程序前,企业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在改制进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要相信职工,发动群众,层层动员,广泛宣传。
要在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支部书记以及技术骨干等不同层次中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和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宣传、改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和企业光明前途等方面的宣传。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问题概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然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改革的进展和效果。
问题一:产权划分不明确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划分不明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的划分、界定、变更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国有企业与政府在产权归属方面存在争议,给改革带来了阻碍。
问题二: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难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决策机制不灵活,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存在多重矛盾,导致效益低下,盈利能力不强。
这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了挑战。
问题三: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化运作上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较大,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不高。
路径思考一:完善产权制度为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的划分、界定和变更等工作,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确保各类产权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评估和监督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路径思考二:优化企业管理机制为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应通过优化企业管理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
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鼓励企业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效益。
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推进企业的内部治理和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路径思考三:推动市场化发展为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应从政府干预中解放国有企业,逐步取消对企业的过度干预和管理,鼓励其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促进企业市场化运作。
同时,加大对市场环境的监管力度,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
结语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力量,通过完善产权制度、优化企业管理机制,推动市场化发展,逐步解决问题,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国有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有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国有企业现状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作为经济支柱和重要推动力量,国有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角色。
然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 发展水平不均衡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国有企业的发展水平差异明显。
一些沿海地区和大城市中的国有企业处于较好状态,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果。
但在中西部地区以及一些相对落后地区,许多国有企业发展滞后,效益不佳。
2. 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的许多国有企业还停留在传统产业上,并缺乏跨界创新与合作。
与此同时,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
3. 内部体制机制问题一些国有企业繁冗的内部体制机制导致了效率低下和灵活性差。
在决策机制、薪酬激励、人才选拔等方面,亟需改革和创新。
二、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 市场竞争力不足尽管国有企业在某些领域表现出一定优势,然而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相对较弱。
一些国有企业缺乏市场敏感性,面临着来自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激烈竞争。
2. 权益与效益之间矛盾国有企业除了追求经济效益外,还肩负社会责任和稳定就业的任务。
这导致了权益与效益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国有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满足民生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确保良好的经济效益以维护持续发展。
3. 产权管理不规范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复杂且管理不规范,由此带来了许多问题。
腐败问题、资产流失、过度扩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4. 机制创新不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压力,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然而,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对机制创新的实施还存在滞后、保守等问题。
5. 人才引进和培养有待加强国有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相对滞后,缺乏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以及具备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这对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带来了制约。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1. 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产权、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引言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利益的重要责任。
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国有企业是政府权力下行的执行机构,其管理效率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政府机构改革滞后、监管体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管理复杂繁琐等问题,限制了其灵活性和创新性的发挥。
1. 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当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
这种情况下,未能有效区分政府职能和企业经营管理,并且也没有建立起市场竞争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这不仅源自体制历史原因,也与一些地方政府将国有企业作为“政绩工程”的思维方式有关。
2. 监管缺位国有企业在监管方面存在多头管理、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一方面,存在着多个部门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责任界定不清、协同工作不力的情况;另一方面,虽然建立了相关信息披露制度和监察机构,但监管职能执行不到位,导致了国有企业腐败案件频发和资产流失等问题。
三、腐败与权力寻租问题严重腐败和权力寻租是国有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贪污挪用资金、盗卖国有资产等行为上,并且往往由于高层领导人员的参与和默许而得以滋生。
此外,一些高层干部将国有企业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平台,通过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等手段攫取暴利。
这种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国家财产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四、创新能力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是衡量一个企业生存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然而,国有企业在创新能力上普遍存在欠缺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体制和机制上的限制,国有企业难以产生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自身缺乏独立创新的内外环境约束也限制了其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
五、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象比较突出。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中央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和矛盾,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核心利益集中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防止权力、资产和资源集中。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企业掌握着政治和经济资源,导致核心利益集中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这不仅违背了改革初衷,而且还容易引发腐败现象,从而影响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2. 国有企业管理问题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极其复杂,由于政府官员在企业中存在着过多的权力干预和干预的复杂性,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不足,生产效率低下,企业运营成本高昂,这样会限制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会危及到国家的生存和安全。
3.国企不透明化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着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企业资产将很难被评估和监管,让外界不得不质疑这些企业是否在纳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国有企业要及时向外界公开相关信息,避免不必要的猜测和猜测引发的负面影响。
二、解决对策1.改善管理企业管理体系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国企的管理问题是关键之一。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可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打造更高效、更规范的经营机制和体制。
2. 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为了有效监管国有企业的资产和资源,我国提出了“三重一大”制度,也就是资产清单、厂房清单、土地清单和人员清单。
这种做法可以对国有企业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防止权力、资产、资源集中问题的发生。
3.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企业要透明公开管理,不仅能有效监督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情况,而且也能增加部门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例如,企业应该公开资产情况、年度财务报表等信息,引导外界关注企业发展与运作情况,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1.引言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2.问题分析2.1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2.1.1 高层领导职责不明确,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2.1.2 中层管理层次过多,执行效率低下2.1.3 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员工积极性不高2.2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2.2.1 国有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债务压力较大2.2.2 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资金运作效率低下2.2.3 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有限,难以满足企业需求2.3 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2.3.1 缺乏市场导向,产品和技术创新不够2.3.2 内部创新机制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2.3.3 缺乏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渠道2.4 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不强2.4.1 缺乏竞争意识,市场营销能力不足2.4.2 市场价格机制不完善,产品定价难以实现市场化2.4.3 老旧产能淘汰落后的困难较大3.建议3.1 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3.1.1 规范高层领导职责,加强决策透明度3.1.2 精简中层管理层次,提高执行效率3.1.3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3.2 优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3.2.1 多元化融资渠道,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3.2.2 优化资金运作,提高资本使用效率3.2.3 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满足企业需求3.3 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能力3.3.1 增强市场导向,加大产品和技术创新投入3.3.2 建立健全的内部创新机制,留住人才3.3.3 推动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3.4 加强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对接3.4.1 提升竞争意识,加强市场营销能力培养3.4.2 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实现产品定价市场化3.4.3 推动老旧产能的淘汰更新4.结束语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现存的问题 二 、 首先是建立产权结 构 多 元 化 遇 到 的 困 难 。 到 目 前 为 止 , 无论是在
还是在股份有限公 司 中 , 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结构 有限责任公司中 , 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 这种产权 结 构 往 往 会 带 来 如 下 后 果 。1. 在国 有独资公司中 , 由于缺乏多元股东的 产 权 结 构 , 形式上的公司组织仍然 只不过是原国 有 企 业 的 翻 牌 , 董 事 会 基 本 上 是 国 有 企 业 的 原 班 人 马。 在“ 翻牌 公 司 ” 里, 传统国有企业的诸多弊病依然存在, 当然也就难于实 在 国 有 控 股 的 股 份 公 司 中, 董事会一般仍 现权责分明和科学管理 。2. 由政府官员组成 , 董事长往往由党委 书 记 担 任 , 而总经理的任命也要通 过组织部门认可 。 这种官 员 和 企 业 家 不 分 的 格 局 , 往往使公司的负责 人在政绩目标和企业目标之间彷徨 , 难于摆脱行政的干预, 也很难做出 真正科学的决策 。3. 在各 类 国 有 公 司 中 , 国有股东都是国有出资人委 托的代理人 , 因此仍然 存 在 真 正 所 有 者 缺 位 的 问 题 。 假 如 代 理 人 的 目 标与委托 人 的 目 标 发 生 矛 盾 , 则国有公司很难解决“ 内部人控制” 问题, 必然会面临较大的代理风险 。 其次是传统观念和陈 旧 的 意 识 形 态 对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的 阻 碍 问 题 。 第一个观念障碍是关于国有资产 流 失 和 坐 失 的 关 系 问 题 。 保 护 国 有 资 而不应该 不 动 ; 不动的国有资产无法实现保 产的基本方式应该是运动 , 值和增值 , 实际上就意味着损失 。 在 运 动 的 过 程 中 , 国有资产也有可能 流动就是必 出现一定程度的流失 。 只 要 流 动 的 收 益 大 于 流 失 的 收 益 , 要的 。 因为害怕 流 失 而 不 敢 流 动 , 结 果 反 而 会 造 成 国 有 资 产 的 坐 失。 坐失的损失同样是不 可 估 量 的 。 第 二 个 观 念 障 碍 是 只 转 让 亏 损 企 业 , 不转让盈利企业 。 在相当 长 的 一 段 时 间 里 , 政策只允许转让一些微利 一是政策没有表示允 许, 二 亏损的国有企业产权 。 而对于盈利 的 企 业 , 是即使政策允许也不会被转让 。 因 为 政 府 还 指 望 它 为 其 创 造 收 益 。 在 这种条件下 , 国有企业没有抓住市场 需 求 较 强 、 企业价格较高的出售时 企业又出现 大 面 积 亏 损 的 时 候 , 想出售也卖不 机 。 而当市场需求降低 , 。国有资产在市场的转 是一种“ 唯 评 估 论” 出去了 。 第三个观念障 碍 , 让中 , 如果交易价格低于评估价格 , 是否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流失?回 答 是否定的 。 因为评估价格 往 往 是 资 产 供 给 方 的 一 种 预 期 价 格 , 或者叫 方能达成双方 做供给参考价 。 它必须在 市 场 上 与 资 产 的 需 求 方 洽 谈 , 认可的市场价格实现交 易 。 搞 市 场 经 济 就 要 遵 循 市 场 规 则 , 在一个规 范的市场中 。 交易价格是公平而且 合 理 的 。 把 评 估 价 格 作 为 衡 量 国 有 资产是否流失显然是不恰当的 。 市 场 价 格 是 受 供 求 规 律 影 响 的 。 在 当 前国有资产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 局 中 , 经济越是不景气, 国有资产越 是亏损 , 企业的价值就会越低 , 市场 价 格 也 会 越 低 。 这 是 一 个 非 常 残 酷 的现实 。
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 、 第一阶段 : 国有企业经营权层面的改革 。 传 统 的 国 1 9 7 9—1 9 8 6年,
也没 有企业是委托人即政府 垄 断 了 企 业 近 乎 全 部 的 剩 余 权 利 的 奢 望 , 有创造剩余产品的积极性 。 因此国有 企 业 势 必 会 长 期 处 在 低 效 率 的 运 行状态 。 由此不难看出 , 让渡国有企 业 的 经 营 权 , 必然会对经营者积极 性产生 激 励 , 进而有利于改变过去权力集中与外部化的状况, 使企业成 为“ 自负盈亏 , 自主经营 , 自我约束 , 自我发展 ” 的经济实体 。 第二阶段 : 国有企业改革从经营权向所有 权 层 面 的 1 9 8 7—1 9 9 2年, 过渡 。 从 1 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从经营权向所有权层面过 9 8 6 年开 始 , 但在涉及财产关系的深层改革上, 同时出现了两种不同思路和对改 渡, 革制度的两种不同选择 。 一种思路是将国企改革 仍 然 限 制 在 原 有 财 产 关 系 之 内 , 而进一步 推进经营权层面的改革 。 与这种认识 相 对 应 的 制 度 选 择 就 是 企 业 承 包 制。从1 国 有 企 业 经 历 了 两 轮 承 包 制 改 革。承 包 制 推 9 8 7到1 9 9 2年, 确实调动起企业和职工的 积 极 性 , 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但 行伊始 , 在推行承包制期间 , 却出 现 了 企 业 增 效 、 经 济 增 长、 国家财政收入反而 下降的状况 。 承包制带来的结果招致了全国各界强烈的批评和反对 。 与承包制的改革主张不 同 , 国内理论界的一些学者专家提出了深 化国有企业所有权层面 改 革 的 主 张 , 与这种主张相对应的制度选择就 是股份制 。 股份 制 改 革 是 国 有 企 业 在 所 有 权 层 面 改 革 的 一 个 重 要 推 进 。 其根本目的是要改变 由 国 家 垄 断 的 企 业 财 产 制 度 , 使国有企业内 部形成 多 元 化 的 产 权 结 构 , 优化国有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 为实施对股 东、 董事会和经理层进 行 有 效 的 激 励 和 制 约 。 国 有 企 业 股 份 制 的 试 点 但大都在国有中小 企 业 中 进 行 。 试 点 的 影 响 面 并 不 广 开始于 1 9 8 6年, “ 泛, 主要问题在于非国有 的 财 产 主 体 介 入 不 足 , 找不到能够合作的非 国有主体 ” 是一种普遍的反映 。 在这 期 间 , 由于承包制所产生的一些负 面影 响, 及 股 份 制 的 发 育 不 足, 致使国企改革一度处在摇摆和徘徊之 中 。 改革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 第三阶段 : 建立现代 企 业 制 度 的 改 革 。1 十 1 9 9 2—2 0 0 2年, 9 9 3年, 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 干问题的决定 》 中, 明确地提出了国有 企 业 建 立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的 目 标 和 步骤 。1 9 9 4 年以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在国有企业中 展 开 。 建 立 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是要通过产权结构 的 改 造 , 使国有企业成为“ 产权 清晰 , 权责明确 , 政企分开 , 管理科 学 ” 的现代企业。在现代企业产权 结 构的制约下 , 政府不能 再 直 接 地 控 制 和 经 营 国 有 企 业 。 它 的 意 愿 只 能 在国有企业清算和转让 时 依 据 终 极 所 有 权 来 实 施 和 表 达 。 当 然 , 政府 还可以通过其代理人即国有资产管理 公 司 或 控 股 公 司 参 与 国 有 企 业 重 大事宜的决策 , 但这个决 策 也 是 受 所 有 者 出 资 额 和 所 持 股 份 数 额 限 制 的 。 因此 , 在现代企业组织框架中 , 从发展上看, 政府的意志是递 减 的, 而股东的意愿则可得到组织和制 度 的 保 证 。 而 且 在 现 代 公 司 中 , 权 利、 责任和义务是由法律规 定 的 , 并 受 出 资 额 和 所 持 股 份 制 约。 决 策 只 能 是董事会成员讨论后通 过 表 决 做 出 , 这就可以避免长官意志和个人意 志的独断专行 , 从而为 科 学 决 策 的 实 现 提 供 组
实证分析
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