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题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被称为是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7—1936年:鲁迅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 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 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
杂文创作在鲁迅的创作中居于主 体地位。鲁迅一生创作的文字有170万 字,其中杂文135万字,约占80%,而 且后九年所写的比前九年多两倍。
1.不是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 在此例。
2.赶快收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掉、拉倒。
3.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4.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5.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 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 文学家或美术家。 6.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 当真。 7.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 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 近。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鲁迅希望“野草”火速死亡和朽腐,正是希望 旧世界火速死亡和朽腐。旧世界死亡了、朽腐了, 世界就不再有黑暗,作者也就不再有“野草”。所 以,在“去罢,野草”的结束语中,岂止是“连着 我的题辞”,那言外之意,分明还连着整个旧世界。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 过。”“乔木”比喻伟大的著作,“野草”指渺小的作品。鲁迅把自 己的战斗的散文诗比作野草,是谦虚的态度。 既是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就是自然的。但是它有着顽 强的性格和生命力,它从“露”、“水”以至“陈死人的血和肉”中, 也就是从现实斗争和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吸取素材、吸取营养,在恶 劣的条件下不屈地生存下来。它对旧世界、对黑暗势力进行了深刻的 揭露和无情的鞭挞,击中了敌人的要害,所以敌人对它感到非常恐惧, 拼命地要“践踏”它、“删刈”它。 然而越是遭到践踏,遭到敌人的反对,就越证明《野草》对黑暗 的旧中国、旧势力有着强大的揭露和批判的力量。正因为如此,鲁迅 才为《野草》在与黑暗势力的抗争中发挥的战斗作用感到高兴,感到 “坦然,欣然”,并且“大笑”和“歌唱”。这是对《野草》的珍爱, 同时也对产生“野草”的“地面”──旧中国的黑暗社会现实表示出 强烈的憎恨。
茅盾说:“仅仅阅读鲁迅小说的 读者还不能充分认识鲁迅是一位思想 家和革命战士,只有当他同时又阅读 了鲁迅的杂感后才会有这种感受。” 鲁迅杂文不仅艺术地记录了鲁迅 自身思想发展的历程,而且几乎用编 年史的方式真实地反映了本世纪初到 三十年代中期中国的社会发展历程及 思想文化战线上斗争的历程。
3. 写作背景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 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 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 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 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 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 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2.3 鲁迅的创作
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 人的制度进行猛烈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 的基石。 1918—1926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 《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 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 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 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 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 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 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 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 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 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 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 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正当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对革命力量实行血腥大屠杀的时 刻,鲁迅先生却坚信,革命的力量绝不会被斩尽杀绝,革命的烈火 绝不会被鲜血浇灭。他预见到,反动派越是实行血腥的屠杀,就越 能唤起人民的觉醒和反抗,新的革命风暴必将更迅猛地到来。所以 他说,他看见“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并且知道,那“熔岩一 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在这 里,鲁迅以“地火”象征人民的革命,急切地期待着这革命斗争的 “地火”以强大的力量喷出地面,这黑暗的旧世界和它所产生的一 切都将被烧毁,连同“乔木”和“野草”。鲁迅愿意他的野草在地 火的喷发中被“烧尽”,因为那样,它将获得永生,再也“无了朽 腐”了。鲁迅为这一切而“坦然”,“欣然”,“大笑”,“歌 唱”,他由衷地盼望着那一天的到来。
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 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 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 运动的基石。 1920年: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 校等学校相继聘鲁迅为讲师和教 授。他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在学 术界颇受称赞。 1923年:鲁迅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 学校国文系讲师,认识了当时还 是二年级学生的许广平。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 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 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因为《野草》是与旧中国黑暗势力斗争的产物,它如同一 面镜子,是旧世界的反映。它如果还没有死亡、依然存在,那 就意味着旧世界依然存在,对它的斗争还要继续。 鲁迅在《热风· 题记》中说过:“我以为凡对于时弊的攻 击,文字须与时弊同时灭亡,因为这正如白血轮之酿成疮疖 一般,倘非自身也被排除,则当它的生命的存留中,也即证 明着病菌尚存。”
……夜九时后,一切星散,一所很大的 洋楼里,除我以外,没有别人。我沉 静下去了。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 望后窗外骨立的乱山中许多白点,是 丛冢;一粒深黄色火,是南普陀寺的 琉璃灯。前面则海天微茫,黑絮一般 的夜色简直似乎要扑到心坎里。我靠 了石栏远眺,听得自己的心音,四远 还仿佛有无量悲哀,苦恼,零落,死 灭,都杂入这寂静中,使它变成药酒, 加色,加味,加香。这时,我曾经想 要写,但是不能写,无从写。这也就 是我所谓“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 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而鲁迅先生的《野草》,就是在这两个时代之间留下 的文字。它是在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时候(明与暗)、在新 的方生与旧的未死的时候(生与死)、在应去的尚未去该 来的尚未来的时候(过去与未来),为我们留下的一份历 史的见证。鲁迅先生自信,这将是两个时代之间的历史的 真实记录,他可以把它放在自己的朋友和仇敌面前(友与 仇)、人和吃人的人面前(人与兽)、爱我的和不爱我的 人面前(爱者与不爱者)──也就是说,所有的人面前──作 证。他坚信:它是真实的,是经得住历史的考验的!
4. 课文分析
4.1 课文阅读 4.2 思想内容
4.3 写作特点
4.1 课文阅读
4.2 思想内容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 到空虚。 作者写作的时间,是中国现代史上流血的日子。在上 海、在广州,黑色的风暴卷起血腥的潮水,淹没了曾以光 明昭示天下的南中国,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革命青年和 革命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滔天罪 行感到无比愤怒,有很多话要说,但由于处在白色恐怖之 中,又完全没有言论自由。他在《三闲集·怎么写》(最 初发表于1927年10月10日北京《莽原》半月刊第18、19期 合刊)一文中,曾谈到自己当时的心情: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 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 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 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天地有如此静穆”,是指当时的社会被黑暗笼罩,像 地狱一样阴森恐怖。正值反动势力猖獗的时候,被压迫的人民 没有言论自由,鲁迅自己的满腔悲愤也不能诉说,所以他说 “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那么,“天地即不如此静穆”呢? 当地火喷发出来、熔岩燃烧着一切的时候, “我或者也将不 能”(大笑而且歌唱)。因为,“到了大革命的时代,文学没 有了,没有声音了,因为大家受革命潮流的鼓荡,大家由呼喊 而转入行动,大家忙着革命,没有空闲谈文学了。”(《而已 集· 革命时代的文学》)

1936年:10月18日晨,鲁迅的气喘病 突然发作。到19日凌晨5时25分, 与世长辞了。
2.2
鲁迅的遗嘱
在逝世前一个月,鲁迅于9月5日在题为《死》的文章中,给许广 平写下了如下的遗嘱: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 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 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1926年: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为反动当局所通缉,无奈只得南 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1927年:1月,在中山大学任教。 4月,“四· 一二”事变以后, 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 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 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 放弃了 “青年必胜于老人”的进化 论幻想。 1927年:10月3日,鲁迅与许广平抵 达当时左翼文化运动的中心上海。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 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 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过去的生命”,指五· 四运动以来鲁迅与旧中国的黑暗势力 进行顽强斗争所走过的道路。他的生命是在与旧世界的斗争中度过 的,所以他感到自己生命的坚实的存在,而非空虚。由于革命形势 发生的变化,由于他逐步接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他开始由一个 进化论者转变为一个阶级论者,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个 马克思主义者。鲁迅的旧我死亡了。对于这死亡,这“朽腐”,他 毫不顾惜,反而感到高兴,他热烈地欢呼新的生命的到来,决心以 新的热情投入到伟大的斗争中去。同时,他对旧的自我也作了深刻 的批判,他在《而已集·答有恒先生》一文中说:“现在倘再发那 些四平八稳的‘救救孩子’似的议论,连我自己听去,也觉得空空 洞洞了。”这都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追求真 理,严于解剖自己,勇于同旧我决裂的革命精神。
野草 ·题辞
鲁 迅
1. 2. 3. 4. 5. 6. 教学要求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课文分析 参考资料 思考练习
1. 教学要求
1.1.掌握本文中的象征手 法的运用。 1.2.掌握作者在文中表达 的思想。 1.3.领会文中每句话的含 义。
2.
2.1
作者介绍
鲁迅生平
1881年:出生在绍兴城内一户周姓人家里。 1899年:就读江南水师学堂。 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共呆了7年多。 1909年:9月,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化学及生理学教员。 1910年:9月,兼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 1912年:2月,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就职; 5月,任北京政府教育部的佥事; 8月,兼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馆、 博物馆等社会教育事宜。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发动反 革命政变,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与之策应, 三天后,广州也发生了“四· 一五”惨案,革 命的策源地顿时变成了反革命的策源地。那 天清晨,反动派逮捕了中山大学的共产党员 和共青团员。当天,鲁迅两次去中大出席各 系主任紧急会议,为营救学生而竭尽全力。 当营救无效时,先生愤而辞去了中山大学教 务长的职务,以表示对反动当局的抗议。面 对血淋淋的残酷现实,“一向是相信进化论” 的鲁迅,在沉寂的白云楼上,想想过去,看 看现在,望望未来,为他编定了的《野草》 写下了这篇《题辞》。
鲁迅的《野草》,是刺向旧社会的锋利的匕首和投枪, 如果它还在发挥着作用,还在与黑暗势力鏖战,就说明反动 势力还在猖獗,旧社会还没有灭亡。就这一结果而言,战斗 与未曾战斗、生存与未曾生存,并无差别。所以鲁迅说: “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假如这“野草的死亡与 朽腐,火速到来”了,那就意味着旧世界彻底灭亡了,“野 草”的存在也就没有必要了。
面对着1927年那个血雨 腥风的年代,作者心中无限 痛苦和悲哀。在极度黑暗的 现实面前,在白色恐怖中, 他“想要写,但是不能写, 无从写。”这就是为什么他 说,在沉默思索、想到有许 多话要说时“觉得充实”; 而当他拿起笔来,将要开口 却又“感到空虚”的原因。 这里有痛苦,有悲愤,有抗 议,也有彷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