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四书五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学《四书五经》?
说起《四书五经》,中国人都知道,可就是不学!学那些干什么?白费时间瞎耽误功夫,这是一;第二,看不懂,太深奥了;第三,没啥用,看看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人士、白领精英,没学不也是干得挺好吗?事实真是如此吗?那为什么又有很多人想学、在学?
不幸我们都生为人(要是动物就好了,起码不用思考),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我们有时难免会问一下自己,这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这一生到底有什么意义?仅仅就是为了求一个吃饱穿暖吗?仅仅就是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让别人羡慕吗?难道追求一下平静安宁幸福快乐都要如此辛苦费力吗?人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烦恼和痛苦呢?我们都在祝别人快乐,生日快乐、节日快乐等等,可是,难得有人天天处在快乐之中,快乐稍纵即逝,就象泡沫一样很难抓住。留给我们的大部分是烦恼和痛苦。于是很多人去寻求信仰,认为只要有了信仰,有了追求,这一生也就能得到快乐了。可是所有的宗教都告诉人们,这个人世间是痛苦的,我们是负有“原罪”的,我们只能在死后进入西方极乐世界或是天堂,才能够得到平静安宁幸福快乐。既然所有宗教都这样说,想必人生真的是充满烦恼、痛苦的吧?!
不!人生没有充满烦恼和痛苦,烦恼和痛苦都是我们自找的!人生其实是充满幸福和快乐的,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老是抓不住幸福和快乐,而是让烦恼和痛苦时时侵犯我们。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努力地去寻求幸福和快乐得不到,反而得到的是烦恼和痛苦?关键是我们没有认清楚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没有弄清楚人的复杂性。但是,要想弄清楚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显然是不可能的,就是现代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也远远没有弄清楚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总不能我们也要先成为一个哲学家、社会学家才能做一个人吧?!有人说,现在这个社会太残酷了!哪里残酷?是你没有罪就随便抓你去杀头吗?不是!这个社会允许你去追求幸福和快乐,任何社会都允许人们去追求幸福和快乐。问题是,你有没有本事去寻求到幸福和快乐。
其实,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儒家先贤们就告诉我们,人生是快乐的,是可以快乐的。只要我们去追求,就可以得到幸福和快乐。《尚书·洪范》告诉我们,人生有大法,有五福:一种叫长寿,第二种叫富裕,第三种叫健康安宁,第四种叫遵好美德,第五种叫年老善终。有六种困厄:一种叫凶灾、短命、折寿,第二种叫疾病缠身,第三种叫忧心如焚,第四种叫贫穷落后,第五种叫邪恶毒害,第六种叫弱肉强食。人活着,究其根源,也就是要追求这“五福”。拥有了这“五福”,人生也就是幸福的。失去了这其中一种,都不叫幸福。我们拼命工作、拼命学习,目的也就是希望长寿、富裕、健康安宁,最后得个善终。但这其中为什么有一条“攸好德”呢?因为没有这一个“攸好德”,你就会什么都没有!因为不道德的行为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结局,一步错,步步错,全盘皆错,而又没有后悔药卖。所以会导致一生皆错,一生皆不幸福。所谓大法,即是此法!
我本不想探讨“人生”问题,我从1988年起开始研读《周易》,1996年开始译解《周易》,到2009年这14年内,陆续译解完成《周易原解》、《尚书原解》、《诗经原解》、《道德经原解》、《论语原解》、《大学原解》、《中庸原解》、《孟子原解》、《荀子原解》、《韩非子原解》等十本先秦时期的著作,发现这十本书都在探讨“人生”问题,尤其是四书,探讨的都是人生问题。
比如《论语》,一开篇,孔子就讲快乐的心态,“学”要快乐,“与朋友交”要快乐,“别人不知道”也要快乐,快乐是什么?是人生的目标,是人生的目的,是人生的意义。怎么样寻求到快乐呢?一是要“习”,调节,这个调节就是学习,学习知识以改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行为。二是要“本立而道生”,树立起我们的思想观,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树立起根本,人生的道路才能展开。三是要“孝”,继承,继承先人之志,即人类祖先留传下来的“仁爱”,因为人必须要团结才能生存,因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因为人类是要和平共处的。“仁爱”其实就是搞好人际关系,一个人假如身边都是朋友,当然是快乐的,假如身边都是仇人,那么绝对是烦恼痛苦的。搞好人际关系应该怎么做?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因为行为方式不对,人际关系是搞不好的。而行为方式只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才能是最佳的,违反了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肯定不是最佳行为方式。怎么样在社会行为规范下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这要智慧。智慧从哪里
来?学习。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讲信用,诚信。诚信是什么?就是遵循事物的本来面目,事情本来如此,不要使事情变得本来不如此。一个人能被别人信任,是件很幸福的事,如果你说什么别人都不相信,那就很痛苦,不信你试一试!
《论语》的目的就是想要人们懂得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也是复杂的,不懂得社会的人,则会处处碰壁,事事失手,一步错步步错,其行为选择大都是错的,因此获得的后果也都是烦恼和痛苦,因此,一生都将是失败的人生。懂得社会的人,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能利用社会。就象利用自然界中的高山与河流一样。孔子的中心思想是要追求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所以孔子终生是快乐的。如果按照“仁、义、礼、智、信”的原则处世,就能获得快乐与幸福。不仅仅是一时的,而是终生的快乐与幸福。
我们人类从五岁后,就开始有了初步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虽然有了这些思想观念,但却是混乱的、幼稚的。因为不了解社会,而当我们十来岁、二十来岁踏入社会后,又会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导致更加混乱、迷茫和矛盾。所以,《学而》中的“立本”,是立起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根本立起来后,道路才能展开。
《八佾》则是要人们认知社会、了解社会,只有认知了社会、了解了社会,才能树立起各自的世界观,有了这些观念,才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里仁》就是围绕着各种价值取向而展开的,只有具备了内在的仁爱之心,才能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建立好人际关系,才能获得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公冶长》也是围绕着“仁”展开的,具备了“仁”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才能真正立起来。《雍也》篇表述了具备了“仁”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才能真正立起来,《述而》篇则是说明一个人在立起来时,必须遵循天道的道路和规律,否则就是假立,伪立。再说了,不遵循天道的道路和规律,实际上也立不起来。《泰伯》篇从泰伯讲起,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孔子都是在论述一个人类所应共同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即不为私欲的“公天下”的思想。因为人类只有拥有了这种人生观思想,人们才能在这个人世生活中得到应该享受的快乐。《子罕》篇则是说,一以贯之的思想即是要求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