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合集下载

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

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
❖ 著名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 《秋词》《江南春》《浪淘沙》
活被贬刘动官禹目至锡安因标徽参:和加州当县时当政一治名革小新小运的动通而判得。罪了当朝权贵,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写下两句 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字词学习
蕃 淤泥 涟 亵 濯 鲜有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蕃: 多 濯: 洗涤 鲜: 很少
染: 沾染(污秽) 亵: 亲近而不庄重 宜: 应当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 确的一项是 1、濯清莲而不妖( C )
A、妖艳 B、妖怪 C、美丽而不端庄
2、香远益清( A ) A、更加
南阳诸葛庐
活动目南标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材料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 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 驰。——《出师表》 (躬耕:亲自耕种 ;草庐:茅草屋)
材料二:扬雄,少时口吃,不善言谈,家贫,不慕富 贵,40岁后,任给事黄门郎。官职一直很低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出名。
扬雄关于赋的评论,对赋的发展和评价有一定影 响;扬雄在散文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他的《法言》 对唐代古文家产生过积极影响;此外,他还是"连珠体 "的创立人。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ppt课件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ppt课件
莲花的象征意义
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纯净与超脱,在《爱莲说》中则象征着君子之风度与品格, 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与赞美。
《陋室铭》中陋室意象探讨
陋室的描绘与特点
《陋室铭》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 ,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等,展现出陋室的简陋与清贫 。
陋室的象征意义
陋室在文中象征着隐逸之士的居 所,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 荣利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追求。
PART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REPORTING
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补充
1 2 3
儒家文化思想
介绍儒家文化思想,探讨儒家思想对于爱莲说、 陋室铭两篇短文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 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
古代文人生活状态
通过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精神 追求等方面,深入理解爱莲说、陋室铭中所体现 出的文人情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质。同时,该篇铭 文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 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PART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REPORTING
《爱莲说》内容解析
01
02
03
主题思想
通过赞美莲花的品质,表 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 名利的生活态度。
象征手法在两篇短文中的运用
以物喻人
《爱莲说》中以莲花比喻君子的品德,《陋室铭》中以陋室比喻隐逸之士的居所,都是通 过具体的事物来象征抽象的人或精神。
寄托情感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赞美寄托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求,《陋室铭》则通过对陋室的 描绘寄托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篇短文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来寄托作者的情感。
骈文特点
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 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

《短文两篇——爱莲说》ppt课件

《短文两篇——爱莲说》ppt课件

隐逸者 爱菊(鲜) 离世隐居

富贵者 爱牡丹(众) 追名逐利

君子
爱莲(独) 身居浊世 爱
洁身自好
4.作者借对莲的赞美、对菊花的惋惜、对牡丹 的嘲讽,表达怎样的情感?
作者以“莲”自喻,通过对莲可贵的品格的赞美,表 明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像 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 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
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
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课堂小结 《爱莲说》描写莲花的可爱,意在借花喻人,通过对莲 花的赞美,歌颂坚贞的气节,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 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社会上追求功名利禄、趋 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义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精品课件-《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精品课件-《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 •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 花的喜爱
• 陶后鲜有闻。 • 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对于莲花的爱,跟我一样的还有谁
呢?
2 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 比喻 映衬等。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
① 水陆草木之花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背景资料 分析理解 欣赏朗读 反馈 作业 返回
再见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PPT
刘禹锡
作品、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 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 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 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 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 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 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 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一文。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 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 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 一篇借物咏志讽世风的散文。
给下列字词注音: 敦dūn 颐 yí 蕃 fán 淤 yū 濯zhuó涟 lián 蔓 màn 亵 xiè 逸yì 鲜 xiǎn 噫 yī 予 yǔ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陋室铭》,主要讲刘禹锡不慕荣利、喜爱陋 室的思想感情。
C、《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赞美 简陋的居室,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 乐道的情操。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_图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_图文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 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 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 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 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 托莲的君子形象。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子。
叹词,唉 的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以后很少听 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还有谁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了。
1、重点段落的理解
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 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 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 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南濯zhu涟lin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沾染清水美丽而不庄重更加认为隐士亲近而不庄重应当叹词唉1重点段落的理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朗读欣赏
苔痕上阶绿
小知识
草色入帘青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词 性相同,意思相对,这样的句 子叫骈句,也就是修辞中的 。 对偶
动词,出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显灵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完美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完美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背景链接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 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被降职为 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本 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但是,和州策知县是个势力之徒, 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半年之间,让刘禹锡连 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一家老小无 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 室铭》一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 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 句标注出来。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2.节奏划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用孔子的话,再一次证明“陋 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 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突出了中心。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 完美版
4. 《陋室铭》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作者的什么样 的情趣?
《陋室铭》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 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指佛经
使……劳累
调弄,这里指弹(琴)
使……受到扰 乱
指官府文书
形体、躯体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陋室铭》课件PPT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陋室铭》课件PPT

疏通文义
隐士 认为
判断句标志
富裕人家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品德高尚的人
宾语前置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的人
应当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疏通文义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 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 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 的爱好,应当人很多了。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17 短文两篇
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陋室铭
导入新课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用自己的高风亮节,衬托 别人的良苦用心,这就是刘禹锡。 他一生宦海沉浮,但孤傲的品性仍 然不变。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 《陋室铭》,再一次去感受他高尚 的品格。
听读感知
听老师范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1、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水 / 不 在 深,有 龙 / 则 灵 (2)苔 痕 / 上 阶 / 绿,草 色 / 入 帘 / 青 (3)谈 笑 / 有 / 鸿 儒,往 来 / 无 / 白 丁 (4)无 / 丝 竹 之 乱 耳,无 / 案 牍 之 劳 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
中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深层探究
4、品读课文,文中菊、牡丹、莲各象征着什么?菊和牡丹对 表现莲起到什么作用?
作者通过写菊迎寒斗霜的形象来象征清 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的隐者;通过 牡丹的花色艳丽、雍容华贵来象征那些贪慕 富贵,追逐名利的人;作者写菊是为了正衬 莲,写牡丹的目的是反衬莲,从而突出莲的 高贵品质。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八年级上册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

八年级上册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 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我 只 助词, 表转折
调节音节,
无实义
染,
沾染(污秽)
濯 清涟而不 妖,
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
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 香远益清,

(正衬)
花 喻 人
世人爱牡丹(众) 富贵者 (反衬)
予独爱莲 (无) 君子
(突出)
颇有 微词
十分 轻蔑
赞扬 称颂
菊:隐逸者
牡丹:富贵者
正 衬托 反
莲 : 君 子 者
傲霜斗雪
正 陶渊明 爱 品格高洁 衬


反 衬
世人
爱 雍容华贵
象征富贵
隐鲜 逸有 者闻
君何 子人
富 贵 者
众 矣
语言特点:
一.语言凝练传神。 二、骈散结合。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这里名词 做动词,出名。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 响。
教学目标:注音释词
朗读课文
翻译原文
讨论问题
课外延伸
注音
周敦颐 (yí) 可爱者甚蕃 (fá n) 出淤(yū)泥而不染 濯(zhuó )清涟(liá n)而不妖 不蔓(mà n)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 )玩焉 花之隐逸(yì)者也 噫(yī) 陶后鲜(xiǎn)有闻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 ppt课件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 ppt课件
12
3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陋室?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A 、居室环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交往人物: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日常生活: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3
4、文章的主旨在具体描述“陋室” 时已突出,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 云亭?
目的是与古 代贤士的“陋室” 相类比,反映了作 者要以古贤自比的 思想境界,暗示陋 室不陋,表明自己 也具有古贤的志趣 和抱负。
14
5、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何陋之有” 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文章开头的“惟吾 德馨”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有德者居之, 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 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15
本文结构
山 水 喻 陋室
比兴引题

仙 龙 喻 室主 洁


居室环境(景)

室 具体描绘 铭
交往人物(友) 日常生活(趣)
安 贫 乐
古贤自况 作结点题

16
主旨概括
文中作者通过对陋 室的描绘,表达了自 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志趣。
17
合作探究:
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来表现自己高 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属于何种 表现手法?
202114比兴引题比兴引题陋室陋室具体描绘具体描绘居室环境景居室环境景日常生活趣日常生活趣古贤自况古贤自况作结点题作结点题交往人物友交往人物友本文结构202115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陋 室 铭
1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2、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语言之美; 4、感受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学习托物言 志的写作技巧。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课件(共82张ppt)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课件(共82张ppt)
白居易并称为“刘白”;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后世尊称
他为“诗豪”。
知人论世
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一名小小的通判。按朝廷规定,
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但是和州县太爷是个“势利眼”,把他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
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提笔写了一副“面对大江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
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神。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
草庐,西蜀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探究主旨

默读课文,勾画描写陋室的语句,批
注出陋室的特点,并思考以下问题。

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结合注释,读懂课文大意。
简陋的屋子。
陋室铭
出名,有名。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
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
为一种文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
神异。
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
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文辞精炼、
押韵,形式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 ,
与格言颇相似;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
戒之意。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

xīn tái

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tiáo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PPT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PPT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 室 铭
原 文 学 习
山不在①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 斯是陋室④,惟吾德馨⑤。
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是什么?
陋 室 铭
原 文 学 习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样子、形状) 2、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芳香) 3、谈笑有鸿儒(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 乐器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古义:弹奏;今义:调解)
2、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 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 是儒家经典。金:珍贵的。
3、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 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 器。
4、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
5、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使……乱,扰乱。
3、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陋 室 铭
原 文 学 习
可以调素琴①,阅金经②。 无丝竹③之④乱耳⑤,无案牍⑥之劳形⑦。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 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
1、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 饰的琴。
1、名:有仙则名 (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2、灵:有龙则灵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 3、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4、上:苔痕上阶绿 (名词作动词,长到。) 5、乱: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6、劳: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7、绿:苔痕上阶绿 (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互动
• 1、这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点? • 2、文中哪句话提挈全篇大意?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押韵。
• 3、 文章是如何引出陋室的? • 陋室 山 水 喻 设喻引题 龙 德馨
• 3、陋室,陋室,真的陋吗?那么,本文从 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 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 “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 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3.何陋之有
4.无丝竹之乱耳
爱莲说
周敦颐
• 作者及文体简介
•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 学家,文学家。为人清廉方正,傲 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 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 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 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 一篇借物咏志讽世风的散文。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出名、闻名 只 成为灵异的(水) 这 香气,指(品德)高尚 大学问家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使„„扰乱 弹 使„„劳累 有什么简陋的呢
指(嘈杂的)音乐声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给下列字词注音: 敦 dūn 颐


fá n


n 蔓 mà n 亵 xiè 濯zhuó涟 liá
逸 yì 鲜 xiǎn 噫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 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讨论 •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 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 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 情、抱负和志趣。
主旨:借写陋室,表达自己不慕荣利、 不求闻达、安贫乐道、高洁伟岸的高 贵品质。
文章主旨 通过对陋室环境等的描写, 表达作
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 的情趣。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 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 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 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 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 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 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 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 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 《陋室铭》一文。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作者的志向放在 对陋室的描写中表达出来。 2.对偶。
3.类比:开头 山、水与陋室类比 结尾 以古代名贤自况
作业
填空 1.点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写陋室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 3.与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_________。
解释加线的词
1.惟吾德馨 2.无案牍之劳形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课文大意
陋室铭 •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 蛟龙就显得灵异了。 • 这是简陋的屋子, 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 陋了) • 苔藓的痕迹蔓延上台阶一片碧绿,野草的颜色映入帷 帘一片青葱。 (在这里)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无知 的贫民。可以弹弹朴素的古琴,看看佛经。没有嘈杂 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文件来劳累 (我的)身体。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屋,西蜀有杨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呢?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劳形”---情 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 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 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 有何作用?
总结全文,画龙点睛,说明陋室不陋。

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气味:香远益清
----豁然大度、正直不苟
君 子
பைடு நூலகம்——美德传扬 ——气节高尚 令人敬重
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思考
1 作者分别把菊花、牡丹比作什么?有什么作用?
菊花——隐逸者
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富贵者
2 文章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记叙——引题,写世态炎凉 描写——突出莲的形象 议论——赞赏莲的品质 抒情——贯穿全文,意在明志
对于菊花的喜爱 少 和我相同的有什么人 认为 表判断、是„„
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该 听说
感知“爱莲” • 1、“我”爱莲花什么呢?(用
课文中的话说说)
• 2、具体说说莲花的可爱之处在 哪里?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 ——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习性:濯清涟而不妖 —— 庄重质朴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
仅仅

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取消独立性 却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玩弄 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妖媚
爱 莲 说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高雅志趣。
陋室 设喻引题 仙 龙 喻 德馨
山 水
陋 室 铭
环境清幽(景色)
安 贫 乐 道
陋室不陋
高 交往高雅(交友) 洁 伟 生活恬适(情趣) 岸
名贤自比:何陋之有(画龙点睛)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
• 6、文章题目为“陋室铭”, 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 些矛盾吗? •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 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 “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 的“德馨”,不鄙俗。
刘禹锡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德馨 苔痕
xīn tá i
鸿儒 案牍
hó ng rú dú
疏通文义 解释词语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正衬) 逃避现实 ( 惋惜)
隐逸者
高洁质朴 正直端庄
写菊花、牡丹的用意
贪慕荣华富贵 (鄙视) (反衬)
富贵者
清廉圣洁 卓尔不群
君子 (赞美)
“托物言志” 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描写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不 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及对当时追名 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作业
一、指出下列句子所表现的君子的品格 1.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香远益清 二、说说句子的大意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 三、默写全文
小结 : 1 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的写作手法。
2 修辞手法有拟人、 比喻、排比 等。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
① 水陆草木之花 的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