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架检修工艺

转向架检修工艺
转向架检修工艺

转向架检修工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车转向架检修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铁路局东风8B 型内燃机车转向架段修修程。 2. 工艺装备及材料

设备:天车、压力机、探伤设备、清洗设备、电气焊设备、转向架磨合试验台等。 工具:专用吊具、弹簧专用卡具、钳工专用工具等

量具:游标卡尺、塞尺、千分尺(150 mm ~175 mm ,200 mm ~225mm )钢板尺等。 材料:调整垫、防缓铁丝、齿轮箱垫、抱轴瓦垫、绸布、齿轮箱密封剂等。 3. 技术要求

3.1 主要技术参数

轴式 c 0–c 0 构造速度 100㎞∕h

轴重 23t (不加压铁)

25t (加压铁)

轴距 2×1800㎜ 自重 22.176t 每轴簧下重量 4.42t 轮径原形尺寸 1050㎜ 牵引齿轮模数 10

传动比 76:17=4.47 弹簧悬挂装置总静挠度 105+9=114㎜ 一系弹簧静挠度 105㎜

一系弹簧自由高 3866

3+-㎜

工作压力 33kN

一系弹簧压缩高 29163+-㎜ 轴箱内圆簧自由高度 38663+-㎜

工作压力 12.07 kN

工作高度 29163+-㎜

二系橡胶堆自由高 (280±4)㎜ 二系橡胶堆静挠度 9㎜

油压减振器阻尼系数 100k N ·s ∕m 构架相对车体横动量 自由横动量 ±15㎜ 弹性横动量 ±5㎜

构架相对轴箱横动量 ﹙±8、±8、±8﹚㎜

轮对相对轴箱横动量 ﹙±3,±10,±3﹚㎜ 牵引点距轨面高度 725㎜ 制动倍率 4 砂箱容砂量 100×4=400㎏

3.2 限度表 单位:mm

名 称

原形﹙㎜﹚

中修限度﹙㎜﹚

拐臂销直径减少量 ?75095.0195.0-- 0.50 连接杆销直径减少量 ?70095.0195.0--

0.50 轴箱止挡的磨耗量 10 1.0 牵引齿轮啮合间隙 0.3~0.9 3.5 抱轴瓦在轴上的轴向横动量 1.0~2.6

4.0

牵引电机吊杆销外径减少量

牵引电机吊杆销套内径增大量 ?50025.0087.0--

?50062

.00+

0.50

抱轴瓦与抱轴径的径向间隙

0.2~0.4 0.60 同轴左右抱轴瓦与抱轴径的径向间隙差 0~0.15 0.20 闸瓦间隙

4~7

4~7

3.3 基本技术要求

3.3.1 目测构架应无明显变形,焊缝应无裂纹、无开焊。

3.3.2 目测轴箱拉杆外观应无裂纹。心轴与构架连接槽两侧面应密贴,局部间隙用0.05㎜塞尺测量,塞入深度应不大于10㎜;底部间隙应不小于0.5㎜;轴箱拉杆端盖侧面与拉杆座内侧面局部间隙不大于0.4㎜。 3.3.3

3.3.4 电机抱轴油盒在组装前,必须清除干净,组装时不得互换,抱轴油盒与电机组装后,抱轴孔的椭圆度应不大于0.15㎜。

3.3.5 各销连接部分及其它运动部分装配时,零件表面应涂润滑油。

3.3.6 牵引杆、拐臂、连接杆及各销应无裂纹。连接杆与电机悬挂座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6㎜。

3.3.7 吊杆与吊杆座组装后,吊杆不应触碰牵引电机座Φ52㎜孔内壁。 3.3.8 转向架侧档球头磨耗不大于2㎜。

4. 工艺过程

4.1 分解

4.1.1 将转向架推至转向架总组装台位。

4.1.2 取下二系橡胶堆,按安装位置编号,并记录调整垫厚度。 4.1.3 拆下闸瓦。

4.1.4 拆下速度传感器。

4.1.5 拆下一系垂向减振器、二系横向减振器。 4.1.6 松开螺栓,拆下轴箱拉杆。

4.1.7 拆下轮缘润滑装置的支架、软管联接、油脂罐、喷头等。 4.1.8 拆下砂箱。撒砂装置

4.1.9用支承装置顶住电机底座,松开吊杆座橡胶垫盖板的紧固螺母,拆下吊杆与橡胶垫及盖板。

4.1.10用专用吊具挂好构架,吊起构架时,应先确认构架的联接完全拆除后,每个轴箱应设监护人员,起升时,确认安全后,再横向移动构架,放置于构架存放架上。

4.1.11 拆下构架上的牵引杆装置、电机吊杆、单元制动器等部件。

4.1.12取出带有卡具的轴箱弹簧,按安装位置编号,并记录相应调整垫片的厚度。

4.1.13将轴箱按机车轴位编号后,拆下轴箱端盖和轴承压盖,吊住轴箱体,横向移出,放置固定位置。

4.1.14将拆下的所有部件送至相应检查修理场所。

4.1.15拆开牵引电机与其他零部件的联接螺栓,拆下齿轮罩装配,拆下抱轴承盖。拆抱轴承盖前,应按位置编号,并记录垫片厚度。将抱轴瓦按位置与抱轴承盖对应编号,放置检修位置。

4.1.1

5.1将轮对运送至检修场所,运送过程中应防止碰伤抱轴颈。

4.1.1

5.2将牵引电机运送至检修场所。

4.2 清洗

4.2.1煮洗牵引杆、连接杆、拐臂、牵引电机吊杆及销。煮洗后将各部件吹扫干净,清洗后应达到3级清洁度。

4.2.2用清洗剂清洗构架,清洗后应达到4级清洁度。

4.3 检查与修理

4.3.1 构架

4.3.1.1探伤检查构架焊缝及电机吊杆座、单元制动器安装座、轴箱拉杆座应无裂纹,有裂纹时应先铲成V型坡口后再用电焊焊接。

4.3.1.2外观检查弹簧座、橡胶堆座应无裂纹,有裂纹时应焊修。

4.3.1.3根据车上测量转向架侧挡与车体之间的间隙之和不满足28~32mm时,转向架侧挡应加垫调整。

4.3.1.4检查构架轴箱止挡磨耗量,超过1㎜时须焊修恢复原形。

4.3.2牵引杆装置

4.3.2.1用磁粉探伤检查牵引杆、连接杆、拐臂及各销应无裂纹。牵引杆、连接杆有纵向裂纹时,可焊修使用。

4.3.2.2分解球形关节轴并清洗,重装时加油。检查球头关节及各销套的接触面应无烧损、拉伤,用塞尺检查球承与球套的最大间隙应不大于0.5㎜,牵引销、牵引杆销与球套的间隙应不大于0.5㎜,拐臂销、连接杆销与销套的间隙不大于1㎜,各销的磨耗量应符合技术要求,牵引销与销座结合斜面应密贴,局部间隙用0.05㎜塞尺检查,塞入深度应不大于10㎜,牵引销与槽底部间隙应不小于0.5㎜。

4.3.3电机吊杆检查

4.3.3.1电机吊杆应无弯曲变形,有弯曲变形时更新。吊杆磁粉探伤,应无裂纹,有裂纹时应更新。

4.3.3.2检查电机吊杆各橡胶件应无破损、老化、变质,不良者更换。心轴和橡胶圈压入吊杆时,心轴对吊杆中心线的偏移不大于1㎜,心轴中心线与吊杆中心线的不垂直度不大于0.5㎜。

4.3.3.3测量吊杆销外径减少量和吊杆销套内径增大量应不大于0.5㎜。用塞尺检查球形关节球承与套的最大间隙应不大于0.5㎜。

4.3.3.4吊杆两块橡胶垫的总压缩量为28㎜。

4.3.4二系橡胶堆检查

4.3.4.1 检查橡胶堆表面龟裂深度不大于1.5㎜,橡胶与金属板之间无脱开。

4.3.4.2 测量橡胶堆自由高符合技术要求。在垂直载荷为132.06kN 时,挠度超出92

3+-㎜范

围时,橡胶堆更换。

4.3.4.3 装车年限超过6年时应更新橡胶堆。

4.3.4.4 轮对、轴箱、抱轴瓦与齿轮箱、单元制动器、油压减振器等部件的检查修理见专项配件检修工艺。 4.3.5 一系圆簧检查

4.3.

5.1 外观检查一系圆簧应无裂纹,测量自由高符合技术要求。外圆簧施加33kN 、内圆簧施加12.07kN 工作压力时,工作高度应符合技术要求。 4.4 组装

4.4.1 构架的组装

4.4.1.1 组装检修后的牵引杆装置,各销及各摩擦面均应涂润滑脂。牵引杆装置组装后各关节应转动灵活,无卡滞。装配完后要用油枪向油杯中注入适量润滑脂。 4.4.1.2 将检修后的单元制动器装配至构架。 4.4.1.3 组装电机吊杆。 4.4.2 牵引电机—轮对的组装 4.4.2.1 抱轴瓦的组装

4.4.2.1.1 将检修好的牵引电机放在台位上,用绸布将电机的瓦座擦拭干净,套上主动齿轮的密封胶圈。

4.4.2.1.2 将按规定浸过油的毡条嵌入抱轴瓦的密封槽内,注意不能将垫人为拉长,尽量嵌紧。然后将上瓦及键放在电机瓦座上,并在瓦的工作表面上浇上轴油。

4.4.2.1.3 将检修后的轮对放在抱轴瓦上瓦上,扣好下瓦,检查合口面应无间隙、错位,如有间隙应检查键是否合适,键与上瓦是否贴靠。

4.4.2.1.4 将防尘罩放在两抱轴瓦中间的槽内,分别扣上抱轴油盒,安装螺栓。

4.4.2.1.5 紧固抱轴油盒螺栓时,先向一端撬动下瓦,使该侧抱轴瓦口对齐,均匀紧固螺栓后再在另一端撬动下瓦,使另一端的抱轴瓦口对齐,均匀紧固螺栓。

4.4.2.1.6 检查抱轴瓦油盒合口面应密贴,如有间隙应加垫调整,加垫厚度与测量尺寸之差不得大于0.1 ㎜,不得加垫调整油润间隙。

4.4.2.1.7 抱轴瓦背与抱轴瓦盖、瓦座接触状态应良好,局部间隙用0.25㎜塞尺检查,塞入深度不大于15㎜。

4.4.2.1.8 抱轴瓦与抱轴径的径向间隙应符合技术要求。

4.4.2.1.9 用塞尺检查油润间隙、左右瓦间隙差应符合技术要求。 4.4.2.1.10 检查防尘罩应转动灵活。 4.4.2.2 齿轮箱组装

4.4.2.2.1 使用新制齿轮箱时应先配焊与电机联接的箱体座,应注意箱体座的焊接位置要准确。

4.4.2.2.2 把齿轮箱装配分成上齿轮箱装配和下齿轮箱装配,并在上、下齿轮箱装配的密封条槽中嵌入经过注油浸泡的齿轮箱密封毡条。

4.4.2.2.3 在齿轮箱的分箱面、两箱卡座的贴合面和上齿轮箱装配的油封外侧面涂上指定的密封剂。

4.4.2.2.4 安装上箱体。在齿轮箱和电机之间螺栓连接处加垫调整以下有关尺寸: 齿轮箱小齿轮密封槽外与电机之间的间隙为1~4㎜ 大齿轮两端面与齿轮箱内侧面的间隙为11~16㎜

4.4.2.2.5安装下箱体,注意与上箱体平面保持一致,不一致时加垫调整。避免紧固螺栓时箱体变形,螺栓均匀紧固后,注入8K型电力机车牵引齿轮油约5kg。

4.4.2.2.6组装后检查上下箱合口面应严密,局部间隙应符合如下要求:

卡子处不大于0.1㎜。

密封槽处不大于0.6㎜。

上下箱体外侧面的相对位移不大于1㎜。

4.4.3轴箱组装

4.4.3.1 用绸布擦拭轮对上的轴箱轴承内圈及防尘圈。

4.4.3.2将已组装好的轴箱装配涂好油脂沿其组装所用的导向套组装到轴承内圈上。

4.4.3.3在轴端装上压盖,拧紧压盖的3个螺栓,力矩为290~300Nm,打好防缓铁丝。

4.4.3.4装上端盖并拧紧螺栓,轴箱在轮对轴颈上应摆动灵活。

4.4.4转向架总组装

4.4.4.1调整已组装好的电机轮对组件之间的轴距至1.8m,放好轮对轴距固定装置。

4.4.4.2在电机吊杆座上放置橡胶垫及上盖板。

4.4.4.3放置构架时轴箱止挡与构架上的轴箱止挡应对正;电机吊杆与吊杆座的位置应正确。

4.4.4.4 装好电机吊杆橡胶垫和下盖板,拧紧吊杆螺母。

4.4.4.5上、下轴箱拉杆心轴楔入构架拉杆座内,拧紧联接螺栓。检查拉杆心轴与梯形槽接触应符合技求要求。

4.4.4.6安装一系圆簧。同一转向架一系圆簧压缩高度差不大于2㎜、同一机车一系圆簧压缩高度差不大于3㎜,允许加垫调整,但加垫厚度应不大于2㎜。

4.4.4.7安装撒砂装置。

4.4.4.8安装一系垂向减振器、二系横向减振器。

4.4.4.9安装单元制动器,调整闸瓦间隙。

4.4.4.10在第三位轮对左侧轴箱上装上速度传感器。

4.4.4.11安装二系橡胶堆。橡胶堆高度允差:同一转向架为1㎜,同一机车为2㎜。可以加垫调整。

4.4.4.11检查轴箱相对于构架的横动量,转向架各个轴箱弹簧工作高度差,二系橡胶堆工作高度差,安全托与电机座间距离,连接杆与电机吊座端面间距离均应符合技术要求。检查各联接螺栓应无松动。

4.5 磨合试验

4.5.1 将组装后的转向架吊至磨合试验台上进行磨合试验。

4.5.2 磨合试验时轮对转速应大于300r /min,正反转各30min,各部不许有异音,各轴承部位温升不超过40K。

5 标识与记录

填写检修、试验记录,做好合格标识。

附加说明:

本标准起草人:

备注:标题修改、技术术语修改(4)处、技术参数修改(6)处、增加项目(1)项,主要名称:无

CRH380A型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工艺流程优化

目录 摘要 (1) 第1章绪论 (2) 1.1 选题背景 (2) 1.2 主要内容 (2) 第2章 CRH380A型动车组转向架 (4) 2.1 CRH380A型动车组介绍 (4) 2.2 CRH380A型动车组转向架 (5) 第3章 CRH380A型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工艺流程 (8) 3.1 动车组检修流程 (8) 3.2 动车组转向架检修流程 (11) 第4章 CRH380A型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工艺流程优化 (19) 4.1 转向架检修工艺存在的问题 (19) 4.2 转向架检修工艺优化建议 (20)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1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铁路交通尤其是客运已经逐步进入高速化时代。近些年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窩速列车己大范围地在我国投入运行,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铁路运输能力,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随着动车组运普数贵的迅速增长,对动车组在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转向架是动车纳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因此转向架的维修工作就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CRH380A 型动车组转向架为研究对象,结合转向架结构和CRH380A 型动车组运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介绍了动车组和转向架的检修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转向架检修工艺中存在 的问题,以及提出了优化建议,以确保动车组正常运用安全 关键词:CRH380A 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工艺流程;优化

第1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现代意义的铁路在英国斯托克顿和达灵顿之间开通,时速仅为45km/h。1830年,英国利巴普尔至曼彻斯特首次幵行了客运列车。铁路逐渐成为了交通运输中的重要运输方式之一,随着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提高列车速度是铁路赖以生存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唯一出路。 1964年日本开创了铁路发展史的新纪元,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一东海岛新干线建成通车,最高时速铁路发展也由此拉开了新的篇章,高速铁路技术在此之后在全世界迅速发展,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也相应发展高速铁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顺应时代发展,缓解随着经济发展而与日俱增的客运压力,铁道部定制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总体战略部署,最终达到动车组国产化的目的。2006年开始实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至今,我国动车组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CRH系列国产化动车组投入正常运营,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缓解了铁路“瓶颈”制约,其中由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CRH380A型动车组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新型动车组采用了诸多先进技术,如设计中采用的无摇枕转向架,是由CRH2C 第二阶段使用的转向架改良而来。两者相比,新的转向架增加了抗侧滚扭杆,带两组抗蛇行减霞器,加强了二系悬挂空气弹簧柔度,提高了转向架的稳定性和减震效果,满足转向架临界失稳速度达550千米/小时的指标要求。车头设计采用低阻力流线头型,优化了转向架设计参数并改善车厢内部结构,以配合动车组车体的自然震动频率,有效抑制列车在高速运行时的车体结构性共振,同时提高了乘坐舒适度。 转向架是动车组的走行装置,具有承载减振导向牵引制动等重要功能,其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列车的运营速度和运行品质,是动车组的关键部件。因此,动车组转向架的检修就成为高速铁路运营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2 主要内容 本文以CHR380A型动车组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CHR380A型动车组以及其转向架结构的组成,高速动车组的发展已经实现了高速的机车运行体制, 2

转向架检修工艺

转向架检修工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车转向架检修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铁路局东风8B 型内燃机车转向架段修修程。 2. 工艺装备及材料 设备:天车、压力机、探伤设备、清洗设备、电气焊设备、转向架磨合试验台等。 工具:专用吊具、弹簧专用卡具、钳工专用工具等 量具:游标卡尺、塞尺、千分尺(150 mm ~175 mm ,200 mm ~225mm )钢板尺等。 材料:调整垫、防缓铁丝、齿轮箱垫、抱轴瓦垫、绸布、齿轮箱密封剂等。 3. 技术要求 主要技术参数 轴式 c 0–c 0 构造速度 100㎞∕h 轴重 23t (不加压铁) 25t (加压铁) 轴距 2×1800㎜ 自重 每轴簧下重量 轮径原形尺寸 1050㎜ 牵引齿轮模数 10 传动比 76:17= 弹簧悬挂装置总静挠度 105+9=114㎜ 一系弹簧静挠度 105㎜ 一系弹簧自由高 3866 3+-㎜ 工作压力 33kN 一系弹簧压缩高 29163+-㎜ 轴箱内圆簧自由高度 38663+-㎜ 工作压力 kN 工作高度 29163+-㎜ 二系橡胶堆自由高 (280±4)㎜ 二系橡胶堆静挠度 9㎜ 油压减振器阻尼系数 100kN ·s ∕m 构架相对车体横动量 自由横动量 ±15㎜ 弹性横动量 ±5㎜ 构架相对轴箱横动量 ﹙±8、±8、±8﹚㎜

轮对相对轴箱横动量﹙±3,±10,±3﹚㎜ 牵引点距轨面高度 725㎜ 制动倍率 4 砂箱容砂量100×4=400㎏ 目测构架应无明显变形,焊缝应无裂纹、无开焊。 目测轴箱拉杆外观应无裂纹。心轴与构架连接槽两侧面应密贴,局部间隙用㎜塞尺测量,塞入深度应不大于10㎜;底部间隙应不小于㎜;轴箱拉杆端盖侧面与拉杆座内侧面局部间隙不大于㎜。 3.3.3 电机抱轴油盒在组装前,必须清除干净,组装时不得互换,抱轴油盒与电机组装后,抱轴孔的椭圆度应不大于㎜。 各销连接部分及其它运动部分装配时,零件表面应涂润滑油。 牵引杆、拐臂、连接杆及各销应无裂纹。连接杆与电机悬挂座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6㎜。 吊杆与吊杆座组装后,吊杆不应触碰牵引电机座Φ52㎜孔内壁。 转向架侧档球头磨耗不大于2㎜。 4.工艺过程 分解 将转向架推至转向架总组装台位。 取下二系橡胶堆,按安装位置编号,并记录调整垫厚度。 拆下闸瓦。 拆下速度传感器。 拆下一系垂向减振器、二系横向减振器。 松开螺栓,拆下轴箱拉杆。 拆下轮缘润滑装置的支架、软管联接、油脂罐、喷头等。 拆下砂箱。撒砂装置

转向架构架及附件检修工艺

转向架构架及附件检修工艺 1.引用标准及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HXD3C型电力机车检修技术规程(C1-C4修)》、《HXD3C型电力机车维修手册说明》。 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HXD3C型电力机车构架及附件检修。 2.材料 胶皮、胶管、细砂布、生胶带。 3.工艺装备 3.1工具:常用钳工工具、风钻或电钻。 3.2量具:3000mm钢尺、塞尺、游标卡尺。 4. 基本技术要求 4.1限度表 构架及附件限度

4.2基本技术要求 4.2.1构架油漆状态良好,不良处补漆。 4.2.2目视检查构架母材、焊缝、各安装座可见部分不许有裂损。 4.2.3转向架各部件的紧固螺栓可见部分防缓标识清晰,不许有错位。 4.2.4轮缘润滑装置(油脂式)外观检查不许有变形裂纹,不许有松动缺失部件;轮缘润滑装置(干式)钢丝绳不许有折断,拉紧轮转动灵活,不许有阻滞现象。 4.2.5砂箱及撒砂装置外观检查砂箱体不许有破损、裂纹;砂箱盖作用良好;砂管畅通。撒砂装置功能良好。 4.2.6扫石器安装牢固,挡板完好,扫石器支架不允许有变形、裂纹。 车轮防护板装置不许有损坏、松动、丢失。4.2.7. 4.2.8空气管路各接头及软管不允许有松动、泄漏。

4.2.9转向架上的防护钢丝绳完好,不许有裂损。 4.2.10外观检查,脚踏装置和过分相安装支架安装牢固,不许有变形、裂损。 4.2.11扫石器橡胶板、扫石器安装板下端面距轨面高度,砂管距轨面高度、踏面距离须符合限度要求。 5.工艺过程 5.1清洁 5.1.1清洁轮缘润滑装置(油脂式)风、油管路、调压阀、喷头、塞门等,清洁油脂罐内杂质和沉积油垢;清洁轮缘润滑装置(干式)轮缘润滑器。 5.2检修 5.2.1外观检查构架油漆状态良好,不良处补漆。 5.2.2目视检查构架母材、焊缝、各安装座可见部分不许有裂损。转向架上的防护钢丝绳完好,不许有裂损。 5.2.3外观检查转向架各部件的紧固螺栓可见部分防缓标识清晰,不许有错位。 5.2.4轮缘润滑装置(油脂式)外观检查不许有变形裂纹,不许有松动缺失部件。控制板、电空阀、电线路检修按相关规定执行。更新拆卸的紧固件,检查油脂罐油脂储量,适量补充油脂。组装时做好防松标记。组装注油后试验作用.良好。

HXD3转向架装配工艺标准简述

HX N3 转向架装配工艺简述 1.0转向架装配的工艺流程 本文仅考虑转向架装配的工序问题,而忽略工步。表1.1为HX N3转向架装配的工艺流程。 表1.1HX N3转向架装配的工艺流程表

根据表1.1画出工艺流程图,如图1.1所示 2.0转向架制造装配的难点 2.0.1 构架 HX N3型机车转向架构架的主体由2根左右对称布置的侧架、2 根横梁、1 根端梁组成,它不是采用传统的“目”字形结构,而是采用了如图2.1所示的一端开口的“月”字形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多用于铸件构架) 。为减少构架重量,降低机车轴重,该构架的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厚度分别仅有10 mm 和20 mm。这种既单薄又开口的焊接构架在制造中极易出现尺寸超差和扭曲变形问题,这就给焊接、机加工及总组装等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保证该构架的焊接、机加工及总组装的精度和质量,就成为HXD2型机车转向架构架制造的重点和难点。

图2.1一端开口的“月”字形转向架构架 2.0.2 车轴 HX N3型机车属于大功率内燃机车,用于重载牵引,其驱动装置中所用车轴为AAR( 美国铁路协会) 标准规定的F 级车轴。这种车轴与其他车型车轴的明显差异在于其卸荷槽的设计。该车轴的设计明确规定: 卸荷槽必须进行滚压强化加工,滚压加工时必须有11 t 的碾压压力,碾压后卸荷槽直径的减少量应在0.3 ~0.7 mm 范围内,碾压后的表面应符合AI2193( 美国制造标准) 的规定。从车轴的设计结构来看,其加工的难点和关键工序就是卸荷槽的加工。 车轴卸荷槽的结构见图2.2 图2.2车轴卸荷槽的结构 2.0.3 车轮 HX N3型机车车轮的结构特点为: 车轮辐板为曲面结构,辐板上不设工艺孔,车轮内孔粗糙度Ra3.2 ~6.9。这些设计要求完全是按照车轮无注油压装工艺

转向架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外文翻译 译文题目:设计EMU转向架关键参数以减少轨道侧磨损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何刚 学号:631324110213 指导教师:方佚琉 完成时间:2017年3月11日

译自:wear-Designing the key parameters of EMU bogie to reduce side wear of rail 设计EMU转向架的关键参数以减少轨道侧磨损 Dabin Cui a,b,n, Weihua Zhang b, Guangdong Tian c, Li Li a, Zefeng Wen b, Xuesong Jin b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成都610031 b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31 c吉林大学交通学院,长春130022 关键词: 轨距角磨损 动态行为 转向架参数 轮廓设计 摘要 对车轮和轨道磨损状况的长期研究表明,车轮轮缘磨损和轨距角磨损是动车组车辆和狭窄弯曲轨道的严重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动车组车辆动态模型研究了转向架关键参数对车辆动态行为的影响,并且采用改进了的并行逆向设计方法来设计新的车轮轮廓。结果表明,在高初级偏摆刚度的条件下,轮副的偏转运动受到限制,导致了在狭窄弯道上的车轮和轨道之间的高迎角。然后可能发生车轮和轨道之间的两点接触,并导致严重的车轮轮缘磨损和轨距角磨损。新设计的轮廓可以减少轮缘磨损和轨距角磨损,同时满足车辆在切线轨道上行驶性能的安全要求。主偏转刚度显着影响过弯性能。

1.介绍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和各种先进技术的出现,车辆参数的问题变得非常引人注目,包括车辆临界速度,运行稳定性和以铁路友好型的方式过弯的能力。通常,难以实现最佳转向架设计,因为一些对象将需要相互对立的转向架布局。 No'和Hedrick [1]研究了主悬架的横向和纵向刚度和二次悬架的横摆阻尼对铁路车辆临界速度的影响。Wickens [2]研究了二次阻尼和转向架的临界速度之间的关系。他[3]也说明了摇摆稳定性的边界作为转向架转向轮组悬挂刚度的方程。Lee et al [4]研究了初级悬架的参数对临界转速的影响。Mehdi和Shaopu [5]分析了二次悬挂参数对考虑了非线性偏转阻尼力的车辆临界速度的影响。Zhang [6]研究了悬浮参数和等效锥度对临界速度的影响。Horak和Wormley [7]阐述了等效锥度对在不规则的铁道上行驶的铁道客车的临界速度的影响。Haque和Lieh [8]采用Floquet理论来检查乘用车和货车在正切轨道上运行的运行稳定性,用于研究等效锥度的谐波变化。 大多数高速线由切线和曲率半径大的曲线组成;然而,在火车站附近有一些狭窄的曲线。如果火车通过窄曲线行驶,则车轮凸缘可能与轨道接触,这导致轨道轨角磨损。基于最近的现场调查,狭窄的曲线上的轨道必须频繁更换,这扰乱了正常的铁路运行秩序。 轮缘磨损和轨距角磨损都不是新问题。Cantera [9]研究了FEVE轨道上的过度轮缘磨损现象。Zakharov等人[10]研究了车轮凸缘和轨头轨距角之间的磨损过程的模型。Descartes et al [11]研究了轮缘润滑和轨距角润滑。Jin et al. [12]通过实验模拟轮缘磨损和轨距角磨损。Choi et al。[13]设计了一种新的车轮轮廓以减少轮缘的磨损和疲劳。 随着越来越多的轨道在狭窄的曲线上被替换,转向架以“轨道友好的方式”通过曲线洽谈过弯的能力逐渐吸引人们注意力。为了研究转向架的一些关键参数对轨距拐角磨损的影响,基于实际车辆参数建立车辆动态模型,并且车辆动态行为被模拟出。为此并行逆向设计方法[14],已被改进用于设计可以减少轨距角磨损的新车轮轮廓。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故障检修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故障检修 摘要:城市轨道车辆走行部主要担负着引导车辆沿轨道行驶、支撑车体、传递车体与轨道之间的各种载荷并缓和其动力的重任。走行部的结构、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运行可靠性、动力性、和行车安全。车辆走行部(即转向架)长期高负荷工作在车辆底部,环境恶劣,极容易发生故障,造成地铁延误或停运。所以对城市轨道车辆转向架日常维护及故障检修非常重要,本文通过研究车辆转向架结构和常见故障,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轴箱拉杆;中心销;紧急止档;横向减震器 1.转向架的分类和组成 一般的,城市轨道车辆的转向架采用2轴构架式转向架,并普遍采用无摇枕结构。主要特点:一系悬挂主要由金属叠层弹簧构成。不管何种形式的转向架,他们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主要功能是相同的。 上海地铁转向架均为无摇枕结构,“H”型低合金钢焊接箱型构架,转向架设有两系悬挂,配垂向、横向减震器、抗侧滚扭杆等装置提高列车稳定性和舒适性。转向架除了动车、拖车不同外,每种车型也对应不同的转向架。下面是上海地铁现有的A型车中最常见的一类转向架。 1.1 上海地铁车辆转向架组成结构 上海地铁一、二号线采用相同结构的转向架,该转向架是由德国杜瓦格公司制造的无摇枕空气弹簧转向架。它采用由二系悬挂装置(一系人字形橡胶弹簧和二系空气弹簧)、液态减震器(两个垂向和一个横向)、抗侧滚扭杆和横向橡胶缓冲挡组成的减震系统。车体和转向架构架通过中心架和中心销相互连接,彼此可相对回转,它们之间还有复合橡胶衬套起隔振作用。在构架横梁下面装有两根牵引拉杆,呈对角配置。牵引拉杆的两端嵌有橡胶件,一端与中心架相连接,另一端安装在构架上,车体与转向架之间的纵向力通过构架,牵引拉杆,中心架,复合橡胶衬套、中心销来传递。 每辆车装有两台转向架,对于动车装设动力转向架,拖车装设非动力转向架,两者的区别为动力转向架上装有两台牵引电机和减速装置。 下面是上海地铁1号线现有的A型车中最常见的一类转向架,如图1所示。

检修工序卡编制导则

检修工序卡编制导则 (试行)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万安水力发电厂 2009年6月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检修工序卡的编制原则 (2) 5 检修工序卡的编制依据 (2) 6 检修工序卡的结构内容及格式 (3) 6.1 检修工序卡 (3) 7 检修工序卡的文本要求 (10) 8 检修工序卡的应用与管理 (10) 附录A ×××断路器大修定置图及围栏图 (12)

前言 为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加强检修现场标准化作业的管理,规范检修工序卡的编制,实施全过程控制,特制订本导则。 本导则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导则由质量管理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导则由质量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检修工序卡编制导则 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电力生产现场检修工序卡的编制原则、依据、结构内容、格式、文本要求及应用管理的基本内容。 本导则适用于万安水电厂检修工序卡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DL/T 800 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现场标准化作业 以企业现场安全生产、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要素为主要内容,按照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与要求,制定作业程序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活动。 3.2 全过程控制 针对现场作业过程中每一项具体的操作,按照电力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规定的要求,对电力现场作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细化、量化、标准化,保证作业过程处于“可控、在控”状态,不出现偏差和错误,以获得最佳秩序与效果。 3.3 检修工序卡 对每一项检修作业按照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对作业准备、注意事项、实施、记录等各个环节,明确具体操作的方法、步骤、措施、标准,依据工作流程组合成的执行文件。

TVDS转向架底部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TVDS转向架底部

作业流程 1 接班会→ 2 班前点名→ 3 接班 ↓ 6 质量抽查← 5 班内间休← 4 列车检查 ↓ 7 交班→ 8 完工分析→9 交班总结 1 接车→ 2 通知作业→ 3 复核提报故障 ↓ 6 作业完毕← 5 设备故障← 4 信息反馈与接收 安全风险提示 1.故障信息请及时确认。 2.列车通过,请做好接车准备。

目次 1.209P转向架底部检查 (1) 2.209T转向架底部检查 (3) 3.206P转向架底部检查 (5) 4.206G转向架底部检查 (7) 5.CL242 转向架底部检查 (9) 6.CW-2转向架底部检查 (11) 7.CW-200转向架底部检查 (13) 8.SW-160转向架底部检查 (15) 9.AM96转向架底部检查 (17)

客车动态检车及报警处置作业指导书类别:TVDS动态检车系统:客车动监 部件: TVDS转向架底部作业指导书 适用范围:适用于209P、209T、206P、206G、CL242、SW-160、CW-2、CW-200、AM96转向架客车。作业人员:TVDS动态检车员作业时间: 工装工具: 护目眼镜、TVDS监控终端作业材料:TVDS监控终端作业场所:TVDS监控中心环境要求: 操作规程:

安全提示及注意事项: 1.警告——班前班中严禁饮酒,作业过程中严禁接打手机。 2.警告——未经允许,严禁在工位机上使用U盘、移动硬盘、光盘等外存储设备。 3.警告——严禁修改、删除工位机内置软件与数据。 4.警告——交接班人员需共同确认设备状态,作业时按要求使用护目镜。 5.警告——提前到岗,了解行车情况,上级指示,命令以及设备运行情况。 6.警告——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工号牌、佩戴动态检车员臂章,按规定上交手机。 7.警告——参加点名会,听取本日当班工长传达作业的要求,上级命令。 基本技术要求:

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工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9039945.html, 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工艺研究 作者:葛宝涛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4期 摘要:转向架作为动车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动车组运行速度的提高和所需轻巧设计的发展,对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厘清动车组转向架主要结构,系统分析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工艺,对动车组高速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动车组转向架主要结构概括为轮对、架构、一系及二系、制动部件等,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工艺,即分解、清洗、检修、落成、试验等五个部分,其中检修又分为小件检修、构架检修、轮对检修等三个工艺。 关键词: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工艺;工艺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动车组在中国发展迅速,中国复兴号动车组作为中国动车组的代表性车型,最高时速达到350km/h,在全球高速动车组中时速最高。据悉,中国下一代轨道交通重点研究项目—可变轨高速动车组,时速可实现400km/h(Zhai等,2015)[1]。随着动车组运行速度的提高和所需轻巧设计的发展,对动车组功能部件、检修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向架作为动车组关键功能部件,其品质对动车组的高速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厘清动车组转向架主要结构,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工艺,对动车组高速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二、动车组转向架主要结构 由于动车组转向架的特殊性,其构成尤为复杂,可大致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轮对、架构、一系悬挂、二系悬挂及基础制动装置等(赵春生等,2019)[2]。 (一)轮对 轮对根据其性能又可分为动力和非动力两种,两者主要差异在于是否配装异速传感器,非动力轮对轴端装有异速传感器齿轮。齿轮箱装置通常安装在动力轮轴侧,制动盘、无齿轮箱装置则主要部署于非动力轮轴侧。 (二)架构 构架由两个侧梁、横梁、纵向连接梁、空气弹簧支撑梁及其它焊接配件构成。设计制造时将端部轴箱弹簧筒与侧梁主体相连接的断面形成柔滑面,通过柔滑设计减少受力程度,降低受

转向架检修工艺讲解学习

转向架检修工艺

转向架检修工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车转向架检修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铁路局东风8B型内燃机车转向架段修修程。 2.工艺装备及材料 设备:天车、压力机、探伤设备、清洗设备、电气焊设备、转向架磨合试验台等。 工具:专用吊具、弹簧专用卡具、钳工专用工具等 量具:游标卡尺、塞尺、千分尺(150 mm~175 mm,200 mm~225mm)钢板尺等。 材料:调整垫、防缓铁丝、齿轮箱垫、抱轴瓦垫、绸布、齿轮箱密封剂等。 3.技术要求 3.1 主要技术参数 轴式 c0–c0 构造速度 100㎞∕h 轴重 23t(不加压铁) 25t (加压铁) 轴距 2×1800㎜ 自重 22.176t 每轴簧下重量 4.42t 轮径原形尺寸 1050㎜ 牵引齿轮模数 10 传动比 76:17=4.47

弹簧悬挂装置总静挠度 105+9=114㎜ 一系弹簧静挠度 105㎜ 一系弹簧自由高 3866 3+-㎜ 工作压力 33kN 一系弹簧压缩高 29163+-㎜ 轴箱内圆簧自由高度 38663+-㎜ 工作压力 12.07 kN 工作高度 29163+-㎜ 二系橡胶堆自由高 (280±4)㎜ 二系橡胶堆静挠度 9㎜ 油压减振器阻尼系数 100k N ·s ∕m 构架相对车体横动量 自由横动量 ±15㎜ 弹性横动量 ±5㎜ 构架相对轴箱横动量 ﹙±8、±8、±8﹚㎜ 轮对相对轴箱横动量 ﹙±3,±10,±3﹚㎜ 牵引点距轨面高度 725㎜ 制动倍率 4 砂箱容砂量 100×4=400㎏ 3.2 限度表 单位:mm

3.3.1 目测构架应无明显变形,焊缝应无裂纹、无开焊。 3.3.2目测轴箱拉杆外观应无裂纹。心轴与构架连接槽两侧面应密贴,局部间隙用0.05㎜塞尺测量,塞入深度应不大于10㎜;底部间隙应不小于0.5㎜;轴箱拉杆端盖侧面与拉杆座内侧面局部间隙不大于0.4㎜。 3.3.3 3.3.4电机抱轴油盒在组装前,必须清除干净,组装时不得互换,抱轴油盒与电机组装后,抱轴孔的椭圆度应不大于0.15㎜。 3.3.5各销连接部分及其它运动部分装配时,零件表面应涂润滑油。 3.3.6牵引杆、拐臂、连接杆及各销应无裂纹。连接杆与电机悬挂座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6㎜。 3.3.7吊杆与吊杆座组装后,吊杆不应触碰牵引电机座Φ52㎜孔内壁。 3.3.8转向架侧档球头磨耗不大于2㎜。 4.工艺过程 4.1 分解 4.1.1将转向架推至转向架总组装台位。 4.1.2 取下二系橡胶堆,按安装位置编号,并记录调整垫厚度。 4.1.3拆下闸瓦。

货车转向架检修工艺设计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设计题目:货车转向架检修工艺设计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及自动化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学号:

针对铁路货车车辆段货车转向架检修线存在的问题,利用生产制造自动流水线和现代信息系统技术,对转向架检修流水线进行理论研究,解决现有检修流水线缺陷问题,完善货车检修流水线理论,为货车转向架检修流水线建设打下基础。 货车转向架检修流水线的建设,将应用机械设备、铁道车辆、自动化系统理论、微机管理网络等多科学理论,结合货车新检修制度,依据检修流水线的设置,理顺检修工艺流程,采用科学的检修方法,提高货车转向架检修水平,依托货车检修运用微机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货车车辆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整个车辆检修的科学技术水平。 本文阐述的转向架检修流水线,完成了转向架检修信息管理工作和信息采集工作,为借助设备及合理的生产组织方式,搞好车辆检修线建设,强化货车管理,提高车辆检修质量,大幅度提高货车检修科技水平,为运输提供快捷、安全的设备,使货车的使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货车转向架检修工艺流水线

Abstract In allusion to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freight train vehicle Duan freight train bogie examines and repairs line, a production automatic assembly line and the modern information system technology were used to research the production line to the bogie and solve the present vicious problem of examining and repairing line, and perfect the theory of freight train examines and repairs production line, whicn can lay down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reight train bogie production line. The construction of freight train bogie examines and repairs line would apply the scientific theories which conclude mechanical equipment, railroad vehicle, automatic system theory , PC management network and so on, and combine with a new repairing rule for freight train , base on the interposition of examining and repairing line, adopt scientific method to repair, advance the repairing level of freight train bogie, appl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ielding PC based on freight train repairing,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for freight train vehicle, which can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of the entire vehicle examining and repairing thereby. The bogie repairing line was expounded and the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job and the information collecting job were accomplished,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drawing support of equipment and the producing organization rationally, doing well in a vehicle examining and repairing, strengthening a freight train, raising quality of vehicle examining and repairing, improving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of a freight train margin examining and repairing widely, offering rapid and safe equipment for transportation, maxmizing the use of freight train and the economic effect. Key words Freight train Bogie Examine and repair Production line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分厂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分厂 应急预案 1 总则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分厂(以下简称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转向架分厂)的现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增强现场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根据AQ/T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安编制导则》、《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突发事件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转向架分厂的现场应急救援与处置。 2 事故类型与危害程度分析 2.1 主要工艺流程 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转向架分厂主要承担着铁路客车、铁路高速列车及城市轨道车辆走行部分的加工、焊接、组装任务,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下料→调直压型→加工→小件、横梁、构架组焊→抛丸、退火、底漆→构架加工→配管→面漆→组装→加载试验→交检校验 2.2 主要事故类型与影响分析 通过作业活动危害分析法、故障类型影响分析法及头脑风暴法进行分析,转向架分厂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如下:

表2-4 转向架分厂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 3 应急组织与职责 3.1 应急组织机构

图2-10 应急组织机构 3.2 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3.2.1 现场应急总指挥(厂长) 3.2.1.1负责接警后,迅速通知通讯负责人召集分厂应急小组成员赶赴事故现场,根据事故现场态势决定是否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并下达指令。 3.2.1.2 负责事故现场的协调、指挥,调动应急资源,组织现场应急处置。 3.2.1.3 向公司归口管理部门报告,根据事故现场发展态势,确定是否请求支援。 3.2.1.4 应急恢复,下达应急解除指令。 3.2.1.5 应急结束后,组织事故调查、分析,组织应急处置方案的评审,完善应急措施,组织修订处置方案。 3.2.2现场应急副总指挥(副厂长) 3.2.2.1 协助总指挥组织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3.2.2.2当总指挥不在或伤失指挥能力时,代替总指挥履行其职责。 3.2.3 应急资金负责人(经营室主任) 3.2.3.1负责调拨应急救援资金,参与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3.2.3.2 负责应急现场无关人员的疏散。 3.2.4 事故处置负责人(安全员) 3.2. 4.1接警后,迅速向公司归口管理部门报告,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参与事故救援。 3.2. 4.2 根据事态发展,确定拨打厂内和(或)社会救援电话,同时做好救援车辆的引导工作。 3.2. 4.3参与事故后的调查、分析与处理。

浅析CRH3型动车组转向架三级检修工艺设计

浅析CRH3型动车组转向架三级检修工艺 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引言 近几年来,虽然CRH3型的动车组原型车VELAROE在西班牙运行已经达到三级检修的周期,但由于CRH3型的动车组与VELAROE型的动车组结构存在差异,运行的环境也不一致,因此不能直接借鉴VELAROE型的动车组三级检修方式,需要检修人员深入分析,研究适合于CRH3型的动车组三级检修方式。 1总体工艺的设计 首先,转向架全部空气管路的接头、电缆接头、电线,齿轮箱的迷宫前后盖密封处、轴箱迷宫后盖密封处、牵引机等零件清洗,清洗前都要进行防护,防护完成后清洗转向架。横向悬挂装置、横梁组成与空气弹簧等零部件应拆卸,同时把已拆卸零件放到相关存放区,便于检修人员清洗与检查。 把构架组成和轮对轴箱的装置分离开后,在齿轮箱的C型支架与轴箱转臂的定位节点位置装设防护装

置,并运到专业的检修厂进行检修。所有拆卸零件都要根据检修工艺的规范检修,并进行如实记录。 已检修完成零部件应该根据工艺规范组装复原,对二次组装转向架的功能性进行试验,经试验后合格转向架,要实施交验——转运到落车的工序。 2总体工艺的布局 轮对的检修线 应按照检修规程要求,配备进口轴承的退装机、空心轴的探伤机与轮对动的平衡机等工艺设备。 调试线的组装 应用流水线式调试组装工艺布局的模式,构架的组装工序一般采取可升降式举升机,同时配备独立移动液压的升降车与单元行的架车;而横梁组装的工序则是使用翻转变位设备来装配零部件;落轮的工序使用进口落轮设备代替传统地沟作业的方式,这样在落轮装备上组装转向架零部件时,才能够一次完成;调试的工序施工还要进口电台测试的设备与转向架的综合试验台,便于检测转向架高度尺寸、自重、固定轴距与轮重差等参数。 清洗线 CRH3型的动车组转向架中铝质品件、电器件与橡胶件等零件比较多,现在并没有一个完整清洗的经

水泵解体检修工艺卡(汇编)

石灰石浆液箱浆液泵检修工艺卡(一般维护性工作) 时间:2015.08.29至2015.08.30 编号:Q/CDT-IHHPC 106 01298 2015-01 检修单位天津蓝巢脱硫班作业名称1号石灰石浆液箱1号浆液泵检修工作负责人毕云辉工作票编号FR1150805 4 需用工时数3人X4h 工具名称数量工具名称数量备件(耗材)名称数量 30-32扳手2把撬棍1根擦机布酌情 24-27扳手2把手锤1把轴承型号:6307 2 盘 19-22扳手2把铜棒1个机封型号:件 17-19扳手2把改锥1把煤油1公斤12’活扳手1把拉马 1个密封胶1瓶 油盆2个油斗1个 青稞纸酌情 150游标卡尺1把 轴承润滑油型号: 500 g 安全文明施工交底 1、检修现场应铺设定制化胶皮,检修工具、备件、材料定置整齐在定制化胶皮上。 2、检修现场地面应及时清理,保证作业现场无灰迹,有灰迹及时清理,保证干净整洁。 3、检修工作结束后,应清理现场,无遗留工具、材料等,清理检修痕迹。 序号检修工序标准执行 1 电机拆除: a、将电机底座地脚螺栓拆除。 b、拆下联轴器防护罩。 c、把电机和泵体脱离移开。 d、检查电机与泵体连接联轴器缓冲垫是否完好 a、螺栓拆除检查电机地脚调整垫 片如有应对应编号; b、检查联轴器缓冲垫完好无损坏 √

2 泵解体:(W1) a、将轴承箱与泵壳连接螺栓拆卸、并在泵壳做上标 记。 b、检查泵壳有无冲刷、裂痕等现象,然后用塑料布 将拆卸的泵口处进行遮盖,防止杂物进入。 c、叶轮拆卸,把叶轮固定螺栓拆卸,取下叶轮、护 板和机封,检查叶轮和机封是否有裂纹、断裂、磨 损现象并及时进行更换。 d、用三爪拉马把轴承箱端部联轴器进行拆卸,检查 联轴器是否有裂纹、断裂、现象。 e、拆除轴承箱两端端盖,并进行清洗。 f、用铜棒从联轴器端部将轴和轴承同时敲出,清洗 轴上油污,检查轴磨损及锈蚀情况,轴承拆卸,使 用铜棒将轴上两端轴承敲出。 g、轴承拆卸,使用铜棒将轴上两端轴承敲出。 h、用煤油进行轴承箱内部清洗,检查轴承箱无裂 纹、磨损。 a、螺栓拆卸、标记做好 b、泵壳无冲刷,遮盖完好 c、叶轮无严重汽蚀,裂纹及严 重磨损,否则应更换,机封完好 无损坏,磨损量不得超过1\2 d、拆卸与回装时禁止用锤直接 敲打联轴器端面,保证联轴器完 好无损坏, e、端盖整洁无裂纹 f、轴磨损量符合要求、轴承游 隙变大、保持架损坏、滚珠有磨 损及锈蚀应进行更换 g、轴承箱完好内部清理整洁 无杂物,油位镜干净透明。 √ 3 各部件清洗及测量: a、所有配合部件或接触面已清理干净,缺陷都已消 除,记录完整。所有垫片等密封件均需更换,更换 部件的备品备件都已准备好。 b、测量各零部件数值,测量前量具应检验合格,测 量轴承与轴的紧力、轴承与轴承室的间隙、叶轮与 轴的间隙,测量叶轮口环处晃度 c、测量轴弯曲度 轴承与轴的紧力-0.02—0mm □: 0.01 mm 轴承与轴承室的间隙0—0.03mm □: 0.02 mm 叶轮与轴的间隙0-0.1mm □: 0.09 mm 叶轮口环处晃度小于0.08mm □: 0.06 mm 轴弯曲度小于0.05mm □: 0.03 mm 4 泵体回装:(H1) a、检查新轴承外观和转动情况,用压铅丝检测轴 承原始游隙,检测轴与轴承配合间隙。 b、回装轴承,用铜棒将轴承敲打装入轴上,敲打 时应用力均匀注意不要敲打轴承外圈和珠架, 应正确敲打内圈或使用轴承加热方法进行安 装,直至装入轴上指定部位。 c、轴和轴承与轴承箱进行回装,用铜棒将轴和轴 承同时敲入轴承箱内,然后回装轴承箱两端端 盖。 d、回装联轴器,联轴器径槽与轴径对正使用铜棒 敲打装入轴上。 e、回装机封、护板、叶轮将机封装入轴上至轴承 a、新轴承完好、转动灵活、确 认游隙符合安装标准。√ b、轴承安装到位与轴紧密配合 无窜动。√ c、轴和轴承与轴承箱装配到 位,端盖紧固无泄漏。 轴串0.15-0.25mm。 □: 0.13 mm d、联轴器安装到位与轴紧密度 符合无松动。√

DF4DD柴油机工艺流程

DF4DD机车柴油机检修工艺流程 一、机车总体分解、组装: 1、机车进入检修台位后打好铁鞋,切断总电源。 2、放掉机油、水、轴齿箱油和压缩空气;抽空所有燃油。 3、拆除冷却室上部的两个冷却风扇及偶合器。 3、拆除所有连接以及空气、电气、油、水管线后,分别拆下冷却室、 动力室、辅助传动室顶盖和侧墙以及预热室顶盖。 4、拆除柴油机上的油、水、电气、仪表、风路等所有连接部分。 5、拆除启动油泵组成、燃油泵组成、前后万向轴组成、膨胀水箱以 及相应的管路、风路、电气设备。 6、拆除机油热交换器、机油滤清器、燃油预热器、辅助机油泵安装 螺栓及各个电气、油、水管线后,分别吊出上述各部件。 7、拆除强化型空气散热器安装连接及管线,吊下强化型空气散热器。 8、拆除静液压变速箱、启动变速箱、启动发电机、厉磁机、后转向 架牵引电动机通风机、后转向架牵引电动机通风机安装螺栓和管线等联接部分以及绳传动轴(节)后,分别吊下上述部件。 9、拆除柴油机地脚紧固螺栓、主发电机地脚紧固螺栓后,使用柴油 机专业吊具将柴油机-发电机组吊下,放在专用支架上。然后拆下发电机与连接箱之间的联接螺栓后将柴油机与发电机分解。 10、拆除空压机电机组安装螺栓及联接的电线、风管等吊出空压机组。 11、拆除柴油机空滤器和电制动装置以及动力室两台通风机。 12、拆除电瓶连接大线及各电瓶之间的连接线,拆下所有电瓶。 13、拆除司机室内座椅、JZ7制动机、两个风喇叭、雨刷器及风缸、 以及司控器、各类仪表、电暖气、空调、信号显示、监控装置等。 14、拆除制动系统中的704-1型调压器、NT2保安阀、中继阀、分 配阀、变向阀、滤尘止回阀、紧急制动阀、ZDF型电动放风阀、基础制动装置、撒砂阀。 15、拆除牵引杆装置、油压减振器、轴箱定位销、牵引电动机进风道 以及车体与转向架的风、水、电各连接管线;将架车机吊至车体两侧的架车座位置。 16、把架车机伸缩臂摇至机车的4个架车座下,分别起升各个架车机, 使其起升座与机车两侧的架车座贴合后;同时起升4台架车机。

转向架正位检测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转向架正位检测

目 次 一、作业介绍 (1)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2) 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3) 1.班前准备 (3) 2.开工准备 (3) 3.工序控制 (3) 4.转向架正位检测 (4) 5.设备故障处置 (8) 6.质量反馈处置 (9) 7.完工要求 (9) 四、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及材料 (10)

一、作业介绍 作业地点:检修车间转向架组检修线。 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货车厂修转向架正位检测作业。 上道作业:交叉杆组装。 下道作业:减震装置组装。 人员要求:本岗位作业须由车辆钳工完成,作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并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上岗人员须持证上岗。 作业要点: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整齐;开工前全面检查工具、材料状态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工作中注意周围作业人员状况,并做好呼唤应答,完工进行整理,清扫场地。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1. 班前准备 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参加班前点名会。 2. 开工准备 按《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工具及材料》清单检查工装工具,须齐全、良好,发生异常情况时通知工长处理。 3.工序控制 确认交叉支撑组装组装完毕。 4. 转向架正位检测 4.1检测前准备 4.1.1每周的第一日开工前需用标准构架对测量系统进行一次标定,及时校准测量系统。 4.1.2每日开工使用前,须利用系统自带的自检功能进行自检,确认系统正常后方可使用。 4.2转K6、转K2型转向架正位检测 交叉支撑装置须全数进行正位检测。 4.2.1 操作转向架流水线悬挂小车,将交叉支撑装置(含重新组装)的转向架平稳的放在正位检测台上。 4.2.2开启正位检测台电源开关,启动显示器,从显示器桌面打开正位检测程序,输入密码,点击确定,进入正位检测程序(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