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解读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
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一、单元整体解读
关于人文主题
本单元围绕“相处”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与风筝》《风娃娃》。

从体裁上看,《纸船和风筝》和《风娃娃》是童话,《狐假虎威》是寓言,《狐狸分奶酪》是民间故事。

多样的体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内容上看,4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角色个性鲜明,《狐假虎威》里神气活现的狐狸与半信半疑的老虎,《狐狸分奶酪》中斤斤计较的熊哥俩儿与别有用心的狐狸,《纸船和风筝》中相互谅解的松鼠和小熊,《风娃娃》中调皮善良的风娃娃。

通过阅读不同故事中主人公的相处方式,让学生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与人友好相处。

关于阅读训练要素
四篇课文的编排在服务于人文主题落实的同时,也要落实“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借助提示、复述课文”和“学习默读”的阅读训练要素。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语文《课标》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并且学习独立识字。

课标的要求传递给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该理念也在语
文教材的编排中得以体现。

一年级编排连环画课文,引导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图画、字形特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等方法猜字阅读。

二年级编排课文,引导学生学习形声字构字规律认识汉字。

一下和二上的语文园地中,教授学生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在学习了多种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在二下的最后一单元,安排了《纸船和风筝》《风娃娃》两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把之前学习的识字方法综合运用到课文的学习中来,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二年级下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的学习作铺垫。

基于此分析,可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的目标细化为:
1.阅读不同角色之间相处的故事,初步感受成长过程中与人相处所带来的乐趣和烦恼,引发对正确相处方式的思考。

2.尝试独立阅读课文,借助图片、与熟字比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多种学过的识字方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并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验证。

与“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有关的语文要素在统编教材中的分布如下:
由此表格可以看出,“复述课文”这一语文要素贯穿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始终。

通过对不同学段要素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学段之间的目标要求是有鲜明的序列和体系的。

小学低段主要进行借助图像、词句、示意图等进行复述。

比如二上第一单元《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课后呈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关键性节点的五张图片,学生根据图片的提示回忆课文中描写小蝌蚪成长的过程,进而复述故事。

二上第三单元《玲玲的画》一课中,课后出示课文中描写玲玲心情的三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讲述玲玲情绪起伏背后的故事。

中段更多的是借助文字性提示,简要复述故事。

如四上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一课中,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出示三个关键信息,引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高段则是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想象,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由借助提示复述故事到创造性复述故事”的编排,考虑了学生在不同学段的认知特点,由易到难,由帮到放,由直观到抽象,不同学段的阅读训练重点呈螺旋式上升。

回到本单元,关于“复述故事”的阅读训练要素主要体现在课文《风娃娃》中,课后助学系统出示三个“风娃娃来到……”的句子,并在每个句子左边配有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复述故事。

除了本课课后助学系统明确提出复述故事的要求,本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也都可以引导学生复述,以此巩固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

比如《狐假虎威》可以结合课后第二题,分别出示老虎和狐狸的图片、表示老虎神态(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和狐狸神态(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词语,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复述故事。

基于此分析,可将“借助提示,复述故事”的目标细化为:
1.熟读课文,借助描写主人公的神态、动作等关键词,以及描写故事主要场景的语句来复述课文。

与“学习默读”有关的语文训练要素在统编教材中的分布如下:
由此表格可以看出,“默读”这一语文要素不止一次地出现在语文教材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默读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是一种更常用的阅读方式。

纵向来看,同样的默读要素,在不同年级,同一年级的不同单元却有不同的要求。

追本溯源,语文《课标》对于不同学段阅读目标的描述中都提到了“默读”。

低段目标是学习默读;中段目标是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高段目标是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相较于
中段、高段更细化、更明确的标准,低段的表述未免有些笼统。

但是这一语文要素出现在教材课后助学系统中时,有了更细化的指导。

(如二上第七单元《雪孩子》课后助学系统提出“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

具体到本单元,在课文《纸船和风筝》中提出“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

这是继第七单元《雪孩子》之后,学生第二次接触默读,仍然需要教师从方法上进行细致指导,旨在巩固默读的方法。

这一阶段的默读训练,不需要规定具体的阅读速度,而是注重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

基于此分析,可将“学习默读”的目标细化为:
1.继续学习默读,集中注意力,做到不出声。

2.初步尝试不动唇无声地读,不用手指点着读。

综上所述,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可细化为如下:
1.阅读不同角色之间相处的故事,初步感受成长过程中与人相处所带来的乐趣和烦恼,引发对正确相处方式的思考。

2.尝试独立阅读课文,借助图片、与熟字比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形声字构字规律等多种学过的识字方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并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验证。

3.继续学习默读,集中注意力,做到不出声。

初步尝试不动唇无声地读,不用手指点着读。

4.熟读课文,借助描写主人公的神态、动作等关键词,以及描写故事主要场景的语句来复述课文。

二、教学规划建议
根据以上解读,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所指向的学习目标,可以这样规划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板块一的晨起而诵,以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内容为学习资源,积累12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了解成语故事;板块二的自主识字与阅读,调动学生运用先前习得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自主阅读本单元四篇课文,交流识字方法;板块三学生在突破生字障碍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默读的方法,初步尝试不动唇,不用手指点着读,提高阅读的速度。

学生从自身阅读体验出发,在师生、生生对话的课堂学习中,进行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的深度学习;板块四学生尝试在不同的故事情境中,借助描写主人公的神态、动作等关键词,以及描写故事主要场景的语句来复述课文;板块五学生学会观察生字的结构,学写生字。

五个板块的课时划分如下:
一周的晨诵课时聚焦在板块一的学习任务,积累12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了解其背后的小故事。

第1-2课时聚焦板块二的学习任务,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本单元课文,将生字进行归类,总结识字方法,小组分享交流。

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的内容学习融入其中。

第3-10课时聚焦板块三、板块五的学习任务,每篇课文二课时。

语文园地中书写提示的内容融入该板块学习中。

第11-12课时聚焦板块四的学习任务,借助支架,复述故事。

下面是每个板块的活动设计建议:
板块一:晨起而诵,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呈现了12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有些成语学生比较熟悉,有些成语学生较为陌生。

可以把12个成语背后的小故事和含义作为晨诵资源,进行学习。

由于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积累过许多成语故事,因此,可以采用班级成语故事会的活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学生课下自主查阅书籍了解成语故事,晨诵时间在班级进行分享。

板块二:总结方法,猜读生字
1.朗读课文,对照课后识字表,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整体出示本单元所有生字,借助之前学习过的识字方法,自主选择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3.按照识字方法将生字进行归类,加深对识字方法的理解。

(1)借助图片识记
借助图片认识“奶酪、秧苗、老鼠”,随机识记“酪、秧、鼠”字。

(2)借助熟字识记
与熟字比较,如“瓜-爪”“爱-受”“霞-假”“位-拉”“戴-栽”“青-责”“静-筝”。

(3)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
学生利用形声字识记“神、拌、筝、抓、愿、哗、秧”等字。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
联系上下文语境,结合生活经验识记“威、帮、匀、整、幸、助、责、表、示”等字。

如“表示”一词,可以借助课文中“船工们笑了,一边手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

”理解含义。

如“幸”字,可以联系生活中爸爸妈妈都很爱自己,努力为自己创造美好
(5)借助词语识记
如“纳闷、受骗、违抗、使劲、表示”词中的两个字均为生字,可结合词语整体识记字形;也可以换个语境,在新的词语中复现识记,如“收纳、烦闷、难受、受苦、受伤、违法、违反、反抗、抗击、使用、用劲、劲头、手表、展示”。

(6)借助动作演示识记
通过动作演示的方法,随机识记“拌、嚷、瞧、折、扎、扯、捡、抓、哭、拉、摆、翻”等生字。

(7)加一加
“扯、猪、纳、闷、骗、始、便、剩、俩、拌、折、但、抓”等字均可以用加部件的方法识记。

(8)多音字辨读
多音字“转、闷”,可以借助语境读准多音字,也可以借助词语,适当讲解不同读音的含义。

比如,“闷”表示心情不好时,读mèn;表示不透气,空气不流通,不吭声时,读mēn。

(9)查字典
对于不确定的字可以借助部首检字法查阅字典来进行验证。

4.以语文园地中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中的生字为例进行重点讲解,巩固学生的识字方法。

(1)“识字加油站”呈现10个动物名称的词语,学生在尝试给动物分类的过程中,与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字词句运用”中学生猜读这些生字的读音,试着找一找自己的发现。

(2)“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两个板块中的生字,大部分为形声字。

学生深入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声旁表音,形旁表义。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生字,是一种常用而重要的识字方法。

板块三:梳理脉络,精读课文
一、《狐假虎威》
1.体会形象,导入新课
关于狐狸、老虎我们都不陌生,能说说它们留给你的印象吗?(出示图片)(狐狸和乌鸦、狐狸吃葡萄、老虎百兽之王)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2.整体感知,理解题意
通读课文,“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再读课文,说一说“狐假虎威”的意思,并在课文中把相对应的句子划出来。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理解“假”是“借着”的意思。

3.聚焦对话,角色朗读
请用“”画出狐狸的话,用“﹏”画出老虎的话。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朗读老虎的话,一人朗读狐狸的话,自主练习对话,同学间展示。

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处境,尤其是狐狸说的3次话,层层递进,步步推升。

做做“眼珠子骨碌碌一转”的动作,想想狐狸此时在想什么;联系生活想象“扯着嗓子”说话时声音音量放大和音调提高,读出狐狸虚张声势、吓唬别人的语气。

借助提示语“狐狸摇了摇尾巴”,体会狐狸的自信,读出它炫耀的语气。

借助提示语“老虎一愣”,体会老虎的纳闷和迟疑,读出它诧异、吃惊的语气。

4.揭示寓意,续编故事
这个成语比喻那些借着别人的威风欺压人吓唬人的人。

续编故事:相信有了这样的一次经历后,老虎和狐狸也会去反思自己在与森林里的伙伴相处时的不足。

如果这个故事还没结束,你认为故事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呢?聚焦本单元人文主题,引导学生在续编故事中,帮助老虎和狐狸理解在生活中与人相处要真诚、友善。

5.探寻文章出处,了解寓言体裁
寓言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一》,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经问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

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这个故事。

二、《狐狸分奶酪》
1.联系已知,揭题导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故事中的主人公之一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狐狸是我们故事中常见的主角,你还读过哪些关于狐狸的故事?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狐狸的另一个故事——《狐狸分奶酪》。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本文讲了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3.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

”事实是这样的吗?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出示第5、6两个自然段。

故意把这块奶酪分得一块大,一块小。

(板书:一块大一块小)
(2)看到奶酪分得不均,狐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用“”标出说的话,用“”标出所做的语句。

狐狸说:“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你们别着急,看我的——”
狐狸这样做:说着就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3)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狐狸就这样轮流地咬着两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也没剩下。


(4)可是,狐狸说,他分得可公平了,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

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
预设学生的回答:①不同意,他这是狡辩。

②不同意,小熊的奶酪自己没吃上一口,却统统被狐狸吃了,怎么能说公平呢?
4.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正确评价狐狸。

①通过狐狸分奶酪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为什么?
a.这是一只聪明的狐狸。

b.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他骗了小熊。

②到底是“聪明的狐狸”还是“狡猾的狐狸”呢?
引导学生关注狐狸这样做是损人利己的行为,所以说他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板书:狡猾)
(2)如果你是小熊该怎么做?
①不让狐狸分,自己分吃,大一点小一点没关系。

②亲兄弟学会礼让,哥哥让着弟弟。

相机指导,团结的重要性,不团结就会给坏人可乘之机。

(板书:团结、礼让)
三、《纸船与风筝》
1.勾连生活,激趣导入
回忆交流,你和你的好朋友是怎么认识的?
引出课题:《纸船和风筝》注意读准轻声音节“筝”。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提出问题或者猜测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初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和小熊的关系和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师指导默读:做到不出声,尝试不动唇无声地读,不用手指点着读。

②练习重点词语和长难句。

3.精读课文,疏通脉络
齐读第一段,请你画一画松鼠和小熊的家。

(扩展词语:山顶-山腰-山脚)
默读二到六自然段,找一找松鼠和小熊彼此的祝福。

分别找学生读出相关的句子,体会“漂哇漂、飘哇飘”朗读的语气;小熊乐坏了,松鼠也乐坏了,他们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呢?
朗读课文,体会感情,注意语气。

发生了什么事情,山顶上再也没有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小熊和松鼠在吵架后各自的心情是怎样的?(找学生朗读第八、第九自然段)
他们还想不想和对方成为朋友?他们怎么做的?(提取信息:小熊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松鼠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放到屋顶上。

)——松鼠最先采取行动。

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为什么高兴得哭了?
从这“一只只”纸船中你看出了什么?
4.拓展延伸,联结生活
小熊也想写一张卡片,挂在风筝上送给小熊,请你替他写一写吧。

你和好朋友吵过架吗?吵架后你们是怎么做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风娃娃》
1.朗读课文,疏通脉络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接龙读课文,纠正字音,指导长句,读出停顿。

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

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哗啦哗啦地/向田里流去。

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嗨哟、嗨哟”/喊着号子,可是船/却走得很慢很慢。

孩子,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否对人们有用。

(3)自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风娃娃来到了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2.精读段落,学讲故事
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重点词语,体会节奏的前后变化。

(1)请学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读熟课文)
(2)风娃娃来到田野,他看到了什么样的风车?
读文: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

抓住“慢慢转动”“断断续续”,感受风车的笨重,放慢语速,读出“慢”的感觉。

(3)这么慢的风车秧苗什么时候才能喝到水呀!看到这样的风车,风娃娃做了什么呢?
读文: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腮使劲向风车吹去。

抓住“深深地”“鼓起腮”“使劲”,感受风娃娃的动作,做动作读一读。

(4)在风娃娃的帮助下,风车发生了什么变化?
读文: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哗啦哗啦地向田里流去。

“一下子”“奔跑着”“哗啦哗啦”,感受风车的变化,语速要加快。

对比读一读,通过语速、语气的变化感受风娃娃的功劳。

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

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哗啦哗啦地向田里流去。

(5)除了风车发生了变化,还有什么发生了变化?
读文: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

风娃娃高兴极了。

“不住地”说明秧苗很满意,感谢风娃娃的帮助。

(6)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提示语及插图,学生尝试复述故事。

标准:能按照“风娃娃来到……看见了……做了……结果……”的顺序说清楚故事情节。

3.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学习课后第三题中带有“风”字的两类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想一想:生活中风还能做些什么?
借助“风来到什么地方做什么事”的句式回答。

板块四:借助支架,复述故事
本单元《风娃娃》课后练习,明确提出复述故事的要求。

《狐假虎威》课后题中,要求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

其他两篇课文没有做专门要求。

考虑到本单元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角色个性鲜明,学生有很大的阅读兴趣,可以尝试将“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训练要
素也在其他课文中。

学生讲述故事,做到情节与课文基本一致,表达清楚,没有明显语法错误即可。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教师鼓励他们运用课文中的词句。

一、借助关键词复述故事——《狐假虎威》
阅读《狐假虎威》,结合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结合故事情境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词语的意思,这些词语是从狐狸带老虎吓退百兽的故事情节中提取出来的,生动地表现了老虎和狐狸当时不同的表现。

引导学生借助表现老虎、狐狸神态的提示词来表演、复述故事。

1.分一分:回忆故事内容,根据文中角色,将5个词语分成两类;
2.想一想:这些词语出现在故事的哪些环节?根据故事的先后顺序,给词语排排队;
3.演一演:先用动作分别演一演5个词语,然后分角色连起来表演、复述故事。

二、借助插图复述故事——《纸船与风筝》
阅读《纸船和风筝》,借助书中两幅插图和板书,复述故事。

1.引导学生总结松鼠和小熊的家分别在哪个位置。

老师用简笔画板书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
2.回忆课文,找一找它们的表现中有什么共同点。

一个学生说小熊的表现,一个学生说松鼠的表现;
3.借助课文插图、教师板书,两人合作复述故事。

三、借助提示语复述故事——《风娃娃》
阅读《风娃娃》,结合课后第二题,复述故事。

1.熟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呈现课后提示,引导学生把提示和课文相应的部分对应起来。

2.借鉴上节课精读第2段时的表达训练,丰富提示信息,总结风娃娃来到哪里?看到什么?做了什么?
3.按照“风娃娃来到……看到了……做了……”的表达支架,尝试分段讲述故事。

4.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讲其中一部分故事,小组合作,把故事完整地连起来讲一讲。

有能力的学可以根据提示讲述完整的故事。

板块五:观察结构,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按照字形结构特点,将生字进行归类。

(1)左右结构:物、就、神、活、猪、奶、始、吵、仔、咬、折、张、祝、扎、抓、但、得、秧、汗、场、伤、路、领、群、船、朗
(2)上下结构:食、爷、急、第、公、哭、苗、
(3)独体字:爪、车
2.观察生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4.先观察,再落笔,保持页面整洁,减少修改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