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5.1《论语》课件(共31张PPT)

合集下载

5.1《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1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________________”,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2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孔子说:“早晨明白了‘道’,就立即按‘道’去做,即使晚上为它而死也可以(或死而无憾)。”
合作探究
“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它强调的是实践和牺牲。
合作探究
译文: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合作探究
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之类。“质胜文”,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装点,就会显得粗野、鄙俗。这也是儒家和道家不一样的地方,道家特别强调天真、自然。“文胜质”,则是一种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就显得浮华、虚伪。所以君子就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也正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祭孔大典 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
1、孔子的形象
①荀子说:“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蒙倛(qī) ”是上古时代人
们避邪驱鬼和送葬时所用的神像, 所以……果然吓人!
传顾恺之所画《孔子为鲁司寇 像》中,孔子着官服、戴官帽,一 副官员气派,体现了孔子较高的政 治地位,但也是面容和蔼,一副 “为政以德”之态。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根据周礼调整统 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 者。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 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⑤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 温、良、恭、俭、让”等。
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以义作为自己
的行为标准;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参照,以利来衡量。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强调了 “义”对于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拓展:有人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例,说孔子 “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结合下列孔子的言论,你是 否认同上述观点。 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里仁》) ②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 吾所好。”(《述而》)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④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 也。”(《泰伯》) ⑤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 为成人矣。”(《宪问》)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习活动一:诵读吟咏,疏通理解文意
7.第七章中的“重”和“远”如何理解? 8.第八章中的“止”和“进”如何理解? 9.第九章中的“仁者不忧”如何理解? 10.第十章中的“克己”和“复礼”有何联系? 11.第十一章中的“恕”是否理解为“宽恕”? 12.第十二章中孔子为何要提出学《诗经》?
学习活动一:诵读吟咏,疏通理解文意
学习活动一:诵读吟咏,疏通理解文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不学《诗》,无以言。”(《季氏》)
学习活动二:分类概括,厘清概念观点
(一)“好学”的表现:
第三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里仁》) 第一章: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第四章: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第六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君子的品格
▪ (1)首先君子要“好学”; ▪ (2)其次君子要重“义”; ▪ (3)最后君子要注重内在的修养,也要
注重外在的礼节,做到“文质彬彬”。
学习活动二:分类概括,厘清概念观点
公》) 第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仁”的内涵
▪ (1)仁的内涵“克己复礼”“推己及人”; ▪ (2)仁的具体表现为“礼”“乐”; ▪ (3)仁的重要意义为“不忧”; ▪ (4)贯彻践行仁“任重而道远”。

5.1《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5.1《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研读第十一章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毕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解释标注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 ①一言:一个字 • ②其:大概,表示估计、估计。 • ③于:介词,可以翻译成“给”
• 释义:有什么话是可以毕生奉行的吗?”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 是“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 解释标注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 释义: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束缚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 一旦你做到了克已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 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克已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堪, 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 颖,请允许我实践这些话。
1.【文学素养】 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2.【知识素养】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
文。 3.【思想素养】 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 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文学素养
走近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 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首创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 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幼年丧父,大约30岁时开始从事 私人讲学。曾出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大司寇。50多岁离开 鲁国,带领弟子周游列国。68岁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对古 代文献的整理,相传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 易》,撰《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 典。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 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 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 物,不要强行加到别人身上。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一言:一个字。行:实践。其:大概。
“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 的“仁”又有何关系?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 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孔子认为推已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 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 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阳货)
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在仁、义、礼 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孔子关 于君子人格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在思想道 德修养、读书育人、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后人都 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 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 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 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 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 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 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 修《诗》、《书》,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语录体《论语》记录了孔子许 多重要的言论,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5.1 《《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 《《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克:约束。 归:称赞,称许。 事:实践,从事。 一 日 : 一 旦 。 目:条目,细则。
孔子首先提出“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并提出实践仁德的细目: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成语:朝闻夕死。
据杨伯峻统计,“道”字在《论语》中出现过60次,作为名词时有四种意思: 1.笼统的术语,指道德(本立而道生)、学术(吾道一以贯之)或方法(不以其 道得之); 2.合理的行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3.道路、路途(中道而废); 4.技艺(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突破国家、民族与地区间的壁垒,而是首先表现 为一种精神价值的世界认同,是对艺术理想世界的诉求。
君子人格中内含着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的忠恕之道,“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以及开放包容、彼此依存、 互助互鉴的精神品质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为师矣” “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三思而行”“不耻下问”……
作业: 1.梳理《论语十二章》所讲的君子人格的深刻内涵,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
活中的现实意义,围绕“儒家的君子理想是否适用于当代公民的人格塑造”这一 话题,发表你的观点,字数不限。
2.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论语十二章》谈论 立身处世之道,或阐述持身以道、以礼、以仁、以恕、以义的道理,或辨析君子、 小人,或论述经典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价值。思考这些思想学说对自己砥节砺 行、修身养性的启发性,给自己列2-3条修身目标。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
册 别:选择性必修上 学 科:高中语文(人教版)
主讲教师:
学 校:
【导入】孔子认为“君子”应具备哪些品格?请找出对应的章句。

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部编教材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导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①礼“辨异”,即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乐“统 同”,即抒发情感,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而“仁”又是礼乐 制度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内心不仁爱、善良,他会怎样对待礼仪制度,怎 样对待音乐呢“由此可见,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 表里,不可分割。
②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的根本。礼讲 究谦让敬人,乐需要八音和谐。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 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 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就是说不仁之人,是用 不了礼、乐的。
【初读文本】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翻译文本】
孔子说:“君子,吃东西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勉, 说话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那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没有 仁德,那他怎么能对待乐呢?

5.1《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读经典,明要义
请借助注释,疏通句意,用简洁的文字 概括前六章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
第一章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 好学也已。”(《学而》)
➢安:安逸。 ➢敏:勤奋。 ➢于:对(在)。 ➢而:表并列,并且。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你在这一章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道”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 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 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第四章
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归纳总结
一词多义——“行”
有一言而可以毕生行之者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感吾生之行休 兵车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奉行,实践 行走 行为,品行 将,将要 古诗的一种体裁 读háng,队伍
一词多义——“喻”
君子喻于义 王好战,请以战喻 前后告喻,曾无悛改
知晓,明白 比喻 晓谕,开导
单元学习主题
传统文化 ·先秦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论道,为的是推行各自的思想主张。 儒家讲求入世,施行仁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儒家弟子孜孜追求 的人生理想。 道家讲究出世,在老子和庄子的作品中,虽然显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但是剥开表象,隐藏其 中的是他们对生命莫大的挚爱。 墨家所崇尚的是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他们守纪律,重视自然科学,这 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尊重。 让我们与诸子百家同行,传承中华文化经典。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6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6张PPT)
要求 :先诵读章句,再指出关键字词并翻译,最 后尝试解读。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当 晚死去都可以啊。”
重点字词: 闻道:得知真理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义, 小人知晓的是利。”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为什么 不学习《诗》呢?《诗》可以激 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风 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 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以侍奉 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而且能 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

壹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尝试

翻译,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分类梳理,体会君子、仁、学等基本内涵,

感受《论语》的思想魅力。
资源与积累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 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 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 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 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

5.1《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5.1《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孔子认为士人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
〈成语积累〉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 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文本探究 研读第七章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曾子认为,士毕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好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学
第二条是在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 重在实践锻炼
就有道而正焉
第三条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 ,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
重在虚心请教

而:表假设,如果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yì》)
如……何:把……怎么样、对…怎么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 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孔子承认追求富贵是人的共性,求“利”本身无不妥。孔子并不排利。

贤:形用作名,贤人,有贤德的人。
省:反省,检查。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齐:看齐。 内:在心里。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 己。”
孔子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之一就是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要向 他看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己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 不断完善自己。
明确清晰,言简意赅。

士:读书人 弘:广、大,志向远大 以为:把…作为…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毅:坚强,意志坚强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已:停止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道 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 直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
慧”。
03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 光荣”。
孔子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
2
3
4
5
30岁前, 位卑而能 “鄙事”, 有志于学。
子曰:“知者不惑,仁 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知:同“智” 孔子说:“聪明的人 不会迷惑,仁德的人 不会忧愁,勇敢的人 不会畏惧。”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 可。
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他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 力自然就强;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 行忠道立人、达人则会令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 忧虑;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 之心,横逆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
从《学而》这段话,理解“好学”的表现是什么?
第一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克
1
1
制物质享受的欲望;
第二要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勉,
2
2 就是在求学上强调道德实践重于
知识;
第三要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虚 3 心请教,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
3
第二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而:表假设,如果。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 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 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 坚持的。” 为:堆积。 篑:盛土的竹筐。 平:形作动,填平。 覆:倾倒。 往:坚持。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十一章从行为准则出发,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推己及人,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第十二章】
固定句式,表反问,“为什么不…
激发人的感 情
观察政治的得失、 风俗的盛衰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讽刺时政
人际交往

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来自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译文: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 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乐制呢?
【第二章】
八 :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个人叫一佾。按照礼的规定,天子用八 佾,即64人的舞蹈队伍;诸侯用六佾,即48人;大夫用四佾,即32人。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在孔子看来,“礼、乐、仁”是什么关系?
好 学
1.“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克制物欲 2. “敏于事而慎于言” 谨言慎行
3.“就有道而正焉”
虚心请教
启示: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克制物质享受 的欲望,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 勉。
【第二章】
表假设,如果 如…何:“对…怎么样”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欲达而达人”则会招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
就不会忧虑; 真正的勇者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勇敢的
人有舍生的勇气,所以不会畏惧。
【第十章】
克己对内)言复礼(对外)一旦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 仁 。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
称赞,赞许
判断句
条目,细则
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
【第五章】
形作名,有贤德的人
名作状,在心里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4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4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学习古人立身处世之道,培养自 己的思辨精神。 3、领会儒家对社会生活的洞察,思考学说的现实意义。

文 学 常 识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孔子大约30岁时开始从事私 人讲学。50多岁离开鲁国,带领弟子周
停止
第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近
指激发人的情感
二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
章 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指讽刺时政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 可以激发心志,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培养群 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 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质朴
粗野 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第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
六 章 后君子。”
华美
浮夸 (《雍也》)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 会虚浮不实,质朴和文饰相杂适中,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理解这段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强调人的修养中质朴的本质和文化修养 要配合适当。
比如
第 原文:子曰:“譬(p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
八 吾止也。 章
停止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 止,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但 我也在前进。”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1论语十二章第1讲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5.1论语十二章第1讲课件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 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予 也。”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 白章。
为什么是“章”?
《说文解字》曰:“章,乐竟为 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 也。”音表示音乐,十表示数字 的终了。
章字“从音从十”即是说音乐的 一个完整段落叫作“音十”,也 就是一“章”。
不仅仅是“乐竟”为一章,“诗 竟”、“文竟”也都可以称为章 了。
篇 16章
学而时习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 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根据。
体式:(1)语录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 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2)对话体:记 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3)叙 事体:其中多少具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 录孔子的话为主。
何为“论语”?

轮 沦纶伦
➢ 和“仑”有关系的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秩 序、有条理、有次序。
➢ 因此《论语》虽然是语录体,孔子在不同的情境下与 不同弟子的对话,但是有它内在的秩序。
何为“论语”?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对话体
为什么是“章”?
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部是 辛(錾凿),下部是玉璧, 意思是用錾(zàn)凿雕刻 玉璧以刻花纹,这便是 “章”的本义。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
子罕言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5.1《论语》课件(共31张PPT)
(共31张PPT)
再见

《论语》虽然只有12700多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在
治学、从政、修身养性乃至交友之道等方面,孔子都有深刻
的见解。

概括地说,它对后人的启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

1.孔子很重视“周礼”,他希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礼”
为根本。

而“仁”的实现,正有赖于对“礼”的施行。

认知·探索
经典思想领悟
【经典链接】
(1)颜渊问仁。

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
目。

”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
渊日:“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
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
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纲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但愿意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评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
主要解释。

“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仁”是内
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

“克己复礼”就是通
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这是孔子思想
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2)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而》)
【译文】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
仁,仁就来了。


【评析】从孔子的这段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
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
欲仁,斯仁至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反省,循“礼”而行,就有可能达到“仁”的境界。

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
动性,有其重要意义。

【经典链接】
(1)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
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
【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广施恩德给老百
姓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至于仁人,就是自己要立住脚,也要帮助别人一同立住脚;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帮助别人事事行得通。

凡事能就
近以自己作比,从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
法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