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场磁共振和CT技术在脊柱创伤中的诊断作用探讨
低场MRI对急性软骨损伤及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肢不得养 , 四穴合 用有理 中焦 、 故 调升降 、 肾固本 、 培 补益 肝
肾以后 天养先天的作用。滑肉门及外陵分别治疗躯 干上段
和下段的疾病 , 配合风湿点具有通调气 血 、 滑利关 节 、 疏理
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 的作用 。隔物灸疗效 的产生是 通过灸 、 、 穴 药诸协同作用的结果 。 药物 中的附子 、 肉桂温 阳
2 例、 3 肩关节 4 例共 7 例有I 8 临床症状 的 x线平 片检查 、5 同时行 c 1例 T检查 阴性 , M I 而 R 检查 阳性的病人结果 , R 检查序 M I 列包括 T WI 2 , I 分析各个序列 的隐性骨折显 示的阳性率 。 1 、 WI TR, T S 结果? 膝关节 3 例共 4 处膝部隐性骨折 , 1 9 脊柱 2 例共有 O 2 处隐 骨折 , 5 踝关节 2 例共有 3 处 隐性 骨折 、 3 4 肩关节 4 例共 有 5 处隐性骨折 ,TR T WI T WI S I 2 与 1 序列对病变检 出率较
的作用 ; 气海为气之海 , 关元培肾固本 ; 祖国医学认为“ 。 肾主 骨生髓 ,肾虚则骨不坚 ,脾主肌 肉四肢 ,脾虚则肌肉与 四 ” “ ”
便, 又适宜 于畏惧 针刺者放松全身 , 且显效迅速 , 临床值得 应用 和推广 。治疗 期问 , 嘱咐患者应加强脊柱保暖 , 当脊 适 柱功能康复锻炼 , 以避免脊柱畸形。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1年 7 00 月下 第 2 卷 第 l 期 4
J l uy 2 0 01 Vo. 1 2 No1 4
1 4・ 2
Ju n l f hiaT a iin l hn s dcn nomain o r a n rdto a ie eMe iieI fr t oC C o
DR、CT、MRI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比较
DR、CT、MRI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比较作者:丛喜达刘远健魏文洲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8年第25期【摘要】目的:比较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用于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25例,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9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DR、CT、MRI的检查,比较DR、CT、MRI用于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准确度。
结果:与DR比较,CT诊断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DR比较,MRI诊断在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准确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CT诊断结果比较,MRI在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准确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诊断准确度,MRI诊断优于CT、DR诊断。
【关键词】 DR; CT; MRI;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doi:10.14033/ki.cfmr.2018.25.0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5-00-03【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ensitivity of digital radiography(DR),computed tomography(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in diagnosing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Method:The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Nov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including 25 cases of lumbar vertebral osteoporosis with compression fracture,38 cases of traumatic compression fracture of lumbar vertebra,and 19 cases of malignant compression fracture of the lumbar body.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DR,CT and MRI.Finally,the accuracy of DR,CT and MRI in diagnosing spinal fractures were compared.Result:Compared with DR,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T in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with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trauma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and maligna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were higher,bu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Compared with DR,the accuracy of MRI diagnosis in osteoporosis with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and maligna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were higher,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CT diagnosis,the accuracy of MRI in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trauma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nd maligna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were higher,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he accuracy of MRI diagnosis is better than CT and DR diagnosis.【Key words】 Digital Radi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DiagnosisFirst-author’s address:Shenzhen SAMII Medical Center,Shenzhen 518118,China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其可分为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通常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由骨质疏松、硬物撞击等原因造成,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则多由原发或转移性肿瘤造成[1-2]。
脊柱病变的CT诊断
脊柱病变的CT诊断【摘要】随着CT的广泛应用,CT检查对头颅、胸部、腹部实质脏器及椎管椎间盘等病变的诊断价值均已得到肯定,此外对骨骼病变的检查及诊断亦不为例外,它能获得传统手段更多更有用的信息。
本文阐述CT在脊柱病变:①椎间盘退行性损伤性病变;②椎管狭窄;③外伤病变;④肿瘤和炎症性病变CT检查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脊柱病变;CT诊断1.检查指证1.1评价各种原因所致的椎管狭窄,包括先天性及后天性,外伤、手术继发的狭窄等,了解狭窄原因和椎管内通道的状况。
1.2评价不同原因的椎间盘病变,了解其突出、脱出、退变的程度,确定椎间盘受感染和肿瘤侵及的范围。
1.3脊椎先天性发育异常。
如脊椎裂、脊膜膨出、脊膜脊髓膨出等的检查及诊断。
1.4作为诊断脊椎和椎旁肿瘤和炎性肿块的选用手段及疗效随访观察方法。
1.5导向行活检或针吸活检,椎间盘突出的化学溶栓和抽吸治疗的定位。
2.检查技术2.1层厚选择:检查椎间隙用2-5mm。
脊椎则用8-10mm,对较少的局限性病灶必要时用5mm以下层厚,以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
2.2对疑有病变累及椎管者,可酌情行CT加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型造影剂脊髓造影(CTMM),常用量4-14ml,腰穿后注入硬膜囊。
也可在常规脊髓造影后约4小时再做延迟CT。
亦可注入气体取头低足高位。
2.3CT静脉造影(CTVG):可通过体表静脉或股静脉插管注射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型造影剂并延迟扫描,主要使硬膜外静脉丛显影便于观察椎间盘后缘与其关系。
对一些血管类肿瘤的定性和术后疤痕组织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的显示有帮助。
2.4后处理技术选用:应用靶扫描放大图像3-5倍,并用骨和软组织窗分别显示。
选择图像重建技术可于不同方位对脊椎的三维结构更好的了解。
目前较为先进的螺旋CT机能够快速扫描并通过工作站进行三维立体成像,故此在操作技术上更便易行。
3.常见病变的CT诊断3.1椎间盘退行性损伤性病变:传统的平片和脊髓造影只能显示椎间盘病变的一些间接征象。
磁共振 (MRI) 低场系统的技术发展及临床应用
磁共振 (MRI) 低场系统的技术发展及临床应用 (上)刘克成 等本文作者刘克成先生,西门子迈迪特(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副总裁; 徐健先生,翁得河先生,研发部研发工程师; 何超明先生,研发部研发工程师。
2004年3月2日收到。
关键词:MRI 低场系统 高性能配置 高场应用低场化导言长期以来,磁共振低场系统由于受到信噪比的限制一直被认为只能用于常规的临床检查。
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高场的功能被逐级地移植到低场系统上,使得低场系统的临床应用得到很大的拓展。
本文就低场系统的技术发展及临床应用趋势做一简单的概要。
一 医用磁共振低场系统的特点1. T 1与场强一般来说,低场系统是指主磁场场强低于0.5T 的系统。
虽然当场强下降时,信噪比也随之下降。
但是,由于人体组织的T 1值却是随着场强的降低而相应地减少。
T 1与场强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来近似:T 1∝B 0n n=1/2~1/3(与组织有关)在三种场强条件下的T 1值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绝大多数的组织,当场强从1.5T 降低到0.35T 时,其T1值将缩短将近一半。
因而,为获取同样对比度的图像,在偏转角相同的条件下,在低场系统上重复时间TR 可以选择得比较小。
这就是说,在给定的扫描时间里,低场系统允许有更多的平均。
从Ernst 方程:αErnst =arccos(e 1T T R−)可以得出: 当偏转角α不变时,重复时间T R 为T 1的函数:T R =-ln(cos(α))×T 1以脑脊液为例。
在1.5T 和0.35T 的不同场强条件下,脑脊液的T 1值相差一倍。
在偏转角相同的情况下,纵向弛豫恢复快慢差异是很明显的,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保持图像对比度相同的条件下,在0.35T 的系统上,由于脑脊液的T1值只是在1.5T 系统上的一半,所以重复时间可以相应地从3000ms 缩短到1500ms 。
假定在二维成像时,相位编码步数为N Y =256,在1.5T 系统上,重复时间如果是T R = 3000ms ,平均次数为N AVG =1,那么所需要的扫描时间为:T scan (1.5T)=T R ×N Y ×N Avg=3000×256×1=768000ms而在0.35T 的系统上,由于重复时间可以相应地缩短到约1500ms ,所以在相同的扫描时间内,可以允许平均次数为2,其计算如下:T scan (0.35T)=T R ×N Y ×N Avg=1500×256×2=768000ms增加扫描平均次数所带来的一大好处是能减小由于各类运动所引起的伪影。
ct与mri检查的比较
CT与MRI检查的比较王随着临床影像学的不断发展,CT检查技术及MRI检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成为临床检查诊断的首选手段之一,不断推动着临床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CT检查及MRI检查均属于影像断层检查范畴,借助先进的检查仪器,明确病灶区内情况,进行疾病诊断及鉴别,促使疾病早期接受有效的治疗。
与其他检查手段相同,CT检查及MRI检查均具有一定的优缺点,CT检查技术与X线断层技术相同,对机体具有一定的损害;MRI检查对机体无创,安全系数更高,但考虑经济效益,MRI检查治疗费用较高,患者接受程度较低。
MRI检查技术针对椎管内病变、神经系统病变临床检出率更高,其成像更加清晰,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CT检查针对骨皮质、钙化以及骨折等疾病诊断价值更好,可开展直观性分析,临床辅助检查的精准度较高;同时针对患者急性脑出血及肺部疾病的检查,采用CT检查更为适用。
一、图像影像学图像是采用组织密度差异性为基础,多采用低密度、等密度及高密度等指标进行衡量,针对个别组织依据密度差异成像;CT检查也可采用CT指代替密度的表达,例如水的CT值在2~20 HU之间,骨骼的CT值在800~1000 HU之间,软组织的CT值在20~70 HU之间,以此进行图像的表达及分析。
CT检查的图像多采用横断面进行表达,针对头颅进行CT扫描多采用冠状面进行表达,而其他部分的CT检查多采用三维重建联合矢状面及冠状面进行表达。
MRI图像主要依据MR信号的强度进行组建,或依据患者质子密度(P)及T1(纵向弛豫时间)、T2(横向弛豫时间)等指标差异进行图像的表达及分析,于MRI图线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黑白造影。
MRI的图像可直观反馈组织之间的T1、T2及P的差异,于同一层面的图像中可同时获取3种图像,包括T1W1、T2W2、PW1;可知其为多参数图像,有利于分析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性,而CT 图像均为单一参数。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清晰反馈软组织病变情况,借助多方位成像技术,例如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等方面进行图像的分析,患者不需要进行体位的更改,可自行进行多方位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MRI及CT诊断价值探讨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MRI及CT诊断价值探讨摘要】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受累的影像表现,比较CT和MRI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84例As患者进行MRI及CT检查,分别评价CT及MR图像,对分级结果行统计学分析,并观察影像学表现。
结果:对于0期及Ⅰ期骶髂关节炎,MRI的检出率高于CT,两者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MRI除显示CT显示的慢性骨结构改变外,还发现CT未能显示的软骨、滑膜、骨髓和肌腱改变。
结论:MRI检查可更好的显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为临床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提供较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174-02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为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y,SPA)的一个亚型,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等中轴关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晚期脊柱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病变对于A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通过观察分析84例经临床诊断的AS患者MRI影像资料,旨在提高对早期AS的诊断水平。
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4例AS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22例,年龄16~38岁,平均22.1±0.7岁,病程4个月~10年。
本组病例均符合纽约AS诊断修订标准。
1.2 检查方法全部病例均行骶髂关节CT平扫及MRI检查。
MRI检查使用西门子公司1.5T MAGNETOM Avanto磁共振机,脊柱线圈。
采用斜冠状位T1WI、T2WI、T2STIR和轴位扫描。
CT和X射线对脊椎骨折诊断价值的比较
CT和X射线对脊椎骨折诊断价值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CT和X射线对脊椎骨折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36例脊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目标,分别采用X射线诊断和CT诊断,并与手术证实结果进行比较,判断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组间统计比较,CT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组诊断符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对脊椎骨折的诊断价值优于X射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诊断方法,X射线辅助检查基础上联合应用CT,有利于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脊椎骨折;CT;X射线【中图分类号】R683.2;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19-01脊柱骨折多因外力作用导致,其是临床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从骨折性质上进行划分,其可分为爆裂性骨折和压缩性骨折两种。
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治疗效率、改善预后极为重要[1]。
因为脊柱骨折临床特征并不典型,骨折分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常规X射线等检查方法易漏诊或误诊。
螺旋CT的问世大大提高了脊柱骨折的诊断准确率。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脊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目标,现作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36例脊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目标,其中男患者22例,女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17-65岁之间,平均年龄(43.2±2.8)岁。
骨折原因:高空坠落9例,交通事故18例,摔伤3例,碰伤6例。
所有患者均存在背部、腰部明显疼痛、身体无法协调运动的症状。
1.2 方法X射线检查方法具体为:协助患者选择仰卧正位和左右卧位,借助西门子DR机进行检查,电压与电流分别为120kV、500mA。
螺旋CT检查方法具体为:将病变部位作为中心区域,借助双排螺旋CT进行常规扫描,然后实施图像重建,最后作三位成像的相关处理。
核磁共振成像对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核磁共振成像对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中。
本文将介绍核磁共振成像在骨骼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并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
一、核磁共振成像在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骨折诊断:MRI可清晰显示骨折线及相邻软组织损伤,对复杂骨折、古老骨折以及骨折延迟愈合等情况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2.关节病变诊断:MRI对关节软骨、滑膜及关节囊等结构的显示优于传统X线检查,能及早发现病变,对于关节炎、滑膜炎等关节疾病的诊断非常有价值。
3.骨肿瘤诊断:MRI通过高分辨率成像可以准确显示骨肿瘤的位置、范围和组织类型,对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骨关节炎评估:MRI能够显示出骨关节炎患者的软骨、骨质、滑膜等组织异常变化,有助于评估疾病的进展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5.脊柱疾病诊断:MRI对脊柱结构有较好的解剖显示能力,可以发现脊柱骨折、脱位、椎间盘突出等异常情况,有助于指导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
二、核磁共振成像在骨骼系统疾病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1.手术前评估:针对需要手术治疗的骨骼疾病,MRI可以提供全面的病变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和预测手术效果。
2.手术后疗效评估:MRI能够直观地显示手术后的骨骼结构恢复情况、软组织修复程度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有助于评估手术治疗的效果。
3.康复训练指导:MRI可以对康复训练进行精确评估,根据康复策略调整康复训练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三、核磁共振成像在骨骼系统疾病中的优势和局限性1.优势:a.非侵入性和无辐射:与传统X线、CT等检查相比,MRI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对患者相对安全;b.多平面成像:MRI可以在任何方向下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有利于准确诊断和评估;c.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MRI对软组织有很好的分辨能力,对于检测关节软骨病变等疾病有独特优势。
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某院2008~2013年35例经过手术病理或者是随访证实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磁共振成像的资料。
结果本次研究病例一共有35例,总共侵犯了68个椎体,其中颈椎7个,胸椎32个,腰椎20个,骶椎9个,只有7例患者是侵犯单个椎体,61例都是多个椎体受到侵犯。
结论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
标签:磁共振成像;脊柱转移性肿瘤;诊断价值脊柱转移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较难医治的疾病。
脊柱也是肿瘤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
每年有40%~80%是死于肿瘤患者的骨转移[1]。
脊柱转移的患者20%以上有神经损害症状。
75%的骨转移发生于乳腺癌、肺癌、肾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
近年来,医疗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对脊柱转移性肿瘤诊断的最佳方法是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的运用有利于对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认识以及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某医院2008~2013年35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6~80岁,平均58.2岁,单发椎体的患者有7例,其余患者都是多发。
原发性肿瘤:肺癌患者有21例,乳腺癌患者有5例,肝癌患者有2例,肾癌患者有2例,胃癌有1例,鼻咽癌患者有1例,食道癌患者有1例,结肠癌患者有1例,子宫癌患者有1例。
以上病例都是经过穿刺活检、手术或者临床随访得到的证实。
1.2 检查方法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使用的是东芝1.5t磁共振成像设备,颈椎检查使用的是颈线圈,胸腰骶椎检查使用的是体线圈,常规行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STIR序列矢状位扫描,FSE序列T2WI横轴位扫描,层厚是4~5mm,间隔是1mm,14例使用的是Gd-DT-PA增强扫描,使用的剂量是0.1~0.2mmol/kg,经由肘静脉注入[2-3]。
2 结果3 讨论在一般情况下,椎体通常是最先受累的,椎间盘因为缺少血管多并且不受累及。
CT与X线诊断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对比
CT与X线诊断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对比发布时间:2022-11-21T02:34:43.757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6期作者:李爽[导读] 对比脊柱骨折采用CT与X线的临床诊断价值。
李爽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昌平 100096【摘要】目的:对比脊柱骨折采用CT与X线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自本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选择64例作为研究样本,依照双盲法分组,设定行X线诊断的32例为对照组,设定行CT诊断的32例为实验组,两组进行诊断准确率的评比。
结果:实验组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上为P<0.05,即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T对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高于X线,可更好的显示骨折部位,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关键词】脊柱骨折;X线;CT 脊柱骨折属于骨外科常见病之一,其主要指的是外力影响下,椎体骨折连续性中断导致的骨折,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脊柱顾村存在截瘫的可能性,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或治疗方法不恰当,则会遗留慢性腰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
早期准确诊断对脊柱骨折患者而言至关重要,其是开展临床治疗的前提。
目前临床用于脊柱骨折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式包括X线片、CT等,其中前者属于首选的脊柱损伤诊断方法,能够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对椎体具体的损伤阶段、受压程度等进行反映,但有细节上的缺陷。
CT有利于清晰显示脊柱三柱结构和骨折线走向,并对移位、碎骨块情况进行展现,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本文研究样本为64例脊柱骨折患者,具体进行以下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样本为收治于本院的64例脊柱骨折患者,收集病例的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分组以双盲法为依据,对照组32例患者的男:女=18:14;21-87岁为患者年龄范围,年龄均值(48.6±3.7)岁;5例摔伤,9例坠落伤,18例交通事故伤。
核磁共振成像对骨折愈合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核磁共振成像对骨折愈合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受到断裂或破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伤病之一。
骨折的治疗原则是保证断端正确对位,并促进骨折愈合。
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创且高分辨率的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骨折愈合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中。
本文将从骨折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估以及MRI在骨折愈合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骨折的诊断1.1 X射线与MRI的对比传统的骨折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X射线片的拍摄和观察。
虽然X射线能够清晰显示骨折的位置和程度,但在早期诊断和复杂骨折的诊断方面有一定局限性。
相比之下,MRI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和详细的骨折信息,如软组织受损程度、血肿形成以及骨折线的清晰度等。
因此,MRI在骨折的早期诊断中具备重要意义。
1.2 MRI在复杂骨折的诊断中的应用复杂骨折是指具有较高难度和不规则形态的骨折情况。
X射线在复杂骨折的诊断方面往往难以提供准确的信息。
而MRI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展示骨折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为医生提供更直观、准确的诊断结果,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二、骨折的治疗效果评估2.1 骨折愈合过程的观察MRI具备优于X射线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可以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软组织的改变情况,如骨髓水肿、血肿吸收和新生血管形成等。
通过连续观察MRI影像,医生可以及时评估骨折的愈合进程,指导后续治疗措施的调整。
2.2 评估骨折复位的效果骨折的复位是骨折治疗的基础,而MRI可以提供断端对位的直接信息。
通过MRI影像,医生能够准确评估断端间隙的大小、软组织的嵌合情况以及关节面的复位情况,从而判断骨折的复位效果。
2.3 评估治疗措施的效果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医生往往会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如外固定、内固定或手术治疗等。
MRI可以提供治疗措施效果的直观评估。
例如,MRI可以观察到骨折间隙的缩小程度、骨折线的愈合情况以及软骨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MRI在骨折愈合中的应用3.1 自治性指导治疗骨折的关键是保证骨折愈合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脊柱骨折的X线与CT比较分析
脊柱骨折的X线与CT比较分析【关键词】外伤;脊柱骨折;X线摄影;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摘要]目的:比较X线平片、CT平扫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作用及优势与不足。
方法:对66例经临床确诊为脊柱骨折的病例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CT在显示椎体、椎板、小关节、椎管狭窄及骨折分类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X线平片在显示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后突成角及椎体移位方面有优势。
结论:X线平片是基础,CT检查是主要手段,两者相结合才能提高对椎体损伤的正确诊断。
[关键词]外伤;脊柱骨折;X线摄影;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脊柱骨折是指椎体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外力后,引起椎体骨质连续性中断的一种创伤,其临床后果轻重不一,因此,要求对损伤的范围、骨折移位程度及椎管受累情况做出明确的诊断,以便及时地进行处理。
本文收集了66例脊柱骨折的病例,经X线平片,CT扫描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它们的应用价值及限度。
1 材料与方法本组66例中,男45例,女21例,年龄17岁~83岁,平均年龄50岁。
其中交通事故伤29例,高空坠落伤22例,摔伤12例,重物扎伤3例,均为受伤48 h内行X线平片及CT检查。
主要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根据受伤的部位及体征摄相应节段脊柱正侧位平片。
CT机采用西门子SOMATOM欢星螺旋机,仰卧前后位,扫描平面与椎体垂直,层厚2 mm~5 mm,螺距1~1.5,连续扫描,用软组织窗及骨窗观察。
2 结果本组66例脊柱骨折病例中,共计73节椎体骨折。
其中C1 5节,C2 4节,C7 2节,T5、T6各1节,T11 6节,T12 15节,L1 20节,L2 11节,L3 5节,L4 3节,同时两节椎体骨折以上者10例。
根据临床常用骨折外伤机制将骨折分型[1]:单纯屈曲压缩型、爆裂型、安全带型、骨折脱位型、其他型。
并结合Ferguson前中后三柱分类法,椎管狭窄的分级参照Wolter分类法[2]分类:单纯屈曲压缩型骨折17例,骨折线累及前柱或中柱一部分,但不累及椎体后壁;爆裂型骨折40例,骨折线累及中后柱或前中后柱;安全带型2例;脱位型2例;其他型5例;椎管零度狭窄18例,Ⅰ度狭窄26例,Ⅱ度狭窄12例,Ⅲ度狭窄10例。
脊柱病变影像诊断
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突出(中央型)
椎间盘突出(外侧型)
正常
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
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
腰椎间盘突出MRI
椎间盘脱出
-c
-C
+C
髓核向上 游离
椎间盘突出与肿瘤并存
胸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
中央型椎管狭窄(矢状径狭窄):
<10mm绝对狭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3mm相对狭窄。
脊柱结核(X线表现)
骨质破坏,生理曲度异常。 椎间隙变窄,椎体融合。 死骨形成。 椎旁脓肿。
脊柱结核(CT表现)
CT的主要表现是椎体破坏、椎管内累及 的程度、脓肿的大小。发现X线平片不能
发现的小的骨质破坏区,明确脓肿的大小 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椎体破坏CT表现为局部低密度灶,椎体塌 陷后突可致椎管狭窄。椎旁脓肿为液性低 密度区,其内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可见脓 肿周边呈环形强化。
MRI常用序列
T1加权像 突出T1成分(TR 500,TE 50) T2加权像 突出T2成分(TR 1500,TE
150)
脂肪抑制序列 通过抑制脂肪信号或突出
水的信号鉴别水肿与脂肪、出血。
其它序列。
T1加权像
T2加权像
椎间盘炎
T1加权像
T2加权像
脂肪抑制
脊柱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
症状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传入和传出通路的 集中处,又包含各种脊髓反射中心。脊髓位 于骨性椎骨内,当椎管内发生肿瘤时,由于 椎管本身无扩张性,很容易造成对神经根的 刺激与脊髓的损害,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 症状,通常可分为三个时期:
神经根刺激期 是疾病的初期,其特点是神经根性 疼痛或感觉异常一蚁行感、刺痛、灼痛等。表现在 邻近肿瘤受压的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内。这种根性 疼痛开始为间歇性的,常在咳嗽、喷嚏、劳累时加 剧。此时检查可以没有任何感觉障碍,或者在相应 神经根支配区域内有感觉过敏。随神经根压迫或牵 拉的加重,出现感觉减退或感觉消失。根性疼痛常 见于髓外肿瘤,以颈段和马尾部肿瘤为明显;髓内 肿瘤则极为罕见。如果肿瘤位于脊髓腹侧,可无根 性疼痛,而出现运动神经根的刺激症状,表现为受 压节段或所支配肌肉的抽动(肌跳),伴肌束颤动、 运动不灵或无力等。这种肿瘤早期对神经根的刺激 所致的感觉、运动异常,由于部位明确,固定,对 定位诊断很有意义。
低场核磁共振和低场脉冲核磁共振
低场核磁共振(NMR)和低场脉冲核磁共振(NMR)作为一种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围绕这两种核磁共振技术展开讨论,介绍其原理、特点、应用及发展趋势。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低场核磁共振和低场脉冲核磁共振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低场核磁共振原理及特点低场核磁共振是指在较低的磁场强度下进行核磁共振成像。
通常,低场核磁共振的磁场强度在0.2T至0.5T之间。
相比于传统的高场核磁共振(磁场强度在1.5T至3.0T之间),低场核磁共振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1. 低成本:低场核磁共振设备相对于高场核磁共振设备造价更低,使得更多的医疗机构有能力引入核磁共振技术。
2. 适用范围广:低场核磁共振能够对骨骼、软组织、脑部等不同部位进行成像,具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3. 对患者的侵入性较小: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时,患者不需要暴露在较强的磁场中,对患者身体没有太多的影响。
4. 操作简便:相对于高场核磁共振,低场核磁共振设备的操作难度较小,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二、低场脉冲核磁共振原理及特点低场脉冲核磁共振是在低场核磁共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技术,其原理和特点与低场核磁共振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1. 采用脉冲序列:低场脉冲核磁共振在成像时采用脉冲序列,利用不同的脉冲序列可以获取不同组织和器官的信号,提高成像的准确性。
2. 成像时间短:相比于低场核磁共振,低场脉冲核磁共振的成像时间更短,有助于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提高工作效率。
3. 对运动物体的适应性更强:低场脉冲核磁共振在成像过程中对运动物体的适应性更强,可以有效避免运动伪影的产生。
4. 成像分辨率较高:低场脉冲核磁共振在成像时,能够获得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显示更为细微的结构和病变。
三、低场核磁共振和低场脉冲核磁共振的临床应用低场核磁共振和低场脉冲核磁共振在临床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成像骨骼、软组织、脑部等方面。
1. 成像骨骼:低场核磁共振和低场脉冲核磁共振能够对骨骼进行清晰的成像,有助于医生对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试题库及答案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分子影像学主要涉及的影像技术领域是A、普通X 线成像和DSAB、DSA和 CTC、DSA和PETD、CT和 MRE、MR和 PET答案: E2、下肢CTA 扫描范围A、自腹主动脉下端至足尖B、自腹主动脉上端至足尖C、自腹主动脉下端至足跟D、自腹主动脉上端至足跟E、自胸主动脉至足尖答案: A3、喉部横断面CT 扫描的呼吸要求是A、自然呼吸B、深吸气屏气C、深呼气屏气D、瓦式呼吸E、腹式呼吸答案: A4、时间飞跃法 (TOF)磁共振血管造影的理论是A、基于流体饱和效应中的相位增强效应B、基于流体饱和效应中的流入相关增强效应C、对比剂的增强效应D、组织信号差别的增强效应E、拉莫尔频率差的增强效应5、磁共振功能成像 (fMRI)是在常规磁共振成像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成像技术。
理论上讲,以反映器官功能为成像目标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都称之为 IMRI,下面哪项不是脑功能成像A、扩散成像B、灌注成像C、皮层活动功能成像D、波谱分析E、水成像答案: E6、数字 X 线检查和传统X 线检查相同点是A、成像方式B、成像依据C、影像诊断D、图像存储E、图像传输答案: C7、颈椎横突孔基底部骨折, CT 可表现为横突孔A、变小B、增大C、分隔D、完整E、闭塞答案: B8、可以用于先心病CT 的后处理方法是A 、VRB 、MIPC 、MPRD 、VEE、以上都是答案: E9、CT对于肝脏钝性外伤的检查目不正确的是A、发现有无撕裂和出血B、确定损伤程度并分级C、提供手术或保守治疗的依据D、观察治疗的动态变化E、确定破裂血管答案: E10、下列关于内外斜位的影像显示要求,错误的是A、乳腺整体显示在照片内,左右乳腺影像对称,乳导管轮廓可见B、胸大肌显示充分,延伸至乳头基线附近,胸壁组织必须包进来,乳腺下部折叠处的组织伸展,皮肤无皱褶C、清晰显示腺体组织和病灶;清晰显示乳房皮肤,无皱褶,清晰显示乳房皮下脂肪组织D、乳腺后方的脂肪组织能很好地显示,内下角不能被切掉E、乳腺无下垂,乳头呈切线位显示答案: A11、鼻咽部CT 扫描范围正确的是A、从鞍底到硬腭平面B、从硬腭到会厌游离缘C、从会厌游离缘或舌骨平面至环状软骨下缘D、舌骨平面至环状软骨下1cmE、从硬腭至蝶窦答案: A12、垂体瘤CT 图像表现不正确的是A、鞍底下陷B、瘤周水肿C、鞍区增大D、瘤内有强化E、垂体柄偏移答案: B13、耳部扫描采用哪种扫描方式A、普通CT 扫描B、普通螺旋扫描C、高分辨力扫描D、直接增强扫描E、平扫加增强扫描答案: C14、不属于眼部组织结构的是A、眼外斜肌B、眼内斜肌C、颧骨D、筛骨E、腭骨答案: C15、判断颈椎张口位,摄影体位是否标准的依据是A、上门齿与枕骨下缘是否重合一致B、上门齿与枕骨下缘影像分离C、上门齿投影在枕骨边缘的下方D、上门齿投影在枕骨边缘的上方E、上门齿与枕骨下缘分离约2.5cm答案: A16、膈上肋骨摄影,采用的呼吸方式为A、浅呼吸屏气B、深呼气屏气C、深吸气屏气D、平静呼吸屏气E、腹式呼吸屏气答案: C17、临床怀疑为鼻咽癌患者行鼻期部MR1检查,下列有关检查叙述不正确的是A、频率抑脂(化学抑脂)时通常需附加局部容积匀场技术B、反转抑脂 (STIR序列由于图像信噪比低,不能获得理想图像而不建议采用,特别是有金属假牙时C、弥散是鼻咽癌检查的一个重要序列,表观弥散系数的测定有助于病灶性质的判断D、冠状位扫描时包括颈部以观察淋巴结的情况E、对比增强前至少先行一个体位的频率抑脂T1WI 扫描答案: B18、有关常规喉部CT 扫描体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仰卧位B、俯卧位C、左侧位D、右侧位E、斜位答案: A19、眼部斜矢状位扫描时A、以横轴位为定位参考像,扫描基线在横轴位像上平行干该侧视神经眶内段B、以冠状位为定位参考像,扫描基线在冠状位像上平行于该侧视神经眶内段C、以横轴位为定位参考像,扫描基线在横轴位像上垂直于该侧视神经眶内段D、以冠状位为定位参考像,扫描基线在冠状位像上平行于该侧视神经眶内段E、以横轴位为定位参考像,扫描基线在冠状位像上平行于该侧视神经眶内段答案:A20、静脉肾盂造影中引起迷走神经反应综合征的原因是A、腹部加压过度B、注入对比剂C、碘过敏试验D、解除腹部压迫E、对比剂浓度大答案: A21、人体组织CT 值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骨皮质>钙质B、凝血>血液C、脑灰质>脑白质D、脂肪>水E、血液>水答案: D22、胸部高电压摄影,滤线栅的栅比不应小于A 、8:1B 、10:1C 、12:1D 、16:1E 、18:1答案: C23、头颅侧位的中心线入射点是A、外耳孔前、上各2.5cm 处B、外耳孔前、上各1cm 处C、外耳孔D、外耳孔前2.5cmE、外耳孔上2.5cm答案: A24、盆腔CT 扫描优势是A、解剖图像清晰,易为临床医生接受B、扫描时间短,接受辐射剂量较X 线检查低C、盆腔常规检查首选CTD、检查费用低廉E、空间分辨率较X 线平片高答案: A25、四肢关节及软组织MRI 成像适应证不正确的是A、退行性骨关节病B、外伤导致的各种急性骨折C、感染性病变D、肿瘤性病变E、早期骨软骨缺血性坏死答案: B2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扫描长骨时不应包括相邻关节B、扫描定位像时应包括关节及相邻长骨C、股骨扫描范围自髋关节上缘至膝关节下缘D、骨盆扫描范围自髂嵴至小转子平面E、腕关节扫描范围自桡骨远端至掌骨体答案: A27、有关同相位与反相位成像,错误的是A、因为水质子与脂肪质子共振频率不同B、水质子的横向磁化矢量与脂肪质子的横向磁化矢量的相位关系不断变化C、同相位成像时,水与脂肪信号相加D、反相位成像时,水与脂肪信号相减E、反相位成像时可用于脂肪抑制,鉴别诊断脂肪瘤答案: A28、以下哪些物品靠近磁体时不会产生投射或导弹效应A、钛金属梯子B、不锈钢轮椅C、金属急救设备D、钥匙E、硬币答案: A29、经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后的CT 扫描方法是A、平扫B、增强扫描C、螺旋扫描D、高分辨力扫描E、造影CT答案:B30、下面不是脂肪抑制成像技术的是A、化学位移频率选择饱和技术B、化学位移水一脂反相位饱和成像技术C、幅度选择饱和法D、化学位移成像技术E、水激励技术答案: D31、最适用VR 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是A、脑出血B、脑萎缩C、听小骨D、耳部外伤E、球内异物答案: C32、用于MR 的对比剂物质是A、钡B、钼C、钆D、碘E、葡萄糖答案: C33、CT扫描通常使用较高的kVp,其主要原因是A、缩短扫描时间B、减少重建时间C、减少部分容积效应D、减少光子能的吸收衰减系数E、增加图像的宽容度答案: D34、手及手指和之间关节相对较小且结构复杂,为达到足够的空间分辨率最好中高场的设备进行。
低场磁共振和CT诊断脊柱创伤的初步对比研究
低场磁共振和CT诊断脊柱创伤的初步对比研究作者:李强张治龙滕勇谷长增王鑫戎帅来源:《中外医疗》 2014年第1期李强1 张治龙2 滕勇1 谷长增1 王鑫1 戎帅11.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院骨三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MRI)和CT技术在脊柱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并对两种技术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收集在该医院同时进行低场磁共振及CT检查的28例脊柱创伤患者,并对患者的低场磁共振及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 CT检查结果显示三柱解剖结构、脊髓受压程度及骨性椎管情况;低场磁共振显示脊椎、腰椎骨折,合并椎间盘碎裂或单纯性椎间盘突出,脊柱滑脱,脊柱损伤等多种病理变化。
结论低场磁共振能够全方位地诊断脊柱和脊髓创伤的程度以及病理变化,能够对椎间盘韧带、脊髓及软组织的创伤作出全面地评价,是一种临床诊断、治疗评价和改善预后的最佳检查方法,特别对CT不能发现的脊柱创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脊柱创伤;低场磁共振;CT;诊断[中图分类号] R81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a)-0034-02脊柱是人体的重要支柱,参与腹腔、胸腔及骨盆的结构组成,主要作用是承受压力、减轻震荡及保护脊髓和神经。
脊柱创伤较为常见,在临床上具有严重的后果。
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都是脊柱创伤的范围,其中脊髓损伤需要在临床时及时作出科学的诊断和治疗[1-2]。
低场磁共振成像和CT是了解脊柱有无创伤的两种常见方法。
为探讨低场磁共振(MRI)和CT技术在脊柱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并对两种技术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该研究对该院2012年8—12月收治的 28例脊柱创伤的低场磁共振成像和CT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脊柱创伤患者28例。
男15例,女13例,年龄13~75岁,平均58.6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89期149
·医学影像·低场磁共振和CT技术在脊柱创伤中的诊断作用探讨
柯新元
(河南省舞钢市计划生育服务站 放射科,河南 舞钢 462500)
摘要: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和CT技术在脊柱创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
治的行低场磁共振和CT检查的脊柱创伤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检查结果显示,1例患
者为安全带型,5例患者为骨折脱位型,20例患者为爆裂型,14例患者为单纯屈曲压缩性。
低场磁共振的检查结果为
2例患者为硬膜外血肿,8例患者为椎间盘损伤,10例患者为脊髓损伤,16例患者为韧带损伤,26例患者为椎骨损伤,
结论临床中在对脊柱创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低场磁共振检查能对脊柱和脊髓创伤的程度和病理变化进行清晰诊断,同时还能对椎间盘韧带、脊髓以及软组织损伤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对CT检查不能有效确诊的脊椎创伤患者进
行诊断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场磁共振;CT技术;脊柱创伤;诊断作用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9.135
0 引言
脊柱创伤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
临床中如果没能及时诊治脊柱创伤患者,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临床中在对脊柱创伤患者进行诊断时,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CT检查和低场磁共振。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低场磁共振和CT技术在脊柱创伤中的诊断作用,具体情况现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6~9岁,平均年龄(55.2±3.8)岁。
致伤原因为:19例为车祸伤,12例为高处坠落伤,8例为重物砸伤,1例为打击伤。
脊柱创伤部位为:20例为腰段,12例为颈椎,8例为胸段。
1.2 方法。
入院第二天,全部患者均给予CT检查和低场磁共振检查。
①CT检查:选择多排螺旋CT机,对脊柱进行平片检查,对骨折部位进行连续扫描,层厚和间距均为5mm,全部扫描操作都应该平行于患者椎间隙。
②低场磁共振检查:选择0.35TOPART开放超导磁共振诊断仪,常规给予矢状位FSE-W2WI、SE-T1WI以及轴位SE-T1WI检查,部分患者应增加进行FE-T2WI检查。
2 结果
2.1 CT检查结果发现。
①1例患者为安全带型:CT检查结果发现患者的骨折线处于中后柱,通过能有效显示平片不容易显示的椎弓根。
②5例患者为骨折脱位型:CT检查结果发现骨折会累及三柱中的任何一柱,骨折或者韧带损伤引起椎间关节前后错位,CT图像表现为双边征。
③20例患者为爆裂型:CT检查结果发现骨折同时累及三柱,椎体存在粉碎性骨折,并伴椎弓、棘突或者椎板、横突骨折,大部分患者存在骨碎片大片或者少量后移。
④14例患者为单纯屈曲压缩性:CT检查结果表现为单纯前柱粉碎骨折,骨折碎片向右侧、左侧移位或者迁移,骨性椎管完全,椎管中不存在骨碎片,骨髓不存在受压情况。
2.2 低场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现。
①2例患者为硬膜外血肿:检查结果显示硬膜外具有梭形肿块,压迫相应部位,血肿形成时间直接影响信号。
②8例患者为椎间盘损伤:受累椎间盘形态异常,存在T2信号。
③10例患者为脊髓损伤:7例为受压迫,椎体、碎骨片以及椎间盘等存在变形移位,矢状位表现理想;4例水肿,脊髓存在增粗或者梭形膨大,存在长T2信号和稍长T1信号;3例断裂,脊髓存在不完全或者完全错位和终端,断端存在出血和水肿,如果完全断裂,则存在脑脊液充满现象,蛛网膜下腔存在不规则闭合。
④16例患者为韧带损伤:T2WI中韧带结果区域信号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异常增强和皱折,或者存在连续性中断、模糊不清等现象。
⑤26例患者为椎骨损伤:椎体爆裂骨折的骨折部位的片状长T1信号低信号中存在T2高信号混杂;压缩性骨折中存在长T1、T2信号。
骨挫伤中的椎体形态没有异常变化,骨髓内存在大片状非现状长T1、T2信号。
3 讨论
临床中在对软组织进行检查时,低场磁共振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能进行多方位和多参数成像,所以在对脊髓损伤、脊柱周围软组织结果以及脊柱脱位进行诊断时,低场磁共振检查的效果比CT检查好[2]。
在检查椎体骨折以及椎体骨折线时,和低场磁共振检查结果相比,CT检查结果更加直观和清晰,临床中在对部分椎体形态没有发生改变的骨挫伤进行诊断时,低场磁共振检查能对受累椎体的长T1、T2信号进行清除显示,而CT检查则不能有效发现[3-4]。
总之,临床中在对脊柱创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低场磁共振检查能对脊柱和脊髓创伤的程度和病理变化进行清晰诊断,同时还能对椎间盘韧带、脊髓以及软组织损伤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对CT检查不能有效确诊的脊椎创伤患者进行诊断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夏耀峰.探讨低场磁共振和CT技术在脊柱创伤中的诊断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31):6529-6529.
[2] 张俊锋.急性脊柱创伤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J].中国继续医学教
育,2015,7(6):25-26.
[3] 张红.150例脊柱创伤患者的磁共振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
刊,2014,23(12):696-696.
[4] Hsin-An,Hou,Yun-Chu,Lin,Yuan-Yeh,Kuo,Wen-Chien,Chou,
Chien-Chin,Lin,Chieh-Yu,Liu,Chien-Yuan,Chen,Liang-In,Lin,Mei-Hsuan,Tseng,Chi-Fei,Huang,Ying-Chieh,Chiang,Ming-Chih,Liu,Chia-Wen,Liu,Jih-Luh,Tang,Ming,Yao,Shang-Yi,Huang,Bor-Sheng,Ko,Szu-Chun,Hsu,Shang-Ju,Wu,Woei,Tsay,Yao-Chang,Chen,Hwei-Fang,Tien.GATA2mutationsinpatientswit hacutemyeloidleukemia-pairedsamplesanalysesshowthatthemuta tionisunstableduringdiseaseevolution.[J].Annalsofhematology,201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