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典故集锦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物》。
“晋景公问政于管仲,管仲对曰:‘臣之所以能者,以吾狂也。
狂者,天下之达道者也;故凡达人之所为,皆是一狂字。
’景公曰:‘何谓狂也?’管仲曰:‘手不释卷,口不能言,形容枯槁,几至于死者,谓之狂。
夫至人之达道也,犹且如是,而况其不达者邪?’”据此,可知“画龙点睛”的意思就是为完整的作品点缀上某样精彩,让整个作品更为完美。
2. 马到成功“马到成功”的典故出自股市术语。
其出处为古代传说中,刘备闻曹操攻荆州,甚为担忧,赵云乘马千里来投奔,救下熙熙攘攘的人民。
赵云文武全才,空前绝后,以至被称为“赵子龙”。
历史上,赵云曾于战争中指挥士兵、打败强敌,成为一个战斗天才。
因此,“马到成功”一词通常用于形容能够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达到事半功倍的境地。
3. 水落石出“水落石出”的成语来源于古代一个故事,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蒙恬率领大军攻打匈奴,行军时遭遇暴雨,天空浓云密布,营帐内外水深齐膝。
蒙恬唯有下令修筑大坝、并改变治水方向。
水流被引到坝前,随着水位的下降,暴露在外的石头和石块与“淤泥一体”的沙石渐渐分离出来。
自此,这个成语便被用来形容万事开头难,随着情况的展开一切变得清晰明了,轮廓清晰。
4. 画饼充饥“画饼充饥”的成语出自《列子·汤问》:“汤问曰:‘巫医、栾涂、佗躬,使民以术数服气,鲍叔牙、太公望、乐毅、夫差,以武力服民’。
列子曰:‘然。
有画地为牢,带河为疆者,谁为之先?夫画地为牢,带河为疆者,只是画之者称为有而已。
画牛而不成,以笔杀人,于国利,徒为虚说。
’”从这个典故中可知,“画饼充饥”是指用虚假的承诺安慰疲惫的人。
5. 掩耳盗铃“掩耳盗铃”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篇》。
其中描述了一位聪明的盗贼,决定偷一只大铃铛。
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潜到一个村庄,找到了一家人家的大门,由于大铃铛很大,他无法取下。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他的外衣包住大铃铛,然后用夹在耳朵里的双手来捂住耳朵,把自己耳朵瞎掉,然后大声地喊叫,想骗人们以为是警察来了。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雪上加霜—从《晋书·何劭传》中得知,晋代的一个官员叫何劭,他官场上做了一些亏心事,被贬谪到一个寒冷的地方。
一日,突然下起了大雪,他冻得瑟瑟发抖。
正巧,有人将他原来的下场预兆没有了,于是感到雪上加霜。
2. 苛捐杂税—从《春秋·鲁穆公二年》中了解到,当时的鲁国决定实行苛捐杂税,对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这个典故成语就是用来形容捐税过多,苛刻无情。
3. 如鱼得水—源于《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故事。
讲述了一条鱼被人放进了水里,它得了悟道,感到宽心自在。
成语用来形容人在自己的本行或熟悉的环境中得到满足与安适的感觉。
4. 锦上添花—源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春雪》一诗中的意象:白纱疏雪红英坼,深锦补花绿背碧。
意思是说,天上的白雪还没有布满大地,地上的紫花已经盛开,人带来一种惊奇的美感。
成语用来形容在美好的事物上再添加更多的美好,使之更加出彩。
5. 水落石出—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此之谓积土成山也。
斯盖二者,岂其然乎?其降也,附势者也;其卒也,移蜇者也,水之落也,始也;石之出也,险也。
人皆见之,而难以察觉。
”意思是说,当河水退去的时候,石头就会显露出来,是因为水浸过的地方留下了痕迹。
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真相被揭示出来,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
6. 明瞭如指—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
司马相如在韩国做官时,有一次去参观韩昭侯家的花园,并赞美花木之美。
韩昭侯反问司马相如,你能指出几树是牡丹?司马相如立刻指了出来。
成语用来形容非常明确,一目了然的情况。
7. 画饼充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旧时韩国有个人要刺杀齐威王,王问他想封多少土地,这个人回答想要三百里的土地,王问他怎么能吃到三百里的土地,那人回答说:“吃不到就画个圈儿吧。
”用来比喻一种不切实际的心愿和自欺欺人的行为。
8.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成语故事68篇典故大全
成语故事68篇典故大全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116个成语典故如下
116个成语典故如下1、臧仓小人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鲁平公很信任一个地道的卑鄙小人臧仓。
臧仓靠鲁平公对他的宠信,经常挑拨别人之间的关系,说别人的坏话。
他听说鲁平公要去拜访孟子,就百般阻拦,诬蔑孟子是普通的小市民,使鲁平公失去受教育的好机会。
【解释】臧仓:战国时鲁国人。
臧仓是个奸诈的小人。
指进谗害贤的小人。
2、向平愿了成语故事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隐士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一生有才学,就是不愿做官,他抚养几个儿女长大成人,并帮他们成家后,自己同家人告别,同友人北海禽庆遍游五岳名山,最后客死他乡,不知所终。
【释义】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了:了结。
向平的心愿已了。
指儿女都已婚嫁。
3、断鹤续凫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个愚蠢而善良的人看到郊外一群群野鸭子和白鹤在水里啄食嬉戏。
他发现鹤腿长,野鸭的脚杆很短。
他想这样一起走路不路不方便,就把他们捉来,砍下鹤的一截腿杆接到野鸭的脚上,这样他们都不能走路了。
【解释】断:截断;续:接;凫:野鸭。
截断鹤的长腿去接续野鸭的短腿。
比喻行事违反自然规律。
4、霜露之疾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丞相公孙弘出身牧人家庭,40岁才去读书,很快就被汉武帝拜为丞相,他办事认真,得罪了一些权贵,加上他出身低微,经常被人看不起。
他推说自己有病要辞职,汉武帝看出他只不过是霜露之疾罢了,挽留他继续干下去。
【解释】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
5、淮南鸡犬成语故事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十分信奉道教,为了长生不老,他找到八公仙翁,按照八公仙翁的话炼制仙丹。
丹药炼成后,刘安吃下觉得自己轻飘飘的升天而去。
庭院里的鸡狗抢着吃剩下的丹药也纷纷飞上天成了仙。
【解释】淮南王的鸡和狗。
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
6、大笔如椽成语故事东晋文人王珣从小才思敏捷,胆识过人,20岁时担任大司马桓温的主簿。
他经常是口若悬河,下笔成文。
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送给他一支像椽子那样大的笔,预感有大手笔的事情要做。
第二天果然被叫去为晋孝武帝写祭文。
成语故事100首
成语故事100首1.守株待兔:源自《韩非子·五蠹》。
讲述的是宋国有个人偶然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便放下农活,日复一日地守在树桩旁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农田荒芜,却再也没等到兔子。
寓意不努力而想侥幸获得成功是行不通的。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楚国有个人乘船时不小心将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剑落下的位置刻下记号,打算等船靠岸后沿着记号下水找剑,但因为船已经移动,所以找不到剑。
这个故事比喻不懂得事物已发生变化,仍拘泥于旧观念、老办法处理问题。
3.亡羊补牢:源于《战国策·楚策四》。
故事讲的是一个人丢了羊后及时修补羊圈的缺口,防止其他羊再丢失。
寓意犯了错误之后要及时改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4.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说的是众人分酒,决定每人画一条蛇,先画完者喝酒。
有个人率先完成,看到别人还未画完,便给自己的蛇画上了脚,结果蛇反而不像,酒也被后来画完蛇的人拿走。
寓意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5.狐假虎威:来自《战国策·楚策一》。
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百兽,比喻仗势欺人或借别人的权势吓唬、欺骗他人。
6.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
井底的青蛙以为井口的世界就是全部,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
7.拔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讲述农民急切盼望稻谷快点长大,用手把稻苗一根根拔高,结果稻苗全都枯死了。
以此告诫人们做事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8.对牛弹琴:源自《牟子理惑论》。
指对着不懂音乐的牛弹奏美妙的曲子,比喻说话、做事情不看对象,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高深的道理。
9.卧薪尝胆:记载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描述越王勾践为雪耻国辱,在床铺草堆以示艰苦生活,并常含苦胆警示自己不忘国仇家恨。
现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10.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
11.买椟还珠: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画家受人委托画了一幅生动的蛇。
画完后,他觉得自己的画虽然精美绝伦,但还是不够完美。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在蛇的四条腿上画上了四只鸟爪。
结果,这幅画变成了一只怪物,失去了原来的美感和神韵。
寓意:不该做过多无益之事,否则只会雪上加霜,画蛇添足。
2. 杞人忧天故事:古时候,有个杞国人总是忧心忡忡,日夜担心着天空会倒下来。
有一天,他去了邻国,发现那里天空依旧高悬,于是他深受启发,终于理解了“杞人忧天”的故事寓意。
寓意:不要过分担忧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免影响内心平静与工作效率。
3. 一石二鸟故事:有个人想要猎杀一对鸟儿,于是他想了一个聪明的主意,将一块石头扔到树上,结果鸟儿因受惊而飞了起来,不幸被他抓住。
这个人得到了两只鸟儿,实现了一石二鸟的目标。
寓意:善于想象和创造,运用一些聪明的技巧,即可达成目的。
4. 掩耳盗铃故事:据传,古希腊有个人名叫修昔底德,他在大街上偷了一个铃铛,但不想别人听到自己的行踪,便手捂耳朵。
结果,人们看到他盗铃的举动,嘲笑他为掩耳盗铃。
寓意:逃避现实,掩盖真相是不可行的。
5. 三顾茅庐故事:古时候,刘备三番请诸葛亮入川草庐,最后才拜他为军师,取得了几次胜利。
此事也因此流传至今。
寓意:只要经过三思而后行,最终可以得到成功。
尤其是在选择人才上,要经过细心推敲和多次考量,而不是随意决定。
6. 守株待兔故事:秦朝时期,有个农夫在一棵树下打盹,他梦到有一只肥美的兔子撞死在了一根树桩上,因此他决定将这个树桩周围清理干净,每天坐在这里等待兔子的到来。
可是兔子并没有来,农夫成了笑柄。
寓意:不要依靠侥幸心理,而要认真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7. 画龙点睛故事:据说,中国著名诗人苏轼曾在为一幅龙画作书法点题时:“兽状虽倚仗风云,不意龙威出泥尘”。
由此可见,点睛之笔可以让画作更加形象生动。
寓意:微小的一笔可以影响整个作品,说明要细心、谨慎且专注于细节。
中国成语典故大全
中国成语典故大全成语故事的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诙谐性和伦理性,蕴藏丰富的知识和道理。
引导幼儿适当地接触成语故事,既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能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国成语典故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成语典故篇一:身无长物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王恭的人,做过将军、刺史等高官,还担任过太子的老师。
但是,他的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生活也相当俭朴。
有一次,王恭跟随父亲到了会稽(kuàijī,今浙江绍兴),因为那里盛产竹子,所以回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时带了一领精美的竹席。
回到建康后,一个叫王忱的朋友去看望他。
王忱见他坐的那领竹席既舒适又美观,心里非常喜欢,便对王恭说:你从盛产竹子的地方回来,这样的好席子一定带了不少吧?是不是可以送给我一领呢?王恭笑笑,便答应了他。
王忱走了以后,王恭便让人把竹席给王忱送了过去。
因为仅有的一张竹席已经送给了王忱,所以王恭读书、吃饭只好坐在草垫子上。
王忱知道这个情况以后,十分吃惊,他找到王恭,非常抱歉地对他说:我还以为你有好几领这样的席子呢,所以才开口向你要的,没想到你只有一领。
王恭笑了笑,说:看来你还不怎么了解我。
我在生活上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中国成语典故篇二:颐指气使唐朝汴[biàn]州节度使带温因镇压黄巢起义而名闻天下。
公元900年,宦[huàn]官刘季述乘昭宗大醉之时发动政变,立太子李裕为帝而废黜[chù]了昭帝。
他派人去联络朱温来支持他,以便控制朝局。
朱温的手下李振建议朱温何不趁机以勤王为名消灭宦官,独揽大权。
朱温采纳了李振的意见,派他去京城长安联络宰相崔胤[yìn]共谋大事。
崔胤答随后便调兵冲进宫杀了刘季述,恢复了昭帝的帝位。
朱温因功被封为梁王,从此更加信任李振。
唐朝末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和他的亲信,任用裴枢、柳璨等人当宰相。
接着,又叫裴枢[shū]强迫昭宗、百官和长安百姓迁往洛阳。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经典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经典1、流芳百世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大司马桓温专揽朝政,他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他位高权重,野心萌发,一次躺在床上说:“人生在世不能默默无闻。
”亲信们不敢吭声,他从床上坐起接着说:“一个人即使不能流芳百世,那么就该遗臭万年。
”【解释】美好形象永不磨灭,不会被忘却。
2、牧豕听经成语故事汉朝时期,承宫很小就成为孤儿,靠给别人放牧猪羊为生。
乡里徐子盛老师给数百个学生讲解《春秋经》,8岁的承宫偷偷躲在教室的外面,边放猪边听老师讲解,十分入迷,就想方设法请老师让他进教室听课,作为交换条件是为师生捡柴草。
【解释】一面放猪,一面听讲。
比喻求学努力。
3、杯弓蛇影成语故事“杯弓蛇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误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当成蛇。
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已惊扰自已。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
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
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
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
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
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
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
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
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
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
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
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
成语典故大全集
成语典故大全集成语典故篇1典源出处《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 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 (xiu) 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释义用法有个楚国大夫希望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一个齐国人来教他,许多楚国人却吵吵嚷嚷,从旁干扰。
这样即便每天鞭打威逼,他也学不会齐国话。
后用此典指环境不好,正面教导抵不过反面干扰; 也指众口纷纭,妄加议论。
用典形式【齐咻】宋·苏轼:“且欣集齐咻,未敢笑越吟。
”【众人咻】清·黄遵宪:“优孟衣冠笑沐猴,武灵胡服众人咻。
”【众楚咻】清·黄遵宪:“岂图五丁力,竟招众楚咻。
”【忘齐语】宋·陆游:“久已忘齐语,何尝解越吟。
”【咻已伙】宋·王令:“奈何众好殊,未语咻已伙。
”【一齐众楚咻】清·黄遵宪:“立志不肯随沉浮,一齐足敌众楚咻。
”成语典故篇2对牛弹琴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
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
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的乐曲《清角之操》来。
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一个劲地低头吃草。
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小曲。
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
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
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
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
换个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
人们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
【经典】成语典故(精选15篇)
【经典】成语典故(精选15篇)成语典故篇1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
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
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成语典故篇2“覆水难收”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
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
王桃《野客丛书》,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
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商朝末年,有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称姜太公。
因先祖封于吕,又名吕尚。
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
后来封在齐,是春秋时齐国的始祖。
姜太公曾在商朝当过官,因为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弃官而走,隐居在陕西渭水河边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
为了取得周族的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的重用,他经常在小河边用不挂鱼饵的直钩,装模作样地钓鱼。
姜太公整天钓鱼,家里的生计发生了问题,他的妻子马氏嫌他穷,没有出息,不愿再和他共同生活,要离开他。
姜太公一再劝说她别这样做,并说有朝一日他定会得到富贵。
但马氏认为他在说空话骗她,无论如何不相信。
姜太公无可奈何,只好让她离去。
后来,姜太公终于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又帮助周武王联合各诸侯攻灭商朝,建立西周王朝。
马氏见他又富贵又有地位,懊悔当初离开了他。
便找到姜太公请求与他恢复夫妻关系。
姜太公已看透了马氏的为人,不想和她恢复夫妻关系,便把一壶水倒在地上,叫马氏把水收起来。
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
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成语是汉语中的特殊词汇,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使用方式。
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日常生活中,成语经常被用来表达思想、描述事物和激发想象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及典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一、卧薪尝胆"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报复被晋国俘虏的伯乐之子,卧在薪上,用燃烧的薪木烧胸,决心报仇雪恨。
后来,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展现了秦国重视复仇的决心和毫不妥协的精神。
二、画蛇添足"画蛇添足"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十三年》。
公元前532年,晋国大夫郤克在会议上画了一只蛇,将要画蛇添足时,另一位大夫鞠武提出,画蛇已经栩栩如生,不需要再添足了。
这个故事形象地表达了做一些没必要的事情或者徒劳无功的行为。
三、守株待兔"守株待兔"的故事出自《庄子·外篇·尹文子》。
古代有个农夫种树,不小心得到了一只撞死的野兔。
农夫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他的幸运,不再努力栽种,而是整天"守株待兔",结果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依赖偶然的运气,应该努力工作。
四、杯弓蛇影"杯弓蛇影"的典故出自《庄子·列御寇》。
故事讲述了庄子亡失了两个朋友,他去找第三个朋友诉苦,友人说他对杯中之影和射箭仿佛一样胆怯,令庄子感到羞愧。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因自己的猜疑和主观臆想而羞愧不已。
五、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行"的典故出自《礼记·表记》。
古代有个叫旌摩的人,每次行动之前都认真思考三次,以免犯错或者后悔。
他的做法获得了周围人的赞扬,人们从此形成了"三思而后行"的习惯,用来提醒人们在行动之前,要慎重思考。
六、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典故出自《韩非子·师说》。
50个成语故事
50个成语故事一、揭竿而起在古代,战争时期最激烈的事情莫过于“揭竿而起”了,这个成语的典故就在战争中出现的。
战国时期,秦国的公子政因为父亲被赵王俘虏,心愤愤想要为父报仇。
他看到其他公子纷纷带兵作战,便想:我也要揭竿而起,为国家立功!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征战的道路。
公子政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穿越千山万水,闯过了重重陷阱,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成功收复了失地。
公子政的英勇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于是“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就成为了表扬勇敢挺身而出的人的代表。
二、大海捞针成语“大海捞针”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的国王非常喜欢玩棋盘游戏,他下得特别好。
有一次,国王感到无聊了,就告诉大臣:“给我找个难题解决吧,如果能解决,我就赏你500两银子。
”可是大臣想了又想,就是找不到国王解不出来的问题。
他心里着急,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难题。
大臣为了完成国王交给的任务拼尽全力,哪怕是大海捞针都愿意。
于是这个故事就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形容情况非常困难却努力找寻答案的成语。
三、画龙点睛“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出自晋代文学家陆机的《阅微草堂笔记》。
据说他小时候艰难刻苦地学习书法,师傅给他布置了一个题目:“画龙点睛”。
陆机艰苦努力地练习,但一直无法画出一条完美的龙。
在陪父亲去郊外考察的时候,他见到了真正的龙,观察龙的眼睛后,陆机回家马上画出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并且把龙的眼睛用一笔点明。
从此以后,“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事物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或者修饰之后让整体效果更加完美的一步。
四、回光返照古时候有一个皇帝染上了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身体日渐虚弱。
其中一位医生给皇帝开了一剂药方,皇帝服用之后恢复了一些体力。
但后来的几天皇帝的病情又开始加重,他情急之下请来了许多医生,却没有一个能够帮助他痊愈。
这时候,总理听说了皇帝的病情,他找到了之前给皇帝看病的那位医生。
医生分析了皇帝的病情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中药的药材含量不能过多,因为中药的成分对于体质较弱的人来说可能过于刺激。
成语故事典故大全
成语故事典故大全一、卧薪尝胆南宋时期,南宋将领岳飞听说金兵来犯,南宋官府却不重视此事,岳飞感到极度气愤。
于是,他就来到嘉定府,故意扮作一个平民,种菜卖鱼谋生计。
惟一不变的是,他每天夜间都会从城外负重到城内一根薪柴,回到山间,将薪柴以火悄悄燃烧。
经历日复一日,他躺卧于薪柴上挨着烧了的薪柴烤着自己的身躯,以检验自己的胆量与坚定。
经过卧薪尝胆的历练,岳飞最终成为了南宋一代名将,英勇不屈。
二、画龙点睛东晋时期,庐山名将张苍留学于名师郑道昭先生,兢兢业业地研习书法绘画,但始终难以得到郑道昭的认可。
有一天,张苍画了一幅画龙,但总感觉画龙缺少栩栩如生的神采。
郑道昭看到张苍画的龙很是欣赏,但仍觉不尽人意,于是他在龙眼处点了一下,龙眼顿时清明有神。
这就是成语“画龙点睛”所来源的故事,意思是指在已经完整的作品上添加一点点细节,让整体更加完美。
三、锦上添花宋朝时期,有一位官员姓张名旺,在家庭中食育有方。
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聪明好学,小儿子聪明但调皮。
张旺觉得大儿子学业已经很好,就想锦上添花,在他身上花更多的时间。
而小儿子自幼就顽皮,让他感到很是头痛,因此只是随便教导。
但结果却是小儿子在成年后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人才,大儿子则因得不到重视而沉沦不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看重每个孩子的优点,给予他们机会和关爱,不仅锦上添花,更能尽享天赋。
四、杯弓蛇影战国时期,楚国国王靖惠王曾组织了一个夜间狩猎的活动。
在狩猎过程中,一位士卒不慎打翻了一个酒杯,一条毒蛇从杯中跑出。
从此以后,那位士卒总是感到有蛇在身边,惶惶不可终日。
靖惠王看在眼里,便告诉他:“那是杯弓蛇影,不必惊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虚幻的恐惧所困扰,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五、亡羊补牢战国时期,楚国国王靖惠王听说有一座城市的城墙已经倒塌。
他问臣子该怎么办,臣子说要立刻修缮城墙。
靖惠王却说:“修也来得及,不修也来得及,何必忙乎。
”后来果真有敌军进攻,百姓举家奔逃。
靖惠王后悔不已,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典故大全成语典故上以全新视角、全新形式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生动再现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全面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成语典故大全,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成语典故大全故事闭门思过一】韩延寿是西汉时期一个的官吏,他做官崇尚礼义,以教化感人向善,以礼让解纷息讼。
因为在淮阳太守任上政绩显著,朝廷让他到更难治理的颍川任太守。
有一次他出去巡行,经过高陵县,看见兄弟二人为了争夺田产而大打出手。
韩延寿见此情景十分沮丧,他觉得这是对他一贯推行的礼义教化的巨大嘲讽。
他于是说:我有幸成为这里的长官,却没给老百姓做出表率,百姓没有蒙受教化的熏陶,以致兄弟失和,骨肉争讼,这个责任全都是因为我无德无能造成的,我必须引咎辞职,关起门好好反省检讨自己的过失,听候朝廷处分。
说完之后就回到住处不再出门,终日反省自己的不足。
他的行为,使当地的官员都不知所措,最后只好也一个个把自己捆起来自投监狱表示请罪。
争田产的兄弟俩这下全傻了,连他们的家族也都惶恐不安,指责他俩犯了大罪。
兄弟俩被深深感动,痛悔自己的错误,剃光了头,裸着上身到县衙请罪。
俩人都表示愿将田产让给对方,希望韩太守能原谅他们。
韩延寿于是出门和县里官员及兄弟两个见了面,并大设酒宴与他们同欢共乐。
后来,人们就用闭门思过来比喻有了过失和错误之后要自我反省和检讨。
过,过失。
【成语典故大全故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二】传说古时候有八个神仙,他们分别是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吕洞宾、何仙姑与韩湘子。
这八个神仙外貌和脾气都各有特色,经常在一起聚会论道,展示自己的独门法术。
有一天,他们一同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pán)桃大会,途中需要渡过东海。
茫茫东海,浩瀚无边,天下的凡人和船只根本就没有办法穿越它。
于是吕洞宾就提议:不如我们八个人每人都将自己随身所带的一件宝物投进大海,让这些宝物载我们过海。
大家一致同意吕洞宾的意见。
经典成语的故事(精选20篇)
经典成语的故事经典成语的故事(精选20篇)雪中送炭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经典成语的故事,欢迎阅读!经典成语的故事篇1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轻的时候曾和宋太祖一起打天下,深知江山来之不易。
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
淳化四年的冬天,东京(今开封)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一尺多长,在清冷的冬天,在不足以给人任何温暖的阳光照射下,像一把把垂下来的刀,令人望之即瑟瑟发抖。
宋太宗在皇宫里面,穿着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寒气逼人。
这时,宋太宗想起乾德二年的冬天,哥哥宋太祖上朝时,身穿貂皮大衣,戴着皮帽全副武装,所有的大臣都缩着手不胜寒瑟站在讲武殿临时铺的地毯上,上奏章说话哆哆嗦嗦,冷得舌头打结的情景。
于是,他更感冰寒,便命人拿来美酒,借酒来驱赶寒冷。
他一杯酒还没有喝完突然想到了弱势群体:“我住在皇宫中,穿着狐狸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喝着酒,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农民,他们又没有炭火烤,不知会冻成什么样儿。
我必须想点儿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想到这里,他马上召来开封府尹,对府尹说:“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就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
你现在马上替我去慰问他们,帮助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这位皇帝的意旨内容是——给京城所有高寿人瑞发奖金,超过100岁者赏赐金腰带。
再赏京城鳏寡孤独以及贫穷者一千钱、米炭若干。
开封府尹一接到圣旨,马上带领他的所有随从,准备好衣服、钱财、粮食和木炭,挨家挨户地送到老百姓手中。
于是人们看见很多穷苦的百姓都拎着木炭你来我往的身影。
宋太宗首开雪中送炭的爱心先河,着实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百姓。
“雪中送炭”的故事便这样不胫而走,一个劲地称赞宋太宗是“雪中送炭”。
经典成语的故事篇2晋朝的孙绰年轻时隐居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游放山水十几年,后来写了篇《遂初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中国四字成语故事集锦_有意义的中国成语故事
中国四字成语故事集锦_有意义的中国成语故事有意义的中国成语故事,可以让⼩朋友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成语。
下⾯给⼤家带来关于中国四字成语故事集锦,供⼤家参考。
四字成语故事1返⽼还童【注⾳】fǎn lǎo huán tóng【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喜欢求仙问道,他潜⼼钻研,四处派⼈打听返⽼还童之术,访寻长⽣不⽼之药,⼀天⼀个⽩发⽼翁求见,说有返⽼还童之术,刘安认为⽼汉不可能有法术,就打发他⾛,只见⼀眨眼功夫,⽼汉就变成了⼉童。
【典故】长乐⽆极⽼复丁。
汉·史游《急就篇》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返⽼还童。
《旧唐书·宦官书》【释义】反:回。
由衰⽼恢复青春。
形容⽼年⼈充满了活⼒。
【⽤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的外貌或精神【近义词】鹤发童颜、⽼当益壮【相反词】未⽼先衰【邂逅语】⼋⼗岁演员扮孩⼦【英语】rejuvenescence【其它使⽤】◎我知道,他的思想这时准⼜在返⽼还童,象风筝⼀样飘回⼭东⽼家,追逐着冉冉远逝的岁⽉流云……◎奶奶是⽼⿇将了,她也忙着串门,拼凑⿇将搭⼦,返⽼还童似的。
◎早在秦代,秦始皇为寻求返⽼还童之秘⽅,遣徐福率千名童男童⼥下海东渡,地点就选在碣⽯⼭东北⼏⼗⾥处。
四字成语故事2狗窦⼤开【拼⾳】gǒu dòu dà kāi【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张⽞字吴兴,⼋岁时⽛齿缺落,有⼈与他开玩笑说,你这⾥怎么开了狗窦?张⽞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正使君辈从此中出⼊。
”弄得在场的⼈哄堂⼤笑。
【典故】张吴兴年⼋岁,亏齿。
……戏之⽈:‘君⼝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正使君辈从此中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释义】窦:洞。
狗洞⼤开。
⽤以嘲笑⼈缺少⽛齿。
【⽤法】作宾语、定语;⽤于⽐喻句【⽰例】笑⼈齿缺⽈狗窦⼤开。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体》【成语造句】◎先是放开喉咙,⼤声朗读,什么"上九潜龙勿⽤"呀,什么"笑⼈齿缺⽈狗窦⼤开"呀,……待到先⽣也得意地读起什么"铁如意,指挥倜傥,⼀座皆惊呢~~,⾦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成语故事大全(精选30篇)
成语故事大全(精选30篇)成语是浓缩的历史,读成语可以知古鉴今。
学成语并不是脱离语言环境,而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从中了解古代历史,以及一些重大事件。
往往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一个成语就浓缩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学习成语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传统文化,丰富历史知识的过程。
绝大多数成语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学习先贤智慧,还能教会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小编经过认真筛选,精选了一些脍炙人口又很有教育意义的成语,供孩子们参考学习。
1、好逸恶劳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
郭玉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把脉和针灸,他医德高尚,治好了很多病人。
当他给那些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
但是当他给那些王孙贵族们治病的时候,却常常发生治不好的情况。
有一次,汉和帝的一位贵人(嫔妃的称号)得了病,为了让郭玉给诊治,汉和帝就让这位贵人换上一般人的衣服,并且改换了地方,让郭玉去看病。
郭玉不知道这个病人就是皇帝的贵人,他详细地询问了病情之后,便按部就班地应用针灸疗法,一针就治好了她的病。
汉和帝非常奇怪,就问郭玉这是什么原因。
郭玉回答说:“用针灸治病,位置差一点儿也不行。
当我给王公贵族们治病的时候,他们高高在上,我心里很害怕。
因此,使我在四个方面很为难:一是我不能随意进行诊治;二是怕他们自己不注意,耽误治疗;三是怕他们体质不好,不能用足够剂量的药;四是怕他们好逸恶劳。
因此,他们虽然也是我治疗过的,但是有时候就不容易痊愈。
”汉和帝听了,认为郭玉说得很有道理。
意义:后来,人们就用“好逸恶劳”来形容某人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逸,安逸;恶(WS),讨厌,憎恨。
2、携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1.经典成语故事精选探骊得珠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 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 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 儿子在河边割芦苇, 烈日当空, 晒得他头昏眼花, 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
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 想起父亲说过, 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 可是谁也不敢去, 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 他想, 要是潜到河底, 找到珍宝, 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 三顿还吃不饱, 不如豁出去试一试。
他把心一横, 三下两下脱了衣服, 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 再往深处, 光线变得越来越暗, 水也越来越凉, 最后, 他什么都看不见了, 四周一团漆黑。
他心里有点害怕, 不知该往哪儿游。
就在这时, 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 定睛细看, 啊, 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 双手抱住明珠, 使劲一拽, 明珠就到了他怀里。
他迅速浮出水面, 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 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
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
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 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
它要是醒着, 你可就没命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 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 抓住要点。
2.经典成语故事精选对牛弹琴春秋时期, 鲁国有个的音乐家, 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 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后, 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 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 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 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 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 突发奇想, 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 于是他拨动琴弦, 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 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 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
成语故事典故6篇
成语故事典故6篇(1) [成语故事典故]成语典故大全:安稳无恙成语典故大全:安稳无恙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
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
赵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很不兴奋地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莫非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赵威后笑着说:“不是,假如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莫非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威后和使者的对话的原文是: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这也就是后来演化出的“安稳无恙”这个成语。
(2) [成语故事典故]完璧归赵的典故,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完:完整;璧:宝玉。
将宝玉完整地归还给赵国。
比方把原物完好地归还仆人。
战国时期,赵惠王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和氏璧,秦昭襄王听闻后,也想得到这块宝玉,便派使者带着书信来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拿出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和氏璧,不知赵王是否答应?”赵惠文王拿不定办法:给吧,怕上当,不给吧,又怕得罪秦国。
这时有个宦官对赵王说:“我向大王推举一人,此人名叫蔺相如,他见多识广,足智多谋,我想让他去秦国,确定能将这件事处理妥当。
”于是,赵惠文王就派蔺相如为使者,出访秦国。
蔺相如来到秦国后,就献上和氏璧,哪知秦王看了赞美不已,根本没有归还的意思。
蔺相如看了暗暗焦急,这时,计上心来,他对秦王说:“大王,这块璧上有一个小小的污点,让我指给大王看吧!”秦王听了信以为真,把和氏璧递给了他。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鸣锣开道鸣锣开道的成语起源于战争时期,晋国的军队因为需要横渡一条小溪时,干脆造桥相互开车过去,这时一个兵曾建议在水边鸣锣开道,让百姓知道有军队经过,以免惊扰到普通百姓,从此以后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2. 半途而废这个成语典故源于《庄子·外篇》中,讲述了两只乌龟赛跑,其中一只乌龟跑了一半便停了下来,最终输掉了比赛,因而诞生了“半途而废”这个成语。
3. 走马观花这个典故源于《东周列国志·齐世家》中的故事,齐宣王曾经养了一匹漂亮的战马,有一天他跟随手下的将领环游四方,到了一处名胜,宣王只是匆匆一瞥而已,从此以后风行走马观花之说。
4. 马不停蹄马不停蹄这个典故的故事源于古代刘邦的一场战役,他的骑兵虽然身处千里之外,但是却在夜里以马不停蹄的方式往战场赶去,这样的速度相当快,因而形成了相应的这个成语。
5. 杯水车薪这个成语的典故有两个来源,一是《尚书大传》中的“废书崇玉,实杯水车薪之戚也”,另一个则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使用之案例。
二人皆出处来源,各自使用之,逐渐成为后世的成语。
6. 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典故源于《庄子·南华经》之中,有一次庄周看到有一个小孩在玩耍,画了一条龙,但是画龙缺少某种气息,这时一位慧眼识珠的人从旁边走过,点了一下瞳孔,一下龙便立刻栩栩如生。
7. 过河拆桥过河拆桥的故事源自刘禹锡的《陋室铭》,东晋时期江西因为战乱而变得破败不堪,社会动荡不安。
他曾经参加了自然科学的高考,毕业资格和前景都被削去,但把过程变得完整却是很重要的事情。
8.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叫杨修的人说:“兵书五十有余,其事去矣,或云“见机则作”,或云“有调则应”,此实博闻强记,未必先智。
”9. 拔苗助长拔苗助长典故的由来是出自《战国策·赵策十三》。
赵王名国因叛亡被困,再三求援秦国,秦昭王听说赵王援军不足,手中的援军不断增加,赵王见后差点伤心而亡,这便是拔苗助长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典故集锦
班门弄斧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善于使用斧头砍削木器,所以人们认为在他的
门前舞弄斧头是不自量力的行为。
明代诗人梅之涣讥讽在李白墓前题诗的人,写过这样一
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
[注释]班:鲁班,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匠。
[提示]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对症下药
.华佗是东汉名医。
有一次官吏倪寻和李延都感到头疼发热,找华佗看病,华佗诊断
病情后,给倪寻开了下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药。
两人感到奇怪,问华佗问什么同样的并
用不同的药,华佗说:“倪寻的病是由内伤引起的,李延是因为外部受凉而引起感冒。
病
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他们回去后按药方服药,第二天病都好了。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
学生子路问孔子:“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就应立
刻去做呢?”孔子说:“家里有父亲兄长在,你就应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立刻去做呢?”学生冉有也这样问,孔子说:“听到了就去做。
”学生公西华就问孔子:“您老人家为什
么给他两个不同的答复呢?”孔子就说:“冉有做事退缩,所以我要鼓励鼓励他;子路胆量
有两个人的大,做事果敢,所以我要抑制抑制他。
”
“对症下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囫囵吞枣
从前,有个人在路上边走边吃梨。
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医生。
医生对他说;“吃梨
对牙齿有好处,却会伤脾。
”那人从口袋里掏出几颗枣,问道:“那么吃枣呢?”医生说:“枣补脾,可是会伤害牙齿。
”那人说:“我有办法了,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
”说完,他把枣一口吞了下去。
[注释]囫囵:完整,整个儿。
[提示]多用来比喻学习时不加以分析和理解,而笼统地全部接受。
白驹过隙
.人的生命太短暂,庄子说:“在天地间,人的生命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
跃而过。
”但是要是不明白生命的真正好处,再长寿也是枉然。
苏轼说:“以前有三个老
人相遇,问他们的年龄。
一人说:‘我记不清我的年龄了,但记得少年时和盘古是好朋友。
’一人说:‘海水转成桑田时,我就放下一个筹码,此刻我的筹码已经堆满十间屋子
了。
’一人说:‘我吃蟠桃时,把桃核扔在昆仑山下,此刻桃核已经和昆仑山一样高了。
’以我来看,这三人和蜉蝣朝菌都只能活几个时辰也没有什么区别。
”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打草惊蛇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
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
王鲁一看,状纸
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
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
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
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
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申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提示]比喻由于行为不慎而使对方有觉察与防范。
暮夜无知
杨震是东汉时华阴人,以教授学生为生,由于正直、博学,人称“关西孔子”。
五十
多岁杨震被逼但是,只得出来做官。
他去东莱出任太守,飘过山东昌邑时,他以前推荐的
秀才王密,正好担任昌邑县令。
王密夜晚抱着十斤的?S金来要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深知你的为人,为何你对我却一无所知?”王密说:“放心吧,三更半夜的,没人明白这件事。
”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样能说没有人知?”王密很羞愧。
他在太尉任内,中常侍李闰为了他哥哥升职,透过汉安帝的舅舅耿室和后兄阎显先后
向杨震说情,都被杨震谢绝了。
原先李闰又请国舅耿宝向杨震推荐,耿宝对杨震说:“李
常侍?F在是皇上眼前红人,期望对他哥哥能从优提拔,而且这也是皇上的意思”。
杨震说:“既然是圣旨,请出示尚书府的文书,这样才有根据。
”耿宝被驳得哑口无言。
杨震虽然坐了高官,但是他的子女还吃着家常饭菜、出门没有车坐。
有人劝他要为子
孙后代思考思考。
杨震说:“让后世明白他们都是清白人家的子孙,这个遗产不是很丰厚吗?”
“暮夜无知”原指夜里做的事情,?]有人明白。
后人用来比喻暗中贿赂。
草木皆兵
东晋时,秦王苻坚率兵百万南下攻打东晋,而东晋只有八万兵马应战。
没把对方放在
眼里的苻坚却在首战落败,士气大伤。
一天晚上,心中烦躁的苻坚登高观察晋军,只见晋
军布阵整齐,再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形。
他对弟弟苻融说,敌兵很多呀。
后来,在淝
水的决战中,秦军大败。
[注释]皆:都。
[提示]比喻失败者恐惧、多疑的心理。
温人之周
战国时代,诸侯并起,周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有一次魏国温城有一个人要去周朝,周朝边境不准他入境,问他:“你是外国人吗?”那人说:“我是周朝人。
”但是问他的周朝的住处,却答不上来,于是官吏就把他拘留起来。
这时周天子派人来问:“你既然不是周朝人,却又不承认自己是外国人,这是为什么呢?”
那人说:“我读过《诗经》,书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如今既然周天子君临天下,那么我就是天子的臣民,又怎样能说我是外国人呢?”
周王听了,便把他放了。
“温人之周”比喻对的事情要坚持到底。
持之以恒
元朝,有个叫陶宗仪的人,考进士落榜,并不气馁,继续刻苦读书。
他在下地劳作间
隙时,总是读书。
田野里没有纸,他就把心得记在树叶上,回家后装进瓦罐里,十几年时
间装满了十几个瓦罐。
有人不理解,他说:“学习就应持之以恒。
”后来,他整理树叶,
编了本《南村辍耕录》的书,很受欢迎。
[注释]持:坚持。
恒:恒心。
[提示]指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月怀一鸡
.孟子善于运用比喻来说明自己的主张。
孟子说治理天下是很容易的事,只是君王想
不想做的问题,并不是他能不能做。
齐宣王问:“想不想做和能不能做有什么区别?”孟
子说:“挟着太山跨越北海,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若是为长辈折条
树枝,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不愿意做,不是做不到阿!治理国家没有挟太山超北
海那样难,只是折条树枝那样简单。
赡养我的父母,从而赡养别人的父母,爱护我的孩子,从而爱护别人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
宋国大夫戴盈之决定减免百姓的部分捐税,但又说:“今年年内还办不到,请让我先
稍微减一些,等到明年再彻底实行,怎样样?”孟子说:“此刻有一个人每一天偷邻居家
的一只鸡,有人劝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他便说:‘好吧,我明白这不好了。
这样吧,请允许我少偷一点,原先每一天偷一只,以后改为每月偷一只,到了明年,我就
彻底洗手不干了’-如果明白这种行为不合于道义,就就应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月怀一鸡”指那些明明白自己错了,却故意拖延时间,不肯及时改正的人。
出类拔萃
孟子是春秋末期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说:“麒麟和一般走兽是同类,凤凰和普通飞禽是同类,圣人和百姓也是同类;而孔子作为圣人,远远超越同类人中的佼佼者,没有人比他更伟大了。
”
[注释]出:超出。
类:同类。
萃;聚集。
[提示]比喻人的品德和才能超出一般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
一次孔子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坐在路边哭得很悲哀,便问他为何如此悲哀。
那人说:“因为我犯过三个错误,想起来就悲哀。
年轻时忙着做学问,没有好好侍奉父母,反而要他们照顾我。
我自命清高,做事不够尽心尽力,妨碍了我的升职。
从小对朋友不友善,大家都不愿亲近我,此刻年纪大了觉得孤单。
树欲静而风不止,此刻我想好好弥补这一切,但是岁月已经过去了,父母去世了,朋友不再来了,我年龄也大了。
每每想起,我就禁不住悲哀。
”
“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客观环境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