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散步》是一篇体现着浓浓亲情的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3)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教法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一个幸福的摇篮。
家给了我们大家无尽的关爱和温暖,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
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散步)
二、听读课文,理清一个故事
先听我把课文朗读一遍。
要求:请大家在认真听读的同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故事的内容。
(理清记叙文的六要素)
好,哪位同学起来说说本文叙说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把记叙文的六要素说清楚。
(完成板书:母亲、儿子、“我”和妻子)
对,很好。
刚才这位同学说了我们一家人在散步时发生了分歧(板书:分岐)。
生说:老师写错字了。
师:是吗?请你上来写给老师看看,大家注意,分歧的“歧”字不能写错!后来我决定委屈我的儿子(板书:委曲)。
生说:老师,又写错字了!
师:啊?请你上来写给大家看看!注意:有没有“委曲”这个词?“委曲”是什么意思?“委屈”呢?对,以后我们遇见新的字词一定要仔细分辨!
三、再读课文,领悟一段感情
刚才同学们说一家人在散步时产生了分歧,请大家读课文,看看这一家人到底因为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分歧?
学生读课文。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母亲为何要走大路?前文有提示吗?
好,请你起来说一说。
噢,母亲的身体不好,感冒了?是不是感冒了?严重多了!
找找看,哪儿可以看出母亲并不是感冒这样的小毛病,齐读一遍。
文中的哪些词都能看出母亲的身体很不好?对,“太迟,太迟了”“总
算”“熬”。
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母亲的什么感情?这些词语应该怎么读?请你起来读一遍,好,你再来读一遍。
四、跳读课文,赏析两处美景
母亲要走大路,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为什么要走小路?噢,因为“小路有意思”。
找找看,小路怎样有意思?
多媒体展示:“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
这一句属于表达方式上的哪一种?描写中的景物描写。
这一处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齐读这一句。
母亲看到这些景物,是怎么说的?这一段在全文的结构上属于什么段落?起什么作用?
类似的景物描写还有吗?找找看。
好,请你起来读一遍。
这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第一,突出了早春的季节特点;第二,可以看出春天到来一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是植物的生命萌生的季节,也是动物生命勃发的时刻,同样还是对母亲生命的渴望。
齐读这一段。
五、分析研讨,理解一分责任
文中奶奶和孙儿产生了分歧,这一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在这分歧中谁能起决定作用?何以见得?最终是“我”起了决定作用吗?文中对奶奶有一处动作刻画,找出来,这一“摸摸”体现了什么?最终这一分歧解决了,这样解决靠的是什么?(一家人的相互理解和关爱)(板书:爱)
当然“我”在解决分歧的时候至关重要,在生活中呢?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重要?找出来。
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再看文章开头文中人物的排序,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4、不仅如此,大家看,文中有一个人称代词用的最多,它是?“我”字用的多。
由此看来,中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对老年人我们负有赡养的义务和责任,对孩子我们负有抚养的责任和义务。
既然我们要“爱幼”,那“我”为什么要委屈儿子?这一委屈体现了什么?读课文,思考:母亲为什么改变了主意?母亲改变主意说明了什么?
六、总结拓展,学会一种写法
母亲不经意的改变主意化解了一场家庭危机,可是之前作者却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责任真的重大吗?“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那样”,真的有这么严重吗?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会有什么后果?
“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又该如何理解?
小而言之,在一个家庭中,母亲给予了我们以生命,儿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
这样血脉相连的三代人就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其实,整个世界莫不如此,都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我们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可见,文章本身写的是一件关于“散步”的小事,而表现的却是“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什么是“小”?写的是散步这样的小事。
什么是“大”?课文短短八百字,却是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
好,让我们在诗意的朗读中结束本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
机动内容:文中有不少对称的句子,搜集并积累。
比如:“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
板书设计:
散步
xx
爱幼
母亲儿子
尊爱爱
老幼
“我”和妻子
评课记录:
今天听了陈老师的课,受益良多。
陈老师的《散步》亮点就像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俯拾皆是。
现选几块最浓的谈谈个人浅见。
一、融。
把字词教学巧妙的融进概括情节之中。
“歧“和“屈“既是本课重点字词,学生容易混淆,又是情节的关键词。
陈老师一词两用,既注重小初衔接,又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概括情节,巧妙无痕。
二、熬。
把看似平淡的文字熬出汁液。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的背后是母亲身体的衰老、病痛,是儿子的心疼、孝顺。
前后勾联,在文字里走几个来来回回,反复捶打,学生才能咀嚼出滋味。
孙绍振教授说学生一望而知的不教,只教学生望而不见的东西。
陈老师在这方面用力很多,我的个数,第一节的语序,让学生透过平常的文字看到了作者蕴藏的深意,通过蜿蜒的小路看到金黄的油菜花、波光粼粼的池塘。
见人之未见,熬出文字的汁液,更见陈老师解读文本的功力。
这需要文火慢炖,需要耐心慧心。
值得我们特别是年轻老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