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鸿章,字子黻、渐甫,号少荃,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其重要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他主管晚清国事数十年,权倾一时,位极人臣,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国侵略者的大买办,出卖国家主权的卖国贼;另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倾力于国家富强的实干家;各执一辞,大相径庭。阐述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一、李鸿章的近代化活动

中国近代化始于何时?历史学家在近代化的研究中,有从鸦片战争算起者;也有认为是由戊戌变法开始;更多的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谓的同治中兴的洋务运动开始时算起。我认为后一种比较近乎事实。讲到洋务运动不得不跟李鸿章联系起来。

纵观整个洋务运动全过程,不难发现,在众多的倡导组织洋务活动的官僚中,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只有李

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等。有曾国藩和李鸿章共同创造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不但促进了没落王朝的工业化,而且为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政府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资金。不过李鸿章始终没有逃脱时代对思维的束缚,李鸿章所建企业皆为官督商办体制,企业初建之时官府没有实力独立创办,便与民资合作。待企业步入正轨,官府便想方设法排斥民资,形成官府独霸企业。由于连年战乱政府不断从企业中抽离资金、强加冗员,长期的政策保护又使企业暮气沉沉。这些重病缠身的企业随着外国势力的入侵和民族资本的崛起难逃悲剧命运。

李鸿章虽然是从科举之道上走出来的封建士大夫,思维上受到了种种束缚,有着一些过失,然而其识见,用梁启超的话说,在同朝大官中“无人可以望李之肩背”,他的功劳也是不可被抹杀的。

1、引进西方军事工业,建设近代化国防。

1862年,淮军首先接受近代军事装备与训练,这是中国陆军近代化的肇始。1865年,他在上海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同年,接管了天津机器局。这两家机器局,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每年生产出大批的军火,源源不断地供给中国军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加强了国防建设。

此外,李鸿章还派遣数批军官、工匠出国学习制造、驾驶。1876年4月,他派卞长胜一行七人赴德国学习陆军。十二月,选派船政局生徒三十名分别去英法学习驾驶、水师兵法及制造。1881年与1885年,他又选派三十二名军事学员出国留学。自1871年至1894年,李鸿章购船、练兵、筹办海防,加速了中国的海防近代化。1871年李鸿章首先在大沽口营造新式炮台,安置了金陵机器局制造的数尊大炮。1880年,在天津创办水师学堂,培养海军将官,并不惜重金,从国外购买十五艘兵船。同时,他又修建旅顺船坞,大连和威海卫军港。1891年李鸿章创建的北洋海军初具规模,为中国国防近代化打下了基础。

2、创办民用企业,建设中国近代化工业体系。

随着军事工业的开办和经营,原料、经营等困难日益严重,李鸿章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军事工业需要完整的近代工交体系,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从而加强了推广机器生产的要求,产生了大力发展工商业的思想——“欲自强必先裕饷,欲睿饷源莫如振商务”(8);“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9)

在洋务派创办的20多家民用企业中,其中李鸿章于1872年委派朱其昂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也是民用企业中最有成绩的一个企业。李鸿章在此过程中无疑是扮演了近代化倡导者的角色。尤其是“官督商办”这一企业形式,在开始是受到私人资本欢迎的。1875—1894年办起的24家商营近代采矿企业中,便有23家挂着官督商办的招牌,因此,“官督商办”企业在早期还是起到了促进民族资本发展的积极作用。继开办轮船招商局之后,李鸿章又于1877年设立开平矿务局;1882年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1888年主持开办漠河矿务局;1880年这里天津铁路公司。从1882年开始,李鸿章在中国东部沿海共创办了6家大企业,涉及开矿、航运、电讯、交通、纺织等五大工业部门,建立了中国近代工业体系的雏形。

3、派遣使节,开展近代化外交活动。

这些近代中国第一批外交使节,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利益方面,都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4、办学堂、遣留学、译西书,培养近代人才。

李鸿章再三强调:培养人才,实为自强根本。为了培养近代军事、经济和外交人才,李鸿章在创办军事和民用企业的同时,还倡导创办了近代教育事业。例如创办外语学校、军事学校和派遣留学生等,这是向西方学习的深化和必然结果。

李鸿章在1863年仿照同文馆创办上海方言馆,选拔江浙地区14岁以下的儿童入馆学习外国语言文字;1880年,奏请兴建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5年,还在天津创办了天津武备学堂。这些学堂成为新式陆军、海军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为北洋海军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新型技术力量。

李鸿章在开办新式学堂的同时,还进行留学教育。从1872年李鸿章等人奏请选派留学生赴美学习开始,曾先后四次送幼童计120名入美学习。虽中途受阻,但这些留学生归国后被送往国内开办的电报、水师、船政学堂继续学习,还是有一批人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其中最有名者是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中国近代科技人才寥若晨星的时候,李鸿章力排众议,认识到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内容的落后,学习“夷人长计”,无论怎么说,这是前人未有的举动,拓近代教育之荒,启近代国民之智,开近代教育之先河。无疑,在这一点上,李鸿章的洋务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在今天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李鸿章的这些活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近代化生产由此开始迈步。

二、李鸿章近代化活动的影响和评价

李鸿章的功劳和过错李鸿章所从事的近代化活动其成效虽“不足御侮”,没有使中国真正走向自强和富有,更没有使中国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这场失败的改革让更多的学子、国民眼界大开,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军事的基石。然而在改革期间,李鸿章并未注重改变百姓劳作方式,在维护了国家利益的同时,损害了百姓的利益。洋务运动改变了国家现状,却让百姓无力生存。

作为清政府的外交使者,李鸿章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尤其受人诟病,因为政府逼迫和时局导致李鸿章大节有失,其过失难以置评。然而在李鸿章外交事件中,他事事以国家大局为关键,保证清政府得以生存,而使国民的权益受损。这些条约的存在,让近代的中国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李鸿章的功劳和过错大都是时局所致,。当时,中国军事、外交屡遭失败,但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政治腐败和经济落后,而不在于李鸿章的洋务活动。靠个人的力量去改变那种积贫积弱的局面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归根结底,因为他毕竟只是封建王朝的一名忠臣。

不管怎么说,李鸿章总是他那个时代处于朝野内外各种矛盾和漩涡中心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所做的那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