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

合集下载

《为政以德》课文翻译

《为政以德》课文翻译

《为政以德》课文翻译《为政以德》课文翻译《为政以德》是一篇必学的文言文。

下面小编收集了《为政以德》课文翻译,供大家参考!《为政以德》课文翻译【原文】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翻译】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原文】子曰:“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61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翻译】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

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

《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原文】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翻译】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论语《为政以德》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为政以德》教案、教学设计
3.阅读感悟:指导学生阅读《论语》原文,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4.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政以德”的理念,提高道德修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孔子关于“为政以德”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政治道德观念;
2.培养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道德情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
4.课外阅读:推荐一本关于孔子或《论语》的书籍,要求学生阅读并撰写一篇读书笔记,不少于500字。通过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5.家庭实践:鼓励学生将“为政以德”的理念运用到家庭生活中,为家庭成员做一件有益的事情,并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不少于300字。此举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道德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实例以及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论语》中“为政以德”的内涵。同时,针对学生在道德观念、政治觉悟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政治觉悟。
3.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复习课堂所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知识。
4.反馈与评价: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论语·为政以德》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心得体会: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为政以德”的心得体会,要求不少于500字。通过写作,促使学生深入反思孔子的政治道德思想,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提高他们的道德觉悟。

《为政以德》课件

《为政以德》课件

中庸思想
01
中庸思想概述
中庸思想是《为政以德》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主张在处理问题时应该
采取适中的原则,避免过度或不及。
02
中庸思想的内涵
中庸思想认为在处理问题时应该采取适中的态度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
效果。同时,中庸思想也强调在处理问题时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ຫໍສະໝຸດ 03中庸思想的意义
中庸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强调平衡和稳定,有助于促
《为政以德》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儒家政治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为 后世的道德政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政以德》的思想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影响,它启示我们 在治理国家和社会时,应注重道德建设,以人为本,实现社 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发展。
02
《为政以德》的核心思想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仁爱思想
仁爱思想概述
仁爱思想是《为政以德》中的重要思 想之一,它主张君主应以仁爱之心对 待百姓,关心百姓的疾苦和福祉。
仁爱思想的内涵
仁爱思想的意义
仁爱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 义,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 的权益和福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 平与正义。
仁爱思想认为君主应以仁慈、关爱和 公正的态度对待百姓,尽可能地减轻 百姓的负担,增进百姓的福祉。
通过道德规范和准则,约束公职人员的行 为,提高政府公信力。
启示:如何借鉴《为政以德》
传统与现代融合
将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政治文明相结合,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治理模式。
德法并重
在法治的基础上,强调道德教化在治理中 的作用,实现德法互补。
榜样力量
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引领社会风尚 ,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2024版《为政以德》经典教案

2024版《为政以德》经典教案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 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
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 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 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8
关键概念阐释
为政以德
这是孔子提出的治国理念,强调 以道德教化为基础,通过领导者 的德行影响民众,实现社会的和
谐与稳定。
2024/1/28
北辰
指北极星,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天空 的中心,众星围绕它旋转,象征着 德治天下的理想状态。
《为政以德》经典教案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孔子政治伦理观探讨 • 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 •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 • 课程总结与展望未来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1/28
3
《为政以德》概述
《为政以德》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篇,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政治 和伦理道德的观点。
2024/1/28
该篇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认为政治领袖应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道德 修养来影响和教化民众。
文章中提出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观点,即 政治领袖应以德治国,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中心,而百姓则像其他 星星一样围绕着他。
4
儒家思想与政治伦理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谐以及社会秩 序。
18
05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案 例分析
2024/1/28
19
分组讨论会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与儒家思想相关的问题或话题进行讨论,如“儒家
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儒家道德观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等。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教案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教案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为政以德》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分析孔子在文章中提出的为政以德的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3.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为政以德》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课文分析:孔子为政以德的观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为政以德》的心得体会。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观点。

2.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孔子在文章中提出的为政以德的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3. 案例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为政以德的具体表现和实践。

4.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观点。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3. 案例分析法:提供现实生活中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2 教学反馈1. 课后作业批改: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2. 课堂讨论总结: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讨论中的问题和困惑,给予解答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为政以德》的原文和译文。

2. 教学课件: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教学材料。

4.2 教学材料1. 学生教材:《高中语文》相关单元。

2. 参考资料:相关的书籍、文章和网络资源。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1. 第一节课:课文朗读与理解,分析孔子为政以德的观点。

2. 第二节课:案例讨论,分享现实生活中为政以德的具体表现和实践。

3. 第三节课:课堂总结,学生写一篇关于《为政以德》的心得体会。

《为政以德》课件解析

《为政以德》课件解析

使动用法
4、富之: 使他们富起来。
形容词作动词,使动。
5、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形容词作动词,使动。 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
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不及物 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 动词使动。 礼乐教化来招引他们(使他们来)。
(9)【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 (13·6)
——统治者应“正身”
【评析】 孔子主张统治者应以身作则,端正自 身,才能使民信服。这也是“德政” 的体现。
(1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 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 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 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
一、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 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通“导”,读dǎo,训导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通“导”,读dǎo,治理 3、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同“欤”,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与”是“欤” 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论语》中均用“与”字。
——百姓的信任是最重要
【评析】 本章里孔子回答了子贡问政中所连续提出的三个问题。 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 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这体现 了儒学的人本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 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
事。 ❖ ⑦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
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 ⑧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 ⑨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教案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教案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为政以德》。

(2)理解《为政以德》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了解孔子为政的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讨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为政以德》。

(2)理解《为政以德》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了解孔子为政的思想。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关键字词和句式的理解。

(2)对孔子为政思想的深度解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关键字词和句式。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孔子为政思想的理解。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论语》及《为政以德》的地位和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文意。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析关键字词和句式。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孔子为政思想,分享心得。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2课时,第1课时用于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分组讨论,第2课时用于布置和讲解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背诵评价:检查学生对《为政以德》的背诵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教科书。

2. 参考书目:相关研究孔子思想的书籍和论文。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孔子为政思想的理解。

《为政以德》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为政以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

2.学习《为政以德》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原则。

3.掌握《为政以德》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方法。

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教科书《为政以德》、多媒体设备、PPT等。

2.教学手段:讲述、互动、讨论等。

3.教学方法:归纳、对比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段视频、图片或者名言等,引出《为政以德》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于这个话题的兴趣。

2.学习《为政以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1)介绍《为政以德》的背景和意义。

(2)总结《为政以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

3.学习《为政以德》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原则(1)详细解读《为政以德》中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原则,比如仁、义、礼、智、信等。

(2)讨论《为政以德》中这些理念和原则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应用。

4.探讨《为政以德》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方法(1)分组讨论《为政以德》的现实意义,比如在政治、教育、家庭等方面的应用。

(2)总结各组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5.展开互动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就《为政以德》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为政以德》的内容和意义。

6.梳理总结(1)对本次学习进行梳理总结,强调《为政以德》对于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为政以德》的理念和原则。

四、课后作业1.撰写小结:整理自己在学习《为政以德》中的收获和体会,撰写一篇小结。

2.实践应用:选择一个实际场景,思考如何运用《为政以德》中的理念和原则解决问题,写出一篇分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为政以德》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原则,同时也能够将这些理念和原则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一《为政以德》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一《为政以德》
02
从有若的谈话里,可知重民思想已深入孔门弟子之心。有若反对国君加重对人民盘剥,主张实行周代的“彻法”,有其进步意义,看来孔门的“恢复周礼”,还需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视为倒退行为。
03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自身的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 该怎么做;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
孔子所以提出“为政以德”是因为:
统治集团的道德风气对社会道德风尚有导向社会效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是实行“德政”的关键;
为了缓和消解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防止“民变”的扩大,首先要规范统治者的行为,谨慎对待与民众的关系,争得民心。
孔子崇拜周公“敬德保民”、“以德慎罚”的传统,汲取殷商失德亡国的教训和周朝有德而兴的历史经验。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季氏富于周公(1),而求也为之聚敛(2)而附益(3)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4)可也。” 「注释」 季氏富于周公: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 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 益:增加。 鸣鼓:大张旗鼓,公开声讨。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齐:整齐、约束。 免:避免、躲避。 耻:羞耻之心。 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1
2
这里的对话实际上说的是儒家政治与法家政治的区别;儒家政治主张德治,以道德和礼教约束民众;法家政治主张法治,以政令、刑法驱遣民众。德治侧重于心,法治兼用,儒、法并行。

2024版《为政以德》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为政以德》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小组成员需共同完成任务,报告需详细 记录任务实施过程,分析任务结果,并 总结经验教训。
2024/1/30
21
个人成长档案袋建设方案
2024/1/30
档案袋内容
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计划、课堂表现记录、作业成绩、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 部分。
建设方案
学生可自行设计档案袋封面和内容布局,定期整理并更新档案袋内容,以此记录个 人成长历程。同时,教师可定期查阅学生档案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进步, 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2024/1/30
9
思想内涵与价值取向
思想内涵
本文阐述了德治的重要性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通过对比 法治和德治的不同效果,强调了德治在维护社会稳定、促 进国家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实施德 治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如加强教育、提高民众道德水平、 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等。
价值取向
本文所倡导的是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礼义廉耻”等 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尊 重长辈和权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等。这些价值取向对于 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文章也体现了对于统治者品德的高标准要求和对民 众利益的深切关注,体现了儒家思想中“民本”的思想。
25
未来发展规划和目标设定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和教育改革趋势,持续更新教学理念 和方法。
拓展教学领域和课程范围,尝试跨学科教学和综合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创新能力。
加强与同行、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22
06
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方向
2024/1/30
23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教案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教案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为政以德》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通过课堂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为政以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为政以德》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2)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为政以德”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2)如何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寓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前置课程,回顾已学的关于“德”的相关知识。

(2)提问:“德”在现实生活中有何重要性?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要求学生标注出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解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阐述自己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2. 请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寓言,解释其寓意。

五、课后反思教师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对于“为政以德”的理解和应用。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可相互评价,了解彼此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为政以德》教学设计

《为政以德》教学设计
新公共服务理论
强调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公民参与,提倡以公共利益为 导向的治理模式,与“为政以德”中关注民生和倡导德治 的理念相呼应。
当代社会治理案例分析
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政府注重培养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社会治 理手段,实现了较高的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
日本社区治理
日本在社区治理方面注重发挥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组织的作用,通过广泛的居民参与和合 作,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
中国德治与法治结合实践
中国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既重视法治建设,也注重发挥德治的作用。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培 育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措施,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发展。
06 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制定
平时成绩评定方式说明
课堂表现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发言,提出有见地的问 题和观点。
小组作业
按时完成小组作业,体现团队合作精神,贡献自 己的力量。
社会治理创新
借鉴德治理念,创新社会治理方 式,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和水平。
和谐社会构建
通过德治理念的应用,促进人与 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动社会和
谐发展。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传统讲授法优缺点分析
优点
01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掌控 课堂节奏。
02
系统性强,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 体系。
03
06
《孟子》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的观念,认为统治者应该 以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
现代政治哲学理论链接
社群主义
强调社区、家庭和国家的价值,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 义务,与“为政以德”中重视道德和社会和谐的思想相契 合。
协商民主理论
主张通过公民之间的平等、自由和理性的协商来达成政治 决策,体现了“为政以德”中尊重民意和重视公正的精神 。

《为政以德》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 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为政以德》的核心思想和主要 内容,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 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 握《为政以德》的基本概念和理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作业布置
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思考题或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 道德问题。
04
知识点梳理与解析
《为政以德》篇章结构
引言
阐述“为政以德”的重要 性,提出“德治”与“法 治”相结合的观点。
正文
通过举例、论证等方式, 详细阐述“为政以德”的 内涵、特点、实施方式等 。
部分学生反映“为政以德”理念深奥,难以理解。这可能 是因为教学内容的难度过高,或者教学方法不够生动有效 。
学生参与度不足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程 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没有充分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单一
本次课程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 课程内容。
《为政以德》教案
目录
• 教学内容与目标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与步骤 • 知识点梳理与解析 • 学生活动设计与组织 •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 教学反思与改进策略
01
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概述
《为政以德》的背景与意义
01
阐述该思想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和

《为政以德》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

《为政以德》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为政以德》这篇文章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政治道德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为政以德》是《论语》中的一篇重要文章,是孔子关于政治道德的重要论述。

2. 强调政治道德在古代和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为政以德》这篇文章。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政治道德的意义和作用。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政治道德的理解和看法。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表现。

2. 收集团队讨论的笔记和学生的个人分享。

第二章:孔子的政治道德观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孔子关于政治道德的核心观念。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分析《为政以德》中孔子关于政治道德的主要观点。

2. 探讨孔子提出的“仁爱”、“忠诚”、“诚信”等道德原则。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为政以德》中的相关段落。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孔子的政治道德观念。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孔子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应用。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表现。

2. 收集团队讨论的笔记和学生的个人分享。

第三章:政治道德在古代社会的应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中政治道德的应用和实践。

2. 培养学生对古代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1. 分析《为政以德》中关于古代政治道德的应用和实践。

2. 探讨古代政治家如何运用道德原则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为政以德》中的相关内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社会中政治道德的应用。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古代社会和政治道德的理解和看法。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表现。

2. 收集团队讨论的笔记和学生的个人分享。

第四章:政治道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政治道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教学内容:1. 分析政治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实践。

《为政》原文注释译文

《为政》原文注释译文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原文】2•1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原文】2•2 子曰:“《诗》三百⑴,一言以蔽⑵之,曰:‘思无邪⑶’。

”【注释】⑴《诗》三百:指《诗经》的篇数,实际为三百零五篇。

⑵蔽:概括。

⑶思无邪:思想纯正而无邪念。

【译文】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而无邪念’。

”【原文】2•3 子曰:“道⑴之以政⑵,齐⑶之以刑,民免而无耻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⑸。

”【注释】⑴道:通导。

引导、疏导。

⑵政:政令、政法。

⑶齐:规范、统制。

⑷民免而无耻:老百姓为了避免刑罚而无廉耻之心。

免:幸免。

⑸格:纠正。

含有归服、归化之意。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引导人们,用刑罚来统制人们,老百姓为了避免刑罚而无廉耻之心;用道德来引导人们,用礼仪来规范人们,老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原文】2•4 子曰:“吾十有⑴五而志于学⑵,三十而立⑶,四十而不惑⑷,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⑸,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⑹。

论语选读背诵篇章

论语选读背诵篇章

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为政以德原文翻译

为政以德原文翻译

为政以德原文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为政以德原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它的位置上,其它星辰环绕着它而摆布。

”2、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于真情(都是真情流露,没有虚情假意)(也有说思想纯正无邪,似解不通)。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也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以政令来教导,以刑法来管束,百姓免于罪过,但是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治来约束,百姓知道羞耻,还能走上正途。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三十岁时可以立身处事,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可以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都不越出规矩。

”5、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

孔子说:”不要违背礼制。

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对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

我回答他:‘不要违背礼制。

’”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礼的规定来侍奉他们,父母过世后,依礼的规定来安葬他们,依礼的规定来祭祀他们。

”6、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

孔子说:“让父母只为子女的疾病忧愁,因为各方面都表现很好。

(另:只要担忧父母的疾病就可以了,似解不通)”7、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译文:子游向孔子问孝。

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侍奉父母。

《为政以德》课件

《为政以德》课件

孔子简介——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 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 “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 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 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 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 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仲由在卫死于国 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 孔子寝疾7日,赍(jī)志而殁(mò)。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பைடு நூலகம்。”(2〃1)
【朱熹批语】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
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 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为政以德,则无为 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范 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 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 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 “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 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 “均” 在《说文解字》中解为“平”(公平),这是它在词典中的意义。 词在词典中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一旦用到言语里,有了具 体的语境,词的意义就由语言义变为言语义,就会添加很多临时 性的附加成分,由抽象变为具体,由一般变为个别。“均贫富” 和“均无贫”的“均”词典义都是“平”,但到了“均贫富”和 “均无贫”这两个不同的句子里,却有不同的解释。

论语《为政以德》心得(精选5篇)

论语《为政以德》心得(精选5篇)

论语《为政以德》心得(精选5篇)论语《为政以德》心得(篇1)《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与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在说:“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本。

“义”是在仁的基础上理解的,即:一个人在社会中要做到为人所想,去帮助别人“礼”让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复礼”!大家要是都谦让一点,不就好了吗?“智”我觉得就是知人之言为智!也就是明白别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发展!其实,我们现在都是在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我们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会明白自己在社会上的意义!当然对身边人的意见应该是选择好的,有利于个人与社会发展接受!“信”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诚信。

从我们的先祖开始就提倡“信”,而当今社会有时却缺失了传统文化的美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发扬《论语》中的道理。

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少年君子”我们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谐的社会,没有仁义礼智信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论语《为政以德》心得(篇2)我爱世界上每一本有用的书,我也意识到,任何一本书的精髓只有经过反复阅读、啃咬和食用才能真正获得。

”吃《论语》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从想吃,到嚼,再回味,香甜可口,清爽爽口,真的很快乐。

合上书,仿佛能闻到芹菜的香味从中溢出,我陶醉在《论语》的话语中。

我第一次读《论语》的时候,正好是五六年级。

当时,我以为《论语》只是一部白纸黑字的古文,真的很无聊。

再看《论语》的时候,是大年初一。

我觉得《论语》不仅朴素,而且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政以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为政以德”的积极意义。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

3、背诵积累名言、成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德”的内涵,搞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古今异义。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充分预习
自读三遍。

集体朗读,正音正字。

告知本课重点字词、句式,让学生自己琢磨。

参照注释和译文翻译各章,找出翻译不顺或你认为有误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
《论语选读》1-4课是政治专题,本课中心论题为“为政以德”(板书)。

是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做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以德为政”。

请同学指出本句翻译错误处。

生:“以”翻译成“运用”不正确,词性不对。

“运用”是动词,“以”应翻译为介词性的“用”或“凭”。

本课明确提出“为政以德”的主旨及意义的是哪些章节?“为政以德”的意义是什么?
生:一、二章统领全文,鲜明提出本课的中心主旨“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并揭示了意义:
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首章用一形象的比喻道出了“为政以德”的意义,用当代政治术语来说,就是人民紧密的团结在以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示例: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

(《孟子"离娄上》)
2.有耻且格。

(翻译此章)二章用鲜明的对比道出了“为政以德”的意义。

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号召全社会人民要有羞耻心。

但夫子说“为政以德”,百姓自有羞耻心了,世道人心、社会风气自正。

(驳:一些教案把“为政以德”的意义归结为“无为而治”。

窃以为欠妥。

单言“无为而治”,在当代人眼中,恐怕都以为是老子虚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吧。

儒讲无为而治与此有别。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15.5)李泽厚辨之甚明。

《集释》:言任官得其人,故无为而治。

《新序"杂事三》云:故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前所学《谏太宗十思疏》“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亦是儒家的无为而治。

李泽厚讲(2.1)章亦误,钭东星先生认为:北辰居其所是喻君以崇高道德居位凝聚四方,非至尊不动,可以无为。


示例:(韩)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表孝弟有行,修治学官……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其县尉至自刺死,门下掾自刭。

延寿出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

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孝弟受其耻。

”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

一县莫知所为,令、丞、啬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

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

郡中歙然,莫不传相敕厉,不敢犯。

延寿
恩信周遍二十四县,莫敢以辞讼自言者。

推其至诚,吏民不忍欺绐。

(《资治通鉴》卷二十六)师:夫子二千五百年前的教言“为政以德”有如此重大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先弄清什么是“为政以德”。

比较“政”、“刑”、“德”、“礼”,明确其区别。

政,政令,是由政府发布的君令,君令即政令,国法;刑,刑罚;礼,泛指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朱熹注,礼谓制度品节也;德,德者得也,自得于身,人行之总名,外在之道我得之而凝于身,是人身所具有的诸多善性美行,简译为道德。

作个比喻:一个老师觉得应该准时上下班,是德;学校规定教师要准时上下班,是政;对不准时上下班的老师罚款十元,是刑。

礼是法的补充,和法有相通之处,又有所不同,法具有强制性,礼则属于道德范畴。

............
第二课时
可分为两方面:安人,正己。

(一)安人。

(以“庶、富、教”为纲讨论)
朗读第三章,翻译。

讲解:这是孔子和弟子离开鲁国初到卫国时的一次谈话,“庶、富、教”是孔子治国三步曲,反映着孔子的治国理念。

学生阅读“安人”部分的章节,联系现实讨论:为什么要“庶”?为什么要“富老百姓”?怎样“富老百姓”?为什么要“教”?
1.为什么要“庶”?
要点:人是劳力和兵力,可以增加财富和土地,可以保家卫国(可穿插讲16.1章。

反对征伐,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

用武力征伐的是法家。

)老子“小国寡民”。

毛泽东“人多力量大”,鼓励生产,但当代为什么又计划生育?――――都是为了“富民”。

2.为什么要“富民”? ........ 示例:......
聂夷中《咏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3.怎么样让老百姓富足起来?A.不聚敛,减轻赋税。

B。

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朗读相关章节,翻译)
要点:2006年我国废止农业税。

温家宝构建节约型社会。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学生真正理解此处有难度,可从网上搜索“中国农民的负担”“公款浪费”的数据)示例: .............
4.为什么要“教”? .............
朗读后四章,翻译。

补充以下几则。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2.17)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贪财),虽赏之(赏他们去盗),不窃。

”(12.18)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有何难)?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3.13)
四.总结
为政以德,以德为政,就是“德政”。

正己安人是其两大方面。

正己,是要求统治者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教化人民。

安人,是使人民生活安定,安居乐业。

思考讨论:孔子的德政思想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统治阶级服务?
明确:表面是为人民服务,实则为统治阶级服务,但是最根本的还是为人民服务的。

因为即使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统治者的仍然是少数,被压在社会底层的仍是人民仍是农民老百姓。

关怀弱势群体。

孔子不是无政府主义者。

所以孔子提出“正己”,以约束统治者,防止刑政虐民;提出“安人”,严责统治者爱民恤民。

所以孔子的德政思想就是“仁政”(人政)思想。

到了孟子,更提出“保民而王”(《粱惠王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这是孔孟思想对人类文明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自《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历《周易》、周公而至孔孟的“仁政”,是人类政治思想最可宝贵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的精髓,是孔孟所提出的各种具体行政措施背后的“意”。

窃以为二千五百年后学《论语》重要的是学“意”,“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19.22)。

由“意”而生发的“小者”――行政措施等可随时代而变化,比如孔子在本课没讲到贪污腐败,没讲到官商勾结,而提到的“使民以时”征发徭役已不用于当今,但夫子德政思想的“意”却历二千五百年而弥新,在当代中国焕发出新的光彩。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执政为民”正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