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研究
行政职能划归机构,人员编制分流,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初探
行政职能划归机构,人员编制分流,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初探原标题:行政职能划归机构,人员编制分流,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初探在省市县党政机构改革工作部署安排之前,各省相续要求,提前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的“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确保省市县党政机构改革一步到位,职能完善,机构、编制设置合理,改革不出现反复。
1、定义:行政类事业单位,是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承担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完全、主要或者部分行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监督等行政审批权力的事业单位。
2、改革方向:坚持政事分开,将行政类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整合或者保留公益服务职能,进一步理顺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实现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构,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
今后,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
3、改革程序安排: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提前安排,在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之前,完成此类事业单位改革任务。
究其原因,是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为了实现职权法定、权责一致、运行规范的原则,势必要整合所有的行政机构职能,和分散在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制订各部门的“三定方案”,以免在党政机构改革结束后,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又涉及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导致行政机构改革不彻底,职能划分不细致,使改革出现反复。
4、认定依据:一是完全、主要或者部分承担行政职能;二是承担的行政职能有国家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法律解释或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文件规定;三是承担的行政职能有省人民政府令、省人大常委会发布的条例、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规定;四是有中央各部委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规定。
5、清理办法:根据各单位的九定方案,对照2015年以来清理的“权责事项清单”和“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确定是否承担行政职能,和完全、主要或者部分承担行政职能。
6、改革办法:完成清理和分类确定后,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将所有的行政职能划归相应的行政机构,承担该项职能的人员、编制同时划归行政机构,或者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
成都市人事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意见>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成都市人事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意见>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事局•【公布日期】2004.03.09•【字号】成人发[2004]13号•【施行日期】2004.03.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人事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意见〉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成人发〔2004〕13号)各区(市)县人事(人事与劳动)局,高新区人事劳动局,市级各部门人事(组织人事)处:经成都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现将《〈成都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意见〉有关问题的解释》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四年三月九日《成都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意见》有关问题的解释一、关于离岗待退1、办理离岗待退手续,须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同意,按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并报市人事局审核备案。
2、“工作年限满30年”、“工作年限满20年”按实际工作年限周年计算。
3、离岗待退人员在离岗待退期间的基本工资是指本人工资中的固定部分和活的部分(不包括个别系统活工资的提高比例部分);非生产性补贴是指93年工改时的保留津贴、粮贴、事管字〔1996〕87号文件规定的适当补贴和成人工〔2001〕14号文件规定的生活补贴。
其中适当补贴和生活补贴若在岗人员未执行,离岗待退人员也不执行。
其它如教龄津贴、护龄津贴、驾贴等各种岗位性津贴属生产性补贴,离岗待退人员不享受。
实行统一规范职务补贴标准的事业单位按月人平增加900元的工资总额计划,离岗待退人员不执行。
4、2005年12月31日以前,凡符合离岗待退政策规定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离岗待退,经单位同意后,在符合离岗待退条件的当月办理手续,不得提前办理。
二、关于病退5、办理病退的人员,计发退休费比例的工作年限按实际工作年限计算。
三、关于鼓励自主创新创业6、成都市中小学和市级部门所属中专学校、技工学校的教职工是否可以申请离岗自主创新创业,分别由市级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并报市人事局备案。
事业单位分流人员报告模板
事业单位分流人员报告模板一、报告背景作为我市事业单位,为了优化组织机构、提高运行效率,决定进行分流改革,将部分员工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
本报告旨在对分流人员情况进行汇报分析,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分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二、分流人员情况2.1 分流人数及比例共有100名员工被安排分流,占事业单位职工总人数的10%。
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
2.2 年龄分布分流人员年龄层次分布不均衡,其中26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较大,占比达到30%;41岁以上的中年人占比较小,只有20%。
2.3 教育背景分流人员教育水平较高,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达到70%;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占比较小,只有30%。
三、分流后情况3.1 分流到哪些单位分流人员被分流到的事业单位涉及多个部门和职业领域,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多个行业。
3.2 工作状态分流人员在新的事业单位中,大部分顺利适应了新工作环境,积极参与工作。
但也有部分人员对新环境和新工作内容不够适应,需要加强帮扶和引导。
3.3 工资待遇分流人员的工资待遇略有降低,但并不明显,尚在可接受范围内。
四、问题及建议4.1 存在的问题(1)部分分流人员对新环境和新工作不够适应;(2)分流人员的工资待遇略有降低。
4.2 建议改进措施(1)做好分流前的沟通与引导,提前了解分流人员意愿,让分流人员能够对未来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做出充分的了解;(2)优化分流人员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让分流人员更好地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
五、总结本报告对事业单位分流人员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分流人员年龄层次分布、教育背景等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在分流后的工作状态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分流人员的引导和帮扶,优化分流人员的工作岗位,努力使分流人员更好地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
2024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策划方案
2024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筹划方案1. 筹划背景2024年,我国事业单位将实施人员分流政策,旨在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务运行质量。
事业单位的人员分流筹划方案是为了确保人员分流的顺利实施,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个体和组织的不利影响。
2. 分流目的事业单位的人员分流旨在解决以下问题:•优化各个事业单位的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公务运行质量,实现工作的高效运作;•推动事业单位的转型升级,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
3. 分流原那么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那么:3.1 公平公正分流方案应严格按照公平公正的原那么,确保每位员工都有时机获得开展和晋升的时机。
分流过程中不得歧视任何人员,不得以性别、年龄、婚育状况等个人因素进行区别对待。
3.2 鉴定人才分流方案应精确评估每位员工的能力和潜力,确保人员的分流安排与其个人特长和事业开展方向相匹配。
鉴定人才的标准应公开透明,评估过程应客观公正。
3.3 灵巧安排分流方案应灵巧安排,充分考虑不同员工的实际情况和意愿。
对于年龄较大或其他特殊情况的员工,应特别关注他们的个人意愿和开展需求,提供灵巧多样的选择。
3.4 倾听意见在制定分流方案的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员工的真实需求和反应。
通过征求意见,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期望和困扰,并制定更适应大多数人需求的分流方案。
4. 分流步骤分流方案的实施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分流准备阶段在分流准备阶段,需要进行组织调研和需求分析。
通过调研和分析,明确各个事业单位的人员需求和岗位要求,为分流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4.2 分流方案制定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制定人员分流的具体方案。
方案应包括人员分流的原那么、目标、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等内容,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4.3 分流执行阶段在分流执行阶段,需要根据制定的方案进行人员分流安排。
同时,需要做好分流过程中的沟通和解释工作,确保每位员工充分理解和接受分流安排。
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方案
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方案第1篇:大学生骨干培训策划方案</strong为使我校学生素质得到更好的更全面的提高,进一步完善怀化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工作,积极推进我校”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积极促进学生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深入开展,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我系特意组织举办这次培训,希望通过这次培训建立的”青马工程”学生骨干种子库,把接受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培养的优秀学生骨干建档立册,形成集记录和考核功能一体的优秀学生骨干电子信息档案,以便在未来更好的展开各种素质拓展的工作。
一、活动宗旨组织学员在培养期间参与院际交流活动,帮助大学生骨干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对外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提升和拓展能力素质.二、活动对象13级全体同学三、培训流程1。
对大学生骨干培训计划的相关活动内容、流程以及比赛规则进行详细的讲解。
2。
课题研究。
要求每个学员在培养期间,以课题小组的形式,结合个人兴趣,选择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完成并提交一份研究报告,以提高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结合大学生骨干培训计划相关知识,老师通过ppt讲解,让同学们明白通过培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真正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提升和拓展自身能力和素质。
4.为更好的贯彻落实我校”一个中心,两个突破”的改革发展思路和”三位一体"的人才培育模式,我系也开展了富有我系特色的活动.并对我系所开展的发展能力活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四、活动地点(乡镇学雷锋活动方案)E1B栋611五、活动要求1.高度重视、认真落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暨大学生骨干培训会是我校本学期的重要活动,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校”一个中心,两个突破”的发展战略,有效推进”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实施的重要举措.各班及相关组织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学校的各项活动安排.2.组织有序、注重实效要做到组织活动有保证、落实活动有保证、参与活动有保证.要注意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提升和拓展能力素质。
事业单位改制的人员优化安排
事业单位改制的人员优化安排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机制的改革,我国事业单位改制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事业单位改制的过程中,人员的优化安排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改制的顺利进行和组织运行的效率。
本文将探讨事业单位改制的人员优化安排,包括人员合理分流、培训提升及激励机制等方面。
一、人员合理分流人员合理分流是事业单位改制的一项关键任务。
在分流过程中,应根据个人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进行合理匹配。
首先,通过调查了解人员的特长和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流,以确保人员在新组织中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应注重平衡各个部门的人员构成,避免出现人员过剩或岗位缺编的情况。
此外,对于已经退休的老干部和退役军人,也要给予适当安排,发挥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二、培训提升事业单位改制后,新组织的职能和需求可能发生变化,人员需要及时进行培训提升,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其次,可以借鉴外部培训机构的资源,开展岗位适应性培训,提升人员的工作技能和适应能力。
此外,应注重培养人员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以促进工作的协调和合作。
三、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改制中,建立激励机制对于保持人员的积极性和凝聚力非常重要。
首先,应制定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绩效反馈来激励人员的工作表现。
同时,应建立薪酬与岗位职责的对应关系,使薪酬水平与个人能力相匹配,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可以设立一些先进个人和集体奖励,用于表彰在改制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事业单位改制的人员优化安排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人员分流、培训提升和激励机制,可以推动改制进程的顺利进行,保障新组织的高效运行。
同时,也需要注重人员的关怀和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空间,以促进岗位稳定和人才的培育。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事业单位改制后的人员优化安排能够真正达到预期效果,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方案
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方案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方案引言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依法设立的,独立核算的用于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法人组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的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加,但也面临着人员分流与调配的问题。
人员分流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人员素质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的意义、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
一、人员分流的意义1. 提高人员配置的灵活性:通过人员分流,可以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对人员进行调配,从而更好地满足事业单位的运行需求。
2.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的人员分流方案可以将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3. 增强人员素质:通过人员分流,可以充分发挥人员特长,提高人员在不同岗位上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更好的人员发展。
二、人员分流的目标1. 实现人员配置的合理化: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人员分流方案,实现人员配置的科学化、合理化。
2. 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通过人员分流,将人员资源与工作任务相匹配,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3. 增强员工发展空间:通过人员分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促进员工的持续学习和进步。
三、人员分流的具体实施方案1. 制定分流准则和标准:事业单位应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分流准则和标准,明确分流的条件和指导原则。
2. 采取科学的评估方式:通过评估员工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因素,科学、公平地评估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分流提供依据。
3. 制定分流计划和方案:根据分流准则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分流计划和方案,明确分流的目标和具体步骤。
4. 加强培训和指导:对于被分流的人员,事业单位应加强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岗位的工作要求。
5. 定期评估和调整:事业单位应定期评估分流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分流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不断提高人员分流的效果和质量。
四、注意事项1. 充分沟通和协调:事业单位应充分沟通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分流工作,确保分流的顺利进行。
事业单位改革下的人员安置措施研究
R人力资源ENLIZIYUAN事业单位改革下的人员安置措施研究江文中(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储备中心ꎬ广东㊀肇庆㊀526238)摘㊀要:文章旨在探讨事业单位改革下的人员安置措施ꎬ通过对该领域现有相关文献综述和相关政策的分析ꎬ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提供对人员安置措施改革的深入认识和有效经验的总结ꎻ同时ꎬ也将对当前相关领域的决策和实践提供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启示ꎬ不仅有利于政府和社会机构制定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政策ꎬ也对受到此类政策影响的人员提供帮助ꎬ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流动和职业发展机制提供借鉴ꎬ为推进改革创新㊁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思路ꎮ关键词:事业单位ꎻ改革ꎻ人员安置ꎻ措施中图分类号:F272.9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6728(2023)19-0179-04㊀㊀事业单位改革是中国经济㊁政治和社会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改革ꎬ涉及面广㊁影响深远ꎬ而人员安置措施的改革实现是事业单位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ꎮ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如何优化人员安置措施方案ꎬ保障在编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生活和就业ꎬ不仅关乎改革事业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ꎬ也关系到国家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ꎮ一㊁事业单位的分类中共中央㊁国务院2011年3月发出«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 2011 5号)文件规定ꎬ全国事业单位划分为三个类别:(1)行政类事业单位ꎮ(2)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ꎮ(3)公益类事业单位(根据职能细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ꎮ各级㊁各地区事业单位均按照这个统一的标准和依据划分类别ꎬ不存在层级和地区差异ꎮ(一)行政类事业单位行政类事业单位ꎬ即承担了部分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ꎬ是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ꎬ承担了行政决策㊁行政执行㊁行政监督等职能的事业单位ꎮ该类型事业单位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行政类事业单位的职能必须是行政审批㊁行政许可等职能ꎮ(2)行政类事业单位必须有法律法规背书或政策依据文件ꎮ(3)行政类事业单位的职能必须有明确的政策授权ꎮ(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都是可以由市场自由配置资源的ꎬ不具备也不需要承担公益责任的服务ꎮ该类型事业单位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1)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主要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主业ꎬ主要目的是创造营业利润ꎮ(2)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ꎬ不列入政府公益服务范畴ꎬ是属于有偿的服务范围ꎮ(3)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ꎬ是能够通过市场自由获取的ꎬ没有垄断性和唯一性ꎮ(三)公益类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ꎬ主要面向全社会提供免费公益服务㊁为机关行政单位行使职能时提供有关保障和支持ꎮ根据公益类事业的职责和任务和服务对象的不同ꎬ可以将其细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ꎮ公益一类事业单位ꎬ其特征为以下三个条件:(1)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基本公益服务是面向全社会的ꎬ或支持㊁保障机关行政单位履行职能ꎮ(2)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提供服务不能从市场获得资源配置ꎮ(3)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禁止从事经营活动ꎬ其职能职责和业务范围由严格按照政策设定ꎮ公益二类事业单位ꎬ其特征为以下三个条件:971R人力资源ENLIZIYUAN(1)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提供服务或支持㊁保障机关行政单位履行职能时ꎬ可以部分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ꎮ(2)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政策法规确定的职责范围和标准开展活动ꎮ(3)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可以依据提供与主业相关的有偿服务ꎬ收益的使用按照政策规定执行ꎮ二㊁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一)行政类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这部分事业单位因为工作性质和机关单位有很多相同的地方ꎬ所以将会被取消事业编制ꎬ直接按照公务员办法进行管理ꎮ其中:(1)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行政类事业单位ꎬ主要改革方向是调整为对应行政主管机关的内设机构ꎬ所属事业编制人员通过考试等方式择优转为公务员身份ꎬ编制总额受政府机构限额ꎮ(2)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行政类事业单位ꎬ主要改革方向是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剥离ꎬ并入㊁划归行政主管部门后ꎬ予以撤销建制或将剩余职能并入其他事业单位ꎬ所属事业编制人员按 人随事走㊁编随人走 的原则予以分流ꎮ(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由于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提供产品或服务ꎬ均可由市场资源进行配置ꎬ且收入来源基本靠自身主营业务收入ꎬ收支自行分配ꎬ和企业经营没多大差别ꎮ所以ꎬ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ꎬ2020年前已全部转企改制ꎬ被归入企业进行管理ꎬ同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注销建制ꎬ事业编在职人员与转制后新单位签订劳动合同ꎬ不再保留原有的事业编制身份ꎮ国家也不再设立新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ꎮ(三)公益类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具体如下: (1)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予以保留ꎬ继续承担基础性科研㊁公共文化㊁公共卫生㊁基本医疗服务㊁义务教育等公益服务ꎮ经费全部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ꎬ由政府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ꎮ(2)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优化服务职能ꎬ按照经过备案的服务价格提供服务ꎬ如非营利教育机构和非营利医疗机构等ꎮ由于部分资源由市场配置ꎬ存在一定经营或收费职能ꎬ此类事业单位一般由财政差额拨款供养ꎮ事业单位改革后ꎬ只有公益类事业单位可以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ꎮ公益类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ꎬ需要区分情况㊁精准施策ꎮ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以优化职能设置为依托ꎬ进一步完善㊁明确职权ꎻ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可以借助社会力量㊁资源和人员等发展力量[1]ꎮ公益类事业单位要根据服务需求和管理要求ꎬ调整和优化机构设置ꎬ推进机构精简㊁效能提升和职能优化ꎮ三㊁人员安置措施的改革实践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ꎬ人员安置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是一个重要问题ꎮ随着改革的深化ꎬ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开始发生变化ꎬ此时的人员安置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ꎮ针对这个问题ꎬ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安置可细分为在编在岗人员安置㊁在职合同制工作人员安置㊁退休人员安置ꎮ(一)在编在岗人员安置根据事业单位改革方向ꎬ在编在岗人员主要分流方向有:一是调整为机关单位内设机构的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ꎬ通过考察等方式完成转为公务员ꎻ二是分流到其他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在编在岗人员ꎬ通过考试等方式交流安排到其他公益类事业单位ꎻ三是通过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ꎬ解除人事关系及聘用合同ꎮ具体安置措施渠道如下:(1)需转为公务员身份的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ꎬ要严格把控准入条件ꎬ通过组织考察㊁人事档案核查等方式ꎬ符合公务员转任条件方可转任ꎮ不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人员一律不得转任ꎬ严守底线ꎮ(2)分流其他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ꎬ必须坚持 逢进必考 的原则参加考试ꎮ由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特殊性ꎬ可以采取定向笔试另测评的方式ꎬ合格后进行分流安置ꎮ接收分流在编人员的事业单位ꎬ如没有足够的空缺编制或岗位的ꎬ经批准可以作为改革过渡一次性超编超岗聘用ꎬ随人员自然减员逐步消化ꎮ(二)在职合同制工作人员安置在职合同制工作人员ꎬ有意向到新的单位工作的ꎬ经考核合格后由新单位重新安排工作ꎻ无意向到新单位工作的ꎬ与原单位协商一致后解除劳动合同ꎬ经济补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关规081R人力资源ENLIZIYUAN定执行ꎮ(三)离退休人员安置(1)事业单位改革前ꎬ已办理离休手续的事业编制人员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保障待遇ꎬ原则上现有的管理方式保持不变ꎮ(2)事业单位改革前已按事业单位身份退休的人员ꎬ退休待遇继续按原单位对应的社会保险制度及有关政策执行ꎬ人员日常管理整体划归新单位负责ꎮ撤销建制的单位退休人员ꎬ由该单位的主管部门管理或移交社区管理ꎬ按国家和省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ꎮ四㊁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安置实例(一)案例背景某市建设系统下属二级事业单位L中心始建于1995年ꎬ为该市建设系统下属事业单位ꎬ核定事业编制6名ꎬ经费自筹ꎮ截至改革基准日ꎬ在职员工13人ꎬ其中在编在岗6人ꎬ在职合同制工作人员7人ꎬ离休人员0人ꎬ原在编退休人员1人ꎮL中心属于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ꎬ经该市委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意ꎬ改革方式为撤销(逐步退出事业单位序列)ꎮ改革方式确定后ꎬ由L中心主管部门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ꎬ统筹改革进程ꎮ以改革文件批复日作为改革基准日ꎬ聘请第三方机构对L中心资产及债权债务状况进行清查ꎮ清产核资完成后ꎬ按照 应提尽提 的原则ꎬ从L中心评估后的净资产中预留人员安置费用ꎮ清产核资费用㊁已退休人员退休前应缴未缴的医疗保险费用㊁经济补偿金等由安置提留费用支付ꎮ(二)安置举措在主管部门改革领导小组的安排下ꎬL中心向全体工作人员传达了改革精神ꎮL中心在编在岗人员6人ꎬ均参加了主管部门改革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的定向笔试ꎬ考试得分60分为合格线ꎬ考试合格后由主管部门安排到下属其他事业单位工作ꎮ由于L中心的事业编制将被市委编办收回ꎬ不做划转ꎬ该建设系统下属事业单位难以在空缺编制数内进行人员安置ꎮ为解决人员安置问题ꎬ该建设系统部门通过核查ꎬ在系统下属事业单位中查找到M中心和N站ꎮM中心有4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在3年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ꎬN站有2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在5年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ꎮ经报组织部门批准ꎬL中心的6名在编在岗人员安置4人到M中心㊁安置2人到N站ꎬ作为事业单位改革过渡期一次性超编超岗聘用该6名人员ꎬ在5年内随M中心和N站的人员自然减员逐步消化ꎬ使编制数和实有人数一致ꎮL中心召开了职工大会ꎬ经职工大会征求所有合同制工作人员意见ꎬ选择通过考核方式在新单位重新安排工作岗位的人员有5人ꎬ自愿申请解除劳动合同人员2人ꎮ经主管部门改革领导小组牵头ꎬ围绕近年L中心愿意重新安排岗位工作的5名人员的 德能勤绩廉 五方面进行考核打分ꎬ考核得分60分为合格线ꎬ考核及格后由主管部门统筹到下属其他事业单位安排工作岗位ꎮ该5名合同制工作人员与新单位签订劳动合同ꎬ在L中心工作时间累计入工龄计算ꎬ享受国家㊁省㊁市相关规定的工龄福利待遇ꎬ并签订由主管部门㊁L中心㊁新单位三方确认的协议保障其合法权益ꎮ另外2名合同制工作人员按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ꎬ与L中心协商一致ꎬ由L中心支付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后解除劳动合同ꎮ经济补偿金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ꎬ按其在L中心工作的年限ꎬ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标准ꎬ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ꎬ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的月平均工资ꎮ其中月平均工资是指劳动合同解除前的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ꎮ(三)案例讨论本案例中L中心的人员安置涉及在编在岗人员㊁在职合同制工作人员㊁原在编退休人员共计三类人员ꎮ根据三类人员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安置办法ꎬ最大限度保障安置人员的合法权益ꎮ(1)安置在编在岗人员时ꎬ既要坚持 逢进必考的原则ꎬ亦要兼顾接收单位的空缺编制和岗位情况ꎮ一是鉴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性ꎬ对被安置在编在岗人员采取了定向笔试的形式ꎻ二是由于同系统内下属事业单位没有足够的空编空岗ꎬ原L中心的编不做划转ꎬ导致出现需求缺口ꎮ一次性超编超岗聘用L中心6名在编在岗人员ꎬ5年内消化超编超岗人员ꎬ是改革期内逐步落实推进人员安置稳定性的有效做法ꎮ(2)安置在职合同制工作人员ꎬ首先要尊重合同制工作人员的去留意愿ꎻ其次要保证所有操作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ꎬ保障合同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ꎬ同时减少出现劳动争议的可能性ꎻ最后要将全过程公181R人力资源ENLIZIYUAN开化ꎬ主动接受监督ꎮ(3)对退休人员的安置相对简单ꎬ保持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标准是基本要求ꎮ五㊁人员安置措施执行的主要问题探讨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ꎬ人员安置措施的具体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ꎮ首先ꎬ政策制定水平是影响改革政策落地效果和实施成效的重要因素ꎮ事业单位改革实施后ꎬ应当制定科学㊁合理㊁公平㊁公正的人员安置方案ꎮ但是ꎬ在制定方案时ꎬ对适用范围的界定和标准的制订ꎬ需要更加精确和明确ꎮ具体而言ꎬ一些单位将政策操作过于简单化ꎬ人员的安置和培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ꎬ从而导致了安置效果不佳ꎮ在实施过程中ꎬ政策制定与实践操作存在一定的矛盾ꎮ一方面ꎬ相关政策文件㊁规定等重视人员安置ꎬ保护人员合法权益ꎬ但实际上由于不同地区㊁不同单位的政策制定水平不同ꎬ导致政策解读㊁理解存在差异ꎬ具体政策操作不当ꎬ使人员安置措施实施存在困难和阻力ꎮ另一方面ꎬ一些地区㊁单位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ꎬ但是由于对人员安置的政策理解不够的原因ꎬ导致实施不到位甚至无法实现政策文件的要求ꎬ使得人员安置措施的实施成效不够明显ꎮ其次ꎬ政策实施的监管不够有效ꎬ政策的执行力度有待提高ꎮ在人员安置措施的制定过程中ꎬ如何对各类事业单位的政策实施情况和人员安置情况进行监管和检查ꎬ对违规情况进行惩戒和问责ꎬ仍需要更为严密的制度和程序的支持ꎬ以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和质量ꎮ缺乏有效的政策落实方法和监督机制ꎬ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环节缺陷ꎬ有些政策落在纸面上ꎬ部分政策落地不到位ꎬ执行中缺乏标准和基准ꎬ由此导致出现一些问题ꎮ比如ꎬ政策制定后ꎬ实际执行情况不能满足人员安置措施ꎬ甚至违反相关政策ꎬ致使公平权益得不到保障ꎻ政策实施过程中ꎬ监督机制薄弱ꎬ导致异常情况没有及时发现或得不到及时解决等ꎮ六㊁对策研究事业单位改革后的人员安置措施的实施面临政策制定和执行环节问题㊁问题落地不到位㊁工作执行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的差异等问题ꎮ基于以上问题ꎬ为更好地推动人员安置措施改革的实施效果ꎬ通过人员安置措施实施的实际问题的深入研究ꎬ提出了适当的提高人员安置的效率和公正程度的对策和建议ꎬ为这类问题发生时的应对给以较好的指导ꎮ具体建议如下:(1)政策制定方面应进行更为细致㊁明确的制定ꎬ充分考虑区别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ꎬ并将人员安置纳入人才战略的整体规划中ꎬ确保政策制定的完备性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ꎮ(2)应加强组织部门㊁人社部门㊁涉改单位主管部门㊁财政部门㊁国资部门的监管和检查ꎬ确保政策的执行力度ꎬ保障政策的实效性和安全性ꎮ(3)应该加强人员职业培训工作ꎮ充分考虑涉改分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就业意愿ꎬ提供系统的培训ꎬ使其更胜任新工作岗位[3]ꎮ(4)应该灵活使用不同的安置手段和方式ꎬ同时优化人员安置的流程和效率ꎬ做到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社会资源的平衡利用ꎮ七㊁结论文章探讨了事业单位改革下的相关人员安置措施ꎬ通过概念综述㊁政策分析和实际操作例证的联动结合㊁深度研究ꎬ得出具备普遍适用性的对策结论ꎬ为当前事业单位改革下的人员安置相关领域的决策制订和实践应用ꎬ提供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的启示ꎬ为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机构制定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政策ꎬ以及对受到此类政策影响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切实的帮助ꎬ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流动和职业发展机制ꎬ推进改革创新㊁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ꎮ参考文献:[1]赵秀竹ꎬ张帆ꎬ武宁.事业单位改革对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ꎬ2017ꎬ14(16):148-150ꎬ153.[2]王魁.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安置重点和难点剖析及对策[J].中国产经ꎬ2022(8):32-34.[3]陈策ꎬ张晨明.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背景下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分流安置[J].人才资源开发ꎬ2021(8):43-44.作者简介:江文中(1985 ㊀)ꎬ男ꎬ汉族ꎬ广东四会人ꎮ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ꎮ281。
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方案
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事业单位人员的分流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益和服务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流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事业单位人员的分流,应该根据其个人能力和专业特长进行合理的安排。
对于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员,可以考虑将其调配到更需要其技能的岗位上,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对于一些工作年限较长、工作疲劳或者需要转岗发展的人员,可以考虑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其在新的岗位上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其次,分流方案还应该充分考虑到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在制定分流方案时,应该充分调研和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和人员结构,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从而更好地进行人员分流安排。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避免出现人员过度集中或者过度分散的情况。
另外,分流方案的实施还需要注重人性化管理。
在进行人员分流时,应该充分尊重员工的意愿和选择,让他们在分流过程中有更多的参与和表达权利,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同时,还需要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辅导,帮助员工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确保分流的顺利进行。
最后,分流方案的实施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在分流过程中,应该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及时了解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分流的公平和公正。
同时,还需要建立起相应的评估机制,对分流后的工作效果和员工满意度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分流方案,以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分流方案,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人特点和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益和服务水平。
希望各部门和单位能够重视人员分流工作,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推动事业单位人员分流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方案
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方案1. 引言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方案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优化人才结构的需要而制定的一项方案。
通过合理的人员分流安排,可以使事业单位人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实现人员资源的合理配置。
本文将阐述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的意义和目标,并提出一套可行的分流方案。
2. 分流方案的意义和目标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机构,在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个行业和领域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成为必要的举措。
主要意义和目标包括:2.1 优化人才结构事业单位人员分流可以实现人员的专业化安排,将人才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和岗位,使每个人都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技能,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2.2 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人员分流,可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将人才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这样可以确保各个部门和岗位都有足够的人力支持,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2.3 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创新通过人员分流,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得以加强,促进了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创新,推动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分流方案的具体措施3.1 制定合理的人员分流政策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工作需求和人才结构,制定合理的人员分流政策。
这包括分流的范围,分流的条件和标准,以及分流后的工作安排等。
3.2 人员分流的程序与管理人员分流需要有一套明确的程序和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分流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制定分流方案、审核分流申请和监督分流过程等工作。
同时还要加强对被分流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分流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人员分流的激励机制为了激发人员参与分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业单位可以建立一套激励机制。
例如,设立分流岗位的津贴、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等,以吸引更多的人员申请分流,并保证分流工作的顺利推进。
3.4 定期评估和调整人员分流方案的实施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
2023年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策划方案
2023年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策划方案【摘要】本文以2023年事业单位人员分流为背景,探讨了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方案的重要性和目的,分析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分流策划方案。
该方案包括了制定分流政策、完善分流机制、建立培训体系、提供职业发展支持等措施,以促进事业单位人员合理分流,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共事业的高效运行。
【关键词】2023年、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策划方案、问题分析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事业单位在我国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人才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了事业单位人员过剩的现象。
因此,在2023年,制定一个合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策划方案,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共事业的高效运行。
二、问题分析1. 人员过剩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事业单位在各个行业都迅速扩大了规模。
然而,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很多事业单位也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
这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还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管理负担。
2.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事业单位人员普遍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很难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而且,事业单位的岗位相对稳定,很难有机会提升职位和待遇,导致人才流失。
3. 缺乏培训和发展机制事业单位人员往往缺乏培训和发展机制,难以提高工作技能和提升能力水平。
这不仅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也影响了人员的个人发展。
三、分流策划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制定一个有效的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策划方案,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共事业的高效运行。
1. 制定分流政策制定明确的分流政策,明确分流的目的、原则和方式。
分流政策应注重公平、公正,兼顾员工的个人意愿和发展需求。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2. 完善分流机制建立健全的分流机制,包括分流申请、审核和调配等环节的规定和程序。
分流机制应公开透明,确保分流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同时,应充分考虑事业单位人员的特点和个人意愿,避免盲目分流和不合理的调配。
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策划方案范例(2篇)
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策划方案范例【摘要】____年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是一个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益和效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员分流策划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从战略层面出发,考虑人才调动的需要,结合国家政策和行业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人员分流策划方案,包括岗位调整、职称晋升、专业培训等,旨在为事业单位人员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策划方案一、引言事业单位是我国政府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教育、医疗、科研等社会服务职责。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事业单位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变革。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益和效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员分流策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人员分流的必要性1. 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职能和工作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需要有一套人员分流机制,将人才合理配置到各个岗位上,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
2. 提高办公效率。
事业单位是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机构,办公效率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利益。
通过人员分流,可以将人才从低效率岗位转移到高效率岗位,提高工作效率。
3. 激发人才潜能。
对于事业单位的员工来说,人员分流可以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激发员工的潜能,增强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人员分流的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
在人员分流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尊重个人权益,不歧视任何人,不搞任何形式的人为干预。
2. 人才优先原则。
在分流时要充分尊重人才的特长和潜能,优先安排人才到适合他们的岗位上,搭建合适的晋升通道。
3. 真实透明原则。
人员分流过程应该公开透明,员工有权了解自己被分流的情况,并有权申诉和提出自己的意见。
四、人员分流的实施步骤1. 制定分流计划。
事业单位应该制定一份详细的人员分流计划,明确分流的目标和原则,并确定分流的时间表和具体措施。
2. 评估员工能力。
通过各种评估手段,如考核、面试等,评估员工的能力和潜力,为人员分流提供依据。
2023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策划方案
2023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策划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不合理的管理体制,一些事业单位人员分布不均匀,工作效率低下,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财政负担。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我们制定了2023年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策划方案,旨在合理安排事业单位人员的分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二、原则和方法1.公平公正原则:分流计划应具有公平性和公正性,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
2.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个人能力、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给不同人员制定不同的分流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发展。
3.灵活就业原则:鼓励事业单位人员根据自身意愿和能力选择不同职业道路,避免一刀切的分流政策。
三、具体方案1.人员调查和评估:在实施分流方案之前,开展一次全面的人员调查和评估工作,了解每个人的专业背景、工作能力和工作心态,为制定个性化的分流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2.制定分流指导意见:根据人员调查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分流指导意见,包括分流方向、分流时间、分流条件等。
同时,针对不同的人员群体,制定不同的分流政策,既要尊重个人的意愿,又要兼顾整体利益。
3.优化资源配置:在进行人员分流的同时,对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进行优化。
通过调整工作职责和岗位设置,合理分配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培训和发展:为分流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人员的成长和进步。
5.激励和奖励:对积极参与分流工作的人员给予激励和奖励,如晋升、加薪、荣誉称号等。
通过激励机制,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6.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分流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预期成果1.合理安排事业单位人员的分流,使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能力和价值。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意见》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2.24•【字号】成办发[2004]25号•【施行日期】2004.0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意见》的通知(成办发〔2004〕25号2004年2月24日)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现将《成都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二月二十四日成都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意见为确保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关于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分流安置意见,按照《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事业单位人员分流安置工作要按照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和竞争激励机制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和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优化调整人员队伍结构,推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使分流人员各尽其才,各得其所,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基本原则事业单位人员分流安置工作要坚持分类指导、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保持稳定的原则,采取单位内部消化为主和行业调剂、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等办法,探索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积极妥善安置未聘分流人员,确保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
二、主要途径(一)正常退休。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退休政策,凡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除具有副高级及其以上职称的人员根据有关规定可以延长退休年龄的以外,均应按照到龄即退的原则办理退休手续。
(二)离岗待退。
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安置
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安置如何设计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人员安置方案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安置篇一如何设计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人员安置方案2008年11月,中央编办下发印发并内部传达了《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中,将现有事业单位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三大类别,其中第二类从事公益服务的“真正的事业单位”原则上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中,第一类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逐步转为行政机构,而第三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将转制成为企业。
在上述事业单位转企工作中,人员安置方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原因在于经营性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非常复杂,其复杂性体现在:人员身份复杂:在经营性事业单位中,除了传统的具有事业编制的人员外,也有一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与部分员工签订的是劳动合同,同时,还存在有劳务派遣工,和非全日制用工等多种用工情况,人员身份非常复杂;人事(劳动)关系复杂:由于各类人员的身份不同,和经营性事业单位存在的人事(或劳动)关系也较为复杂,一般而言,传统的具有事业编制的人员和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人事管理关系,以与一般企业和员工的劳动关系相区别。
在普通企业中,员工要么在职,要么离职(少数情况下有请长假现象),在企业中退休的人员都已纳入社会化管理;而在经营性事业单位,除了在职、离退休状态之外,还存在一些如停薪留职、病休、内部退养及其他一些长期脱岗的复杂情况;单位性质复杂:由于各事业单位成立的原因不同,按其事业经费来源,有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等情况;适用的人员管理法律法规不明:现在我国的劳动人事法规,对公务员有《公务员法》,对企业用工有《劳动法》等调整,惟独事业单位没有一套整体的人事管理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工资福利、职工培训、考核奖励等缺乏较高层次的规范;现行工资制度体系复杂:自建国以来,事业(及机关)单位历经四次工资制度改革,现行的工资体系和企业通行的薪酬管理体系相比,对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工人(又分为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分别适用不同的工资体系,并且各系统、各地事业单位转制情况差异较大,除了国家规定的职等工资、岗位工资等项目外,很多事业单位还有项目(课题)工资、兼职工资、科技成果转化提成、科技成果股分红等多种工资模式,有些较早进行转企的单位也实行企业化的薪酬制度,如年薪制等,复杂的工资体系加上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一致,各行业盈利水平不一致,更加大了人员安置工作中确定各类人员转企后薪酬标准的复杂性;养老和社会保障情况复杂:现有众多事业单位仍然实行着“退休制度”,由单位负责养老,职工退休待遇与在职时几乎没有区别,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制,与企业职工相差甚大。
2024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策划方案
2024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策划方案摘要: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事业单位人员的分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2024年的国情,针对事业单位人员分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份____字的分流策划方案。
该方案包括目标设定、现状分析、问题分析、策略制定、实施方案、风险评估和预期效果等内容,旨在通过合理的分流策略,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的合理分配和就业安定。
一、目标设定1. 就业安置: 制定合理的分流策略,确保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员能够顺利转岗就业,实现就业安置。
2. 人员平衡: 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的合理分配,避免人员过剩或短缺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1. 事业单位人员数量众多:我国事业单位人员数量过多,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人才浪费的问题。
2. 岗位需求不足:部分行业和岗位需求减少,导致事业单位人员转岗就业受到限制。
三、问题分析1. 缺乏定向培训:由于事业单位特定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部分人员缺乏转岗所需的相关技能和知识。
2. 求职就业压力:事业单位人员由于长期从事相同的职业,对于面试和求职技巧了解较少,使得他们面临就业压力。
四、策略制定1. 岗位需求调查:开展岗位需求调研,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对人才的需求。
2. 分流岗位规划:根据岗位需求调查结果,规划事业单位人员的分流岗位,包括相关的技能培训计划。
3. 定向培训机制建设:建立定向培训机制,为事业单位人员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和知识补充。
4. 职业转型辅导:为事业单位人员提供求职就业辅导和职业转型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安置。
五、实施方案1. 分流协调机构成立:成立专门的分流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分流工作。
2. 岗位需求公示:公布岗位需求和分流岗位计划,提供给事业单位人员参考。
3. 分流岗位推荐:根据人员的专业背景和能力水平,推荐适合的分流岗位,并提供培训计划。
4. 培训机制建设: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培训机制,提供事业单位人员必要的技能培训和知识补充。
5. 职业转型辅导:建立求职就业辅导中心,为事业单位人员提供职业测评、面试辅导和求职指导。
2023年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策划方案
2023年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策划方案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变化,事业单位的人员分流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本文将以2023年为背景,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策划方案。
一、背景分析1. 经济发展:2023年预计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工业、服务业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将进一步壮大。
2. 国家政策:国家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鼓励创新创业,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3. 社会结构调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事业单位的工作形态和职能需求也在变化。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合理的人员分流,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岗位更加匹配,避免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2. 增强服务质量:优化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结构,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3. 推动创新创业:通过人员分流,支持人才向实体经济领域流动,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
三、分流策略1. 岗位评估和精简:对事业单位内部岗位进行全面评估,淘汰重复冗余的岗位,减少管理层次和领导干部。
2. 职能重定位和培训:根据评估结果,对人员职能进行重新定位,为人员提供培训和转岗机会,将更多的人员调整到与其职业技能相匹配的岗位上。
3. 优化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人员向其他各行业流动,特别是重点支持实体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
4. 引导和支持创新创业:为有创新意愿的事业单位人员提供创业支持政策和资源,鼓励他们积极创新创业,发挥个人才能。
四、实施步骤1. 制定人员评估方案: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确立评估标准和流程,对事业单位内部岗位进行评估。
2. 职能重定位和培训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职能重定位和培训计划,为需要调整职能的人员提供培训和转岗机会。
3. 人才流动机制建设:建立人才流动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流动机会和岗位信息,吸引更多人员流向实体经济。
参公单位改革,人员分流严重,二级参公没前途,劝你慎考参公单位
参公单位改革,人员分流严重,二级参公没前途,劝你慎考参公单位现如今参公单位面临一系列改革,有的参公单位直接在改革下撤销,有的单位被并入县级或者市直机关,也有单位直接转为事业单位。
如果单位撤销,一般情况下所有参公人员并入局机关,人员身份也会锁定(编制固定),所有的权利都被大幅削减。
根据目前的多数参公机关发展现实看,本级单位行政编已经超编严重,基层的小喽喽基本上多年没有任何提升或者变化,单位里老人退休也不多,这种情况下真是上不得上,下不得下。
发展前景一片惨淡,这倒如何是好?目前,要想改善自身的状况,遴选是一条路,或者寻求上级天线,我们俗称的找人,或者联系借调机关。
如果纯粹等着单位的行政老人退休,这就要耐心的等待,不过这样的计划太过渺茫。
图片来源时政百分网其实,在一个毫无生气和希望不大的单位,除了考试成功走了的思路,分流也是一个思路。
目前,很多单位执法类公务员的改革方向,按照最新的改革趋势看,省市一般是由主管局制定转任方案报组织批准后实施,通过考试(人多编少)或考核转任至局机关本级,县里组织制定方案报批准后县域范围转任。
这种改革方式,在东部地区很多地方已经试点多年了,当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早起执行中阻力也很大。
但是推行久了之后,也就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机关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的效率很低,多年前一直就是2020年实现全国事业单位的彻底改革。
你看,早已2021年了,事业编改革也没有完成,很多改革限于实际发展的阻力,或者地方的低效率,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图片来源时政百分网有想法的人在这类单位都会及早脱身,能早走就早走。
根据我了解到,温州、天津等地的参公改革具体如下: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回归后,空余的参公事业编制原则上都要收回,为确保下一步其他事业单位改革顺利推进,从现在开始这些事业单位进人原则上也要实行冻结,不再新进人员。
最大的变化是给予单位3年左右过渡期,通过自然减员、多出少进等方式逐步消化解决。
探讨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的策略
探讨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的策略作者:刘郁金来源:《中国市场》2021年第19期[摘要]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单位团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使事业单位更好地与市场经济相接轨,急需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尤其是人员聘用制度方面。
为此,文章以事业单位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事业单位的人员聘用制度改革为主要研究方向进行研究。
希望文章的研究可以促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深度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退出机制;岗位设置[DOI]10.13939/ki.zgsc.2021.19.123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如何使其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的体制,更好地促进其经济发展是目前乃至未来发展的关键与核心。
而我国多数事业单位的人员聘用都是沿袭以往的制度模式,这就导致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职工队伍专业技能低下、职工综合素质不高、对于员工的管理不科学等问题。
为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就需要对其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其不断完善自身,真正实现与市场经济相接轨。
1 人员聘用制度改革的相关概述及意义1.1 人员聘用制度的相关概述一般来说,人员聘用制度即为事业单位与单位职员之间会确定个人与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并明确规定双方责任与义务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人事管理制度不仅对于保障员工的权利与义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对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以及保障单位的正当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员聘用制度作为人事制度的重要方面,对于单位选拔优秀人才以及实现员工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建立健全人员聘用制度可以实现事业单位中岗位与人员技能的匹配,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改革,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活力。
1.2 人员聘用制度改革的意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一种重大的体制改革方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的益处,同时,由于人事制度改革的涉及面比较广泛,所以它带来的意义也是十分广泛的,具体如下所示:首先,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有效的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提升工作效率和办事能力,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地完善自身发展,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研究摘要:事业单位承担了历次机构改革的成本。
未来十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将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改革方向。
作为人事改革中不可回避的且必须迎头面对的人员分流将成为重中之重。
本文试图从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政策特点分析,阐述人员分流应坚持的原则。
再分析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分流不可避免的话题之一——面临的阻力,通过对此进行剖析,并试图找出解决阻力的办法。
总之,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的尝试应在综合国情的基础上,开辟一条新路子。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人员分流Abstract:Public sector shall bear the cost of the various institutional reform. Over the next ten years, the institution personnel system reform will insist on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institutional reform direction. As an inevitable personnel system reform and must be confronted in the face of the personnel dismissal will be the top priority.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institution reform personnel dismissal policy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unt personnel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To analyze our country institution personnel dismissal inevitable topic-one of the resistance of the face, by the author, and tried to find out the way to solve resistance. In short, institution reform in China personnel dismissal attempt should be in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conditions, open up a new path.Key words:Public sector,institution personnel reform,personnel dismissal事业单位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过去在我们的社会生活扮演了重要的地位。
其实只要对中国的这种特有体制稍加了解就会知道,我国的事业单位其实是行政的一种延伸,长期以来的都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统计称,目前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 庞大的事业单位队伍与形势越来越不相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成果并不显著。
但2011年以来的各种声音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一度雾里看花的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终于勾出了清晰脉络。
权威消息称:中央已经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到2015年,中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这意味涉及超过126万个机构,4000余万人利益的事业单位改革,将全面开闸。
①作为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改革的成败与效果将直接决定总体改革的成果。
那么作为人事改革中不可回避的且必须迎头面对的人员分流也将成为重中之重。
“事业单位改革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事制度改革的进展”,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汪玉凯教授这样形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事业单位改革即使取得了一些突破,如果没有人事制度改革的跟进,也会发生倒退。
”②①中国广播网/china/newszh/yaowen/201104/t20110411_507879208.html②凤凰网/mainland/200912/1228_17_1490404.shtml一、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政策分析——特点1、合理性。
如果职工既得利益缺乏有效的保障,政策就为自身的推广设定了阻力。
因此改制时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切实保护职工既得利益。
事业单位职工的既得利益可分为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
事业单位改革意味着职工事业身份的中止, 如国企改革一样,需要对事业身份进行适当的补偿,按照事业工龄年给予经济补偿,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变事业职工为“社会人”。
考虑到事业职工与国企职工在收人和待遇上的现实差距,补偿标准应该适当高一些。
长期利益。
事业职工的长期利益主要体现在退体待遇的差别上,如果按照现行做法根据退休前的身份认定退休待遇及标准,对尚未退休的事业职工来说有失公平。
因为改制后, 他们只能按照企业职工身份退休,在事业、企业退休待遇并轨之前,两者差距巨大。
合理的做法应该是按照实际工龄构成享受退休待遇,减少事业职工因转换身份带来的损失。
2、连续性。
考虑政策实施的可行性,政策设定应尽量保持连续性。
改制政策设定时,常规的思维定式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按照年龄或工龄来划分不同档次职工应该享受的政策,但这种办法的负面影响较大。
落差过大, 不同年龄段待遇差别过于悬殊。
在“新人”和“老人”之间缺乏合理的衔接,“老人”一般包括已退休职工和接近退休职工,允许“老人”按照事业身份办理退休手续。
但对靠不上“老人”的“新人”来说,哪怕是超过政策规定时限天, 退休后养老金就不能享受事业待遇,两者预期差距高达十多万元,这个差距难以用货币方式进行弥补,延缓效应明显。
③受利益驱动,处于接近“老人”职工会动用所有的力量延缓改制时点,为这些职工说情的一般又都是政府官员, 因此,事业单位改革往往会一拖再拖,,改革阻力很大。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既可增加合理性,又可减少改革的阻力。
3、前瞻性。
虽然目前事业单位改革是局部的,从长远来看,事业单位改革必将全面推开,甚至可以视作政府机构改革的前奏。
在安置政策设定时,应该适当超前,具有一定的前澹性,既为全面推开事业单位改革作准备,也为深人开展机构改革积累经验。
因此,应该尽可能搭建一个兼容性强的安置政策平台。
4、导向性。
从现实来看,有大量的人才滞留于机关、事业单位,即使他们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会,也往往难以做出坚决的选择,因为离开机关事业单位,就等于要放弃多年积累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宝贵工龄, 过高的机会成本, 障碍了人员的正常流动。
因此,要在制度上对此做出安排,逐步恢复机关、事业单位自然分流的功能,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二、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的阻力事业单位改革必然遇到阻力,这是因为事业单位改革只能是一种“非帕累托最优”,它不可能做到使所有人在同样的时间内获得相同的收益。
而人员分流工作历来都是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难点,往往出现小改没成效,大改又怕引起社会震荡的两难局面。
(一)、事业单位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事业单位系统内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阻力:③王呈斌; 陈敏菊. 事业单位职工的安置政策设计[N]. 当代经济. 2005年01期1、中国传统思维、观念的阻力前面已经说了我国的事业单位与行政机关密不可分,长期以来就是对行政的补充,政事不分也是一大特点,官僚色彩极其浓厚。
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官僚主义传统的国家, 自古以来就有“官者, 管也”的传统。
我国封建王朝虽几经更迭,但官僚制度却愈益成熟和严密,在我国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官僚制度和“官本位”意识。
再者, 由于我国曾经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许多人仍然认为做官才能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较稳定、优厚的经济待遇。
这种由封建官僚政治文化传统转化而来的“官本位”意识阻碍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人员分流。
2、对个人出路的担忧据调查,将近一半的事业单位人员对组织会做到妥善安排持怀疑态度。
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和一些素质较差、工作能力较弱的人员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缺乏竞争力,面临的就业和生活压力很大,使得这部分人的心理压力变大,势必对事业单位改革产生反作用力。
3、对富余人员分而不管的担忧精简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内涵,也是衡量改革成效的直观成果。
④对于精简出来的富余人员,有的单位将其分流出单位就不管了,为分流而分流, 而有些接纳富余人员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则将他们看作包袱。
将被分流出单位的工作人员本来在思想上就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一些单位的不负责态度,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思想压力,增加了分流工作的难度。
(二)、制度方面的阻力1、单位和人员编制管理的制度缺失由于编制管理制度缺失,使得单位和人员的增加缺乏硬性约束,领导说一句话或批个条子,比规章制度更有效,从而使得每一次辛辛苦苦取得的改革成果难以维持较长的时间。
结果是每隔几年都要动一次大的“手术”,每一次改革基本都是从头再来,社会震动很大,事业单位人员人人自危。
2、财政预算约束的软化财政对单位人员编制约束的软化,表现在单位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时有脱节,存在不少的漏洞,导致财政不合理负担增加。
长期以来,我国对财政负担人员的工资发放,一直采取的是“列入单位预算、资金层层下拨、单位发放到人”的松散管理方式,要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财政统发工资势在必行。
3、事业单位和后勤体制的滞后事业单位改革的经济动因无疑是要减轻财政压力。
每次单位改革前, 都有不少部门突击成立新的事业单位,大量增加事业编制。
分流的人员进入其他事业单位,吃的还是财政,事业单位改革的经济目标因此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单位都保留着自己的后勤服务机构,或有从事后勤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们通常占用的也是事业编制。
由于改革精简的是事业编制,因此这些人没有成为分流之虞。
在改革中,这一明显的漏洞往往给一些单位玩“事业编制”变“事业编制”的数字游戏提供了充分的施展余地,使人员分流流于形式。
4、法制的不健全历次改革都不能“及时地将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使得成功的经验不能通过修正、补充上升为法律稳固下来”,这是导致事业单位人员事后反弹的重要原因。
④林赟,中国行政机构改革中的人员分流问题[N],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第十期此外,由于缺少编制法规,以致造成日常的编制管理“无法可依”;同时,也由于现行有效的事业单位组织法的粗疏化,造成了“有法难依”和事实上“无法可依”的状况。
(三)、外部环境的阻力1、分流渠道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