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喘证

合集下载

喘证的中医辨证有哪些呢?

喘证的中医辨证有哪些呢?

喘证的中医辨证有哪些呢?喘证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特点是呼吸急促、粗重、并伴有喘鸣声,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憋喘、脸色紫绀等症状。

喘证在古老的中医经典文献中就有详尽的记载。

从《内经》到《伤寒论》,再到后世的各种医书,都对喘证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与此同时,古代医者通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不断完善和丰富了对喘证的认知和治疗方法。

喘证与现代医学中的哮喘虽然在症状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现代医学通常从解痉、扩张支气管、减少炎症等角度进行治疗,而中医则更注重寻找和调和身体的内在失衡,从而达到根本的治疗效果。

一、喘证的基本病因喘证的产生并不是偶然,它是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中医的角度看,喘证的病因可以归纳为外感、内伤和其他原因。

1.六淫外感在中医理论中,六淫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外部原因。

对于喘证来说,以下几种六淫因素与其密切相关:风:风性轻扬,易使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受阻,导致气机不畅,出现喘息。

寒:寒性收引,过于寒冷的环境可能使肺脏收缩,气道变窄,引发或加重喘症。

暑:暑热可损伤阳气,使肺失宣降,进而产生喘息。

湿:湿性重滞,多导致痰湿壅肺,形成喘证。

燥:燥邪伤液,使肺失润,可引起干喘。

火:火热上炎,使肺气受阻,进而导致喘证2.七情内伤情志不畅是中医认为的内伤原因之一。

长时间的精神压抑或情绪波动都可能伤及人体的脏腑平衡:喜:过度喜悦会伤心,心与肺相表里,故可能导致喘证。

怒:过度发怒伤及肝气,肝气郁结久了会反噬肺脏,引发喘证。

忧、思:忧思伤脾,脾虚则湿浊上壅至肺,形成喘证。

悲:悲伤过度伤肺,直接导致肺气失调,易引起喘证。

恐、惊:恐惊伤肾,肾气不足无法纳气,从而产生喘证。

3.其他原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功能减退,形成湿痰,进而上壅肺脏,导致喘证。

劳倦:过度劳累消耗体力,使肺脾肾三脏功能减弱,引起喘证。

遗传:有家族性喘病史的人更容易患喘。

中医医案——喘证

中医医案——喘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肾散寒法治愈喘证病案:罗某,男,40岁。

初诊:1948年1月2日。

主诉及病史:久咳多年。

今早因挑担过于用力遂至大喘抬肩,半卧不起,摇头嘘气,手冷汗出。

求余诊治。

诊查:面色青而喘促不止,呼多吸少,频咳涎沫,半卧而不敢动。

脉浮面紫,双尺弱,苔白质淡红。

辨证:喘无善证。

患者肢冷汗出而大喘抬肩,呼多吸少乃属寒水射肺、肾不纳气之暴喘。

水冷金寒则咳吐涎沫。

治法:温肾纳气,散寒止喘。

处方:细辛6g 熟附子24g(先煎)干姜12g 肉桂3g(焗服)白芍15g 炙甘草9g 法半夏15g 五味子15g2剂复煎。

二诊:服上方药2剂并复煎后喘定汗止,仍有咳唾涎沫。

再剂于上方加入款冬花15g、白果肉15g、柿蒂9g,嘱服3剂后咳嗽消失,诸症缓解而治愈。

按语本例属寒喘。

病者素有咳嗽病史,肺弱可知。

况每日以抬轿挑1担为生,劳则伤肾,过于用力则肺气亦伤,久则肾虚肺寒。

复因汗出当风,引动里寒而发为暴喘气逆之证,故宗仲景小青龙汤之法加减化裁以治之。

重用附子、肉桂温肾阳,取干姜、细辛、五味子暖肺散寒,配白芍、炙甘草缓急止汗,取法半夏以燥痰湿,诸药协同而取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690,吴灼燊医案。

吴灼燊(1901—1971),广东省顺德县麻冲乡人,出生于中医世家。

少入塾读书,聪敏勤奋,常习岐黄古著。

16岁随父习医,自学成才。

1921年起在广州悬壶行医。

1957年应聘到市传染病院工作,1959年奉调市中医医院一直工作到逝世。

吴灼燊为民盟成员,广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广州市中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1962年获广州市名老中医荣誉称号,是医院及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吴氏行医50年,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

悉心研究伤寒、温病的辨证施治法则,善用古典经方化裁治疗内、儿、妇科奇难杂证。

力主扶正驱邪、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法,对中风、臌胀、热病、痛证、血证有显著疗效。

喘证中医名词解释

喘证中医名词解释

喘证中医名词解释
喘证是中医学中的概念,指由于肺气不利、气道阻塞等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喘促等症状。

喘证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其中实证多由于风寒、痰热、痰浊等病因所致,而虚证则多由于肺气虚、肾虚等病因引起。

在中医学中,喘证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同时也见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颈椎病等。

治疗喘证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按摩、推拿等。

喘证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其在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刻的研究。

同时,中医学对于喘证的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

中医内科学__第1章第五节喘证

中医内科学__第1章第五节喘证

患者,男性,19岁,工人。
病史:5天前因衣着过少而出现恶寒、发 热、头痛、咳嗽之症。痰吐清稀色白,无 汗身痛。自以为感冒而服用葱姜水等,微 汗出,头痛消失,但余症无明显好转。前 一日起,病情发生变化。现症:喘逆上气, 胸部胀痛,咳而不爽,痰吐稠粘,息粗鼻 煽,形寒,身热,烦闷,无汗,口渴。舌 质红,苔薄白且根部微黄、脉浮数。
五磨饮子:行气解郁
虚喘 1.肺气虚
主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 兼症:咳声低弱,吐痰稀白,自汗恶风 舌脉象:舌淡,脉软弱。
病机:肺气虚弱,气无所主 治法:补肺益气 方药: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生脉散,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
兼症:腰膝酸软,浮肿便溏,汗出肢冷,面唇青紫, 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 油
舌脉象:舌质淡,脉微细或沉弱或舌红少津,脉细 数
病机: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 参蛤散:纳气归肾
3.喘脱
主症:咳逆甚剧,张口抬肩,鼻龛气促,端坐不能 平卧,稍动则喘气欲绝
兼症:或有痰鸣,心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 出如珠,肢冷
舌脉象: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病机:肺气欲绝,心肾阳衰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喘证
一、概述
定义 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气升降出纳失常
,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拍肩,鼻翼煽动,不能平 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重者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 鼻翼翕动 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頻躁不安, 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 无根,甚则发为喘脱之危重证候。
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蛤蚧粉
参附汤:扶阳固脱 蛤蚧粉:镇摄肾气

中医内科学--喘症

中医内科学--喘症
肺系病症 中医内科学
喘病
Part01
概述
Part02
Part03
Contents
Part04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诊断与病证诊断
第 1章
概述
概述
定义
喘病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 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 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 特征的一种病证。严重者可由喘致脱出现喘脱之 危重证候。喘病古代文献也称“鼻息”、“肩息 ”、“上气”、“逆气”、“喘促”等。
为实,在肾为虚”。
3 | 病位:肺和肾,与肝、脾、心有关。 治疗原则:实喘治肺,治以祛邪利气 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治以培补 摄纳。
第 3章
诊断与病证鉴别
诊断与病证鉴别
诊断依据
1.以喘促气逆,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哕音或哮鸣音。 4.实验室检查支持引起呼吸困难,喘促的西医有关疾病的诊断,如肺部感染有血白细胞总数及 中性粒细胞升高,或x线胸片有肺纹增多或有片状阴影等依据。
适当处理。
12
辨证论治
风寒闭肺证
证候主症:喘息,呼吸气促,胸部胀闷,咳嗽,痰多稀
薄色白,兼有头痛,鼻塞,无汗,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

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意 点
治法:散寒宣肺。
方药:麻黄汤
13
辨证论治
痰热遏肺证
证候主症: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色黄,或夹
血色,伴胸中烦热,面红身热,汗出口渴喜冷饮,咽干,尿


治法:开郁降气。
方药:五磨饮子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

喘证是一种由于气道阻塞或狭窄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喘证被归为气滞病类,主要表现为气机不畅、呼吸急促,甚至伴有喘息、咳嗽和胸闷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结合了中医药和调理方法,能够缓解喘证的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1.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对喘证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

常用的中药有辛温理气、行气止咳的方剂,如小青龙汤、防风通圣散等。

这些药物能够调整人体气机的运行,疏通气道,增加肺活量,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

使用中药治疗喘证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2. 饮食调理中医护理方案还包括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结构对喘证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喘证主要与肺和脾胃有关,因此在饮食方面应避免燥热刺激,减少油腻、辛辣和油炸食物的摄入。

适宜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有助于促进气机的畅通。

3. 呼吸锻炼喘证的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的情况,因此进行呼吸锻炼可以帮助改善呼吸机能。

中医认为,呼吸锻炼可以调整气机运行,增加肺活量,减轻喘证的症状。

常用的呼吸锻炼方法有腹式呼吸、深呼吸和缓慢呼吸等。

4. 气功调理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气机运行来促进健康的方法。

对于喘证患者来说,进行气功调理可以帮助改善气机的畅通,增强呼吸肌肉的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常用的气功调理方法有八段锦、五禽戏和太极拳等。

5. 穴位按摩中医护理方案中,穴位按摩被广泛应用于喘证的治疗。

通过按摩穴位可以促进气机的畅通,缓解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太乙穴、肺俞穴和足三里穴等。

总结起来,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结合了中医药和调理方法,能够缓解喘证的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中医药治疗、饮食调理、呼吸锻炼、气功调理和穴位按摩都是非常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

然而,在进行中医护理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此外,喘证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等,调整生活方式,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如果病情持续恶化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中医内科学.喘证

中医内科学.喘证
21
4、痰热壅肺证 [临床表现]: (1)主症:喘咳气涌,胸部胀痛。 (2)兼次症:痰多粘稠色黄或挟血痰;或目睛胀
突,胸闷烦热,面红,身热,有汗,渴喜冷 饮,咽干,尿赤,大便或秘; (3)舌象:舌质红,苔黄或黄腻。 (4)脉象:脉滑数。 [证机概要]: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 肺失清肃。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利肺气。
17
2、表寒肺热证 [临床表现]: (1)主症:喘逆上气、息粗、鼻煽,胸胀或痛
。 (2)兼次症:咳而不爽,咯痰粘稠,形寒,身
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溲黄 便干。 (3)舌象:舌边红,苔薄白或黄。 (4)脉象:脉浮数或滑。 [证机概要]: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治疗原则]: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14
(二)治疗原则: (1)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根据寒、
热、痰、气之不同,分别采用温宣、 清肃、祛痰、降气等法。 (2)虚喘治肺肾,重点在肾,以培补摄纳 为主,补肺、纳肾、温阳、益气、养 阴、固脱等。
15
(三)分证论治
实喘
1、风寒壅肺证
[临床表现]:
(1) 主症:喘息,呼吸气短,胸部胀闷 。
7
病因病机
8
外邪侵袭 风寒风热 邪蕴于肺,壅阻肺气
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 久病劳伤
肥甘生冷 嗜酒
忧思气结 郁怒伤肝
久病肺虚 久病脾虚 肾阳衰弱
脾失健运,上干于肺 痰浊内生,壅塞肺气
气失疏泄,肝气横逆 肺气闭阻,乘于肺脏
气失所主 肾失摄纳 水气凌心
肺 气 上 逆 喘证 失 于 宣 降
病因病机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图
9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3) 舌象:舌质淡或红,舌苔薄白或薄 黄。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精选课件ppt
27
有效咳嗽注意事项
❖ ①不宜在空腹、饱餐时进行, 宜在饭后1~2小时进行 为宜;②有效咳嗽时, 可让患者怀抱枕头。
精选课件ppt
28
(三)物理治疗
❖ 4.振动排痰: 可采用振动排痰机每日治疗2~4次,每 次15~20分钟。注意事项: ①不宜在饱餐时进行,宜 在餐前或餐后1~2小时为宜;②叩击头应避开胃肠、 心脏,脊柱等部位。③建议使用一次性纸制叩击头 罩,避免交叉感染。
精选课件ppt
16
(四)腹胀纳呆
❖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流通, 避免刺激性气味, 及时 倾倒痰液, 更换污染被褥、衣服, 以利促进患者食欲。
❖ 2.保持口腔清洁, 去除口腔异味, 咳痰后及时用温水 或漱口液漱口。
❖ 3.与患者有效沟通, 积极开导, 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精选课件ppt
❖ 8.艾灸疗法: 遵医嘱艾灸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 选择大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 9.指导患者进食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 高维生素饮食,忌食辛辣、煎炸之品。
精选课件ppt
13
(三)发热
❖ 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 空气清新流通, 温湿度适宜。 ❖ 2.体温37.5℃以上者, 每6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
❖ (2)按摩保健穴位: 经常按摩睛明、迎香、颊车、 合谷、内关、足三里、肾俞、三阴交等。
精选课件ppt
37
❖ (3)足底按摩: 取肾、输尿管、膀胱、肺、喉、气 管、肾上腺等反射区,每个反射区按摩3分钟,每 日3次。
❖ (4)叩齿保健: 指导患者叩齿,每日早晚各一次, 每次3分钟左右。叩齿时可用双手指有节律的搓双 侧耳孔,提拉双耳廓直到发热为止。

中医内科学喘证

中医内科学喘证






(二)虚喘(重) 3.正虚喘脱证 证候: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 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 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证机概要:肺气欲绝,心肾阳衰。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代表方:代表方: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前方扶阳固脱,后方用以镇摄肾气,而蛤蚧可温肾阳,散阴 寒,降逆气,定虚喘。
第四节


【概述】
喘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 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 谓之喘证。 喘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 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 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严重者,喘促持 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 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


3。痰热郁肺证 证候:喘+咳+痰+胸部胀痛+里实热证 舌苔薄黄或腻,脉滑 数。 证机概要: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桑白皮汤加减。 常用药: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知母、贝母、射干、瓜蒌 皮、前胡、地龙清化痰热定喘。

3。痰热郁肺证

三、证治分类 (一)实喘 1.风寒壅肺证 常用药: 麻黄、紫苏温肺散寒。 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菀、白前化痰利气。 表证明显,寒热无汗,头身疼痛,加桂枝配麻黄解表散寒; 寒痰较重,痰白清稀,量多起沫,加细辛、干姜温肺化痰; 若咳喘重,胸满气逆者,加射于、前胡、厚朴、紫菀宣肺降 气化痰。 如寒饮伏肺,复感客寒而引发者,可用小青龙汤发表温里。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外邪侵袭 风寒袭肺,外闭皮毛,内遏肺气(风寒壅肺证)。 若表邪未解,内已化热,或肺热素盛,寒邪外束,热 为寒郁(表寒肺热证)。 或因风热犯肺,肺热气壅实,蒸液聚痰,痰热壅阻 肺气(痰热郁肺证)。 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喘证。

045喘证-中医辨证治疗

045喘证-中医辨证治疗

处方:蛤蚧2只,高丽参24克,川贝母30克,金银花48克,黄芪30克,阿胶30克,桑白皮12克,法半夏、五味子、苏子各24克,茯苓、沙参、麦冬、白果各30克,米壳48克。以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每日2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Ⅱ、肾虚型
【证见】
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更甚,舌质淡,脉况细。
1、主方:生脉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味
处方: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北沙参15克,玉竹18克,黄芪15克,川贝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息喘丸,每次2.2克(18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蛤蚧丸(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Ⅳ、表寒里热
【证见】
咳逆上气,咳而不爽,痰吐稠粘,伴有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脉浮滑。
【治法】
宣肺泄热。
【方药】
1、主方:麻杏石甘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味
处方:麻黄10克,石膏30克,北杏仁12克,桑白皮15克,黄芩12克,括萎仁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通宣理肺丸,每次2丸,每日2次。
(2)杏苏止咳糖浆,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风寒喘咳方(贾河先等《百病良方》)
处方:淫羊藿30克,荆芥、紫苑、陈皮、法半夏、生姜、甘草各10克,前胡、桔梗各12克。水煎服。
Ⅱ、痰热郁肺
辨证首应审其虚实。一般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因于外感者发病骤急,病程短,多有表证;因于内伤者,病程多久,反复发作,外无表证。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肺虚者操劳后则喘,肾虚者静息时亦见气息喘促,动则更甚,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实喘其治主要在肺,治予祛邪利气;虚喘其治在肺、肾,而尤以肾为主,治予培补摄纳。

中医喘证诊疗方案

中医喘证诊疗方案

喘证诊疗方案喘证指心气不足,虚衰而竭,或心气本衰复为外邪所困而引起的血行不畅,机体血虚或血瘀的病理状态。

其临床表现为心阳不振,阳虚水泛或阳虚血瘀引起的心悸怔忡,喘满咳唾,不能平卧,小便不利,身体浮肿等一组症候群。

慢性心力衰竭即归属于本病范畴。

一、诊断中医诊断参照2002年5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西医诊断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心肺气虚证症状:心悸,气短,乏力,可兼见胸闷乏力、动则加剧,神疲咳喘,面色苍白,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脉沉细或虚数。

治法:补益心肺。

方药:保元汤合补肺汤加减(党参15g,熟地黄12g,炙紫荒12g,桑白皮12g,肉桂3g,炙甘草6g,五味子10g,茯苓15g,黄黄30g,酸枣仁10g)。

若动则咳嗽,喘息甚,可加炙黄精12g,炒山药15g以补肺止咳;汗出不止,心悸怔忡者,加帽龙骨(先煎)30g,燃牡蛎(先煎)30g,山萸肉12g,山药15g以益气止汗。

中成药:黄茂注射液,补中益气,适用于症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本品io-2O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2次/ 日。

2、痰浊壅肺证症状: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治法:宣肺化痰,蠲饮平喘。

方药:三子养亲汤合真武汤加减。

(炙苏子10g、白芥子15g、莱藤子15g、紫荒15g、款冬花15g、地龙10g、拿游子15g、车前子15g>桃仁10g、杏仁10g、炙枇杷叶15g、制附子10g、白术15g、白芍15g、茯苓15g)°若咳嗽痰多,胸闷气短者,加炒杏仁10g,紫苑15g,冬花15g;腹胀便港纳差者,加焦白术10g,炒山药30g,焦三仙各15g;舌苔黄,心烦,内有热者,加黄连10g;乏力,气短,加黄日30g,党参12g°3、气虚血瘀,水湿停滞证症状:心悸、气短、面色晦暗,夜寐易发胸憋气短,坐起则缓解,口唇青紫,颈脉怒张,胸胁满闷,胁下痞块,或痰中带血,小腿内踝足附浮肿,小便短少,舌有紫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

喘证患者的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喘证患者的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05
喘证患者的自我管理与监测
自我监测的方法与工具
观察症状
注意观察自己是否有喘息、气 短、咳嗽等症状,以及症状的 严重程度和变化趋势。
使用监测仪器
可以使用如血氧仪、呼吸机等 监测仪器,以便更准确地了解 自己的病情状况。
记录病情变化
建议患者在日常记录自己的病 情变化,包括症状、体征、用 药情况等,以便更好地了解自 己的病情。
100%
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掌握正确 的呼吸锻炼、饮食调理、运动康 复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患者的自 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80%
促进医患沟通与信任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更深入 地了解医生的诊疗方案和中医特 色治疗方法,增强医患之间的沟 通与信任。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医饮食调理
喘证对生活的影响
影响日常生活
喘证患者常常因为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而影响日 常生活和工作,如无法进行正常的体力活动或工作 。
影响睡眠质量
喘证患者常常在夜间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影响睡 眠质量,导致白天疲劳无力。
影响心理健康
由于喘证症状的反复发作和难以治愈,患者容易出 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02
中医对喘证的认识与治疗
除了中药食疗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在喘证康复中的重要性。建议患者避免食 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海腥发物,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病情。同时,保持饮 食清淡、易消化,多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03
喘证患者的日常保健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室内空气过于干燥或潮湿 ,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
喘证的症状

中医内科学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四节 喘证

中医内科学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四节 喘证
肺系病证
第四节 喘证
喘证 ——概述
1.概念:以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 不能平卧为主症的疾病。
轻者——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重者——稍动则咳喘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 严重者——喘促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四肢冰冷,汗 出如珠,脉浮大无根 喘脱。
西医病名——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 心源性哮喘等。
喘证 ——证治分类
2.虚喘 (3)正虚喘脱 临床表现: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稍 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悸烦躁,四肢厥冷,面青唇紫, 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或脉微欲绝。 证机概要:肺气欲绝,心肾阳衰,气失所主。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代表方:参附汤送服黑锡丹。前方扶阳固脱,后方镇摄肾气。
喘证 ——病因病机
1.病因
2.病机
外邪侵袭 肺失宣降
基本病机
饮食不当 脾生痰浊 情志所伤 肝气犯肺
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肾失摄纳,气无所主

劳欲久病 肾精亏虚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病位在肺、肾,与肝、脾相关, 甚则及心
喘证 ——治则治法
1.实喘——治肺——祛邪利气 2.虚喘——培补摄纳——补肺、健脾、补肾
喘证 ——证治分类
1.实喘 (2)表寒肺热 常用药:麻黄宣肺解表;黄芩、桑白皮、石膏清泄里热;苏 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 辨证加减:若表寒重者,加桂枝;痰热重,痰黄黏稠量多者, 加瓜萎、贝母;痰鸣息涌者,加萃荫子、射干泻肺化痰;津 伤渴甚者,加天花粉、沙参、麦冬、芦根。
喘证 ——证治分类
肺气虚耗 肾虚不纳
喘促短气 吐痰稀薄 声低气怯 自汗畏风 面颧潮红 脉软 弱或细数
喘促日久 呼多吸少 气不得续 脉沉弱或细数

中医喘证诊疗方案

中医喘证诊疗方案

中医喘证诊疗方案一、病因病机分析喘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证,其病机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肺气不畅所致。

常见的病因有外感风寒、燥热、虚火上炎等,内因有情志不舒、饮食不当等。

病机方面主要表现为肺气失宣、肺气不下、肺气上逆等。

二、辨证论治1. 风寒喘证症状特点:呼吸急促,多伴有喘鸣音,而且喜欢温暖,畏寒,喜欢用手捂胸部,咳嗽有声音,喜欢喝热水。

通常有鼻塞,流清涕,舌苔白腻,脉浮缓。

中医诊断:风寒喘证属于寒邪偏盛、肺气失宣。

肺主气,寒邪犯肺使肺气失宣,所以出现呼吸急促、喘鸣音等症状。

治疗原则:扶正祛邪,解表散寒,宣肺化痰。

配方推荐:•葛根汤:葛根、麻黄、杏仁、桂枝、干姜、甘草。

2. 燥热喘证症状特点:呼吸急促,喘鸣声大,口渴喜冷饮,痰黄稠厚,喉干咽痛,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燥热喘证属于燥热邪气壅肺,肺气失宣所致。

燥邪犯肺使肺气失宣,出现呼吸急促、喘鸣等症状。

治疗原则:清热燥湿、宣肺化痰。

配方推荐:•女贞子汤:女贞子、麻黄、杏仁、黄芩、板蓝根、麦冬、生甘草。

3. 气虚喘证症状特点:呼吸短促,声低弱,多无力,舌质淡白,苔薄白,脉虚弱。

中医诊断:气虚喘证多由肺脾气虚所致。

肺主气,脾主运化,肺脾之气虚,则呼吸无力、呼吸短促等症状出现。

治疗原则:益气健脾,补肺固表。

配方推荐:•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枸杞、茯苓、泽泻、牡丹皮、麦冬等。

三、饮食调理除了中药治疗外,合理的饮食也能帮助改善喘证症状。

1.食物推荐:•花生:花生具有温肺止咳的功效,可适量食用。

•鸭蛋:鸭蛋性平,味甘,有养阴润肺的功效,适宜患有喘证的人群食用。

•银耳:银耳有滋润肺燥的功效,适用于燥热喘证患者。

2.忌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在喘证症状加重时应尽量避免食用。

•寒凉性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容易引起寒邪侵袭肺脏,加重喘证症状。

四、生活调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调整措施也可以帮助改善喘证症状。

1.环境调节:•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环境湿度,避免过度干燥或潮湿。

喘证中医诊疗方案

喘证中医诊疗方案

喘证中医诊疗方案喘证(asthma)是指由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病症,其特点是发作性呼吸困难、咳嗽、胸闷以及喘鸣音。

中医将喘证归为“咳嗽”范畴,并可细分为寒嗽、热嗽、虚嗽和实嗽等不同类型。

中医认为喘证多与肺脾肝肾等脏器功能失调有关,因此针对具体病因提出不同的诊疗方案。

一、寒嗽型寒嗽型喘证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咳痰稀白、呼吸困难,舌苔白滑,脉缓。

治疗上可选用以下药物调治:1.辛温散寒药物:可用附子、炮姜、大腊、干姜等药物。

它们具有温阳散寒、化痰止咳等功效,可促进气体流通和祛除痰浊,舒展肺气。

配伍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2.暖肺化痰药物:可选用杏仁、蜜蜂、豆豉、百部等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暖化肺气、化痰止咳等功效,有助于舒展气机,祛除痰浊。

用法宜取煎汤服。

二、热嗽型热嗽型喘证表现为咳嗽频繁、喉咙干燥、唇舌红、大便干结、小便黄,脉数有力。

治疗时可选用以下药物:1.清热疏风药物:可用连翘、板蓝根、芦根等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化痰、疏风定喘的功效,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和痰浊,舒缓气管痉挛。

2.滋阴降火药物:可选用麦冬、玄参、黄芩等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滋阴清热、降火止喘的功效,能够舒缓气道炎症,减轻喘息症状。

常用煎汤服用。

三、虚嗽型虚嗽型喘证表现为咳嗽声低、无力,易激动、气喘气促、虚损倦怠、舌淡苔白,脉细欠力。

治疗上可选用以下药物:1.强壮脾胃药物:可用黄耆、党参、白术等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益气健脾、增强体质的功效,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气虚症状。

2.补益肺肾药物:可选用沙参、枸杞子、麻黄根等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养肺滋阴、补肾益肺的功效,能够滋养肺肾,增强肺纳气的功能。

四、实嗽型实嗽型喘证表现为咳嗽剧烈、频繁,咳痰浓稠、难咯出,口干燥、烦躁易怒,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时可选用以下药物:1.清热化痰药物:可用半夏、黄芩、苍术等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化痰、润燥止咳的功效,能够减轻肺部炎症和痰浊,改善喘息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椎、曲池、太白清

方义: 操作:

李某,男,67岁。患咳喘已近20年,夏轻 冬重,感寒或稍劳即发,呼多吸少,以深吸为快, 动则喘甚,面青肢冷。今年反复发作多次,入冬 以来,病情加重。来诊时喘息加重已3日,气不得 续,张口抬肩,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脉浮大无 根。
诊断:喘病(虚喘——喘脱型)。 证候分析: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方药:参附汤合黑锡丹。 人参 熟附子 黑锡丹 针灸处方:肺俞 中府 天突 膻中 孔最 定喘 丰隆 神阙、肾俞、心俞 方义: 操作:
针灸治疗

处方 : 肺俞 中府 天突 膻中 孔最 定喘 丰隆

加减:

风寒闭肺—— 加风门、太渊疏风宣肺 痰热遏肺—— 大椎、曲池、太白清化痰热 痰浊阻肺—— 丰隆、 脾俞健脾化痰 肝气乘肺—— 太冲、肝俞 太渊、膏肓、气海 肺气虚—— 肾俞、命门、关元 肾气虚—— 水凌心肺—— 肾俞、命门、关元 喘脱—— 神阙、肾俞、心俞
针灸治疗

处方 :肺俞 中府 天突 膻中 孔最 定喘 丰隆 方义 :



肺俞、中府——取肺之俞募穴肺俞、中府调理肺脏 机能,止哮平喘; 天突——降逆顺气,祛痰利肺; 膻中——为气之会穴,宽胸理气,舒展气机; 孔最——为肺经郄穴,主急性发作性病症,肃肺化 痰,降逆平喘; 定喘——为止哮平喘之经验效穴; 丰隆——为豁痰要穴。诸穴合用可收降气化痰、止 哮平喘之功。

哮病 相同:
喘病

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



不同:
哮必兼喘
喘未必兼哮
喘指气息言, 为呼吸气促困难 。 是多种肺系急慢性 疾病的一 个症状


哮指声响言, 喉中哮鸣有声 。 是一种反复发作的 独立性疾病


1.应注意早期治疗,力求根治,尤需防寒保暖, 防止受邪而诱发。 2.忌烟酒,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 3.远房事,调情志。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 能力,但活动量应根据个人体质强弱而定,不 宜过度疲劳。
【结语】



临床特征:喘证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 平卧为其临床特征,严重者可致喘脱。 病 因:病因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不舒以及久病体虚所 致。 病 机:病变主要在肺和肾,而与肝、脾、心有关。病理性质 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为邪气壅盛,气失宣降;虚喘主要在 肾,为精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 辨 证:辨证治疗以虚实为纲。 治则与治法:实喘有邪,其治在肺,当祛邪利肺,分别邪气的 不同,予以温宣、清泄、化痰、降气。虚喘正虚,其治主要在 肾,当培补摄纳,须辨所病脏器,予以补肺纳肾,或兼养心健 脾。喘脱危症应予急救,当扶正固脱,镇摄潜实喘——痰热遏肺型)。 证候分析: 治法:清泄热痰。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黄芩 黄连 杏仁 半夏 瓜蒌 银花 鱼腥草 栀 子 苏子 石膏 桑白皮 贝母 知母 针灸处方:肺俞 中府 天突 膻中 孔最 定喘
丰隆 大椎、曲池、太白清


方义: 操作:





2.一患者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 纳呆,口粘不渴,苔厚腻色白,脉滑.此属下列何型何证? A.风寒壅肺型喘证 E.寒哮. 3.喘咳痰多,气急胸闷,动则气喘尤甚,汗出心悸,腰酸肢冷,小便频数,苔腻, 脉沉细.辨证应属 A.表寒里热 二.简答题: B.寒热夹杂 C.肺肾两虚 D.上实下虚 E.脾肾俱虚. B.痰热郁肺型喘证 C.痰浊阻肺型喘证 D.痰浊壅肺型咳嗽



6.诊断:喘病(虚喘· 喘脱型)。 证候分析:该患慢性喘咳病史20年,肺肾俱虚, 此次又因入冬感寒出现喘息加重,气不得续,张 口抬肩,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符 合喘脱的诊断。因肺脾肾俱虚溅而累及心气、心 阳,致心肾阳衰,血脉瘀滞而出现喘脱诸证。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方药:参附汤合 黑锡丹。 人参 熟附子 黑锡丹
【答案】


辨证分析:患者以喘息胸闷、不能平卧、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且以喘息为 主症,故临床应诊为喘证。患者饮食不节,日久伤中,脾虚不能运化水湿, 痰湿伤中,上储于肺,“肺气清虚,不容一物”,痰湿阻肺则气道壅塞,肺 失宣肃,气机上逆而为喘息咳嗽。病程日久,母病及子,肾气亦虚,肾为气 之根,肾虚则摄纳无权,故呼多吸少,喘息不能平卧;肾虚不能蒸腾水液, 水液内停,泛于肢体则见下肢水肿。年老久病,脾肺气虚,水湿内停,故身 重乏力,气血乏源故面色无华。舌淡胖、苔白腻、脉滑为气虚痰阻之象;肺 虚行血无力则见舌质暗。便干、苔根部黄为痰湿已有化热之势。综观脉症, 本病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病性为本虚标实,肺、脾、肾不足为本虚,痰 湿蕴肺为标实,若治疗不当,病情渐重,可致喘昏、喘脱之证。 诊断:喘证(肺脾气虚,痰湿蕴肺) 治法:化痰降气,宣肺平喘。 方药:麻杏二三汤合小陷胸汤加减 炙麻黄3g,杏仁10g,陈皮10g,清半夏10g, 茯苓10g,黄芩10g, 瓜蒌皮10g 苏子、桔梗各10g, 炒苡仁20g,莱菔子10g,炒枳壳10g 上药以水煎煮2次,取汁300ml,早晚分服,日一剂。 调护:慎起居、节饮食、避风寒、畅情志。
实 喘
虚 喘
肺气虚 肾气虚 水凌心肺 喘 脱
分 证 论 治
风寒闭肺 痰热遏肺 痰浊阻肺 肝气乘肺
喘证辨证论治简表
证 型风寒闭 表寒肺 肺证 热证 证机 主呼 吸 症痰 兼症 舌脉 治法 实喘 痰热遏 痰浊阻 肺证 肺证 虚喘 肺气虚 肾气虚 水凌心肺 喘脱
肝气乘 肺证
主方
喘证复习题举例
一.选择题: 1.喘证的严重阶段,其病变脏腑有 A.心肺 B.肺肾 C.肺脾肾 D.肺肝肾 E.心肺肾.
诊断:喘病(实喘——痰热遏肺型)。 证候分析:患者以喘促气急,呼吸困难为主症,故 诊断为喘病。患者外感风寒,入里化热,炼液为痰, 痰热壅遏肺气,肺气宜降不利而致肺不主气,气机 升降出纳失常,而致喘促气急,呼吸困难,痰热内 壅,则胸中烦热,面红身热,经气不利则胸部胀痛, 热盛迫津则汗出,津液耗伤则咽干尿赤,苔黄腻、 脉滑数亦为痰热之征。 治法:清泄热痰。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黄芩 黄连 杏仁 半夏 瓜蒌 银花 鱼腥草 栀子 苏 子 石膏 桑白皮 贝母 知母 针灸处方:肺俞 中府 天突 膻中 孔最 定喘 丰隆
喘证复习题举例
一.选择题: 1.喘证的严重阶段,其病变脏腑有 A.心肺 B.肺肾 C.肺脾肾 D.肺肝肾 E.心肺肾.
2.一患者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 纳呆,口粘不渴,苔厚腻色白,脉滑.此属下列何型何证? A.风寒壅肺型喘证 E.寒哮. 3.喘咳痰多,气急胸闷,动则气喘尤甚,汗出心悸,腰酸肢冷,小便频数,苔腻,脉 沉细.辨证应属 A.表寒里热 二.简答题: B.寒热夹杂 C.肺肾两虚 D.上实下虚 E.脾肾俱虚. B.痰热郁肺型喘证 C.痰浊阻肺型喘证 D.痰浊壅肺型咳嗽
5.
[临床资料]
赵某某,男,73岁,干部,喘息咳嗽反复发作 30余年,每年寒冷季节发病。本次因病情复发, 加重一周入院。患者主诉喘息胸闷,动则喘甚, 夜卧难平,咳嗽咯痰,量多痰白,腹胀纳差,大 便略干,身重乏力,口淡不渴,睡眠欠佳,面色 无华,双下肢轻度浮肿,舌体略胖,质淡暗,根 部黄腻,脉滑,听诊双肺底可闻及中、小水泡音 及少量干啰音。胸片提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肺原性心脏病。要求写出50字以上的辨证分析和 中医诊断、治法、方药、调护方法等。
喘脱有何主要症状?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喘证的发病机理主要在肺和肾? 2.试述喘证怎样影响到心.
【病案】
姚某,男,45岁。主诉:喘促气急, 伴身热l天。半月前感冒,病势迁延。近日 因劳累出现咳嗽加重,咳吐黄痰。自昨日 出现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色 黄,胸中烦热,发热汗出,咽干口渴,喜 冷饮,尿赤。查体温38.5℃,两肺可闻及 干 湿啰音,舌苔黄腻,脉滑数。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13X109/L,中性粒细胞87%。
喘脱有何主要症状?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喘证的发病机理主要在肺和肾? 2.试述喘证怎样影响到心.
[转归预后] 1.实喘中的风寒闭肺证,若风寒失于表散,入里 化热,可出现表寒里热证。 2.痰浊阻肺证,若痰郁化热,或痰阻气壅,血行 瘀滞,又可呈现痰热郁肺,或痰瘀阻肺证。 3.虚喘中的肾阳虚衰,水气不化,既可上凌心肺, 又可损及心阳,引起心肾阳衰,肺气欲绝的喘脱证。
针灸治疗

处方 : 肺俞 中府 天突 膻中 孔最 定喘 丰隆

操作:

肺俞、风门、脾俞、肾俞、心俞等穴不可直刺、深 刺,以免伤及内脏;其他腧穴常规针刺;顽固性哮喘 可施行瘢痕灸。每日1次,严重发作者每日2次或数次, 缓解期每隔1~2日1次
【预防调护】
一、预防
二、调护

平时要慎风寒,适寒温,节饮食,少 食黏腻和辛热刺激之晶,以免助湿生痰动 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