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词汇--词的本义和引申义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词的本义和

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

1、什么是词的本义

2、探求本义的途径 (1)借助词的书写

形式

(2)考察文献语言用例 二、词的引申义

1、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2、词义引申的方式

3、引申义的特点

4、引申义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三、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

一、词的本义

1、什么是词的本义:

词的本来意义。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是从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意义

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义。

语言的历史要比文字悠久得多。那些早在汉字产生以前就已出现的汉语词,它们当初的意义是什么,由于没有文献可考,我们无从得知。

我们所讨论的,只能是文献语言范围内的词义引申。

我们所讲的本义,指的是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例如,“鄙”的本义的探求,只能通过该字在古书中的用例来考察。试看以下例句:

①命司徒,循行县鄙。《吕氏春秋》。高诱注:“鄙,五百家也。”

(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周礼·遂人》《说文》:五酇爲鄙。从邑啚聲。兵美切)

②四鄙之萌人。(《墨子》)——萌(氓)人:草野之民。“鄙”的意思是边邑。

③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庄子》)——质朴,厚道。

④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浅陋,庸俗。

⑤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韩非子.五蠹》)——贪吝、小气。

⑥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鄙夷,看不起。

以上②③④⑤⑥诸义,都是从①的引申而来。

纲: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尚书·盘庚》 为政贵当举纲。――《北史·源贺传》

近习用事,渐乱国纲。――《晋书五行志下》

①提网的总绳。

②事物的关键部分,事理的要领。

③国家的法纪。

2、探求本义的途径

(1)借助词的书写形式(分析汉字的结构) 一个词用一个什么形体的字来记录它,

是按照造字时代词所表示的意义拟定的。汉字的结构方式和表义特点决定了从汉字的形体分析可以探讨词的本义。

因而词的本义,一般来说可以在字形上得到反映。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就是一部通过字形分析来阐释本义的专书。

例如:

“诛”

有诛杀、谴责、责求等意义。根据字形,“诛”字从言,朱声,字义与言语行为有关。可以确定谴责为其本义,其余的则是引申义。

討也。从言朱聲。陟輸切(说文)

(2)考察文献语言用例

字形只是词的书写符号,它不能脱离词、脱离语言而直接表达词义。只有在组词成句的具体语言运用中,词义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因而探求词的本义,更重要的是看文献语言是怎样使用这个词的。

例如:

“斃”(“毙”的繁体字)

《说文》作“獘”,表示向前倒下。人被杀死则倒下,所以又引申为死,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斃”,从死,敝声。

从文献用例来看,先秦古书里的“斃”多表示仆倒义。

《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

《鞌之战》“射其右,毙于车中。”

都可以证明“斃”的本义是仆倒,而不是死。

“愤”

“愤”字从心,贲声。它的烦闷义和愤怒义都可以从义符“心”得解释。但是根据古书的用例来看,烦闷义出现的时代较早,因此可以确定它的本义应该是烦闷。

愤,懑也。——《说文》

发愤以杼情。——《楚辞·九章·惜诵》

豆——《说文》:“豆,古食肉器也。”即古代用来盛放肉食的器皿。

“豆”是个象形字,其外形像一只高脚盘盂。

《国语·吴语》:“在孤之侧者,觞酒、豆肉、箪食,未尝敢不分也。”韦昭注:“豆,肉器。” 《诗经·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毛亨传:“木曰豆,瓦曰登。豆,荐葅醢也。”

秉——《说文》:“秉,禾束也。从又持禾。”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从又持禾,会意。手持一禾为秉,手持两禾为兼。”

《诗经·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毛亨传:“秉,把也。”

郑玄注:“此秉谓刈禾盈手之秉也。”

年:

《说文》:“谷孰也,从禾千声。”

本义是谷物成熟,有收成。

《春秋·宣公十六年》:“大有年。”

《穀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说文》:“即,即食也。从艮卪声。”

本义是“接近、靠近”。

《诗·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柳宗元《童区寄传》:“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编——新版《辞源》“编”字有三个义项:

①串联竹简的皮筋或绳子;

②顺次排列,如编列、编排、编印;

③编结,编织,如编蒲、编竹。

《说文》“从糸,扁声。次简也。”

《汉书·儒林传》:“(孔子)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

注:“编,所以联次简也。”

“编”的本义是义项①,义项②③是引申义。 

二、词的引申义

1、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例如:

“綱”(纲)

本义是网上的总绳,由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事物的总要”、“国家的纲纪”等义项就是它的引申义。

“道”

本义是道路,由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途径、方法、道理、规律、学说、引导等义项都是它的引申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