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沉积充填演化及控制因素分析_柳保军

合集下载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储层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储层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

珠 江 口盆 地 深 水 区 白云 凹 陷储 层 孔 隙 特 征 及 影 响 因素
陈 国俊 吕成 福 王 琪 杜 贵 超 陈 吉
北 京 10 4 ) 0 0 9 ( 中 国科 学 院 油 气 资 源研 究 重 点 实 验 室 1 甘 肃 兰州 7 0 0 ; 2 中 国科 学 院研 究 生 院 3 0 0 第 3 卷来自1第 4期 石



V o131 N O . .4
21 0 0年 7月
A CT A PET RO LEI S N I I CA
J l uy
2 1 00
文 章 编 号 : 2 32 9 ( 0 0 0 —5 60 0 5 — 6 7 2 1 ) 40 6 — 7
育 有 两 个 次 生 孔 隙带 。 沉 积 相 带 的 分异 作 用 和 成 岩 作 用 引起 的孔 喉 变 化 是 控 制 储 层 物 性 的 主 要 因 素 。 沉 积 相 带 的 不 同 导 致 储 层 结 构 成 熟 度 和 成 分 成 熟 度 的 差 异 , 至孔 隙水 的差 异 , 而 导致 储 层 的 物 性 差 异 。压 实 作 用 和 碳 酸 盐 胶 结 作 用 使 得 原 生 孔 隙 急 剧 甚 进 减小 , 但碳 酸 盐胶 结 物 又增 强 了储 层 的抗 压 能 力 , 为后 期酸 性流 体 溶 蚀 、 解提 供 了空 间和 物质 基 础 。 溶
摘 要 : 用 岩 石 薄 片 、 体 薄 片 、 光 薄 片 、 射 线衍 射 、 描 电镜 和 压 汞分 析 等 手 段 , 珠 江 口盆 地 深 水 区 白云 凹 陷储 层 孔 隙 特 征 利 铸 荧 X 扫 对
进 行 了分 析 , 结合 储 层 的沉 积 环 境 、 性特 征 和 成岩 演 化 过 程 对 影 响储 层 孔 隙演 化 的 因 素进 行 了研 究 。 该 区储 层 孔 隙 类 型 主要 并 岩 为 长 石 、 质 岩 屑和 早 期碳 酸盐 胶 结 物 溶 蚀 、 硅 溶解 产 生 的粒 间溶 蚀 孔 隙和 粒 内溶 蚀 孔 隙 , 2 5  ̄ 3 0 m 和 3 0  ̄4 0 m 深 度 发 在 0 0 7 5 0 60 8

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施和生;柳保军;颜承志;朱明;庞雄;秦成岗【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0(022)006【摘要】白云-荔湾深水区位于南海北部陆架边缘陆坡区.近年来在白云凹陷北坡的一系列天然气发现和LW3-1气区的突破证实白云凹陷为富生烃凹陷.白云-荔湾深水区发育古近系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海组等3套巨厚烃源岩层,并发育古近系浅海陆架、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新近系陆坡大型深水扇2套优质砂岩储集层系.渐新世-中新世分布在白云凹陷南北两侧的2个陆架坡折带、"构造脊+断裂+砂体+不整合+流体底辟"复合油气输导体系以及晚期构造运动控制了白云-荔湾深水区的油气运移和成藏,形成了中新世陆架坡折带(白云凹陷北坡一白云主凹气区)和渐新世陆架坡折带(白云凹陷南坡-荔湾主凹气区)两大油气富集区,已发现天然气均位于两大陆架坡折带控制的有利成藏区内,展示出白云一荔湾深水区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总页数】6页(P369-374)【作者】施和生;柳保军;颜承志;朱明;庞雄;秦成岗【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J], 林鹤鸣;施和生2.珠江口盆地陆丰13洼复式油气成藏条件、分布规律及勘探潜力 [J], 汪旭东;张向涛;林鹤鸣;阙晓铭;李敏3.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 [J], 王振峰;李绪深;孙志鹏;黄保家;朱继田;姚哲;郭明刚4.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J], 杨计海;黄保家;杨金海5.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珠江组大型水道体系的发现与勘探意义 [J], 曾清波;吴景富;赵志刚;纪沫;赵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之基础地质

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之基础地质

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之基础地质庞雄;陈长民;彭大钧;周蒂;邵磊;何敏;柳保军【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08(020)004【摘要】白云深水区具有复杂而特殊的地质条件:位于中生代俯冲带的构造软弱带、新生代减薄的洋陆过渡地壳和新生代盆地构造转换带,具有特殊的构造演变背景;经历了"断陷-断拗-拗陷"的沉积充填演化历史,形成了三层盆地结构;渐新世以来受到南海扩张的影响而持续沉降,具有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相反的台阶式海侵型相对海平面变化特征,总体形成下粗上细的沉积充填序列.白云深水区渐新世为浅海陆架环境,发育三角洲沉积,渐新世末(23.8 Ma)发生重大地质事件从此成为深水陆坡环境,发育大型珠江深水扇系统沉积.这些地质条件无疑控制和影响了白云深水区构造演变、沉积充填和油气成藏.正确认识白云深水区的基础地质条件,将有利于指导深水油气勘探.【总页数】8页(P215-222)【作者】庞雄;陈长民;彭大钧;周蒂;邵磊;何敏;柳保军【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同济大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OBS技术在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储层含气性识别中的应用 [J], 朱明;颜承志;张卫卫;刘军;郑彦鹏;支鹏遥2.陆缘地壳强烈拆离薄化作用下的油气地质特征——以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白云凹陷为例 [J], 庞雄;任建业;郑金云;刘军;于鹏;柳保军3.南海北部陆缘白云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J], 米立军;柳保军;何敏;庞雄;刘军4.一种基于水深梯度原理的海底滑坡快速识别方法——以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为例 [J], 周庆杰;李西双;徐元芹;刘乐军;高珊;周航;李天光5.南海北部陆缘差异拆离作用结构样式与控制因素——以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为例 [J], 李洪博;郑金云;庞雄;任建业;李瑞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沉积相类型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沉积相类型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沉积相类型李成海;王家豪;柳保军;苏奥;徐东浩;罗泉源;刘姗;牟川【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4(0)6【摘要】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钻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测井相、地震相综合分析白云凹陷文昌组与恩平组主要层序的沉积相发育演化特征.通过有限的单井资料在白云凹陷共识别出了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及湖泊相三种沉积相;三角洲沉积相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从下至上由细变粗的反旋回,局部出现次一级的正旋回;扇三角洲沉积相测井曲线整体表现为从下至上由细变粗的反旋回及次一级的反旋回;湖泊沉积相表现为以泥岩沉积为主,局部夹有砂坝或碳酸盐滩坝.研究区发育9种地震相类型,地震相证据充足,为研究沉积相发育规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研究表明盆地的持续沉降造就了白云凹陷深湖相发育时间长,形成厚层烃源岩;受番禺低隆起影响,白云凹陷北坡缓坡带发育三角洲相,在西南至南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相,部分三角洲的发育具有继承性.【总页数】9页(P1162-1170)【作者】李成海;王家豪;柳保军;苏奥;徐东浩;罗泉源;刘姗;牟川【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430074;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430074;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510420;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三水盆地古近系布心组沉积相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 [J], 陈善斌;甘华军;夏存银;刘斌;张国浩2.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扇沉积相特征 [J], 戴朝成;郑荣才;戴朝勇3.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的沉积相研究--以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为例 [J], 江宁;全志臻;彭光荣;张青林;雷永昌;徐颖晶;程卫华4.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高热流背景油气类型与成藏时期综合分析 [J], 米立军;何敏;翟普强;朱俊章;庞雄;陈聪;马宁5.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烃源探讨 [J], 何家雄;陈胜红;刘海龄;刘士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水道内部结构样式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水道内部结构样式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水道内部结构样式乔博;张昌民;李少华;杜家元;张忠涛【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年(卷),期】2015(35)1【摘要】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发育有深水水道,以水道复合体为主,单一水道较少。

在水道复合体的水道单体中识别出侵蚀基底、底部滞留沉积、滑塌体和内侧天然堤等内部结构要素。

复合水道间的内部样式分为叠加型和切割型两种,叠加型反映多期水道的垂向加积,切割型反映多个水道相互侵蚀切割。

水道内部以侧积、加积、侧积和加积3种方式进行充填。

水道的演化过程经历了最初的侵蚀和随后的3个充填阶段。

不同的水道内部结构样式对应于不同的充填阶段。

底部滞留和滑塌体为充填阶段1的产物;内侧天然堤主要是在充填阶段2形成;在充填阶段3中复合水道发育,内部充填以加积方式为主,侧积也常见。

水道内部建筑结构的精细分析有助于推动对水道的整体研究,对于认识水道储层的建筑结构也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8页(P91-98)【关键词】白云凹陷;深水水道;建筑结构要素;充填阶段【作者】乔博;张昌民;李少华;杜家元;张忠涛【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深圳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2【相关文献】1.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一个巨大的富生气凹陷 [J], 张功成;杨海长;陈莹;纪沫;王柯;杨东升;韩银学;孙钰皓2.被动陆缘深水重力流沉积单元及沉积体系——以尼日尔三角洲和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为例 [J], 李磊;王英民;徐强;黄志超3.深水扇沉积研究现状和展望——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深水扇系统为例 [J], 李云;郑荣才;高博禹;胡晓庆;王昌勇4.南海北部陆缘差异拆离作用结构样式与控制因素——以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为例 [J], 李洪博;郑金云;庞雄;任建业;李瑞彪5.深水少井区中深层岩性地层圈闭评价方法——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恩平组白云11目标评价为例 [J], 韩银学;杨海长;陈莹;赵钊;杨东升;王龙颖;沈怀磊;肖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北部陆缘白云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陆缘白云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陆缘白云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米立军;柳保军;何敏;庞雄;刘军【摘要】烃源岩分布特征不明、大型构造圈闭缺乏、成藏层系单一和储层条件复杂是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包括白云凹陷和荔湾凹陷)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构造、沉积到成藏的综合性研究表明,陆缘岩石圈强烈薄化背景下的伸展拆离作用控制了陆缘深水区盆地的形成与演化,陆缘岩石圈强烈伸展的结构特征控制了裂陷期规模烃源岩的分布,陆缘地壳强烈薄化带控制了拗陷期陆架坡折带和深水储层的发育与分布,从而导致白云深水区的深部结构、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等具有特殊性,与典型陆相断陷及国外深水地质差别明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白云深水区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重力流体系油气成藏模式,认识到生烃过程中形成超压、晚期断裂活动和底辟带泄压是有利的成藏动力过程,继承性古鼻状隆起带和断裂-构造脊复合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富集成藏,从而导致白云深水区呈现油气兼生、内气外油的特征,形成了白云东洼油气区、白云西洼油气区、白云北坡气区和白云东油气区等四大油气优势聚集带,同时还发育了白云西南断阶带、白云南洼、荔湾凹陷及南部超深水勘探潜力区.【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6(028)002【总页数】13页(P10-22)【关键词】南海北部陆缘;白云深水区;伸展薄化拆离断陷;油气地质特征;成藏模式;勘探方向【作者】米立军;柳保军;何敏;庞雄;刘军【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6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6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6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6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6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位于珠江口以南250 km的南海东北部大陆边缘深水陆坡区(图1),水深300~3 000 m,主要由白云凹陷、荔湾凹陷及其周边局部隆起组成。

中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动力学分析

中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动力学分析

中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动力学分析摘要:白云凹陷是珠江口盆地斜坡上发展出的一个深凹陷,它作为一种水平式的复合地堑,是由两个洼陷和一个低隆起组成的。

垂向上沉积体系可以分为三层即底部的断陷层、位于中部断裂韧性伸展层和顶部的覆盖层。

凹陷的主要断裂阶段具有韧性延伸和地壳减薄的特点,这个特殊的变形方式是有可能归结于白云凹陷恰好位于先前存在的薄弱区的构造转换带上,特殊的构造位置使得白云凹陷成为强烈构造变形区,并伴随以岩石圈地壳强烈减薄和剧烈的岩浆活动作为特征。

白云凹陷下急剧上升的地幔是发生韧性变形的重要机制,它还引起了上地幔的部分熔融。

这部分熔融物质上涌至地壳上部的沉积层受到张应力的作用并引起垂向的无间断沉积。

岩浆在第一个断裂阶段后在构造转换带聚集,向白云凹陷东北东部分和西西南部分运移至北西向基底深大断裂处, 在基地断裂处北西西向剪切断裂发展为断裂群。

该断层活动和白云凹陷的沉积历史受到了在24Ma左右洋中脊跃迁事件和在16Ma左右海底扩张停止事件的影响。

关键词:白云凹陷动力分析构造转换带韧性伸展1 引言深水勘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例如墨西哥就已经发现了超过124个的深水油田,其中储量最大的达到了15亿桶。

这个深水扇形系统成为了增加石油产量和储量的主要勘探目标,超过60多个国家致力于深水的研究与勘探。

作为中国南海北部陆坡上最大的一个深水凹陷,白云凹陷吸引了各大石油公司和海洋科学家们的集体关注。

它的研究也标志着中国深水扇形系统展开全面研究的开始。

白云凹陷位处珠江口盆地的珠二坳陷内(如图 1),整体走向近东西,面积约2x104 km2。

白云主凹与南凹之间以低隆起相隔,其中南凹还是南隆起区域的一部分。

白云凹陷的北侧是番禺低隆起。

西侧以一条北西走向的基底断裂和岩浆活动带为界与东沙隆起和开平坳陷相邻;凹陷的东侧是东沙隆起。

白云凹陷在断裂阶段聚集了一层厚的早第三纪沉积。

在Zhu-1和Zhu-2洼陷的勘探表明早第三纪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纪挠曲缓坡带三角洲沉积过程响应水槽模拟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纪挠曲缓坡带三角洲沉积过程响应水槽模拟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纪挠曲缓坡带三角洲沉积过程响应水槽模拟吴宇翔;柳保军;张春生;丁琳;谢世文;李小平;龙更生【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22(44)3【摘要】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已发现数亿吨油气地质储量,而裂陷期古近系规模有效储层的分布是深水区勘探取得持续发现的关键。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挠曲缓坡带裂陷期从文昌组到恩平组的地震资料上可观察到持续发育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

在无井或少井的情况下,为进一步认识该区构造沉降过程中大型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单元组成、演化规律,开展了白云凹陷挠曲缓坡带三角洲沉积过程响应水槽模拟实验。

实验设计了3期构造沉降,分别对应古近纪区域构造—沉积演化的3个时期,即均衡裂陷期、拆离裂陷期和断拗裂陷期,采用洪水、平水、枯水相间隔的方式模拟牵引流的水动力机制。

实验表明,在3期构造沉降过程中,挠曲缓坡带均发育天然堤、泛滥平原、分流河道、废弃河道、支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三角洲沉积环境微相单元;辫状河三角洲以侧向进积作用为主,垂向加积作用为辅,沉积中心逐渐向洼陷中心迁移;裂陷期挠曲缓坡带三角洲形态及砂体分布主要受构造地貌、入湖河流流量、湖平面升降以及水体深度等因素控制。

【总页数】11页(P476-486)【作者】吴宇翔;柳保军;张春生;丁琳;谢世文;李小平;龙更生【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烃源岩品质分析及其沉积期古氧相研究2.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沉积相类型3.被动陆缘深水重力流沉积单元及沉积体系——以尼日尔三角洲和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为例4.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与生物遗迹特征5.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海组浅海三角洲沉积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3.8Ma前后深水扇差异沉积过程及主控因素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3.8Ma前后深水扇差异沉积过程及主控因素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3.8Ma前后深水扇差异沉积过程及主控因素杨璐;王英民;何敏;陈维涛;徐少华;卓海腾;王星星;李文静【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8(039)004【摘要】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是南海北部油气勘探重要的前景地区,但是目前对白云深水扇的体系域构成及沉积演化过程的理解仍有待加强.基于三维地震剖面、钻测井数据和平面属性综合分析,探讨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3.8 Ma前后FSST 和LST的划分识别依据,描述并对比了两体系域内深水扇的沉积展布特征和时空演化过程.分析后认为FSST为垂向上砂质单点源供给的小型舌状扇体,而LST扇体脱离三角洲主物源,为砂泥混合、多线源供给的大型不规则多期叠合扇体.多因素耦合条件下前者可向后者逐渐转化,推测陆架坡折处充足的沉积物供给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等综合因素提供了背景基础,同时,强烈的自西南向东北的沿岸流是转化的有利因素.【总页数】10页(P791-800)【作者】杨璐;王英民;何敏;陈维涛;徐少华;卓海腾;王星星;李文静【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21;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03;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2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00;重庆科技学院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21;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21;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南海北部陆坡白云凹陷13.8Ma深水扇沉积 [J], 刘军;庞雄;颜承志;柳保军;李元平2.珠江口盆地13.8Ma陆架边缘三角洲与陆坡深水扇的“源-汇”关系 [J], 祝彦贺;朱伟林;徐强;吴景富3.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扇沉积相特征 [J], 戴朝成;郑荣才;戴朝勇4.深水扇沉积研究现状和展望——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深水扇系统为例 [J], 李云;郑荣才;高博禹;胡晓庆;王昌勇5.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扇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J], 王存武;陈红汉;陈长民;庞雄;施和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浅层深水水道沉积

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浅层深水水道沉积
摘 要 : 分 辨率 高 的浅 层 三维 地 震 资 料 , 白云 深 水 区浅 层 深 水 水 道 沉 积 系 统 进 行 研 究 , 应用 对 以此 指 导 地 震 分 辨 率 降 低 的 中深 层 勘
探 。在 白 云 凹 陷浅 层 的 陆坡 、 坡 底 都 发 育 大 量 深 水 水 道 , 成 因可 分 为 3类 : 蚀 型 、 蚀 / 积 型 和 加 积 型 。 深 水 水 道 的几 何 陆 按 侵 侵 加 形 态 随 地 形 坡 度 的变 化 而 变 化 , 上 陆 坡 发 育 单 一 的 深 切 供 应 水 道 , 坡 度 较 缓 的 限 制 性 环 境 内 , 个 较 宽 浅 的 水 道 垂 向 叠 加 , 在 在 多 在盆底的非限制性环境 , 个小型水道侧向迁移。在平面上 , 道形态既有顺直型也有弯曲型。白云凹陷侵蚀/ 积 型水道垂 向 多 水 加 变 化 特 征 表 现 为 粒 度 整 体 向 上 变 细 , 部 为 主水 道 , 部 为 有 堤 水 道 。深 水 水 道 砂 岩 的 勘 探 具 有 复 杂性 , 此 找 到 厚 度 大 、 通 底 顶 因 连
征, 它代表 一个 相对 长期 的沉积 物搬运 通道 。 系 统 内的水道 形态 和 位 置受 沉 积 过 程 或侵 蚀 作 用 的控 制 , 水道 地 貌 可 以是 侵 蚀 或沉 积 成 f
可 以是 两者兼 而有 之 的复合 。 ]
作 者 简 介 : 军 ( 7 )男 , 士 , 事 石 油地 质 和 油气 勘 探 研 究 工 作 。E ma :uu 5 co cc r.n 刘 1 8 , 博 9 从 — i l jn @ n o.o c 。 li n 基金 项 目 : 国家 科 技 重 大 专 项 (0 8 X 5 2 -0 3 2 0 Z 0 0 6 0 1 2 0Z 5 2 []— 0 ,0 8 X 5 2 — 0 1 1 ) 助 。 2 0 Z 0 0 5 0 ,0 8 X 5 5 — 0 ,0 8 X00 5 )6 3 20 Z 0 0 5 0 —0 0 资 (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渐新世—中新世陆架坡折带演化及油气勘探意义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渐新世—中新世陆架坡折带演化及油气勘探意义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渐新世—中新世陆架坡折带演化及油气勘探意义柳保军;庞雄;颜承志;刘军;连世勇;何敏;申俊【期刊名称】《石油学报》【年(卷),期】2011(32)2【摘要】多年的勘探实践和全区系统的层序地层研究证实,渐新世与中新世的界面为珠江口盆地的重大沉积—构造转换面,对应着南海扩张脊的跳跃和偏转、古珠江物源突变等白云运动重大事件(距今23.8Ma左右)。

该事件导致白云深水区陆架坡折带由晚渐新世位于南部隆起带附近向中新世的白云凹陷北坡迁移,其位置从距今21Ma以来基本维持不变。

两种类型和位置不同的陆架坡折带控制了渐新世和中新世白云凹陷两种不同层序组合的发育:①距今23.8Ma之前的沉积陆架坡折带呈NNE向展布,由NW向SE方向迁移,发育了珠海组海退进积型层序组合;②距今21.0Ma以来的陆架坡折带相对稳定地维持在白云凹陷北坡一带,走向为NE,发育珠江组—韩江组海侵加积型层序组合。

陆架坡折带控制了白云深水区各层序中相对富砂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低位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及陆坡区珠江深水扇砂体等有利储集层和成藏带的发育。

SQ23.8和SQ21.0两个三级层序为白云运动的沉积响应,具有最为富砂背景的低位深水扇发育条件。

通过综合研究,基本明确了渐新世的滨岸-三角洲-深水扇沉积体系及新近纪的深水沉积储盖组合为白云深水区的主要勘探层系。

白云深水区天然气藏及番禺天然气区的形成均受控于这两个陆架坡折带,表明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总页数】9页(P234-242)【关键词】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陆架坡折带;陆架边缘三角洲;层序地层格架;深水扇【作者】柳保军;庞雄;颜承志;刘军;连世勇;何敏;申俊【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2【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陆架坡折带地质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J], 张忠涛;秦成岗;高鹏;屈亮;刘道理;徐徽;徐乐意;周凤娟2.陆架坡折带的识别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以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21Ma陆架坡折带为例 [J], 高鹏;徐徽;周凤娟;秦成岗;全志臻;张忠涛;陆嫣;刘道理;屈亮;刘杰;徐乐意3.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SQ21.0层序陆架坡折带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J], 秦成岗;施和生;张忠涛;高鹏;徐徽;屈亮;刘道理4.南海白云凹陷深水区渐新世-中新世断阶陆架坡折沉积过程响应 [J], 徐强;王英民;王丹;李冬5.层序地层学标准化理论在陆架坡折-陆坡区的应用——以珠江口盆地中中新世沉积层序为例 [J], 陈维涛;徐少华;孙珍;何敏;姚佳利;王英民;卓海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南海北部深水重力流沉积问题的讨论

关于南海北部深水重力流沉积问题的讨论
第 3 4卷
第 3期


Hale Waihona Puke 学 报 Vo. 1 34. NO. 3
M a 012 y2
21 0 2年 5月
ACTA OCEANOLOGI CA NI SI CA
关 于 南海 北 部 深水 重 力流 沉 积 问题 的讨 论
庞 雄 柳 保 军 颜 承 志 , 军 李 元 平 , , 刘 ,
深 水重 力 流沉 积露 头 出露有 限 , 探实 践也 相对 少 , 勘
15 0m的水 域 , 而沉 积学 对 于“ 水重 力 流沉 积 ” 0 然 深 的定义 是从 沉积 作 用 的 不 同 成 因和 过 程 来 划 分 的 , “ 深水 重 力 流 沉 积 ” 要 指 以沉 积 物 重 力 流 作 用 为 主 主 、 积于 风暴 浪基 面 以下 的陆 坡 到 盆 地 部位 的沉 沉 积 物 ( 图 1 L 。“ 水 重 力 流沉 积 体 系 ” 指 海 相 见 )2 深 ] 是 沉 积 物重力 流过 程 、 环境 和沉 积物 l g 。
[ 7 庞雄 , 1] 申俊 , 袁立忠 ,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及其油气勘探前景[] 等 J.石 油学报 ,0 6 2 ( ) l 一1. 2 0 , 7 3 : l 6
[ 8 彭 大 钧 , 长 民 , 雄 , .南 海 珠 江 口盆 地 深 水 扇 系 统 的 发 现 [] 油 学 报 ,0 4 2 ( ) 1 —2 . 1] 陈 庞 等 J.石 2 0 ,5 5 :7 3 C9 柳保军 , 立忠 , 1] 袁 申俊 , .南 海 北 部 陆 坡 古 地 貌 特 征 与 1 . 等 3 8Ma以来 珠 江深 水 扇 E] 积 学 报 , 0 6 4 4 :6 2 . J .沉 2 0 ,2 ( ) 1 — 2 [ O 庞 雄 , 长 民 , 和 生 , .相 对 海 平 面 变 化 与 南 海 珠 江 深 水 扇 系 统 的 响 应 E] 2] 陈 施 等 J.地学 前 缘 ,0 5 1 ( )1 7 17 2 0 ,2 3 :6 — 7 . E 1 NI S S E D, T L C J At s f e — ae trp。 e] L EN T H,L W R S UD I K R . l pW tr co sAAP tde oo yNo 5 ,Ameia s c t no a o De Ou G S u i i Ge lg . 6 sn r nAsoi i f c ao

南海北部陆坡白云凹陷13.8Ma深水扇沉积

南海北部陆坡白云凹陷13.8Ma深水扇沉积
水 道 口位 置 为一 沉 积 充 填 体构 成 的深 水 扇 。 中一
l 地质概况
白云 凹 陷位 于 南 中 国海北 部大 陆 边缘 的 陆坡 区 、 港 以南 2 0k 香 5 m外 的深 水海 域 , 深 为 2 0~ 水 0 30 01 是 珠 江 口盆 地 南 部 的 巨 型 凹 陷 , 积 超 0 I, T 面
广州 504 ) 120 ( 中海油深圳分公 司, 广东
摘 要 : 用 层序 地 层 学 的 方 法 对 珠 江 口盆 地 白云 凹 陷 l. 运 3 8Ma以 来 的深 水扇 进 行 分析 , 立 了 建
浅 海 、 架 区的 沉 积 物 ( 陆 高位 时期 ) 深 水 沉 积 ( 位 时 期 ) 间 的联 系 , 而研 究 了 白 云 凹 陷 与 低 之 进

4 0
第 1 8卷
的类 型 、位置 、特 征对 于低 位 沉 积 体 系 的影 响非 常 明显 ,因此 ,陆架 坡 折 带 的识 别 对 于层 序 地 层 学 的研 究 非常 重 要 。从 分 析 现 代 海 底 的 陆架 坡 折 带 的特 征 人手 ,来 探 讨 地 质 时 期 层 序 界 面 的 陆架
l. 38Ma以 来 的 深 水 扇 体 的 岩 性 和 沉 积 物 组 成 , 方 法 对 于预 测 不 同深 水 沉 积 单 元 的 岩 性 和 此
预测深水沉积 系统的沉积物粒度及潜在储层 的质 量有 重要 意义 深水油气勘探 的关键 是精确 地预测深水沉积储层 , 白云凹陷深水勘探 有别 于浅水 陆架勘探 , 应先预测深水 目标的岩性特征 和储层条件 , 再进行 地球 物理、 圈闭评价 等工作 的勘探 流程。
稻 种 油 藏 S J4 2 M 1 … M 8

白云凹陷超压模拟及成藏研究

白云凹陷超压模拟及成藏研究

2023年7月第38卷第4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Jul.2023Vol.38No.4收稿日期:2022 06 05基金项目: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十三五”科技重点项目(CNOOC-KJ135ZDXM37SZ01SHENHAI)第一作者:张力升(1996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气成藏地质学及含油气盆地模拟。

E mail:spacelisheng_zhang@foxmail.comDOI:10.3969/j.issn.1673 064X.2023.04.004中图分类号:TE122.3文章编号:1673 064X(2023)04 0030 08文献标识码:A白云凹陷超压模拟及成藏研究张力升1,张向涛2,彭光荣2,柳保军2,师展1(1.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2.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4)摘要:南海白云凹陷深水区普遍发育超压,超压对油气运移起到重要作用,且对于海上钻井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盆地建模Petromod2014方法对白云凹陷压力-孔隙度-生烃演化进行恢复,探讨超压成因,建立相应的成藏模式。

研究表明:①白云凹陷现阶段压力应主要为生烃超压,生烃与超压分布特征一致。

②现今超压中心在白云凹陷东部,最大压力系数可达1.8以上。

③白云凹陷以“生烃超压驱动、横向砂体输导、断裂-底辟复合泄压”的成藏模式为主,油气藏大多沿着断层与常-超压界面分布。

关键词:超压演化;生烃增压;深水区;白云凹陷SimulationofOverpressureandStudyofHydrocarbonAccumulationinBaiyunSagZHANGLisheng1,ZHANGXiangtao2,PENGGuangrong2,LIUBaojun2,SHIZhan1(1.CollegeofEarthScienceandEngineering,Xi’anShiyouUniversity/ShaanxiKeyLaboratoryofPetroleumAccumulationGeology,Xi’an,Shaanxi710065,China;2.DeepwaterDevelopmentCompanyLimited,CNOOC,Shenzhen,Guangdong518054,China)Abstract:OverpressureiscommonlydevelopedinthedeepwaterareaoftheBaiyunSagintheSouthChinaSea,whichplaysanimpor tantroleinthehydrocarbonmigrationandhasasignificantimpactonthesafetyofoffshoredrilling.Theevolutionofpressure-porosity-hydrocarbongenerationofBaiyunSagwasrestoredusingbasinmodelingsoftwarePetromod2014,theformingcausesoftheoverpres surewasdiscussed,andthecorrespondinghydrocarbonaccumulatoinmodelwasestablished.Itisshownthat:(1)Atpresent,thepres sureinBaiyunSagismainlyhydrocarbongenerationoverpressure,andthe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hydrocarbongenerationando verpressureareconsistent.(2)ThecurrentoverpressurecenterislocatedintheeasternpartofBaiyunSag,withamaximumpressurecoefficientofover1.8.(3)ThemainhydrocarbonaccumulationmodeofBaiyunSagis"hydrocarbongenerationoverpressuredriven,lateralsandbodytransport,andcompositepressurereliefoffaultanddiapir",andhydrocarbonmostlydistributedalongfaultsandordi narypressure-overpressureinterfaces.Keywords:overpressureevolution;hydrocarbongenerationpressurization;deepwaterzone;BaiyunSag[Citation]张力升,张向涛,彭光荣,等.白云凹陷超压模拟及成藏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8(4):30 37,70.ZHANGLisheng,ZHANGXiangtao,PENGGuangrong,etal.SimulationofoverpressureandstudyofhydrocarbonaccumulationinBaiyunSag[J].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2023,38(4):30 37,70.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张力升等:白云凹陷超压模拟及成藏研究引 言由于全球沉积盆地普遍具有异常高压或超压的地层显示,其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以及对钻井安全的影响一直是油气地质与勘探研究的热点问题。

南海北部陆坡古地貌特征与13.8Ma以来珠江深水扇

南海北部陆坡古地貌特征与13.8Ma以来珠江深水扇

南海北部陆坡古地貌特征与13.8Ma以来珠江深水扇柳保军;袁立忠;申俊;连世勇;何敏;庞雄;舒誉;彭大钧【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06(24)4【摘要】综合利用层序地层学和地球物理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3.8 Ma以来沉积古地貌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分布及其独特的沉积特征和层序充填演化规律的分析,得出在13.8 Ma以来层序发育过程中,凹陷位于宽阔陆架向海盆变迁的陆坡区,北部发育两种类型的峡谷水道,向南海盆方向逐渐变得宽缓;盆地的古地貌背景、物源和气候变化为其主控因素的结论.同时,13.8 Ma以来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沉积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特点,现今的海底峡谷发育特点基本反映了整体的沉积背景.结果表明,白云凹陷13.8 Ma以来的深水沉积受海平面相对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主要受古地貌背景及其变迁的控制,沉积具有继承性,与现今的沉积面貌非常相似.【总页数】7页(P476-482)【作者】柳保军;袁立忠;申俊;连世勇;何敏;庞雄;舒誉;彭大钧【作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510240;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510240;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510240;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510240;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510240;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510240;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510240;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3.8Ma前后深水扇差异沉积过程及主控因素 [J], 杨璐;王英民;何敏;陈维涛;徐少华;卓海腾;王星星;李文静2.南海北部陆坡白云凹陷13.8Ma深水扇沉积 [J], 刘军;庞雄;颜承志;柳保军;李元平3.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海底扇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 [J], 郑荣才;郑哲;高博禹;胡晓庆;王昌勇4.珠江口盆地13.8Ma陆架边缘三角洲与陆坡深水扇的“源-汇”关系 [J], 祝彦贺;朱伟林;徐强;吴景富5.珠江口盆地荔湾井区珠江组深水扇沉积特征 [J], 王昌勇;郑荣才;高博禹;朱国金;胡晓庆;李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扇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扇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扇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王存武;陈红汉;陈长民;庞雄;施和生【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32)2【摘要】揭示中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扇的时空展布和油气成藏规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向深海进军的油气勘探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的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在白云凹陷北部陆坡区发现了大量深水扇沉积体,它由众多的盆底扇、斜坡扇、低位楔和下切水道构成.盆底扇和斜坡扇多期叠加,平面上成朵叶状,并与下切水道相连.研究表明,白云深水扇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1)白云凹陷具有适合油气生成的活跃烃源岩;(2)拥有包括断层、不整合面、连续分布的砂体以及流体底辟带在内的发达的输导网络;(3)低水位期发育的深水扇体与其上覆的高水位期泥岩共同形成了有利的储盖组合;(4)超压的累积和释放对深部烃源岩的排烃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白云深水扇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是珠江口盆地深水勘探的有利目标.【总页数】7页(P247-252)【关键词】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扇;主控因素;成藏条件【作者】王存武;陈红汉;陈长民;庞雄;施和生【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深水扇识别和油气成藏关键要素 [J], 王存武;陈红汉;陈长民;庞雄;施和生2.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3.8Ma前后深水扇差异沉积过程及主控因素 [J], 杨璐;王英民;何敏;陈维涛;徐少华;卓海腾;王星星;李文静3.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J], 林鹤鸣;施和生4.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J], 施和生;柳保军;颜承志;朱明;庞雄;秦成岗5.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油气成因来源与成藏特征 [J], 龙祖烈;陈聪;马宁;翟普强;黄玉平;石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构造-岩性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构造-岩性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构造-岩性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陈亮;庞雄;韩晋阳;冯轩【摘要】近年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获得较大突破,针对白云深水区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机理及成藏主控因素认识模糊的现状,通过对白云凹陷已证实的构造-岩性油气藏的解剖,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及深水环境下储层发育特征,对白云深水区东部的构造-岩性油气藏特征做了总结.研究表明:白云深水区东部发育继承性近东西向鼻状古隆起构造背景,珠江组下段SQ21低位体系域沉积期,在陆坡深水环境下发育近南北向展布的水道复合体砂岩、扇朵叶砂岩储层及大型泥质充填深切峡谷,在这种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下,发育3类构造-岩性油气藏(水道型构造-岩性油气藏、水道侧封型构造-岩性油气藏、扇朵叶型构造-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发育主要受控于优质深水砂岩储层、长期古隆起背景和\"流体底辟+断裂+构造脊+不整合+砂体\"复合油气输导体系;白云主洼生成的油气,在晚期活动断裂和底辟作用下,由深部运移至珠海组—珠江组横向疏导层,沿长期鼻状隆起带的构造脊向鼻状构造带的高部位逐渐爬升,油气在运移途中被SQ21水道型、水道侧封型及扇朵叶型构造-岩性圈闭捕获,多种类型油气藏在同一构造背景下,形成由西向东逐级抬升的\"阶梯状\"复式构造-岩性油气藏带.该研究对中国深水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较好的借鉴及指导意义.【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9(026)001【总页数】7页(P30-36)【关键词】深水重力流沉积;构造-岩性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作者】陈亮;庞雄;韩晋阳;冯轩【作者单位】中海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广东深圳 518064;中海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广东深圳 518064;中海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广东深圳 518064;中海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广东深圳 518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0 引言位于陆坡深水区的白云凹陷具备得天独厚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条件[1],由于缺乏大型构造圈闭,近几年的油气勘探主要以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为主[2],并且在白云凹陷东部的珠江组获得了一系列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发现,其天然气三级地质储量达500×108m3,但对白云深水区构造-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及模式的总结却非常少。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重力流优质砂岩储集层特征及识别方法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重力流优质砂岩储集层特征及识别方法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重力流优质砂岩储集层特征及识别方法陈亮;庞雄;刘军;韩晋阳;冯轩;胡琏;郑金云;彭光荣【摘要】根据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及钻测井资料,立足于深水沉积学理论,研究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重力流优质砂岩储集层特征及识别方法.白云凹陷深水区的油气发现主要来自深水重力流优质砂岩储集层,包括水道复合体、扇朵叶及水道-天然堤复合体砂岩.分析各类优质深水储集体的供源背景、输送通道、沉积体内幕结构、沉积过程、沉积流态发现,3类优质深水砂岩储集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物源区(陆架边缘)的沉积物组成:富砂物源背景下,陆架坡折下方易形成砂质碎屑流,发育水道复合体及席状扇朵叶体砂岩等优质储集层,可通过条带状地震下切、丘状外形、振幅异常等特征进行识别,利用单砂体平面追踪,结合砂岩波形识别及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综合描述砂岩储集层分布;砂泥混合为主物源背景下,陆架坡折下方易形成砂泥混合的重力流,重力流对内部砂泥的分异作用是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在形成了水道-天然堤复合体沉积情况下,优质砂岩储集层分布于水道内或下方的朵叶体,可根据地震下切、振幅异常、地震线描、波形识别等方法综合分析储集层分布.【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5(042)004【总页数】9页(P463-471)【关键词】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重力流沉积;优质砂岩储集层;优质储集层识别【作者】陈亮;庞雄;刘军;韩晋阳;冯轩;胡琏;郑金云;彭光荣【作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白云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南部的巨型凹陷(见图1),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陆坡区,水深200~3 000 m,凹陷面积超过20 000 km2,新生界厚度超过11 000 m。

珠江深水扇系统沉积和周边重要地质事件

珠江深水扇系统沉积和周边重要地质事件

第21卷第8期2006年8月地球科学进展A DVANCE S I N E AR TH S C I ENC EV o l.21 N o.8A ug.,2006文章编号:1001-8166(2006)08-0793-07珠江深水扇系统沉积和周边重要地质事件庞 雄,陈长民,吴梦霜,何 敏,吴湘杰(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 广州 510240)摘 要:最近的研究发现了位于南海北部珠江口外白云凹陷陆坡深水区的珠江深水扇系统。

珠江深水扇系统以珠江为沉积物源、以持续深沉降的白云凹陷为沉积古地理背景、以与全球海退型海平面相反的相对海侵型海平面变化的沉积层序构成了其发育演化的特殊性,并留下了控制沉积的周边重要事件的记录。

23.8M a等界面沉积速率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均有突变,反映出物源区的变化,可能折射出与青藏高原隆升、南海扩张有关的重要事件,使得古珠江骤然向西部高原拓展,甚至较今天的珠江流域范围还广阔;承载珠江深水扇系统的白云凹陷持续沉降形成了陆坡内盆地,导致21~10.5M a B P多个层序深水扇垂向叠置充填的特殊沉积建造;根据60多口井资料建立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具有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相一致的三级旋回和不一致的二级旋回。

如果能对珠江深水扇系统实施综合大洋钻探获取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资料,开展珠江深水扇沉积作用与白云凹陷沉降的深部机制、珠江流域演化、海侵型相对海平面变化的耦合性等研究,将有利于揭示南海扩张、边缘海沉积、海平面变化、中国西部高原隆升事件的相关联系和形成机制。

关 键 词:珠江深水扇系统;古珠江;南海;白云凹陷;海平面中图分类号:P736 文献标识码:A1 珠江深水扇系统沉积记录了周边重要地质事件的信息白云凹陷位于南中国海北部陆缘,珠江口以南的陆坡深水区,水深200~3000m,凹陷面积超过20000k m2,新生代沉积厚度超过11k m,自下第三系断陷期河湖相沉积向上逐步演变为上第三系及第四系的陆坡深水沉积。

成岩相分析方法在南海北部深水区储层预测的应用——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为例

成岩相分析方法在南海北部深水区储层预测的应用——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为例

成岩相分析方法在南海北部深水区储层预测的应用——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为例梁建设;王琪;郝乐伟;唐俊;廖朋【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1(029)003【摘要】成岩相分析方法旨在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之间建立一种成因联系,建立研究区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关系模型,为孔隙演化机理和主控因素分析及储层平面分布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机械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是本区主控成岩作用类型,据此可划分出5种主要的成岩相组合:早期碳酸盐胶结弱溶蚀相、弱压实强溶蚀相(<1 800m)、中等压实强溶蚀相(1 800~2 800 m)、较强压实-较强溶蚀相(2 800~3 800m)和强压实-弱溶蚀相(>3 800m).其中深水区储层主要受控于较强压实较强溶蚀相,孔隙度分布在10%~20%之间,为Ⅲ类储层夹Ⅱ和Ⅰ类储层.珠海组(E23zh)总体以较强压实强溶蚀相为主,在三角洲平原水道、滨岸砂形成以Ⅱ类储层为主的优质储层分布区,这与第一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有关.同样,受强溶蚀作用影响,在三角洲平原区形成了Ⅲ类储层夹部分Ⅱ类和Ⅰ类储层的相对有利储层分布区,而在三角洲前缘由于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砂岩粒度细,加之相对较强的压实改造,多形成Ⅲ类储层分布区.【总页数】9页(P503-511)【作者】梁建设;王琪;郝乐伟;唐俊;廖朋【作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总院,北京,100027;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相关文献】1.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钻前地层压力地震预测方法 [J], 郭志峰;刘震;吕睿;刘国昌;张功成;沈怀磊2.陆缘地壳强烈拆离薄化作用下的油气地质特征——以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白云凹陷为例 [J], 庞雄;任建业;郑金云;刘军;于鹏;柳保军3.叠前反演在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深水区域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汪瑞良;颜承志;胡琏;张卫卫;明治良;刘波4.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早期预测 [J], 米立军;刘震;张功成;沈怀磊;常迈;郭瑞;田继先;谭卓5.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重力流沉积机理 [J], 庞雄;朱明;柳保军;颜承志;胡琏;郑金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 第1期2011年2月中国海上油气CHIN A OF FSH OR E O IL A ND G A SV ol.23 N o.1Feb.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8060)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 05025-03、2008ZX 05056-01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柳保军,男,工程师,200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主要从事石油勘探研究。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中168号海洋石油大厦研究院(邮编:510240)。

E -mail:liu bj 2@ 。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沉积充填演化及控制因素分析*柳保军 庞 雄 颜承志 连世勇 刘 军 何 敏 申 俊 韩晋阳 李元平(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摘 要 白云深水区在新生代经历了裂谷断陷、断拗、热沉降拗陷等构造演化阶段,相应发育了裂谷断陷期文昌组多个半地堑陆相河湖沉积,断拗期恩平组大型湖盆沉积、从断拗向热沉降拗陷过渡的珠海组海相浅水陆架-陆坡深水沉积,以及2318Ma 之后的热沉降拗陷期海相陆坡内盆地深水沉积,形成了独特的多个盆地叠置的沉积充填模式和断陷-断坳-坳陷的三层盆地结构,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

构造演化、古地理、物源供给条件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等多种因素控制了白云深水区的沉积充填演化;发生于2318~2110M a 的白云运动,是白云深水区裂后海相沉积充填的主控因素,使得古珠江的物源体系和陆架坡折带发生迁移,形成了珠海组海退进积型与珠江组)韩江组海侵加积型层序组合,这两个层序组合均发育大规模深水扇砂岩。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深水区 沉积充填演化 控制因素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陆坡区(图1),主体为白云凹陷。

由于白云深水区处于减薄的过渡地壳上[1-6],凹陷结构和沉积充填演化具有特殊性。

长电缆地震剖面、古地磁资料和物理模拟揭示,白云凹陷经历了与珠一坳陷不同的构造演化[7-16]。

白云凹陷在中生代处于弧前盆地位置,为古特提斯的一部分[2,6],其东北部东沙隆起钻井已证实珠江口盆地南侧发育了中生代海相砂泥沉积,部分图1 白云深水区区域构造位置图钻井也揭示了火成岩基底的存在,因此白云凹陷发育中生代裂前海相沉积岩与伴随的岩浆岩构成的基底。

分析认为,白云凹陷经历了新生代断陷、断拗、热沉降拗陷及断块升降等构造演化阶段[2,8],相应发育了陆相断陷湖盆沉积、大型断坳湖盆沉积、海陆过渡相浅海三角洲沉积以及陆架陆坡海相深水沉积,形成了其独特的三层结构以及时间和空间上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

笔者应用钻井、地球物理、古生物等资料并结合构造演化阶段,把白云深水区沉积充填序列从老到新分为断陷期文昌组河湖沉积、断拗期恩平组大型湖相沉积、过渡期浅海陆架三角洲-陆坡深水沉积和拗陷期陆坡深水沉积等4套层序组合,详细分析其充填演化特征和沉积背景,旨在从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明确白云深水区生储盖组合条件,从而为该地区成藏条件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1 沉积充填演化分析111 断陷期文昌组河湖相沉积充填根据白云凹陷地震相-沉积相解释并与珠一坳陷进行对比,发现白云深水区也发育与珠一坳陷T 70、T g 界面之间的大规模区域不整合界面T 80,对20中国海上油气2011年应珠琼二幕构造事件,T80界面以下地层中二级断裂构造带将NE) SW走向的白云凹陷分割成多个半地堑、宽地堑[9],而T80界面以上地层则是统一的凹陷范围整体沉积,这说明白云凹陷沉积了规模巨大的文昌组陆相断陷湖盆沉积。

近年对白云凹陷北坡天然气区的有机地化、流体包裹体、古油藏等综合分析表明,虽然番禺地区以天然气充注为主,但早期存在来自文昌组的石油充注[2]。

文昌组沉积时期,白云凹陷沉积明显受到断裂作用控制,凹陷被多组正向和反向断裂分割成西南区多个半地堑、中部宽地堑和东北部多个半地堑,由此组成了若干洼陷(图2、3)。

这些半地堑、宽地堑的形成演化受拉张强度控制,成为白云深水区的主要沉积单元,总面积超过13700km2,最大沉积厚度大于5000m。

通过全区的地震连片解释,文昌组地震相可分为3部分:下部地震反射较杂乱,可能是在始新世张裂初期高能环境下的充填沉积,包括粗粒、分选差、快速堆积的河流相及洪积冲积相;中部地震反射为中)强振幅、连续、平行、低频特征,可以和珠一坳陷陆丰13洼中深湖相泥岩的地震相类比,可能反映低能中深湖环境下砂泥互层的沉积特征;上部地震反射为弱振幅、连续、平行特征,可能反映晚期断裂作用减弱和半地堑中水体较小的浅湖相沉积。

同时,在二级控凹断裂带下降盘靠近边界断层的部位基底沉降最深、沉积最厚,发育丘形、杂乱、中)弱振幅、连续性差的扇三角洲沉积楔状反射(图2),至洼陷的中央部位表现为近连续、平行、强振幅反射,反映靠近边界断层部位冲积扇或扇三角洲向洼陷中央迅速过渡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的特征;而远离边界断层的缓坡上倾方向基底逐渐抬高,沉积减薄并依次超覆在隆起上,揭示该时期沉积充填明显受半地堑边界断层的控制。

112断拗期恩平组大型湖盆沉积充填晚始新世,珠江口盆地发生珠琼二幕运动,进一步张裂导致地壳减薄、塑性增加,使得白云凹陷在发生断裂活动的同时产生不均衡性沉降,凹陷范围大大扩展,凹陷沉积面积达20000km2,最大沉积厚度为3500m,沉积速率达270m/M a,基本上结束了文昌组沉积时/断陷分隔0的现象,成为统一的大断坳湖盆,成为珠江口盆地的沉积和沉降中心。

白云凹陷北部缓坡区钻遇恩平组的井有PY27-2-1、PY28-2-1、PY33-1-1、KP6-1-1和BY7-1-1等,第23卷第1期柳保军等: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沉积充填演化及控制因素分析21普遍为河流平原、泛滥平原煤系地层和滨浅湖相沉积,同时在反映凹陷内沉积的地震剖面上识别出大规模的前积斜层或/S0型反射,并从凹陷西北坡向凹陷中心推进(图4a),基本覆盖了白云凹陷主洼大部分地区。

由此可见,恩平组沉积期沉积物主要来自西北面的番禺低隆起,早期具前积反射的三角洲发育在凹陷西侧,而位于三角洲前方的凹陷主体区应为湖相沉积环境,并随着三角洲向凹陷中心区的推进,湖相沉积环境逐渐演变为三角洲相至河流相。

此外,多套三角洲前积反射亦揭示了多个次级张裂期形成的拉张-沉降-沉积的多个沉积充填旋回。

从PY33-1-1井恩平组岩性变化可明显看出上述演化过程。

该井恩平组下部4700~5103m为厚层砂岩和含砾砂岩,沉积环境为高能冲积平原上的低曲度辫状河;而恩平组上部4200~4700m段为一明显的向上变细层序,泥岩含量可达50%,沉积从图5所示的白云凹陷NW)SE向地震剖面解释图来看,地震反射结构由近平行、弱连续、中)强振幅、低频反射逐渐过渡到复合S斜交型前积反射,体现了三角洲沉积体系逐步向海推进的演化过程。

层序地层研究表明,白云凹陷珠海组可分为6个三级层序(ZH SQ3)ZH SQ6)。

初期发育的2个层序(ZH SQ1)ZH SQ2)无明显的陆架坡折,以区域海侵形成的上超沉积充填为主,在凹陷中部T70之上可见到一定规模的三角洲前积体(图4a),多为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组合;受周边局部隆起影响,此时期主要为局限海湾环境,仅在南部隆起带中段与海相通。

白云凹陷以南的荔湾凹陷区在珠海组沉积中)晚期发生强烈沉降(最大海泛期约2815 M a[2]),使白云凹陷区开始发育陆架坡折带,逐渐由局限海湾演化为大陆边缘型盆地,并接受深水陆坡沉积,凹陷周边各井普遍钻遇一套稳定的泥质沉环境为曲流河和低地沼泽[2,7]。

113过渡期珠海组浅海陆架三角洲-陆坡深水沉积充填渐新世早期的南海运动(T70)结束了盆地张裂期,珠江口盆地开始接受海相沉积。

晚渐新世珠海组沉积期为盆地从张裂断陷期向拗陷期转化的过渡阶段,发育了一套海陆过渡相到浅海陆架相-陆坡深水沉积体系。

在白云凹陷,珠海组顶界面(T60)和底界面(T70)均为不整合面(和或沉积转换面),代表白云凹陷经历了2次较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及沉积体系域的变化,为重要的沉积-构造转换面[2,14-16]。

白云凹陷北部PY33-1-1、KP6-1-1和BY7-1-1等井钻遇的珠海组主要为高位三角洲平原-河流相-前缘砂储层,具有砂岩单层厚度大、砂泥岩互层的特点,砂岩百分含量50%~80%;自然伽马曲线多呈漏斗状,反映粒度向上变粗,这与地震剖面的前积反射结构相对应(图4b)。

22中国海上油气2011年积;同时,古珠江水系沉积物供给充足,三角洲强烈进积,在相对海平面周期性升降的影响下发育具有陆架坡折、峡谷水道的I型三级层序边界(ZH SB3),导致ZH SQ3)ZH SQ6等4个层序形成海退型进积层序组合,以三角洲前缘为主的陆架坡折带也由北西向东南方向迁移,到达了南部隆起带附近,并在各层序坡折下方发育了一定规模的深水扇,末期(2318 Ma左右)在陆架坡折的东南侧荔湾凹陷区发育一大型的深水盆底扇复合体(图5)。

总之,珠海组可能经历了2个沉积演化阶段,初期受古隆起控制发育局限海湾)浅海沉积体系,而中)晚期受海退型陆架边缘坡折带控制发育被动大陆边缘三角洲-陆坡半深海及深水扇沉积充填组合。

114拗陷期珠江组)韩江组陆坡深水沉积充填白云运动(2318M a的重要事件)使得曾经是弧前盆地和断坳盆地软弱带的白云地区深部地幔上隆并再度产生沉降[15],由渐新世晚期的浅海陆架环境演变成为中新世以来的陆坡深水环境。

ODP1148钻孔资料以及白云凹陷周边PY33-1-1井的地球化学元素和古生物资料分析表明,在2318M a界面(T60)上下所有的测试数据曲线都发生了转折[2,14-16],再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对比追踪,逐步认识到该界面为一重大事件面,并在白云凹陷产生强烈沉降,使沉积作用发生重大变化;2318M a以后,南海大规模的海侵开始,相对海平面开始上升,陆架坡折带由南部隆起带附近向北跃迁;2110Ma 以来陆架坡折带稳定在白云凹陷北坡,白云凹陷成为稳定陆坡深水环境。

分析认为,强烈的热沉降导致白云凹陷成为一个大的统一的坳陷区,深水沉积物基本上被限制在凹陷之内,这是白云凹陷沉积速率比周边高出许多并一直维持深水环境的重要原因。

2318M a以来白云凹陷的沉降演化存在阶段性:2318~1615M a沉降强度不大;1515~1015M a沉降强烈,沉降对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经过系统的层序地层学研究[1-4,8-10,15],在2318 ~1015M a的珠江组)韩江组中共划分出7个三级层序(图5),并在白云凹陷识别出各层序低位体系域的大型盆底扇和斜坡扇等沉积体,具有强烈下切特征的峡谷水道主要发育在凹陷的北缘和西部断裂发育区,其侵蚀特征和峡谷沉积充填方式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北缘发育的水道具有强烈的削截深切(可达100~200m s)、侧向迁移和垂向叠加,以及从/V0谷向/U0谷变化的特点;西部断裂区发育的水道则表现为侵蚀强度不大、峡谷发育宽缓、分布面积广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