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斜视和弱视(眼科学课件)

合集下载

斜视与弱视精品医学课件

斜视与弱视精品医学课件

治疗方法的选择与评估
01
评估病情
医生需对患者的斜视类型、程度 、原因等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最
佳治疗方法。
03
治疗流程
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 的治疗计划,包括治疗方法、治
疗时间、治疗费用等。
02
考虑因素
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考虑患者的年 龄、病情、身体状况、经济能力
等因素。
04
定期随访
治疗后,医生会定期随访患者, 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非手术治疗方法
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
药物治疗
通过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减 轻斜视症状。
使用肉毒杆菌毒素、肾上腺素等药物,减 弱或加强眼外肌的力量,改善斜视症状。
视觉训练
非手术治疗效果
通过特定的眼肌训练,增强眼外肌的力量 ,提高眼球运动的稳定性,从而改善斜视 症状。
部分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方法改善斜视 症状,但效果可能较慢且不稳定。
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适应症
斜视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符合 手术指征者。
手术原理
通过调整眼外肌的长度,改变眼球的 牵拉力量,从而消除或减轻斜视症状 。
手术方法
根据斜视类型和程度,可选择单眼或 双眼手术,包括直肌后徙、直肌缩短 、上下直肌加强等。
手术治疗效果
大多数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部分 患者可能仍需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来 辅助视力。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05
斜视与弱视的预防与保 健
斜视的预防与保健
定期眼科检查
儿童和青少年应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 及时发现斜视问题。
矫正屈光不正
及时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 ,以减轻眼部疲劳和不适。

临床知识眼科学屈光不正ppt课件

临床知识眼科学屈光不正ppt课件
• 双眼屈光状态不等,不论是屈光不正的性质或 度数的不同
• 交替视力 • 斜视或弱视 • 双眼视觉障碍
• 配镜——考虑视网膜像放大率 • 框架眼镜与角膜接触镜
27
老视 (presbyopia)
• 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 • 不属于屈光不正 • 老视的原因:晶体硬化 弹性下降
睫状肌的功能也逐渐减弱 • 临床表现 :视近物困难(近点远移)
视疲劳 阅读需要提高照明度 • 治疗: 凸透镜
在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距离验配
28
屈光检查法---验光
29
30
屈光不正矫治
框架眼镜 角膜接触镜 屈光手术
角膜屈光手术 眼内屈光手术 老视屈光手术 后巩膜加固术
31
32
33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
3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模型眼和简化眼
屈光力的大小
各屈光面的曲率半径 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 屈光间质的相互位置
眼轴长度
8
眼球总屈光力定为60D,眼球屈光介质的平均折射率 为1.336
角膜屈光系统的屈光力约为+43.0D 晶状体屈光系统的屈光力约为+19D
通过改变曲率半径,率增加而使
远视:调节>集合 近视: 集合>调节 视疲劳,内斜视及外斜视
13
屈光不正(ametropia)
•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 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 态称为正视(emmetropia)
• 调节松弛状态下,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 系统屈折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35
36
37
38
39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课件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课件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
21
斜视临床检查法
• 双眼注视时,一眼眼位偏斜称为斜视(strabismus). • 一. 斜视的检查(Examinaton of strabismus) • 1. 病史(history):家族史,发病年龄,发生类型,偏斜类型,注
视性质,治疗史等。 • 2. 一般情况:偏斜方向和程度,眼裂大小等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
26
斜视治疗的基本原则
• 治疗时机:斜视一经确诊就可开始治疗。越早 越好,年龄越大,几乎不能恢复双眼视觉功能, 为美容目的。
• 非手术治疗: 1. 弱视的治疗 2.光学治疗:配镜 3.药物治疗: 4.视能矫正训练:补充和巩固手术效果。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
27
斜视治疗的基本原则
• 手术治疗: 方法:1.肌肉减弱术 2.肌肉加强术 3.水平肌肉垂直移位术 手术肌肉选择:
• B. 潜在融像功能检测:主要方法为红滤片加棱镜 方法。即在斜视患者的单眼前加红光滤片,双眼 同时注视点光源,在单眼上加棱镜至出现双眼单 像。
• C. 立体视功能检测:应用随机点立体图检测。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
25
斜视治疗的基本原则
• 目的:恢复双眼视觉功能 先治疗弱视,双眼视力平衡后,手术或非手术矫正斜视。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
17
视 网 膜 对 应 点
双眼视觉的产生是由于两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有共 同视觉方向,在两眼黄斑周围视网膜上有许多成对 的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点,称为视网膜对应点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
18
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
复视(diplopia) 视混淆 抑制(suppression) 异常视网膜对应(ARC) 偏心注视 弱视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

视光学与斜视弱视介绍PPT课件-图文

视光学与斜视弱视介绍PPT课件-图文

被动治疗方法
传统遮盖疗法 遮盖键眼,训练弱视眼 全天遮盖full-time 部分时间遮盖part-time 短小遮盖minimun
压抑疗法
光学药物压抑疗法 压抑健眼 药物压抑疗法 睫状肌麻痹剂 散瞳 塑料薄膜压抑疗法 压抑健眼
弱视治疗(3)
旁中心注视治疗方法 后像疗法 用特制视镜炫耀中心窝外视网膜,黑斑保护中心窝,后像出
分类:内斜、外斜、性垂直斜
视少见。
共同性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 a.2-5岁发病; b.中度远视 c.早期为间歇性 d. AC/A正常。
共同性内斜视 comitant esotropia
非调节性内斜视:与屈光调节没有关系 后者包括:先天性内斜视 基本型内斜 视 近距离内斜视
共同性内斜视的诊断:
配镜原则: 1. 最低度数, 2.矫正视力达到正常水平。
治疗方法
假性近视:睫状肌麻痹剂, 用眼卫生 真性近视:光学矫正 框架眼镜 角膜接触镜:
视野大,外观漂亮。适用高度近视、屈光参差、 特殊职业。缺点:可能感染。
1.RK手术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 30-40年代日本学者佐腾切内皮面 70年代苏联学者Fyodorov切角膜前层,不伤 及内皮
屈光检查方法(1)
主观检查法 :又称为显然验光法,插片法。适应 症:40岁以上的患者。
第二云雾法,适应症:远视或远视散光患者,高 度远视镜片,逐渐降低远视的度数,直至最佳视 力。
屈光检查法(2)
客观检查法 :睫状肌麻痹,客观准确 适应症:年幼儿童 具体方法: 检影法 电脑验光仪。
治疗原则
眼的调节
各种距离的物象都能够聚焦在视网膜 上
自动调整屈光能力的功能称为调节功 能(accommodation)。

第十七章-斜视与弱视课件

第十七章-斜视与弱视课件
斜视预后较好,年龄越大,双眼视功能异 常恢复越困难。
外斜视:多为间歇性,即使年龄稍大时 手术,也能恢复双眼视觉功能。
成人后天性斜视:先保守治疗,积极查 找病因,病情稳定6个月后手术。
隐斜视
隐斜视是一种能被双眼融合机能控制的潜在的眼位偏斜。 任何去融合的方法均可暴露潜在的眼位偏斜。正常人多数都 有 隐斜视,无症状时不做临床诊断。
是否早产、顺产及出生体重;既往的照片;相关的诱因,如外伤、疾病等;
斜视为恒定性抑或间歇性;是否视物成双。 要了解以前的治疗情况,同时观察病人是否有代偿头位。还要了解是否有家族 史。
2.视力检查与屈光检查 常规视力检查。
与斜视相关的有几点 (1) 一定要分别检查远、近视力;分别检查裸眼视力与矫正视力。 (2) 对有隐性眼球震颤的患者,双眼同时检查的视力明显比单眼遮盖所查的视力好。 为避免或减少诱发隐性眼球震颤,在检查时保持双眼同时睁开,雾视一眼而检查对 侧眼视力。用此方法可检查到实际视力。
去遮盖时,观察被遮眼的眼球移动情况,如被遮眼无眼球移动则说明该眼 无显斜视;去遮盖眼如有从偏斜位返回正位的矫正性移动,则说明该眼有隐斜视。 如去遮盖后该眼停留在斜位上,遮盖对侧眼后该眼才返回注视位,则表明遮盖眼 有显斜视。
(2)交替遮盖: 方法:遮盖板迅速从一眼移到对侧眼,再回来,反复多次,观察是否有眼球移动。 如无眼球移动,说明该眼为正位;如发现有眼球移动,而单眼遮盖实验时对侧眼 未见移动,则说明有隐斜存在。
n 6.主导眼(dominant eye) 两眼在同时视物时,起 主导作用的眼。
n 7.隐斜视(phoria,heterotropia,latent deviation ): 能够被双眼融合机制控制的潜在的眼位偏斜
n 8.显斜(tropia,heterotropia,manifest deviation): 不能够被双眼融合机制控制的眼位偏斜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PPT课件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PPT课件

斜视临床检查法
双眼注视时,一眼眼位偏斜称为斜视 (strabismus). 一. 斜视的检查(Examinaton of strabismus) 1. 病史(history):家族史,发病年龄,发生类 型,偏斜类型,注视性质,治疗史等。 2. 一般情况:偏斜方向和程度,眼裂大小等
3. 视力检查visual acuity: 4. 屈光检查refractive examination: 5. 斜视的定性和定量检查(Quantitative examination of strabismus) (1)遮盖试验(cover test): A.交替遮盖试验: B.遮盖-去遮盖试验: (2)角膜映光法:
上方肌内旋,下方肌外旋
六个诊断眼位
协同肌和拮抗肌 单眼某一眼外肌行使主要作用时,还有其它眼 外肌来协助完成,起协助作用的眼外肌,称协 同肌。 如垂直注视时,上直肌和下斜肌是使眼球向上 运动的协同肌。 眼外肌的运动尚需相互制约,以免超出所需要 的运动范围,相互制约的眼外肌称为拮抗肌。 如同一眼内转或外向同一方向共同运动时,使双眼 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肌肉称为配偶肌。
非共同性
发病 骤然
共同性
逐渐进展 无受限 两个斜视角相等 无
眼球运动 向麻痹肌运动方向受限 斜视角 复视 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有
代偿头位


第一斜视角:健眼注视目标,斜眼的偏斜度。 第二斜视角:斜眼注视目标,健眼的偏斜度。
非共同性斜视
主要指麻痹性斜视(少数痉挛性), 是由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 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眼外肌麻痹 所致的眼位偏斜。
完全相同的图像综合成一个具有立 体感的图像 三级视功能
产生双眼视觉的基本条件
双眼视力比较接近

屈光不正斜视弱视课件

屈光不正斜视弱视课件

近视
并发症 玻璃体异常 视网膜脱离 青光眼 白内障
正常眼B超→ 后巩膜葡萄肿→
正常眼底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
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
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灶
黄斑出血
Fuchs斑
近视
与近视发生开展密切相关的两大因素 遗传因素
高度近视眼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 双亲近视是单亲近视发病率的6倍多 环境因素与过度近距用眼 绝大多数低中度近视与此有关
1.内斜视 眼位向内偏斜。在出生后6个月内内发生者称
之为先天性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后天 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 斜视常发生在2~3岁儿童,患儿通常会伴有中 高度远视,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
2.外斜视 眼位向偏斜,一般可分为间歇性与恒定性外
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因病人具有较好的融像 能力,大局部的时间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维持 在正常的位置,只有偶尔在阳光下或疲劳走 神的时候,才表现出外斜的眼位。有些儿童 还表现为,在强烈的太阳光常会闭一只眼睛。 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开展成恒定性外斜视。 3.上、下斜视 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比内斜视和外斜视少 见,上下斜视常伴有头部歪斜,即代偿头位。
阅读小字困难,需将目标放远
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度
看近时眼疲劳、胀感、头痛、视物模 糊
视近不能持久
随年龄增长加重
老视的验配
随便到眼镜店买副老花镜戴上即可? 必须在矫正视远屈光度根底上进行 如,原有+1.00D的屈光不正,老视度数为+2.00D,应配镜
的度数 是+1.00D加+2.00D为+3.00D。又如,原有-5.00D,老 视度数为+3.00D,应配镜的度数是-5.00D加+3.00D为 -2.00D。 假设原来有规那么散光,配镜时应参加.

弱视、斜视ppt课件

弱视、斜视ppt课件

斜视
斜视
(2)单马氏杆检查法:由一组平行排列的柱镜组 成,通过马氏杆能把点光源变成一条线,且该光 线的方向于马氏杆柱镜排列方向互相垂直。 检查水平斜视:5M处放臵一点光源,把马氏杆水 平放在患者右眼前,患者右眼看到一竖线,左眼 看到白色点,如果点线重合,说明没有斜视;如 果竖线在右,白点在左,为同侧性复视,说明是 内斜视,需加底向外的三棱镜矫正,直至两点重 合,所加三棱镜度数即为斜视度数;如果竖线在 左,白点在右,为交叉性复视,说明是外斜视, 需加底向内的三棱镜矫正,直至两点重合

斜视
斜视


遮盖去遮盖法;鉴别隐斜视和显性斜视的方法。 (1)定性:遮盖一眼,观察未遮盖眼的运动方 向,如出现运动,说明有显斜视;如果未遮盖 眼不动,再以同样方法遮盖另一只眼,观察对 侧未遮盖眼的运动方向。第一次遮盖的若为患 者的偏斜眼,对侧未遮盖眼不会发生运动,因 为遮盖前后都是非斜视眼注视;如果遮盖的是 患者的非斜视眼,偏斜眼则回出现运动。所以 该检查法必须先后遮盖两只眼睛才能得到正确 结果。 (2)定量:同交替遮盖法
弱视
二、分类 斜视性弱视:患者由于斜视,物像在双眼不落到正 常视网膜对应点上,引起的复视和视混淆感到不适, 大脑视皮质主动抑制斜视眼传入的视冲动,该眼黄 斑功能长期被抑制造成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屈光参差(2.5D以上)造 成两眼视网膜成像大小不等,融像困难,大脑视皮 质中枢只能选择抑制屈光不正程度较重的眼,该眼 形成弱视。
弱视、斜视
弱视
一、定义: 1,从弱视成因上: 弱视是指在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期(出生后3个月 ~5岁,特别是2岁以前)进入眼内的视觉刺激不 够充分,剥夺了形成清晰物象的机会(形觉剥夺) 和(或)两眼视觉输入不同引起清晰物象与模糊物 象之间发生竞争(两眼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 眼或双眼视力发育障碍,一般矫正视力≤0.8。 2,一般定义: 凡双眼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0.8者称 为弱视。

屈光不正ppt课件

屈光不正ppt课件
注视同一目标。
☆ 调节越大,集合也越大,协同关系 ☆ 三联动现象(近反射):
看近物时,调节、集合、瞳孔缩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正视眼:
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 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恰好
落在视网膜上。
第二节:屈光不正
(Ametropia)
〖定义〗 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
的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聚焦在视网 膜上。
第三节 屈光参差 (Amisometropia)
〖定义〗 双眼的屈光状态不相等,无论是
屈光不正的性质或度数的不同均称 为屈光参差。
〖临床表现〗 ①轻度:无症状 ②屈光参差>2.5D时,可产生 融合困难,弱视,斜视。
〖治疗〗 1.配戴眼镜 2.角膜接触镜 3.角膜屈光手术:
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原因〗
①眼轴过短 ②屈光力不足
〖分类〗 轻度远视:<+3.00D 中度远视:+3.00~+5.00D 高度远视:>+5.00D
〖临床表现〗
1. 视力减退,
轻度者年轻时 可使用调节代偿
2. 视力疲劳:调节性
3. 易诱发内斜视
4. 眼底:正常, 或假性视神经炎改变。
〖治疗〗 验光,配戴适度的凸透镜
包括:近视、远视、散光。
近视 (Myopia)
〖定义〗
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 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聚集在视网膜 前方。
〖原因〗 1. 眼球轴过长 2. 屈光力过强
☆ 遗传因素 ☆ 发育因素 ☆ 环境因素
〖分类〗 1.根据近视程度分类: (1)轻度近视:<-3.00D (2)中度近视:-3.00~-6.00D (3)高度近视:>-6.00D 2.根据屈光成分分类:

斜视与弱视-精品医学课件

斜视与弱视-精品医学课件
药物治疗
非手术治疗方法
斜视手术
通过手术矫正斜视,使两眼能够同时看到同一个物体。
弱视手术
通过手术来改善弱视眼睛的视力,如视网膜剥离术、眼外肌手术等。
手术治疗方法
通过术后康复训练,可以巩固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视力。
术后康复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
巩固疗效
术后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弱视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筛查在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
公共卫生政策在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
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的眼保健教育,提高公众对斜视与弱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政府应提供经济支持,帮助那些因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治疗的斜视与弱视患者。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免费的眼科检查和斜视与弱视的预防、控制服务。
社会心理因素对斜视与弱视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
当一只眼睛的视力低于另一只眼睛时,大脑可能会抑制视力较差的眼睛的信号,导致弱视。在这种情况下,大脑可能会试图通过将视线方向偏离来弥补这种视力差异,从而导致斜视。此外,弱视还可能导致眼球肌肉萎缩和眼球变形,进而加重斜视症状。
总结词
斜视与弱视的关联
02
斜视与弱视的病因学
屈光不正
斜视患者中,屈光不正是一个常见的原因。特别是对于儿童,如果存在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可能因为视觉模糊而出现斜视。
03
斜视与弱视的诊断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眼部不适症状、视力情况、家族病史等。
包括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视力状况。
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斜视。
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判断斜视的类型和程度。
通过观察患者是否有复视现象,进一步了解斜视的情况。
斜视的诊断流程
视力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光不正
南昌大学一附院 眼科教研室 授课老师 杨 璐
视觉的形成
正常的屈光系统 正常的视网膜及视神经功能 大脑视觉中枢的正常融合功能
眼球光学 Refraction of the eyeball
一、光与眼的屈光(light and eye) 眼球的光学系统成分由外向内为角膜、房水、 晶状体和玻璃体。 (Refractive system of eye)
3. 远视眼常伴有小眼球、浅前房,因此 远视者散瞳前要特别注意检查前房角。 另外,远视眼的眼底常可见小视乳头, 色红,边缘略不清,稍隆起,类似视乳 头炎或水肿,但矫正视力正常。 4. 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五、散光 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进 入眼内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是形成两 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散光可由角膜或晶状体产生。
七、老视 概念: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 老 视。是一种生理现象,大约在45~50岁 老视的原因:晶体硬化,弹性下降,睫状 肌的功能逐渐减弱,眼的调节功能下降。 临床表现 :近点远移,视近物困难(近距 离阅读困难,不能持久),视疲劳,屈光 状态与老视 矫正: 凸透镜
屈光检查方法
一、客观验光法(Objective method) 1. 检影(Retinoscopy) :通过检影镜将光线投射入 眼,观察瞳孔区的影动,获得眼屈光状态的信息。 2. 验光仪(Automated refractor) :应用电脑验光仪 验光。 二、主觉验光法(Subjective method) 在客观验光的基础上,对客观验光结果进行精细调 整,以更符合被测者的要求。有直接试镜片法、云 雾法等,规范的主觉验光应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 三、睫状肌麻痹验光 眼的调节状况直接影响屈光的检测,因此为了准确 获得人眼静止状态下的屈光不正度数,有时需做睫 状肌麻痹验光。常用睫状肌麻痹验光的药物: 0.5~1%阿托品。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
角膜基质环植入术(ICRS)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原理:应用准分子激光切 削角膜中央或旁中央区的 基质层,改变角膜的屈光 力,从而达到矫治屈光不 正的目的。
• 优点:更为符合角膜的生 理,保留了角膜前弹力层, 术后发生角膜浑浊较少, 高度近视回退少,且术后 疼痛轻、恢复快。
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 斑中心凹聚焦,不能产生清晰像。 近视(myopia)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 视网膜之前。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近 视 眼 的 成 像 及 其 矫 正
近视分类(classification of myopia) : 按屈光成分(refractive component): 屈光性近视(refractive myopia) 轴性近视 (axial myopia) 按近视度数(degree of myopia ): 轻度近视(mild) 〈-3.00 D 中度近视 (moderate) -3.00--- -6.00D 高度近视 (high) 〉-6.00D 病理性近视和单纯性近视
按两条主子午线聚焦与视网膜 的位置关系:
1. 单纯近视散光:一主子午线聚焦 在视网膜上,另一主子午线聚焦 在视网膜前。 2. 单纯远视散光:一主子午线聚焦 在视网膜上,另一主子午线聚焦 在视网膜后。 3. 复合近视散光:两条主子午线均 聚焦在视网膜前,但聚焦位置前 后不同。 4. 复合远视散光:两条主子午线均 聚焦在视网膜后,但聚焦位置前 后不同。 5. 混合散光: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 网膜前,另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 网膜后。
角膜接触镜
矫正原理与框架眼镜基 本相同。
优点:减少了框架眼镜
的物象放大率问题。
缺点:容易影响眼表的
正常生理。
软镜:适合不同类型屈光不正,验配简 单,配戴舒适。有眼表疾患者慎用。 硬镜:RGP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验配复 杂,需一定适应期。
角膜塑形术( OK镜)
角膜塑形(orthokeratology,OK):
类型: 1.规则散光(regular astigmatism) 最大和最小屈光力子午线相互垂直者。 又分: (1)顺规散光:最大屈光力子午线在 90º ±30º 位置的散光; (2)逆规散光:最大屈光力子午线在 180º ±30º 位置的散光; (3)斜向散光:其余方向的散光。 2. 不规则散光: 最大和最小子午线屈光力不相互垂直。
1. 光学矫正(凹透镜)
原则: 以能矫正视力的最低度 数为宜
2. 屈光性手术矫正
3. OK镜
四、远视(hyperopia) 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 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的远点在眼后, 为虚焦点. 典型的远视者视远不清,视近更不清。
远 视 眼 的 成 像 及 其 矫 正
分类(Classification) : 按度数:1)低度<+3.00D 2)中度+3.00~+5.00D 3)重度> +5.00D 能被调节所代偿的那一部分远视,称为 隐性远视,在未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时难 以发现。随年龄增长,调节能力下降, 被调节所代偿的隐性远视则逐渐暴露出 来。
2.调节幅度、调节与年龄 眼所能产生的最大 调节称为调节幅度。与年龄密切相关。青少 年调节力强。
调节力与年龄的关系如下: 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 最大调节幅度=25-0.4*年龄 平均调节幅度=18.5-0.3*年龄
3.调节范围(accommodative range) 眼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所能看清的最远一点 称为远点。眼在极度调节时所能看清的 最近一点称为近点。远点和近点之间的 距离为调节范围。 4.调节、集合与瞳孔反应 (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 and pupil reflex)
散光矫治:散光应以柱镜片矫正,不规 则散光可试用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
六、屈光参差 概念:双眼屈光状态不等,不论是屈光不正的 性质或度数的不同均称为屈光参差。度数相差 2.50D以上通常会因融像困难而出现症状。 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 视疲劳 交替视力 斜视或弱视 矫正 充分矫正 接触镜:双眼屈光参差过大
集合 (convergence):当眼球注视近物时, 除调节作用和两侧瞳孔缩小外,还有双侧 内直肌收缩,两眼球同时内转,这种作用 称为集合。集合程度的单位是米角 (meter angle) 调节越大集合也越大,两者保持协同关系。 调节时还将发生瞳孔缩小。 眼的三联动现象:调节,集合和瞳孔缩小。
正视眼的调节和集合是相互协调的 屈光不正的患者两者不协调 远视:调节>集合 近视: 集合>调节 视疲劳,内斜视及外斜视
模型眼(model eyeball):简易模型眼将角 膜和晶体分别简化为单一球面。
眼球总屈光力(total diopter of the eyeball) 在调节静止状态下为58.64D,最大调节 时为70.57D。眼屈光系统中最主要的屈 光成分是角膜和晶状体,角膜的屈光力 大约为43D,晶体约为19D。晶体通过改 变曲率半径,最大可增加10—12D。 眼轴长度为24mm
LASIK术后
眼内屈光手术
临床表现:
视力 视疲劳 眼位偏斜 (内斜视) 眼球的变化 假性近视 诊断 注意假性近视:睫状肌麻痹剂 矫正: 凸透镜
与远视有关的几个常见问题 1. 屈光性弱视 一般发生在高度远视且在6岁前未给 予适当矫正的儿童,通过检查及早发现 并完全矫正,同时行适当的弱视训练可 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 内斜 远视者未进行屈光矫正,在远距工 作时就开始使用调节,近距工作时使用 更多的调节,产生内隐斜或内斜。如果 内斜持续存在,就会出现斜视性弱视。
使用特殊设计的高透氧硬镜,通过 机械压迫、镜片移动的按摩作用及泪液
的液压作用,是角膜中央压平,达到暂
时减低近视度数的作用。
屈光性手术
角膜屈光手术
RK、PRK、LASIK、ICRS、表面角膜镜片术等
眼内屈光性手术
有晶体眼IOL植入术 摘除晶体及IOL植入等
巩膜屈光手术
后巩膜加固术 巩膜扩张术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 光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称为屈光 (refraction)。
眼的屈光:外界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产 生折射,在视网膜形成清晰缩小的倒像,这 种生理功能就称为眼的屈光。 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用屈光力来表达。 在眼球光学中,应用屈光度(diopter,D)作 为屈光力的单位。屈光度为焦距的倒数,即 D=1/f。
模型眼进一步简化称简略பைடு நூலகம்,即将眼球 总屈光力定为60D,屈光介质的平均折 射率为1.336,前焦距-16.67mm,后焦 距22.27mm。
二、眼的调节与集合
1.调节 为看清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 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物体在视网膜 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为看清近距物而改变 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调节基础为晶状体弹性和睫状肌功能。
正视、屈光不正与老视
一、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和发育 正常情况下,婴幼儿出生不久都处于远视状态,随着 生长发育,逐渐趋于正视,至学龄前基本达到正视, 该过程称为“正视化” 二、正视(emmetropia) 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 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正视眼的远点为无限远。
三、非正视眼(屈光不正 ametropia):眼调节静止
近视的病因: 内因与外因
临床表现:远视力减退、视疲劳、 眼位偏 斜(外斜视)、眼球突出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弧形斑、豹纹眼底、 黄斑改变(出血或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 巩膜后葡萄肿 病理性近视
并发症:晶状体混浊;玻璃体液化、混浊 和后脱离;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
眼底改变(豹纹状眼底、弧形斑等)
矫正:
屈光不正矫治 Correction of refra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