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保护与规划课程设计梦word版本
水污染课程设计~~~版本.doc

课程设计设计课题镇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系部班级环境工程1202 所属专业环境工程设计者李云天学号2012011359指导教师设计时间前言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针对我国水资源使用现状,现代城市急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收集和处理工程设施来收集各种污水并及时的将之输送至适当地点、然后进行妥善处理后再排放或再利用。
以达到是保护环境免受污染,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的健康与正常生活的目的。
水污染控制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环境保护方面讲,水污染控制技术有保护和改善环境、消除污水危害的作用,是保障人民健康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从卫生上讲,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兴起对保障人民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对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癌症或是“公害病”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经济上讲,城市污水资源化,可重复利用于城市或工业,这是节约用水和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它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专门针对城市污水处理而设计,实现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基本的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同时也是实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海洋环境保护课程设计 (2)

海洋环境保护课程设计一、背景介绍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约占地球表面的71%。
海洋为维护地球生态平衡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吸收二氧化碳、稳定气候及维持物种多样性等。
然而,近年来海洋环境面临着威胁,包括海洋污染、气候变化、海洋物种减少、过度捕捞等。
因此,为了保护海洋环境,有必要加强对海洋环境的认知和保护。
二、课程目标•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海洋污染、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学习海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作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海洋生态系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特点;•掌握海洋生物分类及其特征;•学习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
2. 海洋污染•了解海洋污染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海洋污染源和影响;•学习海洋污染防治措施及其作用。
3.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及其限度;•学习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应对措施。
4. 海洋环境保护措施•了解海洋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学习海洋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式学习;•个案式学习;•观察法;•实践操作法。
五、教学评价•学生听课笔记;•个人和团队报告;•课堂测试、课后作业;•探究报告。
六、资源准备•绘制海洋生态系统图谱;•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模拟海洋环境实验仪器,如测量海洋溶氧量的仪器等;•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图书、宣传资料和其他学习资源。
七、结语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污染、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措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环保和生态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课堂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其综合素质。
水环境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环境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书一、课程基本信息概述课程名称:水环境保护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程学时:24学时学分:2分授课方式:面授课程关系:旅游环保、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二、课程目的和要求1.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水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掌握水环境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以此提高对水资源的认知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课程要求:(1)了解水污染的成因和危害。
(2)掌握水污染的防治方法。
(3)了解水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政策。
(4)了解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1. 课程内容:(1)水污染成因和危害(2)水污染防治方法(3)水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政策(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 教学安排:第一讲:水污染的成因和危害(6学时)1. 水污染的定义和分类2. 水污染的成因和危害3.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第二讲:水污染防治方法(6学时)1. 生物法2. 机械法3. 处理法第三讲:水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政策(6学时)1. 国家水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2. 地方水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第四讲: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学时)1. 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 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3. 水资源节约利用和合理分配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2)案例分析(3)小组讨论和交流(4)实地考察2. 评价方式:(1)期末考试(2)实验报告(3)小组讨论和交流(4)参与度和课堂表现五、教学资源和保障1. 教学资料:(1)教材:《水环境保护》(2)教师课件2. 环境要求:教室要求通风设备齐全、课后保持教室卫生,保证授课展示的环境卫生安全。
六、参考书目1. 刘品宜.水环境保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沈茂山.水环境污染防治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 朱庆,肖鹏等.环境保护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贾治邦.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水环境保护课设

水环境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书姓名:班级:学号:一.污染源的评价三股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确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序(DO和pH不考虑),列表计算,并画图表示。
1.确定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由题意可得下列三表:表2 等标污染负荷计算表2.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示意图二.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1.单因子评价法(1) 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断面排序DO 和pH 要单独算由DO : pH :,,~109~468/(31.6)f j DO f j sf sj DO f j ssf DO DO S DO DO DO DO DO S DO DO DO DO T -=≥-=-<=+,,7.0~7.07.07.0~7.07.0j pH f j sd j pH f j sv pH S pH pH pH S pH pH -=≤--=>-所以得:表5 DO 和pH 的单因子指数表6总的单因子指数(2)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断面排序示意图2 模糊综合评价法(1)水质分级标准(2)各评价因子别隶属函数 1)DO 的隶属函数Ι级水 y 1=()⎪⎩⎪⎨⎧≥<<≤5.715.76.516-x 6x 0x x Ⅱ级水 ()⎪⎩⎪⎨⎧<<-<<-≤≥=6555.765.15.75,5.70y 2x x x x x xⅢ级水 ⎪⎩⎪⎨⎧<<-<<-≤≥=532)3(6563,60y 3x x x xx x Ⅳ级水 ⎪⎩⎪⎨⎧<<-<<-≤≥=322532)5(2,50y 4x x x x x x Ⅴ级水 ⎪⎩⎪⎨⎧≤<<-≥=2132330y 5x x xx 2)BOD 5的隶属函数Ι级水 y 1=⎪⎩⎪⎨⎧≤<<-≥213233x 0x x xⅡ级水 ⎪⎩⎪⎨⎧<<-<<-≥≤=4343224,20y 2x x x x x xⅢ级水 ()⎪⎩⎪⎨⎧<<-<<≤≥=6426433-x 3,60y 3x x x x x Ⅳ级水 ()⎪⎩⎪⎨⎧<<-<<≤≥=106410642)4-x (4,100y 4x x x x x Ⅴ级水 ()⎪⎩⎪⎨⎧≥<<≤=10110646-x 60y 5x x x 3)COD 的隶属函数Ι级水 y 1=()⎪⎩⎪⎨⎧≤<<≥1011510x -1515x 0x x Ⅱ级水 ()()⎪⎩⎪⎨⎧<<-<<-≥≤=2015520151051020x ,100y 2x x x x xⅢ级水 ()⎪⎩⎪⎨⎧<<<<≥≤=302010)x -30(2015515-x 30x ,150y 3x x x Ⅳ级水 ()⎪⎩⎪⎨⎧<<<<≤≥=403010x -40302010)20-x (20,400y 4x x x xⅤ级水 ()⎪⎩⎪⎨⎧≥<<≤=401403010x -40300y 5x x x 4)氰的隶属函数Ι级水 y 1=()⎪⎩⎪⎨⎧≤<<≥05.0015.0005.000.045x -5.005.00x 0x x Ⅱ级水 ()()⎪⎩⎪⎨⎧<<<<≤≥=.105.005.00x -.105.0005.00045.005.00-x 05.00,.100y 2x x x xⅢ级水 ()⎪⎩⎪⎨⎧<<<<≤≥=5.10.1005.0)x -5.10(.105.005.005.00-x 5.00,5.100y 3x x x x Ⅳ级水 ()⎪⎩⎪⎨⎧<<-<<-≤≥=2.015.005.02.05.10.1005.0)1.0(.10,.200y 4x x x x x x Ⅴ级水 ()⎪⎩⎪⎨⎧≥<<≤=.201.205.105.005.10-x 5.100y 5x x x5)挥发酚的隶属函数Ι级水 y 1=()⎪⎩⎪⎨⎧≤<<≥01.00102.0001.0001.0x -02.0002.00x 0x x Ⅱ级水()()⎪⎩⎪⎨⎧<<<<≤≥=05.0002.0003.00x -05.0002.0001.0001.001.00-x 01.00,05.000y 2x x x xⅢ级水()⎪⎩⎪⎨⎧<<<<≤≥=1.0005.0005.00)x -1.00(05.0002.0003.0002.00-x 02.00,1.000y 3x x x x Ⅳ级水()⎪⎩⎪⎨⎧<<<<≤≥=.101.009.9x -.101.0005.0005.00)05.00-x (05.00,.100y 4x x x x Ⅴ级水 ()⎪⎩⎪⎨⎧≥<<-≤=.101.101.0099.001.01.000y 5x x x x6)氨氮的隶属函数Ι级水 y 1=()⎪⎩⎪⎨⎧≤<<≥5.101.505.105.30x -.50.50x 0x x Ⅱ级水 ()()⎪⎩⎪⎨⎧<<<<≤≥=1.50.50x -1.505.105.305.10-x 5.10,10y 2x x x x Ⅲ级水()⎪⎩⎪⎨⎧<<<<≤≥=.511.50)x -.51(1.50.50.50-x .50,.510y 3x x x x Ⅳ级水 ()⎪⎩⎪⎨⎧<<<<≤≥=2.51.50x -25.11.50)1-x (1,20y 4x x x xⅤ级水 ()⎪⎩⎪⎨⎧≥<<≤=212.51.50.51-x .510y 5x x x(3)各断面评价因子隶属度计算表8各断面评价因子隶属度计算结果(4)各断面权重系数计算结果(5)对IV 和V 断面进行综合评价1)IV 断面实测六项指标值为:{4.0/DO ,5.0/BOD5,29/COD ,0.050/氰,0.005/挥发酚,0.7/氨氮} 则可计算出一个6*5的模糊关系矩阵:000.50.50000.50.50000.10.900.10000010000.60.400R ⎧⎫⎪⎪⎪⎪⎪⎪=⎨⎬⎪⎪⎪⎪⎪⎪⎩⎭表10 IV 断面水质评价权重系数计算结果 由此可见{}0.250.210.260.100.040.14A = 采用模型1,(,)M ∧∨B=A*B={}0.250.210.260.100.040.14000.50.50000.50.50000.10.900.10000010000.60.400⎧⎫⎪⎪⎪⎪⎪⎪⎨⎬⎪⎪⎪⎪⎪⎪⎩⎭={}00.140.250.260归一化后得到{}00.220.380.400B =因此,IV 断面水质评价等级为:对I 级水的隶属度为0,对II 级水的隶属度为0。
水环境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doc

[1]夏汉平.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机理与效率.生态学杂志[J].2002,21(4):51-59
[2]季兵.人工湿地系统处理上海崇明高浊度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3)
[3]王飞宇,洪剑明,靖德兵,阮晶晶,姜冰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12).
5)人工湿地中植物的筛选和组合
6)其它治理工艺的选择和设计
2.质量要求:
1)对污染源和水体水质进行调查,分析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危害;
2)设计成果符合环境要求;
3)设计合理可行;
审核(系主任)
批准(院长)
三峡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年秋季学期
课题名称
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指导教师
李宁
学生姓名
[10]张志勇.人工湿地防治湖泊富营养化污染探讨[J].污染防治技术, 2007 Nhomakorabea (04)
设计成果要求:
要求治理结果使水体清澈,适于鱼类生存。
整治工程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完成6000—8000字的课程设计。
进度计划安排
起止日期
要求完成的内容及质量
本设计采用分散与集中结合的方法。
分散:任务书在理论课程进行的同时下达,学生在平时即可进行相应的基础资料的收集。
长江三峡水库岸长约600km, 平均水面宽1500m, 总落差150m左右. 库区总面积近5.8万km2, 包括175m正常蓄水位淹没所涉及的湖北省和重庆市21个县( 市、区), 其中湖北省有宜昌、秭归、兴山和巴东四县, 重庆市有巫山、巫溪、奉节、云阳、万州、忠县、开县、涪陵、丰都、武隆、石柱、长寿、渝北、巴南、北碚、重庆、江津及近郊6区等17县( 市、区) 。山地和丘陵占库区总面积的95.7%, 其中山地又占74%。三峡库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降水量1185.2mm,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8%。
水环境保护设计方案范本

水环境保护设计方案范本水环境保护设计方案是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指进行各种措施和技术手段,以减少工程建设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份水环境保护设计方案范本,供参考。
1. 工程概况本项目是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为XXX万元,建设总用地面积为XXX平方米,工程周期为XXX 个月。
2. 污染物排放控制污水处理厂是一种有污染物排放的工程,我们采用以下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1)在污水处理工艺设计阶段,采用先进的生物处理工艺,优化排放水质指标。
(2)规范管理污染物生成源,对处理过程中的废水均实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3)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立合理的隔离防护带,避免土地沉降和土层塌陷。
(4)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粉尘和噪声防治措施,减少空气和噪声污染物的排放。
(5)建成后对排放标准的监测非常严格,用监测数据来评估污染物排放效果是否合规,必要时进行调整和升级。
3. 环境风险评估为了提早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我们对项目进行了全面的环境风险评估,重点评估了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并确定了以下风险防控措施:(1)有关施工环节的重要配套工程和处理装置的设计和质量控制。
(2)环境监测计划,保证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监测和报告周期,用于发现污染物超标情况。
(3)建造后要定期组织环保投入和设施分类管理、监控和升级。
4. 节水措施水资源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取节节水措施对于节约水资源和降低排放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项目建设中采用了以下措施:(1)采用作室冷却,减少冷却水的消耗。
(2)在过滤回用中采用开涡轮机压泵+隔膜压缩机的集中回收方案。
(3)厕所全部采用节水型,水量基本一半。
5. 环境整治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噪声和扬尘污染。
为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我们采用了以下环境整治措施:(1)对建筑施工现场实行二次治理,尽可能控制扬尘污染。
(2)在施工场地围墙和边界防护体系内,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减少噪声污染。
水污染课程设计~~~版本.doc

课程设计设计课题镇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系部班级环境工程1202 所属专业环境工程设计者李云天学号2012011359指导教师设计时间前言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针对我国水资源使用现状,现代城市急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收集和处理工程设施来收集各种污水并及时的将之输送至适当地点、然后进行妥善处理后再排放或再利用。
以达到是保护环境免受污染,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的健康与正常生活的目的。
水污染控制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环境保护方面讲,水污染控制技术有保护和改善环境、消除污水危害的作用,是保障人民健康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从卫生上讲,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兴起对保障人民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对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癌症或是“公害病”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经济上讲,城市污水资源化,可重复利用于城市或工业,这是节约用水和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它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专门针对城市污水处理而设计,实现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基本的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同时也是实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水环境保护课程设计

2.5各监测指标的测定方法…………………………………………14
2.6水环境评价方法………………………………………………16
三、水环境保护建议……………………………………………17
四、参考文献……………………………………………………18
一、概述
1.3污染物来源
由于受纳水体污染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通常按污染货进入水体的空间几何形态将其分为点源和非点源点源是指以集中点排放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非点源指除上述点源以外的所有分敗进入水体的污染源,包括各类地表源(产生于地表)和非地表源(养殖投饵、降雨降尘和各类船只流动污染).水体污染源分类见图4.1。
1.3污染物来源………………………………………………………4
1.4水环境质量评价…………………………………………………5
二、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
2.1污染源调查………………………………………………………8
2.2采样点布设………………………………………………………12
2.3监测指标与分析方法……………………………………………12
点源主要集中在上瑶湖,污染源主要来自氨厂部分废水、昌东镇雄风漂染厂废水及高校园生活污水。3 个污染源的排放量分别为 2 万m³/a 、3.65 万m³/a,200万m³/a。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业、人畜及水产养殖业,所占比例约为20%~30瑶湖周边为农田及村落,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田化肥流失和农药的污染。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主要是过量施用氮肥和磷肥),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进入湖泊;农药尤其是高毒农药使用的残留,通过各种渠道汇流到水体中,引起水质污染。瑶湖年产鱼600余万公斤鱼类便和饵料沉淀对水体会造成一定污染。中瑶湖及下瑶湖偏南段,污染源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保护与规划课程设计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水环境保护与规划姓名:梦学号: 2011班级: 2011指导教师:李庆云2015年 1月 16日一、基本资料某市某建设项目位于A河流左岸,该河流主要供区域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或区域娱乐用水。
该河流在项目所在地区域长度65km,流域面积478km2,年平均流量5.2m3/s,枯水期流量2m3/s,枯水期流速5m/s,河流宽度15-25m。
该建设项目下游12km处为项目所在地市水文站,水文站下游6km处有一条B河流汇入,该河流年平均流量2.4m3/s,枯水期流量1.0m3/s,河流宽度5-9m。
B河流汇入口上游B河流右岸有一养殖场,B河流汇入口下游9km处A河流上有一省监控断面,省监控断面水质目标:COD50mg/L、氨氮5mg/L。
该建设项目废水排放量35820m3/d,废水水质:COD178mg/L,BOD551mg/L,SS330mg/L,NH3-N25mg/L;养殖场废水排放量27580m3/d,废水水质COD267mg/L,BOD578mg/L,SS320mg/L,NH3-N35mg/L;A河流上游来水水质COD32mg/L,BOD58mg/L,SS120mg/L,NH3-N2mg/L;B河流上游来水水质COD27mg/L,BOD56mg/L,SS87mg/L,NH3-N1.5mg/L。
二、设计任务1、列表判断说明该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并给出评价因子。
2、制定详细的水环境现状调查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时段、断面设置位置(列表)、监测因子、监测时间和频率等;根据导则要求确定现状调查范围;在图中标明监测断面位置。
3、A、B河流常态流速下,采用完全混合模式计算A和B河流充分混合过程段各污染因子浓度,给出计算过程。
4、建设项目运营后,针对COD、氨氮二个污染因子,分别采用一维稳态模式、完全混合模式预测省监控断面处水质,判断断面处水质是否满足控制目标要求,给出判断过程(注意:选择最不利时期进行判断,一维稳态模式系数k取1)。
三、设计要求与成果提交1、设计报告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用语规范,绘图正确、书写整洁。
2、设计时间:2015年1月12日——1月16日。
3、每人提交设计报告书一份,手写或打印均可。
1月16日下午2:00前提交设计报告,由三位班长收齐、按学号排序后交予指导教师。
四、参考资料1、附图:某建设项目排水路线图2、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838-200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2013)课程设计具体内容一、水环境影响评价(1)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规定,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主要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受纳污水水域的规模以及对水质的要求来划分,分为3个级别。
其中,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内陆水体的分级判据如下表: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内陆水体)由已知条件得,该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35820m3/d≥20000m3/d,结合上述表中的规定,摘录如下表作为分级依据:1)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判别由《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中的相关规定,结合该建设项目产生污染物有COD、BOD5、SS、NH3-N四类均为非持久性污染物,污染物类型只有一种、水质参数数目为4<7,故判断该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简单。
2) 地面水域规模判定由导则相关规定得出以下表作为地面水域规模判定依据该建设项目年平均流量为5.2m3/s<15m3/s,由此判定为小河。
3)水质类型该项目的水质类别的判定可由GB3838来判定,该项目所处河流主要用于区域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或区域娱乐用水,可判定水质类型为Ⅳ类水。
4) 结论由以上判定为二级,评价表格如下表:(2)评价因子:COD、BOD5、SS、NH3-N四类。
二、水环境现状调查(1)水环境现状监测方案1)监测时段的确定由《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查河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二级时的调查时期的描述为:条件许可,可调查一个水文年的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一般情况,可只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期。
在此处选取枯水期为调查期。
2)取样断面的布设位置及监测因子根据布设原则推荐的调查范围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出,水质急剧变化处水文站附近布设取样断面,在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所有断面布设位置如下表所示:3)监测时间和频率在小河流二级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每期应检查一次,每次调查三天,并且至少一天对所有已选定的水质参数取样分析。
(2)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根据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查不同污水排放量河流现状点差范围参考表,摘录如下表格:环境现状的调查范围,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地区。
在此区域内进行的调查,能全面说明与地面水环境相联系的环境基本状况,并能充分满足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
由该项目污水排放量为35820m 3/d ,根据上表,经计算得:S=(40-25)/(50000-20000)*(35820-20000)+25 =32.91km(3)监测断面位置的标注见附图三、A 和B 河流充分混合过程段各污染因子浓度的推求此处计算主要根据完全混合公式:hp hh p p Q Q Q C Q C C ++=其中,C p :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L) C h :上游来水污染物的浓度(mg/L) Q p :污染物的排放流量(m 3/s) Q h :上游来水流量(m 3/s) C :完全混合后的水质浓度(mg/L)由于A,B 河流处于常态流速,所以在此处取A,B 河流的平均流量Q A =5.2m 3/s, Q B =2.4m 3/s,建设项量目的流:Q 建=35820m 3/d=35820/(24*60*60) m 3/S =0.415m 3/S,养殖场的流量:Q 养=27580m 3/d=27580/(24*60*60) m 3/S =0.32m 3/S,各污染物浓度计算过程如下:对于A 河流:)/()(C COD h p h h p p Q Q Q c Q c ++==(178*0.415+32*5.2)/(0.415+5.2) =42.79mg/L )/()(C 5BOD h p h h p p Q Q Q c Q c ++==(51*0.415+8*5.2)/(0.415+5.2) =11.18 mg/L )/()(C SS h p h h p p Q Q Q c Q c ++==(330*0.415+120*5.2)/(0.415+5.2)=135.52 mg/L )/()(C N -NH3h p h h p p Q Q Q c Q c ++==(25*0.415+2*5.2)/(0.415+5.2)=3.70 mg/L 对于B 河流:)/()(C COD h p h h p p Q Q Q c Q c ++==(267*0.32+27*2.4)/(0.32+2.4)=55.24mg/L )/()(C 5BOD h p h h p p Q Q Q c Q c ++==(78*0.32+6*2.4)/(0.32+2.4)=14.47mg/L )/()(C SS h p h h p p Q Q Q c Q c ++==(320*0.32+87*2.4)/(0.32+2.4)=114.41 mg/L )/()(C N -NH3h p h h p p Q Q Q c Q c ++==(35*0.32+1.5*2.4)/(0.32+2.4)=5.44 mg/L结果如下表:四、水质判别(1)一流稳态模式计算COD 浓度根据判断时期的选取原则:为了增加工程的安全保证等级,应选取对洪水最不利的的枯水期。
相应的流速应取5m/s,计算所用流量均应采取枯水期流量。
一维稳态模式方程:C=C0*exp[-kx/(86400u)]由报告书中得知,k取1,x=9Km,u=5m/s;相应的C0取A,B交汇处的污染物浓度,C0的计算采用完全混合模式,即C0 =(C A Q A+C B Q B)/(Q A+Q B),其中 Q A=Q枯+Q建=2+0.415=2.415m3/SQ B=Q枯+Q养=1+0.32=1.32m3/SC A= (C p Q p+C h Q h)/(Q P+Q h)= (178*0.415+32*2)/(0.415+2)=57.09mg/LC B=(C p Q p+C h Q h)/(Q P+Q h)= (267*0.32+27*1)/(0.32+1)=85.18mg/L则C0=(57.09*2.415+85.18*1.32)/(2.415+1.32)=67.00mg/L故C COD= C0*exp[-kx/(86400u)]=67*exp[-9000/(86400*5)]=65.6mg/,结论:得出的COD浓度大于报告书中的省控断面的水质目标50mg/L,故不满足要求。
(2)完全混合模型计算NH3-N:相应的公式如下:=(C A Q A+C B Q B)/(Q A+Q B),CNH3-N其中 Q A,Q B采用(1)中的结果即可,C A= (C p Q p+C h Q h)/(Q P+Q h)= (25*0.415+2*2)/(0.415+2)=5.95mg/LC B=(C p Q p+C h Q h)/(Q P+Q h)= (35*0.32+1.5*1)/(0.32+1)=9.62mg/L则C=(C A Q A+C B Q B)/(Q A+Q B)=(5.95*2.415+9.62*1.32)NH3-N/(2.415+1.32)=7.25mg/L故得出的NH3-N浓度大于报告书中的省控断面的水质目标5mg/L,不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