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诺切特案(英国法院)

合集下载

反洗钱典型案例评析

反洗钱典型案例评析

反洗钱典型案例评析——贷款诈骗案发布时间:2011.07.14点击数:14613选择字号:大中小反洗钱案例分析——许宗林上市公司洗钱案发布时间:2011.07.14点击数:6537选择字号:大中小[案情]2005年1月1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对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实施停牌,达尔曼这只曾经盛极一时的“中华珠宝第一股”寿归正寝。

一叶知秋,达尔曼的结局凸现出中国股市的一些问题。

从洗钱的角度分析这支个股,问题更是触目惊心。

达尔曼于1996年12月上市,发行3000万流通股,发行价7.3元,经过数次送股后总股本从最初的7600万股迅速扩张至2.28亿股。

此后机构经过两次配股,再次圈走5.78亿元。

退市前,达尔曼历史上的最高股价高达94亿元,成为中国股市著名的高价股,号称“中华珠宝第一股”。

而其董事长许宗林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两年以身价6亿元入选《福布斯中国内地百富榜》。

到了2004年6月末,公司却亏损14.44亿元,每股收益为-5.04元,股东权益为-3.47亿元,每股净资产为-1.21元。

短短数年时间,达尔曼从一支绩优股突然变为一支百病缠身的退市股,其中的原因令人费解。

根据有关部门核查,发现达尔曼所有的采购、生产、销售基本上都是在一种虚拟状态下进行的。

每年公司都会制定一些所谓的经营计划,然后组织有关部门和一些核心人员根据计划制作虚假的原料入库单、生产进度报表和销售合同等。

为了做到天衣无缝,相关销售发票和增值税发票应缴的税款都一分不少地缴纳——据测算,达尔曼几年来用以造假的成本达数亿元。

其虚假投资经营项目也数不胜数,如帐面显示“达尔曼一条街”项目投入8227万元纯属子虚乌有;还有账面显示6000万元的“都江堰钻石加工中心”、5213万元的“西安富士达传感器”、1950万元的“蓝天林木种苗项目及轻型基制”,都属于虚报项目。

为了隐瞒其诈骗事实与非法收入,许宗林建立了大量由他控制的空壳公司和影子公司来与达尔曼进行“业务往来”,这类公司总数达30多个,其法定代表人表面看起来与许宗林没有任何关系,但其实都是许宗林身边的人,许宗林只需要怀揣着这些公司的印鉴,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完成他的数字游戏了。

智利政治家皮诺切特生平简介

智利政治家皮诺切特生平简介

智利政治家皮诺切特生平简介奥古斯托;何塞;拉蒙;皮诺切特;乌加特,智利政治家、军人、总统。

任内实行独裁统治,迫害反对派。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智利政治家皮诺切特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奥古斯托;何塞;拉蒙;皮诺切特;乌加尔特(卡斯蒂利亚语:,),1973年至1990年为智利军事独裁首脑。

他通过流血政变,推翻了民选总统阿连德建立军政府。

在任内进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但是同时残酷打击异己,造成大量侵犯人权的事件。

1973年9月11日,皮诺切特指挥军队包围总统府,总统阿连德遇难。

随即皮诺切特建立军政府,中止执行宪法,解散国会,执行严厉的言论检查,取缔左翼政党,暂停一切政治活动。

根據近年美國CIA的解密資料,皮诺切特的行為得到美國的大力支援。

军政府对左翼政治活动的镇压导致至少约3,000人被杀或失踪,超过27,000人遭监禁或拷打,其中许多人被迫流亡国外。

1980年,新宪法在一次普遍认为是“不规范、不民主”的公民投票中获得通过。

新宪法规定,1988年进行等额选举的总统大选,1990年还政于民。

皮诺切特在那次大选中失利。

1989年,智利举行差额选举的总统大选,帕特里西奥;埃尔文(Patricio Aylwin)获胜,于次年接替皮诺切特出任总统。

皮诺切特卸任后,仍保留军队总司令的职务至1998年。

根据1980年宪法的规定,他可以在智利参议院获得一个终身参议员席位。

1998年,皮诺切特前往英国就醫。

西班牙法庭发出传票,将其拘禁在家中逾一年。

最终由于健康原因,皮诺切特获得释放回到智利。

2002年,智利最高法院裁定皮诺切特因为血管痴呆症不适宜出庭接受侵犯人权的指控,他随即放弃了在参议院的席位。

2004年5月,智利最高法院又裁定他具有接受审判的能力。

当年12月他遭到多项罪名的起诉。

皮诺切特的支持者认为他的主要功绩是:阻止了共产主义的蔓延,同左翼革命运动之类的激进组织的恐怖活动作了斗争,执行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为1990年代智利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于国际法上管辖与豁免的冲突

关于国际法上管辖与豁免的冲突

国际法上管辖与豁免的冲突【案例1】皮诺切特(Augusto Pinochet)案皮诺切特(Augusto Pinochet)是智利的前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被控在执政期间犯有包括灭绝种族、酷刑在内的严重侵犯人权的罪行。

1998年9月,皮诺切特因病到英国治疗,应西班牙请求,英国当局在伦敦拘捕了皮诺切特。

10月28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定“作为前国家元首享有免于英国法院民事和刑事诉讼程序的豁免权。

”11月25日,英国上议院法庭推翻了这一裁决,认为皮诺切特不享有豁免权。

1999年1月18日,上议院举行听证会,开始对“皮诺切特案”进行重新审理。

1999年3月24日,上议院最后裁定皮诺切特败诉。

其间,西班牙、比利时、卢森堡等欧洲国家都先后向联合王国政府提出正式请求引渡皮诺切特的要求。

在西班牙皮诺切特被指控在其执政期间犯有灭绝种族罪、酷刑罪以及恐怖主义罪行(terrorism)。

依据西班牙《1985年司法权力组织法》(缩写为LOPJ1985)第二十三条第四款的规定以及《西班牙宪法》第十三条和第九十六条的规定,西班牙对皮诺切特可能犯有的灭绝种族罪有管辖权。

但是西班牙最高刑事法庭在决定是否起诉皮诺切特的时候却遭遇到管辖权抗辩。

2000年3月,英国以皮诺切特身体状况不宜接受审判为由,拒绝了西班牙的引渡请求,准许皮诺切特回到智利。

2000年6月,智利圣地亚哥上诉法庭裁定皮诺切特不再享有终身参议员的豁免权。

【案例2】比利时逮捕令案(Arrest Warrant)2000年4月11日比利时布鲁塞尔初审法院的调查法官基于普遍管辖原则签发了“缺席审判逮捕令”,要求逮捕刚果民主共和国当时在任的外交部长阿普杜拉耶·耶罗迪亚(Abdulaye Yerodia),指控其犯有1993年比利时《反暴行法》规定的“严重违反1949年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的罪行”和危害人类罪。

根据该法第7条以及1999年的修正案,比利时可对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的犯罪嫌疑人行使普遍管辖权。

皮诺切特引渡案

皮诺切特引渡案

皮诺切特案一、案情介绍1973年原智利陆军参谋长皮诺切特通过军事政变,推翻了阿连德民选政府,当选为智利总统。

皮诺奇特通知智利十几年,直至1990年,艾尔文当选新任智利总统,此后,皮诺切特被任命终身参议员。

1998年9月,皮诺切特持外交护照到英国伦敦就医。

10月16日,英国警方根据西班牙法官签发的国际逮捕令--该令状指控他在执政期间犯谋杀及其他侵犯西班牙公民人权的罪行,发出了临时拘捕令,并在医院拘禁了皮诺奇特。

10月18日,西班牙法官签发了第二份国际拘捕令,指控皮诺奇特犯有酷刑罪、串谋酷刑罪、劫持人质罪、串谋劫持人质罪、谋杀罪。

伦敦警方据此发出第二份临时拘捕令,皮诺奇特再次被拘捕。

同日,欧洲议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通过决定,支持西班牙引渡皮诺奇特。

10月17日、23日,智利政府两次向英国提出抗议,认为皮诺奇特作为一名到英国访问的持有外交护照的政府官员和前国家元首,享有司法豁免权,要求立即释放他;智利总统、外长也发表了类似的声明或谈话,强调智利人在智利所作的行为应由智利法院管辖。

皮诺奇特的律师也于22日、26日分别请求英国高等法院撤销上述两项临时拘捕令,并颁发人身保护令。

该法院决定在向上议院上诉之前中止这两项临时拘捕令的效力,认为这样做是对一位前国家元首就其任职期间所作所为在英国享有不受逮捕和不被引渡的豁免权的正确解释。

10月28日,该法院裁定,皮诺奇特享有外交豁免权,警方无权逮捕、也无权引渡他;30日,又批准他可以有条件地获得保释。

英国检察署不服裁决,上诉至上议院。

欧盟委员会主席、法德两国的司法部长对英国高等法院承认皮诺奇特享有豁免权表示遗憾,认为根据有关国际公约,皮诺奇特应受到公正审判。

11月5日,“大赦国际”及其他代表被害人的人权组织请求介入获得允准,它们主要以书面形式提出了主张或意见,在庭审中,代表被害人的律师所作的陈述没有遭到反对意见。

25日,由5名法官组成的上议院法庭以3比2裁定皮诺奇特不享有英国的刑事管辖的豁免权,理由是他所犯的罪行十分严重,根据英国法律和国际法均应受到严厉惩处。

从皮诺切特案观国际刑法

从皮诺切特案观国际刑法

从皮诺切特案观国际刑法、国际人权法之新发展陈弘毅今以1999年于英国终审法院判决之皮诺切特案来管窥国际刑法、人权法之发展趋势。

先介绍国际刑法之一般情形。

国际刑法,引美学者P.C.Bassiouni之观点“文明所应获得之评价,非决定于科技、强弱,应取决于人道主义水平及对法治之尊重。

面对如此之任务,法学家就更加任重而道远。

……国际刑法乃正义体现之因素。

”定义乃国内刑法之国际方面与国际法中之刑事方面之结合,关注国际罪行(International Crime),将罪犯绳之以法。

很多由条约,习惯法组成。

对于大规模侵犯人权之政府之最高领导人,过去三百年来,并不被追究其责。

在其国内法仍得豁免。

现如何处理?国际刑法可追溯至16世纪之海盗罪,发生于公海,形成惯例:每一国家之刑事法院皆得管辖之--这是普遍管辖权之起源。

19世纪,海盗罪作为一项国际犯罪已得承认。

现代国际刑法源于1947纽纶堡之欧洲军事法庭,对纳粹之高层领导人的几类罪行:如侵略罪、战争罪(指违反国际人道法)、危害人类罪(如大屠杀、大规模使用酷刑等)等进行了审判。

东京设立了远东军事法庭。

它们的判决确立了一些基本原则,如个人承担责任,不得以接受上级命令或本国法律之要求作为抗辩。

六十年代,Eichman案亦涉及之。

他是逃亡至阿根廷的纳粹头目,被以色列绑架并指控之。

其抗辩曰以色列无管辖权。

但以方主张普遍管辖权。

绑架行为固乃不当,但其管辖权多被国际社会承认。

七十年代,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猖獗,故人们主张规范之。

如劫机、绑架人质、跨国贩毒等。

故条约签订了一些。

后来该管辖权模式亦适用于人权领域。

如八十年代《禁止酷刑公约》中亦如此。

一项著名者即“或引渡、或起诉”原则。

(dactereautjudicore)。

或曰此足以构成对罪犯之“天罗地网”也。

九十年代,冷战结束。

1993年设立前南法庭,1994年设卢旺达法庭。

欧洲国家亦有起诉相关个人之案例。

如德国、奥地利、瑞士、瑞典、丹麦等国。

英国判例案十大经典案例

英国判例案十大经典案例

英国判例案十大经典案例1、开膛手杰克,(公元1888年)1888年8月7日,英国伦敦东区爆发了白教堂血案,一名妓女惨遭利刃割破喉咙,全身刀伤共三十九处而亡。

此后两个月内,东区继续发生多起同样以妓女为杀害对象、手法同样残暴的连续凶杀案,造成当地居民人心惶惶不安。

2、莉齐·鲍顿(公元1892年)莉齐·鲍顿是一个32岁的老姑娘,她被指控用刀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和继母。

虽然她最后无罪获释,但人们知道,她对继母一直怀恨在心,而在谋杀发生的前一天,她曾预言了将要发生的事。

3、新奥尔良的斧头杀人魔(公元1918—1919年)凶手至少杀害了8个意大利杂货商,他总是在夜晚先撬开门,然后又用斧头将里面睡觉的人砍死。

但是这样的谋杀到了1919年的10月就完全停止了。

4、华莱士案件(公元1931年)1931年,这天,华莱士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说是国际象棋俱乐部打来的,要他按某个地址去拜访某个人。

华莱士先生走后,他的妻子就在家里被人残酷地杀害了,而谋杀动机却无法判断。

华莱士所去的那个地方是个假地址。

华莱士也受到了审讯,但伦敦的法院裁定他无罪。

5、克利夫兰的“无头”谋杀者(公元1933—1937年)凶手每次行动都要同时杀死两个人,然后将他们的尸体剁碎,混合在一块,只是拿走了他们的脑袋!这样相同的谋杀在1937年突然停止了。

6、布赖顿的卡车女尸谋杀案(公元1934年)在1934年的6月17日,布赖顿火车站旁停著的一辆卡车里飘出阵阵气味,引起人们的怀疑。

警方在里面发现了一具女尸,20多岁,从衣着打扮看显然是个上流社会的姑娘,而且还有3个月的身孕。

尽管全英国的警察都尽了力,但是这个死者的身份始终都没能得到证实。

7、著名的女吸血鬼(公元1560——1614年)15岁那年,伊丽莎白的家族把她嫁给了一个地位同样崇高的贵族弗朗西斯·纳达斯第伯爵。

纳达斯第为人凶残,人们认为他甚至曾虐待妻子,或者同妻子一起虐待仆人,伊丽莎白·巴托里很可能在丈夫外出的时候虐待少女,据考证她三年之内甚至虐待死了589人。

试论皮诺切特案的豁免权与普遍管辖权分析

试论皮诺切特案的豁免权与普遍管辖权分析

试论皮诺切特案的豁免权与普遍管辖权分析论文摘要皮诺切特案中主要存在两大国际法问题:其一是皮诺切特是否享有国际法上的外交或司法审判豁免权问题;其二是皮诺切特案的国际刑事管辖权问题。

本文在分析皮诺切特案事实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法相关原则和规定对上述两大问题进行讨论。

论文关键词外交豁免权司法管辖豁免权刑事管辖权普遍管辖权一、皮诺切特案的外交豁免权研究在皮诺切特案中,其律师提出的主要观点在于普诺切特作为前任国家元首,享有其在职期间行使职权的外交豁免权。

智利也以此要求英国警方撤销对皮诺切特的逮捕。

(一)外交豁免权的理论依据外交特权和豁免是指按照国际法和有关协议,在国家间互惠的基础上为使一国的外交机关及其人员在驻在国能够有效的执行职位,而有驻在国给予特别的权利和优惠的待遇。

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1234年罗马教皇格利高里九世颁布的一道名为“平等者之间无统治权”的教谕,后来指任何国家都不能对其他主权国家实行管辖。

关于外交豁免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种学说,分别是治外法权说、代表性说和职务需要说。

各公约基本上采纳了职务需要说。

即外交代表和国家元首的外交豁免权是授予国家的,而不是外交代表和国家元首个人的,是因其履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行为才享有的,旨在“确认此等特权与豁免之目的不在于给与个人以利益而在于确保代表国家之使馆能有效执行职务”。

(二)外交豁免权的认定条件一国承认某人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要件主要有三个:第一,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目的在于确保有效执行职务;第二,代表其本国;第三,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目的不是个人利益。

皮诺切特案中涉及的外交豁免主要有两个问题:(1)依皮诺切特作为持有外交护照的已退位总统和终身参议员的身份是否享有外交豁免权;(2)对于其在任职期间的行为是否享有外交豁免权。

(三)皮诺切特案中外交豁免权的认定关于第一个问题,皮诺切特虽持有外交护照,但其前往英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个人治病需要,而非代表其本国执行国家事务,且其当时的身份也非国家元首。

国际法上的管辖权

国际法上的管辖权
(二)域外绑架
❒艾希曼案 ❒奥马尔案
(三)单边刑事措施
❒ 皮诺切特案
❒ 逮捕令案 比利时1993年普遍管辖权法
凡涉及战争罪、反人类罪和种族灭绝罪,不 管案件当事人是否是比利时人,也不管事件发生 在哪个国家,只要有人在比利时起诉,比利时法 院都有管辖权对案件进行审理
Yerodia
❒ Arrest Warrant of 11 April 2000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v. Belgium)
在国际合作事项中,凡将双重犯罪视为一项条件的, 如果协助请求中所指的犯罪行为在两个缔约国的法 律中均为犯罪,则应当视为这项条件已经得到满足, 而不论被请求缔约国和请求缔约国的法律是否将这 种犯罪列入相同的犯罪类别或者是否使用相同的术 语规定这种犯罪的名称(第43条第2款)
以订有条约为引渡条件的缔约国如果接到未与之订 有引渡条约的另一缔约国的引渡请求,可以将本公 约视为对本条所适用的任何犯罪予以引渡的法律依 据(第44条第5款)
危害和平罪 战争罪 危害人类罪
(二)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和卢旺达国
际刑事法庭
❒属人管辖权:自然人 ❒ 属事管辖权
严重违反1949年日内瓦公约的行为 违反战争法和惯例的行为 灭绝种族罪 危害人类罪 日内瓦公约共同第3条和第二附加议定书的行为
❒ 属地和属时管辖权
1991年1月1日以来在前南境内;1994年1月1日至1994 年12月31日期间在卢境内和邻国境内
国际条约不予引渡的情况例外尽管有本条第一款双重犯罪的规定但缔约国本国法律允许的可以就本公约所涵盖但依照本国法律不予处罚的任何犯罪准予引渡第44条第2款2003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国际合作事项中凡将双重犯罪视为一项条件的如果协助请求中所指的犯罪行为在两个缔约国的法律中均为犯罪则应当视为这项条件已经得到满足而不论被请求缔约国和请求缔约国的法律是否将这种犯罪列入相同的犯罪类别或者是否使用相同的术语规定这种犯罪的名称第43条第2款以订有条约为引渡条件的缔约国如果接到未与之订有引渡条约的另一缔约国的引渡请求可以将本公约视为对本条所适用的任何犯罪予以引渡的法律依据第44条第5款不以订有条约为引渡条件的缔约国应当承认本条所适用的犯罪为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引渡的犯罪第44条第7款2003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1军事犯罪2告诉才处理的犯罪3死刑4缺席判决5犯罪行为发生在被请求国境内6被请求国正在准备对被请求引渡人就同一犯罪提出刑事诉讼或正在进行诉讼或作出了判决7被请求引渡的犯罪行为发生在请求国境外而被请求国的法律不允许对其境外的这种犯罪进行刑事诉讼8依请求国或被请求国的法律对被请求引渡人追诉的时效已过或已被赦免9基于被请求引渡人的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等的人道主义考虑准予引渡拒绝引渡?应该拒绝第8条?可以拒绝第9条引渡请求的提出第1015条引渡请求的审查第1629条1

国际法案例11111

国际法案例11111

1948年贝纳多特男爵赔偿案1949年4月11日,国际法院就本案发表了咨询意见。

法院认为,要确定联合国是否具有提出国际请求的能力,首先必须确定联合国是否具有国际人格。

由于《联合国宪章》对这一问题没有任何明确的规定,因此必须考虑宪章想要赋予联合国以哪些特性。

法院认为,联合国是国家集体活动逐渐增加的产物,为了实现其目的和宗旨,它必须要具备国际人格。

从宪章的规定来看,它并不限于使联合国仅仅成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而是为它建立了机关,设定了具体任务,并规定了它和它的会员国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联合国和有关国家缔结条约和它在广泛领域内负有重要政治使命的事实也证明它和它的会员国具有明显不同的身份。

鉴于联合国预期行使和享有且事实上正在行使和享有的职能和权利只能在它具有大部分国际人格和国际行为能力的基础上得到解释,法院得出结论,认为联合国是一个国际人格者。

法院认为,诸如联合国一类的实体的权利和义务取决于其组织文件所明示或默示规定的以及在实践中加以发展的其自身的宗旨和职能,而联合国的会员国已经赋予了它在履行职能所必要的情况下提出国际请求的能力。

对于因违反其对联合国所负担的国际义务而对它造成损害的它的会员国,联合国无疑有提起国际请求的能力。

这种损害包括对联合国本身的利益、它的行政机关、财产和受它保护的利益所造成的损害,即问题(A)中所称的损害。

问题(B)法院认为,宪章并没有明确赋予联合国就该问题中所称“受害人或他所授权的人员”所受的损害提出赔偿请求的能力,然而根据国际法,必须认为联合国拥有为使它履行自身职责所必须默示赋予它的那些权力。

为了实现自身的宗旨和履行自身的职能,联合国必然要委派代表去局势动荡的地区执行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这些任务能够得以有效而独立地执行,为了对其代表提供有效的支持,为了保证这些代表以及联合国本身的独立性,联合国必须对其代表给予充分的和可以依靠的保护。

因此,一旦损害发生,联合国应能要求责任国对其过错予以补救,特别应能就联合国代表遭受的损害自该国获得赔偿。

英国法律著名案件(3篇)

英国法律著名案件(3篇)

第1篇雷克特诉奥布里案(R v Dudley and Stevens)是英国法律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案件之一,它不仅确立了英国法律中“未遂杀人罪”的概念,还对后来的刑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案发生在19世纪,涉及一起残忍的谋杀未遂事件。

案件背景1856年,约翰·雷克特(John Reginald Christian Ray)在伦敦的一家剧院观看了由托马斯·奥布里(Thomas O'Brien)主演的话剧。

雷克特对奥布里产生了强烈的厌恶,他决定采取极端措施来报复。

案件经过雷克特找到他的朋友查尔斯·史蒂文斯(Charles Stevens)和托马斯·达德利(Thomas Dudley),并告诉他们自己的计划。

三人商定,在奥布里离开剧院后,史蒂文斯将用一块砖头击打奥布里的头部,而达德利则负责阻止奥布里反抗。

他们还准备了绳子,以便在奥布里失去意识后将其勒死。

当天晚上,奥布里在剧院散场后离开,史蒂文斯和达德利按照计划行动。

史蒂文斯用砖头击中了奥布里的头部,奥布里当场昏迷。

达德利试图勒死奥布里,但被现场的其他观众发现并阻止。

案件判决案件最终提交给英国法院审理。

法官审理后认为,史蒂文斯和达德利的行径构成了未遂杀人罪。

这是因为在英国法律中,未遂杀人罪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

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未遂杀人罪的处罚比实际杀人罪的处罚要轻。

然而,考虑到史蒂文斯和达德利的犯罪意图和手段的残忍性,法官最终判处他们终身监禁。

案件影响雷克特诉奥布里案对英国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此案的一些主要影响:1. 确立了未遂杀人罪的概念:此案为英国法律中未遂杀人罪的概念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后来的刑法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明确了犯罪意图的重要性:此案强调了犯罪意图在判断犯罪行为严重程度方面的作用。

即使犯罪行为未能造成严重后果,只要犯罪分子有明确的犯罪意图,仍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

皮诺切特案(英国法院)

皮诺切特案(英国法院)

皮诺切特案(英国法院)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乌盖特原为智利陆军参谋长。

1973年9月.他发动军事政变,杀死了民选总统阿连德.后担任智利军人执政委员会主席和智利总统。

他在执政期间,残酷镇压反对派,成千上万的人被严刑拷打、屠杀或失踪。

受害者除智利公民以外,还有西班牙、法国、瑞士、瑞典等一些国家的公民。

皮诺切特还与南美洲其他国家的军人政府共同制定了所谓的“神鹰行动计划”,在镇压各自的反对派人士方面进行国际合作。

1990年,皮诺切特将总统职位移交给新的民选总统后,被任命为智利参议院的终身参议员。

1998年9月,皮诺切特持智利外交护照,并在得到英国外交部的外交签证后前往英国访问和治疗疾病。

同年10月16日,西班牙法官加尔松签发了对皮诺切特的国际逮捕令。

当天夜晚,伦敦受薪治安法官伊文斯先生,根据西班牙的要求签发了一项临时拘捕令,英国警方随即在皮诺切特就医的医院病房内将其拘捕。

西班牙的国际逮捕令和其后向英国递交的引渡请求书指控皮诺切特在担任智利国家元首期间犯有种族灭绝、施行酷刑和劫持人质等严重罪行。

智利政府对英国警方应西班牙的要求拘捕皮诺切特事件表示强烈抗议,认为皮诺切特作为智利前国家元首相现任终身参议员享有不受英国管辖的豁免权。

皮诺切特的律师则在英国高等法院王座庭对伦敦警方提出申诉,要求法院撤销警方的临时拘捕令并给皮诺切特颁发人身保护令。

高等法院王座庭的判决认为,皮诺切特作为智利前国家元首.就其任职期间履行公务的行为在英国享有刑事管辖的豁免权。

因此.伦敦警察当局对皮诺切特签发的临时拘捕令应予撤销。

伦敦警方不服高等法院王座庭的判决,向英国上议院上诉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法院的5位法官组成一个审判庭对案件进行了审理,并于1998年11月25日以3票对2票的表决结果裁定,皮诺切特不享有英国刑事管辖的豁免权,理由是皮诺切特所犯罪行十分严重,根据英国法律和国际法均应受到严厉惩处。

同年12月9日.英国内政大臣斯特罗宣布同意西班牙提出的引渡皮诺切特到西班牙受审的要求,并指示英国法院开始与引渡程序有关的调查。

英国法律_案例法(3篇)

英国法律_案例法(3篇)

第1篇案件背景:本案是英国上诉法院(Queen's Bench Division)审理的一起关于名誉损害诉讼的案件。

原告Ewart因被告在报纸上发表了诽谤性的言论而提起诉讼。

一审法院判决被告败诉,被告不服判决,上诉至上诉法院。

案件事实:原告Ewart是一位知名的医生,被告在一家地方报纸上发表了以下言论:“Ewart 医生因涉嫌非法行医被警方调查。

”该言论在报纸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严重损害了原告的名誉。

原告遂向法院提起名誉损害诉讼。

一审法院判决:一审法院认为,被告的言论构成了对原告名誉的诽谤,因为该言论暗示原告涉嫌非法行医,而这一指控没有事实依据。

法院判决被告败诉,并要求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

被告上诉:被告不服一审判决,向上诉法院提起上诉。

被告的主要上诉理由是,其言论是基于对原告的合理怀疑,且在发表言论前已经向警方核实过相关情况。

上诉法院判决:上诉法院审理了本案,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1. 诽谤的构成要件上诉法院首先明确了诽谤的构成要件。

根据英国法律,诽谤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言论是针对特定个体的;(2)言论具有诽谤性质,即对个体的名誉造成损害;(3)言论是公开的。

2. 合理怀疑的适用被告在发表言论时,声称是基于对原告的合理怀疑。

上诉法院认为,合理怀疑不能作为诽谤的辩护理由。

因为合理怀疑并不足以证明言论的真实性,也不能消除言论对个体名誉的损害。

3. 警方核实情况被告在发表言论前,曾向警方核实过相关情况。

然而,上诉法院认为,即使被告在发表言论前已经向警方核实,也不能免除其诽谤的责任。

因为警方核实的情况并不足以证明言论的真实性,且被告在发表言论时已经知道该言论可能对原告的名誉造成损害。

4. 名誉损害赔偿上诉法院认为,被告的言论确实对原告的名誉造成了损害,因此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

最终判决:上诉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认定被告的言论构成诽谤,并要求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

逮捕智利前总统的风波

逮捕智利前总统的风波

逮捕智利前总统的风波
吴康民
【期刊名称】《重庆与世界》
【年(卷),期】1998(000)006
【摘要】一件奇特的国际新闻。

英国日前逮捕了到英国治病的前智利独裁者皮诺切特。

皮诺切特是前智利总统,现任终身参议员,持有外交护照。

英国捉拿皮诺切特,据说是为了应西班牙的引渡要求。

原因是他在一九七三年至九0年执政期间,杀害了约三千名西班牙裔的智利人。

英国和智利各界反应不一。

英国保守党
【总页数】1页(P54-54)
【作者】吴康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778.4
【相关文献】
1.享受美酒爱上智利——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女士携智利葡萄酒正式开启在中国访问之旅 [J], 安璞
2.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公安机关变更逮捕措施或者释放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立法完善 [J], 董玉宝
3.逮捕功能的异化及其矫正--逮捕数量与逮捕率的理性解读 [J], 刘计划
4.美国前总统顾问:人民币不该升值——对话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拉特里奇 [J], 黎冲森
5.智利关注在智利公海捕捞智利竹荚鱼的同时努力通过区域性渔业管理机构加强限制外国渔船对智利竹荚鱼捕捞 [J], 缪圣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诺切特案的豁免权与普遍管辖权分析

皮诺切特案的豁免权与普遍管辖权分析

皮诺切特案的豁免权与普遍管辖权分析作者:程文理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21期摘要皮诺切特案中主要存在两大国际法问题:其一是皮诺切特是否享有国际法上的外交或司法审判豁免权问题;其二是皮诺切特案的国际刑事管辖权问题。

本文在分析皮诺切特案事实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法相关原则和规定对上述两大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外交豁免权司法管辖豁免权刑事管辖权普遍管辖权作者简介:程文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一、皮诺切特案的外交豁免权研究在皮诺切特案中,其律师提出的主要观点在于普诺切特作为前任国家元首,享有其在职期间行使职权的外交豁免权。

智利也以此要求英国警方撤销对皮诺切特的逮捕。

(一)外交豁免权的理论依据外交特权和豁免是指按照国际法和有关协议,在国家间互惠的基础上为使一国的外交机关及其人员在驻在国能够有效的执行职位,而有驻在国给予特别的权利和优惠的待遇。

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1234年罗马教皇格利高里九世颁布的一道名为“平等者之间无统治权”的教谕,后来指任何国家都不能对其他主权国家实行管辖。

关于外交豁免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种学说,分别是治外法权说、代表性说和职务需要说。

各公约基本上采纳了职务需要说。

即外交代表和国家元首的外交豁免权是授予国家的,而不是外交代表和国家元首个人的,是因其履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行为才享有的,旨在“确认此等特权与豁免之目的不在于给与个人以利益而在于确保代表国家之使馆能有效执行职务”。

(二)外交豁免权的认定条件一国承认某人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要件主要有三个:第一,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目的在于确保有效执行职务;第二,代表其本国;第三,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目的不是个人利益。

皮诺切特案中涉及的外交豁免主要有两个问题:(1)依皮诺切特作为持有外交护照的已退位总统和终身参议员的身份是否享有外交豁免权;(2)对于其在任职期间的行为是否享有外交豁免权。

(三)皮诺切特案中外交豁免权的认定关于第一个问题,皮诺切特虽持有外交护照,但其前往英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个人治病需要,而非代表其本国执行国家事务,且其当时的身份也非国家元首。

英国法律丑案真实案例(3篇)

英国法律丑案真实案例(3篇)

第1篇引子:英国法律体系以其严谨和公正著称,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一些丑闻和冤案令人震惊。

其中,罗伯特·梅德韦斯事件便是其中之一。

这一案件不仅揭示了英国法律体系的漏洞,也引发了公众对司法公正的质疑。

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真实案例,以期唤起人们对法律公正的思考。

一、案件背景1993年,英国伦敦的17岁少年罗伯特·梅德韦斯被指控犯下了谋杀罪。

他被指控杀害了两个年轻的同性恋男子,并遭到了长达12年的监禁。

然而,随着证据的逐渐揭露,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罗伯特·梅德韦斯最终被证明是无辜的。

二、案件经过1. 被指控与审判1993年,伦敦的17岁少年罗伯特·梅德韦斯被指控犯下了两项谋杀罪。

据警方称,他在1992年与两个同性恋男子发生了争执,随后将他们杀害。

在审判过程中,罗伯特·梅德韦斯坚称自己无罪,但证据似乎对他不利。

2. 证据不足与错判在审判过程中,罗伯特·梅德韦斯的主要辩护律师表示,警方提供的证据存在重大缺陷。

首先,警方未能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罗伯特·梅德韦斯杀害了两个男子。

其次,证人的证词存在矛盾,且无法与现场证据相吻合。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疑点,罗伯特·梅德韦斯仍然被判处无期徒刑。

3. 监狱生活与上诉在监狱服刑期间,罗伯特·梅德韦斯一直坚称自己无罪。

他不断向上诉法院提出上诉,但均被驳回。

在漫长的监狱生活中,他经历了多次审判,但始终未能洗清自己的罪名。

4. 真相大白与释放2008年,英国最高法院对罗伯特·梅德韦斯案件进行了复审。

在审理过程中,新证据逐渐浮出水面。

这些证据表明,罗伯特·梅德韦斯与谋杀案无关。

在真相大白之后,罗伯特·梅德韦斯被证明是无辜的,并被释放。

三、案件反思1. 法律体系的漏洞罗伯特·梅德韦斯事件暴露了英国法律体系的漏洞。

在审判过程中,尽管存在疑点和矛盾,但法院仍然作出了有罪判决。

案例08.05英国法院1887年判决的特鲁福特案

案例08.05英国法院1887年判决的特鲁福特案

案例8.5 英国法院1887年判决的特鲁福特案
特鲁福特是一瑞士公民,在法国有住所,在英国有动产,他有一独生子。

特鲁福特死在法国,留下一项遗嘱,将在英国的全部财产交给其教子。

其独生子在英国法院起诉,要求继承这笔遗产。

英国冲突法规定,动产继承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因而指向法国法,而法国冲突规范规定动产继承依被继承人本国法,因而指向瑞士法。

最后,英国法院按瑞士实体法的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应继承90%的遗产)判决此案,使特鲁福特的独生子的要求得以满足。

请问:英国的冲突规范指向法国法,法国的冲突规范指向瑞士法,而英国法院最终停止在瑞士实体法的适用上,你对此做法有何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诺切特案(英国法院)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乌盖特原为智利陆军参谋长。

1973年9月.他发动军事政变,杀死了民选总统阿连德.后担任智利军人执政委员会主席和智利总统。

他在执政期间,残酷镇压反对派,成千上万的人被严刑拷打、屠杀或失踪。

受害者除智利公民以外,还有西班牙、法国、瑞士、瑞典等一些国家的公民。

皮诺切特还与南美洲其他国家的军人政府共同制定了所谓的“神鹰行动计划”,在镇压各自的反对派人士方面进行国际合作。

1990年,皮诺切特将总统职位移交给新的民选总统后,被任命为智利参议院的终身参议员。

1998年9月,皮诺切特持智利外交护照,并在得到英国外交部的外交签证后前往英国访问和治疗疾病。

同年10月16日,西班牙法官加尔松签发了对皮诺切特的国际逮捕令。

当天夜晚,伦敦受薪治安法官伊文斯先生,根据西班牙的要求签发了一项临时拘捕令,英国警方随即在皮诺切特就医的医院病房内将其拘捕。

西班牙的国际逮捕令和其后向英国递交的引渡请求书指控皮诺切特在担任智利国家元首期间犯有种族灭绝、施行酷刑和劫持人质等严重罪行。

智利政府对英国警方应西班牙的要求拘捕皮诺切特事件表示强烈抗议,认为皮诺切特作为智利前国家元首相现任终身参议员享有不受英国管辖的豁免权。

皮诺切特的律师则在英国高等法院王座庭对伦敦警方提出申诉,要求法院撤销警方的临时拘捕令并给皮诺切特颁发人身保护令。

高等法院王座庭的判决认为,皮诺切特作为智利前国家元首.就其任职期间履行公务的行为在英国享有刑事管辖的豁免权。

因此.伦敦警察当局对皮诺切特签发的临时拘捕令应予撤销。

伦敦警方不服高等法院王座庭的判决,向英国上议院上诉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法院的5位法官组成一个审判庭对案件进行了审理,并于1998年11月25日以3票对2票的表决结果裁定,皮诺切特不享有英国刑事管辖的豁免权,理由是皮诺切特所犯罪行十分严重,根据英国法律和国际法均应受到严厉惩处。

同年12月9日.英国内政大臣斯特罗宣布同意西班牙提出的引渡皮诺切特到西班牙受审的要求,并指示英国法院开始与引渡程序有关的调查。

但是.1998年12月17日,英国上议院上诉法院出入意料地宣布了一项决定:组织新的特别法庭,重新审查皮诺切特是否享有刑事豁免权的问题。

上议院上诉法院的这项决定是在研究了皮诺切特的律师提交的新的诉状之后做出的。

该诉状称.前述上诉法院审判庭5名成员之一的霍夫曼法官在著名的国际人权组织中担任着重要职务.这使他对皮诺切特产生了偏见,因此,也使他不能对案件做出公正的裁决。

正是霍夫曼法官的关键一票,导致审判庭以3:2的表决结果裁定皮诺切特不享有刑事管辖的豁免权。

上议院上诉法院新组成的特别法庭于1999年1月18日开庭重新审理此案。

同年4月,法院最终裁定皮诺切特在英国不享有刑事管辖的豁免权。

皮诺切特的律师又提出,由于健康原因,皮诺切特不宜被引渡到西班牙受审。

在内政大臣斯特罗指定的医生对他进行体检后,斯特罗于2000年4月宣布:鉴于英国的引渡
法规定不得引渡健康状况不适宜接受审判者给要求引渡的国家,英国政府允许皮诺切特返回智利。

皮诺切特回国后,2000年8月.智利最高法院裁决剥夺他作为终身参议员所享有的司法豁免权。

之后,智利司法机关开始调查他在执政期间所犯的各项罪行。

2000年1月31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上诉法院裁定将皮诺切特在其家中软禁.以便随时接受传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