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陶俑》教案

合集下载

江西版(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美术教案《陶俑》教学设计

江西版(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美术教案《陶俑》教学设计

第19课陶俑教材分析俑是中国古代陪葬的偶人,更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

以人的各种形态特征为雏形,用木、石、铜、陶等不同材料制成。

本课选用秦、汉、唐几个朝代的陶俑作品,对引导学生了解各时代陶俑形象的特点、热爱中国传统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选用了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雕塑群。

人俑马俑均大于真人真马,数量众多,形象威武,充分体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威武气势。

随葬的俑本是代替活人殡葬的,而殉葬者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当汉朝厚葬风盛行的时候,俑的形象无疑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照。

如三彩女俑(唐)、立俑(西汉)、庖厨俑(东汉)等都以形态卑微的样子岀现,说唱俑(东汉)则形象夸张地表现了为了生计博人一笑的说唱艺人的姿态和形象。

到了唐朝,俑出现了别具一格的形式——唐三彩。

工人利用三彩釉色在烧制过程中因流动而形成的垂滴混合、晕开等现象,制作出一些非手工所能及的自然效果。

各个时代的陶俑形象都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与社会背景。

设计理念本课内容是着重欣赏陶俑。

陶俑是中国古代殉葬品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的产物。

授课时让学生掌握欣赏陶俑作品的方法,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各个时代陶俑的艺术特征,并能与各个时代背景相关联。

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欣赏。

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为切入点播放各种兵马俑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地进行欣赏与评价,再由此引申出俑的作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造型和色彩基础,感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鼓励他们在课前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是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另外直观鲜明,精彩有趣的教学课件也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的欣赏教学有一个较为系统的全面认识和掌握。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秦始王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和历史的重要价值。

2.用简洁和朴素的语言与兵马俑沟通,用角色体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觉。

(二)育人目标引导儿童大胆、想象和创造性地与欣赏对象进行沟通和对话,激发学生对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江西美术出版社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册《陶俑 》教学设计 (1)

江西美术出版社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册《陶俑 》教学设计 (1)

《陶俑》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提问:什么是雕塑?说一说你见过的雕塑。

什么是陶俑?(教师准备正确答案,课件展示)2、雕塑的概念:(课件展示)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能够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

按其不同的功能可分为宗教雕塑、陵墓雕塑、纪念雕塑、建筑雕塑、园林雕塑、民间雕塑、架上雕塑等。

按其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透雕。

中国古代雕塑又分为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

我们这节课主要欣赏陶俑。

(板书“陶俑”)刚才我们已经看过教材,那什么叫做陶俑?(提学生回答)3、陶俑的概念:陶俑是古代陪葬用的陶器,他的题材有人物、马、牛、狗及建筑物等。

(课件展示)二、欣赏陶俑:(课件图片展示)(一)、最著名的陶俑当数我国陕西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

秦始皇从13岁继位后,便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

统一六国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

那秦始皇帝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屏幕。

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结构宏大、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国和巨大的珍宝库。

其中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东侧的一组大型陪葬坑。

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号兵马坑。

以后相继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

整个俑群寓静于动,给人千军竞发的感觉。

这些数量众多、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并围绕同一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向后人展示秦始皇气吞六国、横扫八荒的惊人气魄。

他的恢弘气势、安详的姿态、肃穆的表情向后人诉说秦王朝的强大,表现了秦朝人的聪明才智。

让我们一睹它们的风采(课件短片《俑》播放)。

(二)、如果说秦代的雕塑是写实的艺术,那么汉代的雕塑可以说是写意的艺术。

河南洛阳出土的《两舞俑》以夸张的动势表现出长袖善舞的人在翩翩起舞,朴质之中透出灵动。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15陶俑》教学设计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15陶俑》教学设计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15陶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5陶俑》是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陶俑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陶俑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包括陶俑的起源、发展,各种陶俑的图片和制作步骤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动手能力,但对陶俑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绘画和手工制作,但针对陶俑的制作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陶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陶俑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陶俑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审美能力。

3.动手制作陶俑,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陶俑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2.示例法:展示优秀陶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实践法:动手制作陶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创意。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陶俑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制作陶俑的材料和工具。

3.划分工作区域,确保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陶俑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关注陶俑艺术。

2.呈现(10分钟)展示优秀陶俑作品,让学生欣赏和评价。

引导学生了解陶俑的特点,如形象、表情、服饰等。

3.操练(10分钟)讲解陶俑的制作方法,包括制作步骤和技巧。

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创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创作独特的陶俑作品。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造型和表情。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陶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幅陶俑作品,并写心得体会。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15陶俑》说课稿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15陶俑》说课稿

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15陶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5陶俑》是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陶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陶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陶俑的定义、分类、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陶俑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他们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同时,学生对陶俑的了解相对较少,对陶俑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陶俑的定义、分类、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学会制作陶俑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陶俑艺术的欣赏和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陶俑的定义、分类、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制作陶俑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陶俑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直观展示陶俑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陶俑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陶俑的定义、分类、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方法。

3.欣赏与分析:展示不同朝代的陶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陶俑的艺术特点,了解陶俑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

4.实践环节:分组进行陶俑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陶俑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陶俑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9、陶俑》说课稿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9、陶俑》说课稿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9、陶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9、陶俑》这一课是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陶俑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陶艺的兴趣和热爱。

教材中提供了不同朝代的陶俑作品,如秦兵马俑、汉俑等,还有制作陶俑的步骤图和文字说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在陶俑知识和制作技巧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陶俑的特点,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制作一个陶俑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陶艺的兴趣和热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制作一个陶俑作品。

2.难点:掌握陶俑的制作技巧,如塑造人物形象、上色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讲解陶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2.示范法:教师示范制作陶俑的步骤和技巧。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经验。

4.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制作陶俑,教师巡回指导。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些陶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引发学生对陶俑的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陶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陶俑的起源和发展。

3.示范:教师示范制作陶俑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4.实践:学生动手制作陶俑,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陶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可以通过关键词和图表等形式,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陶佣》教案

小学美术《陶佣》教案
-泥塑技巧的掌握:对于初次接触泥塑的学生来说,如何将泥巴塑形成具有立体感的陶俑是一大挑战,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创作个性化的陶俑: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模仿现成的陶俑作品,缺乏创新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评价与反思: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和自我反思,教师需要提供评价标准和反思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评价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陶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陶俑作品,帮助大家理解其风格变化和社会意义。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陶俑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陶俑的制作工艺有哪些?”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陶俑制作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泥塑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作与欣赏,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5.团队协作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学生需掌握陶俑在古代社会的作用,以及不同时期陶俑的艺术特点,如秦兵马俑的雄伟壮观、汉画像石的生动传神等。
举例解释:
1.教学重点
-以秦兵马俑为例,讲解其规模宏大、细节精湛的特点,让学生了解陶俑在秦始皇陵中的作用及其历史价值。
-通过对比不同朝代的陶俑,让学生观察服饰的变化,如汉代陶俑服饰多采用宽大袖口,而唐代则更为紧致贴身,从而理解服饰与社会文化的关联。
-在制作环节,重点教授如何将泥块塑造成人物的头部、身体、四肢等基本结构,以及如何表现服饰的质感。

第19课 陶俑-赣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9课 陶俑-赣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9课陶俑-赣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俑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意义。

2.意识到用手做艺术的重要性。

3.掌握陶俑制作基本技巧,创作出自己的陶俑作品。

4.体验艺术创作的快乐,培养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陶俑的介绍和发展历史。

2.陶俑的制作基本技巧,包括捏、压、拍、拉等方法。

3.创作自己的陶俑作品。

三、教学过程1. 陶俑介绍陶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精美的作品。

陶俑制作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流行。

汉代的陶俑最为著名,其中以西汉的“铜车马”和东汉的“明器”最为精美。

2. 制作基本技巧在开始制作之前,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和工具:•黏土:可以是陶土或普通的黏土。

•工具:刀、工具板、压箱、刷子等。

制作步骤如下:1.捏:用手握住黏土,将其搓成圆球状,然后慢慢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2.压:用工具板将黏土压扁,可以制作出平面式作品。

3.拍:将黏土放在工作台上,用手掌慢慢拍打,让黏土变得更加坚硬。

4.拉:将黏土拉成细条,可以制作出细长的作品。

3. 创作陶俑作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陶俑作品。

可以让学生先在纸上画出自己想要的形状,然后再使用制作技巧制作出来。

4. 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学生们了解了陶俑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意义,掌握了制作陶俑的基本技巧,并创作出了自己的陶俑作品。

通过这样的艺术体验,学生们体验到了艺术创作的快乐,提高了他们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反思1.可以适当增加陶俑的种类和发展历史的讲解,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2.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手部卫生和用手的正确方法。

3.制作出来的陶俑需要放置在通风处,让其自然晾干,以免出现变形或开裂的情况。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9、陶俑》教学设计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9、陶俑》教学设计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9、陶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9、陶俑》是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陶俑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外形特征、服饰装饰等,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材还提供了制作陶俑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对身边的艺术品有一定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但他们对陶俑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对于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陶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外形特征、服饰装饰等,学会制作陶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陶俑艺术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外形特征、服饰装饰等,学会制作陶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把握陶俑的神态和服饰特点,创作出富有特色和个性的陶俑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陶俑的图片,分析其外形特征、服饰装饰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陶俑的认识和看法。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陶俑,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4.讲授法:教师讲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制作方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陶俑的图片和实物,制作PPT,准备制作陶俑的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带齐美术学习用具,如画笔、颜料、陶土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陶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陶俑的形象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陶俑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陶俑的外形特征、服饰装饰等。

陶俑小学美术教案

陶俑小学美术教案

陶俑小学美术教案
欣赏《陶俑》图片,并讨论作品所表现的是什么人物?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陶俑小学美术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体验泥工的乐趣,了解汉代陶俑的造型特征
实践与创造:抓住形象特征,运用概括方法,塑造人物
欣赏与评议:观摩和评论同学的作品
教学重点
人物动态造型
教学难点
人物神态的塑造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欣赏
1.欣赏《陶俑》图片,并讨论作品所表现的是什么人物?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
2.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特点,模仿表演人物动作。

3.比较陶俑中的人物造型与现实中的人有何区别。

二.分析与感受
1.了解人体大致的比例关系,坐姿与立姿的大体比例。

2.陶俑的造型很夸张,然而夸张的的重点在哪几个地方?
三.制作与指导
1.学生讨论制作步骤,先整体后局部。

2.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制作方法。

①团块捏塑:塑造人像时,可先仔细观察人物动态,然后按照人体结构的四大部分用大团块来处理,分别塑头部、躯干、四肢等有动态的造型,各部分要接牢,整个比例大小要相配。

②拼接:处理局部细节,采用拼接、添加等方法。

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尝试。

四.展示与评价
1.交流制作经验:小组先讨论,对他人作品发表看法。

2.各小组选代表发言评价,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对有创意的作品加以表扬和鼓励。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陶俑 丨赣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陶俑 丨赣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陶俑丨赣美版教学内容知识点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9课,学习陶俑的制作手法及历史文化背景。

能力目标1.了解陶俑的种类、历史和文化背景;2.掌握不同形态陶制俑的手法及造型方法;3.在造型作品中发现并尊重美学价值观,习得尊重陶俑文化的基本意识。

情感目标1.爱国爱家,了解中国文化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表达与创造发现美,并体验美的力量;3.教育学生从美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文化与历史。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整理相关案例资料,收集有关陶俑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知名陶艺家的资料;2.准备相关工具材料,如切割刀、石膏、陶土等;3.准备一些俑像的图片作为课堂展示,以及一些视频素材。

切入点通过视频观看来自赣州的陶艺家的制作视频,了解陶艺制作的过程和手法,引导学生发言交流,探究陶士的制作材料,制作流程等问题。

导入环节1.安排学生回顾一下南京博物院馆藏的陶俑,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2.借助陶俑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对陶俑的制作手法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可以通过简单的画图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的表达、呈现陶士的表情和造型特点。

提升阶段教师通过投影、白板等工具向学生展示陶艺家的创作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体验创作的过程和灵感。

组织小组学生合作设计、制作陶艺品,尝试不同的手法、白色和彩色的涂装等技法。

实践环节以下是具体实践步骤:1.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基本的陶艺造型技巧和材料使用,如单位、比例、构图等;2.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陶俑作品,并使用陶泥用所学的技巧进行制作;3.制作完后,进行定稿和涂装,底漆用白色水性涂料涂自然风干,接着涂装彩色油漆,并在陶俑表面保护一层清漆,工艺简单保持原陶俑的实用性、实物性和艺术性。

讲解环节通过展示学生的陶艺作品,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形态的陶制俑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地位和重要意义。

讲解陶俑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不同形态陶制俑的手法和造型方法,为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奠定基础。

小学美术《陶俑》教案

小学美术《陶俑》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陶俑》这一课时,我尽力将历史、艺术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陶俑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在课堂上,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导入环节中,对于陶俑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分享在生活中见过的陶俑,但也有不少学生对这个概念感到陌生。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让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
-美术语言的运用: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美术语言表达情感和创意,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难点。教师需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美术语言,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上述重点和难点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陶俑文化,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陶俑的基本制作方法,了解中国古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个性与创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劳动、珍惜艺术成果的价值观。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陶俑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例如,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规模、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使学生理解陶俑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陶俑相关的艺术或文化问题。

《陶俑》教案

《陶俑》教案

《陶俑》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欣赏古代的陶俑艺术,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情感和兴趣。

2、能力目标:运用泥塑的方法仿塑一个泥俑,注意表现它的服饰和表情,使俑的造型更加生动传神。

3、情感目标:学习传统文化,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陶俑的形体、表情、服饰等表现。

难点:陶俑的造型的创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过程教师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

兵马俑是守卫秦始皇皇陵的士兵俑,它属于陶俑中的一种。

兵马俑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逼真。

创造兵马俑的能工巧匠,为了创造出个性不同的造型,他们在雕刻人物造型的时候,按自己的模样进行雕刻。

所以,我们很少发现相同的兵马俑造型。

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陶俑资料,并说说自己了解的知识趣闻等。

二、引导过程观察录像中的陶俑作品(或是利用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陶俑作品),学生介绍自己喜欢哪件作品,说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启发:利用陶泥,通过动作、服饰、表情等,如何能设计出生动的陶俑造型。

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一个简单的陶俑(如教师捏出陶俑人物的头和身体然后邀请学生来完成活动的四股以及服饰,然后教师再将他们组合起来)。

教师请合作的同学说说捏制雕刻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并请全班同学帮助解决。

三、发展过程教师讲述如何创作一个生动的陶俑,除了通过服饰、表情表现外,还可以利用色彩进行装饰。

学生小组间交流自己的创意,并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图片进行设计。

(教师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要多观察,必要时可以邀请同学做动作,使自己创作的造型更生动、有趣。

)布置作业:陶俑制作比赛。

四、评价展示活动同学分组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自己的作品命名。

学生评价作品,同时选出形神兼备的作品。

教师表扬学习过程中进步较大的同学。

(从学习态度、探究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

陶俑美术教案

陶俑美术教案

陶俑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陶俑的背景和作用。

2. 学习基本的陶瓷制作技巧。

3. 设计并制作一尊个人特色的陶俑。

教学准备:1. 陶瓷制作工具和材料,如黏土、刻刀、陶瓷颜料等。

2. 展示陶俑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PPT或白板。

4. 设计作品的素材和模型。

教学步骤:引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陶俑的背景,包括它们在古代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展示一些著名的陶俑作品,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陶俑在古代非常重要?它们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方式?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陶瓷制作的基础知识,包括黏土的种类、制作工具和技术。

2. 介绍陶俑的基本形式和风格,如人物、动物和器皿。

3. 解释如何运用刻、塑、镶等技巧来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

示范与实践(30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陶瓷制作技巧,并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

2. 给学生提供一段时间,让他们用黏土和制作工具实践这些技巧。

3. 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独特设计,并在制作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1. 学生展示和讲解他们的作品。

2. 共同讨论每个作品的特点和亮点。

3. 提供反馈和建议,以帮助学生改进和完善作品。

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学习的内容和经验。

2. 鼓励学生思考陶瓷艺术的其他可能性和应用。

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陶瓷博物馆或工作室,了解更多关于陶俑的知识和技术。

2. 探讨陶瓷艺术对于当代美术创作的影响和启发。

3. 练习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制作陶俑,如木雕、金属、纸张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技巧运用。

2. 评估学生展示的作品是否能够体现出个人特色和艺术价值。

五年级美术下册《陶俑》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下册《陶俑》教案、教学设计
难点:如何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制作技巧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创作水平。
3.重点:了解陶俑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陶俑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陶俑的历史图片和相关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家长参与作业:
邀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陶俑作品的制作,共同体验创作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4.作业提交与评价:
(1)下节课前,学生将完成的陶俑作品和心得体会交给教师。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制作技巧、创意发挥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3)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互相评价、学习,共同提高。
5.作业反馈与改进:
(1)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陶俑作品,主题自定,要求运用所学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2)撰写一篇关于陶俑的制作心得体会,内容包括创作过程、遇到的困难、解决办法等,字数不限。
2.课后拓展作业:
(1)收集不同时期的陶俑图片或资料,分析其艺术特点,了解陶俑的发展历程。
(2)研究陶俑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其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撰写一篇小论文。
5.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创作中敢于尝试,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陶俑作品。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陶俑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以及运用陶土进行创作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灵活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生动形象的陶俑作品。
2.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知识讲解与实践演示相结合
讲解陶俑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同时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五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9课 陶俑 丨赣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9课 陶俑 丨赣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9课陶俑丨赣美版一、课程概述该导学案旨在让五年级学生通过学习陶俑这一话题,了解到陶俑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掌握它的分类和制作方法。

同时,通过手工制作陶俑,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陶俑的发展历程和分类。

2.掌握陶俑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并制作自己的陶俑作品。

4.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1.了解陶俑的分类和制作方法。

2.学会用陶土制作陶俑。

3.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出独具风格的陶俑。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课程简要介绍陶俑的概念和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授陶俑的分类和制作方法1.分类:让学生了解陶俑的分类,主要包括彩陶、灰陶、赤陶和黑陶四种。

2.制作方法:简要介绍陶俑的制作方法,重点讲解手捏和泥板制作法。

3. 示范制作老师为学生展示陶俑的手捏和泥板制作法,并讲解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4. 学生亲手制作让学生尝试用陶土制作陶俑,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

5. 设计和制作自己的陶俑作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和制作自己的陶俑作品。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绘画素材,让学生参考和借鉴。

6. 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分组展示和分享自己制作的陶俑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相关任务,能否有效参与课堂活动。

2.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制作的陶俑作品的质量和创造性,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3.学生自评: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制作和表现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

六、教学体会本次课程的教学,既涵盖了文化知识,又注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制作陶俑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增加了对文化的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美术素养。

此外,通过互相分享和评价的环节,学生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赣美陶俑教案

赣美陶俑教案

赣美陶俑教案教案标题:赣美陶俑之美——探索中国古代艺术遗产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学习赣美陶俑的特点和制作工艺;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赣美陶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学习赣美陶俑的特点和制作工艺;3. 进行实践性活动,创作属于自己的陶俑作品。

教学准备:1. 赣美陶俑的图片和相关资料;2. 陶土、陶艺工具、彩绘颜料等制作陶俑所需的材料;3. PPT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投影仪展示赣美陶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陶俑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中国古代陶俑了解多少?你们知道赣美陶俑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赣美陶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包括其起源、发展和代表作品等。

2. 讲解赣美陶俑的特点,如造型生动、细腻、色彩鲜艳等。

3. 介绍赣美陶俑的制作工艺,包括选材、成型、雕刻和彩绘等步骤。

三、实践活动(30分钟)1. 分发陶土和陶艺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陶俑。

2. 引导学生根据赣美陶俑的特点和自己的创意,进行造型设计和雕刻。

3. 鼓励学生运用彩绘技巧,为陶俑增添色彩和细节。

4.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制作小型陶俑、人物形象或动物形象等。

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陶俑作品,介绍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2.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分享制作心得和体会。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赣美陶俑的特点和制作工艺。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代陶俑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遗产,如其他陶俑文化、绘画等。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遗产。

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古代艺术形式进行研究和创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陶俑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创造力发挥;2. 评价学生在展示与分享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对赣美陶俑的理解程度;3.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反馈意见,进行综合评估。

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陶俑》教案

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陶俑》教案
法制作出的能够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按其不同的功能可分为宗教雕
塑、陵墓雕塑、纪念雕塑、建筑雕塑、园林雕塑、民间雕塑、架上雕塑等。按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一般
分为圆雕、浮雕、透雕。中国古代雕塑又分为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

(二)、什么是陶俑?
陶俑是古代陪葬用的陶器,他的题材有人物、马、牛、狗及建筑物等。
今天学习《中国古代雕塑之陶俑》这篇课文,雕塑对于同学们或许很陌生,但我们身边却无处不在。播放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了解身边的雕塑。
一起来发现我们身边的雕塑。
让学生通过身边的雕塑来初步感受什么雕塑。
引出课题(9分钟)
(一)、什么事雕塑?雕塑又分哪几类?
通过欣赏家乡的雕塑作品,那什么是雕塑?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体验雕塑的造型艺术,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秦始皇兵马俑的表现形式,体验陶泥雕塑造型。
难点
秦、汉代雕塑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古代雕塑之陶俑》
执教者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9课
教材分析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各种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一般可分为圆雕和浮雕。由于采用的材质不同,导致了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手法又会直接影响作品的形式和风格。本课主要从陶俑、陵墓雕刻和宗教雕刻三个方面来欣赏中国古代雕塑。

陶俑听课记录

陶俑听课记录

《陶俑》听课记录一、基本信息听课教师:XX授课教师:XXX教师授课时间:2024年X月X日授课班级:五年级X班授课内容:赣美版美术五年级《陶俑》二、教学过程记录(一)导入(5分钟)授课教师展示一组精美的陶俑图片,有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威武的士兵俑,他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器,表情严肃;有汉代的乐舞俑,身姿轻盈,仿佛正在翩翩起舞;还有唐代的仕女俑,面容圆润,服饰华丽。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些陶俑生动地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

它们就像历史的见证者,穿越千年来到我们面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陶俑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引出本节课主题。

(二)新授(12分钟)1.陶俑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陶俑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说:“陶俑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简单的陶制人像。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俑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在秦朝,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宏大,制作精良,其目的是为了在地下世界继续保卫帝王。

这些兵马俑高度写实,人物的发型、服饰、表情都各不相同,反映了当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到了汉代,陶俑的题材更加丰富多样,除了士兵俑,还有大量反映日常生活的陶俑,如农夫俑、工匠俑、乐舞俑等,造型更加生动活泼,注重表现人物的动态和神态。

唐代的陶俑则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著称,尤其是仕女俑,体态丰满,服饰华丽,展现了唐代繁荣昌盛、开放包容的社会风貌。

在绘画或制作陶俑相关作品时,要把握不同朝代陶俑的特征。

”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勒出不同朝代陶俑的典型形象,标注其特点。

2.陶俑的制作工艺与艺术特色教师接着说:“陶俑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

一般先制作陶坯,有手工捏制、模制等方法。

手工捏制能够使陶俑更具个性和独特性,模制则可以提高制作效率,批量生产相同类型的陶俑。

制作好陶坯后,要进行修整、雕刻,比如雕刻出人物的面部表情、服饰的纹理等。

然后进行烧制,烧制后的陶俑有的还会上色。

陶俑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造型和色彩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学习《中国古代雕塑之陶俑》这篇课文,雕塑对于同学们或许很陌生,但我们身边却无处不在。播放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了解身边的雕塑。
一起来发现我们身边的雕塑。
让学生通过身边的雕塑来初步感受什么雕塑。
引出课题(9分钟)
(一)、什么事雕塑?雕塑又分哪几类?
通过欣赏家乡的雕塑作品,那什么是雕塑?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
严谨写实造型简洁形体优美
教学反思
1、总体来说这堂欣赏课的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课堂气氛也不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的也很好。尤其是教学中找陶俑中的明星、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自己讨论交流最终寻找出各朝代的特点。
2、不足之处是我与学生的互动不够,指导较少,讲述时间过长。
法制作出的能够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按其不同的功能可分为宗教雕
塑、陵墓雕塑、纪念雕塑、建筑雕塑、园林雕塑、民间雕塑、架上雕塑等。按其形式,一般
分为圆雕、浮雕、透雕。中国古代雕塑又分为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

(二)、什么是陶俑?
陶俑是古代陪葬用的陶器,他的题材有人物、马、牛、狗及建筑物等。
课堂小结
2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本课学习内容的自我总结,请两位同学来分享,然后教师作出总结。
最后,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知识拓展:寻找身边的陶佣。
布置作业
1分钟
回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朝代的陶俑,用泥土塑造一个陶俑形象。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雕塑之陶俑
一、什么是雕塑?
二、各朝代的陶俑特点。
秦汉唐
↓↓↓
气势磅礴动作夸张色彩艳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体验雕塑的造型艺术,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秦始皇兵马俑的表现形式,体验陶泥雕塑造型。
难点
秦、汉代雕塑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陶俑艺术的主要艺术成就极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中陶俑的艺术。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从直观感受形象入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从而提高欣赏能力。学会在网络的自由领域中自主学习,懂得如何探究问题并且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古代雕塑之陶俑》
执教者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9课
教材分析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各种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一般可分为圆雕和浮雕。由于采用的材质不同,导致了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手法又会直接影响作品的形式和风格。本课主要从陶俑、陵墓雕刻和宗教雕刻三出雕塑的概念?
网上探究(18分钟)
教师播放《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代陶俑》两段视频,然后提出三个问题:(一)请学生为刚才的《秦始皇兵马俑》短片配上精简的解说词,介绍它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作为现场宣传短片,播放给国内外游客观看。
(二)秦代与汉代的雕塑有什么不同?以秦“兵马俑”和东汉“两舞俑”为例,你更喜欢哪一种艺术风格,为什么?
本节课是本课内容的第一课时,着重欣赏陶俑。陶俑是中国古代殉葬品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的产物。在奴隶社会,以人殉葬的墓葬制度极为残酷,而且普遍盛行。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演变及社会的进步,奴隶主用奴隶殉葬的残酷制度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俑代人的随葬风气(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的墓葬代之以人像俑或其他动物雕塑)。到了秦汉之际,厚葬之风盛行,规模巨大。
(三)请你补充课本:为大家介绍唐代又出现了哪一种别具风格的雕塑?它是由什么色彩组成的?它与秦俑、汉俑有什么不同?
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师生共同交流答案,各抒己见。
通过介绍秦汉历史背景,重点欣赏秦兵马俑以及汉说唱俑两个代表,并通过播放两段视频来让学生自己总结秦汉两个时期陶俑的特点。
让学生在听、看、讨论、交流中得到今天所要完成的目标和解决重点、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