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两全其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两全其美

作者:王宝芝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47期

【摘要】一直以来网络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似乎都存在这一种微妙的关系,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需重新审视网络环境与教学模式的关系,传统的心理教育模式已经渐行渐远,我们需要“互联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

【关键词】网络环境心理健康教育互联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施德才兼备高质人才

一.高速信息化时代对教育的更高诉求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得教育模式悄然发生了改变。而现在,信息化时代已经进入了又一个全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投注在教育与互联网的关系上。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速信息化时代对教育甚至心理教育的更高诉求。目前,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学校中,以教师为教学主导中心,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各所学校也已经多多少少渗透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新信息化时代下,我们也逐渐感受到,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由于受到时间、空间以及年龄、阅历等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难以及时地展现和挖掘,老师也很难在这样的一个课堂中敏锐地挖掘到每个孩子的心理诉求。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定制动态数字化内容的“互联课堂”让我们能客服现存的一系列局限,真正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最大限度的获取高度信息量的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摸索探讨,我们也主力投入到更加创新地去实施“互联课堂”教学模式。

二.“互联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

1.充分了解“互联课堂”职能特性与实施的创新实施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互联课堂”是一个开放性的基于网络平台支持的项目,它的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多个学校互联、课堂互联,甚至与全球的互联学校进行互联。它会多层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海量的信息,配备个性化计算设备和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定制私人的学习内容。尤其对于心理教育本身就有区别与其他传授式授课程,他更趋近于双人或多人沟通交流,扶正。这些都是我们现在传统意义的课堂上无法做到的。

传统意义的课堂上,无论我们怎样变革,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没有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理解学生需要的大量的不同的信息,尤其是孩子内心世界,传统意义的课堂上,毕竟存在着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难找出一种学习沟通方法可以确保每一个学生

的高效学习、充分调动起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同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地域条件、思维方法、经济条件等主客观条件都存在差异,所以“互联课堂”我们也不能生搬硬套的。这些也就是我们需要实施“互联课堂”并且创新实施的原因。

2.探索其与教师教学的互补性。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思考,随着网络的发展,甚至随着“互联课堂”的发展,在这个网络平台的支持下,老师上课没必要进入教室,实体教师究竟还有没有必要存在。理智的来讲,教师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尤其是心理教育教师,至少短时期内如此。

首先,我们的学生年龄段不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心理发育还未成熟,需要有老师在其旁边进行监督指导、协助他们完成学习。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也可以提供给他们技术帮助、智力支援和必要的心理指导。也就是说教师的意义来自于机器所不能取代的情感的交流。人与人的心理沟通,心理上的温度感知,是机器无法取代的,机器更不可能敏感地发现孩子们内心上的异样。“互联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师的互补,会令学生的学习更加顺畅愉悦。

3.“互联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方法和老师的创新定位

有很多人给“互联课堂”分出几个教学模式,但是其实这些模式都是“互联课堂”可以运用的方法。而互联课堂的创新实施的创新之处在于不拘泥于方法,而把“互联课堂”作为一种方法。简单来讲,就是把握好“人”“情”这两点去创造专属的不同的“互联课堂”的教学模式。

“人”和“情”是相辅相容的。所谓“情”包括两点,其一“情景”其二“动情”;“人”有三个方面即“个体人”“群体人”和“人格”。其旨在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更要把学生培养心理健康的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我们所谓的“情”——“情景”其实是“百家争鸣”的情景,即利用“互联教学”这一平台,为学生营造在这种课堂上,每个人都是自己和对方的老师,但也是对方的辩友的氛围,大家需要自己为自己和他人的疑惑进行搜索与答复和对每种答复进行有理地质询和驳论,而他们可以“百家争鸣”的背后的强大的智力支持来源于“互联教学”海量的知识源。让学生学会沟通,这样才会让老师有机会进入他们的内心。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在线、网络视频、网络聊天工具讨论等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时,我们注重对“个体人”的“人格”的培养,而辅助学生找到“人格”的就是老师。此时,老师更像粘合剂,“互联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短时间内展现出不同的个性与理解力,老师则可以从中辅助他们学会穿引知识,教会“个体”与“个体”的相处之道,并在“个体”与“个体”的“争鸣”中摸索树立创新、独立的“人格”。

而“情”——“动情”。首先让学生对讨论探索知识“动情”即产生兴趣;与每个人“动情”即与其他人的感情交流,形成群体意识。围绕着某一专题运用强大的网络平台进行分组讨论。这种交流优势在于可以同时收到几位同学的发言,打破空间限制,给每一个“个体”学生平等的充分

发挥空间的同时培养“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他们活跃的思维,使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更让学生在人际沟通上不断磨练。激发学生兴趣,自觉进入学习探索中去。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共享。培养“合作”“交流”的“人格”。而此时,老师的角色更像个法官,对学生的自由讨论自由搜索的这个“自由度”进行权衡,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种“互联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下,我们既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地获取信息,高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又不会忽略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建立。有效地帮助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德才兼备,以适应未来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