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休 克
shock
病理生理教研室
患者张×,男,68岁,农民。因咳嗽、气促、发热5天,全身散在 出血点1天于2003年12月8日入院。 患者5天前因受凉而出现咳嗽, 流涕, 发热38.5~39.5℃,自服 “感冒 冲剂 ”未见好转。1天前病情加重,咳黄色脓痰,呼吸急促,口唇 紫绀,四肢湿冷,双下肢出现散在出血点,遂入院就诊, 门诊以 “肺炎”收入院。患者曾患“慢性支气管炎”十余年。 体格检查:体温36.5 ℃,脉搏102次/分,呼吸33次/分,血压 70/50 mmHg。急性重病容,神志欠清楚,嗜睡。全身有散在出血点及瘀 斑。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粗糙,两侧中下肺可闻及湿 性啰音。脉搏细速,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 及肿大,双肾区无叩痛。尿量减少。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16×109/L,N:92%,L:8%,Hb: 114g/L,RBC:4.32×1012 /L,PLT:40×109/L。痰培养、血培养 提示革兰阴性 (G-) 杆菌感染。APTT 64.1s(对照 34.3s),PT 17.8s (对照 11.7s),TT 37.4s(对照 16.5s),Fg 1.6g/L(正常 1.8~4.5g/L),D-二聚体大于1.0mg/L(对照小于 0.5mg/L),3P试 验(++)。 患者入院后,给予抗菌素控制感染,低分子右旋糖苷及葡萄糖盐水 扩充血容量,甘露醇250 ml 静脉加压滴注,纠正酸中毒,应用血管 活性药物(654-2),复方丹参40 ml加入5% 葡萄糖 500 ml静脉滴注, 肝素静脉注射等治疗。经治疗后,患者血压逐渐恢复正常,面色转 红润,尿量增多,未见新的出血点,双肺啰音逐渐减少,全身出血 点逐渐消退。15天后病愈出院。
讲授内容
• 概述 • 病因和分类 • 休克的发病机制 • 休克时机体代谢和功能改变 • 休克的防治原则
休克的发病机制
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
正常微循环
休克Ⅰ --休克初期 休克Ⅰ期--休克初期(initial stage)、微 循环缺血期(stage of vasoconstriction or stage of ischemia)、缺血性缺氧期(stage of ischemic anoxia)、休克代偿期
休克时脉搏的监测
休克时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休克时的血压监测
休克时的尿量监测
定义(Definition): 定义(Definition):
休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 休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 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 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的灌流不足和 细胞功能代谢障碍, 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 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一、休克的原因(causes of shock)
1、失血或失液(blood or plasma or body fluid lost) 、 (1)失血:外伤、消化道溃疡、食道静脉 )失血:外伤、消化道溃疡、 曲张、产科大出血——量(> 曲张、产科大出血 量(>20%)、 )、 速度 2)失液:呕吐、 (2)失液:呕吐、腹泻等 2、创伤 、创伤(trauma) 3、烧伤 、烧伤(burn ) 4、感染 、感染(infect):内毒素 :内毒素(endotoxin) 5、急性心衰(acute heart failure) 、急性心衰 6、严重过敏反应(severe anaphylactic reaction) 、严重过敏反应 7、强烈神经刺激 、
少灌少流,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微A 后微A 后微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微V A-V吻合支 吻合支 收 缩
收 缩
前阻力↑↑ 前阻力
灌↓ ↓
后阻力↑ 后阻力
流↓
舒 张
组织缺血缺氧
真毛细血管网血流↓ 真毛细血管网血流
2、微循环改变机制 、
(1) )
窦 弓 反 射 抑 制
交感血中儿茶酚胺↑ 交感 肾上腺髓质兴奋、血中儿茶酚胺 量↓ 量
分类方法多 原因分类 按原因分类 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按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特点分类、 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1、按原因分类 、 原因分类(Classification of shock by cause) 分类 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失 、 (1)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 性休克(losing fluid shock) 液性休克 性休克(traumatic shock) (2)创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 性休克(burn shock) (3)烧伤性休克 )烧伤性休克 性休克(infectious shock):内毒素 (4)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 性休克(endotoxic shock)、 败血症性 休 性休克 、 克(septic shock) (5)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休克 休克(anaphylactic shock) (6)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休克(neurogenic shock) (7)神经性休克 )神经性休克
微循环的组成
微循环的调节: 微循环的调节: 全身因素
血压、血容量、 血压、血容量、心输出量
局部因素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 收缩——α受体占优势:微A、后微 、微V 受体占优势: 收缩 受体占优势 、后微A、 舒张——β受体占优势:A-V脉吻合支 受体占优势: 舒张 受体占优势 脉吻合支 体液调节 缩血管: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 缩血管: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垂体加压素 )、ET-1、TXA2 (ADH)、 )、 、 扩血管:组胺、激肽、腺苷、 扩血管:组胺、激肽、腺苷、PGI2、NO、TNF、 、 、 内啡肽、H+、K+ 内啡肽、
讲授内容
• 概述 • 病因和分类 • 休克的发病机制 • 休克时机体代谢和功能改变 • 休克的防治原则
第一节 概述(Introduction) 概述(Introduction)
一、研究休克的历史概况 (history of shock studied) 1731年法国 Dran首次将休克一 年法国Le 年法国 首次将休克一 词应用于医学, 词应用于医学,认为休克是由于中枢神 经系统功能严重紊乱而导致循环及其他 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危重状态。 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危重状态。
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部分) 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部分)感染性休克 、(部分 特点:心脏排血量高、 特点:心脏排血量高、外周阻力低
低动力型 高动力型 低排高阻型)(高排低阻型) )(高排低阻型 (低排高阻型)(高排低阻型)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皮肤 临床 ↓ ↑ 苍白、 苍白、冷湿 多见 ↑ ↓ 温暖、 温暖、潮红 感染性休克早期可见
案例12-1 严重感染特别是G-细菌感染是引起休克 的常见病因。本病例是严重感染所致,其依 据: 1、有肺部感染症状和体征(呼吸急促、 口唇发绀、咳黄色脓痰、双肺中下部闻及湿 性啰音; 2、血常规示细菌感染 (WBC16×109/L,N92%); 3、已有败血症(血培养G-细菌阳性)。
二、休克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shock)
(compensatory stage)
休克Ⅰ 休克Ⅰ期
1、微循环及组织灌流情况
大量真毛细血管网关闭 毛细血管前阻力显著增加:小动脉、微动脉、后微 毛细血管前阻力显著增加:小动脉、微动脉、 开放的毛细血管减少, 开放的毛细血管减少,毛细血管血流限于直捷通 微循环内血流速度显著减慢,流态由线流变为 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 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路,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组织灌流量减少 粒线流,甚至粒流,出现齿轮状运动。 痉挛,口径明显变小, 痉挛,口径明显变小,微血管运动增强
血容量↓→容量感受器 垂体加压素 容量感受器→垂体加压素 血容量 容量感受器 垂体加压素↑ (4)TXA2(thromboxane A2) :儿茶酚胺→血小板 TXA2 ) 儿茶酚胺 血小板→ 血小板
二、微循环的结构、功能与调节 微循环的结构、
(Structure、 (Structure、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 microcirculation)
微循环是组织器官内微动脉与 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承担血液 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承担血液 与组织液之间氧、 与组织液之间氧、营养必需物质和 代谢产物的交换,能量、 代谢产物的交换,能量、信息传输 血液流通、分配、组织灌注, ,血液流通、分配、组织灌注,以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及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失常)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 失常)→心输出量
(3)血管源性休克 )血管源性休克(vasogenic shock):过敏性休 : 神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部分) 克、神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部分) 血管床扩张→血管容量 回心血量↓ 血管床扩张 血管容量↑↑→回心血量 ↓ 血管容量 回心血量
3、按血流动力学特点 、 血流动力学特点(Classification of shock by 特点 altered hemodynamics) (1)低排高阻型休克(低动力性休克、“冷休 )低排高阻型休克(低动力性休克、 克”) hypodynamic shock or cold shock
大部分休克均属此类:低血容量性休克、 大部分休克均属此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 休克、创伤性休克、(多数) 、(多数 休克、创伤性休克、(多数)感染性性休克 特点:心脏排血量低、 特点:心脏排血量低、外周阻力高
(2)高排低阻型休克(高动力性休克、“暖休 )高排低阻型休克(高动力性休克、 克”) hyperdynamic shock or warm shock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血容量充足
正 常 血 液 循 环
血 容量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血容量↓ 血容量↓ ↓
心泵功能障碍 血管容量↑ 血管容量↑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休 克
2、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Classification of 、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shock by initial pathogenesis) (1)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失血 : 性休克、失液性休克、 性休克、失液性休克、烧伤性休克 严重失血、失液→血容量 血容量↓↓ 严重失血、失液 血容量 (2)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 大面积心梗、急性心肌炎、 急性心衰(大面积心梗、急性心肌炎、严重心律
毛细血管灌流的局部反馈调节
血管平滑肌对 缩血管物质的 反应性恢复 微血管收缩, 微血管收缩,真 毛细血管关闭 真毛细血管血 流减少
局部血管活性物 质被稀释冲走
局部血管活性 物质聚积
真毛细血管血 流增多
微血管扩张, 微血管扩张,真 毛细血管开放
血管平滑肌对 血管活性物质 的反应性降低
讲授内容
• 概述 • 病因和分类 • 休克的发病机制 • 休克时机体代谢和功能改变 • 休克的防治原则
血容量↓ 血容量 血 ↓ 、 血、 血、 、

↓ 血量↓ 血量

容量↑ 容量
(2)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 II , AT II or Ang II ): )
血容量↓→肾素 血管紧张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 血容量 肾素
(3)垂体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 AVP ): )
1895年Waren和 Crile从整体水平和 1895年Waren和 Crile从整体水平和 器官水平将休克病人的临床症状慨 面色苍白或紫绀、四肢湿冷、 括为 “面色苍白或紫绀、四肢湿冷、 脉搏细速、尿少、 脉搏细速、尿少、神志淡漠及低血 压”,认为休克发生发展的关键在 于血压。 于血压。
20世纪 年代提出了休克的微循 世纪60年代提出了休克的微循 世纪 环学说, 环学说,该学说认为各种不同原因引 起的休克,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病环节, 起的休克,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病环节, 即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导 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 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 致微循环障碍, 致微循环障碍,休克发病的关键不在 于血压而在于血流。 于血压而在于血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