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激励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十-激励-——管理学马工程

十-激励-——管理学马工程

“怎样使积极行为得到 巩固,使消极行为得以 强化理论 转化”
1. 行为基础理论
1. 1 需要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
• 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可分为五种。 • 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都属于低层次的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
可以满足;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 满足的。
基础上的激励方式。
错。
第三节 激励方法
否公平。
当事人的公平标准,即主 观感受是否公平。
2. 过程激励理论
2. 1 公平理论——约翰·亚当斯
2. 过程激励理论
2. 2 期望理论——维克托·弗鲁姆
• 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会给个人带来既定的成果且该成果对个人具有吸 引力时,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组织设置的目标。
MVE
M:motivation,激励力 V:value,效价 E:expectancy,期望值
• 麦格雷戈提出的X理论对经济人假设做出了更详细的解释。
2. 人性假设及其发展
2. 2 社会人假设
基本观点:人不仅具有经济性的需求更具有社会性的需求,因此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
劳动者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的动机,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 获得认同感。
劳动者只能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寻求工作的意义。 劳动者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比对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 控制更为重视。 劳动者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第二节 激励理论
类型
研究重点
回答问题
主要内容
行为基础 理论
人的需要
“以什么为基础(或根 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
据),什么才能激发人 理论、成就需要理论

最新中级经济师考试 人力资源 重点难点 终极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中级经济师考试  人力资源 重点难点 终极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重点难点终极考点归纳总结版第一章组织激励第二节激励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E3.RG理论--奥尔德佛4.三重需要理论--麦克里兰5.公平理论--亚当斯提出。

6.期望理论-效价×期望×工具=动机7.强化理论第三节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一、目标管理理论基础:目标设置理论基本核心:强调通过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

2.过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3.要素:(1)目标具体化(2)参与决策(3)限期完成(4)绩效反馈二、参与管理3.参与管理的条件(1)行动前,要有充裕的时间(2)员工参与的问题必须与其自身利益相关(3)员工必须具有参与的能力,如智力、沟通技巧等(4)参与不应使员工和管理者的地位和权利受到威胁(5)组织文化必须支持员工参与4.质量监督小组(1)是一种常见的参与管理模式。

(2)通常由8-10位员工及1名督导员组成,小组成员定期集会讨论质量方面的难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然后监督实施。

(3)作为小组成员的前提条件:具备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懂得与他人沟通,宣传各种策略。

三、绩效薪金制基础:以公平、量化的绩效评估体系为基础。

优点:可以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量第二章领导行为第一节领导理论1特质理论2改变型领导理论-伯恩斯分成两种类型:交易型和改变型。

3魅力型领导理论-罗伯特·豪斯4路径—目标理论-罗伯特·豪斯四种领导行为:1指导式领导:让员工明确别人对他的期望、成功绩效的标准和工作程序。

2支持型领导:努力建立舒适的工作环境,亲切友善,关心下属的要求。

3参与式领导:主动征求并采纳下属的意见。

4成就取向式领导:设定挑战性目标、鼓励下属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5权变理论-费德勒6领导——成员交换理-乔治·格雷恩第二节领导风格与技能二、俄亥俄与密西根模式俄亥俄模式1.关心人 2.工作管理密西根模式1.员工取向2.生产取向三、管理方格图-布莱克和默顿管理方格的纵坐标:关心人;横坐标:关心任务。

管理学的激励理论

管理学的激励理论

三、公平理论
平等是人的天性之一 公平是指与其他以类似方式作出行为的人 相比,个体是否得到了同等的对待。 人们感到公平时,会增加付出,以便获得更多 ---在公平的社会人人都想多干 人们感到不公平时,会减少付出,以便公平 ---在不公平的社会人人都想少干
1、公平感
公平感指人们对组织中资源或奖酬的分配,尤 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平合理的个人判断



公平理论中的投入与回报
投入 回报
只着眼于少数 长期努力工作 认为超过对方 受教育程度 的项目。
过去的经历与经验 表现 个人外表 资历 社会地位 掌握的技术 接受过的培训
年龄 出勤率 沟只找最关键最显眼、 享受工作中的特权 最需关注的个别结 获得安全的工作保障 果进行比较。这些 获得提升机会 个人成就得到承认 结果正是自以为吃 获得薪金、得到奖金 了亏的结果 享受资历带来的利益 地位象征 各种福利 工作条件
需要层次理论在管理激励中的应用
需求层次 生理需求 激励因素 工资、福利待遇、 工作环境 职位保障、劳动保护、 社会保障、保险 友谊、舒心的人际关 系、组织关怀、家庭、 志趣 地位、名利、 权力、责任、荣誉、奖励 激励措施 工资、基本福利待遇保证 和落实、住房设施 雇佣保证、退休养老制度、 健康保险、意外保险制度 公正的管理措施、制度、 宽松的人际关系建立、交往、 沟通、文体活动 考核、晋升、表彰、 奖励制度、尊重员工
老板在我碗里塞了三块红烧肉啊!我总要对得住他对我的关 照嘛!”“哦!”伙计张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说:“我的碗
底也有红烧肉哩!”两人又问了别的伙计,原来老板在大家 碗里都放了肉。众伙计恍然大悟,难怪吃早饭时,大家都不
声不响闷笃笃地吃得那么香.
如果这碗红烧肉放在桌子上,让大家夹来吃,可能就不会 这样感激老板了。同样这几块红烧肉,同样几张嘴吃,却产 生了不同的效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精明。

第一章组织激励-第二节激励理论(二)及第三节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章组织激励-第二节激励理论(二)及第三节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点】期望理论(弗鲁姆)弗鲁姆认为,人们之所以采取某种行动,如努力工作,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可以在一定概率上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可以带来他认为重要的报酬。

认为:动机是三种因素的产物,即:效价×期望×工具性=动机①效价:一个人需要多少报酬。

即: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强度,是对个体得到报酬的愿望的数量表示。

例如:如果一名员工强烈希望得到升职,这种升职需要就对他有高效价。

②期望: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

即:员工对工作努力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

例如:员工觉得自己努力工作获得晋升的可能性为60%。

③工具性: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

即: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

如果报酬是以绩效数据为基础的,工具的估计值就会高;报酬决策是模糊的,工具的估计值就会低。

2.特色:强调情景性,认为没有一个单一原则可用来解释每一个人的动机。

只有员工重视奖赏,知道达标的可能性和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目标时,以及达到目的和获得奖赏之间有明确清楚的联系,员工才会有高的动机,愿意付出努力。

3.管理上应用产生最强动机的组合是(三高),即:高的正效价、高期望和高工具【举例】利润翻倍,奖金翻倍利润翻倍可能性极小,努力无法达到激励性较小利润提高一成,发奖金50元虽易实现,但报酬太少不值得努力不足以激励【真题:单选】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称为( )。

A. 效价B. 期望C. 工具D. 动机【答案】C【解析】效价: 一个人需要多少报酬。

即: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强度,是对个体得到报酬的愿望的数量表示。

期望: 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

即:员工对工作努力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

工具: 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

即: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

【知识点】强化理论1.观点:➢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它是行为的主要的驱动因素,却不是行为的唯一控制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董克用版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董克用版

自我实现人假设
人的需要有高级和低级之分,从低级到高级可划分为多个层 次,人的最终目标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作上的意 义。
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实现自治和独立,能适应环境。
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部的激励和控制会对人产 生威胁,产生不良的后果。
个人自我实现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并不冲突,而是能够达成 一致的,在合适的条件下,个人会自动调整自己的目标使其 与组织目标相配合。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1)
传统的观点
不满意
没有满意
不满意
赫茨伯格的观点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满意
满意
没有不满意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2)
激励因素: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往往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 容相关
保健因素: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则大多与工作环境和工 作条件相关
保健因素是必需的,否则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更努力地工作,有更好的工作绩效。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彼此相对独立的。
社会人假设
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 工业革命和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得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
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求工作的意义。 非正式组织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因此非正式组织的
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对人有更大的影响力。 人们对领导者的最大期望是能够承认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
约翰•莫尔斯(John J.Morse)和杰伊•洛希(Jay .W.Lorsch) 这两位学者经过实验证明麦格雷戈的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他们于197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超Y理论》一 文,提出了著名的“超Y理论”。
X理论(1)
大多数人生性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大多数人都缺乏进取心和责任心,不愿对人和事负责,没有

第十章-激励-——管理学(马工程)

第十章-激励-——管理学(马工程)

局限性
1. 行为基础理论
1. 2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 使人们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往往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外界因素方面 的,被称为保健因素。
• 使人们感到满意的因素往往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 被称为激励因素。
• 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不满意,激励因素才是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关键。
1. 行为基础理论
• 人的高层次需要有三种,分别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
成就需要
权力需要
亲和需要
争取成功希 望做得最好 的需要。
影响或控制 他人且不受 他人控制的
需要。
建立友好亲 密的人际关 系的需要。
1. 行为基础理论
1. 3 成就需要理论——戴维·麦克利兰
• 成就需要不是天生的,更多的是环境、教育、实践综合作用的结果。 • 成就需要是一种更内化的需要,是导致国家、企业取得高绩效的主要
2. 人性假设及其发展
2. 4 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艾德佳•沙因
• 观点:人既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人,更不是纯 粹的自我实现人,而是复杂人。
•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莫尔斯和洛什提出了超Y理论。
主体需要的差异性
组织方式的相异性
控制程度的应变性
目标确立的递进性
3. 激励机理
激励措施生效的关键就 在于甄别出不同的人在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境 遇下的优势需要并加以 刺激。
积极方面
•①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 发探索人的激励诱因, 抓住了激励问题的关键;
②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 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 展的过程,基本上符合 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 律。
①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中 产以上阶层人们的需要, 将其推广缺乏普遍性。
②实际上人的需要既有 天生的,也有后天形成 的。

《管理学原理》 第六章 激励理论

《管理学原理》 第六章 激励理论
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4、Z理论 威廉.大内在分析了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后,提出了Z理论。Z理
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 一体。
Z理论的主要内容:
企业对员工的雇用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上下结合制定政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实行个人负责制; 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 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 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X理论假设下的管理方式: 在管理工作中采用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来迫使他们工作, 实施严格的监督和控制。
(2)、Y理论的基本假设
一般人天生并不是好逸恶劳的,工作中的体力和智力的消耗就像游戏 和休息一样自然,人们对工作的喜恶取决于他们对工作带来的满足和 惩罚的理解。 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唯一 方法,甚至可说不是最好的方法。相反,如果让人们参与制定自己的 工作目标,则有利于实现自我指挥和控制。 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是能主动承担责任的,不愿负责、缺乏雄心 壮志并不是人的天性。 大多数人都具有一定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智慧和潜能只部分地得到了发挥。
三、双因素理论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
1、保健因素:这属于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如公司的 政策和管理、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的条件、工作的安全性、工资和 福利等,当人们得到这些方面满足时,只是消除了不满,却不会调 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2、激励因素:这属于和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包括的:工作成 就感、工作挑战性、工作中得到的认可与赞美、工作的发展前途、 个人成才与晋升的机会等。当人们得到这些方面的满足时,会对工 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很大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学第七章激励理论课件

管理学第七章激励理论课件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三、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一)目标设置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三、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二)目标设置理论的管理启示 目标设置激励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主要
是通过目标管理(MBO)来实现的,要点是: (1)管理者要善于给员工设置有一定难度、
但经过努力又可以达到的目标。 (2)给员工定目标一定要有具体的数字指标,
第四节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一)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反馈是强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应该让人们
通过某种形式或途径及时了解自己行为的结果。 (4)为了使某种行为得到加强,奖赏(报酬)应
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提供,延缓奖赏会降低强化作 用。
(5)对所希望发生的行为应该明确规定和表达。 只有行为的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对行为效果进行 衡量和及时奖赏(给予报酬)。
第一节 激励概述
二、激励的作用与意义
组织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以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具体来说激励的作用与 意义有:
1.激励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 2.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业绩 3.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 4.激励可以为组织吸引优秀人才
第一节 激励概述
三、激励的基本原则
组织的激励措施是否有效,取决于是否遵循 了以下基本原则: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三、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论
(一)成就需要理论的内容 麦克利兰提出了三种需要理论,他认为个体
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 (1)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
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2)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影响或
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3)归属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

人力资源激励基本理论

人力资源激励基本理论

第二讲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第一节:人性理论第二节:激励理论第三节:人力资源行为管理理论第四节:个性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人性理论•1.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

•2.社会人假设3.管理人假设•4.自我实现人与Y理论•5.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 6. 威廉·大内的Z理论三、激励理论的分类1)内容型,注重研究工作动机,围绕如何满足需要:层次需要论(theory of hierarchical needs or layer needs),双因素理论(two elements theory),“生存,关系和成长理论(existence,relatedness and growth”“成就、权力、归属(achievements,power and affiliation or belongings)”理论2)过程型:着重研究从动机产生到采取具体行为的心理过程,试图通过弄清人们对付出努力取得迹效和奖酬价值的认识,达到激励的目的,主要包括期望理论(theory of expectance)和公平理论Theory ofFairness 。

3)综合型:综合各种激励理论,从努力、迹效、能力、环境、认识、奖酬、公平感和满足感等多方面来研究对人员的激励四主要激励理论(一)马斯洛(Maslow)的层次需要论1)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②安全需要Security needs②社交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Social intercourse (爱和归属的需要)(love and affiliation)④尊重的需要needs of respect⑤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 realization①现代社会,各层次需要一般满足的比率为:生理需要85%安全需要70%社交需要50尊重需要50自我实现需要10%. 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通常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

. 保健因素:薪酬,安全,地位,人际关系,奖金,福利,监督管理方式,人事政策,工作环境.这些因素改善了,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怠工与对抗,但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触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促使生产增长•激励因素:工作本身,挑战性,成就,赏识,成长.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生产率。

管理学原理教案(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教案(第八章)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案第八章激励§1 激励概述一、关于人性学说(一)人性、动机与激励之间的关系(二)关于人性的学说在如何看待人性的问题上,西方管理学界曾提出过各种不同的假设,后来这些不同的人性假设便构成了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基石。

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沙因(E·H·Shchein)把流行于西方的几种人性理论概括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的假设.这四种假设表明了西方管理界对于人性看法的发展历程1、经济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

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相应采取重视物质刺激,实行严格监督控制的方式2、社会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采取重视人际关系,鼓励职工参与的方式3、自我实现的人♦“自我实现"假设认为人特别重视自身社会价值,以自我实现为最高价值;♦采取鼓励贡献,自我控制方式.4、复杂人♦人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与人是不同的,人是会变的,因此,人是复杂的♦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其行为会因时、因地、因条件而异;♦相应采取系统、权变管理方式。

不管人们对于人性有何不同的认识,根据心理学家所揭示的规律,人之所以会采取某种特定的行为是由其动机决定的.一个人愿不愿意做某项工作,工作的积极性是高还是低,干劲是大还是小,完全取决于他是否有进行这项工作的动机及动机的强弱。

二、动机理论1、动机的含义♦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心理动力。

♦动机是一个人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2、动机的来源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动机是由未满足的需要引起的1需要–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心理状态•客观的刺激•缺乏某种东西未满足的需求是形成人的行为动机的根本原因,一个人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实现某种需求的满足。

11激励理论

11激励理论

将来进入公司,即使你拥有光彩夺目的学生时代,在职场上
你还是一个零,可能变成正数,也有可能变成负数。
很多人错把所在机构的强大,当作了自己能力的强大——这
是为什么有些离开央视的主持人,很快就被世人淡忘了。
白岩松曾说,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就能变成名狗。但要知 道,没了央视的舞台,不用多久,它就会变回土狗。 在你月薪三千的时候,就要像月薪八千那样做事,那没到手 的五千,就是修炼这份“业”的学费。
积极性的过程。
(二)激励的本质
★管理活动中的激励就是以未满足的需要为根据的。
1、激励的基本出发点:人性的需要
A、需要的多样性
人在不同的时期可有多种不同的需要,即使在同一时期,也 可存在着几种程度不同、作用不同的需要。
B、需要的层次性
指支配人们行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C、需要的潜在性 人有许多需要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着的。 D、需要的可变性 指需要的层次结构是可 以改变的。
(3)人的激励状态取决于其主导需要是否满足。 (主导需要指在各种需要中占统治地位的需要。) (4)不同的人,各层次需要的强烈程度不一样。 某种需要满的需求层次理论:
这些需求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成为 我们的价值观。它们具有强大的驱动力。
(二)奥尔德弗ERG需要理论
2、保障需要满足,只能防止“不满意”;激励需 要满足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传统观点:激励得好 没有激励好
满意
赫兹伯格的观点 激励因素良好 满意 保健因素良好
不满意
激励因素不足 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不足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 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 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的过程。 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 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充分 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 激励是一个人某一行动的期望价值和那个人认为 将会达到其目标的概率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 激励力=目标价值(效价)X 期望值(概率)

组织行为学原理与实务激励理论及应用

组织行为学原理与实务激励理论及应用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
二、双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F. Herzberg)在二十世纪50年代末期在一些工厂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他设计了许多问题,如“什么时候你对工作特别满意”、“什么时候你对工作特别不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请工人写出自己做过的“最佳工作”和“最糟糕的工作”及个人评价。
设想你是一个部门主管,你怎样用强化理论纠正一个销售员的经常迟到行为?
思考题
1
你认为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现阶段的可行性如何?
2
用所学的激励理论分析我国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激励机制有何不同,怎样改进?
3
根据在课堂所做的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的实验,分析两名自愿者的行为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该实验结果对于管理者有何启示?
基本内容: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
01
02
五、强化理论
01
正强化(积极强化);
02
负强化(消极强化);
03
惩罚; 自然消退。
四种方式:
1
2
二、经营层激励
管理层收购(MBO):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从而重组本公司,并获取预期收益的收购行为。它能有效地激励和约束管理层。
经营者持股:指管理层持有一定数量一定期限的本公司股票,使管理层成为公司的股东,以减少管理层的短期行为。
01
第二节 激励理论
由于人的需要多样性、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的不同,组织行为学家在探索激励的本质以及激励手段时,提出了诸多的激励理论。本节侧重介绍几种重要的激励理论。

现代激励理论

现代激励理论

操作反应理论(P135)美国新行为主义者斯 金纳,1938年<有机体的行为>。
这一理论 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是具有操作 性和工具性的。人由于某种需要而引起的探索 或“自发的”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若一种 偶发反应在为达到目的的一种工具,人就会学 习利用这种反应去操纵环境,从而达到目的、 满足需要。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取决于反 应,而非对刺激的感知。
需要。包括给别人爱和接受别人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包括别人尊重自己和自尊、自重。 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他在说到自我实现需要
时,是指促使人的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就 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 力相称的一切事情。自我实现就是使人的潜能现实化, 也就是说要做一名这个人成为有完美人性的人。
原因,进而判断其本身特性。 三个关键因子:结果、意图、特性
选择的自由
非共同效应因素 社会意愿
结果
意图
特性
(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致性推理对管理的启示 在我们由员工的行动结果推断其行为
意图时要关注那些非共同因素。 注意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注意给员工更多的行动空间和自由。
(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关系。
两者并不矛盾,起保健作用的主要是环境 因素,而起激励因素的主要是成长与发展。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要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
因素,使职工不至于产生不満情绪。关心职 工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面。 而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创造一流 的工作成绩则要关注激励因素,从职工的个 人发展来考虑对他们的激励,实现职工与企 业的同步发展。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阿德佛的需要理论
人类的五种需要是生来就有 人类的三种需要并不是完全是 的,是内在的、下意识的。 生来就有的,有些是后天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求层次理论•X理论•Y理论•Z理论•超Y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复杂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决策人假设•社会人假设•ERG理论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如下图:1、基本内容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

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

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

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

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2、基本观点(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相应的,获得基本满座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级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科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

再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们的需要层次会随着生产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戴维斯(K.Davis)曾就美国的情况做过估计,如下表:3、对需求层次理论的评价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

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但是,马斯洛是离开社会条件、离开人的历史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人的需要及其结构的。

其理论基础是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学说,即人的本质是超越社会历史的,抽象的“自然人”,由此得出的一些观点就难以式和其他国家的情况。

X理论麦格雷戈1957年把传统的管理理论及其人性假设成为X理论。

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1)一般人的天性是厌恶工作的,一有可能就逃避工作。

(2)因为人的天性是厌恶工作,必须对大多数人实行强制的监控指挥和用惩罚做威胁,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适当的努力。

(3)一般人宁愿受到指挥,一心想逃避责任,相对来说没有进取心,要求安全高于一切。

其结论是,多数人不能自我管理,因此需要另外的少数人从外部施加压力。

传统的组织结构、管理政策、措施和计划都反映上述假设。

通行的激励措施是一靠金钱刺激,二靠严厉惩罚。

Y理论麦格雷戈认为传统的指挥和控制的管理哲学已不再适用于激励人,因此需要一种对人进行管理的不同的理论。

麦格雷戈把自己提出的新的理论称为Y理论。

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1)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的努力象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一般的人并非天生就厌恶劳动。

(2)外部控制和惩罚的威胁不是使人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人们在自己对目标负有责任的工作中能够实现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3)对目标负有责任是与成绩联系在一起的报酬的函数。

其中,最重要的报酬,如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是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直接产物。

(4)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是不仅能够学会接受责任,而且能够学会主动承担责任。

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心、强调安全感一般来说是经验的结果,不是人的天性。

(5)在解决组织问题方面,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具有发挥想到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的能力。

(6)在现代工业生活条件下,仅仅部分的利用了一般人的智力潜能。

麦格雷戈认为,Y理论的假定表明了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可能性,从Y理论派生出来的组织原则是一体化原则,即“创造一种条件,是组织成员通过努力争取企业成功,以更好的实现个人目标”。

所谓更好的实现个人目标,是指个人通过努力争取组织的成功来实现个人目标这一办法对个人来说比其他许多可选择的办法更有吸引力。

Z理论大内(W.G.Ouchi)在1981年出版的《Z理论》一书中,对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日本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他认为,每种文化都赋予其人民以不同的特殊环境,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行为模式。

组织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它对组织成员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因此,组织发展的关键是创造出一种组织环境或氛围,使得具有高生产率的团体得以产生和发展。

大内认为,美国企业应以美国的文化为背景,吸收日本式企业组织的长处,形成一种既能有高生产率,又能由高度职工满意感的企业组织(大内称为Z型组织),以迎接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对美国企业的挑战。

超Y理论莫尔斯(J.Morse)和洛希(J.W.Lorsch)于1970年发表的《超Y理论》一文,在复杂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超Y理论。

超Y理论的假设是:(1)人们带着各式各样的需要和来到工作单位中,但主要的需要是取得胜任感。

(2)取得胜任感的动机尽管人人都有,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这取决于这种需要同一个人的其他需要的力量怎样起着相互作用。

(3)如果任务和组织相适合,胜任感的动机极可能得到实现。

(4)即使胜任敢打到了目的,它仍继续起激励作用,一俟达到一个目标后,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就树立起来了。

超Y理论与复杂人假设的不同之处在于:超Y理论认为对人性的认识要因人而异,人和人不同。

人们之中包含着不同的需要类型,当工作和组织设计适于这些需要时,他们就能最好的进行工作。

复杂人假设则强调一个人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时间和地点会有不同的表现。

超Y理论体现出对人性认识的权变观。

成就需要理论1、成就需要理论的基本含义成就需要理论是麦克利兰(D.C.McClelland)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

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要归纳为对权力、友谊和成就的需要。

他对这三种需要,特别是成就需要做了深入的研究。

(1)权力需要。

具有较高权力欲望的人对影响和控制别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这种人总是追求领导者的地位。

他们常常表现出喜欢争辩、健谈、直率和头脑冷静;善于提出问题和要求;喜欢教训别人、并乐于演讲。

麦克利兰还将组织中管理者的权利去分为两种:一是个人权力。

追求个人权利的人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围绕个人需要行使权力,在工作中需要及时的反馈和倾向于自己亲自操作,并提出一个管理者,若把他的权利形式建立在个人需要的基础上,不利于他人来续位。

二是职位性权力。

职位性权力要求管理者与组织共同发展,自觉的接受约束,从体验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满足。

(2)友谊需要。

麦克利兰的友谊需要与马斯洛的感情上的需要和阿尔德弗得关系需要基本相同。

麦克利兰指出,注重友谊需要的管理者容易因为讲究交情和义气而违背或不重视管理工作原则,从而会导致组织效率下降。

(3)成就需要。

具有成就需要的人,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风险,又能以显示的态度对待冒险,绝不会以迷信和侥幸心理对待未来,而是要通过认真的分析和估计;他们愿意承担所作的工作的个人责任,并希望得到所从事工作的明确而又迅速的反馈。

这类人一般不常休息,喜欢长时间、全身心的工作,并从工作的完成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即使真正出现失败也不会过分沮丧。

一般来说,他们喜欢表现自己。

麦克利兰认为,一个公司如果有很多具有成就需要的人,那么,公司就会发展很快;一个国家如果有很多这样的公司,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对成就需要理论的评价成就需要理论对于我们把握管理人员的高层次需要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但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成就需要的特征和表现也就不尽相同,对此,麦克利兰未作充分表述。

复杂人假设薛恩(E.H.Schein)认为人性是复杂的,不仅是人们的需要与潜在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也是随着年龄和发展阶段的变迁,随着所扮演的角色的变化,随着随处境遇及人际关系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的。

(1)人的需要是分成许多类的,并且会随着人的发展阶段和整个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

这些需要与动机对每一个人会各具变化不定的重要程度,形成一定的等级层系,可是这种层系本身也是变化的,会因人而异、因情境而异、因时间而异的。

(2)由于需要和动机彼此作用并组合成复杂的动机模式、价值观和目标,所以人们必须决定自己要在什么样的层次上去理解人的激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