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丁基苯酞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丁基苯酞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7!
: & 期临床 试验采 用随机、 双盲 、 安慰
剂对照方法 , 选择首次发 病、 时间在 72h 以内的 急性中 度 ( 神 经功能缺失评分 16~ 30 分 ) 颈 内动脉 系统脑 梗塞患 者 , 以 复 方丹参注射液 作为基 础用 药辅助 治疗 14d, 受试 者服 用丁 基 苯酞软胶囊或 空白软 胶囊 20d, 治疗 期间 禁用其 他治 疗急 性 脑梗塞药物 , 共完成有效病例 190 例 , 丁基苯酞组 91 例 , 对照 组 99 例 , 丁基 苯 酞组 总有 效 率 ( 神 经功 能 缺损 评 分减 少 (
海峡药学
2009 年
第 21 卷 第 1 期
丁 基 苯 酞 的 药 理 及 临 床 研 究 进 展
秦荣新, 梁健成 (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临床药学 柳州 545001)
摘要 :
丁基苯酞是一种多靶点抗脑缺血药物 , 主要用于治疗轻 、 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本品是我国脑 血管病治疗领域 第一个拥有自 主知识
%
。均有 统计 学
显著差异 ( P < 0 05) , 说明食物影响丁苯酞的吸收。 每天口服 4 次 , 每次 200mg , 共 服药 13 次 , 结果 显示 : 在 第一天和第五天第一次 口服 200mg 丁苯酞 软胶囊后 , 丁 苯酞 的血浆平均达峰时间 分别为 1 25 ∀ 1 07 和 0 88 ∀ 0 75h, 平 均消除 半衰 期分别 为 8 47 ∀ 1 81 和 16 42 ∀ 8 03h; 平均 峰 浓度分别 为 273 5 ∀ 278 4 和 209 7 ∀ 0 208ng# mL - 1。 平均 AU C 0 t , 分别 为 429 8 ∀ 376 9 和 628 9 ∀ 410 0ng ( h# mL ) 。 在连续给药共 13 次后 , 平均观 察积累 比为 0 98 ∀ 0 52, 平均 稳态积累比为 1 18 ∀ 0 83, 这表明在达 到预期的 稳态浓 度时 丁基苯酞只有轻微蓄积 7!。 3 临床应用 &、 ∋ 期临 研究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汇报人:2023-12-08目录CONTENCT •引言•急性脑梗塞概述•丁苯酞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评估及影响因素•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急性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丁苯酞是一种多靶点、多机制的神经保护剂,具有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丁苯酞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结论尚不完全一致。

研究背景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分析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010203本研究将为急性脑梗塞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通过观察丁苯酞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将进一步揭示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还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为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02急性脑梗塞概述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异常其他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导致血管壁发生硬化、狭窄、闭塞等病变。

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等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急性脑梗塞。

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也可能导致急性脑梗塞的发生。

急性脑梗塞的病因010203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出现突然的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失语、偏瘫等症状。

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脑部缺血或梗死病灶。

血常规、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查可辅助诊断急性脑梗塞。

80%80%100%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溶栓药物等。

对于严重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手术治疗也是一种选择,如机械取栓、血管成形术等。

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如物理治疗、职业康复等。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03丁苯酞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功能抗炎作用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丁苯酞可以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减轻线粒体损伤,保护线粒体功能,从而改善脑细胞的能量代谢。

国家级一类新药--丁苯肽

国家级一类新药--丁苯肽

国家级一类新药,国家科委生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1035工程重大项目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绿色植物性药品,具有出色的安全性单一体结构,同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全面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明显减少梗塞后神经功能缺失、改善患者生活能力状态。

全面的药理作用缩小脑梗塞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失改善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改善脑缺血能量代谢耗竭减轻脑缺血所致脑水肿抗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脑缺血记忆障碍有针对性的适应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的临床疗效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增加局部脑血流;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水肿;改善能量代谢;明显缩小脑缺血的梗塞面积;无需分期,全程安全应用。

【英文名】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s【汉语拼音】Dingbentai Ruanjiaonang【主要成分】本品成份为丁苯酞,其化学名称:消旋-3-正丁基苯酞(简称丁苯酞或记作NBP)。

【化学结构式】※[图片:5169.BMP]※【分子式】C12H14O2 【分子量】190.24【性状】本品为软胶囊,内容物为淡黄色或黄色油状液体。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 丁苯酞为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与自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丁苯酞(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动物药效学研究显示,丁苯酞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可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丁苯酞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发挥上述药效作用。

毒理研究重复给药毒性:大鼠经口给药120mg/kg、250mg/kg、500mg/kg,连续6个月,血糖(各剂量组)、胆固醇(高、中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研究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研究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研究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我国每年约有数百万人患有急性脑梗死,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抗脑缺血药物,近年来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

一、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丁苯酞和氯化钠,具有抗脑缺血、改善脑循环、保护神经细胞等药理作用。

丁苯酞可以通过抑制脑缺血过程中的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改善神经功能。

同时,丁苯酞还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改善脑缺血症状。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药物不良反应等。

三、研究结果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

2. 生活能力: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

3. 脑血流动力学: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

4. 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结论本研究表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增加脑血流速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23-11-05CATALOGUE 目录•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01引言研究背景丁苯酞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具有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的作用。

研究旨在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

研究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分析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评估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研究意义通过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选择。

对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医生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提供参考依据,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02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0例。

患者年龄范围为45-80岁,平均年龄为65岁。

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等。

另外,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给予丁苯酞注射液100mg或20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14天。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估疗效。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估生活质量。

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指标数据收集与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²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3结果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

临床疗效丁苯酞注射液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与药动学研究及临床评价

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与药动学研究及临床评价

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与药动学研究及临床评价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药理作用药动学研究临床评价丁苯酞软胶囊(butylphathlide soft capsules),商品名恩必普(NBP),又称丁基苯酞,其化学名称为消旋-3-正丁基苯酞(3-n-butylphathlide),分子式C12H14O2,相对分子质量190.24。

dl-3-正丁基苯酞最初是由杨峻山从芹菜籽中提取出来的左旋体,故又名芹菜甲素(apium graveolens linn)。

后经人工合成为消旋体。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2002年取得国家新药证书,经过临床试验由石药集团开始生产应用与临床。

药理作用20世纪90年代,著名神经药理学家冯亦璞对丁基苯酞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发现其多种脑保护作用与机制,同时也有其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试验,具体如下。

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方面:缺血性脑病发生后,血液处于高黏、高凝、高聚状态,血栓形成是脑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抗血栓治疗在防治脑血管疾病中有重要意义。

冯亦璞等[4]用半血栓形成术及比浊法,观察左旋、右旋和消旋丁[6]基苯酞(l-NBP,d-NBP,dl-NBP)及阿司匹林,Ticlopidine 对大鼠血栓湿重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显示:NBP 3种结构形式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其中:l-NBP作用最强,d-NBP作用较弱,dl-NBP 介于l-NBP和d-NBP之间。

NBP,Asp和Ticlopidine对不同类型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的作用强度有区别,表明其可能作用于不同的途径[1]。

徐少峰等[2]研究了l-NBP、d-NBP和dl-NBP在小鼠急性肺栓塞实验中的作用。

结果显示:l-NBP,dl-NBP均明显增加肺栓塞小鼠的生存率,作用强度为阿司匹林的65%,但d-NBP没有明显作用。

另外,徐皓亮等[3]也进行了大鼠体内抗栓试验和体外抑制血小板功能,结果显示:3种NBP旋光异构体中,l-NBP的作用强度最为显著,对其机制初步分析,认为l-NBP有抑制血小板5-HT释放,升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的作用,其抗血栓机制于其他抗血栓药不同。

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治疗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治疗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治疗的疗效观察在我国,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我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也有幸参与了这项治疗的研究和实践,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治疗的疗效观察。

我要说的是丁苯酞的药理作用。

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脑缺血作用。

它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脑部的血流量,降低脑部的阻力,从而减轻脑部的缺血状态。

丁苯酞还可以保护神经细胞,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促进神经细胞的恢复。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使用丁苯酞治疗后,神经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根据我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治疗后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说明丁苯酞可以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我还观察到,使用丁苯酞治疗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能够更快地恢复自理能力,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这对于患者和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安慰。

然而,疗效的观察并不只是局限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能力的恢复。

我还注意到,使用丁苯酞治疗的患者在心理状态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们不再那么焦虑、抑郁,对疾病的康复充满了信心。

这与丁苯酞的抗抑郁作用是分不开的。

丁苯酞可以调节患者的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疾病,更好地配合治疗。

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不良反应。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部分患者在使用丁苯酞治疗后出现了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虽然这些不良反应并不严重,但也给患者带来了不适。

因此,在使用丁苯酞治疗时,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急性脑梗死,作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一直在寻求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方法来帮助这些患者恢复健康。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结果•结论与讨论•研究不足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丁苯酞是一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具有改善脑部微循环、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研究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丁苯酞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国外丁苯酞注射液在国外已经上市,但在国内尚未广泛应用,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目的与内容研究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内容选取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02文献综述改善脑能量代谢丁苯酞可以通过抑制线粒体磷脂酶的作用,改善脑能量代谢,提高脑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

保护神经元丁苯酞可以抑制神经元凋亡,减轻脑缺血引起的细胞损伤,保护神经元。

抗血小板聚集丁苯酞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过程,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动力学。

丁苯酞的药理作用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血流中断,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坏死。

血栓形成脑组织缺血后会引起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压迫脑干,危及生命。

脑水肿脑缺血后会引起炎症反应,激活免疫系统,加重脑组织损伤。

炎症反应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改善神经功能丁苯酞注射液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缩小梗死面积丁苯酞注射液可以缩小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减轻脑组织损伤。

减轻脑水肿丁苯酞注射液可以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

丁苯酞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肝功能异常丁苯酞注射液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应定期监测患者肝功能,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

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和机制。

我们分析了丁苯酞对糖尿病及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发现其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接着,我们考察了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其可能的治疗途径。

研究采用了系统的实验方法,获取了相关数据并进行了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丁苯酞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研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总结了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这些发现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丁苯酞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丁苯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研究、机制、实验结果、结论、展望、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丁苯酞是一种二甲双氢吡啶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胰岛素分泌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机制来治疗糖尿病。

丁苯酞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为丁苯酞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提高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其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丁苯酞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及其潜在机制。

具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评估丁苯酞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探讨其在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方面的效果。

2.研究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保护作用,考察其在减轻脑缺血损伤、促进神经细胞存活方面的机制。

3.探讨丁苯酞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中的综合效果,验证其是否具有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疗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方案,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最终促进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丁苯酞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

遗传性疾病治疗的新希望:丁苯酞疗效研究

遗传性疾病治疗的新希望:丁苯酞疗效研究

遗传性疾病治疗的新希望:丁苯酞疗效研究丁苯酞(Dibenzoylmethane)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研究发现,丁苯酞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丁苯酞能够改善遗传性疾病的神经系统症状。

例如,在遗传性共济失调症患者中,丁苯酞可以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运动能力,减轻患者的症状。

在遗传性癫痫患者中,丁苯酞也具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可以减少患者的发作频率和程度。

丁苯酞对于遗传性疾病的代谢紊乱具有调节作用。

例如,在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丁苯酞可以降低患者的血胆固醇水平,减轻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在遗传性脂肪酸氧化障碍患者中,丁苯酞可以改善患者的脂肪酸代谢,减轻患者的症状。

丁苯酞还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

在遗传性纤维化疾病患者中,丁苯酞可以抑制纤维化进程,减轻患者的组织损伤。

同时,丁苯酞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对于遗传性肿瘤患者具有治疗潜力。

在临床研究中,丁苯酞的疗效也得到了初步验证。

一项针对遗传性共济失调症患者的临床试验显示,丁苯酞治疗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运动能力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另一项针对遗传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试验也显示,丁苯酞治疗组患者的发作频率和程度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然而,丁苯酞的疗效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机制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丁苯酞在遗传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在遗传性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改善神经系统症状、调节代谢紊乱、抗纤维化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丁苯酞为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丁苯酞的疗效研究仍需进一步的验证,以期为遗传性疾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我深入了解丁苯酞的疗效研究后,我对其在遗传性疾病治疗中的潜力感到无比兴奋。

这不仅是因为丁苯酞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等,更是因为它为那些长期忍受遗传性疾病痛苦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医学课件)丁苯酞病例分享

(医学课件)丁苯酞病例分享

目录•丁苯酞概述•病例介绍•治疗过程与效果•经验教训与讨论•总结和展望丁苯酞概述治疗用途丁苯酞主要用于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其具体的疗效和机制将在后续的病例分享中详细讨论。

性质描述丁苯酞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药物,其化学结构和性质稳定,便于储存和使用。

药物性质及用途01疗效确切在多个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中,丁苯酞展示出了显著和确切的治疗效果,被广大医生认可和使用。

02副作用可控虽然丁苯酞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但多数副作用轻微且可控,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03填补治疗空白对于某些难以治疗的疾病,丁苯酞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填补了部分治疗空白。

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常用的给药方式和剂量给药方式丁苯酞可以口服、注射等多种方式给药,具体的给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确定。

剂量调整丁苯酞的剂量需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调整剂量。

病例介绍0102选择原因该病例为丁苯酞治疗的典型案例,通过分享此病例,有助于加深医生对丁苯酞治疗的理解和应用。

病例背景患者为一名中年男性,因患有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症状,接受丁苯酞治疗。

病例选择和背景认知障碍01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认知障碍症状。

02行为异常患者表现出焦虑、抑郁等行为异常。

03生活能力下降随着病情恶化,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下降。

病例的临床表现初步诊断: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病史等信息进行初步诊断。

诊断流程:结合初步诊断和辅助检查结果,按照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通过以上病例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丁苯酞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希望通过此病例分享,能够提高医生们对丁苯酞的认识和临床应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辅助检查:进行神经心理测试、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诊断方法和流程治疗过程与效果丁苯酞的治疗方案丁苯酞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通过口服给药。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03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不良 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是一 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研究亮点与贡献
本研究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 梗死的疗效提供了有力的证 据支持,有助于推广该药物
在临床的应用。
研究结果证实了丁苯酞对急 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改 善作用,为该药物的治疗效
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分析了丁苯酞治疗急性 脑梗死的作用机制,进一步 深入探讨了该药物的治疗效 果。
02
急性脑梗死概述
急性脑梗死的定义与分类
•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的血栓形成,或栓子脱 落导致血流阻断,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根 据影像学表现和梗死部位,急性脑梗死可分为腔隙性梗死、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急性脑梗死的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
• 急性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和血栓形成,进而引发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缺血区脑组织的细胞坏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 。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
未来研究方向
进一步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和 长期疗效观察。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01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 著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 能,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活 质量。
02
丁苯酞可能通过改善脑缺血区 的微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促进神经再生等机制发挥治 疗作用。
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 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显示梗 死部位和范围。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等,但治疗 时间窗较窄,且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与药动学研究及临床评价

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与药动学研究及临床评价

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与药动学研究及临床评价随着我国医学行业的不断发展,对药物研究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很多药物都在市场上诞生了,丁苯酞作为一种新药,在世界上先后受到了十几项国内以及国际专利,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上都受到保护。

本文首先对该药物的药理作用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其次对丁苯酞的药物学做了相关的研究,最后对丁苯酞在临床上使用做出了有效的评价。

标签:丁苯酞;药理;脑梗死丁苯酞在市场上被人称作名恩必普,又叫丁基苯酞。

丁苯酞最早的时候是杨俊山教授从芹菜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叫做左旋体的东西,所有后来有人叫这种药叫做芹菜甲素。

后面这种芹菜甲素被人们通过相关的技术合成了消旋体。

丁苯酞作为一种新药,在世界上先后受到了十几项国内以及国际专利,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上都受到保护。

这种药主要用于治疗轻度或者中度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疾病。

在几年前取得了国家级的新药证书,而且开始逐渐的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1 丁苯酞的药理作用在上个世纪就有相关的学者专家对丁苯酞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并且发现这种药对大脑受损有着很好的恢复作用,而且对大脑的保护作用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丁苯酞是通过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L2水平,从而对细胞内的钙浓度降低,进一步对谷氨酸的释放有着非常大的抑制作用。

丁苯酞还对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对自由基进行抑制以及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作用在脑缺血所导致的很多个病理过程[1]。

通过动物药效表明,丁苯酞具有非常强的抗脑缺血的作用,而且对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以及脑部血量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徐少峰對小鼠急性肺栓塞试验,结果表明,小鼠的肺栓有明显的增加,而且生存率也得到显著的提高这种药的作用强度为阿司匹林的70%左右,但是对于其它地方却没有什么显著的效果。

不仅如此,对改善缺血后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增加缺血区域毛细血管的数量有着非常好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对减轻水肿,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死面积,从而有效的改善能量代谢,进一步抑制脑神经的细胞死亡的速度。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普遍下降,加之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使得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脑血栓形成,进而导致脑梗死。

脑梗死发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通过临床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评价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促进老年脑梗死的早期干预和治疗。

1.2 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的临床试验,我们希望能够全面评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还旨在为未来进一步研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潜力和可能的机制提供参考,为改善老年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意义老年急性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常导致严重后果,如残疾或死亡。

在老年人群中,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对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减轻病患及家庭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并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2. 正文2.1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丁苯酞氯化钠是一种抗栓血药物,通过促进纤溶系统的活化,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从而起到溶栓和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1. 抑制纤溶抑制物:丁苯酞氯化钠能够抑制纤溶抑制物,促进纤溶系统的活化,增加纤溶酶的生成和活性,从而加速血栓的溶解。

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被称为“小中风”。

TIA的特点是短暂性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功能受损,表现为短暂性神经系统缺陷,但不持续超过24小时。

尽管TIA通常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但它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显示,TIA后90天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高达10-20%,其中大部分在48小时内发生。

虽然丁苯酞被认为是治疗TIA的有效药物,但其疗效和安全性仍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在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丁苯酞在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丁苯酞的药理作用,探讨其在治疗脑缺血发作中的机制和优势,同时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用药注意事项。

我们将通过详细观察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例,收集临床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丁苯酞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丁苯酞在治疗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方案,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研究目的】阐明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研究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开展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促进神经保护药物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2. 正文2.1 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丁苯酞(Dibenzoylmethane,DBM)是一种天然二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研究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研究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研究自从急性脑梗死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各种药物对该病症的治疗效果。

我针对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发现其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我们需要了解丁苯酞的药理作用。

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脑缺血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脑部氧代谢率,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从而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损伤。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5岁,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丁苯酞治疗,另一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患者每天给予丁苯酞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持续治疗14天。

对照组患者则按照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扩容、降颅压等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密切观察了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对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了评估。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我们发现丁苯酞治疗组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来说,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丁苯酞不良反应,说明丁苯酞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除了临床疗效观察,我们还对丁苯酞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丁苯酞能够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少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脑血液循环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丁苯酞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因此,丁苯酞可以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之一,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然而,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有限,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未来还需要开展更多的大规模、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丁苯酞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英文名:Butylphthal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汉语拼音:Dingbentai Luhuanazhusheye剂型:注射剂成分丁苯酞;化学名称:dl-3-正丁基苯酞;分子式:C12H14O2分子量:性状作用类别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本品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为其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品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国内外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有多个病理环节参与,是一个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的过程;动物药效学研究提示,本品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品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而产生上述药效作用;毒性研究重复给药毒性:大鼠经口给药120mg/kg、250mg/kg、500mg/kg,连续6个月,血糖各剂量组、高、中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后可恢复正常;犬经口连续给药6个月,剂量分别为80、500mg/kg/天,高剂量组动物体重增加缓慢,肝脏明显增大,肝细胞空泡样肿大,血液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加,停药后上述表现恢复正常;小剂量组动物仅出现唾液分泌增加;生殖毒性:一般生殖毒性试验中,雌、雄动物经口给药雌性动物为交配前给药二周,受孕后继续给药15天,雄性动物连续给药8周80mg/kg、200mg/kgt和500mg/kg,结果对亲代动物生育力无明显影响,未表现出明显胚性和致畸作用,仅高剂量组动物摄水量明显增加,给药后前几天出现流涎、爬伏症状,围产期毒性试验中,经口给药80mg/kg、200mg/kg和500mg/kg,结果高剂量组动物出现妊娠期延长趋势,其中一只孕鼠剖检为,少数动物无乳汁分泌,并出现仔鼠4日龄存活率下降,仔鼠4日至3周龄体重明显下降;高剂量组F1代大鼠斜板试验和悬垂试验分数降低反映协调平衡能力,F2代仔鼠骨骼有一定延迟;中、低剂量组未见明显影响;遗传毒性: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小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药代动力学1.人体药代动力学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口服不同剂量丁苯酞软胶囊的Ⅰ期药代动力学研究:口服100mg、200mg和400mg丁苯酞软胶囊后,丁苯酞血浆平均达峰时间分别为,和小时;平均峰浓度分别为±,±,和±ml;平均消除半衰期分别为±,±,±小时;平均AUC0-t分别±,±,±·hr/ml;餐后给予200mg丁苯酞,达峰时间从约1小时推迟至约4小时;达峰浓度从ml降至ml;平均AUC0-t和AUC0→∞分别从·hr/ml和·hr/ml减少到·hr/ml和·hr/ml;空腹和餐后给予200mg丁苯酞在Tmax、Cmax、AUC0→∞均有统计学显着差异P<,说明食物影响丁苯酞的吸收;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多次口服丁苯酞软胶囊的Ⅰ期药代动力学研究:每天口服四次丁苯酞软胶囊,每次200mg,共服药13次,结果显示:在第1天和第5天第一次口服200mg丁苯酞软囊后,丁苯酞的血浆平均达峰时间分别为±和±小时,平均消除半衰期分别为±和±小时;平均峰浓度分别为±和±ml;平均AUC0-t分别为±和±·hr/ml;在连续给药共13次后,平均观察积累比为±,平均稳态积累比为±,这表明在达到预期的稳态浓度时丁苯酞只有轻微蓄积;试验结果显示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个体有明显差异;2.动物药代动力学分布及代谢大鼠口服丁苯酞240mg/kg1小时后,消化道内容物中丁苯酞含量为,约相当给药量的42%,5小时后内容物中丁苯酞含量降至,约相当给药量的%,说明丁苯酞在胃肠道的吸收较快;在测定的各脏器中,胃、脂肪、肠、脑等组织中丁苯酞的含量较高;排泄丁苯酞约70%以代谢产物形式排出;大鼠口服3H-丁苯酞后24小时从尿中排出放射活性为剂量%,其中原形药占%;自粪中排出的放射活性为剂量的%,其中原形药占%;24小时自粪、尿排泄的总放射性为口服剂量的%;给药48小时后,从胆汁中累积排出量仅为所给剂量的%;适应症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用法和用量根据现有临床研究的用药方法,本品应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使用;详见说明书或遵医嘱;不良反应本品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转氨酶轻度升高,根据部分随访观察的病例,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偶见恶心、腹部不适、皮疹及精神症状等;禁忌下列患者禁用:1.对本品或芹菜者禁用;2.有严重出血倾向者禁用;注意事项1.肝、肾功能受损者慎用;2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肝功变化;3.因本品尚未进行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故不推荐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4.有精神症状者慎用;孕妇及期妇女用药本品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不明确;儿童用药尚不明确;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药物相互作用本品仅有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的临床研究结果,未见明显影响;与其它药物是否有相互作用尚缺乏研究资料;药物过量尚不明确;规格100ml:丁苯酞25mg与氯化钠贮藏遮光,在阴凉处密封保存;有效期24个月。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

由于老年人体质虚弱,往往肾气不足,气血凝滞,容易导致脑血管病变,从而引发脑梗死。

脑梗死病情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还相对较少,缺乏有效的药物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 评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药理作用,探讨其对脑血管的扩张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从而揭示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治疗作用。

2. 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包括对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的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3. 评价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过程中的安全性,并考虑其对患者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全面评估,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保障。

4.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注意事项,包括适应症、禁忌症、剂量调整等方面,以提高治疗效果。

5. 展望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前景,探讨其在未来的应用发展以及可能的增值点,为进一步推动该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1.3 研究意义老年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丁苯酞氯化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血管痉挛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目前关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因此本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该药物在老年人群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这对于指导丁苯酞氯化钠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于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苯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研究进展崔冰冰ꎬ尹㊀榕ꎬ刘天珍ꎬ马慧萍[基金项目]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1847)[作者单位]㊀750004银川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崔冰冰)ꎻ730050兰州ꎬ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药剂科(刘天珍㊁马慧萍)ꎬ神经内科(尹榕)[通讯作者]㊀马慧萍ꎬE ̄mail:1026573411@qq.com㊀㊀[关键词]㊀卒中ꎻ丁苯酞ꎻ疗效ꎻ药理作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㊀R743㊀㊀[文献标志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2095 ̄140X(2019)06 ̄0011 ̄04[DOI]㊀10.3969/j.issn.2095 ̄140X.2019.06.003㊀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改变ꎬ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ꎮ而脑卒中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ꎬ并且具有高致死率㊁高复发率㊁高致残率的特点ꎬ已成为中国居民第1致死病因ꎮ缺血性卒中占全部脑卒中发病率的70%ꎬ其中急性脑缺血引起的卒中ꎬ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ꎮ经国内外研究表明ꎬ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ꎬ有多个病理环节参与ꎬ目前没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特效药物[1]ꎮ溶栓是治疗AIS的有效手段ꎬ但受溶栓禁忌及 时间窗 等因素影响ꎬ使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ꎮ因而寻找最佳治疗药物对于AIS患者至关重要ꎮ丁苯酞的化学名是消旋 ̄3 ̄正丁基苯酞ꎬ现有胶囊与注射剂2种剂型ꎮ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ꎬ在治疗AIS的过程中克服了溶栓治疗 时间窗 的局限性ꎬ治疗时间较宽ꎬ并且可以减少溶栓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ꎻ另外ꎬ其脂溶性高ꎬ易于通过血脑屏障ꎬ直接作用于梗死部位ꎬ具有起效迅速和效果显著的特点ꎮ目前ꎬ丁苯酞已经成为治疗AIS首选药物[2]ꎮ本文就丁苯酞的药理作用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进展予以综述ꎮ1㊀丁苯酞的药理作用1 1㊀抗血小板聚集与预防血栓形成㊀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ꎬ血液处于高黏性㊁高聚集的状态ꎬ导致血栓形成㊁血小板功能异常亢进ꎮ因此ꎬ抗血栓治疗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ꎮ彭英等[3]利用半体外血栓形成术及比浊法观察丁苯酞3种结构形式对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形成的影响由强到弱的顺序为:l ̄丁苯酞>dl ̄丁苯酞>d ̄丁苯酞ꎻ抗血栓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阿司匹林>l ̄丁苯酞>dl ̄丁苯酞>d ̄丁苯酞ꎻ结果显示丁苯酞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ꎮ叶建琴[4]采集健康人肘静脉全血制备血小板ꎬ经l ̄丁苯酞和dl ̄丁苯酞处理ꎬ之后加入血小板激动剂ꎬ观察血小板聚集情况ꎻ结果显示l ̄丁苯酞和dl ̄丁苯酞可显著抑制由多种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活化ꎬ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ꎮ1 2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㊀缺血性脑损伤中神经细胞凋亡主要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参与的级联反应ꎬFas和FasL以配体-受体的形式激活Caspase的级联反应ꎻBNIP3是一类促凋亡分子ꎬ能拮抗Bcl ̄2对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ꎬ启动Caspase的级联反应ꎻCaspase ̄9是Caspase级联反应的启动蛋白酶ꎬ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激活Caspase ̄3ꎬ引起细胞凋亡[5 ̄10]ꎮ杨小霞等[11]研究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aspase表达的影响发现ꎬ与模型组比较ꎬ丁苯酞组显著抑制Caspase ̄3和Caspase ̄9的表达ꎮ丁苯酞通过抑制Caspase ̄3和Caspase ̄9的表达而阻断Caspase的级联反应ꎬ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ꎮ李毓新和胡敏[12]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干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ꎬ丁苯酞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显著低于模型组ꎬFas㊁FasL㊁BNIP3㊁Caspase ̄3㊁Caspase ̄9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ꎮ以上结果均表明通过丁苯酞的干预ꎬ能使神经细胞凋亡受到抑制ꎬ从而保护缺血性脑组织㊁发挥减轻脑损伤的作用ꎮ1 3㊀抗自由基作用㊀自由基的形成不仅在短暂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中起关键作用ꎬ而且也是持续性脑缺血引起的梗死区半暗带的主要原因[13]ꎮ细胞自由基的形成与抵抗自由基的能力失衡导致氧化应激ꎬ氧化应激会导致细胞内活性氧和丙二醛的升高ꎬ抗自由基的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ꎬ从而使细胞天然防御机制不能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损伤ꎮ有研究发现ꎬ丁苯酞干预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活性氧和丙二醛的含量显著低于未处理模型ꎬ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高于未处理模型ꎬ故丁苯酞能通过提高抗自由基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抑制细胞氧化应激带来的缺血再灌注损伤[12]ꎮ郭自清等[14]通过研究发现ꎬ与对照组相比ꎬ丁苯酞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活性氧显著降低ꎬ抗氧化能力水平明显升高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降低ꎮ说明丁苯酞可通过减少活性氧ꎬ提高机体总抗氧化能力ꎬ最终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改善ꎮ1 4㊀改善颅内侧支循环㊀相关研究发现ꎬ在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脑动脉侧支循环是责任血管成功再通和缺血脑组织成功再灌注的关键[15 ̄16]ꎮ刘信东等[17]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颅内血管评估发现ꎬ丁苯酞治疗组较对照组颅内血流速度明显增快ꎬ侧支开放数量以及侧支循环分级显著增高ꎮ另有文献报道ꎬ超早期使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大脑中动脉流速显著增快ꎬ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流速显著减慢[18]ꎮ在关于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中使用丁苯酞也能够提高侧支循环建立率[19]ꎮ以上各项研究均表明丁苯酞能改善脑组织的侧支循环ꎬ缓解脑梗死症状ꎬ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ꎮ1 5㊀其他药理作用㊀目前其他相关研究报道发现ꎬ丁苯酞还有改善微循环㊁保护线粒体㊁改善能量代谢㊁抑制神经炎症等药理作用[20 ̄22]ꎮ丁苯酞药理作用复杂ꎬ能通过发挥多种药理作用ꎬ缩小脑梗死面积ꎬ改善缺血区半暗带血液循环ꎬ最大程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2]ꎮ2㊀丁苯酞治疗AIS的效果及安全性2 1㊀丁苯酞单药治疗㊀经过多年的动物㊁细胞㊁分子生物以及临床研究ꎬ丁苯酞治疗AIS具有良好的疗效ꎬ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治疗AIS的首选药物ꎮXue等[23]将12h内的AIS患者分为丁苯酞组㊁脑活素组和安慰剂组ꎬ研究结果发现ꎬ丁苯酞组治疗后21d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脑活素组ꎬ且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ꎻ说明接受丁苯酞治疗的患者更有可能获得有利的结果ꎬ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ꎮCui等[24]研究显示ꎬ对AIS患者治疗分2个阶段ꎬ其中A1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4d+丁苯酞软胶囊76dꎬA2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4d+阿司匹林76dꎬB组给予奥扎格雷14d+阿司匹林76d治疗ꎬA1组与B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显示极为显著ꎬA2组与B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显示无差异ꎬ且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ꎮ此外ꎬ近年有多篇报道同样显示ꎬ丁苯酞对AIS的治疗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和安全性ꎬ并且可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以及迁移能力ꎬ进而刺激脑组织缺血半暗区血管生成ꎬ增加脑组织缺血半暗区微循环和血流量ꎬ以达到减少梗死面积和改善神经缺损的目的[25 ̄28]ꎮ2 2㊀丁苯酞联合治疗2 2 1㊀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王红[29]研究同样发现ꎬ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AIS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单一丁苯酞组ꎮ张文超[30]对AIS患者给予方丹参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的研究结果表明ꎬ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91%)显著大于单一用药组(74.07%)ꎬ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ꎮ另外还有大量学者的研究显示ꎬ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于提高AIS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佳ꎬ还能改善老年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减少住院时间[31 ̄34]ꎮ2 2 2㊀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李敏[35]在研究中共收录186例AIS患者ꎬ分为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丁苯酞ꎬ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阿替普酶ꎬ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d的NIHSS评分㊁治疗总有效率ꎬ发现治疗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ꎬ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ꎮ褚洪高等[36]通过比较观察组(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与对照组(丁苯酞)的NIHSS评分㊁血清应激因子水平㊁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现ꎬ观察组显著降低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清应激因子表达水平ꎬ显著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ꎬ且2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ꎮ以上研究结果均表明ꎬ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使用ꎬ不仅可使治疗 时间窗 延长ꎬ并且可发挥丁苯酞重建微循环作用ꎬ最终提高脑缺血区灌注ꎬ加速梗死部位再通ꎬ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ꎮ2 2 3㊀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李萍和李向荣[37]将收录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丁苯酞ꎬ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ꎬ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㊁基质金属蛋白酶㊁内皮祖细胞水平ꎬ结果显示ꎬ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㊁内皮祖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ꎬ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㊁基质金属蛋白酶显著低于对照组ꎮ另有文献报道ꎬ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使用不仅可以改善AIS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ꎬ更能抑制炎性因子水平ꎬ显著提高临床疗效ꎬ且安全性好[38 ̄40]ꎮ二者联合使用可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祖细胞水平ꎬ修复血管内皮细胞ꎬ促进血管新生ꎻ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ꎬ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ꎻ更能使抗炎作用增强ꎮ3 结论㊀㊀AIS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ꎮ丁苯酞不仅丰富了治疗脑缺血的药物ꎬ并且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ꎮ虽然在诸多临床试验中发现与其他治疗药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ꎬ但是丁苯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仍为20%~25%ꎮ王德仁等[41]的meta分析指出ꎬ丁苯酞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ꎬ其次被报道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㊁心率减慢㊁梗死后出血㊁四肢乏力等ꎮ另有个例报道显示丁苯酞导致患者出现视幻觉[42]ꎮ目前ꎬ如何降低丁苯酞的不良反应㊁提高治疗效果是临床应用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ꎮ丁苯酞主要受体内肝脏微粒体酶(CYP3A4㊁CYP3A5㊁CYP2E1)代谢ꎬ其肝脏代谢能力是否受人群㊁种族㊁年龄的影响ꎬ从而使丁苯酞不良反应增多及疗效下降的报道尚且匮乏ꎬ可通过对丁苯酞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43 ̄44]ꎮ[参考文献][1]㊀杜冠华ꎬ张雯ꎬ杜立达ꎬ等.抗脑缺血药物研发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神经药理学报ꎬ2018ꎬ8(1):1 ̄8. [2]㊀袁晓勇.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与药动学研究及临床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ꎬ2011ꎬ13(15):6ꎬ8. [3]㊀彭英ꎬ曾宪可ꎬ冯亦璞ꎬ等.丁基苯酞抗血小板和抗血栓的研究[J].中国药理通讯ꎬ2003ꎬ20(1):50. [4]㊀叶建琴.丁苯酞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其机制和NOD2在血小板中表达及功能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ꎬ2012.[5]㊀张兰.丁苯酞对实验性脑梗死小鼠神经功能改善和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ꎬ2017.[6]㊀ChenBꎬWuZꎬXuJꎬetal.Calreticulinbindstofaslig ̄andandinhibitsneuronalcellapoptosisinducedbyische ̄mia ̄reperfusioninjury[J].BiomedResIntꎬ2015ꎬ2015:895284.[7]㊀YinXHꎬYanJZꎬYangGꎬetal.PDZ1inhibitorpep ̄tideprotectsneuronsagainstischemiaviainhibitingGluK2 ̄PSD ̄95 ̄module ̄mediatedfassignalingpathway[J].BrainResꎬ2016ꎬ1637:64 ̄70.[8]㊀ShiRYꎬZhuSHꎬLiVꎬetal.BNIP3interactingwithLC3triggersexcessivemitophagyindelayedneuronaldeathinstroke[J].CNSNeurosciTherꎬ2015ꎬ20(12):1045 ̄1055.[9]㊀DelaTorreCꎬMondragonLꎬCollCꎬetal.Caspase3targetedcargodeliveryinapoptoticcellsusingcapped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J].Chemistryꎬ2015ꎬ21(44):15506 ̄15510.[10]ChenSꎬPengHꎬRowatAꎬetal.Theeffectofconcen ̄trationanddurationofnormobaricoxygeninreducingcaspase ̄3and ̄9expressioninarat ̄modeloffocalcere ̄bralischaemia[J].BrainResꎬ2015ꎬ1618:205 ̄211. [11]杨小霞ꎬ李国前ꎬ王杰华ꎬ等.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ꎬ2015ꎬ31(23):2340 ̄2342. [12]李毓新ꎬ胡敏.丁苯酞对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ꎬ2017ꎬ23(7):868 ̄871.[13]RadakDꎬResanovicIꎬIsenovicER.Linkbetweenoxi ̄dativestressandacutebrainischemia[J].Angiologyꎬ2014ꎬ65(8):667 ̄676.[14]郭自清ꎬ周颖ꎬ舒孔亮ꎬ等.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ꎬ2014ꎬ41(1):27 ̄29.[15]BangOYꎬGoyalMꎬLiebeskindDS.Collateralcircula ̄tioninischemicstroke:assessmenttoolsandtherapeuticstrategies[J].Strokeꎬ2015ꎬ46(11):3302 ̄3309. [16]GinsbergMD.Expandingtheconceptneuroprotectionforacuteischemicstroke:thepivotalrolesofreperfusionandthecollateralcirculation[J].ProgNeurobiolꎬ2016ꎬ145 ̄146:46 ̄77.[17]刘信东ꎬ王欣ꎬ曹秋菊ꎬ等.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ꎬ2018ꎬ28(2):117 ̄120.[18]孙艳霞ꎬ李世学ꎬ王伟芳.超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ꎬ2018ꎬ41(10):1851 ̄1854. [19]芦云ꎬ陈晓虹.早期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㊁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ꎬ2018ꎬ12(11):88 ̄89. [20]LiuCLꎬLiaoSJꎬZengJSꎬetal.dl ̄3n ̄butylphthalidepreventsstrokeviaimprovementofcerebralmicrovesselsinRHRSP[J].JNeurolSciꎬ2007ꎬ260(1 ̄2):106 ̄113. [21]LiaoSJꎬLinJWꎬPeiZꎬetal.Enhancedangiogenesiswithdl ̄3n ̄butylphthalidetreatmentafterfocalcerebralis ̄chemiainRHRSP[J].BrainResꎬ2009ꎬ1289:69 ̄78. [22]王小凤ꎬ段斐.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线粒体病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ꎬ2017ꎬ17(84):275ꎬ278.[23]XueLXꎬZhangTꎬZhaoYWꎬetal.Efficacyandsafetycomparisonofdl ̄3 ̄n ̄butylphthalideandcerebrolysin:effectsonneurologicalandbehavioraloutcomesinacuteischemicstroke[J].ExpTherMedꎬ2016ꎬ11(5):2015 ̄2020.[24]CuiLYꎬZhuYCꎬGaoSꎬetal.Ninety ̄dayadministra ̄tionofdl ̄3 ̄n ̄butylphthalideforacuteischemicstroke:arandomizedꎬdouble ̄blindtrial[J].ChinMedJ:Englꎬ2013ꎬ126(18):3405 ̄3410.[25]徐伟东.丁苯酞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ꎬ2018ꎬ16(5):173 ̄174.[26]武星ꎬ王珅ꎬ方庆娟ꎬ等.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ꎬ2017ꎬ39(5):576 ̄578.[27]俞小梅ꎬ王喜丰ꎬ张静ꎬ等.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ꎬ2016ꎬ32(17):2921 ̄2924.[28]傅景涛.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ꎬ2017ꎬ2(26):8 ̄9.[29]王红.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ꎬ2018ꎬ18(61):117.[30]张文超.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ꎬ2017ꎬ33(9):1042 ̄1043.[31]陈涛.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ꎬ2017ꎬ4(63):12277 ̄12278.[32]朱社华.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ꎬ2017ꎬ4(44):8523 ̄8525.[33]陈庆友ꎬ张艳蕉ꎬ赵宇ꎬ等.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ꎬ2017ꎬ33(2):109 ̄111ꎬ115. [34]李庆和ꎬ王国祥.联用丁苯酞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ꎬ2016ꎬ14(2):100 ̄101.[35]李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ꎬ2018ꎬ27(20):3750 ̄3751.[36]褚洪高ꎬ唐倩ꎬ赵洋.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ꎬ2017ꎬ29(6):103 ̄106.[37]李萍ꎬ李向荣.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ꎬ2018ꎬ16(18):2711 ̄2713.[38]姜雪松ꎬ王静云ꎬ李冰ꎬ等.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ꎬ2018(20):110 ̄113. [39]夏晓慧.依达拉奉与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ꎬ2018ꎬ9(18):85 ̄86. [40]孟秀丽.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ꎬ2018ꎬ13(27):115 ̄117.[41]王德任ꎬ刘鸣ꎬ吴波ꎬ等.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ꎬ2010ꎬ10(2):189 ̄195.[42]冯威ꎬ王恒ꎬ岳连修.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致视幻觉1例[J].人民军医ꎬ2016ꎬ59(5):495.[43]DiaoXꎬDengPꎬXieCꎬetal.Metabolismandpharma ̄cokineticsof3 ̄n ̄butylphthalide(NBP)inhumans:theroleofcytochromeP450sandalcoholdehydrogenaseinbiotransformation[J].DrugMetabDisposꎬ2013ꎬ41(2):430 ̄444.[44]赵芊ꎬ扈金萍ꎬ江骥ꎬ等.丁苯酞与大鼠和人肝CYP450同工酶的相互作用[J].药学学报ꎬ2015ꎬ50(5):541 ̄546.(收稿时间:2019 ̄03 ̄15㊀修回时间:2019 ̄04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