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讨论,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残缺美”这一美学理念。
2、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清结构层次,形成整体认识。
3、领悟文中阐述的美学主张,以期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提问法,采用追加问的方法,层层激疑,在师生的问答中,掌握各部分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所学内容。教学重点:
结合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文中含意深刻的语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罗浮宫外景)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是法国巴黎罗浮宫的外景,以及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和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这三个博物馆并称世界三大博物馆。
罗浮宫共收藏有世界各地的艺术品近40万件,其中艺术珍品3万件,更有被尊为罗浮三宝的三件艺术品,它们是什么呢?
第一件《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第二件《蒙娜丽莎》画像,第三件是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
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相传是古希腊艺人雕刻的。在希腊神话中,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生于海中,以美丽著称。米洛斯的维纳斯于1820年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双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
这三件现今就存放在法国罗浮宫博物馆内,成为“镇馆之宝”。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罗浮宫的“镇馆之宝”之一,——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是一件怎样的宝物。
二、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清冈卓行,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生于中国大连。毕业于东京大学1959-1969年间发表过许多诗作和评论。1969年起开始创作小说,小说大都取材于自身的体验,富于抒情性和音乐感。1969年获得芥川奖。
三、掌握词语,朗读课文。
攫(jué)住矫(jiǎo)揉(róu) 毋(wú)庸赘(zhuì)言丰腴(yú) 脊(jǐ)背
匀(yún)称(chèn) 销(xiāo)魂气氛(fēn) 迥(jiǒng)然回溯(sù)
玉笏(hù) 驰骋(chěng) 魅(meì) 髋(kuān)部
四、检查预习情况,提问。
师:作者在欣赏了维纳斯的雕像后,产生了一个什么奇怪的念头?
生:(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师: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为什么必须失去双臂?
五、思考问题,分析课文。
展开想象的翅膀,为维纳斯添上双臂。
1、维纳斯的雕像有两尊,一尊是断臂的维纳斯,另外一尊是复原后的维纳斯,想一想有了双臂的维纳斯将会是什么样?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明确:有——双臂不缺损:具体的、单一的、实在的、凝固的,限制人们想象的雕像。
2、我们再将两尊雕像做一下对比,思考没有双臂的维纳斯又会是怎样的?
明确:无——失去双臂:不具体的、包孕着无数可能的、引发人们不尽梦幻和想象的雕像。
3、就让我们再大胆地假设一下:要是找到了维纳斯雕像“原装”的断臂,恢复了这件艺术珍品的原貌,情况是否会好一些呢?
“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型,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明确:不会,因为无论是人们后来选择出来的形象,还是原初的形象,它们都无法与“丧失”时人们“着迷”般地创造出来的形象相抗衡,这是个心理或感情问题。
4、既然这种缺陷美无论是人们后来选择出来的形象,还是原初的形象都无法比拟的,那么为什么说“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而不是其它任何部位?
明确:手……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
再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来看,为什么说“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而不是其它任何部位?
明确:因为胳膊,确切地说是手,在人的存在中具有象征意义,是人同世界、同他人、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所以维纳斯丧失了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无数种交涉方式的梦幻曲,才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
5、如果维纳斯是完好无缺的,它便是单一的、具体的、特定的那一尊雕像。手臂残缺,则能唤起人们无穷的想象,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玉臂,那是不定形的,具有普遍性,因而是完整的。维纳斯丧失双臂,在艺术效果上,倒是质的飞跃。
余秋雨在《废墟》中说,“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一种事物过于完美,就给人不真实,就脱离了大众的实际,与人们意念中的感觉不切合。而残缺美是一种幻想美,一种弥补美,一种在心灵里重塑的艺术。
由此可见——
艺术创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给欣赏者,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想象,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去完善它,充实它,使它成为符合审美者自己意愿的作品。
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艺术品的缺失使艺术品本身的艺术效果更加完整(完美)。
——这就是“缺失”与“完美”的关系,它反映了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一个较为普遍的规律。
总的来说,也就是——虚实相生。
六、深入理解,提取信息。
1、阅读文章
2、3段,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并说明理由(要依据原文)。
表述(1):
第2段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明维纳斯雕像的双臂是在运转过程中被人有意隐藏了的,目的就是超越时空,从特殊转向普遍,借舍弃部分来获取某种艺术上的完整。
表述错误:被人有意隐藏了的。
表述(2):
第3段作者从雕像的艺术效果方面肯定了维纳斯雕像失去双臂以后反而获得了更高的艺术价值,或者说是“想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
表述正确
2、默读文章4、5段,指出下面表述与原文不符之处:
表述:第4段中,作者通过复原双臂前后艺术效果的对比,批判那些复原方案都是毫无根据、缺乏考证的。第5段中作者又运用假设,从自我情感角度指出复原方案的不可行,反面映衬了雕像显存形态的无可取代的艺术魅力。
3、理清结构:
(1)提出想法:必须失去双臂。
(2-3)从正面阐述维纳斯雕像“必须失去双臂”。
(4-5)从反面批判各种复原方案的不可行。
(6-7)从侧面补充阐述维纳斯必须失去的是双臂而不能是别的身体部位。
4、你读懂了吗?(难句解析)
①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②也就是说,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七、知识拓展,思考问题。
(1)缺陷美和坎坷人生
据说一位著名的美国棒球明星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骄傲地表示自己从未流过眼泪,记者忍不住回敬他:“我认为你不如象别的人一样有时也会哭好一点。”
棒球明星为什么表示自己从未流过泪?
记者为什么建议他有时哭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