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 第4讲 第一章复习]演练方阵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光现象》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现象。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光的传播知识,但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光现象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传播规律的理解。
2.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光现象的奥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平面镜、凸透镜、光屏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影子的形成,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规律。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和实验,呈现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对光现象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的原理、光纤通信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折射原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以上是针对《光现象》这一章的复习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 教材分析《光现象》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现象。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第四章光现象章节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章节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精心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次的光现象章节复习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巩固和深化对光现象的理解。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光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提高他们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镜子、水槽、光线演示器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光现象的图片,如太阳光、彩虹、镜子反射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回顾(5分钟)简要回顾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引导学生通过笔记本进行记录,巩固已学知识。
3. 实践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进行光现象的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 小组讨论和分享(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光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在线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在线资源,如科普文章、视频等,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5)参加科学讲座: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科学讲座,听取专家对光学知识的讲解,拓宽视野。
(6)开展科学项目:学生可以组队开展科学项目,如研究光的传播速度、设计光学仪器等,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1)基础练习: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以巩固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实验法:进行光学实验,如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传播特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现象和实验过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软件:运用物理模拟软件,如光学模拟软件,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从而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物理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目标】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学具准备】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引出复习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聚焦知识点一: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1cm= m、1mm= m、1μm= m、1nm= m练习题: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A.1 mm B.1 cm C.1 dm D.1 m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地球半径 6.4×106m= km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 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2024年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四章 光现象 整理与复习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乙),蜡烛 A 在玻璃板 中成像的位置会__偏__高___(选填“偏高”或“偏低”)。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谢 大家
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独立运
集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
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 样,也 可能 因讨 厌一 位老师 而讨 厌学 习。 一个 被学 生喜欢 的老 师, 其教 育效果 总是 超出一般教师。 无 论中 学生 还是 小学生 ,他 们对 自己 喜欢 的老 师都会 有一 些普 遍认 同的标 准, 诸如尊 重和 理解 学生 ,宽容 、不 伤害 学生 自尊 心, 平等待 人、 说话 办事 公道、 有耐 心、不轻易发脾气等。 教 师要 放下 架子 ,把学 生放 在心 上。 “蹲 下身 子和学 生说 话, 走下 讲台给 学生 讲课”;关 心学生 情感体 验,让 学生感 受到被 关怀的 温暖;自 觉接受 学生的 评价, 努力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 师要 学会 宽容 ,宽容 学生 的错 误和 过失 ,宽 容学生 一时 没有 取得 很大的 进步 。苏霍 姆林 斯基 说过 :有时 宽容 引起 的道 德震 动, 比惩罚 更强 烈。 每当 想起叶 圣陶
折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折射角_小__于__入射角 规律 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_大__于__入射角
最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与练习DOC
教学内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复习课时:1课时主备人:李琦(枣庄市第五中学)【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光源的含义及种类,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能说出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2。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利用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会做反射光路图,能识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理解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会处理平面镜成像相关的作图。
4.知道光的折射定律,能判断常见的折射现象.5.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过程与方法1.经历复习过程,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梳理总结知识的方法,能将本章内容系统化.2.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归纳解题的方法、技巧,养成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交流学习心得,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2.通过合作探究养成学生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善于观察、总结的学习能力.3.通过复习养成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
光的折射规律。
(完整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推荐文档
坤凡教育学科教师讲义讲义编号:副校长/组长签字:签字日期: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上)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课题光现象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目的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2、理解、掌握光的反射定律;3、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4、理解、掌握光的折射特点;5、了解光的色散。
重难点1、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特点;2、难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平面镜成虚像;【考纲说明】考点题型分值光的直线传播选择题或填空题 3 分光的反射作图题或实验探究题 6 分平面镜成像作图题或实验探究题 6 分光的反射选择题或填空题或作图题 3 分光的色散选择题或填空题 3 分【趣味链接】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云霞,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色彩,我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开始了我们美好的一天。
傍晚,华灯齐放,灯火辉煌,城市的霓虹灯,乡村田野的萤火虫,点缀着我们美好的夜晚。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让我们一起揭开光的神秘面纱,探讨光带给我们的美妙世界吧!【知识梳理】1、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1、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用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即c =。
(注:光线实际上并不存在,是建立的一种理想物理模型。
)2、光的反射:()、关于光的反射的几个概念:()、光的反射定律:①、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②、异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
③、等角:角等于入射角。
()、可逆性: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反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图形不同点反射面是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反射面粗糙不平,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共同点每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定律应用或危害会造成“光污染”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2、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实:成的像为。
最新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复习课公开课教案
第一章复习课【复习目标】1.能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能根据日常经验和自然现象进行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能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正确地分析与判断。
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进行简单地计算。
5.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能用刻度尺、秒表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用书中的知识梳理,并要求熟记基础知识。
归纳总结:1.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前要仔细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看准”“估对”“记全”。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特殊方法:等量替代法、化曲为直法、以轮代尺法、累积法。
3.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方法指导: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它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整个宇宙都在做机械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所说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一个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而言的。
2.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可以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相对于地面运动的物体,但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球的直径。
转动球体测得球的直径D 的示数如下表所示,则球的直径应取1.81cm 。
D 1 D 2 D 3 D 4 1.73cm 1.81cm 1.89cm 1.81cm2.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6min35s 。
知识板块二 参照物3.如图是“辽宁号”航母指挥员正在用“走你”动作指挥飞机起飞的情景。
飞行员看到指挥员向后退去,是以飞机(或飞行员自己)为参照物。
4.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国人的登月梦终将实现。
以地球为参照物,月球是运动(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知识板块三 速度及其测量5.如图所示是公路上的一个交通标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个标志牌到南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18min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本章复习和总结课件
(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 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 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_用__量_角__器__测__量__入_射__角__和__反__射_角_____, 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 __反__射_角__和__入__射__角_的__大__小_________.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 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_便__于_探__究__反__射__光_线__、__入__射__光_线__和___ _法__线_是__否__在__同__一_平__面__内__________
答案:B
【例7】如图甲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 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 水员视察鱼、鸟的光路图.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 播,所以潜水员在水中视察B点的鱼时 的光路就是直线BA;在视察空中的小 鸟时,小鸟C点的光线在由空气经过水 面进入水中时要产生折射,光由空气 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 以进入潜水员眼睛的折射光线OA相对 于入射光线CO向法线一侧偏折. (答案如图所示)
知识点五 光的色散
【例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色光是单色光 B.色光的三原色是指红光、黄光、蓝光 C.白光是七色光中的一种 D.任何颜色的光都可以用红、绿、蓝三种色光 复合而成
解析:白光是由七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故A、C 错;色光的三原色是指能按比例混合成各种色光的三种 色光,它们是红光、绿光、蓝光,故B错,D正确.
A.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 一个虚像 B.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1m C.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小于1m D.我们看到水中的“画眉鸟”和“小鲤鱼”都是虚像
解析:水中的“画眉鸟”是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 像),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该像是画眉鸟的虚像, 由于画眉鸟到镜面(水面)的距离为5m,水中“画眉 鸟”(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5m,故选项A说法正确, B说法错误;看到水中的“小鲤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虚像,它在实际小鲤鱼的上方,因湖水深为1m,则所 看到的“小鲤鱼”到水面的距离必定小于1m,故选项 C、D说法均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练方阵第一章章节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面估测的长度符合实际的是()A.一名小学生的身高大约200cmB.一名女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0cmC.一名成人的腿长大约150cmD.一名老年人的手掌长约为50cm【答案】B.【解析】解:A、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小学生的身高在130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符合实际;C、课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成年人的腿长与课桌高度差不多,在80cm左右,不可能达到150cm.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手掌长度在18cm左右,老年人手掌长度比18cm大一些,在20cm左右.故D 不符合实际.2.“五一”劳动节,小华一家自驾游新宁崀山.在小车行驶过程中,小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小车的车厢B.对面驶来的小车C.路旁的小树D.沿途的建筑物【答案】D.【解析】解:A、小华相对于小车的车厢,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符合题意;B、小华小明相对于对面驶来的小车,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C、小华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D、小华相对于沿途的建筑物,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3.下列各种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A.眼睛迅速眨一次B.人正常呼吸一次C.人打一个哈欠D.人心脏跳动一次【答案】A.【解析】解:A、正常情况下,1s时间眼睛可以眨3~5次,一次需要的时间在0.3s左右.不符合题意;B、正常情况下,人1min呼吸20~30次,一次的间隔时间在3s左右.不符合题意;C、人打一个哈欠的时间在5s左右.不符合题意;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75次左右,跳动1次的时间接近1s.符合题意.4.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A.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B.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C.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D.视线与尺面的位置【答案】B.【解析】解:A、图中刻度尺在使用时,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并放正重合;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为2.00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A图中的刻度尺使用正确.B、图中刻度尺倾斜了,没有放正,所以B图中的刻度尺使用不正确,故B错误.C、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为2.0cm,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C错误.D、图中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D错误.5.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无关B.在测量中应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C.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D.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答案】A.【解析】解: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方法都有关系;故A 错误;B、在测量中应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故B正确;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C错误;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可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6.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B.2.357cmC.2.35cmD.2.4cm【答案】D.【解析】解:物体的长度为L=≈2.36cm.7.汽车速度是36千米/小时,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米/秒,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每分钟通过0.6千米的路程,三者速度相比较()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大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答案】B.【解析】解:汽车速度为36km/h,运动员速度为10m/s=36km/h,骑自行车速度为v===36km/h,比较可知三者速度一样大.8.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A.等于4m/sB.等于4.2m/sC.等于5m/sD.等于3m/s【答案】C.【解析】解:物体在前2秒通过的路程:s1=v1t1=3m/s×2s=6m,后3秒通过的路程:s2=v2t2=5m/s×3s=15m,物体在5s内的路程:s=s1+s2=6m+15m=21m,而总时间t=5s,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v===4.2m/s.9.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A.B.C D.【答案】D.【解析】解:A是s﹣t图象,图线平行于时间轴,物体静止.不符合题意;B是s﹣t图象,图线是一条弯曲的直线,物体做变速运动.不符合题意;C是v﹣t图象,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D是v﹣t图象,图线是一条弯曲的直线,物体的速度增加,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10.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6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V甲>V乙,s=16mB.V甲>V乙,s=8mC.V甲<V乙,s=16mD.V甲<V乙,s=8m【答案】C.【解析】解:(1)甲车的速度:v甲===m/s.乙车的速度:v乙===2m/s.所以,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2)由于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地同时同向运动,经过6s甲、乙相遇,根据v=可得,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m/s×6s=4m;乙通过的路程:s乙′=v乙t=2m/s×6s=12m;两地距离:s=s甲﹣s乙=12m﹣4m=8m.11.甲车行驶的路程是乙车行驶路程的,甲车和乙车的速度之比是5:6,则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5:9B.5:4C.4:5D.9:5【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意,可设甲乙两车行驶路程分别为2s、3s;甲乙两车行驶速度分别为5v、6v.因为所以甲乙两车行驶的时间分别为、所以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12.我们使用的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于()A.1dmB.1cmC.1mmD.1μm【答案】静止;运动.【解析】解:中学生食指的宽度约1cm,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cm=10mm=0.1dm=10000μm左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3.如图所示,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参赛嘉宾运动时会带着智能运动手环,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________________的,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手环是______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答案】静止;运动.【解析】解: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相当于手腕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智能运动手环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运动手环是运动的.14.请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值:(1)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为30_________________;(2)人的头发直径约为70_________________;(3)我们学校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m.【答案】(1)m/s;(2)μm;(3)3;【解析】解:(1)由于1m/s=3.6km/h,所以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不可能是30km/h,故应是30m/s;(2)人的头发的直径是用肉眼直接看到的,故其直径不可能是70nm,更不能是70mm,应该是70μm左右;(3)据实际情况可知,我们学校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3m.1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__,其测量值为_________________cm,其中准确值为_________________cm,估计值为_________________cm.【答案】1mm;3.47;3.4;0.07.【解析】解:图中的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末端刻度值为5.47cm,木块的长度为5.47cm﹣2.00cm=3.47cm;其中最末一位数7为估读的数字,其余的为准确值,所以准确值为3.4cm,估计值0.07cm.16.如图所示,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向上运动,点B、C、D是每隔2秒记录的气泡位置.则气泡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m/s.在AD段做_________________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答案】0.1;变速.【解析】解:图中A、B、C、D之间的长度逐渐变大,可以判断在AD段做变速直线运动;BC=20cm=0.2m,时间是2s,v===0.1m/s.17.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_________________(①/②)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和km/h.其关系是1m/s=_________________km/h.【答案】相同时间比路程;②;3.6.【解析】解: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相同时间比路程;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则我们需要通过公式v=,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才能得出它们的运动快慢,即相同时间比路程;1m/s=3.6km/h.18.小华上街购物,所经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则小华购物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min,小华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m/s.【答案】8;1.25.【解析】解:由图象知,小华上街购物,所用时间为t=8min;所经过的总路程为s=600m,则平均速度:v===1.25m/s.19.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出租车专用发票.则出租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时间是多少s?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答案】6;0.8.【解析】解:由车票可知行驶路程s=6.0km,行驶时间t=t2﹣t1=5min=300s,由平均速度公式=20m/s;答:出租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时间是300s;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20m/s.20.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54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0m,则经过_________________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54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6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s.【解析】解:(1)反应时间是0.4s,此时的速度是54km/h,即15m/s,所以根据v=可得,此时运动的距离是:s=vt=15m/s×0.4s=6m,故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0m,则经过6m后汽车才开始减速;(2)据(1)可知,志愿者反应后的距离是s=30m﹣6m=24m,故当志愿者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6m,即志愿者从发现情况到刹车运动的距离是s1=36m ﹣24m=12m,故据v=得,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t===0.8s.21.近几年,不少地区推行的“区间测速”作为判断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5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min.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该车在此路段的平均车速为_________________km/h.该车_________________(“会”、“不会”)被判为超速.【答案】7.5;150;会.【解析】解:(1)由v=得:t min===0.125h=7.5min;(2)根据图示可知,轿车行驶的时间:t′=10:37﹣10:31=6min=0.1h;轿车的平均速度:v′===150km/h>120km/h,所以轿车超速.22.小明坐在一列从扬州开往启东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___为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__________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___________m,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答案】自己(或动车);50;1150;23.【解析】解:小明以自己(或动车)为参照物时,车窗外的树木与自己(或动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故观察到树木是运动的.动车的速度:v===50m/s.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s=s桥+s车=1000m+150m=1150m.由v=得,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t′===23s.三.作图题(4分)23.某运动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表达式为s=20t(m),请在图甲中画出小车运动的s﹣t 图象,在图乙画出v=30m/s小车运动的v﹣t图象.【解析】解:某运动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表达式为s=20t(m),当t=1s时,s=20m;当t=2s时,s=40m;当t=3s时,s=60m;当t=4s时,s=80m;根据数据描点并连线;v=30m/s表示小车以3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2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刻度尺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要完成该研究实验,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____________;(2)实验中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时,小车做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选填“小”或“大”).(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填“大”或“小”).【答案】(1)刻度尺;(2)v=;(3)变速;小;(4)大.【解析】解:(1)根据公式v=可知,要想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距离、用秒表测量出时间,所以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除秒表外,还需要刻度尺;(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本实验的原理为v=;(3)因为小车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小车做变速运动;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4)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t偏小,用公式v=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25.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345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0 4.0016.0036.0064.00100.00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1)/481216_____(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cm/s.(2)物块做______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____cm.【答案】(1)20;(2)变速;(3)②③;144.【解析】解:(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20cm/s.(2)表格中数据所示物块的速度不同,所以物块做变速直线运动.(3)表格中数据时间是1s的时候,路程是4cm;时间是2s的时候,路程是16cm;时间是3s的时候,路程是36cm;时间是4s的时候,路程是64cm;据此可得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s=4cm/s2×t2),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故②③正确;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4cm/s2×(6s)2=144cm.五.计算题(26题7分,27题10分,共17分)26.自2007年4月1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已进行第六次大提速.这次大提速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将新开“D”字头快速列车86列,其中D92次和D9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见下表:南昌﹣上海南上海南﹣南昌运行距离D92次8:34开13:49到D93次15:31开20:39到840km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信息可知:(1)D92次列车从南昌到上海南所用的时间是多少min?(2)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解析】解:(1)从表中可以看出,D92次列车从南昌是8:34分发车,到上海南的时候是13:49分,故行驶的时间为5小时15分,即315分钟.(2)D92次列车从南昌到上海南所用的时间是5小时15分,即5.25小时,运行距离是840km.故平均速度答:(1)所用的时间为315分钟;(2)平均速度是160km/h.27.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若人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该车的宽度约1.8m)(3)请你为驾驶人员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解析】解:(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1.2s,且这段时间内保持15m/s的原速前进;由v=可得,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s车=v车t反=15m/s×1.2s=18m;(2)汽车从A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t总=t反+t=1.2s+1s=2.2s;由v=,可得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S人=v人t总=1.5m/s×2.2s=3.3m;考虑到车的宽度问题,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答:(1)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18m;(2)考虑到车的宽度问题,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备选题目1.长50m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的大桥需1.25min,则队伍过桥的速度是多少?【解析】解:队伍过桥的路程s=100m+50m=150m,t=1.25min=75s,队伍过桥的速度:v=st =150m75s=2m/s=7.2km/h;2.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2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m/s,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6;12m/s;8m/s.【解析】解:全程120m,则前一半路程与后一半路程都是60m,前一半路程的速度:v1=s1t1=60m10s=6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v2=s2t2=60m5s12m/s,全程的速度v=st =120m10s+5s=8m/s;3.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李家沱需要多少分钟?【解析】解:(1)标志牌上的数字“40km/h”表示的意思: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李家沱12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李家沱还有12km;(2)∵v=st,∴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李家沱至少需要时间:t=sv =12km40km/ℎ=0.3h=18min.答:“40km/h”表示该路段汽车速度不能超过40km/h;“李家沱12km”表示标志牌处距李家沱12km;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李家沱需要18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