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语文本汉译英转换中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处理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摘要】英汉广告语在翻译过程中常常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使得翻译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广告语背后的文化差异,并分析翻译策略的应用和影响因素。
文章还将重点讨论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通过典型案例对翻译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结论部分将强调英汉广告语翻译策略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英汉广告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实践中能够更加准确地翻译广告语,从而提升广告效果和文化传播的效果。
【关键词】英汉广告语、文化差异、翻译策略、影响因素、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典型案例、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收获。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英汉广告语作为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进行,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广告翻译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广告语的表达方式和传达效果,因此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本文将深入探讨英汉广告语背后的文化差异,分析英汉广告语翻译的策略和影响因素,探讨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展示翻译的实际应用。
通过对英汉广告语翻译策略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旨在帮助研究人员和翻译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跨文化广告翻译中的挑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英汉广告语背后的文化差异,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广告语的理解及传达方式有何差异。
2. 研究英汉广告语翻译策略,探讨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传达广告信息,确保广告效果最大化。
3. 探讨影响翻译策略的因素,包括文化差异、语言特点、消费者习惯等因素。
4. 分析翻译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常见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5. 进行典型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英汉广告语翻译策略的实际运用情况。
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分析
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分析随着文化融合的加剧,中英两种语言的翻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翻译实质上是一种沟通。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存在不同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成为翻译任务的核心。
首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有很多方面,例如宗教习俗、历史传统、社会结构、伦理道德、政治思想、概念理据、社会规范等。
在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时,需要翻译者了解中英文化的细微差别,进一步加深对文化差异的了解,以便灵活地处理文化差异,在翻译中减少文化转换所引发的不必要的问题。
其次,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可以分为共性化翻译策略和示范性翻译策略。
共性化翻译策略是通过寻找中英文化之间的共性,以确保语义翻译用语的一致性,来处理文化差异;而示范性翻译策略则是通过增加附件或解释来处理文化差异。
从翻译的角度考虑,这两种翻译策略的目的都是为了精准、真实、完整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和意义。
再次,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可以向译者解释原文中文化元素的含义,以便更好地把握双方文化的差异;同时,翻译者也可以仔细研究译文语境,通过局部改写的方式,调整句子表达的完整性,使译文更具有文化特色;另外,翻译者还可以考虑在文中加入插入语,将原文中的文化差异抗衡起来,这样也能够更好地进行文化转换。
总而言之,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是极其复杂的,一方面要求翻译者要全面了解双方文化差异,另一方面也要求翻译者拥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文化转换能力,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文化差异,较好地实现文化转换,同时也要做到保持原文语言和表达的完整性。
虽然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是一个挑战,但只有通过系统地深入研究文化差异,才能提高翻译质量,实现翻译理想。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英汉互译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然而,英汉互译中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不仅仅影响到翻译的质量,也会影响到双方的交流效果。
本文将针对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语言表达习惯语言表达习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特有的一套表达方式和规则。
英汉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语气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1.1 语法英语中的语法较为简单,且喜欢用被动语态,往往注重表达的是行为的过程,而中文则偏向于主语,注重表达的是行为的结果。
例如,英语的“the book was written by Tom”可以直接翻译成“这本书是Tom写的”,但是中文更习惯表达被动者,所以对应的翻译为“这本书是被Tom写的”。
1.2 词汇英汉之间的词汇使用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例如,“红颜薄命”在中文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达,而在英语中则不存在相应的形式,只能翻译成“beautiful women often have a tragic fate”,这个翻译虽然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但是在词汇选择和表述上已经有些许的不同。
1.3 语气英语中的语气重点在于准确表达,而中文中则更强调礼貌和委婉。
例如,英语中的“Can you wait a moment?”可以直接翻译成“请你等一下”,但是中文的表达则更加含蓄委婉,“请问可以稍等片刻吗?”在传递相同的信息的基础上,语气的委婉程度也有不同。
二、文化内涵文化内涵是指语言和词汇在不同文化环境下所蕴含的意义。
英汉语言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的翻译效果。
2.1 礼节在英语社交场合中,通常使用较为正式的语言和词汇,例如礼貌称呼、用语等。
在中文文化中,也有诸多的礼节性用语,例如“您好”、“拜托”等。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以适应不同文化习惯。
2.2 宗教宗教在英汉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地位。
在英语中,诸如Christmas、Easter等宗教节日是比较特别的,而中国传统节日的宗教色彩则较少。
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分析
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分析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不断深化了解和交流,跨文化交流日益重要。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英汉双语翻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的重要差异,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的问题一直是译者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如何在双语翻译过程中更好地处理文化差异,这已成为当今翻译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文化差异是指文化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心理性格,行为模式,以及其他各种文化特色方面。
这种差异本质上是民族文化表达能力的差异,也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然而,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可能会成为一种障碍,从而影响翻译质量。
为了更好地处理英汉双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采用多种翻译策略。
首先,译者可以考虑用原文表达的文化象征性成分结合原文的文化背景,把原文的文化信息转化为读者能够理解的形式,使原文中的文化信息在翻译后依旧具有完整意义。
其次,译者可以添加一些文化性色彩,使翻译结果在保持有效表达的同时得到加强。
最后,译者还可以采用文化背景的加工过程,让原文中的文化背景更好地与翻译文本的语境相结合,使翻译结果更加贴近读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透彻的理解性。
此外,在处理英汉双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时,译者还需谨慎考虑文化习惯差异。
由于英汉在语言本身以及使用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文化习惯也会随之而变。
例如,在中文中,表达“尊敬”的词语更多,而英文中,多为“respect”一词;在中文中,表达礼貌往往会多一些客气介词,而英文中则不会。
译者在处理这些所谓的文化习惯差异时,一定要谨言慎行,结合原文内容和上下文,进行灵活的处理。
总的来说,处理英汉双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应采取多种方法。
首先,译者应当认真研究原文的文化内涵,结合译文的语境和读者的理解能力,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把原文的文化信息有效地传达给读者。
其次,要谨慎考虑文化习惯差异,不要让原文文化无法有效传达。
最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应该考虑到读者的文化背景,避免翻译出现误解和歧义现象。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中英互译中如何处理语言或文化的差异?
中英互译中如何处理语言或文化的差异?一、咬文嚼字,恰当选择词汇和翻译策略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词汇的差异,而准确的翻译是解决语言差异的关键。
在进行中英互译时,需要根据语境和特定环境来恰当选择词汇。
无论是中文翻译成英文还是英文翻译成中文,都要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和读者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既要保持原文的准确性,又要使译文贴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二、注重语言的音韵和韵律中英两种语言的音韵和韵律差异明显,因此在翻译中要注重这一差异。
中文的韵律多为平仄抑扬,英文的韵律则以强音和节奏为主。
为了使翻译更加流畅,要注意适度调整句子结构,使句子的音韵和韵律在目标语言中得以体现。
三、考虑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在中英互译中,要特别关注文化差异。
在翻译某些特定文化和习惯时,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合理的调整。
此外,在进行中英互译时,也要注意到一些与文化相关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以确保翻译结果在语言习惯上更加贴近目标语言的读者。
四、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通过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达到更准确地表达。
比如,借用修辞手法中的拟人、对比和比喻等手法,可以在不同语言之间产生视觉和情感的共鸣,使翻译更加生动有趣。
五、加强文化交流与理解为了更好地解决中英互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和学习中英两国的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从而避免翻译中的误解和冲突。
总结起来,中英互译中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需要咬文嚼字、注重音韵和韵律、考虑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以及加强文化交流与理解。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在中英互译中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中英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应对策略
中英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而语言的作为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在中英文翻译中,文化差异是一个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
本文通过从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制度差异等方面分析中英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并探讨如何合理应对这种差异。
1. 语言习惯的差异中、英文在语言结构、格调、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区别,这就为中英互译带来了困难。
例如,在中文中有“失言”、“失态”的概念,而在英文中则常用“put one's foot in one's mouth”、“lose face”等表达方式。
此外,在英文中,表达目的的原因常常放在句首,而在中文中则常常放在句尾。
这些都是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
应对策略:应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熟悉两种语言的特点,以及语言所涉及的文化差异,来逐步提高对语言的应变能力。
此外,选用适当的翻译软件也是能够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2. 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英两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重视家庭观念、同事间的关系,注重“人情味”以及对自己国家的尊重;而英国则以文化、法制等为基础,注重法律条文以及客观公正的原则。
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常常因不同的语言表达而产生翻译上的偏差和误解。
应对策略:在翻译时,必须要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所反映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因此,在进行中英互译时,要在语言上精准地表达出这种文化背景的内涵和特点。
3. 制度差异的差异中国和英国则在制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例如,中国社会的组织结构比较松散,不像英国一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中国拥有的中文官方用语体系在英国并不存在。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了解两国之间的制度差异,这是避免翻译错误和误解的重要一环。
应对策略:在翻译中需要尊重两国之间的制度差异,合理应对这种差异,以确保正确、准确地表达文本中涉及的概念,也避免在翻译过程中新增过多的意译内容。
浅谈中英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浅谈中英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跨国广告越来越普遍。
然而,由于中英语言和文化不同,广告翻译在这两种语言之间转换时将遇到很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广告翻译,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1. 语言差异中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拼写和发音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中文通常采用汉字,而英文则使用拉丁字母。
这意味着当广告从中文翻译成英文时,原文的形式和意义可能会被改变。
此外,中文注重语序的强调,而英文则更注重语调和语气的变化。
因此,在广告翻译过程中,选择正确的单词和语序尤为重要。
2. 文化差异中英两种文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中文文化通常更加注重家庭和信仰,而英语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成就和自由。
这可能导致词语的含义和文化背景在翻译过程中发生变化。
广告必须考虑到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包括他们的习惯,信仰和价值观。
3. 解决方法为了克服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a.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广告的翻译工作也已经成为许多公司的日常任务。
因此,为广告翻译分配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人员应该精通目标语言和文化,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b. 在广告翻译之前,必须对目标受众和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这将有助于了解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价值观,并在翻译过程中避免文化歧义。
c. 为了确保广告翻译的正确性和充分发挥创意,必须从本土化的角度进行翻译。
这意味着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和习惯,并采用更贴近本土的语言和表达。
总之,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要避免广告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误解和语言错误,必须采用合适的解决方案和专业的翻译人员,并在广告翻译中重视本土化。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英汉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差异成为了最大的问题之一。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社会体制、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翻译难度逐渐增加。
本文将探讨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文化差异是英汉翻译中不能避免的存在。
这种差异对翻译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表达的差异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词汇、词序、语态等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句子强调部分放在句首,而在汉语中放在句尾。
这种差异使得翻译中的语言表达非常困难。
2、逻辑思维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英语思维方式较为逻辑,重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汉语思维方式则较为象征与比喻,强调意象和情感。
这种差异会影响到译者对语言的理解、选择和表达,导致翻译的精度和准确性下降。
3、文化内涵的差异汉语和英语之间还存在文化差异。
汉语文化历史悠久,注重传统伦理道德和家庭观念,而英语文化则更加开放多元,讲究个人自由与权利。
这种文化差异会涉及到翻译中的词汇选择、语言表达、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
二、解决方案为了在英汉翻译中有效解决文化差异问题,以下方案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1、读懂原文在英汉翻译中,译者必须先理解原文的文化特点和背景知识。
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效地翻译出高质量的译文。
2、适度的文化调整在翻译时,译者应根据目标语言的受众和文化内涵适度地对原文进行调整。
例如,将饮食和节日的翻译调整为与受众文化相符的词汇和表述方式,从而使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3、避免直译直译是指将原文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语言风格等直接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方式。
在翻译中,直译往往会导致译文的意思不准确或者表达方式拗口,因此应该尽量避免直译的方法。
4、加大文化学习与交流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问题需要通过增加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来进行解决。
翻译者需要加强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学习,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提升翻译质量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如何处理新闻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问题
如何处理新闻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问题在新闻翻译中,语言和文化差异问题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对于译者来说,处理这些差异是确保准确传达新闻信息的关键。
本文将讨论如何处理新闻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问题。
一、语言差异的处理1. 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在新闻翻译中,词汇选择至关重要。
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和目标读者的背景来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例如,一些特定的政治或法律术语可能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含义,译者需要确保准确传达信息。
2. 注意文体和语言风格每个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体和语言风格。
在新闻翻译中,译者需要熟悉目标语言的文体和语言风格,以便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意义。
例如,在有些语言中,新闻报道通常使用客观、简练的语言,而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更加注重感情色彩。
3. 理解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译者需要了解原文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新闻的含义和目的。
这有助于译者准确地传达信息,并避免传达错误的意思。
例如,某些习惯用语或俚语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无法直接翻译,译者需要借助目标语言的类似表达方式。
二、文化差异的处理1. 了解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在新闻翻译中,译者需要了解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以便传达信息的适当性。
不同的文化可能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译者需要在考虑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翻译。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某些话题可能被视为敏感或不适宜进行讨论,译者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
2. 避免误导和歧义因为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时候直译会导致误导或歧义。
译者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并尽量避免传达错误的信息。
应该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解释,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3. 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习惯在新闻翻译中,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译者需要避免对其他文化进行评判,并尽量保持信息的中立性和客观性。
应该尊重他人的信仰、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并避免产生偏见或误解。
结论新闻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分析
英汉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分析随着世界的全球化,跨文化的语言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英汉翻译,它需要一定的技术技巧和文化知识,以适应源语言和目的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在英汉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变得尤为重要,因为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
要能够成功地翻译文化差异,翻译者必须了解源语言和目的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一般来说,文化差异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文化知识、文化习俗和文化习惯。
文化知识是指译者必须具备的知识,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主要差异所在。
文化习惯是指某种文化专有的习惯,比如中国的习俗和仪式。
而文化习俗则指某种文化中传统的做法,例如中式文化礼节。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必须考虑到文化差异,因为同一段文字在不同文化中的内涵可能会受到影响。
为了处理文化问题,翻译者应该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为了处理文化差异,翻译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首先,翻译者应该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并且合理地调整自己的翻译策略,使之与文化差异和谐共存。
其次,当遇到文化上有争议或难以理解的问题时,翻译者应该寻求文化背景的帮助,以了解更多文化信息,从而更好地处理文化差异问题。
再者,翻译者应该灵活运用搭配法、拆解法和词语替换法,以便把源语言的语义转换到目标语言中,不破坏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
最后,翻译者应该保持跨文化的视角,以便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总之,翻译文化差异并不容易,但如果翻译者了解源语言和目的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就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翻译效果。
翻译文化差异,不仅需要技术技巧,同时也需要文化熟悉。
只有将技术技巧和文化知识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综上所述,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翻译者应该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并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处理文化差异,以便达到令人满意的翻译效果。
只有将技术技巧和文化知识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汉互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摘要]英汉语言和思维方式差异隐含着深层语言文化差异。
为了忠实原文顺应译语及读者,英汉翻译必须既要注意语言文化因素差异,又要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英汉差异;语言文化;翻译策略引言不同的民族操持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承载不同的文化。
翻译,作为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信息转换过程和交际活动,其首要任务是语言形式转换和语义的传达,然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语言的转换,必然涉及到它所承载的深层文化内涵的传递和表达。
为此,翻译时,必须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结构、思维方式和文化因素的差异。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折射出不同的思维方式。
总体上说,东方人,尤其中国人具有较强的综合思维、具象思维和顺向思维定式,而西方人具有明显的分析思维、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定式。
著名学者Satoshi Ishii曾把英美人的思维模式比作“桥式”。
作者〔讲话人〕直接传达信息,读者〔听话人〕理解领会其意,犹如过桥一样。
相反,东方人的思维模式则是“垫脚石式”。
作者〔讲话人〕采取迂回隐含的方式,如水中投石垫脚,读者〔听话人〕借助于“垫脚石”才能悟出其意。
故此,Ishii认为两种思维模式反映两种不同的文化,英美等国是“低语境”〔low context〕国家,一切都要靠用语言讲清,而中国、日本等国则是“高语境”〔high context〕国家,语境隐含语意,无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胡文仲,1999:80-81)东方人,尤其中国人的综合思维模式源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
中国的传统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由天、地、人构成的整体,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神的关系,交织成这一整体的三种基本关系,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正如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第四十二章〕老道学说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影响至深。
中国人已习惯于在整体中寻求天与人、阴与阳、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自行调节而到达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
英汉商业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及语言差异
英汉商业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及语言差异广告一词源于拉丁语“advertere”,意为“唤起大众对事物的注意并诱导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
”衡量成功的商务广告的标准之一是看它是否符合美国E.S. Lewis 所提出的4 项要求,即AIDA 原则: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发生兴趣),Desire(产生欲望),Action (付诸行动)。
即广告的功能全都是为了说服他人: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或观众,使他们产生购买欲望,并最终付诸行动。
为此,广告的形式、语言、内容必须要引人注目,通俗易懂,且要使人印象深刻。
对于英汉语言之间的广告互译,我们必须要读懂广告中的文化内涵,弄清中英文化差异。
本文从文化差异、语言差异,以及广告翻译的基本策略等方面来探讨英汉商业广告翻译要注意的方面。
一、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社会活动。
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的重点不应当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应当是读者对译文的反应”。
也就是说译文要在语言的功能上和原文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和原文对应。
王佐良先生也指出:“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之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
”要想成功实现广告翻译中源语与译语之间有效的文化互动,译者就必须在了解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基础上,比较两地文化的异同,使译文读者能够与原文读者收到近似等同的感受,在看到广告后产生同样的心理回应。
(一)尊重广告受众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消费心理我国一些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商标及其产品有:“康师傅、同仁堂、全聚德、红豆、太太、红旗、娃哈哈”等,其销量更是可想而知。
只要稍加分析便不难看出,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吃了“康师傅”面条会想到健康强壮;看到“同仁堂”会想到药店里仁义满堂。
始终如一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礼仪、道德,向往幸福,维护和平。
商标“统一”正是反映了这一点。
也正因如此,我们常见到“乐”、“福”、“祥”的字样,暗示幸福、吉祥、快乐。
关于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处理方法
关于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处理方法"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差异宗教文化差异习俗差异思维模式审美观论文摘要: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制造出原语信息的最近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模式的交流。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历史、习俗、思维和宗教多方面都具有特殊性。
译者要仔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以传递原文中真实的文化信息。
Nida说“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制造出原语信息的最近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模式的交流。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历史衍变的产物,作为文化的载体、信息传递的工具,地位举足轻重。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这些文化差异导致英汉表达法的不同。
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就要洞察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
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遇到两种文化的差异时,译者就要仔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以传递原文中真实的文化信息。
1.1 历史文化差异历史文化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而成。
不同的历史渊源使各民族间形成了相互不同的性格气质和生活方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丰富的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鲜明文化个性的成语和历史典故。
如“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是智慧的象征。
但西方人未必知道他。
若直译为“Three cobbles equal Zhuge Liang.”译文读者就会很迷惑,因此,应采取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式,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C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 ” 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译为,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与英语中的“Two hands are better than one.”相对应。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汉之间的商业交流日益频繁,广告作为商业宣传的重要手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英汉广告语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文化差异现象,因而需要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来保证广告宣传的有效传达。
本文将探讨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1.文化内涵差异英华两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其文化内涵在广告语中得到充分体现。
由于两国文化传统的差异,很多经典的英文广告语在进行翻译时难以完美表达其文化内涵。
英文广告中常见的“Got milk?”(你喝牛奶了吗?)在汉语中直译可能会失去原汁原味的幽默感,因而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翻译调整,以便更好地与中国消费者进行情感交流。
2.习惯用语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在习惯用语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广告语的翻译需要特别注意。
英文广告中常见的“grab a bite”(随便吃点东西)在汉语中无法直译,需要根据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口味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广告宣传的精准传达。
3.文化符号的差异文化符号在广告语中起着重要的表征作用,然而英汉两国的文化符号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红色代表着热情和爱情,而在中国文化中红色则代表着喜庆和吉祥。
在进行广告语翻译时需要特别考虑文化符号的差异,以避免文化误解和传达偏差。
翻译策略1.保留原意,调整表达方式在进行英汉广告语翻译时,应尽量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和宣传效果,但是需要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和消费者的口味进行相应调整。
“It's finger lickin' good”(香到手指都想舔一船)在中国市场可能会适当调整为“回味无穷”,以更好地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情感需求。
2.采用当地化表达在翻译英汉广告语时,应采用当地化的表达方式,使之更加贴近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情感。
“Just do it”(只管去做)可以在中国市场中翻译为“只争朝夕”,以强调中国消费者对于自我实现和成功的追求。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开始涉足中国,并通过广告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然而,在广告中出现的文化差异现象,成为企业在推广中国市场时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英汉广告语中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以及如何进行翻译策略。
一、文化差异现象广告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产品,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购买决策。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广告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因此,英汉广告语中会出现文化差异现象。
1. 礼仪和文化背景在中文广告语中,礼仪和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例如,中文广告语中常常强调礼仪与传统,而在英文广告中则强调个性和现代性。
例如,英文广告可能强调自由和个性,而中文广告则更强调社会需求和权威性。
2. 文化符号和象征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不同的文化符号和象征。
因此,在英汉广告语中,文化符号和象征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一些动物、颜色和数字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在英国和美国则没有类似的文化符号。
因此,在翻译广告语时需要注意这些文化符号和象征所代表的意义和含义。
3. 表现形式和风格在英汉广告语中,表现形式和风格也存在差异。
英文广告常常使用幽默和讽刺,而中文广告则强调情感和感性。
因此,在翻译这些广告语时,需要根据所传达的情感和目的来确定合适的翻译策略。
二、翻译策略针对英汉广告语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有一些翻译策略可以采用,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1. 意译和直译的平衡在翻译广告语时,需要平衡意译和直译。
直译虽然可以保持原文语言的风格和格调,但有时会因文化差异而导致误解。
意译则更能适应目标文化的需求,但可能无法完全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广告语时,需要平衡这两种方式,以传达最准确的信息。
2. 考虑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在翻译广告语时需要考虑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
例如,中国人普遍喜欢对抗式的广告,而美国人则更喜欢充满幽默感的广告。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的差异会导致广告语的翻译策略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本文将分析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1. 文化差异带来的英汉广告语差异英汉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在广告语的表达方式上。
在英语国家,广告语往往更加直接、简洁、幽默,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强调产品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而在中国,广告语通常采用典故、成语、谚语等文化元素,注重礼貌和尊重,强调产品的品质和功效。
在美国的一则广告语可能会直接强调产品的便利和实用性,而在中国的广告语中可能会强调产品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 翻译策略面对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翻译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翻译广告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进行翻译。
在翻译广告语时,需要尽可能保持原意和原味,不偏离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
也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使译文更贴近目标文化。
(2)注意对文化元素的处理。
在翻译广告语时,需要注意对文化元素的处理,尤其是一些与当地文化相关的隐喻、成语等,需要寻找相应的文化解释或替换成当地文化元素,使广告语更容易为当地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3)考虑受众心理和情感共鸣。
广告语的翻译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心理和情感共鸣,使译文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4)适当注入当地元素。
在翻译广告语时,适当地注入一些当地元素,如俗语、口语等,能够增加广告语的亲和力和地方特色,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3. 典型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下面结合几个典型的广告语案例进行分析。
(1)英文广告语:“Just do it.”(耐克)这是耐克的经典广告语,简洁明了,富有鼓舞力。
翻译成中文时,传达的意思是“只管去做”,保持了原文的简洁和直接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鼓舞和激励作用,让人们对品牌产生共鸣和认同。
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策略
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策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界人士对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策略十分重视,尤其是在我国正式加入WTO世贸组织以后,跨国文化交流大幅度增长,甚至逐渐普及到各行各业当中。
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充分反映在生活各个方面。
当交流顺利时,人们根本意识不到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只有当两者的交流出现问题时,人们才会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尽管有很多方式能够促进文化有效沟通,但都必须要通过言语来进行交流。
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只有经过这个环节才能促进两者之间有效的交流。
换句话来说,语言是整个文化传承的基础,如果没有语言,那么文化就会成为一棵无根之树,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文化特点和语法。
比如:英语和汉语,由于两种语言存在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因此所代表的含义有很大差距,不同的词语可以有相同的含义。
二、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主要体现(一)地域环境差异地域性文化具有非常独特的特点,是人类文明建设的产物。
在全世界生活的人类,其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因为沟通的原因导致地域性文化差异较大,特别是在词语运用方面,比如在西风和东风运用方面,在汉语当中,经常将东风当作褒义词,如《三国演义》当中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的东风代表的是首要条件。
而在英国、日本等国家,他们主要依靠岛屿生活,经常吹的是西风,并且是暖风,而我国的西风通常都是冷风,所以人们称西风为西北风,暗含贬义。
土和水所代表的含义之间也存在一定差距,由于英国靠近海边,航海业非常发达,在语言当中包含很多与海相关的单词。
比如:hatten down the hatches(未雨绸缪),hatten 代表甲板上的舱门,这个短语就是让水手们提前为暴风雨来临做好充分准备。
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语言自然和农业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从这里不难看出两个不同地方的文化就有很强的地域性。
(二)思维模式差异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三观,他们的思维模式存在很大区别,人们都会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句子翻译——文化差异下的翻译技巧
句子翻译——文化差异下的翻译技巧文化差异下的翻译技巧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家常便饭。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翻译作为桥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文化差异下的翻译技巧,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一、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在翻译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具有强烈文化色彩的内容,例如习语、谚语和文化隐喻等。
直译可能会导致信息的丢失或误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意译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通过将源语言的意思重新表达为目标语言所能理解的形式,译者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
例如,英语中常用的习语 "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用来形容人们对于事物的一种不切实际的渴望。
如果直译成中文,可能会变得难以理解。
因此,可以将其意译为 "邻家的草皮更绿",以便于读者理解其中蕴含的含义。
二、尊重文化差异,注重本地化翻译翻译不仅需要将信息转换为目标语言,还需要将其适应目标文化。
在进行翻译时,我们应该尊重、理解并妥善处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因为不同的文化会赋予不同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以意义,因此译者需要将其融入到翻译中,使其更加符合目标文化的特点。
举例来说,中国人有一句谚语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意味着相似的东西会聚集在一起,而人也会按照兴趣、价值观等相似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群体。
如果直译成英语,可能会失去其文化内涵,因此可以把它翻译为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以传达相同的意思。
三、注意语言风格与语气的转换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在口译中,译者需要能够根据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语气,决定如何在目标语言中传达相同的效果。
英汉翻译中淡化文化差异的几种技巧
英汉翻译中淡化文化差异的几种技巧阙苏楣(韶关日报社,广东韶关%#!"#()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语言中自然有其反映,在英汉翻译中必须尽量淡化和合理消除文化差异。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应重视对西方民俗、文化背景及惯用语的掌握。
关键词:语言;翻译;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又是人类交流最重要的形式之一,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即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氛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
而这种文化差异(-./0.12/34556167-68)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
因此学习外语实际上是一个既学这门语言,又学该语言所蕴涵的文化背景的过程。
英语是中国人目前接触得较多的一门外语。
但许多对英汉语法、单词和句法运用自如的人却未必能熟练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精髓,理解其隐含的文化典故,而准确地用有地方特色的句子表达出两种语言的意思。
因为中国与其它英语国家在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成了语言交流过程中极大的障碍。
表达语言意思,离不开语言交流。
而翻译则是人类语言交流(/279.296-:;;.< 74:7)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国家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不可缺少的手段。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将语言意思表达出来,离不开理解和认识该语句所产生的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
所谓译事之难,难就难在处理一些涉及到文化意蕴、民族习俗、语言惯用法等的语言差异上[!](=%>)。
一、文化差异(!"#$"%&#’())*%*+,*-)在英汉翻译中的体现及处理技巧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涉及到地方习语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外语教学1999年第2期(总第75期)标语文本汉译英转换中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处理罗天法一、前言标语是一种实用性文本。
实用性文本 ,泛指某些带有(很强的)实际使用价值的资料、文件、文章等。
比如:宣传资料、通知、公告、广告、新闻报道、通俗文学、科普著作等。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公共场所的汉语标语(包括交通标语、环境卫生标语等)这一实用性较强的文本的对外宣传已日益平凡,这类文本的英译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正确处理好汉语标语文本英译中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对提高这类文本英译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将大有益处。
人们普遍认为语言和文化有着这样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包含着语言,又影响着语言。
英国19世纪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Edw ard Tylor)提出:文化是一个 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
要做好汉语标语文本的英译工作,就必须意识到,翻译不是简单地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而是一种文化中的语言表现形式转换成另一种文化中的语言表现形式。
当代英国译学理论家苏珊 巴思内特(Susan Bassnett)曾把语言比喻为文化这个有机体中的心脏。
她说: 如同在做心脏手术时人们不能忽略心脏以外的其他部位一样,我们在翻译时,也不能冒险将翻译的言语内容和文化分开来处理。
(1994:14)二、汉语标语文本的主要意图、特点及其英译汉语标语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本,这种文本的英译,可以说是一种对外宣传的重要工作,外国朋友可以从中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如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的礼仪、中国的法律法规、道德、纪律、风俗民情、文明礼貌等等),做到入乡随俗,也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等。
无论是中文标语还是英文标语,都有一个共同的文体特点,那就是语言洗练,简明扼要;句法独特,简洁有力,容易记忆;引人注意,语气亲切友好,教育性和感召力极强等特点。
汉语标语文本的英译,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的转换,不仅要做到语言对等,更要做到文化对等,要使汉语标语的英译文本能让外国朋友(译文读者)可以读懂、乐于接受,使对外宣传工作取得成功。
交通标语:交通标语的读者对象是各种交通车辆的驾驶员,它的主要意图是提请各种车辆的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减少或防止各种交通事故。
这类汉语文本英译时,一定要处理好这两种语言在文化上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1 酒后勿开车(A)Don t drive after you drink.(B)Don t drive if you drink.这句所反映的交通规章或交通法规,在全世界大概都一样,它的语言结构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基本相同,因此在汉英转换过程中只要译得简洁明了,就不会有理解上的问题。
但要注意的是,英文句子不易用 don t 开56头,因为它带有命令的口吻,给人一种不亲切,不友好的感觉。
我们不妨译为:If you drink,you can t drive,用 can t 代替 don t 语气亲切,充满了关心和爱护,其效果可大不一样。
2 请别吻我!(A)Please keep a safe distance(be tw een cars)!(B)Don t bum p into me,please!这是目前常见于交通车辆(尤其是摩托车)尾部的最流行的一句汉语交通标语,是 请保持距离 的一种幽默而风趣的表现形式。
行人看了这句标语,会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
若是司机,笑过之后,自然会从中得到不少启示。
为表达该标语的幽默、风趣感,我们不妨按照英语文化的幽默习惯 ( hu mour 本是从英文中借来的)也来幽默一下,把它译为: Do not kiss me,please! 。
此情此景,老外看了,自会明白。
此句标语也可译作(A),它虽无原文本的幽默风趣感,但作为实用性文本的英译,也算不错。
译文(B)有警告之意,不易让人接受。
3 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小心驾驶!Drive carefully for the safety of you and the other people.这句虽然译出了标语的原意,但不符合标语所特有的文体特征,译得太长,太罗嗦。
我们根据标语的文体特点,不妨把它译得简洁一点:Safety first in driving!其实,有些西方的交通标语,与中国标语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往往表现在人们对标语的接受心理方面。
例如第3例标语在中国是随处可见的,可在国外(如加拿大)你却可以见到这样的交通警告标语: 此处(指在崎岖危险的盘山公路旁)已有39人摔死,您要成为第40个吗? 这样的标语叫中国人很难接受,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很有点不吉利,这与中国人得接受心理大相径庭。
翻译这样的标语,当然要注意目的语文化读者的接受心理,要有很强的文化意识。
4 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A)Go to work happily,and come back hom e safely.(B)Drive carefully!这个标语在中国各地普遍流行,这大概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的意图是祝愿司机同志们注意安全,小心驾驶,平安出车,平安回家。
要用英文来表达这种衷心的祝愿,就大不一样了。
这句汉语只能译出它的意图,而不能照字面意思来译,否则必有不妥。
译文(A)看不出是对司机同志的祝愿,也许是妻子对步行上班的丈夫说的心理话,或者是别的什么;译文(B)适用于对正在驾驶的司机说的提醒话或对司机提出的具体开车要求;由于它是一句标语,适合于许多语境,我们不妨把它进行泛化处理,让它适合多种情况,如译成:Good luck,drivers!这样更简洁明了,也更达意传神。
环境卫生标语:环境卫生标语的读者对象是(某地)广大市民或外来游客。
这类汉语文本的对外宣传,一定要注意语气亲切委婉,有礼貌,让译文读者读懂,乐意接受。
5 禁止踏草坪,违者重罚!Don t tread on the law n,or you ll be heavily fined.这类标语在我国的许多公共场所随处可见,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我们现在琢磨起这类标语来,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因为这些语言带有一种居高临下,让人绝对听从命令的意味,叫人看了心里颇感不悦,更难以接受。
如果就按原意翻译成英文,老外看了,也必有一番同感。
如果真的要提请游客或市民注意,我看不妨把它简写为: 勿踏草坪 就够了,这样写57语气和缓多了,人们看了、听了也更乐意接受。
标语的英译千万不要用 don t ,因为用了它,句子除变成祈使句并带有较强的命令色彩外,它的口气也变得生硬,甚至不友好。
我们可简单地译成:Keep off the g rass (lawn),please!这句译文语气委婉且客气,也不会冒犯外国游客了。
6 讲究卫生,做文明游客。
Pay attention to hygiene,and act as civ ilized tourists!与上句标语一样,这句现在似乎越来越让中国人难以接受了,不用说讲英语的外国人,因为它的言下之意就是 可能有的或者所有的游客举止都不(够)文明 。
我觉得这句标语应该写得更具体一些,比如:请别到处扔垃圾!改后的标语最好不要译成:Don t litter everyw here!我们不妨使用英语里的固定用法,将它译为:No litter ing(,please)!这样译,不仅简洁有力,而且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7 广州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A) Guangzhou is my home,its clean environment depends on us all.(B) Since Guang zhou is our home, w e should keep it clean.译文(A)对原文本作了 异化 (即以原语文本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为归宿)处理,译文会让外国人感到奇怪,也不易理解;译文(B)译得不够简洁有力。
其实,这句标语文本的意图是让广大市民保持城市环境卫生,使自己的家清洁又美丽。
要使译文可读易理解,我们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翻译,而必须译出标语的真正含义:Keep Guang zhou clean, please!这句标语也不能译成: Keep our city clean! ,原因是:一、原文本表达自然,亲切感召人,译文语气生硬,带有命令色彩;二、译文可能带有 仅针对外地人、外国人,要他们注意环境卫生,别弄脏了我们的(广州)城 的含义。
其他类标语:8 五讲四美三热爱。
five stresses,four beauties,and three loves.不了解仔国的情况的外国人,肯定不能正确地理解这些词的含义。
他们很可能以为是 四个美人、三个情人 。
由此推来, 五讲 就不可能有什么更好的含义了。
这与我们国家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设正好背道而驰。
为准确转达标语的原意,我们得适当地补充说明一下精神文明建设运动的一些具体内容,以避免不应该有的误解。
五讲 是 讲文明、礼貌、卫生、秩序和道德 , 四美 是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和环境美 , 三热爱 是 爱祖国、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 。
有了这样一个透彻的理解之后,就可准确无误地翻译了: The movement(campaign)of five stresses, four points of beauty and three aspects of love ( stress on decorum,m anners,hygiene,disci pline and morals;beauty of the mind,lan guage,behaviour and the environment;love of the motherland,socialism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不过,随着对外宣传深入持久,外国人对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有所了解后,这句标语便可简而言之了。
9 不给农民打白条。
(A)Do not pay the farmers w ith w hite paper.(B)Do not ow e the farmers money.这是我国政府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提出的一句政策性的标语口号。
w hite paper ,指 白皮书 。
显然(A)译错了。
译文(B)没有把原句的准确含义译出来。
其实, 白条 是地方官员收购了农民的58粮食、棉花、或其它农副产品后,因暂时付不了现金而开出的应付资金的证明条子,农民们到时可凭此证明条子兑换应付现金。
白条(子) 实际上是一种欠帐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