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
在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带着工业革命的成果“坚船利炮”和廉价商品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掀开了中华民族史上苦难的一页。
在这场旷古未有的“奇变”中,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曲折征程。
本文试图就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作一总结,以期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专题的认识。
一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是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他们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清醒地看到了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敏锐地认识到要抵制西方侵略,就必须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即所谓“坚船利炮”),使“西洋之长技,尽为中国之长技”。
于是,他们通过大量翻译外国书报等方式千方百计地“采访夷情”,并利用所能搜集到的资料著书立说,向国人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经济和社会状况,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虽然林则徐、魏源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的确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其重大意义就在于使国人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一代代先进中国人为强国御侮而寻求真理的思想方向。
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如果说林、魏开了风气之先的话,那么紧随其后的洋务派则是学习西方的实践者。
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抱着御外夷、平内患的双重目的,怀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矛盾心理,发起子一场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求强”(创办军事工业)、“求富”(创办民用工业)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把学习西方的思想和实践向前推进丁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仁玕那充满近代资本主义气息的《资政新篇》虽然因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而成为一纸空文,但它毕竟代表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一个方面。
2.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是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早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就批评洋务派“学习西法,二十余年来,徒袭皮毛而已”,他们提出不仅要引进西方的坚船利炮,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学说和制度,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成为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倡导的维新变法运动的先导。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惨痛结局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也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涛恶浪,挺身而出,为救亡图存而奔走呼号,他们把向西方学习的目标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提出了全面学习西方的构想。
他们把谋求政治体制的变革放在首位,提出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希望通过“君主立宪”的办法,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但在以慈禧太后为首
的顽固派的残酷镇压下,维新变法运动仅昙花一现,便在“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无奈声中夭折了。
几乎在维新思潮翻滚激荡的同时,一场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悄然兴起。
资产阶级革命派从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武器库中取来了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作为论证革命的正义性和合理性的工具,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进而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最终使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随着武昌首义的隆隆炮声而寿终正寝。
就在民族资产阶级为此欢欣鼓舞,大声高呼“工业革命此其时矣”之时,革命的胜利果实却在帝国主义的帮助下落入了袁世凯的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缔造的中华民国也随之成为一块有名无实的招牌,《临时约法》竟成为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中国的社会面貌仍旧没有根本改变。
3.从新文化运动至五四运动是第三阶段,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发生了重要转折。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袁世凯先是在思想领域大肆推行“尊孔复古”,进而又上演了一幕黄袍加身的丑剧。
在这种情况下,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锋芒直指封建正统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这一次,他们虔诚地从西方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作为斗争武器,向封建思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使近代中国向西方的学习深入到最深层——文化层面。
正当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当时的新文化运动注入了崭新的内容。
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们把目光转向俄国。
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道路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历经8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正能拯救中国的良方妙药。
二
审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全部历史过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递进嬗变过程。
从最初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这种不断深入的发展轨迹,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体现了锲而不舍、前仆后继的探索精神。
2.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的相互统一。
先进的中国人在对西方强盗肆意宰割中国的现实进行揭露的同时,并没有将抵制西方的侵略与向西方学习截然对立起来。
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就十分简洁地阐明了“师夷”与“制夷”之间相互统一的关系。
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反复强调“要拒外人,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
这种认识是非常理智的。
3.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道路充满了进步与保守的斗争。
从洋务派与顽固派围绕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斗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新派与顽固势力、革命派与保皇派围绕要不要变法、学习哪种西方模式的论战,无不体现了这种特点。
黄念章《历史学习》199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