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体词语的语言现象考察

合集下载

英汉人体词“eye(眼)”的隐喻研究

英汉人体词“eye(眼)”的隐喻研究
点 , 表 现 出 了差 异之 处 。 也 [ 关键词 ] 人体词 ; 认知 ; 隐喻投射
[ 中图分类号 ] 1 m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62 2720 )2— 0 8 0 17 —11(09 0 07 — 2
点, 以及英汉语 中关于“】( ” e 眼) 的隐喻投射表达的差异 。
人体词隐喻化包括三种类型 , 即人体域到非人体域 的结 构投射 , 非人体域反过来到人体域 的投射 以及人体域 内部两 个器官之间的投射 。 J L 参照这种分类 法 , 4 结合 “y( ” ee 眼) 的隐 喻类词意义的特点 , 本文将人体词“y( ” e 眼) 的隐喻表达 的产 e 生主要分为“y( ” ee 眼) 向非人 体域 的投 射 、ee眼 ) 向人体 “y( ” 域内部其 他器 官之 间 的投 射两 种 , 从这 两个 层面 考察 “y ee ( ” 眼)的隐喻 化投射 的特点。 ( )ee 眼) 向非人体域 的投射 - “y( ” 眼睛是人类的视觉器官 , 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 的重要来 源。人类将对人体眼睛的认识广泛用于多种非人体概念域 。 ee 眼) 向非人体域的投射 可以分为对具体域的投射、 y( ” 对抽 象域 的投射和空间域 的投射 。 1“ e 眼)对具体域的投射 、e ( ” y 人体名称最 早被用 于指称具体 物体 的相 似部位 。在英 汉语 中, 由人体域 向非人体域中具体域的投射主要表现 这种 为无生命的实体。眼睛 凹陷于面部上 方 , 形状 如洞孔 , 因此 这一特征常被投射到其他非人体领域 的事物 上去 , 从而扩展 出“ 洞穴” 的隐喻义 。英汉语 中都有 以“y( )来 比喻其他 ee 眼 ” 形状如眼孔之 物。汉语 中无 生命 的实体 有 “ 眼、 眼 、 针 风 窗 眼、 泉眼 、 眼、 眼、 炮 枪 猫眼 、 虫眼” 。英语 中有“ e f o . 等 y oa a e pt

人类认知核心词表研究

人类认知核心词表研究

人类认知核心词表研究摘要:核心词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个极其重要工具与手段。

对斯瓦迪士基本词表、雅洪托夫核心词、多尔戈波尔斯基北欧语言核心词、南岛语基本词汇数据库等人类认知核心词表进行梳理,探讨Swadesh核心词表的来龙去脉,有利于语言比较研究。

关键词:语言;人类认知;斯瓦迪士词表1. 引言语言是人类认知事物、描写世界和认知世界的工具[1]。

词不仅是语言的物质表现形式之一,更是概念结构的表现形式, 是语言认知活动的基础。

换言之,概念是词义的基础,词义是概念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词又通过概念来反映世界上的事物或现象[2]。

人们通过词汇认知事物,并对其进行概念化。

因此,人类认知核心词成了人们认知世界的一个极其重要工具与手段。

2. 人类认知核心词表2.1斯瓦迪士词表斯瓦迪士词表(Swadesh Wordlist),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莫里斯•斯瓦迪士(Morris Swadesh, 1909~1967)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所提出的一个人类语言认知词表[*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项目(留金法[2014]5050号);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语序语法化及其演变规律研究”(12YBA265);吉首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编号:jsdxxcfxbskyxm201217)。

根据对比分析不同语言之间核心词的同源关系,就能大致判断出语言之间的亲疏远近,同时,这些核心词汇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速率,而分析两种语言中核心词汇的不同比率,则可以推算出它们之间分化的大致时间,并因此提出了语言年代学概念及相关公式和方法,对语言系属关系比较与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斯瓦迪士词表(Swadesh Wordlist)是单纯为测试同源词建立的词表,后人称之为核心词表。

但在世界范围语言历史研究中,斯瓦迪士词表却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成为语音、词汇、语法,特别是跟历史演变相关的语音史、词汇史和语法化研究的基础词表[3]。

对于世界范围的语言来说,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多数词在大多数语言里都是核心基本词,它在语言年代学的统计上有一定价值,对于人类语言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摘要:Taboo word(禁忌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 存在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中。

目前,中英两国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避免所谓的文化休克,因此了解哪些话语是被禁止的是十分重要的。

英汉禁忌语在语言和词汇层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导致了英汉禁忌语的迥异。

为了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人们必须提高对禁忌语的了解,并且能够清醒的意识到在交流中避免使用禁忌语。

关键词:禁忌语不同点文化成因。

一、定义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18 世纪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 首先发现了汤加群岛居民的这种禁忌习俗(taboo),并将该词引入英语,并被全世界各民族人民使用。

顾名思义,所谓禁忌语就是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禁止人们说某种话,或忌讳人们说某种话。

二、禁忌语的演进原始时代——愚昧(ignorance),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低下与征服自然能力的不足, 人们往往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不能理解甚至困惑、恐惧。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被赋予一种它本身所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力量。

人们竟以为语言本身能给人类带来幸福或灾难, 以为语言是祸福的根源。

他们盲目的崇拜迷信语言的力量, 认为谁要是得罪这个根源, 谁就得到加倍的惩罚; 反之则得到庇护。

这样就自然而然的促成了禁忌语的产生。

封建时代——偏见(p rejudice), 中西方社会的封建时代都以等级森严著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黎民百姓的言语都要受到限制, 他们不允许使用上级的所谓高贵语言表达, 否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于是, 禁忌语随之产生了。

现代社会——民主(democracy),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对自然界及社会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

现如今,人们愈来愈注重人类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 愈来愈追求平等和自由。

汉语“头”的隐喻认知系统考察

汉语“头”的隐喻认知系统考察

汉语“头”的隐喻认知系统考察作者:王坤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4期摘要: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

隐喻对“头”的语义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头”的本义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向具体域、空间域、时间域、抽象域的投射,对“头”类词语进行了转喻分析,综合描述了“头”类词语的词义演变方式。

关键词:“头” 隐喻转喻一、隐喻中国传统语言学一直将隐喻归于修辞学范畴,隐喻被认为是背离正常语言形式,寻求语言生动性、形象性的修辞手段。

但是,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隐喻并不是脱离明喻而存在于文学语言中的独立修辞工具,它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语言想象,还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

隐喻指通过一事物理解和解释另一事物,是把一个领域(来源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领域(目标域)的认知方式。

人类在认识世界时,往往把熟悉的、已知的、简单的、具体的范畴投射到陌生的、未知的、复杂的、抽象的范畴中去,利用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似性,通过隐喻和映射来认识客观世界的新事物。

例如:人们通过“金钱”这个相对具体的的领域去认识、理解相对抽象的“时间”。

“金钱”与“时间”之所以能隐喻,是因为两者存在“可转移、可浪费、可节约”等相似点。

早期人类的一种典型的思维特点是把人自身作为衡量周围事物的标准,用自己的身体来感知外部世界。

当认知进入更高级阶段,人类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已经熟悉的东西,例如人自身的身体和器官,来描述其他新事物,尤其是那些无形的、抽象的事物。

这符合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人类的认知经验是隐喻应用的心里基础,同时隐喻又是人类进行抽象思维的重要工具,促进认知的发展。

“头”作为人类身体一个重要而显著的部分,是人类赖以实现隐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源域。

二、“头”类词语的隐喻分析《说文解字·頁部》:“頭,首也,从頁豆声。

英汉身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以“eye(眼)”为例

英汉身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以“eye(眼)”为例
位 词英 语 “ y ”和 汉 语 “ ”所 产 生 的 隐 喻 性 语 料 进 行 了 ee 眼 分析 ,进 而揭 示 “ y ( )” 的 隐喻 意 义 。 ee 眼 二 、隐 喻理 论 ( ) “ y ” 眼 的概 念 意 义 一 ee
e e: t e o Y r a wi h h c o e s e . y h b di o g n 1 t w i h n e s
语 言应用 研究

英汉身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
以 “ y 眼 )’ 例 e e( ’为
口朱 琼
摘 要 :隐喻 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文化及 思维的一种表现形 式。隐喻无处 不在 ,它是人类认 识事物 的重要手段 。从本质上说 ,隐喻就是 一个 由始源域映射到 目标域的过程 。本文主要基于L k f J h o 的概念 a o f ̄ o n n c f s 隐喻和映射理论 ,通过对身体部位词英语 “ Y ”和汉语 “ ee 眼” 所产 生的隐喻 性语料 进行分析 ,从而揭示 “ y ee
( og , itnr f ot p rr nlh 9 8 5 ). L nmm D coa 2 i yo C ne o yE g s ,1 7 :3 9 m a i
( )概 念 隐 喻 一 汉语 《 辞海》从 眼的构成及 功能方 面对 眼 的概 念进行 L k f和 Jh s n( 90 a o f o n o 18 )提 出 了概 念 隐 喻 理 论 , 认 了详 释 , 如 :视 觉 器 官 。 由 眼 球 和 眼 副 器 组 成 。 眼 球 是 视 为 隐 喻 意 义 是 两 个 处 于 不 同范 畴 的 概 念 相 互 映 射 产 生 的 。 觉 器 官 的 主 要 部 分 , 其 内 的视 网 膜 有 感 光 作 用 。 ( 海 , 辞 人 们 日常 生 活 中 通 常 参 照 他 们 熟 知 的 、有 形 的 、具 体 的 概 2 0 : 4 3 ) 05 7 7 念 来 认 识 、 思 维 、 经 历 和 对 待 无 形 的 、难 以定 义 的 概 念 , 许 多 与 “ ” 有 关 的 意 义 正 是 从 “ 觉 器 官 ”这 一 眼 视 形 成 了一 个 不 同 概 念 之 间相 互 关 联 的认 知 方 式 ( 艳 芳 , 赵 概 念 意 义 引 申 出来 的 , 如 汉 语 中 的 “ 眼 、 枪 眼 、 泉 眼 、 针 2 0 ) 。潘 红 英 ( 0 8 5 )指 出 , 隐 喻 的始 源 域 与 目标 锁眼 ”等 等 ,常被人 们用来描 述具体物 体的相似部 位 ,如 05 20 : 5 域之问存在着对 应关系 ,这 种对应关系就 是一个概 念,隐 身体上或 者物体上 的小洞 、小窟 窿等 。英语 中也有类似 的

反映人体器官的词语及其文化因素-论文

反映人体器官的词语及其文化因素-论文


一步 一趋

一 下子 想 达 到极 高 的程度 叫 一 步 登 天
” “ ”
。 ,


喻利 用 亲密的关 系和感情 牵制 别 人 的行 动叫 拉 后 腿 或 扯后 腿
,
四 人 体 的 五 脏 六 腑 是 重 要 的内脏 器 官 古 人 把 心 当作 思 维 器 官 凡 是 思 想 器 官 和 思 想感

,
瞳 目结舌

入 神 时是 目 不转




东 西 太 多 眼 睛看 不 过 来谓
“ ”“
,
目不暇 接

,
复杂 纷 繁 的 东 西 使 眼 睛 感 到迷 乱 谓 眼 花 缭 乱
“ ”“
目迷 五 色 川 令 人 目眩
,
事情 十分迫 切 可 以 说 迫在 眉 睫
目光如 炬
” “
燃眉 之 急
目光 短 浅
秀 喻 长得 漂 亮
“ ”
眉 目清
一 饱 眼 福 喻有 运气看 到 许 多东西 形 容不 识字 的 人 为 目不 识 丁

形 容看 书
语言 文 字应用
看 得快 为 一 目十行 喻盲 目办事
,



眼 睛很有 神采 为 目 光炯 炯




闭 塞 眼 睛 捉麻 雀 比 喻 自 己 欺 骗 自 己 也
情等都 说作 心
“ ”“ ”

根 据脏 象 经 络学 说 心 与精 神 和 思 维 活 动 有密 切关 系 可 以表 现 人 的 种种 内


,
,
心 活动 高 兴时 心 花怒放

詈语转化为亲密语言的考察

詈语转化为亲密语言的考察

詈语转化为亲密语言的考察本文首先阐述了詈语生成的语境和文化心理,然后对詈语在人们的语言交际中是如何被用作亲密语言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归纳,考察了这种现象的分类、特点和作用,最后考察了詈语转化为亲密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

标签:詈语语境亲密语言一、引言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如何运用语言,能彰显出个人的品德与文化素质。

有时候用脏话或詈语也能表示互相之间的亲密关系。

这正是所谓“亲极则恶,疏极则敬”的语言现象。

一般情况下,脏话是不能随便用的,但在特定的语境下这些话不但没有恶意,反倒能增进双方的感情。

詈语存在于每种语言中,它是语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但是人们囿于传统观念,很少正式谈及它。

课堂上不教,词典里不收,研究者更是寥寥无几(胡士云,1997)。

人们为何要使用詈语?动机复杂多样。

或因为仇恨、憎恶;或因为关心、亲昵;或因为解困自保;或因为消气泄愤;甚至毫无因由,只是语言习惯而已。

考察使用詈语的动机,同时也能洞悉詈语的作用。

许多毒咒恶骂,确实是一些人的性格粗野,品德恶劣,人格低下的反映。

这种詈骂只能挑起事端,破坏事业,践踏人际关系,结果伤害了他人,同时也作贱了自己。

但另有一些詈语,却又是秉承大义,心怀善良,也是性格幽默,言语机智的反映。

第二种詈语,既可伸张正义,指斥顽愚,又可关爱他人,保护自己,有时还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成为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江结宝,1999)。

本文将对这种现象进行考察。

二、詈语产生需要特殊语境语境是语言运用的舞台,语言的表达时时刻刻都会受到语境的影响。

“橘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里说出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马云霞、温伟华,2007)。

詈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言语交际中时有发生。

人们通常视詈语为不良行为,有失大雅,所以往往对其嗤之以鼻。

不过,詈语还有其在特殊语境下的特殊含义。

在这些特殊的语境下脏话不“脏”。

因此,在考察特殊语境中的脏话意义时,会发现詈语在特殊语境下的得体性(张发祥,2007)。

人体词“手”和“lot”的认知语义研究

人体词“手”和“lot”的认知语义研究

人体词“手”和“lot”的认知语义研究杨彦宝【摘要】通过对汉语的“手”和彝语的“lot”的语义比较,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揭示了汉彝两种语言中具体的人体词的隐喻认知过程,发现两种语言的人体词在语义发展上具有较多的共性,由于语言使用环境的不同,语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31)002【总页数】3页(P137-139)【关键词】人体词;手;lot;语义【作者】杨彦宝【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81;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认知语言学认为抽象概念是通过人的身体对物质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隐喻是这一过程中重要的认知方式。

语言中的人体词直接反映了人认知世界的过程和规律,所以,人体词的多义现象受到了众多语言学者的关注。

手是人最早认识和了解的身体部位之一,是所有语言里必不可少的核心词语。

在美国语言学家Morris Swadesh 于20世纪50年代编定的英语核心词《百词表》中,“hand”(手)居第48位。

本文试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对汉语的“手”和彝语对应词“lot”*本文的彝语使用彝文注音符号表示。

进行考察,就它们的意义体系进行深入细致的解析,具体而有代表性地揭示人体词语的语义特性和演变规律。

语料主要源自《彝汉大词典》、《当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和彝语在线网站。

一、“手”和“lot”的原型意义原型是用于描写语义范畴和语言意义的认知概念,原来表示“物体范畴最好、最典型的成员,而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如麻雀就比鸵鸟和企鹅更属于‘鸟’的范畴。

”(赵艳芳2001,P60-61)由于认知范畴是作为认知概念储存在人的大脑中,其外部表现为语言中的词。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认知范畴与词义是等同的。

自然,范畴的扩展也就带来了词义的扩展,多个范畴交叉的结果就形成了多义词。

英汉身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

英汉身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

英汉身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作者:朱琼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年第04期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文化及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

隐喻无处不在,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

从本质上说,隐喻就是一个由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的过程。

本文主要基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和映射理论,通过对身体部位词英语“eye”和汉语“眼”所产生的隐喻性语料进行分析,从而揭示“eye(眼)”的隐喻意义。

一、引言隐喻是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隐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经常会用身体部位词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这就是隐喻中常见的身体隐喻。

所谓身体隐喻,就是人们常用身体某个部位或器官的特殊功能或特点构成隐喻概念,而相应的表示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这些基本词语,便有了喻义,可作为起点域来映射目标域的概念(朱芙蓉,2004:46)。

Ungerer和Schmid对英语中有关人体的常规隐喻进行了总结,如“Head of department,Mouth of a hole,Lips of a cup,Nose of an aircraft,Neck of land”等(赵艳芳,2005:104)。

汉语里,身体部位词的隐喻现象也普遍存在,如“床头、手册、山脚、脸面、针眼”等。

可见,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中,表示人体任何部位的词语都有隐喻的用法。

人类的认知活动与其日常的身体体验是密不可分的,众多身体隐喻都是人类以自身躯体的亲身体验为基础的。

鉴于此,本文基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和映射理论,对身体部位词英语“eye”和汉语“眼”所产生的隐喻性语料进行了分析,进而揭示“eye(眼)”的隐喻意义。

二、隐喻理论(一)概念隐喻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意义是两个处于不同范畴的概念相互映射产生的。

人们日常生活中通常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和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赵艳芳,2005)。

英汉词汇多义性的认知理据--以人体词语“手(hand)”为研究个案

英汉词汇多义性的认知理据--以人体词语“手(hand)”为研究个案
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思维模式。 或部分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是临近性 本研究拟通过对英语“ h a n d ” 和汉语“ 手” 的各个义项 的关系。束定芳 认为转喻的两个域之间是替代的关系。 的考察, 探讨隐喻和转喻对其多义性的阐释, 进一步验证人 由此可以看出, 转喻涉及的是“ 临近” 和“ 突显” 的关系, 事
互关联的义项, 这种语 言现象 是人类 话语的基本特征。 产生的基本条件。相似性指两个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 , 有 ( U l l m a n n , 1 9 6 2 : 1 5 9 — 1 7 5 ) 词汇的多义性赋予同一词形更 物理相似性和心理相似性。物理相似性表现在形状、 外表 多的义项, 减少了词汇的总体数量, 也减轻了人们词汇记忆 或功能上; 心理相似性指的是心理感受上的相似, 而非物理 的负担, 体现了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和灵活性原则 , ( 林正军 , 意义上的相似。 杨忠, 2 0 0 5 ) 也是人类有效使用语言的表现。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将转喻视为一种概念操作, 被称作概念转 的相关理论能够为这一现象提供较有说服力的认知理据。 喻, 它能有效地解读词汇、 句法、 语义和语篇等的认知机制。 例如, 马明( 2 0 1 1 ) 从整体上阐释了认知理论对一词多义现 L a k o f&J o h n s o n 认为转喻同隐喻一样, 在基本体验的基础 象的界定、 词汇义项发展的模式以及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 上构筑了人类的思维和行为。K o v e c s e s ( 2 0 0 2 ) 对转喻的本 认知手段。张绍全( 2 0 1 0 ) 认为, 词汇多义性的形成归因于 质特征做了更明确的表述, 认为转喻是同域中整体和部分
英 汉 词 汇 多 义 性 的 认 知 理 据
以人 体 词 语 “ 手( h a n d ) " 为 研 究个 案

认知视角下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

认知视角下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

认知视角下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认知视角下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研究摘要:本文基于认知视角,探讨了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现象及其认知机制。

通过分析语言中常见的以人体部位为隐喻源的词语,揭示了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认知视角;隐喻研究;人体部位词;认知机制引言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关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某种概念或情感。

在语言中,人们经常使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近年来,隐喻研究成为了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认知视角出发,探讨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现象及其认知机制。

一、人体部位词的隐喻现象人体部位词是一类常见的隐喻源。

这些词语通常具有明确的字面含义,但在不同语境中,往往被用于隐喻表示其他概念或情感。

例如,“心”在字面上指代人体的器官,但在语言中常用于表示情感,如“心疼”、“心碎”等。

同样,“头”在字面上指代人体的部位,但在隐喻中常用于表示智慧、思考等,如“头脑清晰”、“头脑不灵活”等。

二、人体部位词的隐喻认知机制1. 感知运动和身体经验人体部位词的隐喻使用往往与感知运动和身体经验密切相关。

比如,当我们说某人“心疼”时,我们往往会有一种心脏被捏住、疼痛的感受。

这种身体经验对于我们理解“心疼”的隐喻意义起着重要作用。

类似地,当我们用“头脑清晰”来形容智慧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头部的轻盈和灵活。

这种感知运动和身体经验帮助我们将人体部位词与其他概念或情感进行关联。

2. 回忆和经验积累隐喻往往依赖于个体的回忆和经验积累。

人们通过长时间的语言和文化传承,将某些人体部位与特定概念或情感关联起来。

这些关联会在个体的语言运用和思维过程中产生影响。

例如,“手”经常被用于表示援助和帮助,这可能与我们在婴儿时期接受到的依赖和帮助有关。

这种回忆和经验积累为我们理解和使用人体部位词的隐喻意义提供了基础。

3. 集体文化价值观隐喻现象不仅与个体的经验和认知有关,也与集体的文化价值观密切相关。

不同文化对于人体部位词隐喻的使用和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

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

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摘要】:人体词语是人类语言的基本词汇之一,而人体隐喻也是人类最为普遍的思维方式之一。

人类认识世界是从自身开始的,并以自身作为衡量世界的标准。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类语言的发展,都是从“自身”开始的。

人类把对人自身的认知类推到外部世界事物上,外部世界以拟人化的命名或描述。

反过来,人类也把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类推到人的自身,用外界事物给人体部位和器官命名或加以描述。

这些人体隐喻及其成果是人体隐喻最为基本的类型。

人类的认知活动来源于身体经验。

一方面,不同民族的身体经验可以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假设人体隐喻概念系统是有普遍性的,而另一方面,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影响人们的认知体验,因此我们又有理由推论,不同文化的人体隐喻概念系统中存在着差异。

问题是,不同的语言文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出人体隐喻概念系统的异和同,本文拟通过对汉、越两种语言的人体名词各方面对比来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在综合运用词汇学、语义学、认知语言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描写与解释结合法、定性和定量结合法,对人体名词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探讨。

除结语外,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人体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存在。

人类的思维具有“体认”(embodied)的特征,即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之一,人类倾向于将对人体自身的认知结果投射到对其它物体的认知与理解中去。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Protagoras(前485—前410)的著名格言所云:”Manisthemeasureofallthings”(人是万物的尺度)。

因此,在各种语言中都很容易发现用人体及其部位作为衡量世界的标准而映射到其他事物,不管是抽象的还是具体事物都是如此。

对此,国外的众多研究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如:从语义的角度研究人体词语;从文化视角研究人体词语;从认知角度研究人体词语;从人类学视角研究人体词语,等等。

人体器官名词的隐喻与转喻研究

人体器官名词的隐喻与转喻研究

人体器官名词的隐喻与转喻研究人是社会的核心,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在汉语中存在着大量与人体有关的词语。

今天,这些词语已不再单单指称人体器官,而是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人体器官名词的语义从隐喻和转喻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人体词语隐喻和转喻的系统性及形成。

标签:人体器官名词隐喻转喻机制系统为了满足人类交流的需要,语言应运而生。

人体词语作为名词与汉语里普通名词一样具有语义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多义性和文化性,除此之外,人体词语还具有隐喻性和转喻性两个个性语义特征。

其中,人体词语的隐喻性包括对外界事物整体的隐喻和对人体部位的部分隐喻两个方面;人体词语的转喻性包括人体词语转指人、转指长度单位、转指人体相应部位的特征或功能、转指人体部位相应的动作行为四个方面。

一、人体词语与普通名词的共性语义特征(一)客观性语义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所以语义是客观的。

正是因为世界上客观存在“山、人、狗”等事物或现象,人们才有可能通过认识形成相应的概念从而创造出表现这些概念的音义结合词来。

“头”这个词之所以“是人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的最前部分,长着口、鼻、眼等器官”,是由“头”这个器官的特点决定的。

古代典籍中没有“人造卫星”“电脑”这些词,因为这些事物在古代不是客观存在的。

(二)历时变化性语义的历时变化由两方面原因形成。

一方面源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词义以客观世界为内容,客观世界的变化必然引起语义的变化。

《汉语大词典》列出的“心”的15个义项中有14个义项呈现出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过程。

前三个义项为具体的器官实物义项——“心脏:人和脊椎动物体内血液循环的肌性器官”“心脏所在的部位泛指胸部”和“胃部”。

另外有三个义项体现了从实物义到非实物义之间的过渡:“木上的尖刺、花蕊或草木的芽尖等”“某些点心的馅子,如包子心、饺子心”“中心,中央”。

这是人们由心脏在人体所处的位置而联想到外界处于中心位置的具体事物。

湘语中“手”和“脚”的隐喻与转喻

湘语中“手”和“脚”的隐喻与转喻

湘语中“手”和“脚”的隐喻与转喻吴鹏;王用源【摘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看,湘语中“手”“脚”的隐喻和转喻类型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

从“手”和“脚”到其他认知域的映射都是基于人类对“手”“脚”基本特征与功能的身体经验积累。

由于人们对其认知经验不同造成湘语中“手”的转喻类型比“脚”的转喻类型丰富,而“脚”的隐喻类型则比“手”的隐喻类型丰富。

考察方言中的隐喻和转喻现象,有利于我们直接了解语言(方言)之间的异同。

%The study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 paper observ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ognitive mechanism metaphor and metonymy of"shǒu"and"jiǎo"in Xiang dialect and then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tinctions between metaphor and metonymy of"shǒu"and"jiǎo"in Xiang dialect. On this basis,it concludesthat in the Xiang dialect,metonymy for"shǒu"is more common than that for"jiǎo",while it goes the other way around as for metaphor.Such discrepancy is attributed to man's different cognitive experienceof"shǒu"and"jiǎo".【期刊名称】《福建江夏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6)005【总页数】6页(P88-93)【关键词】湘语;手;脚;隐喻;转喻【作者】吴鹏;王用源【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300350;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天津,3003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4;H136.4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满语人体五官词“angga”、“yasa”语义初探

满语人体五官词“angga”、“yasa”语义初探

2014年1期满族研究№1.2014 (总第114期)MANZU MINORIT Y RESEARCH(Gereml№.1 14)满语人体五官词‘‘a『199a’’、‘‘yaSa’’语义初探冰吴双(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本文对满语五官词yasa和angga的基本义和引申义及其派生词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满族先民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探寻yasa和angga语义的发展演变和文化内涵,与相关汉语作了对比分析。

如yasa的语义引申,与满族先民所从事的渔猎生产有极为紧密的关系.折射出语言与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满语;五官词;y a sa;an gg a;语义内涵中图分类号:H22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14)0卜0103—10引言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莫里斯·斯瓦迪士编写了有207个词语的斯瓦迪士核心词列表(Swadesh list),并进一步精选编制了100个词的词表。

其中,人体词语有22个,占总量的22%,可见人体词语在世界各语言中的重要地位。

人类最初认知世界是通过对自身的认识而来的,因而人体词语起源很早,成为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多为核心词。

不同的民族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社会生活各异,因而语言中基本词汇的内容也存在差异。

满语源自女真语,其中人体词语多源自女真语的核心词,而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官词。

这一部分词语历史较为悠久,且内涵丰富。

词语的内核为语义,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相互影响,使人们对客体的认知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语义便带有了历时变化性。

而在语言中,一词多义是很普遍的现象,这是由语言的经济原则造成的,满语亦是如此。

“人类的抽象思维是从具体思维转变和跃升而来,最基本的抽象范畴常常不得不借助更基本的具体范畴来表达”[2],而五官词就是满族先民最为熟悉、最为常用的基本词汇,因而易于发展形成一系列引申义,并通过较强的构词能力,衍生派生词、词组和惯用语,逐渐形成一条人体词语链。

汉语“头”的隐喻认知系统考察

汉语“头”的隐喻认知系统考察

汉语“头”的隐喻认知系统考察————————————————————————————————作者:————————————————————————————————日期:汉语“头”的隐喻认知系统考察-汉语言文学汉语“头”的隐喻认知系统考察摘要: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

隐喻对“头”的语义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头”的本义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向具体域、空间域、时间域、抽象域的投射,对“头”类词语进行了转喻分析,综合描述了“头”类词语的词义演变方式。

关键词:“头” 隐喻转喻一、隐喻中国传统语言学一直将隐喻归于修辞学范畴,隐喻被认为是背离正常语言形式,寻求语言生动性、形象性的修辞手段。

但是,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隐喻并不是脱离明喻而存在于文学语言中的独立修辞工具,它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语言想象,还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

隐喻指通过一事物理解和解释另一事物,是把一个领域(来源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领域(目标域)的认知方式。

人类在认识世界时,往往把熟悉的、已知的、简单的、具体的范畴投射到陌生的、未知的、复杂的、抽象的范畴中去,利用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似性,通过隐喻和映射来认识客观世界的新事物。

例如:人们通过“金钱”这个相对具体的的领域去认识、理解相对抽象的“时间”。

“金钱”与“时间”之所以能隐喻,是因为两者存在“可转移、可浪费、可节约”等相似点。

早期人类的一种典型的思维特点是把人自身作为衡量周围事物的标准,用自己的身体来感知外部世界。

当认知进入更高级阶段,人类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已经熟悉的东西,例如人自身的身体和器官,来描述其他新事物,尤其是那些无形的、抽象的事物。

这符合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人类的认知经验是隐喻应用的心里基础,同时隐喻又是人类进行抽象思维的重要工具,促进认知的发展。

浅述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浅述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浅述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语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语言是人们相互沟通的工具。

语言的发展、各种语言现彖的出现,正是适应人们在实践中的各种需求。

可以说,语言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的现象, 各种语言现彖就是随着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以下是对生活学习中一些语言现彖的调查研究。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的发展也产生了它的附带品——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由于它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用语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

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之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

“如果青蛙只有一人嘲笑,恐龙的样子没人知道,如果面对孤独只有烟酒相伴,惟有齐参与,共分享,才能超越12亿倍的爽,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

网恋、网聚狼的力量。

” 这是近来在网上颇为流行的网络搞笑篇。

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网络语言”的含义,你恐怕就不明白有什么搞笑之处。

因为在聊天室里、BBS. OICQ上,人家把“青蛙”比作长得很丑的男人,把“恐龙”比作长得很丑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网上的坏人。

诸如此类,在网络上产生且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就是网络用语。

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

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

二、现在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较少。

最近又看到一位语文专家的旧作,说“据新华社电, 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学生作文,里面接连出现的是:<热死了,、“烦死了,、<紧张死了,、“开心死了,……有人统计了一下,总共有72个,死了小。

这篇文章还说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布置学生作文,“一共有30篇文章,平均用词量竞不超过200个。

这些作文通篇是大白话,很少见到成语俗语,更不用说别出心裁的个性化的语言了。

学生语言患上了贫血症。

”我不由感到这种现象是应该得到社会关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人体词语的语言现象考察提要人体词语是汉语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存在着丰富的语言现象。

本文立足于丰富的语言材料,以举例分析的方法归纳其语言现象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认为人体词语的语言现象一方面与语言内部自身的发展变化相关,其中涉及语法化、隐喻、映射等内容;另一方面与人类自身的认知心理有关。

关键词人体词语、语言现象、语言变异、变异原因一、引言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于根元在自己的专著《留心各种语言现象》中有一篇名为《有趣的“手”》,在文中,他列出了有关“手”的几个特殊的语言现象,“手”是人体词语中的一个常见词,它在实际的运用中是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人体器官词语的,还存在各种各样的语言变异现象。

同“手”一样,其他人体词语也存在很多的语言变异现象,这些现象很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人体词语指的是词汇中含有人体器官构成的词。

语言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体词语来源于人类自身,因此与人类密切相关。

关于人体词语,学术界也做了很多研究,如文雅丽(2004)对人体头部同称器官词,即以“眼”与“目”、“口”与“嘴”、“面”与“脸”、“头”与“首”、“牙”与“齿”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历史来源、义项分布、构词特点、语义语用等进行系统的分析描写;李佳(2006)指出人体器官名词分为单义器官名词和复合义器官名词,认为只有单义器官名词有量词用法,并对其进行量词分类和详细阐述。

另外,还有人体词语的语法化以及与其他民族的人体词语的比较研究,在此不做一一介绍。

本文着重从各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出发,进而归纳出人体词语在使用中发生变异的原因及规律。

人体词语的词性都是名词,在单独说的时候就仅仅表示其本义,但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人体词语则在其本义之外还发生了一些变异。

人体词语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怎样的语言变异现象?这些语言现象有哪些特点?出现这样的语言变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在实际应用中有何语用效果?本文将试着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语料来源:一是来自北京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的语料库资源;二是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实际用例;三是借鉴一些相关文章的用例。

本文将通过举典型例子进行归纳分析的途径来展开研究,并针对语言现象的特点考究其原因。

二、语言现象2.1人体词语一般语言现象人体词语的一般语言现象是指在语言应用中没有发生语汇、语义和语法方面的明显变化的语言现象。

(1)巴顿的头撞在了车顶部菱形灯的尖角上。

(2)他感觉脸上滚烫的无法,也无法睁开眼睛(3)突然,昏睡中的蒋经国嘴里发出一串含糊不清的声音。

(4)他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手拄破棍,仰天长号,其状极为凄惨。

(5)经淮阴、南京等医院诊断:腰五椎、骶一椎破裂,造成外伤性瘫痪。

(6)在一次施工中,他救了战友,立了功,可自己的腿砸断了。

(7)五分钟后又从原路滑入底层,脚刚着地,随着一声威严的“站住!”在以上列举的几个人体词语的一般语言现象中,可以观察到其中的人体词语词性为名词,表示的是人体器官的意义,没有其他特殊的用法和含义。

如“头”指的就是人的头部,“眼”指的就是人的眼睛,以上例子中的人体词语就是其本义在语境中体现。

2.2人体词语的语言变异现象语言变异(language deviance)是指偏离语言常规(linguistic norms)的语言形式。

这种语言形式可以产生比较突出的语用效果,可以满足比较复杂或者比较特殊的语用要求。

Geoffrey Leech在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 中提出了八种语言变异形式。

即词汇变异、语音变异、语法变异、书写变异、语义变异、语域变异、方言变异和历史时代变异。

1人体词语作为汉语中的基本语汇,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并且其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人体词语发生语言变异是很正常的。

人体词语的语言变异主要表现在词汇、语法、语义和历史时代上。

由于汉字系统结构的一个特点是不使用“变音”的办法也能构词、转化词性和实现语法功能,这一点区别于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是用变音的办法构词和转化词性的。

所以,汉语发生语法变异现象与语音的关系不大。

另外,从汉字的书写结构系统看,书写有规律,形体差异度高,是汉字书写系统的重要特点,也因为这一个特点,使得字与字之间区分明显,个性突出,所以在考察人体词语的语言变异现象是可以不考虑书写变异这个因素。

此外,本文是从汉语整体视野来看人体词语的语言变异的,语域变异和方言变异可以不做考虑。

人体词语语言变异的具体表现如下:2.2.1人体词语量词化人体词语量词化是指人体词语由名词变成人体器官量词。

戴清娥把汉语人体器官量词分为原型人体器官量词和非原型人体器官量词。

2原型人体器官量词是指人体器官量词通过人体词汇转义后,获得量词的功能,具有表示计量单位功能和特征,表示事物性状相对独立的个体单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量词。

3这类量词可以分为外形特征类和替代类两种。

外形特征类,如:(8)上差不多每隔十公尺就有一眼油井的现象,充分说明了当年产油的盛况。

(9)全县在抗旱中修造了八座水库,挖出了一千零七十七眼山泉(10)院里有一口井,井边正留着一只麟趾底鞋。

(11)奶奶家的那口大铁锅用了十年了。

(12)它犹如一面历史的镜子,生动地反映出欧洲社会发展的轨迹。

(13额木尔的几个屋顶上插了红旗,每面红旗上都写着天棚里的人数,等待着救星。

“一眼油井”、“一千零七十七眼山泉”中的“眼”已经不再表示“眼睛”之意,但用“眼”而不用其他的人体词语来形容“油井”和“泉眼”是因为“油井”和“泉眼”的外形特征和人眼有相似性。

同样的,用“口”来形容“井”和“铁锅”,用“面”来形容“镜子”和“红旗”也是因为它们在外形特征上的相似性。

外形特征类的人体器官量词着眼于事物呈现的外在形状,往往以某种具有该种外形特征的典型事物作为参照物。

4替代类,如:头:(14)这一天将近黄昏,一头小羊溜进了我们住的院子。

(15)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九,普米老人阿达用竹尖扣子在燕麦地里捕到一头野猪。

(16)官道上有个赶脚的,是个十四五岁的男孩,牵一头小毛驴,驴背上搭一条印花土布被子。

(17)于是,谷秸也给我制造了一头水牛。

1黄家修赵彦春《语言变异及其语用效果》现代外语1996年第四期12-13页2戴清娥《汉语人体器官量词的分类与认知阐释》宁波大学学报增刊3曹丹《中英人体器官量词认知比较》宿州学院学报2007年79页替代类是根据事物最具代表性的局部来表示其整体,即人类认知的突显原则(salience principle)。

“头”是位于人体最上部,动物最上部或最前部,包括了口、鼻、眼等最具特性的器官,最能导向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因此,用“头”来计量许多动物就是基于其强大的替代作用。

非原型人体器官量词在量词的语法化过程中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完全具备量词的语法功能,它们作为量词的语法功能必须依赖其原始语义才能完成。

曹丹把非原型人体器官量词度量衡类、借代类、可容类、和可附类四种。

1度量衡类,如:(18)他手里拿着书,在那块巴掌大的地上踱来踱去,眼睛不时地瞄一眼手忙脚乱的陈倩。

(19)他们俩之间只隔了一指宽的距离。

度量衡类人体器官量词是借用人体某一器官作为标准,计量事物的高长宽等外部特征。

以上例子就是用“巴掌大”和“一指宽”分别表示地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

借代类,如:(20)的确,他弹得一手好钢琴,水平完全可以参加室内乐的演出。

(21)他爽朗地笑着,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借代类人体器官量词一般用来计量动作,是指动作凭借的工具。

如以上例子中的动作“弹”、“讲”凭借的工具是“手”和“口”。

可容类,如:(22)父亲说的伤心,女儿即使有一肚子的怨愤,也只好咽着不说。

(23)“我蔡锷病弱之身,只有一腔热血,不为共和洒,为谁洒?”(24)人人都想有一口白牙。

可容类人体器官量词是把人体器官当做容器,用来计量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以上例子中的“一肚子”、“一腔”、“一口”就是可容类人体器官量词。

可附类,如:(25)她瞧见自己的一头黑发,小小的红色发卡。

(26)他刚刚跑步回来,一脸的汗。

可附类人体器官量词表示事物所附的处所,如上例中的“黑发”附在头上,“汗”在脸上。

2.2.2语义的变异——多义性人体词语在词性上不仅仅是有量词化的特点,还有动词和形容词的词性变化因这些变化都伴随着语义的变异,所以本文不对人体词语的其他词性变化做详细阐释,但可以通过考察其语义特点的同时观察其词性的变化。

人体词语的语义具有多义性,如:头:(27)在一切存在着毛病的部队中,三个步骤中,头一个是首先重要的。

(28)谢导演说,独立制片厂不愿拍当局提供的本子,于是就拍纯娱乐性的影片,但拍来拍去,无非是"四头"片,即拳头(打斗片)、枕头(色情片)、噱头(喜闹片)、鬼头(鬼怪片),题材大同小异。

(29)他时我们公司的头儿。

眼:(30)当'破鞋'的女儿就更加困难:伙伴们不敢接近她,同学家长更是另眼相待。

(31)还是星儿心眼好,处处想着别人。

嘴:(32)沈妈的嘴巴再甜,甜到后来就显得有点多嘴了。

手:(33)保佬虽是百般柔弱,长大后却学了一手好山歌。

(34)这手踩水绝活,别说见,我连听都没听过。

(35)走到这幢楼正对面,老头并没有随手穿过马路。

(36)你以为我亲手给你找对象心里好受吗?(37)他刚买了一部新手机。

腰:(38)虽说有小姐妹撑我的腰,但我总是害怕。

(39)有一股泉水从山腰涌出,汇成清溪。

脚:(40)可是在舞台或银幕上还可以看到,有人把我们的战士扮演成粗手粗脚、没有文化教养的样子。

(41)无边无际的灯海,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遥远,遥远。

肚子:(42)这年头,喝凉水都塞牙,谁肚子里没有火气?(43)别看他才高小毕业,肚子里可存了不少墨水,化学、数学、建筑学、经济学样样通!(44)浑身是油,满脸是汗的梁星明从机床肚子里钻出来,尴尬地出现在她的面前。

以上例子是部分人体词语的多义现象,如“头”可以表示“最先的”,也可做词尾,无义,还可以表示某单位或集团为首的人。

“手”的用法非常灵活,可以表示便捷的意义,如“手机”,还可以表示与手无关的意义,如“一手好山歌”、“这手踩水绝活”分别是与嘴和脚相关的,但却可以用“手”来表示;过马路也可以用“随手”,但没有“随脚”的说法。

“眼”并不长在心上,却可以说“心眼”,实际上表示的是人心或人的思想;“另眼相待”也不是说要用另外的眼睛来看,而是指要换个视角对待。

每个人只有一张嘴,但却可以说一个人“多嘴”,表示贬义爱管闲事。

“撑腰”不是真的去撑人的腰,而是表示支持的意思;“山腰”是表示山的中部而不是说山真的有腰部。

“粗手粗脚”也并非指人的脚、手很粗,而是表示人不细心之意。

“肚子里有火”实际上是指心里有火,所以“肚子”在这里指人心;“肚子里有墨水”也不是表面义而是是指人知识丰富;“机床肚子”指机床内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