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氓》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1.1 《氓》学案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1 《氓》学案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1.1 氓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5、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情操。

【写作背景】《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作者介绍】《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语文必修四《氓》导学案(高一必修四)

语文必修四《氓》导学案(高一必修四)

语文必修四《氓》导学案(高一必修四)【学习重点】1.掌握《诗经》的相关常识,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一、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才更名为“诗经”。

(“五经”与“六经”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

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如歌中唱的“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

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

《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

《氓》教案学案

《氓》教案学案

《诗经》两首教学目标:一、了解《诗经》(内容、主题、艺术特点,以及对及其对中国文学、文化、思想的影响)二、积累文言知识三、巩固复习人物塑造方法,学习了解“赋比兴”艺术手法四、探究《氓》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五、背诵默写《氓》六、熟读《诗经》名句课时:2课时重点:诗句理解、文言积累难点:人物评价,艺术手法学案: 1查资料,了解整理《诗经》要点知识,提炼几个关键词。

2完成《氓》挖空内容解释,然后用现代汉语讲译《氓》3、各用两个字概括每小节内容,然后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内容,并总结诗歌的表达的情感。

4、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分析诗歌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5、你如何评价《氓》中这位女性形象?说说理由。

课后: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重要实词、特殊句式、活用现象、文化常识学案及参考:解释划线词的词义1、)))))))淇,至于))期,)子无)。

2、))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

)言。

),))言)尔车来,)迁。

3、))嗟鸠兮,无食桑葚!))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4、))))。

)))。

),)其行。

),)其德。

5、)),)))矣,)矣。

)其笑矣。

)))矣。

6、)尔偕老,老使我怨。

))。

)),)。

),)))焉哉!2、归纳通假字:匪来贸丝(通“非”,不是)于嗟鸠兮,(通“吁”,叹词,相当于“哎”)无食桑葚(通“毋”,不要)犹可说也(通“脱”,解脱)隰则有泮(“畔”,边岸)特殊句式:氓之蚩蚩(定语后置,蚩蚩之氓)秋以为期(宾语前置,以秋为期)靡有朝矣(省略句)④其黄而陨(陨落、掉落)自我徂尔(cú往、去)三岁食贫(虚指多年)淇水汤汤(shāng,水势盛大)渐车帷裳(浸湿)(cháng,下装,此处指车的帷幔)女也不爽(差错、错误)士贰其行(不专一)士也罔极(无)(标准)二三其德(反复无常)(德行)言既遂矣(诗经中常用助词,无意义;“静言思之”同)活用士贰其行(不专一,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二三其德(反复无常,数词活用为形容词)夙兴夜寐(很早\很晚,名词作状语)及尔偕老(变老、到老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一词多义言既遂矣言笑晏晏3、补充①文化常识:古代对不同年龄的称呼总角之宴()赤子:刚出生的孩子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氓》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氓》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氓》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氓》执笔:郑莹审稿: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3、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4、把握课文内容及对比的手法。

5、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

【教学难点】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课时】两课时【预习导航】一、文学常识:《诗经》见《基础训练》P22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

2、《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文言知识:1、注音并解释:氓(méng )淇水(q í )愆期(qiān )将子无怒(qiāng )乘彼垝垣(gu ǐ )(yuán )载笑载言(zài )体无咎言(ji ù )尔卜尔筮(bǔ)(shì )于嗟鸠兮(xū )(ji ē )其黄而陨(yǔn )无食桑葚(shèn )犹可说(tuō )自我徂尔(cú )淇水汤汤(shāng )来即我谋(jí )言既遂矣(suì )无与士耽(dān )以我贿迁(hu ì )女也不爽(shuǎng )渐车帷裳(jiān )(cháng )士也罔极(wǎng )夙兴夜寐(sù )( mèi ) 靡有朝矣(mǐ )(zhāo )抱布贸丝(mào )咥其笑矣(xì )及尔偕老(xié )隰则有泮(xí )(pàn )言笑晏晏(yàn )亦已焉哉(yān )躬自悼矣(gōng )( dào )2、通假字:例句假借字本字意义氓之蚩蚩蚩蚩嗤嗤笑嘻嘻的样子将子无怒无毋不要于嗟鸠兮于吁唉犹可说也说脱脱身隰则有泮泮畔边岸不可说也说脱脱身3、古今异义:(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到达今义:连词,表另提一事)(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你今义:儿子)(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请今义:副词,即将)(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多年今义:表年龄)(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差错今义:爽快)(古义:不专一,有二心今义:数词)(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快乐今义:宴席)(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民今义:流氓)(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标准今义:程度副词,很)(古义: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今义:数词)4、词类活用:(1)其黄而陨(名词作动词,变黄)(2)士贰其行(数词作形容词,不专一)(3)二三其德(数词作形容词,不专一)(4)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早;晚)5、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1)毫厘不爽:丝毫差错也没有。

文言文复习学案14《氓》《论语六则》《孔子世家》答案

文言文复习学案14《氓》《论语六则》《孔子世家》答案

【拓展阅读】
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 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 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 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注:庳,bi,矮小的。捆,通“阃”,门槛。 译文:楚国百姓习惯喜欢矮小的车子,楚王认为矮小的车子不便于马拉,想下 令让百姓把车改造成高大的。孙叔敖说:“政令下达多次,百姓无所适从, 不宜强制下令改车。大王如果一定要百姓把车改造成高大的,我请求大王下 令把街巷两头的门限加高。乘车的都是有身份的人,有身份的人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频繁上 下车。”楚王同意了,过了半年,百姓都自愿地把车改造成高大的了。这种 做法就是不用教育的手段而百姓却能顺从君王的心意改变自己的行为,其他 国家,不论远近,看在眼里,都跟着效仿这种做法。所以,孙叔敖三次为相, 但不为之欣喜,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才干并且欣赏自己的才干;三次被罢免相 国,也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因为他知道那不是自己的过错。
【二、一词多义】 如:①如果 ②或者 ③或者 ④赶得上,比得上 始:①先前,起初 ②原本 ③开始 ④当初 与:①赞同 ②结交,亲附 ③给,给予 ④参与,参 加 ⑤帮助 ⑥结交,亲附 ⑦通“欤”,语气词 ⑧ 连词,和、跟、同。介词,和、跟、同
【翻译句子】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5分)
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用别国 军队在它之上施加威力(有别国军队的威胁),接 着国内发生饥荒;如果让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 三年,可以使老百姓勇敢无畏,并且知道道义。

《氓》学案

《氓》学案

《氓》学案《氓》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诗经》中“风、雅、颂、赋、比、兴”的具体内容;2.能解释《氓》中赋、比、兴手法的用法和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查阅工具书的方法;2.能在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中运用想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体会课文中女主人公对自身不幸婚姻的哀伤和决绝态度;2.能激发对课文中女主人公不幸命运的理解和同情。

二、学习过程(一)知识储备资料连接1.《诗经》的简介《诗经》原名《诗》,或者“《诗》三百”,,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集结成书。

战国时期,《诗》虽被列为儒家“六经”之一,但是并无今日尊崇的地位。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诗》由此被官方尊奉为垂教万世的经典之一,成为《诗经》。

《诗经》存目311篇,实际存诗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称为“笙诗”,故一般忽略不计。

《诗经》是一部乐歌总集,共305篇作品全部都是配乐演唱的乐歌。

全书按照《风》、《雅》、《颂》的顺序分类编排。

《风》是指“国风”,共有15“国风”,收录160篇诗作;《雅》指的是《大雅》、《小雅》;《大雅》收录诗作31篇,《小雅》收录74篇,总共收录诗作105篇;《颂》中《周颂》收录诗作31篇,《鲁颂》收录诗作4篇,《商颂》收录诗作5篇,总共收录诗作40篇。

《诗经》中的诗作按照来源可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但是这些作品的具体作者是谁目前大多不可确定;另外一部分是民间采集而来并且经过乐官加工的民歌,其作者同样无法确定。

古有孔子“删诗”之说,但是不可采信。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的编订和修改,是由周王朝的乐师、乐工完成的,孔子可能做了一定的整理工作。

秦汉之间的大混乱给《诗经》带来毁灭性的的打击,《诗经》原书不传。

西汉初年,齐人辕固、鲁人申培公、燕人韩婴根据以往的听课笔记和个人记忆分别传下“齐诗”、“鲁诗”以及“韩诗”这“三家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1_46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1_46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1篇一: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导学案《诗经两首·氓》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掌握《氓》的故事情节及《采薇》中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2、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3、学习诗中的重章叠唱的章法,感受其效果。

【学习重点】:1、理解《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效果。

2、学习《采薇》中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1、熟读两首诗,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题目解说《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

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2、作品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共105篇,《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注音并解释: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其黄而陨()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2、古今异义:(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今义:)(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今义:)(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今义:)(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今义:)(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今义:)(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今义:)(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今义:)(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今义:)(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今义:)(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1)三岁食贫()(2)士贰其行()(3)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4、有感情朗读古典诗歌的鉴赏首要的是学会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把握诗歌的内容要点;还要读出诗歌情感,读出美的意境因此要注意:(1)读出节奏古典诗歌节奏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式样四言语句多为“二二”节拍,而“五言诗”节拍则多变式,或“二一二”或“一二二”不等(2)读出韵律诗歌语句的平仄、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时只要加以体会就要感觉到重音、轻音的选择也是读出韵律的重要手段判断轻、重音的基本标准是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于表达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诗句就应该重读,反之则轻读一句中关键的字词重读语速的选择同样是读出韵律的关系,情绪激昂处则势如破竹、一贯而下,情绪缠绵处则如潺潺溪流,缓缓流出几分哀婉(3)读出情调一篇诗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或豪放激昂,或婉约悱恻;或平淡清幽,或深邃哀婉,或高亢悠扬通过诵读,读出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艺术美5、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分别讲述《氓》的内容,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二、整体理解原文1、“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4、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三、合作探究1.《氓》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这一桩婚姻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四、课堂达标与迁移1、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可以写给氓或女子)2、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篇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教案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高中语文《诗经两首卫风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最新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

最新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氓》的导学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深入理解诗歌,熟练掌握诗歌中文言常识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能力3、掌握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氓》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感受和扩展诗歌中关于其他形象的分析,从提高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解读诗歌,解读诗歌的情感美。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诗歌中文言常识【学习难点】掌握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学法指导】通过对《氓》的学习,夯实文言知识,并了解诗歌形象的类型,掌握一定的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目的。

【使用说明】认真感受知识链接中关于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同时认真学习课文及训练,熟悉文言知识。

然后完成知识的巩固和测试。

【知识链接】1、高考链接,写作能力的拓展2、关于诗歌形象的分析(1)什么是诗歌形象:通常是指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的形象),也指咏物诗中所借托的事物(物象)和写景诗中的景物(景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1、诗中主人公形象。

2.诗人自己的形象。

3.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事物) 4.写景诗中描写的景象(景物)。

从诗歌主客体角度来看,诗歌形象可分为客体形象和主体形象。

所谓客体形象是指作者在诗中刻意描绘的物象,如优美的景物、发人深省的古迹、耐人寻味的事物等;主体形象是指蕴藏在客体形象之中的带有作者浓郁主观色彩的自我形象。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碧空”“长江”等景象属于客体形象。

据此我们可以想象出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站在江边目送友人依依不舍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就是主体形象。

再如《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中的“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是客体意象,而所传达出来的男主人公离别后的凄凉情怀,则是主体形象。

《氓》复习学案

《氓》复习学案

《氓》复习学案【复习目标】一、复习重点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背诵、默写课文(—)正音、辨析多音字:氓.之蚩.蚩( )送子涉淇.( ) 匪我愆.期( ) 乘彼垝垣..( )尔卜尔筮.( ) 体无咎.言( ) 无食桑葚.( ) 自我徂.尔( ) 靡.室劳矣( ) 夙.兴夜寐( ) 隰.则有泮.( )靡费()怨声载道()靡载望风披靡()一年半载()将错就错()汤匙()将将领()汤将进酒()河水汤汤()(二)通假字1、匪来贸丝()2、于嗟鸠兮()3、犹可说也()4、隰则有泮()(三)指出下列词语活用的现象夙.兴夜.寐( )士贰.其行( )(四)辨析下列多义词载笑载言()体无咎言()言言既遂矣()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凡六百一十六言()言既遂矣()何往而不遂()遂功遂身退()遂逐齐师()将子无怒()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将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上自将兵()将功赎罪()()靡所向披靡()徒靡弹药()秋以为期()以以望复关()以尔车来()(五)从诗歌中找出三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1、()2、()3、()(六).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

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氓》的内容和寓意。
2.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氓》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管理方面,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
《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授课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氓》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中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5月15日,星期一
4.教学时数:45分钟
2.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氓》采用古代诗歌的形式,结构紧凑,语言简洁有力,富有韵律感。学生需了解诗歌的格律和韵脚,以及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和形象。
3.重点词汇和句式:学生需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汇和句式,如“氓”、“婚”、“弃”等词汇,以及“其黄而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等句式。
4.文章的寓意和深层含义:学生需理解文章表面的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如对当时社会风俗的批判,对妇女地位的关注,以及对人性的探讨等。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氓》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氓》的教学目标和《氓》的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氓》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氓》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语文2.4.1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语文2.4.1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氓》和《采薇》导学江苏朱庆和编写一、思考领悟《诗经》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成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手法。

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中带本质性的社会问题,使诗歌创作成为一幅幅社会生活的图画。

《氓》,偏重叙事;《采薇》,偏重抒情。

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感情都相当丰富、复杂。

那么,我们要读懂《氓》(《诗经·卫风》)抒发了什么情?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采用了什么手法?《采薇》(《诗经·小雅》)抒发了什么情?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诗好在哪里?二、鉴赏评价《氓》,抒发弃妇的怨忿之情;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和比兴手法。

《氓》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

尤其是《氓》中的第三、四两章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透过桑叶衰败的景象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切合人物的身份,形象生动和谐。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朱熹《诗集传》)。

其中两个感叹句,语调激切,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的女性;“士之耽兮……不可说也”,语气舒缓,流露出女主人公的无奈和无助,令人同情。

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

这是叙事、抒情和比兴结合的典范例子。

《采薇》,抒发士卒远戍的劳苦和哀怨之情;情景相生,重言叠字。

诗中的“杨柳”又成为后代“折柳相赠”与“折柳思远”的文化元素的滥觞。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人教版必修二《氓》一轮复习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氓》一轮复习学案

年级:_____ 班级:_____ 学生姓名:______氓复习案一、复习目标:1.梳理课本,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掌握相关作文素材二、1.作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内容分为“风”“雅”“颂”:“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主要手法是“赋”“比”“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也就是叙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

也就是比喻,比方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借物咏物2.古代文化常识: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古代年岁的别称: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孩童。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蔠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氓》学案(高一必修一)

《氓》学案(高一必修一)

《氓》学案(高一必修一)【学习目的】1、学习《氓》对比手法的使用,鉴赏人物形象2、背诵课文,熟练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

【学习重点】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学习时数】两课时第二课时【课前小测】1、填空( 《》 )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 )的诗歌,共( )首,分为( )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有()。

2、翻译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译文:【回顾探究】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从故事中可以看出主人公怎样的心情?你能在表达方式上定位这首诗的体裁吗?主人公的心情始终跟一个形象联结在一起,能猜出是什么形象吗?【重回文本,走近形象,探究表达技巧】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2、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3、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4、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5、在赏析形象的同时,注意赋、比、兴、对比在本诗中的运用,分别认识其作用人物调查表姓名(称谓)氓()女()住址相貌职业经济状况婚前表现婚后表现对感情的态度形象特点【总结】本诗的主题表达技巧人物形象及意义【抛砖引玉】作业根据《诗经》爱情诗改编歌曲初夏(根据《氓》诗意改编)那年初夏那一天,桑儿柔呀,叶儿繁,淇水儿静呀,鸠儿喧。

蚩蚩是你的脸,笑得多灿烂。

那年初夏那一天,枝儿高呀,葚儿熟呀亲手儿摘呀,甜儿酸,蚩蚩是你的眼,藏着我眷念。

我是那只贪食的鸟儿,坠落枝头云端,斑鸠醉了,淇水睡了,长长的丝线,织出长长夏天,长长夏天。

【拓展延伸】《诗经》爱情诗欣赏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诗经》,《氓》教案(高一必修篇一诗经》两首,《氓》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梁小嫦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和本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法: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选自《诗经》的诗作--《氓》。

关于《诗经》的诗作,我们并不会太陌生。

我们初中的课文中,有什么课文就是选自《诗经》?《关雎》、《蒹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不是?还有《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不是?2、那关于《诗经》,大家又知道多少?知道些什么呢?(利用《名师面对面》的资料链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印了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或“十五国风”,是各地歌谣,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

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3、导入:《诗经》中有大量爱情题材的诗作,如我们学习过的《关雎》、《蒹葭》。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与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与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与答案【教学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一、课前热身**知识梳理:1、注音并解释: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其黄而陨()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2、通假字:氓之蚩蚩于嗟鸠兮犹可说也隰则有泮不可说也3、古今异义:(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

今义:)(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

今义:)(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

今义:)(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

今义:)(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

今义:)(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

今义:)(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

今义:)(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

今义:)(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

今义:)4、词类活用:(1)三岁食贫()(2)士贰其行()(3)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5、一词多义:(1)其:①静女其姝//静女其娈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黄而陨③士贰其行④咥其笑矣(2)以:①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③以尔车来④以我贿迁(3)于:①俟我于城隅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4)之:①匪女之为美②美人之贻③氓之蚩蚩//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⑤静言思之,躬自悼矣(5)言:①载笑载言②体无咎言③静言思之(6)说:①说怿女美②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犹可说也6、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①搔首弄姿:②踟蹰不前:③贻人口实:④匪夷所思:⑤图穷匕见:⑥若即若离:⑦尔虞我诈:出尔反尔:⑧毫厘不爽:屡试不爽:⑨载歌载舞:⑩忠心不贰:⑾白头偕老:⑿信誓旦旦:⒀夙兴夜寐7、文言句式:(翻译下列诗句,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1)氓教学案(含教案、学案和配套课件)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1)氓教学案(含教案、学案和配套课件)
【注】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繁华的样子。②归:出嫁。③蒉(fe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④蓁蓁(zhen):草木茂盛的样子。
4.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蒉其实”本意是树上结的桃子又多又好。在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儿育女,让夫家人丁兴旺。
B.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每一章第二句的变化最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得以发展、加深,但也有重复单调之感。
B.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C.近年来,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是经久不衰的诗歌
D.近年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了经久不衰的诗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关怀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
B.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怀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
C.全诗三章,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D.此诗反复用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4.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教学重点
把握诗意,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人类永恒的主题,你知道哪些有关爱情的诗歌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相思;
A.《中谷有蓷》是自哀自悼的怨歌,女主人公既遭丈夫抛弃,又遇凶年饥馑,悲叹命运凄惨。

第1课《氓》学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1课《氓》学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背诵、默写《氓》。

2.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巧用叠音词等语言特点。

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写作背景弃妇的觉醒决绝之歌——《氓》《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诗歌。

春秋时期生产力还相当落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将其抛弃。

《氓》这首诗正是讲述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文言积累一、通假字(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匪来贸丝“匪”同“非”,不是2.无食桑葚“无”同“毋”,不要3.犹可说也“说”同“脱”,摆脱、脱身4.隰则有泮“泮”同“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请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至于..顿丘古义:一直到。

今义:表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秋以为..期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3.三岁..食贫古义:多年。

今义:年龄。

三、词类活用(根据提示解释词义)(一)名词活用名词作状语夙.兴夜.寐夙:在早上夜:在夜里(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贫苦的生活2.形容词作动词其黄.而陨变黄(三)数词活用数词作动词二三..其德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四、重点实虚词(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言(1)载笑载言.说话(2)体无咎言.预兆(3)静言.思之音节助词,无实义2.遂(1)言既遂.矣如愿(2)无往而不遂.(《淮南子》) 通达(3)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周礼·地官·遂人》)田间的小水沟(4)遂.不得履(《郑人买履》) 于是,就3.其(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代词,桑树(2)士贰其.行代词,他的(3)咥其.笑矣助词,无实义4.以(1)秋以.为期介词,把(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连词,来(3)以.尔车来介词,用5.之(1)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代词,这件事(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结构助词,的五、文言句式(请根据提示翻译下面句子)1.宾语前置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氓》复习学案

件www.5yk
【原文欣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译: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

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
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

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

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

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

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

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

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

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

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

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

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

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

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简介:
《国风·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背景:
《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

春秋时期生产力还相当落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及的将她抛弃。

当时作为封建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观念形态也逐步形成,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到礼教的束缚、父母的干涉和习俗的责难,进一步形成了对妇女的精神桎梏。

《卫风·氓》这首诗正是反映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字词:
氓:《说文》“氓,民也。

”本义为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自彼来此之民,男子之代称。

蚩(chī)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一说憨厚、老实的样子。

贸:交易。

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

“匪来”二句:是说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事情来了。

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结婚。

匪:通“非”,读为“fěi”。

即:走近,靠近。

谋:商量。

古音咪(mī)。

淇:卫国河名。

今河南淇河。

顿丘:地名。

今河南清丰。

丘:古读如“欺”。

愆(qiān):过失,过错,这里指延误。

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将(qiāng):愿,请。

无:通“毋”,不要。

乘:登上。

垝(guǐ)垣(yuán):倒塌的墙壁。

垝,倒塌。

垣,墙壁。

复关:复,返。

关:在往来要道所设的关卡。

女望男到期来会。

他来时一定要经过关门。

一说“复”是关名。

复关:卫国地名,指“氓”所居之地。

涕:眼泪;涟涟:涕泪下流貌。

她初时不见彼氓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

载(zài):动词词头,无义。

尔卜尔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

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

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

咎(jiù):不吉利,灾祸。

无咎言:就是无凶卦。

贿:财物,指嫁妆,妆奁(lián)。

以上四句是说你从卜筮看一看吉凶吧,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

沃若:犹“沃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

以上二句
以桑的茂盛时期比自己恋爱满足,生活美好的时期。

练习题:
1、注音并解释:
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
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
尔卜尔筮()()于嗟鸠兮()()其黄而陨()
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
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
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
2、通假字:
例句假借字本字意义
氓之蚩蚩
将子无怒
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
隰则有泮
不可说也
3、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

今义:)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

今义:)(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

今义:)(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

今义:)(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

今义:)(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

今义:)(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

今义:)(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

今义:)(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

今义:)4、词类活用:
(1)三岁食贫()
(2)士贰其行()
(3)二三其德()
(4)夙兴夜寐()
5、一词多义:
其:
①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黄而陨
③士贰其行
④咥其笑矣
以:
①秋以为期
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③以尔车来
④以我贿迁
于:
①俟我于城隅
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之:
①匪女之为美
②美人之贻
③氓之蚩蚩//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⑤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言:
①载笑载言
②体无咎言
③静言思之
说:
①说怿女美
②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犹可说也
6、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
①搔首弄姿:
②踟蹰不前:
③贻人口实:
④匪夷所思:
⑤图穷匕见:
⑥若即若离:
⑦尔虞我诈:
出尔反尔:
⑧毫厘不爽:
屡试不爽:
⑨载歌载舞:
⑩忠心不贰:
⑾白头偕老:
⑿信誓旦旦:
⒀夙兴夜寐
7、文言句式:(翻译下列诗句,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
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译文:

件www.5yk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