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练习六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栽蒜苗(二)(认识折线统计图)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栽蒜苗(二)(认识折线统计图)北师大版

学习指导案课题栽蒜苗(二)(认识折线统计图)课型新授课时 1教材分析本课时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有明显的区别,有着各自的特点,条形统计图侧重的是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折线统计图更能只管的看出某一个食物一段时间里的发展情况,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收集、整理、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已经逐步形成,他们愿意去收集、整理处理信息,他们有能力去探索折线统计图的表示方法,但是这部分对于学生比较难掌握,尤其是对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教师要适当的进行指导。

课程目标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学习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学习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教具准备课件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形式教师指导时间一、认识折线统计图。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长趋势能用什么办法?供学生讨论,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一份15天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对照图上数据,让学生讨论,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预测第20天蒜苗大约长到多少?说说理由检测内容(可粘贴)当堂检测1)请你看图说一说,小玲跳绳中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最快?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比较缓慢?(2)估计小玲第八天成绩大约是多少?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几天?检测结果分析:请您在布置作业前先试做,建议根据学情布置个性化作业,为学生减负。

作业布置(1)小玲每隔()时测量一次气温(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栽蒜苗(二)(认识折线统计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就,直接影响他的,都以过去各种原始印象,起着强烈的作用。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教案数学教案(六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教案数学教案(六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教案数学教案(六篇)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一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p64-p651、结合具体情况,在多种表达等价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价关系,知道同一个等价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

2.了解等价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以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用各种方式表达等价关系的活动中理解等价关系。

教学难点要知道同一个等价关系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

学生学习了加减法的倒数关系和乘除法的倒数关系。

学生在解题学习中积累的数量关系的学习经验。

将数学概念“嵌入”数学学习背景与结构之中,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概念位于数学背景的“哪个”位置,这对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是极其重要的。

关系——数量关系——等量关系1、制造冲突,聚焦“数量关系”⑴课件出示⑵根据这两个已知的数量,同学们猜猜要求的数量可能是什么?⑶学生找出求和、求差、倍数三个问题?⑷展示淘气问题,鸭的质量有多少千克?⑸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算不出来?⑹教师小结,已知数量与要求数量之间没有关系。

2、辨别比较,引入“等量关系”⑴教师提问,如果有关系是不是就能算呢?⑵分别出示两种关系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⑷这个关系能确定鸭有多重吗?⑸学生交流、讨论⑹教师小结:上面两个关系不能确定鸭有多重,但是能确定鸭的质量的范围。

⑺教师:你觉得什么样的关系就能确定鸭的质量呢?试着用手比划一下。

⑻课件出示:3、自由创造,感知“等量关系”(1)出示学习单,学生自主填写平等关系。

(2)分别展示以下三种情况鸭鸭鹅鸡鸡鸭鸡鸭鹅(3)学生根据相等关系计算鸭子的质量。

(4)总结:在数学中,我们把这样的平等关系称为等价关系。

4、自主尝试,表示“等量关系”(1)出示(2)谁能用一句话把这种平等关系说清楚?(3)能否用公式表达这种等价关系?(4)小结:鸭的质量×2=鹅的质量(5)有不同的式子表示吗?(6)总结。

像这样的公式叫做等价关系。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练习六
教学目标: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支援灾区,爱心捐书
(多媒体出示)
1.观看多媒体,交流情境图中的信息。

2.组织学生解决问题
(1)新华小学六年级学生捐书多少本?
(2)根据新华小学部分学生捐书的本数,25所小学小学的
四、
五、六年级可以捐书约多少本?
二、设计方案,购买文具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见课本82页第3题)
1.观看情境图,了解图中信息。

2.小组讨论,设计购买方案
三、全民健身、购买泳票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见课本83页第7题)
观看情境图,了解图中信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
如果小青和他的父母去游泳2次,买哪一种票比较便宜?3次?4次?5次?6次呢?用同样的讨论方法解决82页第7题的2、3、小题。

四、实践活动
你所在城市的最高建筑物有多高?
它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
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这一高度?。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6《练习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6《练习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6《练习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6《练习六》》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提高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整数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将分数乘整数的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安排,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对于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他们可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上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能够将分数乘整数的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数乘整数运算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

2.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应用分数乘整数运算的能力。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

2.相关实际问题的案例和练习题。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方法来解决。

例如:小明有2/3千克苹果,他的朋友小华有1千克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乘整数的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来展示如何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2/3乘以3的结果。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1/4乘以5的结果,并解释其意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乘整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6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第8课时练习六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6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第8课时练习六北师大版
2.求平均数的方法: 不计算,你能选出正确答案吗?(画“√”)
(1)你是怎样理解平均得分的?并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1)“移多补少”法; 这个病人的病情在好转。
某地区2018年每月降水量统计如下表。 (2)喜欢看动物世界的有( )人。
(画4出)两你条对互防相汛垂、直防的旱射有线什作么为建横议轴?和纵轴(。 2)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计算,即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月份 一 二 三
2 降水量/ (2)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计算,即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毫米 80 70 120 (2)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计算,即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4月8日12:00病人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四 140
五 160
六 850
七 800
防汛:疏通沟壑,防旱:提前储存水等措施。
(1)“移多补少”法;
1 下面是“新苗杯”儿童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
评委 选手
1号 2号 3号
陈老师
89 91 92
王老师
85 96 95
李老师
96 86 92
平均得分
90 91 93
(1)你是怎样理解平均得分的?并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平均得分=总分数÷评委人数
(2)请你把这张成绩统计表填写完整。
1 下面是“新苗杯”儿童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
以下问题。
120 人数/人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1)从哪一年到哪 一年近视的人数呈 上升趋势?
从2014到 2017 年近视的人数呈上 升趋势。
2018 年份
3 (2) 从哪一年到哪一年近视的人数呈下降趋势?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六》教学设计 北师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六》教学设计  北师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细致的作业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和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对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新课学习(15分钟)(1)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

(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题目,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巩固练习(15分钟)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六的题目。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注:本教案为教学设计,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解决实际问题”部分。

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全册教案(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案(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案(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理念:本教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力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等基本知识;(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2)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3. 乘法分配律4. 有理数的乘方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二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 小数的意义2. 小数的性质3. 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第三单元:三角形1. 三角形的分类2. 三角形的内角和3. 三角形的面积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2. 梯形的性质和判定3.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第五单元:总复习1. 复习四则运算2. 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3. 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 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3. 合作式教学: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情境式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实践活动等;2. 终结性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4. 家长评价:听取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反馈,促进家校共育。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生日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生日 教案

《生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日》教学目标: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

3、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交流数据整理的方法,并会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学准备:小课件,色卡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生日蛋糕图片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你什么时候过生日?谁愿意告诉老师和同学? 1.说一说你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你的好朋友呢? 2.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最多?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2.分一分: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1)课件出示季节划分,齐读2遍。

(2)师:现在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在哪个季节了吗?(3)师: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在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最多,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4)全班交流生1:让不同季节过生日的同学举手,我们分别数一数。

生2:可以用投票的方法生3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5)老师肯定同学们的想法 3.动手操作,按顺序贴色卡(1)师;今天我们用贴色卡的方法统计绿色代表春季,红色代表秋季,黄色代表夏季,蓝色代表冬(2)请同学按顺序贴色卡(3)数一数各季节的人数4.涂一涂。

(1)读懂统计图上表述的信息(课件出示)四横行分别表示过生日的四个季节,1个格子代表1个人(2)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3)展示学生作品,提出自己的建议。

(4)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数据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

5.说一说,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3)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6根据统计图做简单推测(1)师;猜猜老师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日》教学设计教学建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日》教学设计教学建议

生日(认识条形统计图)学习目标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生日所在的季节,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与分析的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编写说明对于统计的学习,学生需要经历统计的过程: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等。

围绕这个过程,教科书首先补充了按月份划分季节的知识,设计了调查班里同学生日所在季节的数学活动,并以此学习背景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第二个问题是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数据;第三个问题是借助统计图的直观,分析数据,了解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说说你准备如何调查。

这是帮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过程。

收集数据可以通过调查、实验及查找资料等方式。

教科书设计了基于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调查方法:“每人在纸条上写出生日的季节。

”先收集同学生日所在季节的情况,再分类整理纸条、收集数据。

在此基础上,智慧老人提出了“也可以把大家生日所在季节的情况涂在格子里”的活动建议,这是对学生表示数据进行指导。

·1个格子代表1个人,在格子里涂色。

这是教科书在教给学生涂格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尝试用1个格子代表1个人来涂色表示数据,体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智慧老人的点拨进一步明晰所画图像就是条形统计图。

·说一说,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是对数据的分析,教科书通过学生间的对话交流,意在引导学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我们班……过生日的人最多”是在引导学生借助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比较;“我还发现……”是鼓励学生通过统计图表发现更多信息。

这些对话都在帮助学生体会统计图是蕴含着信息的。

从而初步体会统计图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建议根据教科书呈现的调查、涂色、说一说的数据统计过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说说你准备如何调查。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篇北师大版四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一、学习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稳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挨次。

2、在详细的问题情境中懂得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并把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

3、能娴熟进行简洁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中增添同学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及发散思维的力量。

二、学习重点娴熟进行简洁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三、学习难点理解并把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四、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教学过程(一)上单元我们学习了奇妙的计算工具和一些好玩的计算,其实在数学计算中,还有很多运算规律,你们想讨论和学习吗?这节课开头,我就来探究和学习一些有关数学计算的规律。

〔二〕自主学习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沟通算法。

〔1〕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生:回答师:假如买3个计算机和1支钢笔要多少钱?你们能帮我算算吗?师:谁情愿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a.用分步式解决问题,理清算理。

b.尝试用综合算式解决。

〔可在算式下面画横线表示计算的挨次〕留意:计算要精确c.对比两种方法的异同,体会哪种方法简便。

〔2〕让同学尝试解答,老师巡察检查。

老师依据巡察,有选择地选取用分步方法和综合方法计算的两名同学进行汇报,师依据生答进行板书。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22×3=66〔元〕22×3+24÷424÷4=6〔元〕=66+24÷466+6=72〔元〕=66+6=72〔元〕〔3〕质疑:这个综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这位同学算得正确吗?同学在小组内商量沟通计算挨次。

指名汇报沟通结果,师依据生答进行点拨〔板书〕:在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4〕刚刚这位同学的计算正确吗?还可以怎样计算?指名汇报,师依据生答进行小结:刚刚这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但他把乘和除这样的同级运算分成了二步进行,在书写上比较繁琐,我们也可以同时进行计算,使过程更为简练。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六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案(1)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六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案(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分析和表示《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0—91页。

教材分析:《平均数》这一内容在《教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概率与统计的知识。

此次课是学生首次正式地接触平均数这个概念,学生在此之前已经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但平均数与过去学的平均分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通过移多补少或计算得到的。

教学《平均教》要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重视实际操,让学生经历“平均数”的意义的建立,发现平均数的特点,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平均数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数学平均数可以代表班级的数学整体水平,班级的数学平均分是用全班数学总成绩除以班级人数得来的,对于学生来说,“平均数”的计算不难,难在理解其意义.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认识平均数,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喜欢数学,喜欢思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可以灵活的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思路: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知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但对于画图(移多补少)去找平均数缺乏生活经验,我以男、女生队跳绳比赛为主线进行设计。

当人数不相同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合适,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匀”出平均数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反馈交流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接着,通过女生队增加1人,从而引起平均数的变化,理解平均数的特点。

最后通过几道练习题,来巩固学生们对平均数的认识,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平均数。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信息。

课件出示:数学平均分88分、平均身高是120.5厘米等。

师:同学们,在这些信息中都用了同一个词,你们发现了吗?(指着88、120.5…)这些数据都是平均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平均数的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规范有序的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习重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二、自学指导。

1.情景导入:(用蒜苗生长的动画图片引入新课)2.由学生动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3.动画演示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要强调学生注意观察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让学生分析在格子图中画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两步。

三、习题巩固。

课本P89练一练1。

四、实践应用。

课本P89练一练2。

五、课堂小结。

1.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事物的变化情况。

2.怎样画折线统计图呢?(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连线。

3.统计图一般有几种形式呢?统计图一般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形式。

4.进行预测时,先要找出数量变化趋势中的规律,再进行预测。

六、知识拓展。

为了寻找小玲跳绳成绩提高的秘密,笑笑帮助小玲记录了锻炼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图。

(1)小玲跳绳中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最快?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比较缓慢?答:小玲第5~10天成绩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3)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多少,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几天?答: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118个,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12天。

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下册“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已有了对小数的基本认知,加上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学习小数的意义不是十分困难。

测量活动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因此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小数与复名数的互化。

小数的加减是对学生基础的训练,为生活中小数加减四则运算作准备。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单元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单元教学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课题小数的意义(三)课型新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课本6—7页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渗透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过程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以及小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计数器、课件学具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总第 6 课时)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2.222,试着说出其中的2表示多少?小数点右面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第三位是千分位。

二、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建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建议

平均数(认识平均数)学习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结合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

编写说明平均数是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为了突出学生对平均数特征的认识,教科书借助一个记忆数字的游戏,结合淘气5次游戏所记住的数字数目的统计表,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尝试选择一个数来表示淘气对数字的记忆水平;第二个问题是探讨怎么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第三个问题是理解在统计淘气记忆水平所收集的数据中为什么可以没有6这个平均数;第四个问题是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用到平均数的实例。

·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这是引导学生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面对淘气的5组数据,在描述他记数字水平时常见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每次不一样,不知该如何选择;一种是选择其中重复出现的数据。

并通过智慧老人提出“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引入了平均数,这也是教科书在向学生渗透:留心收集身边的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这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的由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教科书在学生已有的“平均分”认知的基础上,呈现了两种思路:一种是“移多补少的方法”,意在通过直观操作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另一种是在此基础上的计算平均数的一般方法,这是从算法的角度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你能帮忙解决机灵狗的问题吗?这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科书通过机灵狗提出的问题:“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啊!”将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引向深入:6个数字是淘气记数字的整体水平,不是某一次实际记数字的个数,是几次“匀”出来的,并由此明晰了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平均数。

这既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也是通过举例帮助学生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生日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生日 教案

《生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生日》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属统计范畴。

教材以《生日》为标题,在此标题下设计情景:说说你准备如何调查,在格子里涂上颜色和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和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学生通过经历统计的过程,来认识条形统计图。

学情分析四年六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不是特别强,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完成对新知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教学目标1、结合调查班级同学生日所在的季节,经历数据的调查、整理、表示与分析的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季节划分;认识条形统计图,分析条形统计图所蕴含的数学信息。

难点:经历数据的调查、整理、表示与分析的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教法:练习法、启发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知道现在什么季节吗?生:春季、夏季师:其实啊为了方便,我们约定:3、4、5月是春季 6、7、8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 12、1、2月是冬季师:现在是几月份?(生答4月)现在是春季。

二、讲授新课师:老师的生日是在秋季过,你的生日呢?(生回答)各个季节过生日的都有,老师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多?怎么办?同桌讨论一下板书:生日生1:让不同季节过生日的同学举手,我们分别数一数。

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

生3:用画“○”的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的方法都是先把每个季节的人数统计出来,这就是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师:刚刚同学们说了很多收集数据的方法,老师这也有一个方法,想不想知道?(生:想)我这有四种不同颜色的卡片,有同学猜到了,每种卡片代表1个季节,每位同学拿到1张代表自己季节的卡片,人手一张卡片就不会遗漏了,大家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生:好)那试试吧。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学生活动1导引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每3秒呈现10个数字,看一看每次可以记住几个数字。

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导尝试:淘气能记住()个数字。

我的想法是:第六单元《平均数》第一课时导学案我的学习过程:一、导引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每3秒呈现10个数字,看一看每次可以记住几个数字。

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导尝试:淘气能记住()个数字。

我的想法是:二、导合作交流:(有老师明确要求下同桌、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

导汇报(班级汇报形式多样):各小组汇报方法三、导归纳、总结回顾探索过程并归纳:1、数字“6”是淘气记住数字的(),不是某一次实际记数字的个数。

2、()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3、平均数的一般算法是:()÷()=平均数四、导巩固、应用(解决问题):1、在1分投篮比赛中,奇思前后4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7个、7个、6个、8个。

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2、一班有40个学生,二班有42个学生,三班有45个学生。

开学后又转学来了11个学生。

怎样分才能使每班学生人数相等?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学生活动1导引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⑴估一估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

⑵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

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与前5天的平均数相比,有什么变化?导尝试:(1)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张。

我的估法是:(2)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

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与前5天的平均数相比,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4导巩固、应用(解决问题):1、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本月前3周卖出冰糕情况的记录。

2、李阳的期末考试成绩单被弄脏了,你能帮他算出数学成绩吗?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平均分成绩80 83 85活动意图说明: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六》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六》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练习六》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练习题,主要目的是巩固学生在前几章中学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这一章的练习题涉及分数、小数、整数等基础知识,以及加减乘除等运算。

本章的练习题难度逐渐增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前几章内容后,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整数等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但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熟练运用分数、小数、整数等基础知识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分数、小数、整数等基础知识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分数、小数、整数等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涉及分数、小数、整数等知识的教学PPT。

2.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分数、小数、整数等知识。

例如,展示一些商品的价格,让学生计算优惠后的价格。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然后,通过讲解PPT 中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小数、整数等知识的运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遇到问题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 猜数游戏》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 猜数游戏》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 猜数游戏》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6 猜数游戏》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节通过猜数游戏这一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人轮流写数,猜数,验证猜数结果,以及探讨猜数游戏的策略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

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进行系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猜数游戏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猜数游戏中,进一步理解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猜数游戏的规律。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猜数游戏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猜数游戏的教具,如卡片、骰子等。

2.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谜语,引导学生进入猜数游戏的学习。

例如:“我有两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多,一个比一个少,你们猜猜是多少?”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猜数游戏的基本规则。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猜数游戏的具体操作,例如:教师和学生轮流写数,然后猜对方所写的数,最后验证猜数结果。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猜数游戏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猜数游戏,每组轮流进行写数、猜数和验证。

教师在旁边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引导他们总结猜数游戏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六》教学设计
◆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
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
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
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
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在教学中可以
利用的资源。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感受数据所蕴涵的信息,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条形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认识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学习本章的内容可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在现
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的再认识作准备。

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发展数学思维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或者折线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决策,提出相关问题。

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绘制条形或者折线统计图以及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应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畅言智慧课堂,师生平板,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我们先复习条形统计图。

绘制条形统计图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明白1格表示几个单位。

教师:你能根据下表涂一涂,并说一说1个方格代表多少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第1题)
学生:1格代表5人。

教师:为什么?你是从哪得到这个信息的?
学生1:观察统计表可知,喜欢看动画片的人数最多,共90人。

而一行只有18个格子,所以90÷18=5(人)。

可知1格代表5人。

学生2:
教师:有的题目中还会用三角形表示几个单位的物体,你能完成教材第95页第5题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第5题)
教师:请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画条形统计图的。

学生1:首先确定1个格代表5个单位。

学生2:1个格代表5个,奇思踢毽子成绩是40个,共8个格;淘气踢毽子成绩是35个,共7个格;乐乐踢毽子成绩是25个,共5个格;笑笑踢毽子成绩是50个,共10个格;妙想踢毽子成绩是45个,共9个格。

教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与同伴进行交流。

同学汇报,集体订正。

二、教师:更能容易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是什么统计图?
学生:折线统计图。

教师:你还记得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1:首先要描点。

学生2:把描出的点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在统计图里把各个点描出来,再顺次连接起来,就得到我们的折线统计图。

你能用学过
的知识点完成教材第95页第6题吗?
(课件出示教材95页第6题)
教师:护士每隔几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1:护士每隔6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学生2:通过观察横轴上的时间得到的。

教师:4月8日12:00病人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学生:4月8日12:00对应的体温是37.5℃。

教师:病人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在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
学生1:病人每个时间段的体温变化情况。

学生2:病人4月7日6:00~12:00体温下降得最快。

学生3:病人在4月8日18:00~4月9日18:00体温比较稳定。

教师:认真观察图中除了实线,还有什么线?
学生:虚线。

教师:图中的横虚线对应的体温是多少呢?
学生:37℃。

教师:横虚线表示什么呢?
学生:正常人的正常体温。

教师: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1:病人的病情好转。

学生2:病人的病情趋于稳定。

三、教师:这个单元,我们除了学习了统计图,还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平均数。

教师:平均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1:平均数在大数和小数中间。

学生2:平均数是虚拟的一个数。

学生3: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能不在这组数据中。

学生4: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教师:我们知道了平均数的这么多特点,平均数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学生1:数量较小时,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学生2: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教师: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是我们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但有时求平均数,我们不用计算,也能求出来,请做教材93页第3题。

(课件出示教材93页第3题)
教师:谁想说说原因?
学生1:平均数在大数和小数中间。

学生2: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90,但是给出的数据都比90小,所以要选择的数据只能比90大,是93。

教师:你能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完成教材第93页第2题吗?
学生独立做题,最后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学生1:我能够更灵活准确地处理有关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问题。

学生2:平均数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它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
板书设计
练习六
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物体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平均数:平均数的特点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注重创设情境。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增强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小组交流,拓宽了同学们的思维。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大部分同学能较好地掌握本章
所学的知识点,但也有个别同学掌握得不扎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