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小气候的改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镇压的气象效应
• 镇压可以减小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增加土壤的毛管 水量,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在土壤干燥时,镇压具有 提墒作用。
• 镇压增加了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加强了上下层土壤 间的热量交换,可减小土壤温度日较差。
• 镇压地夜间表现为增温效应,白天表现为降温效应。
3、垄作的气象效应
• 垄作使土壤疏松,其小气候效应与耕翻相同。 • 垄作增加了土壤表面与大气的接触面积,白天增加对太
(三)农田中湿度的分布
(1)农田中绝对湿度的分布主要取决于 蒸发和蒸腾;
(2)相对湿度的分布与水汽含量和温度 有关。
(四)农田中CO2的分布
一般情况下,白天,从清晨至中午,由于作物光合作 用吸收了CO2,使得在作物密集的高度上CO2的浓度最 低,午后可降至最接近地面的地方,这种变化在静风 条件下尤为明显。
第十章 农田小气候
本章要点
1、小气候的概念 2、小气候的特点 3、小气候的形成 4、几种小气候类型及气象效应 5、温室小气候的特点
第一节 小气候的概念、特点及 形成的物理基础
一、小气候的概念
1、定义: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 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地层及土壤上层 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称为小气候。
6、灌溉的气象效应
• 农田灌溉后,土壤颜色加深,地面反射率减小,使 得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增加。
• 灌溉后,增大了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土壤温度 日较差比未灌溉地小。
• 灌溉地因蒸发耗热显著增加,减弱了空气的增温作 用,因此,白天、暖季有降温效应,夜间、冷季有 增温效应。
7、覆盖的气象效应
• 覆盖减弱了空气的乱流活动,可起到保温、 保湿的作用。
• 冬半年,沿南北行向的日照时数比东西行向的日照 时数多。
• 因此在高纬度地区,秋季播种时取南北行向,春季 播种时东西行向为宜。
5、种植密度的气象效应
• 种植密度的大小影响作物群体的通风透光和温度的变化。 • 当种植密度过大时,田间的通风透光性较差,株间温度
白天低于外界的温度,夜间高于外界的温度单株产量降 低,会影响群体的产量。 • 当种植密度过小时,田间的通风透光性较好,株间温度 适宜,单株产量增高,但由于植株数量的减少,会影响 群体的产量。 • 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作物进行合理密植。
阳辐射的吸收面,热量聚集在土壤表面,温度比平作高; 夜间垄上的有效辐射大,垄温比平作温度低。 • 垄作使土壤的蒸发面增大,上层土壤干燥疏松,下层土 壤湿润;有利于排水防涝。 • 有利于通风透光。
4、种植行向的气象效应
• 种植行向主要影响植株的受光时间和所得到的太阳 辐射强度。
• 夏半年,沿东西行向的日照时数比沿南北行向的日 照时数多;
邻近气层和土层(或其它物质层)温度状 况的表面,称为活动面或活动层。
(二)活动层的热量平衡
(thermal balance)
1、活动层的辐射收支(radiation balance) 2、土壤热交换(soil heat exchange) 3、活动层的乱流交换(turbulence exchange) 4、潜热交换(latent heat exchange)
二、喷洒化学药剂的气象效应
三、 防护林带的小气候效应
(Microclimate effect of windbreak zone)
1、林带的防风效应
风 100 速 ( 80 % 60 ) 40
20
风向
0 4 8 12 16 20 24 28 树高(H)的倍数
Populus forest
2、防护林带的作用
2、小气候的类型 农业小气候、地形小气候、防护林小气候、城市小 气候、保护地小气候、 温室小气候等。
二、小气候的特点
1、范围小 (small range) 2、差别大 (large difference) 3、很稳定(very stable)
三、 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一)作用面与活动层的概念(activity layer) 凡能籍辐射作用吸热或放热,从而调节
(1)减轻强风(台风、寒潮大风)、 风沙、 平流霜冻等灾害;
(2)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蒸发; (3)改良土壤,净化空气,改善农田
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气候。
Forest web
源自文库、地形小气候
阴坡
湿、凉 最湿、最凉
阳坡
干、暖
湿、热
五、水域岸边小气候
水域岸边的气温、 土温日较差小, 温暖、潮湿、多雾。
六、耕作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1、耕翻的气象效应
• 耕翻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透水性和透气性,提高土壤 的蓄水能力,对下层土壤有保墒效应。
• 耕翻使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减小,削弱了上下层土壤间 的热时交换,增加土壤表层温度的日较差。
• 在夜间或低温季节,耕翻土层有降温效应,下层有增温效 应;在白天或高温季节,耕翻土层有升温效应,下层有降 温效应。
辐射是小气候形成的热力(能量) 基础,乱流交换是小气候的形成的 动力基础。
四、农业小气候的特征 (Features of farming microclimate )
(一)农田中光的分布(photo distribution)
光照强度由植株顶部向下递减
1、作物生长前期:光随高度分布差别不大; 2、作物生长旺期:随高度增加,光照增强; 3、作物生长后期:光随高度分布差别不大。
(二)农田中温度的分布
h
h
2/3 H
2/3 H
白天
夜间
最高、最低温度出现在植株高度H的2/3处
1、旱地中温度的分布 作物生长前期和后期温度分布同裸地相似。
2、水田中温度的分布 同旱地相比,水田中,由于紧贴水面的一
薄层,白天蒸发耗热多,夜间冷却慢,所以 温度分布情况相反:白天为辐射型分布,夜 间为日射型分布。
• 覆盖可以防止杂草萌生。
第四节 温室小气候及其调控
(Greenhouse microclimate and its adjustment)
夜间,从傍晚到清晨,由于作物的呼吸作用,释放 CO2,因此农田中CO2的浓度由下向上不断递减。
(五)农田中风的分布
农田中的风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h
作物高度H
风速
第二节 几种类型小气候的气象效应
一、不同覆盖的气象效应
如地膜覆盖的气象效应为: 1、増温(enhance temperature) 2、节水(save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