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江楼记》古文赏析

合集下载

《阅江楼记》第九十一句是什么

《阅江楼记》第九十一句是什么

《阅江楼记》第九十一句是什么《阅江楼记》第九十一句是:“勒诸贞珉”,这是出自于明朝宋濂所著的《阅江楼记》。

附《阅江楼记》全文赏析阅江楼记作者:宋濂朝代:明朝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思,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阅江楼记》第九十句是什么

《阅江楼记》第九十句是什么

《阅江楼记》第九十句是什么《阅江楼记》第九十句是:“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这是出自于明朝宋濂所著的《阅江楼记》。

附《阅江楼记》全文赏析阅江楼记作者:宋濂朝代:明朝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思,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王守仁《登阅江楼》诗词故事赏析

王守仁《登阅江楼》诗词故事赏析

王守仁《登阅江楼》诗词故事赏析
名楼与佳作往往互相成就。

江南四大名楼中,黄鹤楼有崔颢的诗,岳阳楼有范仲淹的记,滕王阁有王勃的序,都是先有雄姿胜景,而后留下旷世名篇。

惟独南京阅江楼,在长达六百多年的时间里,并未建成,却吸引了许多人为它赋文作画。

当初朱元璋定鼎天下,为彰显新朝气象,镇服四方,下旨在狮子山顶修建阅江楼。

然而不久他就意识到巩固城防更为重要,随即下令停建,亲笔撰文,又命文臣各写一篇《阅江楼记》,成为了一时风雅。

若干年后,一代名儒王守仁来到此地,也诗兴大发。

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余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

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

荒凉废弃的阅江楼旧基犹在,明太祖曾在此以8万人击溃宿敌陈友谅40万大军。

以德治国才能长治久安,有德行之人才能让四夷归顺。

又哪是靠长江这样的天堑、石头城这样的要塞来守卫呢?王气残存,秋天已至,谁还能为阅江楼写出新的诗赋?遥想晋代南渡避难之人新亭聚会,饮酒对泣,真是令人悲怆不已!
王守仁,号阳明,他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传播甚广,“阳明心学”在世界思想史上影响深远。

他到南京任职时,面对着阅江楼旧址,感叹王朝的强盛应当依靠攻伐有道、民心所向,并且敏锐觉察到了明都北迁后,南方的军防薄弱。

王守仁的担忧变成了现实,几年后宁王造反,他仅用35天便平定了叛乱,留下一段佳话。

2001年,阅江楼修建完工,终于结束了“六百年有记无楼”的历史。

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向我们昭示着前人对于以德治国的思考,成为了南京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的一个象征。

阅江楼记(宋濂)原文

阅江楼记(宋濂)原文

阅江楼记(宋濂)原文《阅江楼记》原文及明宋濂原文: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

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

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

佳作赏析江冷楼前水-作文

佳作赏析江冷楼前水-作文

佳作赏析《江冷楼前水》(四)接着讲《阅江楼记》的下一段: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上一段写的是阅江楼在建造时所赋予的文化意义。

从文章写作的角度讲,这一段进一步阐明了这种文化意义,同时,也是对第一自然段的呼应。

在第一自然段中,主要写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大体意思是:从六朝到南唐,虽然不少王朝在这里建都,但那些帝王大多数属于小瘪三之流,德不配位,不能与这里的山川之灵秀相配,更不能与我当今大明皇帝相比。

同时,我们要再三地提醒大家,在分析《阅江楼记》的过程中,要与张恨水的《江冷楼前水》相契合来理解。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这里,我们先来了解古时四大名楼临春楼、结绮楼、齐云楼、落星楼的建造背景。

临春楼、结绮楼是南朝陈后主建造的;齐云楼是唐朝建造的;落星楼建于三国时的吴国;总之,都是前朝的或是先朝的名楼。

本段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临春楼、结绮楼,不是不华丽;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险,但这些楼只是用来演奏糜糜之音的地方,只不过是用来藏匿燕赵的艳丽美女的地方,所以这样的地方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在转瞬之间就国亡楼毁,让人叹息,我都不知这些楼有什么好说的。

言外之意大体是:这样的楼,不管是其功用,还是其寓有的精神内涵,怎么能跟当今我皇要建造的阅江楼相比呢?由此,再说一点题外话。

我们看过去古人起的楼名,都有着浓郁的文学品味和艺术色彩。

临春楼,登上此楼春色满园关不住。

结绮楼,华丽、美艳,这个绮怎么理解呢?可通过苏轼的一句词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来理解。

南京阅江楼记明代宋濂

南京阅江楼记明代宋濂

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 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 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 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 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 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 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 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文章简介
• 本文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七。朱 元璋称帝后,下诏于南京狮子山顶修 建阅江楼。又命众文臣职事每人写一 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 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建楼 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突然决定停建。 直至二〇〇一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从 此结束了六百年来“有记无楼”的历 史。
作者简介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 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 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 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 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 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 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 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 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 宋濂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 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县 (浙江金华市)人,明初文学家。他 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 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 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 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 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 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 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 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著作 有《宋学士全集》、《孝经新说》等。
南 京
《 阅 江
பைடு நூலகம்阅 江

阅江楼记文言文翻译

阅江楼记文言文翻译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阅江楼记》文言文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家怀念家乡的感觉,担忧被人诽谤和害怕被人批评,眼前一片凄凉,感到极度悲伤。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波澜不起,上下天光一片,碧蓝无边。

沙滩上的鸥鸟飞翔聚集,五彩斑斓的鱼儿在水中游动,岸边的香草和汀上的兰花郁郁葱葱,青翠欲滴。

有时浓烟散尽,明亮的月光照耀千里,波光闪烁如金,静静的影子沉入玉璧,渔夫的歌声此起彼伏,这种乐趣何等极致!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旷神怡,荣辱皆忘,端着酒杯迎风而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仁人的心志,或许和上面这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担忧百姓的疾苦;在江湖上远离朝廷就担忧君主的安危。

这样无论是做官还是退隐,都感到忧虑。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还能归依于谁呢?此篇文言文描绘了登楼观景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全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佳作。

《阅江楼记》原文及译文

《阅江楼记》原文及译文

《阅江楼记》原文及译文原文: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

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

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

与众不同的《阅江楼记》

与众不同的《阅江楼记》

与众不同的《阅江楼记》阅江楼,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亦号称“中国四大名楼”。

然而,阅江楼虽与其他的三大楼齐名,却有许多的“与众不同”。

眺望阅江楼有名无楼阅江楼系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敕令建造,但在此后的600多年里,南京狮子山上,只有阅江楼之名,却无阅江楼之物。

直到1999年,才由南京市人民政府拨款建造了现在的阅江楼,从此弥补了历史上的“空白”。

想当年,朱元璋还没有当上皇帝,曾在狮子山指挥伏兵打败了劲敌陈友谅的几万大军,为大明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登基做皇帝后,朱元璋降旨,拟修建一座阅江楼,借纪念此役为名,实为自己歌功颂德。

后借“玉皇托梦,不宜动土”之缘由,搁置了下来。

一搁就是六百多年。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朱元璋放弃修建阅江楼呢?大体上有如下几种说法:第一,“经费不足说”:因初登皇位,根基未稳,百废待兴,国库无银;第二,“日食说”:有专家认为此说法属于缺乏根据的猜测,不足为信;第三,“五日朔说”:经研究,有学者认为此乃误记,有“张冠李戴”之嫌;第四,“天象说”:所有天象皆显示,此刻建楼,违背天象,太祖信矣。

四说当中,唯此说当可信。

不管什么原因,朱元璋虽亲自命名“阅江楼”,但终未建成。

因此,“有名无楼”是阅江楼与其他名楼不同之一。

朱元璋《阅江楼记》无楼有记无论是《登黄鹤楼》、《岳阳楼记》还是《滕王阁序》,均系“一篇不朽作,名扬海内外”。

而阅江楼虽空无一楼,但楼记却不止一篇,而有百部之多。

这是为何呢?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在自己撰写《阅江楼记》的同时,为了扩大影响,烘托气氛,造成声势,诏令王公大臣、文武百官,每人做一篇楼记。

如此,就导致了百部《阅江楼记》的问世。

当然,这些官员的楼记,其内容都是差不多的,不是歌功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就是向朱元璋表示誓死效忠。

以后文人墨客所作的诗词歌赋也不过如此。

众所周知,在这百部楼记中,也不乏出类拔萃者。

其中大学士宋濂奉旨撰作的《阅江楼记》就颇具特色,且具有明代开国气势,后入选《古文观止》。

阅江楼记阅读答案

阅江楼记阅读答案

阅江楼记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适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

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注],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选自宋濂《阅江楼记》)注:临春、结绮皆为陈后主所建的楼阁,隋兵攻入金陵,焚于火;齐云楼为唐代曹恭王所建,落星楼于吴嘉禾元年建造,在南京落星山。

1.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皆偏据一方大抵b.逮我皇帝定鼎于兹等到c.此朕德绥威服安抚d.臣不敏敏感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以其地雄胜——以俟大一统之君b.与民同游观之乐——见江汉之朝宗c.必悠然而动遐想——蛮琛联肩而入贡d.蟠绕其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金陵为帝王之州b.类皆偏据一方c.今则南北一家d.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上阅江楼,看到长江、汉水滔滔东去,各地的官员纷纷前来述职,城高池深,关隘险固,于是感慨地说:“这是士兵们栉风沐雨,征战攻取才得到的啊!中华土地这样广阔,更感到要想办法来保住它。

江楼记原文及翻译

江楼记原文及翻译

江楼记原文及翻译阅江楼记(宋濂)◇原文金陵为帝王之州①。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②。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③。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④。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⑤。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⑥:“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⑦。

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⑧。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思,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⑨。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⑩。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馀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①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南朝谢朓《鼓吹曲·入朝曲》中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句。

②六朝:三国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因都相继在今南京市建都,故称。

③定鼎:旧传禹铸九鼎,以象九州,从商至周,都把它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故称定立国都为“定鼎”。

阅江楼记阅读答案

阅江楼记阅读答案

阅江楼记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必曰: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

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

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

阅江楼记翻译

阅江楼记翻译

阅江楼记翻译
阅江楼记。

唐代苏颂。

江南自古多奇观,风景这边独好。

苏东坡乘兴就游,写下了阅江楼记。

阅江楼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边,紧邻清波门,楼高三层,建筑精美。

初登阶前,令人目眩神迷。

回首眺望,池中荷花争艳,亭台楼阁倒映
其间,景色宜人。

登上楼顶,远处江山尽收眼底。

左右皆是青山绿水,苍松翠柏点缀其间。

凭栏远眺,雄伟壮丽的虎跑泉向天翻腾,气势磅礴。

此时,有几只渔船如风帆短过,许多小舟自绿水中穿行而过,一面白帆,红娘子,斜月三星,缟素两栖,一景较一美。

此处风景,足以让人流连忘返,称得上“天下名胜”。

阅江楼四季风光各异,每到春夏之时,万物生长,四野锦簇,景色瑰丽,登楼俯瞰,顿感顾盼皆是江南。

此楼与西湖一样,是杭州著名的旅游胜地,引得游人如织。

朝赏江南春,暮赏江南夕,更能品尝浓郁的南方美食,不虚此行。

苏东坡的阅江楼记,道出了这里美丽绝伦的景致,也为这座楼添上了
浓郁的文化底蕴。

阅江楼记 阅读答案

阅江楼记 阅读答案

阅江楼记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

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

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逮我皇帝定鼎于兹逮:等到B.声教所暨,罔间朔南间:间隔C.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极:尽头D.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宵旰:勤于政务1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明太祖朱元璋登阅江楼可能看到的景象的一组是()①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②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③风日清美,法驾幸临④城池之高深,关阢之严固⑤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金陵为帝王之州,只有真正一统天下的皇帝才能配得上这里的王气。

文言文《阅江楼记》原文及赏析

文言文《阅江楼记》原文及赏析

文言文《阅江楼记》原文及赏析《阅江楼记》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七。

朱元璋称帝后,下诏于南京狮子山顶修建阅江楼。

宋濂奉旨撰写此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江楼记》原文及赏析,欢迎参考~《阅江楼记》作者:宋濂金陵为帝王之州[1]。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2],定鼎于兹[3],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4],罔间朔南[5];存神穆清[6],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7],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8],自卢龙蜿蜒而来[9]。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10]。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11]。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12],升其崇椒[13],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见江汉之朝宗[14],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15]、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16],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17],必曰:“此朕德绥威服[18],覃及外内之所及也[19]。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20]。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21],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22],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23]。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思,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24],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25]。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26],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27],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28],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29]。

《阅江楼》阅读答案

《阅江楼》阅读答案

《阅江楼》阅读答案①阅江楼是阅江楼景区的主要景点。

它座落于狮子山巅,山高78米,楼高52米,主体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

阅江楼巍峨壮观、气势磅礴,以其独特的皇家风格展示在人们面前。

②岳阳楼、滕王阁和黄鹤楼都是以名人诗篇得以传世,而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所提出建造的阅江楼则以其“有记无楼”而更具有传奇色彩。

阅江楼的建设设想始于600多年前。

公元136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卢龙山(今狮子山)指挥8万伏兵,大败陈友谅40万军队,奠定了大明王朝建都南京的基础。

朱元璋称帝后,于公元1374年赐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下诏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

大学士宋濂所写为最佳,后被选入《古文观止》。

600余年来,虽有两篇《阅江楼记》流传于世,但因种种原因楼终未建成。

但阅江楼所设想的城、山、楼、江等开阔的画面和恢弘的气势,古往今来却为人们所神往。

直至20XX年阅江楼才建成并对外开放,从此结束了其“有记无楼”的历史。

③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

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

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外四内三共计七层。

屋顶犬牙交错,高低起伏,跌宕多变,轮廓优美;屋面覆盖黄色琉璃瓦,1/ 4并镶有绿色琉璃瓦缘边,色彩鲜丽;檐下斗拱彩绘各异,廊柱、门窗红中呈暗,更显古色古香。

楼的外观完全符合朱元璋笔下的“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的具体描述。

④阅江楼内部布局,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代帝王的政治主张展开。

底层,最值得看的是一椅、一壁、一匾。

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元璋龙椅”,虽是仿制品,但选上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千斤。

龙椅靠背上雕有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

东侧的一匾,“治隆唐宋”,为康熙所书。

二层有一船、一画。

明朝永乐帝朱棣,取消海禁,扩大贸易、文化交流。

当时南京下关地区是座造船厂,船厂打造了许多船。

最长的船,长138米,宽56米,航行时有9桅12帆,载重量7000吨,在当时可算世界之最。

阅江楼记

阅江楼记

阅江楼记阅江楼记宋濂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夫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馀里而入海,白涌碧翻。

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狮子山上修建了一座阅江楼,命宋濂为这座楼写一篇记文,以“寓其致治之思”。

由于作者是奉诏而作,故在文章中为朱元璋写了大量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辞,加入许多希望他励精图治的箴规之言。

它是应制文中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的结构比较巧妙,言语简洁,写景、叙事和议论穿插得比较自然,具有宽阔舒展的气势。

《阅江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阅江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阅江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文章不作一味的奉迎,在歌功颂德的同时,也意存讽劝。

文章确实写得庄重典雅,委婉含蓄,是一篇颇具时代特色而又有分寸的应制文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阅江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阅江楼记明代:宋濂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思,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译文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

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江楼记》古文赏析【作品介绍】《阅江楼记》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七。

朱元璋称帝后,下诏于南京狮子山顶修建阅江楼。

宋濂奉旨撰写此记。

此应制之作颇具特色,颇有明代开国气势,后入选《古文观止》。

二零零一年阅江楼落成,成为继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后的江南第四大名楼,结束六百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

【原文】阅江楼记金陵为帝王之州①。

自六朝迄于南唐②,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③。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④,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⑤,罔间朔南⑥;存神“穆清”⑦,与道同体。

虽一豫一游⑧,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⑨。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⑩。

上以其地雄胜⑾,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⑿。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⒀,千载之秘,一旦轩露⒁。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⒂,升其崇椒⒃,凭阑遥瞩⒄,必悠然而动遐想⒅。

见江汉之朝宗⒆,诸侯之述职⒇,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21),必曰:“此朕沐风栉雨(22)、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23),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24),蛮琛联肩而入贡(25),必曰:“此朕德绥威服(26),覃及外内之所及也(27)。

”四陲之远(28),益思所以柔之(29)。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30),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31),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32)。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33),非弗华矣;齐云、落星(34),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35)、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36),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37),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38),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39)。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40),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41),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42),同一罔极(43)。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

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44),勒诸贞珉(45)。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46)。

【注释】①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明太祖朱元璋在这里建都。

州:这晨作“地方”“居所”解。

②六朝:朝代名。

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以金陵为京都,历史上合称为“六都”。

南唐:五代时十国之一。

六朝的疆域都只在黄河以南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一带;南唐的疆域只有今江苏、江西、福建一带地区。

所以说他们是“偏据一方”。

③王气:古时迷信的说法,帝王所在的地方,有一种祥光瑞气,叫作“王气”。

④我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定鼎:定都。

传说夏禹铸了九只鼎,象征九州,把它作为传国的重器,王都在哪里,鼎就放在哪里。

因此后世称定都为定鼎。

⑤暨(jì):及、到。

⑥罔(wǎng)间:不分。

罔,无。

朔、南:北方和南方。

⑦穆清:《诗经·大雅·丞民》中有“穆如清风”句,指陶冶人的性情,象清和的风化育万物。

这里用来歌颂帝王。

穆,美的意思。

⑧一豫一游:指游览行乐。

豫,悦乐。

法:规范;榜样。

⑨卢龙:山名。

在南京市北,西临长江,朱元璋曾经在这里埋伏士兵,大破陈友谅。

⑩蟠(pán)绕:盘曲环绕。

⑾上:皇上,指明太祖。

⑿锡:赐。

嘉名:美名。

⒀森列:众多地排列。

森,树木丛生繁茂的样子,引申为繁盛的样子。

⒁轩露:开畅显露。

⒂法驾:皇帝的车驾。

这里指皇帝本人。

幸临:来临。

古时称皇帝亲自来到为“幸”。

⒃椒(jiāo):山顶。

⒄阑:栏杆。

⒅遐思:遥想,想得很远。

⒆朝宗:《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

”本指诸侯朝见天子,这里借指百川流入大海。

⒇述职:陈述自己的职守。

即汇报工作。

(21)关阨:关隘。

阨,通“隘”。

(22)栉风沐雨:用风梳发,用雨洗头。

形容道路奔波的辛劳。

(23)中夏:中国。

(24)番舶:外国船只。

番,古时中国对外国的称呼。

舶,原指航海的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庭:朝廷。

这里是朝见的意思。

(25)蛮: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

这里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含有轻侮的意思。

琛(chēn):珍宝。

(26)绥:安抚。

(27)覃(tán)及:广布。

(28)陲(chuí):边境。

(29)柔:怀柔。

指用和平的手段使之归服。

(30)炙:烤。

皲(jǖn):手脚冻裂。

(31)捋(luō):用手采摘桑叶。

行馌(yè):给在田地上耕种的人送饭。

(32)衽(ren)席:床上的席子。

这里借指太平的日子。

(33)临春、结绮:古时楼阁名,皆南朝陈后主所建。

(34)齐云、落星:古时楼名。

齐云,在江苏苏州,唐朝恭王建。

落星,三国时吴大帝建。

(35)淫响:放荡的声音。

(36)旋踵:转一下脚后跟的时间,形容很快。

(37)岷山:在四川北部,绵延川、甘两省边境。

古代认为长江发源于岷山。

(38)委蛇(yi):同“逶迤”,曲折前进。

(39)天堑:天然的壕沟。

这里指长江。

(40)安流:安静的水流。

(41)逢掖(ye):袖子宽大的衣服。

(42)神禹:即夏禹。

疏凿:疏导河流,开凿水道。

即治水。

(43)罔极:无穷。

(44)宵旰(gan):“宵衣旰食”,意思是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晚了才吃饭。

旧时用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

(45)勒诸贞珉(min):刻在碑石上。

勒,刻。

诸,之于。

贞珉:即“贞石”,碑石的美称。

意思是能够传留久远的碑石。

珉,似玉的美石。

(46)亵:轻慢。

【译文】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地方。

从六朝到南唐,大抵都是偏安一方,不能与山川出现的王气相称。

到了我大明皇帝定都在这里,才足以与王气相当。

从此,声威教化施及南北,无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清平,与天同为一体,即使是一次娱乐,一次游玩也值得天下后世效法。

在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从卢龙山蜿蜒伸来。

长江犹如虹霓一样盘绕在它的脚下。

皇上因这里地势雄伟壮丽,诏令在山顶上建造一座楼,与百姓同享游览的乐趣。

于是,赐给它一个美好的名字叫做“阅江”。

登上阅江楼眺望的时候,可以见到各种景物纷然罗列,似乎千载奥秘一下子全部显露出来。

这难道不是天造地设,等待那一统天下的君王,而展现出千秋万代的奇伟壮观的景色吗?当风清日丽,皇上光临,登上高山之巅,凭栏远眺,遐想一定会悠然而生。

看到那长江、汉水,滔滔东去,各地的官员纷纷前来述职,城高池深,关隘险固,这时一定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征战攻取才得到的啊!中华土地这样广阔,更感到要想办法来保住它。

”看到那波涛浩浩荡荡,张满风帆的船只随着波浪上下起伏,海外的船舶接道来朝,南方的珍宝争相入贡,一定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凭威力降服,恩泽传布到内外才达到的。

四方的边境这样遥远,更感到要想办法去怀柔远人。

”看到那长江两岸、四郊的田野上,耕地的人有烈日烤晒皮肤,寒风冻裂双脚的痛苦,农家女子有采桑送饭的辛勤,一定会说:“这是被我从水火中拯救出来,安置在床席上的人。

天下有这样多的臣民,就更觉得要想办法让他们安居乐业。

”接触到类似的事物,便引起联想,不止一桩。

我知道这个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振奋精神的。

由不同的事物而产生各种的感慨,无不寄寓着使天下大治的想法,哪里仅仅是为了赏阅长江呢!那临春楼、结绮楼,不是不华美;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

但它只不过是用来演奏放荡的乐曲,收藏燕赵的美女。

转瞬之间便使人为之感叹,我不知道这到底该怎样去解释。

虽然如此,长江发源于岷山,逶迤七千余里而流入东海,白浪奔腾,碧波翻卷。

六朝的时候,常常凭借它作为防御敌人的天然屏障。

现在则已南北一家,把长江看作一条和平的江水,无须用来进行战争了。

那末,这究竟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这座楼而观赏这长江风景的,应当想到皇上的圣德如青天一样,浩荡宏伟,难以称说,与神禹开山引水的功业同样是无边无际的。

忠于君王,报答皇上的心情,难道能不油然而生吗?我很愚钝,奉皇上的旨意撰写这篇记文。

希望借此列述皇帝夙兴夜寐操劳治国的功绩,铭刻在精美的碑石上。

其他如留连风光景色的言辞,都略去不写,唯恐有所亵渎啊!【解析】本文是奉朱元璋的旨意而写的一篇景物记,充满着对明王朝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

但是,作者在歌颂中未忘规劝皇帝应以国计民生为重,文中写景、叙事和议论也穿插得比较自然。

文章不作一味的奉迎,在歌功颂德的同时,也意存讽劝。

登上阅江楼,览“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四隀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就是登览中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既“元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

至于那些“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

文章确实写得庄重典雅,委婉含蓄,是一篇颇具时代特色而又有分寸的应制文字。

阅江楼,在今南京狮子山,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诏令所建,建成后,朱元璋常登临其上览胜。

本文即为宋濂奉诏所写的一篇歌颂性的散文。

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古文观止栏目。

宋濂为明初文官中的重臣,朱元璋颁发的诏令多出其手,实为皇帝的左右手。

本文既为奉诏而作,其中自不免存在一些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

但作者又能援引历史上,特别是六朝覆灭的事实,巧妙地达到了“以史为鉴”的目的。

寓规劝于叙事,当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宋濂为一代宗师,而且常为明太祖草诏,故其文风庄重浑厚,语言简洁得体。

本文堪称代表作之一。

文中虽多有歌功颂德的套语,但应把它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来认识。

明太祖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终于推翻了腐朽残暴的元政权,而且在即位后确实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应该说是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

文中提到的“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确实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实际,不能单纯地把它看作是“陈词滥调”。

至于写到皇帝在登楼时的种种心理活动,虽然是在赞扬“一统之君”,但颇有弦外之音,即为皇帝敲响警钟,暗寓皇帝要处处关心国事民疾,而不应为观赏胜景而登临。

特别是在第三段中,作者援引了古代楼阁的往事陈迹,说明了历史上朝代兴亡的教训,更直截了当地表现出规劝之意。

全文有叙有议,骈散兼备,更显出作者非凡的功力。

“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之类的四字句,读起来铿锵有力,颇具音韵美。

“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等五字的排比句,又把当地的气象万千的场面尽摄眼底。

特别是第二段中的“三思”,更是把人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确实功力不凡。

【作者介绍】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浦江(今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

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