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中四大调神大论具体是什么?冬天藏精真这么重要吗?

《黄帝内经》中四大调神大论具体是什么?冬天藏精真这么重要吗?

《黄帝内经》中四大调神大论具体是什么?冬天藏精真这么重要吗?“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素问》第二篇的篇名,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原意是:应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调摄精神活动,以适合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一是春季调神。

“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就是说,在春天的三个月里,是自然界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此时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人们也一定要使自己的情志生机盎然。

在春天只能让情志生发,切不可扼杀:只能助其畅达,而不能剥夺:只能赏心怡情,绝不可抑制摧残,这样做才能使情志与“春生”之气相适应。

二是夏季调神。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就是说,夏季的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与地气上下交合,万物成熟结果。

此时,人们在精神上易厌倦,但夏主长气,人气不宜惰,应保持情志愉快不怒,应该像植物一样,向外开发,以使体内阳气宣泄,这样才能使情志与“夏长”之气相适应。

三是秋季调神。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意思是:立秋后阴气开始占上风,阳气开始衰落,气候由热转凉,出现天气清凉劲急、万物肃杀的自然状态。

此时,万物都已经成熟,人体阳气也开始收敛,此时在精神方面,要使神气内敛,志意安宁,不使志意外露,阳气外泄,避免秋天肃杀之气的伤害,即“以缓秋刑”。

这就能使情志与“秋收”之气相适应。

四是冬季调神。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黄帝内经之四季调神论

黄帝内经之四季调神论

黄帝内经之四季调神论春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去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间。

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

此时人应该入夜即眠,早些起床,披散头发,穿上宽松的衣服,是身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不要滥行杀伐,多施少敛,多奖少罚以保养春季的生发之气。

如果违逆了生发之气,变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季的生长之气不足,到了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的三个月叫做蕃秀,是自然万物繁茂秀美的时间,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交,植物花开结实,长势旺盛,人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时间太长,保持情志愉快,尽量不要发怒,使精神之华适应夏气以成秀美,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兴趣,这是适应夏季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违逆了夏长之气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到了秋季就会发生疟疾,冬季会再次发生疾病。

秋季的三个月叫做荣平,自然万物因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该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

保持神志安宁,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

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荣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馳,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是适应秋季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是违逆了秋收之气变会损伤肺脏,到了冬天就会发生飧泄病。

冬季的三个月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间,当此时节水寒结冰,大地龟裂,人应该早睡晚起,等到日光照耀起床才好,不可轻易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与内,安静自若,像保守个人隐私一样,严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一件宝物一样把他严密的藏起来,躲避寒冷寻求温暖,不能让皮肤外露而使阳气损失。

这是适应冬季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办法,违逆了闭藏之气就会损伤肾脏,使之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到了春天变会发生痿厥之疾。

天气清净光明,蕴藏其德,运行不止,天不暴露自己的光明泽德,所以永远保持内蕴的力量而不外泄。

如果天气阴沉晦暗,就会出现日月昏暗,阴霾邪气侵害山川,阳气闭塞不通,大地昏蒙不明,云雾弥漫,相应的雨露不能下降。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解读】四气,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之气。

调神,即调养精神。

大论,则说明了本篇内容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是一部很重要的古代中医养生著作,其中有《四气调神大论》一篇,讲
述了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这篇文章。

《四气调神大论》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四时气”,“五脏形志”,“生气通天”和“治疗法则”。

首先,文章讲述了四时的气候特点对人体的影响。

春季阳气生发,夏季阳气旺盛,秋
季阳气渐收,冬季阴气盛行。

各个季节对应的气候变化和健康调节方法都需掌握。

其次,文章介绍了五脏的形态和特点,还有它们与情志之间的联系。

肝主刚,心主神,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

同时,每个脏器都有个性化的情绪表现,这些情绪可以影响脏
器功能。

接着,文章讲述了生命的根源——气的来源和作用。

气分为精气和宗气,精气是人体
本源的物质,宗气是自然界中的元气。

它们通过呼吸、饮食、运动来互相转化。

气与神之
间也存在必然联系。

最后,文章阐述了医学的治疗法则,并提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

这里的治
疗法则不仅适用于疾病治疗,也适用于日常养生和健康呵护。

总之,通过《四气调神大论》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掌握健康调节方法,进而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黄帝内经全文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全文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全文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是一本古代的中医经典,包括两部分,分别是《素问》和《灵枢》。

以下是部分黄帝内经的原文及译文:
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原文:天风解堵,地风解濡,人风解肌。

人合于四时之大变者,天风解肌,地风解肌……风者,人之所以在天地之间也。

译文:天风能治疗肌肉的疼痛和僵硬,地风能治疗湿气的滞留,人风能治疗肌肤病。

人类与四季轮换相适应,天风可治疗肌肤病,地风可治疗湿气滞留……风,是人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因素。

2.《素问·生气通天论》
原文:夫生气之亏,上工于神枢,下系于肌肉,其寿命早衰,肺气先丧。

译文:生命力不足,首先影响人的精神,然后影响到肌肉,导致寿命缩短,肺气先衰。

3.《灵枢·本神》
原文:人有五脏,五脏之合气为阳,阳和盛,则五脏皆受气,血脉和行。

译文:人体有五个脏器,五脏合理的气血流动是阳气,阳气充足时,五脏都能正常接受气血的滋养,血脉流通顺畅。

以上是黄帝内经部分文段原文及译文,这本经典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中医学和人体健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译文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

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

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

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藩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

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症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

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泄病。

冬天的三个月,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垫藏的时令。

当此时节,水寒成冰,大地开裂,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把它密藏起来一样;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

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痰厥之疾。

国学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梁冬 文字版

国学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梁冬 文字版

国学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梁冬文字版国学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1-141 木火水土经文: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之中医太美。

那对面呢,依然是最近人气暴涨的徐文兵徐小周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很多人说您有这个赵忠祥的声音哦。

徐文兵:哎哟,不知道是夸我呢还是骂我。

梁冬:是的,我们在过去的十三周里面呢,粗略的讲了讲上古天真论,和大家一起向这个徐老师学习了一遍,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这个四气调神大论,是《素问》的第二篇,徐文兵:对。

梁冬:请徐老师这个给我们破一下题, 徐文兵:为什么讲“四气养神大论”呢,首先我们在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里面就聆听了黄帝的老师岐伯的谆谆的教诲,诲人不倦,他反复几次提到:第一,他指上古之人呢,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这种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的变化去定出一些规则去做;后来他指出一些不善于养生的人呢,说他们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这个不时御神指什么呢, 梁冬:就是不按照时间。

徐文兵:不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那个生命的节奏,上次节目我记得你就重点提出生命是一个节奏,是,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的话,就过得很顺。

否则的话,就呛着,很累。

所以他在那个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中也提到了,特别说,圣人、贤人也是根据调于四时,他根据四季的变化去安排自己的身心作息节律。

所以呢,一个调于四时他就扩展开来在第二篇紧跟着就来讲了,他归结成一篇大的题目,叫四气调神大论。

梁冬:那调神又作何解释, 徐文兵:调神就是说人的意志,就是我们后天出生以后,被培养出来这种后天的理性的思维,是可以干什么呢,是可以慢慢学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设自己的魂魄,魂魄是先天赋予你的,你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这种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也就是说,让你先天赋予的那个神的本能,就是符合按照你的意愿,去按照一种新的规律,去做。

黄帝内经之四季调神大论篇

黄帝内经之四季调神大论篇

黄帝内经之四季调神大论篇
春三月,称为发陈,寓意推陈出新,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大自然生机博发,应当夜卧早起,在庭外散步,披开束发,舒缓身体,使神志随着生发之气而舒畅,与春生之气相适应,为养生的方法,违背这个方法,会伤到肝,到了夏天会发生寒变,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差,供给夏天成长的条件也差。

夏三月,称为蕃秀,寓意草木繁盛,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天地阴阳之气上下相通,应该夜卧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心中没有郁怒,会使容色秀美,身体的肌理宣通,阳气疏于外,与夏长之气相应,是养长的方法,违背了这个道理,会损伤心气,到了秋天会患疟疾,这是因为夏长的基础差,供给秋天收敛的能力也差了。

秋三月,称为容平,寓意草木成熟,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天气劲急,地气清明,应当早卧早起,保持意志安定,从而舒缓秋天劲急之气对身体的影响,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不使意志外驰,使肺气清和均匀,与秋收之气相应,是养收的方法,违背了这个方法,冬天会生消化不良的泄病,这是因为秋收的基础差,供给冬天潜藏之气的能力也就差了。

冬三月,称为闭藏,寓意生机潜伏,节气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万物因寒冷的天气潜伏闭藏,河水结冰,大地冻裂,不能搅动阳气,应该早睡晚起,一定等太阳出来再起床,使意志如伏似藏,心里充实,避开寒凉,保持温暖,不要让皮肤开张出汗,而频繁耗伤阳气,与冬藏之气相应,是养藏的方法,违背了这个道理,会损伤肾气,到了春天会得四肢枯萎,软弱无力的痿厥病,这是因为冬藏的基础差,供给春天生养的基础也差。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课件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课件


(哮喘、痰饮)(帮助时令长旺之阳气
培人体真阳,
弥补冬时阳气之不足,
减轻或预防发作)
• 阴虚,入夏即发之夏病——冬治予养阴药物——生脉散 (疰夏)
(三)治未病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四时养生的理论依据和主 要养生方法。 2、谈谈你对“治未病”的认识。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题解与内容提要
• 四气,指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 化作用和规律。神,即人的精神意志活动。 顺应四时的生化作用和规律来调摄精神意志 活动,称为四气调神。
• 本篇提出顺应四时之气调摄精神意志的方法, 并从“从”、“逆”两方面反复论证顺应四 时之气调摄精神意志的必要性。提出“春夏 养阳,秋冬养阴”、“治未病”的重方法。 2、掌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原则 及其应用价值。 3、理解“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 之本也”的含义及在《内经》理论体系中的 意义。 4、理解“治未病”的含义及在养生学说中的 地位。
经文分析
一、顺应四时气象规律调摄神气的方法及违背 这一规律引起的不良后果
(一)四时的生化规律
(二)四气调神法 顺应四时,调精养生
重视四时和五脏的关系 养神与养形
(三)逆四时的危害
二、借天道失常以说明养生的重 要性
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 意义
(一)四时阴阳乃万物之根本
(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养生 临床
1、参时调阴阳 2、顺时用药 3、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 阳虚,入冬即发之冬病——夏治予养阳药物——金匮肾气丸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春季养生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春季养生

“发陈”就是推旧出新,春天是生发的时候,树木都长了嫩芽,天地俱生,天地都开始生起来,万事成物都开始生长了。

这时养生夜卧早起,晚点睡,但也不要超过子时,太阳出来就起来,万物都在生发。

广步于庭,步在古代就是慢慢地走,慢慢的在院子里走,披发缓形,披着头发,放松心情,缓形,就是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

以使志生,志是肾精的神,使肾精的精气一点点升起来,生而不杀,赏而勿罚,要给予,不要掠夺,要奖赏,不要处罚。

春天你折一枝花,冬天就少收一串果,让它好好的长。

对于我们的宝宝,这个季节,尽量的去顺从他,使他保持身心愉悦,才能更好的完成第天读经典的任务。

这个顺从,也是有限度的,不能因为春天的生发之机,就无原则无限制的顺从孩子,肝木过旺了,也会导致脾胃土的虚弱,也要用点辛温的食物来克制一下。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如果不这样,违背它,就伤肝,肝木生心火,如果春天没养好,给夏天的东西就少了,就易病。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苗不好,夏天自然就长不到,人体也是一样道理,春天不注意保养,夏天就得病了。

志是肾精的神,五脏皆有其神,神就是脏腑之气特别足了以后的外观,称之为神。

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肾藏志,脾藏意肾的神明为志。

就是一种收藏的特性,收藏的能力。

这种收藏能力特别强的话,人的志向就特别地远大。

插一下魂魄。

魄,我们常说的魄力是一个人做事有没有决断性,在中医里是肺的神,肺气足以后的外现。

魂,我们常人理解生命就是离开身体之后的那个不可见不可摸的东西,肝开窍于目,眼睛是神的外散,是肝魂,肝脏功能稳定,不会魂不守舍。

肝主魂肺主魄,平常两个就象夫妻一样是在一起的,魂魄分离就是魂往上走,走的是嘴巴或鼻子。

魄往下走,最后走魄门(肛门),魂往上走,走的是嘴巴或鼻子。

一分离,人也就没命了。

还有五志,五种情绪:喜怒忧思恐,分别对应心肝脾肺肾。

五脏还有其他的象:五窍、五华、五色、五味等这些,以后我们有机会单独在五藏中详细学习一下。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翻译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翻译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翻译《黄帝内经》中讲到“四气调神大论”:四气,指春夏秋冬四时的生化特点;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活动。

主要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以调摄精神情志,保持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春季三月,万物复苏,自然界欣欣向荣。

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开头发,穿着宽松的衣物,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承受春天万物的生发而舒畅活泼,充满生机。

对待事物,也要顺应此时的生长之性,不应该抑制其生发。

这正是顺应“春生”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则会伤及肝脏,以致夏天容易发生寒性病变,出现阳气不足的病症。

夏季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相互交汇,自然界一片繁荣秀丽。

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并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

这样能够使阳气充分宣泄。

这正是顺应夏季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了这种法则,就会损伤心脏,以致秋天易发疟疾,减少了供养秋天的精气,致使冬季也较易生病。

秋季三月,秋高气爽,暑湿消失,自然界丰收平定。

此时,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起居上,人们应早睡早起,大体以与鸡活动的时间一致为宜。

精神情绪要保持安定平静,以缓解秋凉对人体的伤害;内敛神气而不外泄,可保持平定,有助于肺的清肃。

这就是秋季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则会对肺脏有损伤,以致冬天容易发生完谷不化所致的泄泻,从而减少了供给冬天贮藏的精气。

冬季三月,水冷成冰,地寒而裂,自然界草木凋零,万物伏藏。

这时人们要减少活动,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

要早睡晚起,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再起床,才能避免寒气侵袭。

精神情绪要保持平静,同时还应当躲避寒气,注意保暖,不要轻易使皮肤开泄而出汗,以免阳气散失。

这就是冬季的养生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伤害肾脏,以致春天会发生痿病和厥病,而且供给春天的生发之精气就减少了。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春季养生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春季养生

“发陈”就是推旧出新,春天是生发的时候,树木都长了嫩芽,天地俱生,天地都开始生起来,万事成物都开始生长了。

这时养生夜卧早起,晚点睡,但也不要超过子时,太阳出来就起来,万物都在生发。

广步于庭,步在古代就是慢慢地走,慢慢的在院子里走,披发缓形,披着头发,放松心情,缓形,就是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

以使志生,志是肾精的神,使肾精的精气一点点升起来,生而不杀,赏而勿罚,要给予,不要掠夺,要奖赏,不要处罚。

春天你折一枝花,冬天就少收一串果,让它好好的长。

对于我们的宝宝,这个季节,尽量的去顺从他,使他保持身心愉悦,才能更好的完成第天读经典的任务。

这个顺从,也是有限度的,不能因为春天的生发之机,就无原则无限制的顺从孩子,肝木过旺了,也会导致脾胃土的虚弱,也要用点辛温的食物来克制一下。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如果不这样,违背它,就伤肝,肝木生心火,如果春天没养好,给夏天的东西就少了,就易病。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苗不好,夏天自然就长不到,人体也是一样道理,春天不注意保养,夏天就得病了。

志是肾精的神,五脏皆有其神,神就是脏腑之气特别足了以后的外观,称之为神。

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肾藏志,脾藏意肾的神明为志。

就是一种收藏的特性,收藏的能力。

这种收藏能力特别强的话,人的志向就特别地远大。

插一下魂魄。

魄,我们常说的魄力是一个人做事有没有决断性,在中医里是肺的神,肺气足以后的外现。

魂,我们常人理解生命就是离开身体之后的那个不可见不可摸的东西,肝开窍于目,眼睛是神的外散,是肝魂,肝脏功能稳定,不会魂不守舍。

肝主魂肺主魄,平常两个就象夫妻一样是在一起的,魂魄分离就是魂往上走,走的是嘴巴或鼻子。

魄往下走,最后走魄门(肛门),魂往上走,走的是嘴巴或鼻子。

一分离,人也就没命了。

还有五志,五种情绪:喜怒忧思恐,分别对应心肝脾肺肾。

五脏还有其他的象:五窍、五华、五色、五味等这些,以后我们有机会单独在五藏中详细学习一下。

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注释

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注释

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发:草木发芽。

陈:敷陈,草木枝叶舒展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自然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广步于庭:广步,缓步.庭,堂前阶也。

被:同“披”,披散,散开,解开。

以使志生:言使人的情志宣发舒畅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予,赏,指精神,行为活动顺应春阳生发之气,杀,夺,罚,指精神,行为活动违逆春阳生发之气。

强调人需顺应生发养长之道.养生:养护(春天的)生机寒变,奉长者少。

寒变:阳气虚损的寒性病变奉长者少:供给夏季的茂长之气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蕃秀:万物(主要是草木)茂盛壮美.蕃,茂也,盛也,秀,华也,美也.天地气交:“岁气阴阳盛衰,其交在夏,故曰天地气交”华实:均用作动词,意为开花结实,华,同“花”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华英成秀:华英指草木的花叶。

此比喻人的容色神气。

秀,草木开花,此比喻人因气机旺盛而容光焕发的样子。

外,此夏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痎疟:疟疾的总称。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冬至重(虫)病:至,到,来临。

重病,别的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容平:盛满.形容秋季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景况。

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与鸡俱兴:跟鸡同时作息.意同“早卧早起”,兴,即起床,此指作息。

秋刑:深秋(霜降后)的肃杀之气。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飧泄:水谷杂下,完谷不化的泄泻。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闭藏:生机潜伏,阳气内藏。

坼(彻):裂开。

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使神智内藏,就像军队之埋伏,人有隐私,心有所获等一样。

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注释

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注释

四气调神大论之阳早格格创做秋三月,此谓收陈,天天俱死,万物以枯,夜卧早起,收:草木收芽.陈:敷陈,草木枝叶舒展天天俱死,万物以枯:自然界焕爆收机,万物果此欣欣背枯广步于庭,被收慢形,以使志死,死而勿杀,予而勿夺,广步于庭:广步,慢步.庭,堂前阶也.被:共“披”,披集,集启,解启.以使志死:止使人的情志宣收舒畅赏而勿奖,此秋气之应,养死之讲也.顺之则伤肝,夏为死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奖:死,予,赏,指粗神,止为活动适合秋阳死收之气,杀,夺,奖,指粗神,止为活动违顺秋阳死收之气.强调人需适合死收养少之讲.养死:保护(秋天的)死机热变,奉父老少.热变:阳气真益的热性病变奉父老少:供给夏季的茂少之气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天气接,万物华真,夜卧早起,蕃秀:万物(主假如草木)茂衰壮好.蕃,茂也,衰也,秀,华也,好也.天天气接:“岁气阳阳衰衰,其接正在夏,故曰天天气接”华真:均用做动词汇,意为启花结真,华,共“花”无厌于日,使志无喜,使华英成秀,使气得鼓,若所爱正在华英成秀:华英指草木的花叶.此比圆人的容色神气.秀,草木启花,此比圆人果气机旺衰而容光抖擞的格式.中,此夏之应,养少之讲也.顺之则快乐,秋为痎疟,痎疟:疟徐的总称.奉支者少,冬至重病.冬至重(虫)病:至,到,光临.重病,别的病.秋三月,此谓容仄,天气以慢,天气以明,早卧早起,容仄:衰谦.形容秋季万物果真歉谦,已经老练的境况.取鸡俱兴,使志安靖,以慢秋刑,支敛神气,使秋气仄,取鸡俱兴:跟鸡共时做息.意共“早卧早起”,兴,即起床,此指做息.秋刑:深秋(霜落后)的肃杀之气.支敛神气,使秋气仄,无中其志,使肺气浑:支敛神气而不过露,进而使肺气浑肃.无中其志,使肺气浑,此秋气之应,养支之讲也,顺之则伤肺,冬为飧鼓,奉躲者少.飧鼓:火谷纯下,完谷不化的鼓泻.冬三月,此谓关躲,火冰天坼,无扰乎阳,早卧早起,关躲:死机潜伏,阳气内躲.坼(彻):裂启.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藏,若有公意,若已有得,去热便使志若伏若藏,若有公意,若已有得:使神智内躲,便像军队之埋伏,人有隐公,心有所获等一般.温,无鼓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躲之讲也.顺之则伤肾,秋为痿厥,奉死者少.痿厥:四肢痿强顺热之病.天气浑洁光彩者也,躲德不只,故不下也.天明则日躲德不只:上天化死万物之讲躲而不露并健云不息.下:衰减.天明:指天上阳霾包围,晦暗不浑.明,通“萌”,“萌”又通“受”.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关塞,天气者冒明,云雾不粗,空:通“孔”指孔穴,孔窍.阳气:指天上之气.冒明:不克不迭萌收降下.冒,不,无.明,通“萌”,萌死.粗:通“阴”.则上应黑露不下.接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黑露:指苦露.接通不表:天之气取天之气的接感,亦即阳阳的接感不会爆收.施(易):延绝.名:下大,巨大.多死.恶气不收,风雨不节,黑露不下,则菀稿不枯.贼恶气:指有害于万物死少的恶劣气候.菀稿(yu gao逢搞):干枯,枯萎.菀,枯萎.稿,通“槁”.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天四时不相保,取讲相得,则已央贼风:指自然界中不仄常的,能给万物戴去妨害的邪风.数(朔),一再.已央:不到一半.央,中.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偶病,万物不得,气愤不竭.偶病:“偶,当为“苛”,苛,亦病也.”顺秋气,则少阳不死,肝气内变;顺夏气,则太阳不少阳:应于秋之肝的死“气”(死收之气).肝气内变:肝气内郁爆收病变.变,即,变动,病变.太阳:应于夏之心的“少”气(滋少,少养之气).少,心气内动;顺秋气,则太阳不支,肺气焦谦;顺冬气,太阳:当为“少阳”,应于秋之肺的“支”气(支敛之气)则少阳不躲,肾气独重.独:通“浊”,治,指功能得常.妇四时阳阳者,万物之根原也,所以圣人秋夏养阳,妇四时阳阳者,万物之根原也:四时阳阳,泛指四季之气的变换变更.秋冬养阳,已从其根,故取万物重浮于死少之门.顺其根,则伐其原,坏其真矣.故阳阳四时者,万物之末初也,死真:当为“身”.死之原也,顺之则灾害死,从之则苛徐不起,是谓得讲.讲者,圣人止之,笨者佩之.圣人:指明黑养死之讲并达到了最下地步的人.从阳阳则死,顺之则死,从之则治,顺之则治.反顺阳阳:指上文四时阳阳.为顺,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已病,不治已治治内格:指违背四季阳阳所致的正在体内爆收的十足病变.不治已病治已病:不是正在死病之后才去治疗,而是正在还不死病的时间便举止防止.已治,此之谓也.妇病已成而后药之,治已成而后治之,药:用药治疗.譬犹渴而脱井,斗而铸锥,不亦早乎!锥:指刀兵,兵戈.。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天阳气上升,渐渐向外发散,所以生育万物,显示出应有之姿容。

这就叫“发陈”。

这一时节之中,天气温,地气发,天地相应,温发相和,故万物滋荣。

相较于秋日早卧早起、冬日早卧迟起的要求,春天的养生法则中,最重要之处在于要“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是说春天人们应多走走,在公园里散步,把冬日在身体里积蓄的潜能发散出来。

庭”,古时指屋外面,院子里面的空间,在这样的地方“广步”,是提醒我们春季要避免风寒。

春寒料峭,吹到身上,还是会伤害到我们宝贵的阳气。

俗话常说“春要晤”,就是同样的道理。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古人认为,这段时间里,多给周围人一些鼓励、帮助的话,不光是对对方,对自己也会带来一年好运的好兆头。

所以古时的处罚之刑,不会放在春天,一定是秋后。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如果不遵守春季养生方法,会伤害到肝的功能。

这是因为,春属木,人体五脏之中,肝也属木,不按照春季养生方法行动,肝气得不到良好的滋养,本该属火、充满温煦的夏,就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奉长”之资,反为“寒变”。

中医认为,春应于肝。

从饮食上: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曾指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

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补益脾胃。

如: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菠菜、春笋、香椿叶、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大枣、山药等;此外,要多吃大葱、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温性食物,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

应少吃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它们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

忌吃羊肉、狗肉、鹌鹑、荞麦、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及辛辣物等。

从情志上:肝气喜条达,故不宜抑郁而宜疏泄。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一部古代中医的宝典,它讨论了自然环境、天地运行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这部书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于中医的理念和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中医所依据的理论框架,其中“四气”指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象变化,而“调神”则强调人体心灵的调整。

书中将自然界与人体相联系,说明每个季节的自然气息会影响人们的神、气、血、津液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

例如,在春季人体活动量应当相应增加,以适应春季气候的变化,预防一些积习难除的疾病。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提出了中医调理身体健康的方法。

在中医里,治疗疾病不仅是医治病症,更重要的是改变整个身体环境,恢复身体的自愈能力。

因此,中医强调的是预防,而不是治疗。

在《四气调神大论》中,作者提出了如何通过饮食、运动、情志调节等方式来调整身体,预防疾病和提高免疫能力。

通过读这本书,我也明白了“治未病”的理念,预防重于治疗的道理。

总之,《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中医的经典之一,它常被视
为中医养生、调理身心的指南。

阅读它,让我更好地认识到了人体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也让我认识到了中医对于身体健康的预防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健康地生活。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读完《黄帝内经》里的《四气调神大论篇》,心里头那个滋味儿,就像是喝了碗温润的老火汤,暖胃又暖心。

这书里头讲的是四季怎么跟着天地的节奏走,咱们的身体该怎么调理,才能活得健健康康,精神头十足。

春天那会儿,万物复苏就像咱的心情也得跟着春暖花开。

书里说要“春三月,此谓发陈”,就是让咱们多动动,把冬天攒的那股子懒劲儿给散了,整个人就像小草一样,得往外冒新绿。

想想还真是,春天出去走走,心情都敞亮多了。

夏天一到热浪滚滚,咱们得学会“夏三月,此谓蕃秀”,就是顺应这股子热烈劲儿,让身体也旺盛起来。

但别忘了热天也得悠着点,别把自己晒蔫了,多喝水心静自然凉嘛。

秋天那是个收获的季节,“秋三月,此谓容平”,这时候得开始收收心,养养神了。

就像果实慢慢成熟,咱们也得学会沉淀,早睡早起让身心都慢慢放松下来,准备迎接冬天。

说到冬天“冬三月,此谓闭藏”,这季节就适合窝家里,多添衣保暖,养精蓄锐。

就像是树木落叶归根,咱们也该减少消耗,好好休息为来年的春天蓄力。

这一篇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咱们的身体跟大自然是一脉相通的。

顺着四季的变化去生活,不强求不违逆,身体自然就硬朗了。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简单又实在。

《四气调神大论篇》就像是老祖宗留下的生活指南,让人读了心里踏实,行动有谱。

咱们现代人,真该多学学这些老理儿,活得更贴近自然,更懂得爱惜自己。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1)读完《黄帝内经》里的“四气调神大论”,心里头跟开了窍似的,亮堂了不少。

这书啊就像老一辈传下来的生活智慧,教咱们怎么跟着四季的节奏过日子,身体才能棒棒的。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咱也得活动活动筋骨,多出门走走,让心情像那花儿一样绽放。

夏天热乎得注意别让自己太累,中午小憩一会儿,晚上早点睡,这样白天才有精神头。

秋天呢天高气爽,适合早睡早起,多呼吸新鲜空气,心情也会舒畅不少。

冬天嘛就得藏精蓄锐了,少出门多休息,养足精神迎接新的一年。

古人说的这些,听着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读完《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心里头那个暖洋洋的,就像是春日里晒着太阳,舒服得很。

这篇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讲的是四季变化怎么影响咱们的身体,还有怎么跟着季节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才能活得健健康康的。

首先啊它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咱也得像小草一样,精神头儿得提起来。

得多出去走走,吸吸新鲜空气,心情也要像花开那样,美美哒。

这就叫“春三月,此谓发陈”,得让身体里的阳气也跟着自然界一起冒冒头。

到了夏天热浪滚滚,咱们得学学大树,根深叶茂虽然天气热,但心要静别让火气上头。

饮食上清淡点,多喝水别跟天气较劲。

这就是“夏三月,此谓蕃秀”,让身体的能量像夏天的植物一样旺盛,但又不失清凉。

秋天一到金风送爽,万物开始收藏。

咱们也该收收心,少些燥动多些宁静。

穿衣加点衣裳,别着凉情绪上也要平和,别让秋愁缠身。

这叫“秋三月,此谓容平”,让身心都准备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天嘛冷得让人直打哆嗦,这时候就得学学动物冬眠,多休息养精蓄锐。

吃点温补的东西,让身体暖和起来,心情也得暖洋洋的,别让寒气伤了身。

这就是“冬三月,此谓闭藏”,让身体的能量好好藏着,等待来年春天的爆发。

读着这些感觉像是老朋友在耳边轻声细语,提醒我顺应自然,活出自己的节奏。

这书不仅讲道理,还透着一股子人情味,让我觉得养生不是啥难事儿,就是跟着季节的脚步,好好爱自己。

总之《四气调神大论篇》就像是四季的智慧锦囊,读一遍心里就亮堂堂的。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读后感(1)读完《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感觉像是喝了一碗老中医熬的汤药,苦涩中带着回甘,让人回味无穷。

这书啊就像是咱家的老长辈,讲的是四季更替,人的生活也得跟着变。

春天万物复苏,咱们就得多出去走走,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夏天热辣辣的,得注意别中暑了,多喝水找凉快地方歇息;秋天干燥,得多吃点滋润的东西,别让身体干巴巴的;冬天寒冷,得保暖早睡晚起,养精蓄锐。

这四季的变化,就跟咱人的作息饮食息息相关,照顾好自己,才能活得舒坦。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内经阐述河图洛书、易经之医之用、五运六气、正邪辩证、阴阳辩证、气血辩证、六气辩证、六经辩证、三焦辩证等。

下面是《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篇,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春三月,此谓发陈1,天地俱生,万物以荣2,夜卧早起3,广步于庭4,被发缓形,以使志生5,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6,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7。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8。

1 王冰春阳上升,气潜发散,生育庶物,陈其姿容,故曰发陈也。

所谓春三月者,皆因节候而命之,夏秋冬亦然。

杨上善陈,旧也,言春三月,草木旧根旧子皆发生也。

张介宾发,启也。

陈,故也。

春阳上升,发育庶物,启故从新,故曰发陈。

2 王冰天气温,地气发,温发相合,故万物滋荣。

杨上善天之父也,降之以德,地之母也,资之以气,德之与气,俱能生也,物因德气,英华开发也。

张介宾万象更新也。

3 杨上善春之三月,主胆,肝之腑,足少阳用事,阴消阳息。

故养阳者,至夜即卧,顺阴消也。

蚤字,古早字。

旦而起,顺阳息也。

4 王冰温气生,寒气散,故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张介宾广,大也。

所以布发生之气也。

5 王冰法象也,春气发生于万物之首,故被发缓形,以使志意发生也。

杨上善广步于庭,劳以使志也。

被发缓形,逸以使志也。

劳逸处中,和而生也。

故其和者,是以内摄生者也。

张介宾缓,和缓也。

举动和缓以应春气,则神定而志生,是即所以使也。

后仿此。

6 王冰春气发生,施无求报,故养生者必顺于时也。

张介宾皆所以养发生之德也。

故君子于启蛰不杀,方长不折。

予,与同。

7 王冰所谓因时之序也。

然立春之节,初五日东风解冻,次五日蛰虫始振,后五日鱼上冰。

次雨水气,初五日獭祭鱼,次五日鸿雁来,后五日草木萌动。

次仲春惊蛰之节,初五日小桃华,新校正云:详“小桃华”《月令》作“桃始华”。

次五日仓庚鸣,后五日鹰化为鸠。

次春分气,初五日玄鸟至,次五日雷乃发声,芍药荣,后五日始电。

次季春清明之节,初五日桐始华,次五日田鼠化为鴽,牡丹华,后五日虹始见。

四季调神大论原文及译文

四季调神大论原文及译文

四季调神大论原文及译文1、四季调神大论原文如下: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气至哉!星辰不明,则时候不见,万物变黑,独不见事,则百官乱,百事错,天下冥冥,无形杀也。

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霜不降,则百草凋。

百草凋,则百生过程;反四时之气,至于病人。

阴阳相失,而精气不各施行;动作以时而息,乃innings于厥首。

司岁备物,则阴阳调、风雨时、内外相袭,一气专定;风雨无隙、邪气不能深入、疾不生、所有益;生而勿夺、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2、四季调神大论译文如下: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天地间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

人们应该晚睡早起,穿上宽松的衣服,到户外散步。

让头发松开,让衣带松开,让全身的筋骨放松,让意志焕发。

不要滥杀生灵,多施与财物给别人,多加赏赐而不惩罚。

这是适应春季气候、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背了春季的养生方法,就会伤及肝脏功能。

如果肝脏功能受伤,就会使供给夏季长养的力量减少。

夏季的三个月,是草木茂盛、万物盛长的季节。

这时天地之间的阳气已经交合,外界环境非常炎热干燥。

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使身体适当出汗,保持清凉愉快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天阳气上升,渐渐向外发散,所以生育万物,显示出应有之姿容。

这就叫“发陈”。

这一时节之中,天气温,地气发,天地相应,温发相和,故万物滋荣。

相较于秋日早卧早起、冬日早卧迟起的要求,春天的养生法则中,最重要之处在于要“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是说春天人们应多走走,在公园里散步,把冬日在身体里积蓄的潜能发散出来。

庭”,古时指屋外面,院子里面的空间,在这样的地方“广步”,是提醒我们春季要避免风寒。

春寒料峭,吹到身上,还是会伤害到我们宝贵的阳气。

俗话常说“春要晤”,就是同样的道理。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古人认为,这段时间里,多给周围人一些鼓励、帮助的话,不光是对对方,对自己也会带来一年好运的好兆头。

所以古时的处罚之刑,不会放在春天,一定是秋后。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如果不遵守春季养生方法,会伤害到肝的功能。

这是因为,春属木,人体五脏之中,肝也属木,不按照春季养生方法行动,肝气得不到良好的滋养,本该属火、充满温煦的夏,就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奉长”之资,反为“寒变”。

中医认为,春应于肝。

从饮食上: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曾指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

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补益脾胃。

如: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菠菜、春笋、香椿叶、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大枣、山药等;此外,要多吃大葱、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温性食物,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

应少吃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它们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

忌吃羊肉、狗肉、鹌鹑、荞麦、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及辛辣物等。

从情志上:肝气喜条达,故不宜抑郁而宜疏泄。

因此,春季尤应重视精神调摄,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达到防病保健康之目的。

夏三月指农历的四、五、六三个月。

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素问吴注》:夏三月,此谓蕃秀,蕃,音烦。

物生以长,故蕃茂而华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故言天地气交。

阳气施化,阴气坚成,故言万物华实也。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夜卧早起,缓阳气也。

无厌无怒,宽志意也。

缓阳气则物化,宽志意则气泄。

物化则华英成秀,气泄则肤腠宣通,时令发扬,故所爱顺阳而在外也。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长,上声。

夏气养长,人道应之。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痎,音皆。

逆,谓失其养长之令也。

心象火,旺于夏,失其令则心伤。

至秋金王而令而清肃,火气不得宣发,外与之争,金胜则寒,火胜则热,是为痎疟。

夜发谓之痎,昼发谓之疟,义详《疟论》。

夏令主长,秋令主收。

既失其长,何以能收?故云奉收者少。

冬至水胜,火为所克,故冬至重病。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此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氦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天地气交,天为阳,清阳日温。

地为阴,浊阴日腾。

阴阳相交,道气动,变云变雨。

立夏之后,万物生长,蕃衍繁茂。

草叶碧绿,鲜花含苞吐蕊。

鲜花得阳光雨露而竞相开放,秀色诱人。

值此阳气外泄,宜夜卧早起。

令人白天神清气爽,毫无倦意。

心情愉快,心志平和而无怒气。

风和日丽,宜外出旅游。

到大自然中去淘冶心志,这是适应夏气,夏三月养长之道。

何谓养长?缘于春生夏长,故谓养长。

夏三月孟夏时分,蛤蟆群鸣,蚯蚓频出。

栝楼生长,苦菜嫩绿青秀。

麦粒饱满,故孟夏第二个节气称小满。

孟夏时节,晴雨相间,阴雨多于晴好。

这时节,细菌病毒繁殖生长,人们易被感染,注意预防流行病。

中药对预防流行病有一定作用,自温病大家叶天士始,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为华夏人防治温热病、疫疠保驾健身。

仲夏螳螂生,伯劳鸟开始鸣叫,百舌鸟从立春始叫,夏至却不叫了。

鹿角脱落,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花开。

初麦有芒,芒种收麦。

收麦时要注意安全,预防过敏性皮炎。

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避免农药中毒(专题)。

南方已入梅,西到秦巴山地、贵州高原,东到长江中下游,南到南岭,北到淮河流域。

梅雨时节,梅子熟了,故称梅雨。

梅即霉,亦叫霉雨。

霉雨时节,空气潮湿,要注意食物发霉,预防霉菌感染。

夏至时,阴阳相争,白天长,夜缩短。

人们宜心静勿躁,止声色,饮食宜清淡。

季夏凉风始至,蟋蟀出,鹰初飞。

夏夜草丛中,萤火虫闪光。

季夏时节,树木繁盛,大雨时行,土湿暑生。

暑为炎热,小暑后出梅。

中伏入大暑,要预防中暑。

人之情,欲长寿而恶夭折,欲安宁而恶危害,欲名利而恶羞辱,欲安逸而恶疲劳。

四欲得,四恶除,人心舒适而快乐,四欲得在于治身以长寿。

但人们必须退嗜欲以治身,嗜财则财大气粗,嗜色则不啬而精竭,不治身而先夭,此非养生长寿。

《吕氏春秋》请听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正是仲夏时节,宁静中鹊飞蝉鸣,蛙声一片,静夜中自然而优美的乐章。

同时稻花香飘散在夜空中,人们祈祷着丰收,期盼着一个好年景。

辛弃疾触景生情,忧国忧民。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远天七八个星,近山两三点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山河破碎。

和平中风雨欲来,收复山河忽见路转溪桥,充满着崇高的爱国情操。

正所谓退嗜欲以治身,宁静致远,养生长寿。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容”就是容纳,“平”就是平和,意思是秋气是平和而宽容的收纳之气。

天气以急,中医认为秋对应燥气,这里的“急”说的是燥气的性质:肃敛、不由分说。

燥气就是收敛之气,“燥”从火,就是用火热之气来凝敛。

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北京的夏天有很长一段时间叫“桑拿天”,这个时期家里的衣服、墙壁、地板都是潮乎乎的。

可是入秋后,能明显感觉到家里的东西全变干燥了,这就是燥气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抽干水分留下重要的形质。

地气以明,说的是地气一上来,就显出干燥的气象,所以我们经常用“秋高气爽”形容秋天。

为什么能够秋高气爽呢?因为燥气属“金”。

“金”又是什么概念?燥就是把一切都燥干的意思,而燥干了之后的东西就会很密固,就会收得特别紧,这就叫“金”,金气就是收敛之气。

什么叫金属,金属是收敛得最纯粹的东西,收敛之气最足。

像金子就特别明澈,而那些水晶之类的结晶品都是非常亮的,都是指这个概念。

早卧早起,天地的收敛之气开始发挥作用了,人就应该早睡早起。

晚上10点睡觉,11点就能养肝胆之气,不然你的肝胆死活是养不起来的。

尤其嗜酒的男人,老喝酒最损肝胆,然后再夜里不睡觉,就更加损坏,所以现代男性的肝病越来越多,都是自己的习惯在造病,别怨别人。

与鸡俱兴,金鸡报晓,早晨太阳一出来,公鸡就打鸣、活跃起来了,人这个时候也应该顺应自然的气机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

属相中讲“酉鸡”。

酉时为肾精当令,所以这里的“鸡”代指肾精,“与鸡俱兴”就是人随着肾精的生发而起。

如果凌晨3点到5点人经常会醒来,这是生命处于低水平状态的表现,因为这表示你身体的收敛之气没了,收不住阳气,天还没亮,阳气就飘到了体表,准备应对病人一天的耗散了。

使志安宁,肾藏志,顺应了秋收之气,就能使肾精不妄动。

说句实在话,秋天性生活都要有所收敛。

动物交媾都是春天和夏天最疯狂,秋天和冬天非常少见,有些动物甚至干脆冬眠。

动物是最遵守自然法则的,要不是因为外来伤害送命的话,绝对都是“尽其天年”的。

人呢,现在成了抛开季节性规律的动物,随时随地就可以耗散自己,耗散了身体就会得病,还是逃不出自然规律(俗谓“天命”)。

以缓秋刑,舒缓秋天的肃杀之气。

秋后问斩。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把神收回来,使秋气平,让秋气不那么肃杀。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不要再往外扩散了,这样就能够使肺气比较清肃。

此秋气之应,这是秋天时正常的人和自然的对应。

养收之道也,养收敛,秋天就是酉时,酉时主气味的味。

大蒜和辣椒气味最厚,但不入药。

古人认为大蒜入气分,凡是入气分的药,都走清窍,如人体的眼睛,小便。

大蒜气味厚重,吃后会流眼泪,小便有味。

中药虽取其偏性,但也是因人而定。

大蒜、辣椒每人承受量不一样,能吃多少吃多少。

辣椒走味道,入味就是入血分,血、味道都属于阴。

入血分的药走人的浊窍,如口,大便。

辣椒吃多了,会生口疮,肛门疼痛。

秋天就是味厚,果实,所谓五谷,要取其味,味入血分,万物收获,要吃入血分的层面。

逆则伤肺,如果忤逆了它,就会伤肺,因为肺对应秋天。

冬为飧泄,飧是夕食,晚饭,飧泄是食谷不化,吃的东西没有消化就拉出来了。

肺与大肠成表里,如果肺气虚弱,大便成形能力就会很差。

这些毛病冬天就会显出来。

奉藏者少,收敛气没收住,奉献给冬天的东西很少,藏不住。

(以上内容为曲黎敏主讲的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

”你们看,到了秋天,晚上睡觉的时间就要变了,不能再夜卧了,而是要早卧。

也就是说,不能挨到十点半才睡觉了,在九点半就要考虑上床了。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秋天是开始收敛的季节,大地进入回收,阳气要回收啊,一切都在收敛。

“此谓容平。

”“容平”是什么意思呢?容就是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地需要一个平衡。

前面的春生、夏长,都是在往外扩散,往外释放,那么,到了秋天,就该收敛了,就要回过来调整、回收,以便达到一个和谐和平衡的状态。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我们形容秋天时,常常会说“秋高气爽”。

到了秋天啊,天气会怎么样呢?会往上走了!结果呢,秋天的夜空就会非常的清朗,一览无余;月亮也会特别的清明,这就是“天气以急”的结果。

“地气以明”,“明”是“明澈”,这句话是说,到秋天的时候,地气也会往下走了。

结果呢,池塘里的水就会变得清澈。

春夏的时候,地气是向上的,所以,那个时候,池塘的水往往是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