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常用实验操作技术

合集下载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十二 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十二  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

实验十二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一)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别原理及实验技术。

2.能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检品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

3.认真做好预试验记录,正确书写实验报告。

(二)试验材料本实验中的供试液(品),可根据各类成分鉴别实验的具体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各类成分或含相应成分的药材提取物,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进行准备。

需要鉴别的主要药物成分的类型有:生物碱、糖、苷、氨基酸、蛋白质、鞣质、黄酮、蒽醌、香豆素、强心苷、皂苷、挥发油、油脂、有机酸等。

(三)实验原理中药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很多,在提取分离某种有效成分之前,一般可先通过简单的预试验,初步了解药材中可能含有哪些类型的化学成分,以便选用适当的方法对其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

预试验通常分为二类:系统预试验和单项预试验。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分成数个部分,如水溶性、醇溶性及石油醚溶性等部分,再分别进行各种定性反应。

各成分的检识反应可在试管或滤纸片上进行,也可用色谱法,然后根据各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以了解试样中可能含有哪些类型的化学成分。

(四)实验内容1.水溶性成分的检识取中药粗粉5g,加50ml蒸馏水,浸泡过夜,或于50~60℃水浴中温浸1小时,滤过,滤液供检识下列各类成分:(1)糖、多糖和苷类1)Molish反应:取1ml供试液于试管中,加入1~2滴10%α-萘酚乙醇试剂摇匀,倾斜试管45°,沿管壁滴加1ml浓硫酸,分成两层。

如在两液层交界面出现紫红色环,表明可能含有糖、多糖或苷类。

2)斐林反应:取1ml供试液于试管中,加入新配制的4~5滴斐林试剂,在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如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表明可能含有还原糖。

将上述溶液中沉淀滤过除去,滤液加1ml 10%盐酸溶液,置沸水浴中加热水解数分钟,放冷后,滴加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中性,重复上述斐林反应,如仍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表明可能含有多糖或苷类。

中药化学实验技术

中药化学实验技术

1. 重结晶
▪ 溶剂: 有效成分 杂质
热冷






两种溶剂互溶; 第一种溶剂(I)对成分的溶解度大,沸点低; 第二种溶剂(II)对成分的溶解度小。
▪ 温度: 多数较低
▪ 时间: 较长
▪ 浓度: 较稀溶液放置,再适当挥发至一定浓度和粘度,析出结晶. 热时澄清、冷时变混
▪ 操作
在I溶剂中溶解
加II溶剂至浑浊第四节 分离纯化方法▪ Nhomakorabea解度差异
重结晶
沉淀法
▪ 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差异
溶剂沉淀法 酸碱沉淀法 专属沉淀试剂 盐析法
分配比k
▪ 吸附性差异 ▪ 分子大小差异 ▪ 解离程度差异
萃取法 大
调pH萃取
CCD(逆流分配法) 小 DCCC(液滴逆流色谱)
HSCCC(高速逆流色谱)
一. 根据成分溶解度的差异
豆类中化合物:提取效率优于索氏提取法
▪应用 90年代,加拿大、美国等国家重视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
有应用价值的医药组分, 目前应用于多糖类、黄酮类、蒽醌类、有 机酸类、生物碱类等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中。
银杏黄酮 80%乙醇提
提取物 黄酮含量
微波法 175W,5 min
高18. 8 %
回流提取法 70℃,1 h
专属沉淀试剂
其它
水提醇沉 醇提水沉 Me2CO-Et2O沉淀
碱溶酸沉 酸溶碱沉
生物碱沉淀试剂 铅盐沉淀试剂 明胶沉淀试剂 胆甾醇 石灰乳
盐析
二. 根据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的差异
1、分离因子β> 50
▪ 两相溶剂萃取法 系统溶剂法
▪ pH梯度萃取法 酸、碱及两性化合物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书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书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书中药教学部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2005年02月前言中药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步渗透到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炮制等学科中,在药物的研制、中药资源的开发、药品检验、中药生产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另一方面,中药化学是中药的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中药化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程,其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药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在中药鉴定、中药分析、制剂分析等专业课上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为此,我们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编写了本实验讲义。

生物信息学院中药学教学部高运玲潘正编著二OO五年二月目录第一节实验注意事项 (01)第二节试剂的使用 (04)第三节实验部分 (06)实验一层析练习 (06)实验二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10)实验三秦皮中七叶苷、七叶内酯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13)实验四芦丁的提取和鉴定 (15)实验五葛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20)实验六茴香醚的提取分离和检识 (23)实验七三七总皂甙的提取和精制 (25)实验八薯蓣皂甙元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27)实验九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精制及检识 (30)实验十掌叶防已碱的提取分离及延胡索乙素的制备 (34)实验十一苦参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39)实验十二中药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验 (43)附录 (53)第一节实验注意事项一、教学目的通过《中药化学》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法、液-液萃取法等中药提取法的操作技术。

2、掌握薄层层析、纸层析的基本操作,熟悉它们在中药化学成分鉴定、提取、分离和检识中的应用。

3、训练常量、半微量成分的分离,精制及检识方法,并了解有关中药成分研究中的文献检索和工具书查阅的基本方法。

4、初步形成方法自我设计中药中主要有效成分提取的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药化学基本操作技术—常规分离技术(中药化学课件)

中药化学基本操作技术—常规分离技术(中药化学课件)
❖ 可以分离纯化皂苷、多糖、多肽、蛋白质等大分子成 分,除去无机盐、单糖、双糖、氨基酸等小分子杂质 ,量大小选用规格适 宜的透析膜。
透析膜有动物性膜、火棉胶膜、羊皮纸膜等。
工业透析装置
分馏技术
❖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 一般液体混合物沸点相差在100℃以上-----溶液重复
此法特别适用于多糖的分离
CD系列酒精沉淀罐
沉淀分离技术
(二)酸碱沉淀法
原理:利用某些成分在酸(或碱)中生成沉淀的性质达到 分离的目的。这种沉淀反应是可逆的,可使有效成分和杂 质分离。
适用范围:此法适用于分离提纯酸性、碱性或两性有机化 合物,如黄酮、蒽醌类酚酸性成分、某些生物碱、蛋白质 等。
沉淀分离技术
适用范围:
沉淀分离技术
中性醋酸铅可沉淀: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黏液质、 鞣质、树脂、酸性皂苷、部分黄酮苷、蒽醌苷、香豆素苷 和某些色素等具有羧基、邻二酚羟基的酸性或酚性物质。
碱式醋酸铅可沉淀:除上述物质外,还能沉淀某些中性成 分,如中性皂苷、糖类,某些异黄酮及其苷,某些碱性较 弱的生物碱等。
沉淀分离技术
沉淀分离技术
沉淀分离技术
定义: 是在中药提取液中加入某些试剂,与其中一些成分发生
反应生成沉淀或降低其溶解性而从溶液中析出,从而获得 有效成分或去除杂质的方法。
条件: 采用沉淀法分离时,若生成沉淀的是有效成分,则要求
沉淀反应必须是可逆的;若沉淀物为杂质,则沉淀反应可 以是不可逆的。
沉淀分离技术

乙醇沉淀法


酸碱沉淀法


铅盐沉淀法

盐析法
沉淀分离技术
(一)乙醇沉淀法
原理:浓缩后的水提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使某些 难溶于乙醇的成分沉淀析出的方法。

中药的化学实验报告

中药的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黄芩苷的提取与鉴定实验目的:1. 学习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2. 掌握薄层色谱法(TLC)在中药成分鉴定中的应用。

3. 熟悉黄芩苷的化学性质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黄芩苷(Baicalin)是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作用。

本实验采用溶剂萃取法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并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分析鉴定。

实验材料:1. 仪器:研钵、漏斗、烧杯、蒸发皿、薄层板、紫外灯、硅胶G薄层板、显色剂等。

2. 药品:黄芩粉末、甲醇、乙酸乙酯、无水硫酸钠、硅胶G、硫酸铜、无水乙醇等。

实验步骤:1. 黄芩苷的提取:a. 称取2.0g黄芩粉末,加入10ml甲醇,超声提取30分钟。

b. 过滤,滤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挥干溶剂,得到黄芩苷粗品。

c. 将黄芩苷粗品用甲醇溶解,定容至10ml,得黄芩苷溶液。

2. 薄层色谱法鉴定:a. 在硅胶G薄层板上点样:取2μl黄芩苷溶液,点于薄层板上。

b. 柱层析:将点样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中,加入适量展开剂(甲醇-乙酸乙酯,体积比1:1),展开至溶剂前沿。

c. 显色:取出薄层板,晾干,喷以硫酸铜显色剂,在紫外灯下观察。

实验结果:1. 黄芩苷的提取:得到淡黄色黄芩苷粗品,经薄层色谱法鉴定,与黄芩苷标准品对照,颜色一致。

2. 薄层色谱法鉴定:在黄芩苷溶液点样的位置出现黄色斑点,与黄芩苷标准品对照,颜色一致。

实验讨论:1. 黄芩苷的提取效果受溶剂种类、提取时间等因素影响。

本实验采用甲醇超声提取,效果较好。

2.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鉴定方法,在中药成分鉴定中应用广泛。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从黄芩中提取了黄芩苷,并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了鉴定,证实了提取的粗品为黄芩苷。

误差分析:1. 提取过程中,可能存在黄芩苷的损失,导致提取率偏低。

2. 薄层色谱法鉴定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误差,如点样量、展开剂种类等。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和薄层色谱法在中药成分鉴定中的应用。

中药化学的实验基本技能

中药化学的实验基本技能

45.6
159.2
34.9
140.1
115.9
HO
141.92
157.3
OH
H2O峰 氘代丙酮试剂峰
杂质
1H-NMR
spectrum of Compound 1(500MHz, Acetone-d6)
对称信号
OCH3
亚甲基信号
PE Extr.
EtOAc Extr.
BuOH Extr.
Fr.PE-A, B, C……
Fr.EA-A, B, C……
Fr.BT-A, B, C……
LAZ-PE-1,2,3
LAZ-EA-1,2,3
LAZ-BT-1,2,3
四、化合物结构鉴定


结构测定的顺序 参考文献——TLC检测——1H-NMR——参考文献——13C-NMR——1H1H COSY——HSQC,HMBC——MS——NOESY——X-ray——CA
MS
天然药物结构测定中常用的手段
UV
IR
1D-NMR
MS
平面结构 立体结构
CD
ORD
2D- NMR
X-ray
天然药物结构测定中常用的顺序
EI-MS
氘代试剂
MS
1H-NMR ESI-MS 13C-NMR
5-10mg
1H-1H COSY IR UV
2D-NMR
HSQC
HMBC DEPT
HR-EIMS 查新 NOESY







由于某些原因,用到的淋洗剂多是大包装的,如10升或25 升塑料桶装的,就要注意这些工业品的纯度是较低的。经常 能够从送来的大桶底部看见有色的杂质,其他的杂质就可想 而知了,所以在比较严格的柱分时就要对溶剂重蒸。当然过 原料时就可以免去这一步了,反正下面还有提纯的方法。 另外溶剂在过柱子后最好也回收使用,一方面环保,另一方 面也能节省部分经费,缺点是要消耗一定的人工。这里要注 意的是,一般在过柱同时进行的是减压旋蒸,石油醚和乙酸 乙酯的比例由于挥发度的不同会导致极性的变化,一般会使 得极性变大,在梯度淋洗时比较合适,正好极性越来越大了。 在过完柱子后,溶剂最后回收要采用常压,因为在减压旋蒸 时会有部分低沸点的杂质一起出来,常压时就会减少这种现 象。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常用实验操作技术.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常用实验操作技术.

常用实验操作技术(一)浸渍法操作冷浸法取药材粗粉,置适宜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如水、酸水、碱水或稀醇等,密闭,时时搅拌或振摇,在室温条件下浸渍1~2天或规定时间,使有效成分浸出,滤过。

药材再加入适量溶剂浸泡2~3次,使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

然后将药渣充分压榨、滤过,合并滤液,经浓缩后可得提取物。

温浸法具体操作与冷浸法基本相同,但温浸法的浸渍温度一般在40~60℃之间,浸渍时间短,却能浸出较多的有效成分。

由于温度较高,浸出液冷却后放置贮存常析出沉淀,为保证质量,需滤去沉淀后再浓缩。

(二)渗漉法操作1.渗漉装置常用的渗漉装置(实图-2),渗漉筒一般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筒的长度为筒直径的2~4倍。

渗漉提取膨胀性不大的药材时用圆柱形渗漉筒;圆锥形渗漉筒则用于膨胀性大的药材渗漉提取。

2.操作方法将药材粗粉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剂均匀湿润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备用。

另取脱脂棉一团,用浸出液润湿后,铺垫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已湿润膨胀的药材粗粉分次装入渗漉筒中,每次装药后,均须摊匀压平。

松紧程度视药材质地及浸出溶剂而定,若为含水量较多的溶剂宜压松些,含醇量高的溶剂则可压紧些。

药粉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药材面覆盖,并加一些玻璃珠或碎瓷片等重物,以防加入溶剂时药粉被冲浮起来。

然后向渗漉筒中缓缓加入溶剂,并注意应先打开渗漉筒下方浸液出口之活塞,以排除筒内空气,待溶液自下口流出时,关闭活塞。

流出的溶剂应再倒回筒内,并继续添加溶剂至高出药粉表面数厘米,加盖放置24~48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

开始渗漉时,漉液流出速度如以1000g药粉计算,每分钟流出1~3ml或3~5ml为宜。

渗漉过程中需随时补充新溶剂,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

渗漉溶剂的用量一般为1∶4~8(药材粉末∶渗漉溶剂)。

实图-2渗漉装置3.注意事项(1)供渗漉用的药材粉末不能太细,以免堵塞药粉颗粒间孔隙,妨碍溶剂通过。

中药化学实验集中提取方法注意事项及操作

中药化学实验集中提取方法注意事项及操作

第二章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中药化学》考前辅导大纲表1 溶剂提取法利用溶剂法提取时,要从化学成分及溶剂两方面来理解方法的原理与应用,因此要熟悉主要化学类型成分的极性、溶解性及特点,这部分内容请参看表2-4。

根据相似相溶原则选择提取溶剂,相似指的是结构或极性相似,即所选溶剂的极性要与所提取成分的极性相似。

常见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是:水>乙醇、甲醇、丙酮>丁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苯>环己烷>石油醚(注意:丁醇和其后的溶剂与水不完全混溶)。

根据选择的溶剂以及成分的特点,选择提取方法。

如含淀粉较多的药材不宜用水煎煮法提取、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不宜用煎煮法提取、亲脂性成分多用有机溶剂提取故采用回流或连续回流提取法。

水蒸气蒸馏法具有挥发性,热稳定性和水不溶性的成分可选用该法。

升华法具升华性的成分选用该法。

分离与纯化一般是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官能团性质及极性特点进行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方法见表2。

表2 中药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常用方法·pH梯度萃取法pH梯度萃取法适合于酸性强弱不同的游离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将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中,依次用5%NaHCO3(萃取出7,4′-二羟基黄酮)、5%Na2CO3(萃取出7-或4′-羟基黄酮)、0.2%NaOH(萃取出具一般酚羟基黄酮)、4%NaOH(萃取出5-羟基黄酮)萃取而使之分离。

分离操作①装柱色谱柱的装填有干装和湿装两种方法。

干装时先在柱底塞上少许玻璃纤维再加入一些细粒石英砂然后将准备好的吸附剂用漏斗慢慢加入干燥的色谱柱中边加入边敲击柱身务必使吸附剂装填均匀 不能有空隙。

吸附剂用量应是被分离混合物量的3040倍必要时可多达100倍。

加够以后在吸附剂上覆盖少许石英砂。

湿装时将准备好的吸附剂用适量展开剂调成可流动的糊如干装时一样准备好色谱柱将吸附剂糊小心地慢慢加入柱中加入时不停敲击柱身务必使吸附剂装填均匀不能有气泡和裂隙还必须使吸附剂始终被展开剂覆盖。

中药化学实习实验报告

中药化学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学习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3. 培养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中药化学是研究中药成分的化学性质、结构、提取、分离和鉴定的一门学科。

本实验主要采用溶剂萃取法、薄层色谱法(TLC)和紫外光谱法(UV)等方法,对中药样品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三、实验器材1. 实验仪器:回流提取器、旋转蒸发仪、薄层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磁力搅拌器、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乙醇、甲醇、氯仿、正己烷、乙酸乙酯、硅胶、氧化铝、展开剂、显色剂等。

3. 中药样品:某中药材。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中药材粉碎,过筛,取适量粉末,用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得到提取物。

2. 萃取将提取物加入分液漏斗中,用氯仿萃取,静置分层,收集氯仿层。

3. 分离将氯仿层蒸干,残留物用甲醇溶解,点样于薄层板上,用展开剂展开,晾干后用紫外灯照射,观察斑点位置。

4. 鉴定根据斑点位置,结合文献资料,鉴定出中药样品中的有效成分。

五、实验现象1. 氯仿层颜色较深,甲醇层颜色较浅。

2. 薄层板上出现多个斑点,其中有一个斑点在紫外灯下呈现蓝色荧光。

六、实验结果根据斑点位置和紫外光谱特征,鉴定出中药样品中的有效成分为某化合物。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温度和反应时间,以保证提取效果。

2. 萃取过程中,注意分液漏斗的倾斜角度,避免液体溅出。

3. 分离过程中,注意薄层板的放置和展开剂的滴加,以保证分离效果。

4. 鉴定过程中,注意紫外光谱的波长选择和显色剂的使用,以提高鉴定准确性。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中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了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同时,对中药化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中药研发工作打下了基础。

九、思考题1. 影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效果的因素有哪些?2. 如何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度?3. 中药化学在中药研发中有什么作用?十、参考文献[1] 李晓东,中药化学实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 王晓丽,中药化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3] 张艳丽,中药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十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十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实验十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检识(一)目的要求学习提取精制和检识黄连中的小檗碱,通过实验要求:1.掌握小檗碱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2.熟悉浸渍法、盐析法、结晶法和薄层色谱法的基本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3.了解盐酸小檗碱的检识方法。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 、峨嵋野连Coptis omeiensis (Chen)C.Y.Cheng 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根茎。

黄连的根状茎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黄连素),约5%~8%,其次为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木兰碱等。

叶含小檗碱1.49%。

小檗碱(berberine):分子式(C 20H 18NO 4)+,分子量336.37。

系季铵生物碱。

游离小檗碱为黄色针状结晶(乙醚),mp.145℃,能缓缓溶于冷水(1∶20),可溶于冷乙醇(1∶100),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难溶于丙酮、氯仿、苯,几乎不溶于石油醚。

盐酸小檗碱(C 20H 17NO 4·HCl ·2H 2O),为黄色结晶,微溶于冷水(1∶500),易溶于沸水,几乎不溶于冷乙醇、氯仿和乙醚。

硫酸小檗碱( (C 20H 18NO 4)2·SO 4·3H 2O),溶于水(1∶30),溶于乙醇。

重硫酸小檗碱(C 20H 18NO 4·HSO 4)为黄色结晶或粉末,溶于水(1∶150),微溶于乙醚。

N OCH 3OCH 3OO +N +HOCH 3O HO CH 3O CH 3CH 3小檗碱 木兰碱(三)实验原理根据小檗碱的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小,而小檗碱的硫酸盐水中溶解度较大。

因此,从植物原料中提取小檗碱时常用稀硫酸水溶液浸泡或渗漉,然后向提取液中加入10%的食盐,在盐析的同时,也提供了氯离子,使其硫酸盐转变为氯化小檗碱(即盐酸小檗碱)而析出。

中药化学实验

中药化学实验

鉴别
薄层色谱鉴别
样品:①自制盐酸小檗碱甲醇溶液(约1mg/ml)。 ②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甲醇溶液(约1mg/ml)。 吸附剂:硅胶G—CMC板,湿法铺板,105℃活化30min。 展开剂:①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上层) ②甲醇—丙酮—醋酸(4∶5∶1) ③醋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浓氨试液 (6∶3∶1.5∶1.5) 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试剂。 展开后先观察荧光(365nm,亮黄色)斑点,再喷显 色剂,显橙色。
鉴别
黄酮苷的一般鉴别方法
Molish反应:取芦丁少量于试管,加乙醇0.5ml溶解,加1%α—萘 酚溶液数滴,沿管壁滴加浓硫酸0.5ml,观察两液面处有何现象。
Fehling’s反应:取芦丁少许溶于热水中,加斐林试剂lml,沸水浴 上加热后,观察有何现象? 如无砖红色沉淀产生则加入盐酸,使呈 酸性,水浴上加热30min,观察有无沉淀,如有,过滤除去,滤液 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至弱碱性,再加斐林试剂检查。
芦丁粗品
苷的水解,苷元和糖的分离 芦丁1g
置150ml圆底烧瓶中,加2%H2SO480ml,加热微沸1h 水解 (注意观察有何现象,为什么?),放冷后抽滤
滤液
(保留作糖的鉴别)
沉淀
水洗至中性, 用乙醇-水(1:1)30ml混合溶剂重结晶: 加热溶解,趁热抽滤,放置析晶,抽干,干燥 ,
苷元(槲皮素)
碘化铋钾( Dragendorff )试剂 碘化汞钾( Mayer )试剂 碘化碘钾( Wagner )试剂 硅钨酸( Bertrand )试剂
鉴别
特殊鉴别反应
取盐酸小檗碱少量,加稀盐酸2ml溶解后,加漂 白粉(或次氯酸钠)少许,振摇后观察颜色变 化。 取盐酸小檗碱50-100mg,溶于50ml热水中,加 入10%氢氧化钠2ml,混合均匀后,于水浴中加 热至50℃,加热丙酮5ml,放置,观察有无沉淀 析出及颜色变化。

中药化学与药剂学实验技术

中药化学与药剂学实验技术
制备、膜剂制备等。
04
中药制剂质量评价与 稳定性研究方法
质量标准制定依据和程序介绍
制定依据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定需遵循国 家药品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内 控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可控、安 全有效。
制定程序
包括文献调研、处方工艺研究、 质量标准草案制定、实验验证、 标准修订与完善等环节,确保标 准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稳定性试验设计原则和评价指标选择
设计原则
遵循代表性、针对性、可重复性原则,模拟市售包装条件下进行长期留样观察, 以考察中药制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
评价指标
包括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测定、含量测定等,综合评价中药制剂在储存过 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
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探讨
常见问题
中药制剂在稳定性试验中可能出现性 状改变、成分含量下降、微生物污染 等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对照原则
随机原则
可重复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
实验设计应符合科学原 理,实验方案应合理、 可行。
实验应设立对照组,以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 差异,从而得出科学结 论。
实验对象的分组和实验 处理应随机化,以减少 实验误差。
实验应具备可重复性, 以便其他研究者能够验 证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实验 者和实验对象的安全, 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同时,实验废弃物也 应得到妥善处理,以免 对环境造成污染。
色谱法在分离纯化中作用及操作技巧
作用
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的分离纯化方法,利用中药化学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使各成分得以分 离。色谱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操作技巧
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填料、确定适宜的洗脱剂及洗脱程序、控制洗脱速度、注意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等。同 时,色谱法还可以与其他技术联用,如薄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以提高分离纯化的 效果。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三 陈皮中橙皮苷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三  陈皮中橙皮苷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20D 实验三 陈皮中橙皮苷的提取分离与检识(一)目的要求学习橙皮苷的提取精制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1.掌握橙皮苷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及一般提取方法。

2.了解橙皮苷的检识方法。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陈皮为芸香科植物福橘Citrus tangerina Hort.et Tanaka 、朱橘Citrus erythrosa Tanaka 的果皮。

含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橙皮苷、川陈皮素等。

橙皮苷(hesperidin) 又称陈皮苷、橘皮苷。

分子式C 28H 34O 15,为细树枝状针形结晶,mp.258~262℃,[α] -76℃(C=2,吡啶)。

易溶于稀碱及吡啶,微溶于甲醇及热冰醋酸,几乎不溶于丙酮、苯及氯仿,在60℃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及甲酰胺。

O O H O H O CH 3O橙皮苷(三)实验原理本实验是根据陈皮中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和橙皮苷,先用石油醚溶除挥发油,再用甲醇提取及用活性炭精制得到橙皮苷。

也可利用橙皮苷易溶于稀碱水的性质,进行碱溶酸沉法提取,用甲酰胺精制得橙皮苷。

(四)实验内容1.提取、精制方法Ⅰ:见书方法Ⅱ:见书2.检识(1)Molish 反应 取橙皮苷少许置于试管中,加乙醇1ml ,在水浴中加热溶解,加α-萘酚乙醇溶液2~3滴振摇,倾斜试管45°,沿管壁徐徐滴加1ml 浓硫酸,静置,观察二层溶液界面变化,应呈现紫红色环。

(2)盐酸-镁粉反应取橙皮苷少许置于试管中,加乙醇2ml,在水浴中加热溶解,加入镁粉约50mg振摇后,滴加浓盐酸3~4滴,产生剧烈反应,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红色。

(3)锆-枸橼酸反应取橙皮苷少许置于试管中,加甲醇2ml,在水浴中加热溶解,加2%二氯氧锆甲醇试剂3~4滴,呈鲜黄色。

再加2%枸橼酸甲醇试剂3~4滴,黄色变浅。

(4)三氯化铝反应取橙皮苷少许置于试管中,加甲醇2ml,在水浴中加热溶解,加1%三氯化铝甲醇试剂2~3滴,呈鲜黄色。

(5)四氢硼钠反应取橙皮苷少许置于试管中,加2ml甲醇溶解,加入等量的2%四氢硼钠的甲醇液,一分钟后,再加浓盐酸或浓硫酸数滴,生成紫色~紫红色。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全套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全套

实验一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与检识(一)目的要求学习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1.掌握从大黄中提取和分离游离蒽醌的方法。

2.掌握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不同酸性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

3.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检识方法。

4.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色谱检识方法。

5.了解用柱色谱法分离蒽醌类成分。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Reg.和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中含有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及其苷,总含量约3%~5%。

1.大黄酸(rhein) 分子式C15H8O6,分子量284.21。

黄色针状结晶(升华法),mp.321~322℃,330℃分解。

能溶于碱水、吡啶,略溶于乙醇、苯、氯仿、乙醚和石油醚,几不溶于水。

2.大黄素(emodin) 分子式C15H10O5,分子量270.23。

橙色针状结晶(乙醇),mp.256~257℃,能升华。

易溶于乙醇、碱水,微溶于乙醚、氯仿,几不溶于水。

3.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分子式C16H10O5,分子量270.23。

橙色针状结晶(甲苯),mp.223~224℃。

易溶于热乙醇,可溶于乙醚和苯,并呈黄色;溶于碱液呈红色;氨水及硫酸中呈绯红色。

4.大黄酚(chrysophanol) 分子式C15H10O4,分子量254.23。

橙黄色六方形或单斜结晶(乙醇或苯),mp.196~197℃,能升华。

易溶于沸乙醇,可溶于丙酮、氯仿、苯、乙醚和冰醋酸,极微溶于石油醚、冷乙醇,几不溶于水。

5.大黄素甲醚(physcion) 分子式C 16H 12O 5,分子量284.26。

砖红色单斜针状结晶,mp.203~207℃,溶于苯、氯仿、吡啶及甲苯,微溶于醋酸及醋酸乙酯,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和丙酮。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药物化学教研室中药化学实验指导一.说明中药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教学占重要地位,通过实验要达到以下目的。

1.能检验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的更加牢固。

2.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中药化学科研工作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训练。

3.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作风。

实验中,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实验须知1.遵守实验室制度,维护实验室安全,不违章操作,严防爆炸、着火、中毒、触电、漏水等事故的发生。

若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指导老师。

2.实验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安排的实验计划,争取准时结束,实验过程中应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凡是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及有关数据,应随时如实地记录。

实验完毕,要认真总结,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所得的提纯物要包好,贴上标签,交给老师。

3.实验室内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嚷,不许抽烟。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实验过程中,不许随便离开。

4.实验台前应保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不得放在台前。

实验中废弃的固体物,要丢入废物桶内。

5.爱护仪器,节约药品,仪器损坏后应填写报损单,注明原因,由指导教师按规定处理。

6.实验过程中要节约用水、用电。

7.每次实验结束后,值日生应将实验室打扫干净,倾倒废物桶,关好水、电、门窗,方可离去。

实验一 粉防已生物碱的提制和鉴识粉防已是防已科千金藤植物粉防已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 的根。

又名汉防已、倒地拱、百木香,是一种解热镇痛药。

中医用于风湿止痛、利尿消肿以及毒蛇咬伤等。

粉防已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其总碱含量为 1.2%左右,主要是粉防已碱(Tetrandrine )和防已诺林碱(Fangchinoline )及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 ),本实验经提取,分离可得到这3个生物碱结晶。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九 防己中粉防己碱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九  防己中粉防己碱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实验九 防己中粉防己碱的提取分离与检识(一)目的要求学习生物碱类成分的一般提取分离法,通过实验要求:1.掌握生物碱的溶剂提取法和粉防己碱与防己诺林碱的分离方法。

2.熟悉生物碱的一般理化性质。

3.熟悉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检识方法。

4.掌握连续回流法(索氏提取器)、萃取法、结晶法等的基本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 的干燥根。

总生物碱含量约为1.5%~2.3%,主要为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

1.粉防己碱(tetrandrine) 又称粉防己甲素,分子式C 38H 42N 2O 6,在防己中的含量约为1%,为无色针状结晶(乙醚),mp.217~218℃。

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氯仿,溶于乙醚、苯等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和石油醚。

N H 3C O NO C H 3O RH 3C OO C H 3OC H 3粉防己碱 R=CH 3防己诺林碱 R=H2.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 又称粉防己乙素,分子式C 37H 40N 2O 6,在防己中的含量约为0.5%,六面体粒状结晶(丙酮),mp.237~238℃。

溶解度与粉防己碱相似,但因较粉防己碱多一个酚羟基,故极性较粉防己碱稍大,因此在冷苯中的溶解度小于粉防己碱,可利用此性质相互分离。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是根据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游离时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成盐后易溶于水,难溶于氯仿的性质提取得到总生物碱。

再利用两者在冷苯中的溶解度不同,使之相互分离。

(四)实验内容1.防己总生物碱的提取略2.防己总生物碱的精制略3.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分离略4.防己生物碱的检识(1)生物碱沉淀反应取粉防己碱的盐酸水溶液8 ml分置于4支试管中,分别滴加下列试剂2~3滴,观察并记录有无沉淀产生及颜色变化。

①碘化铋钾试剂②碘化汞钾试剂③碘-碘化钾试剂④硅钨酸试剂(2)薄层色谱检识薄层板:硅胶G-CMC-Na板试样:自制粉防己碱乙醇溶液自制防己诺林碱乙醇溶液对照品:粉防己碱标准品乙醇溶液防己诺林碱标准品乙醇溶液展开剂:氯仿-丙酮-甲醇(6∶1∶1)氨气饱和显色剂:喷雾改良碘化铋钾试剂(五)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1.提取总生物碱时,回收乙醇至稀浸膏状即可,不宜过干,否则当加入1%盐酸水溶液后,易结成胶状团块,影响提取效果。

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中药提取与分离目的:了解中药提取与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提取过程和分离技术。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所需中药材和溶剂。

-研磨中药材为粉末或切碎。

-配置适当浓度的溶剂。

2. 提取操作:-将中药材加入溶剂中,并进行适当的浸泡时间。

-进行反复提取,可采用常规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等。

-过滤提取液,获得提取物。

3. 分离操作:-使用适当的分离技术,如萃取、蒸馏、结晶等。

-监控分离过程中产物的纯度和质量。

4. 实验记录与结果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和操作步骤。

-对提取物和分离产物进行性质描述和分析。

实验二:天然药物成分鉴定目的:学习天然药物成分的鉴定方法,掌握常用的色谱技术和光谱分析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待测天然药物样品。

-准备色谱柱和相关试剂。

2. 色谱分析:-选择适当的色谱技术,如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等。

-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和适当的萃取操作。

-运用色谱技术对样品进行分离和检测。

3. 光谱分析:-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

-根据光谱数据和参考文献比对,确定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

4. 实验记录与结果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和操作步骤。

-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判断样品中存在的化学成分。

注意事项:1. 在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有毒物质的接触和误食。

2. 注意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前要详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鉴于中药提取和天然药物分析的复杂性,建议在有经验的老师或指导下进行实验。

以上是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简要指导。

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条件可根据教学需求和实验设备的可用性进行调整和完善。

长中大《中药化学》实验指导01实验报告

长中大《中药化学》实验指导01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通过实验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最终通过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的过程、原理及意义,最终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并通过实验结果补充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这一结合的体现是撰写实验报告。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现将实验报告要求总结如下:
一、实验题目
——按实验讲义写。

二、实验原理
——提取、分离、TLC检识的原理分别写。

三、实验流程与解析
——按实际操作写,解析主要要求说明所操作步骤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四、实验步骤
——根据实验流程写,并写出注意事项,并表明哪步是自己做的。

五、实验结果
——产率(计算)、试管反应现象(描述)、薄层图(画或照片,并标示Rf值)
六、小结及讨论
1、对产率分析:理论应得多少,实际得了多少,并对其进行
分析;
2、对试管反应现象:解释,并说明可以推测的结果;
3、薄层图:对色谱图解释,如色谱原理、展开剂、显色剂,Rf
比较。

中药化学试验技术2

中药化学试验技术2

(4)洗脱:开启输液泵,按适当流速输入展开剂。

(5)收集:按一定ml数或依据色带(可见或紫外)分部收集。

(6)鉴定:洗脱液TLC鉴定,相同斑点合并,浓缩结晶。

4、例(P137)人参叶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后,得到收集流份,某流份经TLC检查,出现4个斑点。

此混合物250mg溶于1ml展开剂及2ml乙醇中展开剂:n-BuOH:CHCl3:MeOH:H2O(40:20:15:20),流速为1.7ml / min。

TLC板:硅胶GF25435g + 0.5CMC-Na 75ml,90。

C活化3h收集流份25份(5~6ml/份):流份5——人参皂苷Rb2流份9~11——人参皂苷Rc流份15~17——20-glc人参皂苷Rf流份19~23——人参皂苷Rd(六)离心液相色谱法(CLC)CLC是在离心TL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分离技术。

1、特点a)不用预制板,制板体积固定。

b)载量大,厚度可达1cm,厚度均匀,分离效果好,制备量大于CTLC。

c)填充剂可用多种分离材料:硅胶、氧化铝、聚酰胺、凝胶、离子交换树脂。

扩大了使用范围。

d)与柱层相比,因引进了离心,所以分离速度快,效果好。

2、仪器(1)控制器:调节转速(由此控制流速),分离时间,收集时间。

(2)洗脱器:进样,注入展开剂。

有进样通道,展开通道。

(3)分离盘:由底盘、垫圈、盘盖、柱芯、旋盖组成,由垫圈的不同规格,控制装填厚度。

注入吸附剂,在离心作用下,圆盘封闭体系内逐渐被分离材料充满,形成一定厚度的平整涂层。

(4)分部收集器3、操作(1)制备填充剂硅胶填料的用量垫圈规格防漏层硅胶(g)铺板用硅胶(g)调糊用溶剂(ml)3mm 8 80 4505mm 12 120 60010mm 16 160 1000(2)填装防漏层(3)装填填充剂(4)进样、洗脱(5)收集、鉴定:分部收集器收集,TLC鉴定,洗脱液处理同常法。

4、实例(P141)红秦艽MeOH提取物,上样量200mg,60g硅胶G制板,板厚2mm,转速300转/min。

中药化学基本操作技术—常规提取技术(中药化学课件)

中药化学基本操作技术—常规提取技术(中药化学课件)
的特性而进行的提取技术。

❖2.适用对象 具有升华性的成分 ❖例如:樟木中的樟脑--最早用升华法制取
的有效成分 茶叶中的咖啡碱--178℃能升华而不被
分解
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
4.优点 简单易行 缺点 药材炭化后,产生挥发性的焦油状物 粘附在升华物上,不易精制除去; 提取不完全,产率低; 有时伴有分解现象。
5.注意事项
只能用在不太高的温度下,具有足够大 的蒸汽压力(熔点前高于2665.6Pa)的固 态物质,故具有局限性。
可以看出,其沸点低于任何一组份的沸点。

❖ 适用对象: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 生反应,且难溶于水的成分提取。
❖ 优点:提取液杂质少
❖ 缺点:受热温度高、时间长,适用对象受限。
❖ 注意部调节内压;

烧瓶应45°倾斜,以防液体跳溅冲入冷凝管;
水蒸气蒸馏技术
❖ 1.水蒸气蒸馏技术的含义
❖ 是将水蒸气通入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中,使药材中挥 发性成分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提取技术。
❖ 实验室常用水蒸气蒸馏装置,由水蒸气发生器、蒸馏烧 瓶、冷凝器和接受器四个部分组成。
❖ 2.基本原理 ❖ 分压定律(P总=P水+PA)。 ❖ 系统中总蒸气压等于各组份蒸气压之和。 ❖ 当总蒸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时,溶液开始沸腾。从公式

蒸馏瓶内药材和水的体积不能过多;

T形管的作用是用来除去水蒸气中冷凝下来的水,另

外,当蒸气压力过大时,及时打开以保安全。
挥 发 油 测 定 器
思考与作业
v 水蒸气蒸馏技术适用于何种成分的提取? v 水蒸气蒸馏操作时有哪些注意问题?
升华技术

❖1.升华技术的含义 ❖ 是利用某些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具有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实验操作技术(一)浸渍法操作冷浸法取药材粗粉,置适宜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如水、酸水、碱水或稀醇等,密闭,时时搅拌或振摇,在室温条件下浸渍1~2天或规定时间,使有效成分浸出,滤过。

药材再加入适量溶剂浸泡2~3次,使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

然后将药渣充分压榨、滤过,合并滤液,经浓缩后可得提取物。

温浸法具体操作与冷浸法基本相同,但温浸法的浸渍温度一般在40~60℃之间,浸渍时间短,却能浸出较多的有效成分。

由于温度较高,浸出液冷却后放置贮存常析出沉淀,为保证质量,需滤去沉淀后再浓缩。

(二)渗漉法操作1.渗漉装置常用的渗漉装置(实图-2),渗漉筒一般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筒的长度为筒直径的2~4倍。

渗漉提取膨胀性不大的药材时用圆柱形渗漉筒;圆锥形渗漉筒则用于膨胀性大的药材渗漉提取。

2.操作方法将药材粗粉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剂均匀湿润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备用。

另取脱脂棉一团,用浸出液润湿后,铺垫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已湿润膨胀的药材粗粉分次装入渗漉筒中,每次装药后,均须摊匀压平。

松紧程度视药材质地及浸出溶剂而定,若为含水量较多的溶剂宜压松些,含醇量高的溶剂则可压紧些。

药粉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药材面覆盖,并加一些玻璃珠或碎瓷片等重物,以防加入溶剂时药粉被冲浮起来。

然后向渗漉筒中缓缓加入溶剂,并注意应先打开渗漉筒下方浸液出口之活塞,以排除筒内空气,待溶液自下口流出时,关闭活塞。

流出的溶剂应再倒回筒内,并继续添加溶剂至高出药粉表面数厘米,加盖放置24~48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

开始渗漉时,漉液流出速度如以1000g药粉计算,每分钟流出1~3ml或3~5ml为宜。

渗漉过程中需随时补充新溶剂,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

渗漉溶剂的用量一般为1∶4~8(药材粉末∶渗漉溶剂)。

实图-2渗漉装置3.注意事项(1)供渗漉用的药材粉末不能太细,以免堵塞药粉颗粒间孔隙,妨碍溶剂通过。

一般大量渗漉时药材切成薄片或0.5cm左右的小段;小量渗漉时粉碎成粗粉。

若粉碎时残留的细粉较多时,应待粗粉充分湿润后将其拌入一起装筒,这样可避免堵塞渗漉筒现象。

(2)药粉装筒前一定要先放入有盖容器中用溶剂湿润,且经放置一定时间,使药粉充分湿润膨胀,以免在渗漉筒中膨胀后造成堵塞,或膨胀不均匀造成浸出不完全。

(3)装筒时药粉的松紧及使用压力是否均匀,对浸出效果影响很大。

药粉装得过紧会使出口堵塞,溶剂不易通过,无法进行渗漉。

药粉装得过松,溶剂很快流过药粉,造成浸出不完全,消耗的溶剂量多。

因此装筒时,要分次一层一层地装,每装一层,要用木槌均匀压平,不能过松过紧。

(4)渗漉筒中药粉量装得不宜过多,一般为渗漉筒容积的2/3,留有一定的空间以存放溶剂,可连续渗漉和便于操作。

(5)药粉填装好后,应先打开渗漉筒下口活塞,再添加溶剂,否则会因加溶剂造成气泡,冲动粉柱而影响浸出。

渗漉过程中,溶剂必须保持高出药面,否则渗漉筒内药粉干涸开裂,再加入溶剂时则会从裂隙间流过而影响浸出。

若采用连续渗漉装置(实图-3),则可避免此现象发生。

实图-3 连续渗漉装置(三)煎煮法操作取药材饮片或粗粉,置于适当容器(勿用铁器)中,加水浸没药材,充分浸泡后,加热煎煮,待药液沸腾后,继续保持微沸一定时间,然后进行滤过,得到水煎液。

药渣再加适量水,重复操作数次至水煎液味淡薄为止。

合并各次水煎液,浓缩即得提取物。

一般需煎煮2~3次,煎煮的时间可根据药材的量及质地而定。

对少量质松、轻薄的药材,第一次可煮沸20~30分钟,而药材量多或质地坚硬时,第一次约煎煮1~2小时,第二、三次煎煮时间可酌减。

(四)回流提取法操作将药材粗粉装入圆底烧瓶内,添加溶剂使浸过药面1~2cm,烧瓶内药材及溶剂的总量一般不超过烧瓶容积的1/2~2/3。

烧瓶上方接通冷凝管,置水浴中加热回流一定时间,滤出提取液,药渣再添加新溶剂回流提取。

一般需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实图-4)。

(五)连续提取法操作1.连续提取装置在实验室中常用脂肪抽出器(索氏提取器),共分三部分,上部是冷凝管,中部是带有虹吸管的提取筒,下部为圆底烧瓶。

三部分通过磨口严密连接(实图-5)。

2.连续提取法操作先将研细的药材粉末装入滤纸筒中,轻轻压实,上盖以滤纸或少量脱脂棉,然后放入提取筒中,再将提取筒下端和盛有适量提取溶剂的烧瓶连接,上端接上冷凝管。

按装完毕后,水浴加热,当溶剂沸腾时,蒸汽通过提取筒旁侧的玻管上升到达冷凝管中,被冷凝成为液体后,滴入提取筒中,当筒中液体的液面超过虹吸管的最高处时,由于虹吸作用,提取液自动全部流入烧瓶中,烧瓶内的溶液再受热气化上升,而被溶出的中药成分因不能气化而留在烧瓶中,如此循环提取,直至药材中的可溶性成分大部分提出后为止,一般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

如果大量提取时,可根据此原理设计类似的大量连续提取装置(实图-6)。

实图-5索氏提取器实图-6 大量连续提取装置实图-7 简易半微量提取器若试样量少,可用简易半微量提取器(实图-7):把被提取中药粗粉放入折叠滤纸中,此装置操作方便,提取效果也较好。

3.注意事项(1)滤纸筒可用定性滤纸捆扎而成(实图-8)。

滤纸筒高度以超过索氏提取器的虹吸管1~2cm为宜。

滤纸筒内径应小于索氏提取器的提取筒内径。

实图-4 回流提取装置实图-8 滤纸筒的捆扎(2)药材粉末的装入量不宜过多,放入提取筒内后,药面应低于虹吸管。

并应注意不要把药粉流出滤纸筒外,以防堵塞虹吸管。

(3)加热前,应在烧瓶内加入止暴剂,注意事项同蒸馏法。

(六)蒸馏法操作1.蒸馏装置及安装最常用的常压蒸馏装置(实图-9),由蒸馏瓶、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和锥形瓶组成。

根据待蒸馏液体的量选择大小合适的蒸馏瓶,把配有温度计的塞子塞入瓶口,调整温度计的水银球上限和蒸馏瓶支管的下限在同一水平线上。

蒸馏瓶与冷凝管相连的支管口应伸出塞子2~3cm。

安装时冷凝管上端的出水口应向上,保证套管中充满水,冷凝管下端通过塞子和接液管相连。

接液管和锥形瓶间不可用塞子塞住,而应与外界大气相通。

在安装仪器前首先选择合适规格的仪器,配妥各连接处的塞子,安装的顺序一般是先从热源处开始,然后由下而上,从左到右依次安装。

蒸馏瓶用铁夹垂直夹好,铁夹的位置应在蒸馏瓶支管以上的瓶颈上;安装冷凝管时,铁夹应夹在冷凝管的重心部位,调整它的位置使与蒸馏瓶的支管在同一直线上,然后松开冷凝管铁夹,使冷凝管沿此直线移动和蒸馏瓶相连,这样才不致折断蒸馏瓶支管。

再装上接液管和锥形瓶。

各铁夹不应夹得太紧或太松,以夹住后稍用力尚能转动为宜。

实图-9 蒸馏装置整套装置要求准确端正,无论从正面或侧面观察,全套仪器中各部件的中心线都应在一条直线上。

所有的铁夹和铁座架都应尽可能整齐地放在仪器的背部。

2.蒸馏操作(1)加料通过长颈漏斗加入待蒸馏的液体,或沿着面对支管的瓶颈壁小心地加入,必须防止液体从支管流出。

加入数粒止暴剂。

然后安装温度计,检查各仪器之间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漏气现象。

(2)加热先向冷凝管中缓缓通入冷水,然后开始加热。

加热时当蒸气的顶端到达温度计水银球部位时,温度计读数会急剧上升。

这时应控制温度,调节蒸馏速度,通常以每秒钟蒸出1~2滴为宜。

(3)收集馏液要准备两个接受器,因为在达到主要蒸馏液的沸点之前,可能有沸点较低的液体先蒸出。

待此部分蒸完,温度趋于稳定后,蒸出的就是主要蒸馏液,这时应更换一个接受器。

如果维持原来加热温度,不再有馏液蒸出,温度突然下降,这时就可停止蒸馏,切勿将蒸馏液全部蒸干,以免蒸馏瓶破裂及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蒸馏完毕,先应停止加热,然后关闭水源,拆除仪器(程序和装配时相反)。

3.注意事项(1)装配蒸馏装置时必须做到紧密整齐。

(2)加入蒸馏液的体积,应不超过蒸馏瓶体积的2/3,一般不少于1/3。

(3)当蒸馏易挥发和易燃的液体时,不能用明火,一般以水浴为热源。

(4)开始加热前必须在蒸馏瓶内加入止暴剂,如果蒸馏液已加热而没有加入止暴剂时,补加时必须将蒸馏液冷至沸点以下,方可加入,切忌将止暴剂直接加入已接近沸腾的蒸馏液中,否则蒸馏液可能突然放出大量蒸气,而将大部分液体从蒸馏瓶口喷出,造成火灾及烫伤事故。

如果因故中途停止蒸馏,在再次加热前,应加入新的止暴剂。

(七)减压蒸馏法操作1.减压蒸馏的装置常用的减压蒸馏系统(实图-10),整个系统可分为蒸馏、抽气以及测压装置等三部分。

实图-10 减压蒸馏装置(1)蒸馏装置部分:A是减压蒸馏瓶(又称克氏蒸馏瓶),有两个颈,其中一颈中插入温度计,另一颈中插入一根末端拉成毛细管的玻管C,其长度应使其下端距瓶底l~2mm。

玻管C上端有一段带螺旋夹D的橡皮管,蒸馏液的接受器用蒸馏瓶或抽滤瓶。

根据蒸出的液体的沸点不同,选用合适的热浴和冷凝管。

(1)玻璃制水泵(2)金属制水泵实图-11 减压装置实图-12 冷却阱1)水泵:系用玻璃或金属制成(实图-11),其效能与其构造、水压及水温有关。

水泵所能达到的最低压力为当时室温下的水蒸气压。

例如在水温为6~8℃时,水蒸气压为0.93~1.06kPa。

在夏天,若水温为30℃,则水蒸气压为4.20kPa 左右。

现在还有一种循环水泵装置,可节约用水,配有指针式压力表,减压效能也较好。

2)油泵:油泵的效能取决于油泵机械结构以及油的质量。

好的油泵能抽至真空度0.01333kPa(0.1毫米汞柱)。

油泵结构较精密,工作条件要求较严。

蒸馏中如果有挥发性的有机溶剂、水或酸的蒸气进入都会损坏油泵。

为了防止易挥发的有机溶剂、酸性物质和水气进入油泵,必须在馏液接受器与油泵之间顺次安装冷却阱和几种吸收塔。

冷却阱的构造如(实图-12)所示,将它置于盛有冷却剂的广口保温瓶中,冷却剂可用冰-水、冰-盐、干冰等。

吸收塔又称干燥塔(实图-13),通常设二个,前一个装无水氯化钙(或硅胶),后一个装粒状氢氧化钠。

有时为了吸除烃类气体,可再加一个装石蜡片的吸收塔。

(3)测压装置部分:实验室通常采用水银压力计测量减压系统的压力。

开口式水银测压计(实图-14),两臂汞柱高度之差即为大气压力与系统中压力之差,因此蒸馏系统内的实际压力(真空度)应是大气压力减去这一汞柱差。

使用时应避免水或其他污物进入压力计内,否则将严重影响其准确度。

实图-13 干燥塔实图-14 开口式测压计在泵前还应接一个安全瓶,瓶上的两通活塞G供调节系统压力及放气之用。

2.减压蒸馏操作当被蒸馏物中含有低沸点的物质时,应先进行普通蒸馏,然后用水泵减压蒸去低沸点物,最后再用油泵减压蒸馏。

在克氏蒸馏瓶中,放置待蒸馏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2),按实图-10装好仪器,旋紧毛细管上的螺旋夹D,打开安全瓶上的二通活塞G,然后开泵抽气。

逐渐关闭G,从压力计F上观察系统所能达到的真空度。

如果因为漏气而不能达到所需的真空度,可检查各部分塞子和橡皮管的连接是否紧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