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完整教案复习课程
《荷塘月色》教案4篇
《荷塘月色》教案4篇《荷塘月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课件1、背景音乐:(《月光》)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五、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本节课主要完成课文4段的阅读鉴赏。
通过揣摩“景语”,弄清__的写景特点。
一、导语荷花[清]曹寅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该诗通过对荷花开放的季节和荷花的香味的描写,给我们描绘了荷塘晚香的美好感受。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篇散文也是关于荷花的,名字叫“荷塘月色”。
二、解题、初步感知1、问:大家觉得题目“荷塘月色”是偏正短语还是并列短语?为什么?明确:并列短语,因为第四段是写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是写荷塘上的月色。
2、朗读、播放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听清字音,进入情景,体会__的感情基调)三、理清__思路第一部分(1—3段):写夜赏的缘由,小径漫步,抒发感受。
(情)第1段:交代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及缘由。
第2段:去荷塘的路上。
第3段:抒发月下独处时的感受。
第二部分(4—6段):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的四周。
(景)第4段:写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写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写荷塘的四周。
第三部分(7—8段):写由眼前之景所发生的联想,回到现实,思乡回家。
(情) 第7段:联想江南采莲的旧俗和采莲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作者回家。
四、鉴赏、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景语”描写)㈠问:__是如何描写荷塘月色的?主要集中在哪几段?明确:主要集中在4、5、6三段,集中笔力对荷塘月色进行了描写。
《荷塘月色》的教案
《荷塘月色》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的文章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的美感。
(3)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2)领会作者通过文字表达情感的真挚和细腻。
(3)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鼓励勇于表达自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的文章内容。
(2)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的美感。
(3)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荷塘月色》的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设计教学活动,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荷塘月色》的文章内容。
(2)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
(2)简介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荷塘月色》的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 课堂讲解(1)教师对《荷塘月色》的文章进行讲解,分析作者运用语言表达的美感。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
4.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朗读、默写等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尝试进行文学创作,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荷塘月色》的文章内容。
2. 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3. 推荐一本朱自清的作品,简要介绍其内容和个人感悟。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荷塘月色》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荷塘月色》,感受语言的美妙和情节的吸引力。
1.2.2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1.2.3 主题探讨: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荷塘月色》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1.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欣赏并评价课文的文学价值。
2.2 教学难点2.2.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难以理解。
2.2.2 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1.2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1.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信息。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导入新课4.1.1 教师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荷塘和月色的关系。
4.2 课文朗读与分析4.2.1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美妙和情节的吸引力。
4.2.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4.3 主题探讨4.3.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
(2)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2)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把握。
(3)作者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创新。
(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荷塘月色》。
(2)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培养审美情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文中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美好事物的感悟。
5. 写作练习:(1)以“我眼中的荷塘月色”为主题,进行现场写作。
(2)分享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借鉴。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荷塘月色》。
2. 完成练习题: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 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荷塘月色”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1)回顾课堂教学,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
(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
2. 学生评价:(1)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提出建议,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改进:(1)针对教学难点,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荷塘月色》完整教案
荷塘月色-完整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以古文课文《荷塘月色》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古文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案的设计将分为预习铺垫、课堂导入、课文解读、拓展延伸等环节,使学生在感受美丽自然景色的同时,能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古文的魅力。
教学目标1.掌握《荷塘月色》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理解并能够解读古文词句;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4.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文《荷塘月色》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难点:运用古文知识解读并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荷塘月色》古文课文•笔记本电脑或投影仪•音响设备•板书工具教学过程一、预习铺垫(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荷塘的自然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荷塘的美。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对荷塘有什么了解?与荷塘有关的文学作品有哪些?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对荷塘和自然景色的兴趣,为后续课文的阅读做好铺垫。
二、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荷塘月色》的标题和课文的开头。
询问学生对这个标题的理解和猜测。
引导学生思考月色和荷塘如何交相辉映,进而对文章的主题做最初的猜测。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主题。
三、课文解读(30分钟)1.教师将《荷塘月色》整篇文章分成几段,并向学生介绍每一段的情节和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自己解读和理解每段的意义、情感和形象。
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分享来扩展视野和理解。
3.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重要句子,与学生一起分析、诠释句子的词义、修辞手法和意象,提高学生对古文的解读能力。
4.教师可以通过发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图,让学生领略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教师将孟浩然的《荷塘月色》与其他古代文人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不同派别、不同时期的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荷塘月色》的教案}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2)了解文章的背景,把握作者朱自清的思想感情;(3)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的美感;(3)学会从写作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3)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思想;2. 文章的艺术特色;3. 关键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2. 文章情感表达的细腻把握;3. 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荷塘月色》全文;2. 作者朱自清的生平介绍;3. 与课文相关的荷塘月色的图片或视频;4. 相关文学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2)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的生平,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3)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感;(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僻词语;(3)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思想,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2)分组展示,分享对课文情感表达的理解;(3)全班交流,总结文章的艺术特色。
4. 深入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2)分析作者情感表达的细腻之处;(3)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课文的背诵与鉴赏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荷塘月色》;(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荷塘月色》的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3. 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4. 学生合作探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荷塘月色》教案3篇
《荷塘月色》教案3篇《荷塘月色》教案篇1【教学目的】1、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描绘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1、揣摩细腻的,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__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
【教学难点】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2、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学生课下分组在网上查阅的资料实物投影文字稿。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前背景:在屏幕上投影一张清华园中月下荷塘的照片,并播放《荷塘月色》的范文朗读录音。
1、提问:在上节课的阅读中,我们一起走近了朱自清,走近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走近了清华园中的月下荷塘。
而散文的优美的韵味应怎样更好地来品味呢?回答:通过朗读来体会。
2、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中的写景重点段落四、五、六3节。
二、质疑1、提问:在朗读中,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有怎样的特点?回答:一种朦胧的美。
2、点拨:很好。
那大家读过几遍后,而有没有想过文中的朦胧感是怎样产生的?同时,大家预习过课文,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呢,现在可以提出来。
回答1:作者的笔下景物的朦胧美与作者的心境有一定联系,因为情景是相交融的。
回答2:这篇散文除了写景很美外,有些语句不太明白。
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白天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但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
三、资料交流1、提问:我们一起仔细读读这些语句,它们有什么特点?大家是否想过为何不理解呢?而这些语句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我们一起对写作背景不了解。
大家课下已经分组查找了资料,现在根据大家在网上查找的资料,先体会一下这些话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并说说你的理由和结论?(大家集体交流讨论。
)(由同学上来展示资料。
)2、讨论:《一封信》“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荷塘月色》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写作背景。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2.1 文章背景:介绍朱自清及其写作背景,荷塘月色的意境。
1.2.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结构特点。
1.2.3 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的主题思想、意象、修辞手法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文章的基本内容与主题思想。
2.1.2 文章的写作技巧与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2.2.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2.2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领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作者生平等。
3.1.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问、回答。
3.1.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章相关图片、视频等。
3.2.2 纸质教材:分发文章原文、注释等。
3.2.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文章、评论等。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介绍朱自清及其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4.1.2 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基本内容。
4.1.3 讲解:讲解文章的难点、重点,分析文章结构与艺术特色。
4.1.4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4.1.5 写作: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2 时间安排4.2.1 导入:5分钟4.2.2 阅读:15分钟4.2.3 讲解:20分钟4.2.4 讨论:10分钟4.2.5 写作: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5.1.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5.1.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8篇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8篇荷塘月色课堂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揣摩细腻的,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教学方法:分析、鉴赏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这里,“月”成了诗人排遣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的一种载体、苏轼《水调歌头》──在这里,“月”成了词人表达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欣赏一下那月色中的荷塘,月色中的荷花,并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二、解题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夜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三、写作背景在创作本文之前,作者曾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干将、五四新文化运动热闹了一阵子之后,于1925年前后进入了低潮期、对此朱自清必然有所失落、有所彷徨、这一点也曲折地在《荷塘月色》中反映了出来。
四、初步理解1、作者写了月下的荷塘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2、集体诵读这一段文字。
3、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4、集体诵读这一段文字。
5、作者写了荷塘四周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6、集体诵读这一段文字。
7、小结:作者用他那支神奇的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图,从而显示出了散文的场面描写的美。
五、课文解读通过预习,同学们能给课文划分层次吗?能讲出划分的原因吗?全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分析课文:在分析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找出作者写作的线索。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的文章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的美感。
(3)能够运用文中描写方法,创作一篇描绘自然景色的短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境。
(2)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手法和词语搭配,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和意境。
2. 作者运用语言表达的美感。
教学难点:1. 文中描写方法的运用。
2. 修辞手法和词语搭配的学习。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荷塘月色》的原文和相关解析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荷塘月色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荷塘月色的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导入《荷塘月色》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荷塘月色》原文,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三、合作探讨(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意境。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题和意境。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背诵《荷塘月色》的文章内容。
2. 学生运用文中描写方法,创作一篇描绘自然景色的短文,明天课堂上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荷塘月色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境,并学习作者运用语言表达的美感。
通过课堂小结,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内容,并布置作业进行巩固和拓展。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学习兴趣较高。
《荷塘月色》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本节课将继续学习《荷塘月色》的后续内容,重点分析作者运用修辞手法和词语搭配的美感,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朱自清《荷塘月色》教案
朱自清《荷塘月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荷塘月色》的作者朱自清及其文学地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2.1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3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三、教学难点3.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3.2 分析文章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文学地位,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荷塘月色》,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画出文中不懂的词汇,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3 课堂讲解讲解文章的《荷塘月色》的含义,分析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抒发的情感。
4.4 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并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5.1 翻译并背诵文章中的精美段落5.2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的短文,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手法。
5.3 调查身边同学对荷塘月色的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六、教学策略6.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
6.2 利用多媒体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课文描述的直观感受。
6.3 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作者观察荷塘月色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七、教学评价7.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
7.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高三语文总复习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朱自清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朱自清,感受这位爱国知识分子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2.通过审美活动体验,能够充分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3.品味语言,感受意境,能够概括提炼出鉴赏意境美的基本方法。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个性化阅读鉴赏,能够初步实现对作品的多元、创新阅读。
二.教学方法1.自主阅读体验与教师引导、集体讨论讨论相结合。
2.涵泳法、美读法为主兼用探究法对相关问题教学探讨。
三.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能够捕捉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句,梳理出散文情感脉络,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2.涵泳揣摩,通过对1、2、3、6、7、8等段落关键词句的咀嚼进一步把握作者情感。
二.教学过程(一)作者与作品1.你读过作者的哪些作品?能够说说内容吗?你喜欢他的作品吗?试作简要分析评价。
(主要是让学生谈谈对作品的主观感受,可以据作者作品的整体而言,也可以就作者的某一篇作品)2.谈谈你所知道的朱自清。
(不求完整,一鳞一爪皆可)3.教师视学生发言情况作补充。
(现代作家。
号秋实,字佩弦,笔名余捷、柏香、知白。
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于扬州。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转入本科哲学系。
“五四”后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和新潮社,并开始新诗创作。
先后任教于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六师范,上海中国公学,浙江上虞春晖中学等。
1922年与俞平伯等创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刊物《诗》月刊,发表长诗《毁灭》,之后参加过文学研究会。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主要致力于散文创造和古典文学研究。
其间创作散文名篇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荷塘月色》《春》等。
散文笔致简约,朴素,亲切,娓娓动人,享有盛誉,被誉为“美文”“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1931年赴伦敦学习并漫游欧洲数国。
1932年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
1938年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被选为理事。
1945年抗战胜利后积极参加民主运动。
荷塘月色 教案(最新6篇)
荷塘月色教案(最新6篇)《荷塘月色》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2、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朗读课文2-6小节二、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1、课文第2小节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路上的景色:小路(幽僻、寂寞)树(蓊翁郁郁)月光(淡淡的)“幽僻”、“寂寞”极言环境的寂寥,烘托人物心境的抑郁;“蓊翁郁郁”加强了浓重的夜晚气氛;“阴森森”虚写,渲染恐怖的氛围。
这些景是忧闷郁结的作者眼中之景。
写月光虽然是“淡淡的”,但却与作者此刻的感情相合,“今晚却很好”,可见作者心中淡淡的愁云。
2、课文第4小节写了什么?作者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写了月下荷塘静态:叶:田田、亭亭花:零星点缀微开着的--袅娜(轻盈多姿)风打着朵的--羞涩(娇怯不语) 形象过如明珠--洁白处如星星--绿叶白花色彩如美人--纤尘不染动态:花:花香,如歌声叶:凝碧的波痕:整齐而有节奏的波动3、课文第5小节写了什么景色?学生回答:写了塘上月色月光:如流水月影:如名曲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了月色?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正面:以流水作比(2)通过雾:薄薄的青雾(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4、讨论第6节学生自己分析,教师作适当点拨:这一节写荷塘的四周。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绘画技巧来写荷塘的环境。
作者笔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
(1)四面的树(照应第2 节)有远有近:杨柳最多--远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近(2)写树不忘写月色:阴阴的(3)路灯光把作者从幻想中召回,最后两句虽似写景,实则点明心境。
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有蛙声,由寂静到热闹,充满了生机,将荷塘和月色衬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作者虽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宁静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闷还是笼罩在心头。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案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朱自清及其作品《荷塘月色》1.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1.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景观描写第二章:课文解析2.1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段落大意2.2 详细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2.3 深入探讨课文中的自然景观与作者情感的关系第三章:词汇学习3.1 筛选并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3.2 学生通过造句、翻译等方式巩固所学词汇3.3 教师提供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词汇掌握情况第四章:语法讲解4.1 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4.2 讲解与句子结构、语法相关的知识点4.3 学生通过造句、改写句子等方式巩固所学语法知识第五章:写作技巧指导5.1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5.2 教师示范运用写作技巧进行景物描写5.3 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第六章:文学鉴赏与批评6.1 分析《荷塘月色》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6.2 引导学生关注朱自清的写作风格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6.3 学生进行文学鉴赏与批评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第七章:拓展阅读7.1 推荐与《荷塘月色》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7.2 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理解并吸收不同作品的艺术特色7.3 教师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第八章:创意写作8.1 教师布置以《荷塘月色》为灵感的写作任务8.2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8.3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第九章:课堂活动与讨论9.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荷塘月色》中的主题和情感9.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作者创作时的情景9.3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第十章:总结与复习10.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10.2 学生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和写作技巧10.3 教师提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荷塘月色》的理解和欣赏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导入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导入环节,学生需要对朱自清及其作品《荷塘月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荷塘月色》的作者及背景。
2. 激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兴趣,培养审美情感。
教学内容:1. 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代表作。
2. 介绍荷塘月色的自然风光和特色。
教学活动:1. 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教师讲述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学生分享对荷塘月色的印象和感受。
第二章:文学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理解《荷塘月色》的主题和意境。
教学内容:1. 分析《荷塘月色》的文风和艺术特点。
2. 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意境。
3. 教师总结并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创意写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2.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兴趣。
教学内容:1. 学习《荷塘月色》中的写作技巧。
2. 创作以荷塘月色为背景的短文。
教学活动:1. 教师分析《荷塘月色》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方法、象征手法等。
2. 学生进行创意写作,以荷塘月色为题材发挥想象。
3. 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教师指导改进。
第四章:绘画与手工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激发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表达荷塘月色的美。
教学内容:1. 学习绘画和手工的基本技巧。
2. 创作以荷塘月色为主题的绘画或手工作品。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技巧,如水彩画、剪纸等。
2. 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创作,表达荷塘月色的美。
3.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和评价。
第五章:综合活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2. 加深学生对《荷塘月色》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内容:1. 设计综合活动,如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
2. 学生展示综合活动成果。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选择活动形式和角色。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综合活动。
《荷塘月色》的教案
《荷塘月色》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2)了解文章的背景,把握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3)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意象、比喻、拟人等;(4)通过文章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涵;(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4)学会从作品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2)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孤独、无助的心情,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阅读兴趣;(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3)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欣赏;(3)作者情感的细微变化及其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荷塘月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美景;(2)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风格特点;(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能从图片或视频中感受到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标注生僻字词,查找资料,了解其含义;(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小组内讨论解决。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构思、布局及表达技巧;(2)让学生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作品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其心情;(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章情感的共鸣;(3)进行情感抒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拓宽视野;(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巩固所学。
2024年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一、教案基本信息《荷塘月色》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荷塘月色》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文字表达的情感。
2.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3. 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课文《荷塘月色》的基本内容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学习。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二、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荷塘月色》的PPT,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荷塘月色》,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 课文描述了哪些景物?2. 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三、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五、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描写一个景物。
六、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深入学习1. 让学生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
三、课堂讨论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在写作中的运用。
2. 如何欣赏自然美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段描写自然美景的文章。
五、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六、布置作业1. 复习课文《荷塘月色》。
2. 完成一篇描写自然美景的作文。
七、板书设计《荷塘月色》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表达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以及作文的写作情况进行评价。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
《荷塘月色》朱自清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景。
教学内容:1. 简介朱自清及其文学地位。
2. 介绍《荷塘月色》的创作背景。
3.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活动:1. 播放朱自清的图片和简介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荷塘有什么印象?月色又有怎样的魅力?3. 教师分享《荷塘月色》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第二章:文学鉴赏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荷塘月色》的文学价值。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荷塘月色》的文学特点,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2. 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的美词佳句。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描绘手法和修辞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
3. 教师选取几个代表性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详细解读和欣赏。
第三章:情感体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体验《荷塘月色》中所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荷塘月色的感受和联想。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喜爱、赞美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荷塘月色的感受和联想。
3. 选取几名学生进行分享,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四章:思维训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文章。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荷塘月色》中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深入探讨?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文章,如主题、情节、人物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五章:创作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2. 帮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教学内容:1. 学生根据对《荷塘月色》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自己的文学创作。
荷塘月色教案 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优秀4篇)
荷塘月色教案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为了加深您对于荷塘月色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4篇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荷塘月色教案篇一【教学要点】1、品读1、2、3自然段;2、朗读课文原文;3、理解文章情感内容的普遍意义。
一、复习(7分钟)1、全班齐读文章4、5、6自然段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拼音:小煤屑路蓊蓊郁郁独处的妙处袅娜脉脉的流水倩影踱着二、品读第1自然(10分钟)1、女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2、讨论:“心里颇不宁静” “渐渐” “迷迷糊糊”“悄悄地”等词句的理解。
引导学生明确:视觉所及,是渐渐升高的月亮;听觉所闻,是已听不见孩子们的欢笑。
妻子在迷迷糊糊地哄孩子睡觉,“迷迷糊糊”说明妻子也恹恹欲睡了。
这既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和环境:夜深人静,又写出了文章开首透露的作者的心境。
因为“心里颇不宁静”,就愈感到时间过得慢,所以月亮升高是“渐渐”;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而另有一番心思,即使夜深人静,妻子的眠歌也听不真切,只能是“迷迷糊糊”的。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文章写墙外已没有孩子们的欢笑,妻子唱着眠歌,自己的运作是“悄悄地”,这些都照应到“夜深人静”。
如此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
小结:一段,点明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境(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全文的一句是文章的“文眼”。
3、一段小结:开篇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一个“忽然”,引出了下文。
实处落笔,渗透一个“静”字。
“悄悄”出门,一是为了不影响家人,二是表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
[板书]:缘由: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
三、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10分钟)1、男生齐读课文第2然段;全班齐读课文第2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教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荷塘景色的散文。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赞叹了荷花不同于的艳丽色彩;同样是荷花,而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因为作者主观感情的不同,所呈现的景物描写也是不一样的。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去看一看他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篇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看看他如何描写这荷塘美景,又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板书荷塘月色朱自清)二、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蓊蓊(wěng)郁郁曲(qū)折脉脉(mò)梵(fàn)婀(ē)玲櫂(zhào)鹢(yì)首沾裳(cháng)而浅笑敛裾(jū)【现代汉语中当同衣连用的时候,重音在衣,泛指衣服,读轻声shang;但在古代汉语中,裳有自己的涵义,指下身衣服,裙裤之类,与衣并列,读作chang】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缘起(第1段)→去荷塘(第2、3段)→观荷塘(第4、5、6段)→离荷塘(第7、8段)→踱回家(第9段)第一段“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最后一段,“——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强调圆形结构,头尾相接很完整】3.解读题目题目“荷塘”与“月色”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如果要在两个词之间加一个字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要用哪个字呢?(引导学生通过找原文的句子或段落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在文章写景的第四五自然段上。
)“荷塘”与“月色”之间是并列关系,文中既描写了“月光下的荷塘”,又描写了“荷塘上的月色”。
“月色”和“荷塘”是浑然一体的,如果没有“月色”,那么在漆黑的夜里就看不到“荷塘”中的美景,如果没有“荷塘”,也不能显示出月光的皎洁与柔和。
二、赏析景物感受意境1、二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景物美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荷塘”和“月色”的?你认为哪一些语句描写得最为精彩呢?有感情的把它朗读出来,并说出你的理由。
或者你认为哪些描写你不能理解,也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让学生自由解读文中描写“荷塘”与“月色”的句子,品味其写景的特点,分析其修辞手法。
学生可能会对文中运用通感手法的语句感到不解,那么教师在学生发言讨论完后进行补充和讲解。
)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叶子比喻成亭亭的舞女的裙,荷叶本是静的,作者想象它是动的,以动写静,以虚写实,形象新奇。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荷叶舒展、轻盈、修长的形体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②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到打着朵儿的。
”将白花拟人化,赋予白花人的袅娜的体态、羞涩的表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盛开荷花的娇小玲珑、柔美以及花骨朵含苞待放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③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用几个喻体来比喻一个本体,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加强了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生动性。
连用三个比喻,将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和刚出浴的美人,形象生动且多角度地突出了荷花在月光下晶莹明亮、闪亮繁多、干净、水灵的特点,倾注了作者对荷花的喜悦之情,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句子动用了通感、比喻的手法写荷香,用听觉描写嗅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荷香在微风的吹拂下,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捉摸不定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⑤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泻”、“浮”、“洗”、“笼”,这几个动词贴切新奇,勾勒出十分迷人的梦一般的幻景。
“泻” 是“流泻”“流动”的意思,作者运用拟物的手法,说月光像流水一样由上直泻而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光一泻无余、流动、轻柔的特点,营造了静谧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之情。
“浮”有“漂浮、悬浮”的意思,写出了雾的薄、轻和朦胧地悬浮在荷塘上方不太高的地方,与“轻纱”一样的青雾的意境相合。
“笼”字有“轻轻环抱” 的意思。
【换成别的字可以吗?“照”为“照射”的意思,意思直白,范围狭窄,呆板没有动感,不能与“流水”相照应。
】【“升”字显得雾似乎正在升空而去,动势太大,速度太快,不合情境,没有轻柔之美感。
】【罩、蒙、遮”都显得过于密实、厚重。
】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通感,把视觉转为听觉,,和谐优美的特点。
作者用通感手法写光与影,用听觉描写视觉,化静为动,生动地写出光影交织、和谐幽美的特点,写出了月光的温和,表现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之情。
作者动用比喻手法,把光与影的协调比喻为名曲。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光与影的和谐优美。
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
【PPT:月光下的荷塘——动静结合,荷塘上的月色——虚实相生】小结:语言准确、生动、优美,修辞美、炼字美、叠词美2、三读课文,体会文中意境美通过欣赏文中的景物,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属于哪种美?作者通过荷塘月色营造出怎样一种意境?(每个人心中对荷塘月色的感觉和定义都不同,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只要学生言之成立即可。
)营造出幽静、淡雅的意境【正面描写:月光如水、薄雾似沙、花叶若梦侧面烘托:黑影斑驳、杨柳如画、光影似曲荷叶清纯,荷花素洁,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雾,月景如歌】三、借景抒情体会情感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1、理清文中的情感线索,感受作者情绪的变化。
作者置身于优美的荷塘月色之中,心情是怎样的?第三段作者讲到“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受用”一词看出了作者此时是快乐的,但他的这种快乐并不张扬,像他所描绘的景物一样,是淡淡的。
从上面分析中看出,作者在荷塘时,是洋溢着“淡淡的快乐”的。
这种“淡淡的快乐”有没有贯穿全文呢?作者的心情有没有变化?这种“淡淡的快乐”并没有贯穿全文,作者的心情呈现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作者的心情因什么而变化?作者的心情是因所处环境地点不同而变化的。
能不能以环境地点为横坐标,作者的心情变化为纵坐标,画出作者的情绪变化坐标图呢?(让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画,并根据原文,讲讲为什么这么画。
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各个地点的作者的心情。
如:苦闷——清静——快乐——失落——苦闷)在地点的变化中又蕴藏作者的情感变化。
这两条变化线路就是全文的明暗线索,地点的变化为明线,情感的变化为暗线。
我们发现这两条明暗线索都是圆形的,作者从家出发,最终又回到了家中,心中的不宁静在欣赏了荷塘月色后依旧无法排遣。
如果说作者在欣赏荷塘月色时是洋溢着“淡淡的快乐,那么在全文的开头和结尾则都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在现实中(心里颇不宁静)的作者无法排遣心中的苦闷,因而要寻找感情的寄托。
“出家门”时作者的心情是不宁静的,文章的第一句作者就说出了这种心情,正是因为作者自己的不宁静心情,所以才夜走煤屑路、游荷塘,去求宁静。
文中划出的②③两句无论是想超出平常的自己,还是暂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都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宁静的渴望,可以说是求宁静。
那么,从刚刚我们分析的文中来看作者找到了没有?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第四句,作者对一切的热闹已经置身事外了,最后不免发出“我什么都没有”的感慨,可以说作者找到了宁静,是在在自然环境的美丽和理想生活的憧憬中作者找到了宁静,但这是暂时的宁静,当作者回到家门,又回到了现实,心中的烦恼依旧。
作者又失宁静,第五句和第六句可以看出当时的作者已经是回到了现实,对那片刻宁静已经无福消受了。
作者极力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古代社会的自由快乐,是借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漫步荷塘是为了排遣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撞中矛盾的苦闷之情。
【不宁静求宁静得宁静失宁静】【板书: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快乐——淡淡的哀愁】2、分析文章创作背景,感受“荷塘月色”的深层含义。
(1)全文刚开始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什么让作者心情不宁静的呢?点明“颇不宁静”是文章的文眼。
那么什么是“文眼”呢?一句话简单地说“文眼”就是主题思想的聚焦点。
一篇文章的“文眼”有时候是一篇文章的题目,有时在一篇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等等,这篇文章就是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
“颇不宁静”是关键词,“颇”字表明程度之深。
作者不宁静的心绪是笼罩全篇的。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宁静”呢?这就要结合当时作者的社会背景来解释了。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社会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
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
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为超脱世尘的绝妙世界。
(在这里用PPT展示作者那段时期所写的两段内心独白,让学生更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苦闷情绪。
)PPT:①“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
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
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
”②“只有参加革命和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
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
……我既不能参加革命与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姑作安心的过日子了。
我是想找一件事,钻了进去,消磨这一生。
我终于在国学里找出了一个题目,开始像小儿的学步。
这正是往'死路'上走;但我乐意这么走,也就没有法子。
”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萦绕在作者内心的苦闷思绪?①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里。
这里感慨自己身不由己,现在暂得宽余,流露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但又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
这时候的自己是自由的,心情得以释放。
②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且”在课文中可以理解为“暂且,暂时”的意思,这个字用在这正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的心态,是不是一种极欲逃脱现实,但又明知只是暂时解脱、不得已而为之的复杂心态啊,同时“受用”二字也点明了这段的感情基调——积极的、解脱之情。
③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但”字笔锋陡转,蝉蛙如此热闹,也不能感染作者,热闹的蝉鸣蛙鼓反衬周围环境的寂静和作者内心的寂寞。
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和空虚。
④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