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 中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四川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吉林 吉林大学 福建 厦门大学 山东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湖北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91年4月,《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 安徽大别山区采访,在众多的泥孩子中发现一双 闪亮的“大眼睛”,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 具感染力的照片,推出了全国希望工程形象代 表——“大眼睛姑娘”苏明娟。她那双渴望知识的 “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 苏明娟本人也得到了希望工程的资助,先后在家 乡读完小学和中学后,2002年又被安徽大学职业 技术学院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初形体系
曲折发展
二、动乱中的教育
三、教育的复兴
成就辉煌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文革前)
1.拉开序幕: 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①接管改造旧教育; ②教育面向工农,面向国家建设 2.制定方针: ①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智体) ②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3.初具规模: ①形成体系 国民教育: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 教育模式: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 ②培养人才 ③推动建设
高等教育
1999年,国务院决定高等学校大规模 扩招,并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 标,引起教育界和全社会强烈反响。2000 年,全国的高考平均录取率达到了55%,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不得1990年的3.4% 提升到2000年的11%。中国高等教育进 入高速发展时期。
211 工 程 大 学
985工程大学
思考〔学思之窗〕,回答问题。
二、探索道路
“左倾” ⑴原因: ⑵表现:①“大跃进”,大办学校,大搞劳动,使教育质量下
降。 ②“文革”十年,摧残教师,教育秩序混乱,民族文 化素质大降。 [例子:张铁生被称为“白卷英雄”]
三、教育的春天 1.原因
⑴文革刚结束,全面整顿教学秩序
⑵改革开放后,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⑶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2.表现
(1)将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颁布义务教育法,确保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对中等教育实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2)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211工程) (3)启动希望工程 (3)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延伸探究学习〕
1.请阅读下列《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表
请回答:新中国头17年教育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参考答案:
新中国头17年教育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较大发展,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 坚实基础。主要表现在: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各级各类学校规模扩大;
在校生人数增长较快;
中等教育发展最快,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人才等。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图为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
比旧中国 1965年学 最高时增 校数 长
1965年 在校生
比旧中国最多时 增长
高等 434所 学校
1947年 的1.1倍
1947年的3.3 67.4万人 倍
1949年 1432万 中等 80993所 的14.1倍 人 学校 1681000 1949年 小学 所 的4.9倍
1946年的6.9 倍
11626.9 1946年的3.9 万人 倍
北京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广东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甘肃 兰州大学 上海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天津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重庆 重庆大学 浙江 浙江大学 江苏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辽宁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趋势
蓬勃发展 奠基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 含义?
现代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而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关键在于教育。 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 前途,从世界来看,哪一个国家重视教育,那 么这个国家就兴旺发达。 (如战后日本德国)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 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 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7年某大学的开学典礼
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 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 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 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 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