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 学案

合集下载

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全文;(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3)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儒家思想的魅力,理解“大道之行也”的理念;(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大道之行也》;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 分析课文结构和思路;4.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儒家思想;2. 运用文言文进行阅读和理解;3. 联系现实生活,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大道之行也》的作者及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3)让学生思考课文中所阐述的儒家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和思路;(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造句;(2)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大道之行也》;2. 收集有关儒家思想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并能运用到实际中;3.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思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涵;4. 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深入思考课文中所阐述的儒家思想,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大道之行也》文本;2. 相关注释和译文;3. 儒家思想的相关资料;4.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

《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

《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大道之行也》的文意,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学会运用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重点:1. 《大道之行也》的文意理解和背诵。

2. 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论证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大道之行也》。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2)讲解文章的论证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思想营养,培养爱国情怀。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大道之行也》。

(2)运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短文。

8. 板书设计《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大道之行也》的文意,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论证方法的能力。

在情感教育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爱国情怀。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优秀5篇】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优秀5篇】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优秀5篇】《大道之行也》是一篇文言文,那么怎么讲呢?小编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大道之行也篇一2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

2.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以《桃花源记》)导入。

2.《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二、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大道之行也》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主张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1.1.2 本文通过描绘理想社会和治理方法,体现了作者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1.1.3 本文旨在引导学员了解儒家思想,培养具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知识点讲解2.1 文章结构2.1.1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理想社会,第二部分论述治理方法。

2.1.2 第一部分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核心,阐述理想社会的特点。

2.1.3 第二部分围绕“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治理方法,论述如何实现理想社会。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解析3.1.1 组织学员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韵律,理解文章大意。

3.1.2 解析关键词汇,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帮助学员深入理解。

3.1.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员了解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4.1.2 掌握文中关键词汇的含义,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4.1.3 学会分析课文,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理解文中抽象的儒家思想,如“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等。

5.1.2 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1.3 将儒家思想应用于现实生活,培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剩余五个章节的教案,请参考:六、教学方法与策略6.1 讲授法6.1.1 教师通过讲解,阐述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6.1.2 引导学员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6.1.3 案例分析,让学员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堂互动与讨论7.1 小组讨论7.1.1 将学员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7.1.2 鼓励学员分享个人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7.1.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八、课后作业与评估8.1 作业布置8.1.1 要求学员撰写课后感悟,深入思考儒家思想对个人的启示。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五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五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五篇《大道之行也》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以下是职场和大家分享的《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五篇的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1【教学目的】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多方面了解孔子的思想。

【教学难点】对文章思想资料的理解。

【教学设想】1、布置一课时。

2、方法:诵读、讨论。

【教学步骤】一、导入《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梦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梦想社会的画卷。

今日,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整体掌握1、范读课文。

2、学生仿读并研究: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能够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能够理解为儒家的梦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能够生活在安宁和平的大同社会。

三、研读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⑴大道之行也:施行⑵选贤与能:通“举”⑶讲信修睦:培养⑷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

独,单独。

亲,以...为亲⑸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⑹皆有所养:供养⑺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⑻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⑼不必藏于己:私藏⑽谋闭而不兴:发生⑾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⑿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⑴自主探究理解翻译;⑵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⑶全班交流。

3、细读课文,探究讨论:⑴本文论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①“天下为公”政权和社会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不属于任何个人。

社会的管理者都应由社会成员选举出来的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担当。

社会成员之间相处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②社会关爱它的所有成员。

全社会亲如一家,各年龄段的人都有适宜的布置,异常对“矜、寡、孤、独、残疾”这五种身心受损的人实行有效的保证措施,对他们多一份关爱。

有关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5篇

有关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5篇

有关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5篇有关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5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下面给大家分享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2、理解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

2、进一步巩固文言文的翻译。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人憧憬着“大同”的理想社会。

像孙中山、谭嗣同、康有为等人。

领导人更是提出了与之类似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努力,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儒家经典著作,出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

二、教学目标:(一)背诵课文(二)理解意思(三)领悟“大同“社会三、初读课文(一)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选贤与(jǔ)能〕〔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男有分(fèn)〕〔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二)学生自读课文,能够读顺课文(三)教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b.“故人不独亲………”“使老有所终……”中的“人”“使”各统领其下两句和四句,其后一顿;c.“货”“力”两字后一顿,表明观点;d.“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e.“是故”承上作结一顿;f.“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g.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024年《大道之行也》精彩教案设计(通用8篇

2024年《大道之行也》精彩教案设计(通用8篇

2024年《大道之行也》精彩教案设计(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道之行也》,涉及教材的第一章“天下为公”的第二节“大道之行”。

详细内容包括对“大道之行”的内涵解读,探讨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分析古代圣贤的治国理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道之行”的含义,认识到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大道之行”的治国理念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大道之行”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把握“大道之行”的含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进而引出“大道之行”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大道之行”的内涵,分析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举例说明古代圣贤的治国理念。

3. 例题讲解:结合现实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大道之行”的理念分析问题,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大道之行”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大道之行内涵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古代圣贤治国理念现代社会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大道之行”的理解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联系实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大道之行”的相关内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同时,关注国家大事,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大道之行”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通用8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通用8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单元《大道理》章节,详细内容为《大道之行也》。

文章论述了儒家思想中的“大道”,即治理国家的理想境界,强调以德治国,以民为本。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大道之行也”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理解。

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语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学习。

3. 课文讲解: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老师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c. 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各段大意。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讨论“大道之行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大道之行也》2. 板书内容:a. 作者及背景b. 文章结构c. 重点词汇和句式d.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b.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大道之行也”的理解。

c. 举例说明“大道之行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答案:1. a. 参见教材注释。

b. 示例:我认为“大道之行也”是指国家领导人以德治国,关心民生,实现国家繁荣昌盛。

c. 示例:我国近年来致力于扶贫工作,体现了“大道之行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大道”、“天下为公”等。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论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天下为公”的理念。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大道之行也》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提炼和推理论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前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大道之行也》,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字典,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讲解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相关知识点。

5. 练习与反馈:(1)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论证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大道”、“天下为公”等。

3.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并能够进行适当的推理和论证。

4. 学生能够感受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天下为公”的理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2)理解《大道之行也》的文意,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3)分析《大道之行也》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大道之行也》;(2)学会如何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境界;(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大道之行也》;(2)理解《大道之行也》的文意,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3)分析《大道之行也》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2)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3.1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经典案例分析;(3)小组讨论与合作。

3.2 教学策略:(1)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3)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4.1 教学内容:(1)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简介《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及作者;(2)第二课时:朗读与背诵《大道之行也》;(3)第三课时:文意解析与词汇句式学习;(4)第四课时:文学特色与修辞手法分析;(5)第五课时: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4.2 课时安排:(1)第一课时:1课时;(2)第二课时:1课时;(3)第三课时:1课时;(4)第四课时:1课时;(5)第五课时:0.5课时。

五、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1)课堂表现:参与度、回答问题、合作交流等;(2)作业完成情况:词汇积累、练习题、作文等;(3)背诵与默写:《大道之行也》的背诵与默写。

5.2 终结性评价:(1)期末考试:文言文阅读理解与分析;(2)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大道之行也》的学习效果及教学方法的反馈。

六、教学步骤与课堂活动6.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及作者;(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1、熟读成诵,掌握相关文言词。

2.领会本文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情感:联系生活,理解大同社会的意义学习重点: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及意义。

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探究讨论,适度引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点燃激情欣赏美好生活的画面,结合《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美好的生活人人向往,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我们走进古人的理想境界,学习《大道之行也》。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出示目标:知识:1、熟读成诵,掌握相关文言词。

2.领会本文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情感:联系生活,理解大同社会的意义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及停顿。

3、指导朗读,熟悉内容(出示朗读提示)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b.“故人不独亲………”“使老有所终……”中的“人”“使”各统领其下两句和四句,其后一顿;c.“货”“力”两字后一顿,表明观点;d.“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e. “是故”承上作结一顿;f.“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g.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大道之行也》的教案

《大道之行也》的教案

《大道之行也》的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介绍《大道之行也》这篇文章的出处、作者及意义。

阐述本文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大道的理念。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大道之行也》的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对大道理念的认同和追求。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章:理解大道2.1 大道的含义解释大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内涵,如儒家、道家等不同学派对大道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大道作为一种理想社会的追求。

2.2 大道的特点分析大道的特点,如公平、公正、和谐等。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大道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3 大道的实践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大道,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大道的理念。

第三章:大道与人3.1 大道与人伦关系分析大道在家庭、友情、师生等不同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理解大道对于和谐人伦关系的重要性。

3.2 大道与个人修养探讨大道在个人品德修养、道德行为等方面的作用。

引导学生追求道德品质的提升,实践大道。

3.3 大道与社会责任阐述大道对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如忠诚、敬业、奉献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中践行大道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章:大道与社会4.1 大道与政治分析大道在政治领域的体现,如仁政、民本等。

引导学生了解大道对于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

4.2 大道与经济探讨大道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如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等。

引导学生理解大道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4.3 大道与文化分析大道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如包容性、传承创新等。

引导学生认识大道对于文化繁荣的重要性。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大道的理解。

强调大道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5.2 学生心得分享邀请学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引导学生将大道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5.3 课程展望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追求大道。

《大道之行也》学案

《大道之行也》学案

《大道之行也》学案一、预习检查:1.生宇注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货恶()男有分()2.解释划线词语并翻译句子: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外户而不闭:是故谋闭而不兴:(2)关注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货/恶其弃于地也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3)翻译句子①大道之行也:②天下为公: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问:全文共6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待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已。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调大同。

”总结全文。

2、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三、课文精读:1、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2、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3、提问: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4、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5、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6、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7、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8、课堂小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看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语文文学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设计

语文文学大道之行也教案范文设计

语文文学精选《大道之行也》教案优秀范文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大道之行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2. 通过分析课文,使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和写作特点。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思想观点和价值观。

4.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文学特色,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5.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翻译。

2. 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作者的思想观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思想观点和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二、教学手段1.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2. 视频: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和文化内涵。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拓展阅读。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安排一、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熟读课文,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作者的思想观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思想观点和价值观。

5.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文学特色,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通用8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通用8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通用8篇〕《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篇1一、预习检测:1、正字音选贤与能〔〕睦〔〕鳏〔〕恶〔〕矜〔原读jīn,在文中读〕幼有所长〔〕男有分〔〕二、学习目的:知识与才能: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设想,把握“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重视诵读,进步朗读和背诵才能,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三、自主学习,互助探究: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

3、重点掌握的词语:选贤与能:矜、寡、孤、独、有分:-废疾者:货恶其弃于地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兴:4、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5、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的?6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四、展示训练,评价推进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

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反思提升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消费的根底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的。

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六、达标测试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xxx2、解释以下句子中的字故人不独亲其亲〔故:〕废疾者〔废疾:〕女有归〔归:〕谋闭而不兴〔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大同〔同:〕故外户而不闭〔闭:〕3、写出以下句子的通假字及其意义。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4、《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是〔〕家经典之一,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培养朗读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重点】1、培养朗读能力。

2、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所蕴涵的为国家、集体、他人谋利益的奉献精神。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⑹大同(同:)⑺故外户而不闭(闭:)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和。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

尽管这个理想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

它是我国社会思想时尚的一份宝贵财富。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本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听读1、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1、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2、课文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二)品读4、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你认为精彩的排偶句,品味它的表达效果。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 ”这句话,因为。

(三)悟读5、“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6、课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7、“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8、怎样评价“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四)诵读9、朗读指导:第一层“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24.《大道之行也》学案

24.《大道之行也》学案

24.《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

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重难点】新课标第一网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学习过程】一、预习点兵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

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五经”是《》,《》,《》,《》,《》。

2、给划线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盗窃()乱贼()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大道之行也()()②讲信修睦()③不独子其子()()④男有分()⑤女有归()⑥货恶其弃于地()()⑦力恶不出于身()()⑧外户而不闭()()⑨是谓大同()()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通:。

(2)矜寡孤独通:。

6、翻译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整体感知(将文章翻译在下面。

)三、研读与赏析。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四、拓展学习1、“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3、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自主练习】阅读并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均三国时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拾)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有蓬的华丽车子)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培养朗读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重点】
1、培养朗读能力。

2、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所蕴涵的为国家、集体、他人谋利益的奉献精神。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
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⑹大同(同:)
⑺故外户而不闭(闭:)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和。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

尽管这个理想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

它是我国社会思想时尚的一份宝贵财富。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本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听读
1、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1、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2、课文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品读
4、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你认为精彩的排偶句,品味它的表达效果。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 ”这句话,因为。

(三)悟读
5、“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6、课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7、“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8、怎样评价“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四)诵读
9、朗读指导:第一层“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全为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一顿,要读出层次感,“不必为己”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意。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末句是全文总结,要读得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10、诵读竞赛。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拓展检测案】
●课内语段阅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⑵不独子其子(子:)
⑶矜、寡、孤、独(孤:)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4.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5.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大道之行也》答案:
【自主预习案】
1.略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3.略4.《礼记》、儒家、戴圣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8.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

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

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课内探究案】
1、略。

2、课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古人追求美好社会生活的愿望。

3、运用大量排偶句式,语言铿锵、优美。

4、略。

5、前者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后者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6、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7、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
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对“桃源”中社会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从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接待一事你看到了什么?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最好,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同的意见都可以讲出来,不搞统一答案。

8、尽管这样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宝贵的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拓展检测案】
1、⑴和睦⑵以……为子⑶幼而无父的人⑷指害人
2、“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3、略。

4、略。

5、成理成文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