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精选:高一地理《区域产业活动》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案4湘教版必修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区位的含义,理解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其发展变化。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学会提取、分析、加工、整理地理信息,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能够分析某一地区工业、农业等的区位条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够用全面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分析。
难点: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学法指导】启发式、图片展示、案例引导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大家能说出一些形容我们中华民族的词吗?(勤劳、勇敢、善良、热爱和平……)我认为还应该加上“智慧”。
我们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不说僧一行测量经线长度,也不说古代的天文观测,四大发明证明了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
我们的祖先总结了许多智慧型的谚语,农谚就是其中的代表。
我们长治地区有这样的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这句话说明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密切,农业生产必须做到不误农时。
当然不仅农业,人类的各种产业活动都会受到多种区位因素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区位呢?正文:阅读P50材料,思考:什么是区位?(在城市与环境一章中有所涉及)区位包含两层含义:1地理位置(位于哪里)2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与哪些因素或条件有关)举例讨论你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一般会选择哪里?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就近选择合适的地点,以节省时间和金钱。
探究:材料明前龙井茶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是浙江杭州龙井村用每年清明前采摘的新茶精制而成的,它以色香味俱佳而驰名世界。
日本茶道研究者曾将此茶种带回日本精心栽培,但始终没有种好。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农业生的区位与自然条件联系最为密切。
“区域产业活动”教学设计
平地 水 田
集 中分布 在秦 岭一 淮河
水 田 要 是 指 种 植 水 稻 及 南 的 广 大 南 方 地 区 , 主 以
其他水 生作 物、 年 有 北方水 源条件较 好 的 每 在
梯 田 季节性积水 的农 田
水田
地方 , 田 多呈现 “ 水 大分
异性 , 因此产业活动也有差异 ,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
产 业 活 动 的地域联 系
因地 制 宜 扬 长 避 短
时 要 明确 这一 点 , 善 于 运 用 比较 法 探 寻 不 同 区域 要
蠹
一
一
贸易
产业 活 动 的异 同。
类 型 特 点 分 布
就 某 种 产 业 活动 来 说 可 以具 体 分 析 , 一 步 构 进 建次一 级 的 网络 , 以 问题 的方 式 出现 。 如 以农 业 并 产 业 为例 可 以设 计 出 问题 式 网络 : 影 响农 业 的 主 读
旱 地
一
般 旱 地
・
1 ・ 9
比较 法是 一种对 相 似 而义不 同的知 识点进 行 对
少 头绪 、 加深 印象 、 化理解 。帮助学 生把异 同关系 , 通过学生的 积极 比较 思维 , 学 生获 得 地 理 事物 和现 象 的共 性 使
散, 小集 中” 的分布格 局
( ) 中字母 表 示 的 内容 是 : — — ; — — 1图 A B
一
; C
—
—
; D
—
—
; E
—
—
。
平地 通常 是 指 种 植 旱 地 作 旱地 、 物 一般 不 需要 季 节性 中分 布在 秦 岭一 淮 河 集 旱地 灌溉 的 耕 地。 包括 有 以北 的 广 大 地 区, 不 在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2.1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湘教版必修2
3.2.1 农业区位因素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在第一节阐述“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相关理论基础上,对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的学习,是上一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并且为我们下一步学习工业等其他产业供应范例。
因而对本单元内容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学习好本节内容尤为重要。
2、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内容为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它们对农业生产和布局影响程度不同。
而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农业生产条件,相应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即农业地域类型。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留意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同学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进展变化,从而切身体会到农业生产因地制宜,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
(2)教学难点: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重点的依据:只有把握了农业区位因素,才能理解和把握农业的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也是高考中简答题分析题的答题要点.难点的依据:同学对农业方面的学问体验很少。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同学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作为农村同学,应当说学习农业是有肯定基础的,但是当前的现实是,农村的孩子对待农业也一窍不通,根本不知道小麦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
对于这种现状,作为老师,不用焦急讲书本上的学问,应当先丰富同学的农业学问,尤其是各种作物的习性。
2、教学方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训练思想指导下,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接受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同学对学问的把握。
(2)、案例教学法引导同学通过案例教学活动形式猎取学问,以同学为主体,使同学的独立探究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思维力量、活动组织力量、团结协作的精神。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章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_1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深圳“东方风来满眼春”,引出柬埔寨小深圳“春天的狂想曲”观看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小视频情境导入,引出特区二字,为下文埋伏笔过渡正如视频中所说,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经成为投资热土,结合视频和资料,同学们说一说西港特区有哪些投资优势?教学环节二:自主学习提供西港特区的有关投资方面的资料从材料中提取重点内容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教学环节三:合作探究根据投资优势及提供的材料,合作解决问题农业:1.柬埔寨发展水稻种植业有利的自然条件。
2.上等的茉莉香米种植区在哪里?有是那么特殊的自然条件?服装加工厂:服装加工厂迁移到西港特区的可行性并说明原因。
商业、服务业及周边产业:根据当地现状,给大学毕业生提出建议,并说明原因。
小组合作,代表回答问题对农业、服装加工厂、商业服务业三种不同的产业活动的区位分析,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的产业活动特点不同,区位条件也不同。
教学环节四:巩固根据书本P50P51,结合活动答案,填写表格巩固加深过渡产业活动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产业活动不会只局限于一个地区。
生产活动往往因某些因素使得地区和地区之间发生联系,这就是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产业活动中不同的环节也会体现不同的地域联系。
教学环节五:案例讲解、完成概念图通过对昆洲制衣厂生产、销售、研发环节,利用过程图,讲解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根据案例,结合书本P55P56完成概念图利用案例和过程图,将抽象的只是形象化,并利用概念图,将知识点串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联系课堂小结: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产业活动要根据其特征选择相应的区位因素,地区的发展也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尽可能最大限度发挥地区优势,开展产业活动,发展地区经济,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区域产业活动-教学设计.
5、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 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
地理Ⅱ
(二)“活动建议”解读: 1、结合所学习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 并分析其形 成的条件。
2、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 点,以及该 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
地理Ⅱ
2.提高活动的内在价值可采取措施
(1)将活动水平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活动的水平只有定位在学生正在形成,刚刚在成熟,刚刚在发展的区域 内(即维果茨基所主张的最近发展区内)才具有教育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进 行学生主体实践活动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深入的了 解,并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出准确的判断。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
地理Ⅱ
(一)“内容标准” 解读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 形成条件。
2、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 特点。 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3、模拟设计某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 局方案,简 述设计理由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
地理Ⅱ
1.本章课时建议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1产业活动和地域联系 3.2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 业的地域类型 3.3工业区位因素 与工业地域联系 3.4交通运输及 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建议 1 2 2 1
1. 课 堂 活 动 的 主 要 方 式
(1)探究型活动 是 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
高一地理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学案导学(湘教版必修2)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学案导学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①农业、矿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条件(b)(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林等):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
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和土壤等,但同时受到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2)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也最为密切。
矿产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区位主要是受矿藏状况和运输条件的限制,同时也受科学技术的影响。
(3)工业:区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较大。
影响工业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劳动力、科技水平、环境等。
(4)商业和服务业:区位与一进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②区位条件变化对产业活动的影响(b)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原因是自然环境在演变,人类活动在干预,而且变化的政策、生产力水平和科技等因素对区位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产业活动也会出现相应的转移,转移到生产条件更优越、生产成本更低、利润更的地区。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c)生产协作:生产一种产品,承担着不同工序的工厂或车间之间的协作;共同为某一种产品提供零部件的工厂之间的协作。
商贸联系:(1)区际贸易:一国范围内的贸易活动,是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它受一国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不受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影响;(2)国际贸易: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因各国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的差异,受限制较多,如存在贸易壁垒、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等。
区际贸易联系比国际贸易联系要密切,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这也是地域联系的重要表现。
科技与信息联系:生产技术变革和信息技术推广使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获得技术创新的信息,必然要求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加强协作,扩大技术和信息交流,从而实现交流的网络化、经常化和高效化。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地理教案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之小船创作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现代产业活动的种类理解:不同产业活动的主导区位理解: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个人行为和企业选址与区位产业活动区位条件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选择合适的地点,以节省时间和金钱企业选址充分考虑原料地、燃料地和消费市场,该企业是否符合所在地区的发展方向,以及生产活动对于环境生态的影响(1)现代产业活动特点①种类繁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信息业等,以及它们的下属部门。
②发展变化(2)不同产业活动的区位差异产业活动类型区位要求农业和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降低成本的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开发区把世界各地资源与流动的资金吸引到本地,使地方产业活动逐渐融入全球经济网络商业和服务业主要指向消费人群1.地域联系的产生原因2.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生产协作工业生产依靠⎩⎪⎨⎪⎧⎭⎪⎬⎪⎫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形成产业链 (2)商贸联系 ①类型:一国范围内的区际贸易和国与国之间的国际贸易。
②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协作和商贸活动的促进作用,是产业地域联系的重要表现。
(3)科技与信息联系①企业的产业活动与科技发明和信息交流密切关联。
②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电子商务加速发展。
③技术的地域扩散:包括近邻扩散、等级扩散和位移扩散。
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1.产业地域的形成2.工业地域的合理布局(1)区域条件:优势条件与限制性因素并存。
(2)规划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
(3)发展方向:与当地的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相适应。
(4)布局原则:要尽量发挥当地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劳动力、科技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在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应建设规模比较大的产业集群。
一、判断题1.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 区域产业活动(全章教案).湘教版必修二
第三章本章规划地球上的区域有大有小,人类在这些区域上从事着各种各样的产业活动,人类的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一方面,地理环境为产业活动提供了空间和资源,人通过各种产业活动,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另一方面,产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渐突出,区域建设中,人类如何站在新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产业活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本章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阐述人类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运用许多典型案例加以分析,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深刻领会。
课时安排:7课时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2课时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2课时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2课时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课时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从容说课人类离不开产业活动,人类的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本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主要学习两项内容:一是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二是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主要分析了如何选择理想的区位及不同的产业活动具有不同的区位特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理解区位,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会发生相应变化。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包括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四部分内容,教学中可运用相关的图片及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
学习本节教材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及动画,来突破重、难点。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学会提取、加工有用信息,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1.2.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四种方式。
教学难点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教具准备学生:调查所在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及主要的分布,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位的定义,理解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其发展变化。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Ⅱ湘教版)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与地域联系教学设计眉县城关中学魏杰一、教材分析:【教材版本】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知识理念分析】教材在本节主要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方面介绍了各产业活动的特点,阐述了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通过生产协作、商贸联系与科技与信息联系来完成,就是整个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的概述与基础知识。
【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地球上的区域有大有小,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产业活动。
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轰轰烈烈的产业革命,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如今,人类建设区域的能力变得空前强大。
昔日广阔的草原与茂密的丛林,已经变成一望无际的良田;过去落后的手工作坊,陆续被现代化工业所取代;旧时荆棘密布、满目荒凉的原野,如今楼厦林立的,大道纵横…区域建设的成就与教训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严肃的话题:今后如何走人地协调的发展道路?所以,本章的第一节就重点从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上让学生来学习与分析,了解区域上的各种产业活动,如农业、工业等,影响它们的发展及区位选择的因素就是什么?对区域的发展又有何关系?等相关内容,为本章节的核心“人类如何走可持续道路”打下基础,同时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
【学情分析】本章的内容涉及经济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的相关内容,学生首次接触这些知识,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理性认识不就是很强。
所以教学应该结合身边生活的案例,让学首先有兴趣学习本章内容与知识点。
然后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去合作讨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要让教学活动变得有序、有效、有趣。
学生已经学习了“区位”的概念,加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产业活动的基础认识与了解,而且,近乎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基本的地理思维也已经初具雏形。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思路:三、教学准备1、自制多媒体课件;2、建立学习小组;3、收集有关宝鸡主要农业与工厂的图片、资料。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先学后导模式、媒体运用、学与教过程及设计目的。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一)学案 湘教版必修2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课标要求】了解现代产业活动的种类、区位特征及其区位条件。
【学习目标】1.了解产业活动的种类2.理解产业活动的区位特征、区位条件【学习重点】产业区位条件分析【学习难点】产业区位条件分析【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过程】【课堂笔记】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企业选址考虑的因素:原料地、和消费市场,是否符合所在地区的、生产活动对于的影响。
2、现代产业活动类型主要包括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
3、产业活动区位特征影响因素与产业部门特点和密切相关4、各种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探究】阅读教材P51—P52的相关内容。
讨论以下问题:(1)说出深圳的地理区位特点。
(2)深圳迅猛崛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深圳充满了发展活力?【当堂训练·基础题】【】1.《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市场【】2.深圳作为一个边陲小镇,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一跃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特区城市,我国将其设为特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 B.丰富的矿产资源C.众多的华侨后裔 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
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
第Ⅰ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
据图回答。
【】3.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重要区位因素是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 D.动力【】4.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可以推测,该公司在第Ⅱ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A.品牌优势 B.成本优势 C.管理优势 D.技术优势【当堂训练·能力提升题】下图为某城镇及其周围地区农业用地示意图,回答:(1)城镇周围要开发乳牛、花卉、小麦三种农产品,在图A、B、C三个区位如何安排比较合理?为什么?(2)假如该城镇位于三江平原沼泽区,要求发展种植业,必须改造哪种自然条件?为什么?(3)近年来,随着城镇规模扩大和大棚蔬菜技术的日益成熟,决定在D区安排大棚蔬菜种植,主要种植原产于南方的各种蔬菜品种。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学案 湘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1.通过对现实事例的分析,记住区位的定义,学会分析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其发展变化。
2.举例说明生产协作联系的方式,结合生活实例记住商贸联系的含义及主要环节;明确科技与信息在产业活动中的作用。
3.通过分析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四个方面,能够对具体的一个地区或案例进行探究和评价,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4.理解工业地域在布局上要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本节内容虽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但理解区位的含义、不同产业活动的主要影响区位因素之间的差异及产业活动之间的联系,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深化非常重要。
学习时,在对这些基础知识、原理认识的基础上,注重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来加深理解和注重运用。
注重对工业、农业等产业活动的区位评价等现实问题的分析评价和动态地分析某类工业区位的变化,用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视角看待问题。
学会用图示法,理顺商贸联系的发展、分类及其与物流业的关系和产业活动的地域分工、联系、空间聚集关系。
如可以图示商贸联系的发展、分类及其与物流业的关系。
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以及在产业活动中怎样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人类离不开产业活动,人类的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本节主要学习两项内容:一是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二是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主要分析了如何选择理想的区位及不同的产业活动具有不同的区位特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理解区位,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会发生相应变化,可通过自主学习和填写表格的形式加强对农业、工业、矿业、商业与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巩固与掌握。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包括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四部分内容,教学中可运用相关的图片及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
同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及动画,来突破重、难点。
湘教高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案
湘教高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案
湘教版高一年级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设计思想按新课程标准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地区的开放性和对外依赖性增强,货物交流或商品交流增加,地域联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它们的地理意义不仅在于地域间的沟通,而且使传统地理空间概念发生了变化,地域联系的方式和手段不同,使地域之间相对的时间距离比绝对的空间距离更有意义,地域之间的联系正在形成一个超越传统的地理空间信息网络。
这部分内容可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设立一些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运输情境和相应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
教材分析教材对产业活动中的区位条件分析较简单,可采用活动的方法,而对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阐述较为深刻。
三维目标
知识:
1.了解农矿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特点、.理解区位条件变化对产业活动的影响。
2.了解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生产协作、商贸、科技、信息)。
3.举例产....。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学案湘教版必修2
第一节家产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区联系[ 生活链接 ] 30 年前,美国田纳西州小城查塔努加以前是一个以污染最严重而有名全美的制造业中心。
此刻,旧钢铁锻造车间已变为一个用太阳能办理废水的“水晶宫”。
旁边是所有益用循环废水的肥皂厂,紧靠该厂的是急需肥皂厂副产品做原料的另一家工厂。
他们想成立完好的工厂网络,即每一家工厂,就像自然生态系统中各样生物拥有其各自的生态位同样 ( 物质循环被再利用,闭环系统 ) ,完全改变一般工厂以线性生产方式,最后产生废物的思想方式;采纳自然生态系统闭环式的生产,即甲厂的副产品,成为乙厂的原料,乙厂的副产品又被丙厂利用,进而这类“工业生态化,废物零排放”工业园区的成立,遇到联合国的尊崇,成为各国学习的楷模。
他们以为“废物”二字是人类的发明,他们要把“废物”二字从词典中抹掉。
一、家产活动的区位条件1.家产活动(1) 种类:现代家产活动种类众多,包含农业、□01 工业、交通运输业、□ 02 商业、金融业、信息业等,以及它们的部下部门。
(2)区位特色:与□03家产部门特色和□ 04科技发展水平亲密有关。
2.不一样家产活动的地区特色(1)农业和矿业的生产区位:与□ 05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亲密。
(2)工业生产区位:有多种选择,受自然环境的限制较少。
①半个多世纪以来,因为降低□ 成本的需要,劳动密集型家产由发达国家大批转移到□07发06展中国家。
②经济开发区的成立吸引了资源与流动的□08 资本,使地方家产活动渐渐融入□09 全世界经济网络。
(3) 商业和服务业的区位:与地理环境关系不大,主要指向□10 花费人群。
[ 自我研究 ]我们的平时生活用品来自世界各地,为何会出现这类现象?[ 提示 ]不一样的产品有不一样的生产区位条件。
二、家产活动中的地区联系资源散布的□01 地区差别1.原由地区□02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2.主要方式□03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1) 生产协作零零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2)商贸联系①种类:包含□04 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两种。
南宫市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3.3.1工业区位因素1教案湘教版
工业区位因素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动起来”,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不断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和创造力,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新教学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且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自主、合作学习内容,是摆在每一教师面前的最迫切的任务。
二、教材分析工业生产活动是产业活动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分析是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内容,且对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指导作用的内容,学生要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工业的类型有哪些。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对某一工业进行具体的区位因素分析。
三、学生、学情分析(1)我们学生的基础水平较差,是好多人口中的学困生,我任课两个班共120个学生中考500分及以上共5人,424分及以上共58人,350分以下22人。
(2)本部分内容从理解层面上难度不大,前面通过新课的预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说难点在于很多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不够了解,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对于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课前一些补充材料可以弥补这个问题。
四、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并作出适当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深入思考的钻研精神和取长补短、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知识与情感交流,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区位因素(2)教学难点: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工业的区位变化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以下方法和教具进行教学。
(2)本节课基本方法为综合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适时采用阅读、讨论探究、对比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思维,在使用多媒体展示及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精选:高一地理《区域产业活动》教学
设计
教案精选:高一地理《区域产业活动》教学设计
1、农业、矿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特点:
( l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
( 2 )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也最为密切。
( 3 )工业:区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较大。
( 4 )商业和服务业: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①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
生产协作:生产一件产品,承担着不同工序的工厂或车间之间的协作;共同为某一种产品提供零部件的工厂之间协作。
商贸联系:( l )区际贸易:一国范围内的贸易活动,是最主要的贸易方式( 2 )国际贸易: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因各国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的差异,受限
制较多。
科技、信息联系:生产技术变革和信息技术推广使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获得技术创新的信息,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加强协作,扩大技术和信息交流。
②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企业之间生产上存在投人一产出联系,空间上存在共用基础设施和劳动力联系,信息上存在信息交流协作上的联系。
有投人一产出联系的企业或自发或通过规划集聚到一定的区域,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较高的规模效益的需要,从而形成了工业地域。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热量——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是地球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
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地形——地形影响水、热、光照条件,不同的地形类型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也因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可以发展立体农业。
土地——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
土地资料是有限的。
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
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水分条件较差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或牧业。
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类型。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
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2、农业地域类型
①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它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
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按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混合农业;按投入状况分为集约农业和粗放农业;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地中海式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等。
③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地域分布
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降水丰富的地区。
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劳动力、生活习惯等。
小麦:耐寒耐旱,气候适应性广,主产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主要种植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法国等,是一种旱地作物。
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
区位因素有气候、市场需求、生活习惯等。
玉米: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
区位因素有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市场需求(常做饲料)、国家政策等。
3.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1、运输、土地、集聚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运输: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原料指向型工业,如制糖厂、罐头厂等布局(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应接近原料产地,市场指向型工业,如啤酒厂、家具厂等布局(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
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应接近市场。
土地: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且不可移动的。
对于占地较多的工业企业来说,土地供给状况和地价的区域差异,显得十分重要,是仅次于运输因素的工业区位因素。
集聚:指由于靠近其他经济活动而使生产成本降低的外部经济因素。
相关产业的集聚,一方面能够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2、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自然资源:诸如矿产、土地、水、生物等资源。
资源型工业直接受制于区域的自然资源状况。
自然条件:主要是指工业布局区域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状况,以及有无大的自然灾害。
如大型工厂不宜布局在地形起伏大、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供给,以及投资环境与经济政策等。
生产技术因素:包括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素质与科技开发水平等。
如高科技产业应当布局在大城市附近或科技水平比较高的地区。
市场因素: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对于工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
工业生产直接面向市场,工业企业靠近消费地,
有利于及时和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
环境生态因素:工业生产不仅输出工业产品,同时还会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
在工业布局的过程中,要努力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严格控制工业区对居住区和其他城市功能区及生态环境的干扰。
(工业企业微观布局原则: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有水体污染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该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污染越严重,越应远离居民区;居民区和工业区之间最好用绿化带或水面隔离。
)信息和知识因素: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工业化的重要力量,信息(市场信息、科技开发信息、人才信息等)对企业作用十分重大。
一些对信息要求高的企业,需及时了解信息,因此会选择科技发达、信息富集的区位。
主要的工业布局类型:原料地指向型(制糖、水产品、水果加工等)、动力指向型(有色金属冶炼)、市场指向型(食品、印刷、家具、瓶装饮料、石化等)、劳动力指向型(纺织、服装、家电装配等)、技术指向型(电子、飞机制造等)。
3、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
①“投人一产出”工业生产链的含义
工业生产各工业部门之间往往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形成“投人一产出”工业生产链。
②工业区位条件变化对工业转移、工业集聚的影响
世界制造业重心不断产生转移:英德→德美→美日→东亚与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与地区(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为重点)。
随着发达国家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传统工业区面临日益沉重的环境压力,部分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地区。
高质量的产品、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仍由少数发达国家维持着垄断地位。
3.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聚落形成的关系: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的关系:在古代,北方以陆路(马车)为主。
聚落往往在陆路干道附近。
南方以水运为主,聚落临水分布;在现代,聚落多沿铁路和公路线发展,如郑州、石家庄、徐州等。
聚落空间形态: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
南方河网密度大,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
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对城镇发展、兴衰的影响: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
展带来很大影响。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运行,带来了扬州、济宁、聊城等城市的兴旺发达。
而当运河严重淤塞,京沪线建成,这些城市迅速衰落。
铁路沿线的城市常能迅速发展壮大(如石家庄、徐州、株洲、怀化、格尔木),并逐渐形成由若干城市构成的经济中枢地带(如陇海一兰新沿线经济地带、京九铁路沿线经济地带、京广铁路沿线经济地带)。
4、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交通主要是通过影响人流和物流来影响商业布局的。
便捷的交通运输,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也有利于人流的集散,从而有利于商业网点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