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述评_姚菁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属性论
属性论,即用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属性来对 思想政治教 育 本 质 进 行 概 括 的 观 点,存 在 一 元 论、 二元论与多元论的分歧。这类观点虽然体现了思 想政治教育的多重属性与特征,但有将属性、本质 属性与本质相混淆的问题,且较难说明本质的具体 内涵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定性。第一种观点 认为是政治性。孙其昂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事 物之间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思想政 治教育学体系的中心概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运行四点出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政治 性,它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内容是什么……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政治内容是社会系统中的政 治的反映,故称之为政治性或政治本质,以观念的 形态存在或出现。”[23]第二种观点认为是意识形态 性。石书臣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本质的理论, 从对本质的三个基本规定条件出发,即本质要满足 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属 性,是该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有属性和由事物 的根本矛盾所决定的根本属性这三个条件,并得出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 个方面性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主要在于
收稿日期: 2016 - 04 - 1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系统化维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4AKS019) 作者简介: 姚菁菁( 1992—) ,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硕士研究生;
王立仁( 1954—) ,男,吉林舒兰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6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 年
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它是一定 阶级、政党或集团用社会价值体系对社会成员施加 一定影响,从而促进他们形成符合该社会价值体系 要求的个体价值观的活动。”[5]程广丽、余达淮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政治教育。从思想政治教 育的缘起和发展目标看,政治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 育的始终;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看,政治性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的集中体现; 从教育、道德教 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来看,政治教育服务 于教育的最终指向。[6]张苗苗从历史维度和区别维 度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 的本质是核心价值观教育。它“集中性地反映了思 想政治教育的归属、界限和定位,它既能够概括历 史上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从 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或精神生产活动中区分开来, 又能够把不同时代、国家、社会和政党的思想政治 教育活动区别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一般 性与特殊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的依据。”[7]王孝如从目标、内容和过程三个维度出 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政治信仰教育,“思 想政治教育是使教育对象实现自身思想政治观念 的转变和提升,它的终极价值在于使占统治地位阶 级的意识形态触及人的灵魂深处,从而帮助人们培 养和确立政治信仰,并且由政治信仰来指导人们的 实际活动。”[8]
四、交往互动论
交往互动论,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
种人与人、人 与 社 会 之 间 的 良 性 交 往 与 互 动 的 观 点。交往互动论着重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 过程,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要求之间适应超越 的互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往活动。李月 玲、王秀阁通过对社会要求和个人思想品德差距的 把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个人和社会 的统一为前提和基础,以个人思想品德和社会要求 的差距为 出 发 点,最 终 实 现 个 人 和 社 会 的 有 机 统 一、良性互动。”[11]王玉升、于成学从马克思主义交 往实践观出发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 教育作为一种育德成人的活动,在本质上是以促进 个体政治社会化和社会品德个体化为目标的教育 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特殊精神性交往活动。”[12]褚 凤英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矛盾作为认识思想政 治教育本质的基本思维路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 的本质是调节个人与社会的思想政治关系、促进个 人思想品德与社会意识形态同质发展、以实现个人 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价值引导活动。”[13]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成果散见于大量的 论文、专著和教材之中,其主要观点及认识路径包 括以下几种:
一、灌输论
灌输论,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定社 会意识形态的灌输的理论观点,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的工具性价值。刘书林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 盾来把握本质,认为解决这一矛盾要运用社会的意 识形态来教化公民。“历史和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 育的本质都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教化和灌输。 其他的 社 会 科 学 学 科 也 是 从 某 一 个 方 面 涉 及‘灌 输’性质的工作,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正面直接 体现和解释这一本质的学科。”[2]。侯爽认为思想
三、社会化论
社会化论,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人的 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化的观点。社会化论从社会学 的角度观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凸显了思想政治教 育的工具性价值。崔健认为本质应满足根本性、贯 穿性、共同性、内在性和决定性等必备条件,将思想 政治教育本质界定为“以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 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9]陈秉公从思想政 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 的论述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和内容出发,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的社会化,是将一个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社会发展 需要的人,培养成为能够适应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 合格社会成员。”[10]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仍需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寻求共识。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本质; 述评
DOI: 10. 15938 / j. cnkiwenku.baidu.com iper. 2016. 05. 002
中图分类号: G412;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9749( 2016) 05 - 0005 - 05
五、精神生产论
精神生产论,即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看作是 精神生产活动的观点。这种观点来源于马克思的 人类生产实践分类的理论,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归为 精神生产活动。精神生产论关照到思想政治教育 是指向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活动,但“生产”是否足 以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仍值得商榷。宇文利将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统一于分析的全过程, 坚持“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根本主体和系统核 心”,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受教育者思 想政 治 素 质 的 养 成 为 指 向 的 政 治 价 值 观 再 生 产。”[14]张正瑞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自身是有层 次的,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类本质、种本质、亚种 本质进行 探 讨,并 总 结 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本 质 是 “人类以满足自身和社会需求为目的,以价值审视、 价值选择为内容,以构建理想价值为目标的精神生 产实践活动。”[15]邓艳葵从事物本质的理论规定和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的规定出 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一种改造人的思想 政治品德的精神生产实践活动。”[16]王升臻从文化 视角入手,认为文化是人类精神生产的产物,思想 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的心灵,是培养人的思想政治 素质的精神生产实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本 质是人类社会精神生产实践活动,即人类精神生产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元问题和元理论。学界从“本质的理论规定”、“本质属性”、“思
想政治教育过程”等认识路径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进行研究,形成了灌输论、教育论、社会化论等多种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索在争鸣中前行,在多维中共建,虽然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仍有一定分歧与缺陷。因此,
七、铸魂育人论
铸魂育人论,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将 一定阶级集团的思想道德要求转化为成员灵魂深 处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过程。它体现了思想政 治教育的阶级性与意识形态性,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对人精神世界的深刻塑造。李忠军认为思想政治 教育的本质是铸魂育人,“它是指一定的阶级集团, 为了培养、塑造符合特定社会和时代需求的社会成 员,而用融涵了本阶级集团奋斗目标、核心价值、精 神基础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体系对社会成员实施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灵魂铸造实践活动,使一 定阶级集团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体系转化成为社 会成员的内心信仰、价值操守和精神原则,使社会 成员在灵魂深处习得并生成一定阶级集团极力倡 导和始终坚持的一定思想政治道德观念体系的动 态活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研究的总体共 识指向‘意识形态性’,信仰、价值与精神是思想政 治教育意识形态性最核心的构成要素,铸魂育人之 ‘魂’就是对其三位一体关系的准确表达。”[20]
八、思想掌握群众论
思想掌握群众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
一定的阶级、集团运用自身的思想来教育、影响、提 高、动员、引导群众实现一定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 的过程。该观点体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结 果的整体把 握,具 有 阶 级 性、意 识 形 态 性 特 征。 骆 郁廷认为本质为内涵所反映,且贯穿一切思想政治 教育活动,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其他实践活 动相区 别。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本 质 是 思 想 掌 握 群 众,就是一定的阶级或集团运用反映本阶级或集团 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思 想意识,自觉地影响和掌握群众的思想,指导和推 动群众的社会实践,以实现本阶级和集团根本的政 治目的和经济利益的过程,这也就是一定的思想为 群众 所 掌 握。”[21] 李 兴 建、王 滨 将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理 解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活动,其主体是政治家,思 想政治教育中“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 范”也由政治家生产。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 政治家用理论掌握群众的一种政治活动,思想政治 教育这一具体本质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其他的政治 活动区别开了,是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成为它自己 的基本依据”。[22]
第 32 卷 第 5 期 2016 年 10 月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Vol. 32 No. 5 Oct. 2016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述评
姚菁菁, 王立仁
(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第5 期
姚菁菁等: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述评
7
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统一。所谓扩大再 生产,主要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人类已有成 果基础上进行的自主创新活动。”[17]
六、以人为本论
以人为本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激励人、引导 人、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实践。它强调了思想政治教 育的目的性价值,但存在着淡化思想政治教育阶级 性、意识形态性的倾向。张艳新就现代思想政治教 育本质进行探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到了现代社会 才出现,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不同于传统思想政 治教育的特殊本质。提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由人的本质决定,是相对的、发展变化的,并将现代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概括为“一种促进人自身全面发 展的、具有 超 越 性 的 独 立 实 践 活 动。”[18] 杨 宇 从 思 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精神价值入手把握思想政治教 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理解和尊 重,是对人的价值和地位的提升; 是追求人与人之 间的和谐平等; 是满足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满足 人更高层 次 的 需 求; 是 解 放 人 的 思 想,启 迪 人 的 智慧。”[19]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元问 题。任何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包含着对思想 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都要以某种思想政治教育本 质观作为基础。任何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都是 在某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观指导下的活动,都体现 着某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观。[1]当前思想政治教育 本质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本文试对现有成果进行 回顾与总结,并作简要述评。
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对公民精神文明的要 求与公民自身差距的矛盾,缩短差距要用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来教化公民,而这个教育过程的本质只能 用列宁 的“灌 输 论 ”来 概 括。 “灌 输 理 论 与 思 想 政 治教育的本质相契合,灌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 质”。[3]
二、教育论
教育论,即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概括为“教育” 的观点,落脚点在“教育”。教育论虽然关照到思想 政治教育是一种以“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实践活动, 但更倾向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概括。朱逸、吴 建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应该解释思想政治 教育从“泛指”( 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培养人 的思想品德活动) 到“特指”( 无产阶级培养人的思 想品德的活动) 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 性。因此,“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研究社会 历史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可被界说为一种包 含‘个人’、‘社会’与‘历史发展’三个维度的社会 意识形态教育实践”。[4]侯丹娟认为本质是由事物 本身的特殊矛盾决定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矛 盾是社会价值体系与个体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因
属性论,即用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属性来对 思想政治教 育 本 质 进 行 概 括 的 观 点,存 在 一 元 论、 二元论与多元论的分歧。这类观点虽然体现了思 想政治教育的多重属性与特征,但有将属性、本质 属性与本质相混淆的问题,且较难说明本质的具体 内涵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定性。第一种观点 认为是政治性。孙其昂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事 物之间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思想政 治教育学体系的中心概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运行四点出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政治 性,它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内容是什么……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政治内容是社会系统中的政 治的反映,故称之为政治性或政治本质,以观念的 形态存在或出现。”[23]第二种观点认为是意识形态 性。石书臣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本质的理论, 从对本质的三个基本规定条件出发,即本质要满足 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属 性,是该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有属性和由事物 的根本矛盾所决定的根本属性这三个条件,并得出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 个方面性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主要在于
收稿日期: 2016 - 04 - 1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系统化维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4AKS019) 作者简介: 姚菁菁( 1992—) ,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硕士研究生;
王立仁( 1954—) ,男,吉林舒兰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6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 年
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它是一定 阶级、政党或集团用社会价值体系对社会成员施加 一定影响,从而促进他们形成符合该社会价值体系 要求的个体价值观的活动。”[5]程广丽、余达淮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政治教育。从思想政治教 育的缘起和发展目标看,政治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 育的始终;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看,政治性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的集中体现; 从教育、道德教 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来看,政治教育服务 于教育的最终指向。[6]张苗苗从历史维度和区别维 度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 的本质是核心价值观教育。它“集中性地反映了思 想政治教育的归属、界限和定位,它既能够概括历 史上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从 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或精神生产活动中区分开来, 又能够把不同时代、国家、社会和政党的思想政治 教育活动区别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一般 性与特殊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的依据。”[7]王孝如从目标、内容和过程三个维度出 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政治信仰教育,“思 想政治教育是使教育对象实现自身思想政治观念 的转变和提升,它的终极价值在于使占统治地位阶 级的意识形态触及人的灵魂深处,从而帮助人们培 养和确立政治信仰,并且由政治信仰来指导人们的 实际活动。”[8]
四、交往互动论
交往互动论,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
种人与人、人 与 社 会 之 间 的 良 性 交 往 与 互 动 的 观 点。交往互动论着重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 过程,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要求之间适应超越 的互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往活动。李月 玲、王秀阁通过对社会要求和个人思想品德差距的 把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个人和社会 的统一为前提和基础,以个人思想品德和社会要求 的差距为 出 发 点,最 终 实 现 个 人 和 社 会 的 有 机 统 一、良性互动。”[11]王玉升、于成学从马克思主义交 往实践观出发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 教育作为一种育德成人的活动,在本质上是以促进 个体政治社会化和社会品德个体化为目标的教育 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特殊精神性交往活动。”[12]褚 凤英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矛盾作为认识思想政 治教育本质的基本思维路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 的本质是调节个人与社会的思想政治关系、促进个 人思想品德与社会意识形态同质发展、以实现个人 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价值引导活动。”[13]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成果散见于大量的 论文、专著和教材之中,其主要观点及认识路径包 括以下几种:
一、灌输论
灌输论,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定社 会意识形态的灌输的理论观点,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的工具性价值。刘书林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 盾来把握本质,认为解决这一矛盾要运用社会的意 识形态来教化公民。“历史和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 育的本质都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教化和灌输。 其他的 社 会 科 学 学 科 也 是 从 某 一 个 方 面 涉 及‘灌 输’性质的工作,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正面直接 体现和解释这一本质的学科。”[2]。侯爽认为思想
三、社会化论
社会化论,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人的 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化的观点。社会化论从社会学 的角度观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凸显了思想政治教 育的工具性价值。崔健认为本质应满足根本性、贯 穿性、共同性、内在性和决定性等必备条件,将思想 政治教育本质界定为“以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 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9]陈秉公从思想政 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 的论述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和内容出发,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的社会化,是将一个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社会发展 需要的人,培养成为能够适应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 合格社会成员。”[10]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仍需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寻求共识。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本质; 述评
DOI: 10. 15938 / j. cnkiwenku.baidu.com iper. 2016. 05. 002
中图分类号: G412;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9749( 2016) 05 - 0005 - 05
五、精神生产论
精神生产论,即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看作是 精神生产活动的观点。这种观点来源于马克思的 人类生产实践分类的理论,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归为 精神生产活动。精神生产论关照到思想政治教育 是指向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活动,但“生产”是否足 以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仍值得商榷。宇文利将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统一于分析的全过程, 坚持“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根本主体和系统核 心”,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受教育者思 想政 治 素 质 的 养 成 为 指 向 的 政 治 价 值 观 再 生 产。”[14]张正瑞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自身是有层 次的,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类本质、种本质、亚种 本质进行 探 讨,并 总 结 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本 质 是 “人类以满足自身和社会需求为目的,以价值审视、 价值选择为内容,以构建理想价值为目标的精神生 产实践活动。”[15]邓艳葵从事物本质的理论规定和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的规定出 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一种改造人的思想 政治品德的精神生产实践活动。”[16]王升臻从文化 视角入手,认为文化是人类精神生产的产物,思想 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的心灵,是培养人的思想政治 素质的精神生产实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本 质是人类社会精神生产实践活动,即人类精神生产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元问题和元理论。学界从“本质的理论规定”、“本质属性”、“思
想政治教育过程”等认识路径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进行研究,形成了灌输论、教育论、社会化论等多种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索在争鸣中前行,在多维中共建,虽然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仍有一定分歧与缺陷。因此,
七、铸魂育人论
铸魂育人论,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将 一定阶级集团的思想道德要求转化为成员灵魂深 处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过程。它体现了思想政 治教育的阶级性与意识形态性,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对人精神世界的深刻塑造。李忠军认为思想政治 教育的本质是铸魂育人,“它是指一定的阶级集团, 为了培养、塑造符合特定社会和时代需求的社会成 员,而用融涵了本阶级集团奋斗目标、核心价值、精 神基础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体系对社会成员实施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灵魂铸造实践活动,使一 定阶级集团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体系转化成为社 会成员的内心信仰、价值操守和精神原则,使社会 成员在灵魂深处习得并生成一定阶级集团极力倡 导和始终坚持的一定思想政治道德观念体系的动 态活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研究的总体共 识指向‘意识形态性’,信仰、价值与精神是思想政 治教育意识形态性最核心的构成要素,铸魂育人之 ‘魂’就是对其三位一体关系的准确表达。”[20]
八、思想掌握群众论
思想掌握群众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
一定的阶级、集团运用自身的思想来教育、影响、提 高、动员、引导群众实现一定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 的过程。该观点体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结 果的整体把 握,具 有 阶 级 性、意 识 形 态 性 特 征。 骆 郁廷认为本质为内涵所反映,且贯穿一切思想政治 教育活动,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其他实践活 动相区 别。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本 质 是 思 想 掌 握 群 众,就是一定的阶级或集团运用反映本阶级或集团 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思 想意识,自觉地影响和掌握群众的思想,指导和推 动群众的社会实践,以实现本阶级和集团根本的政 治目的和经济利益的过程,这也就是一定的思想为 群众 所 掌 握。”[21] 李 兴 建、王 滨 将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理 解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活动,其主体是政治家,思 想政治教育中“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 范”也由政治家生产。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 政治家用理论掌握群众的一种政治活动,思想政治 教育这一具体本质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其他的政治 活动区别开了,是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成为它自己 的基本依据”。[22]
第 32 卷 第 5 期 2016 年 10 月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Vol. 32 No. 5 Oct. 2016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述评
姚菁菁, 王立仁
(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第5 期
姚菁菁等: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述评
7
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统一。所谓扩大再 生产,主要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人类已有成 果基础上进行的自主创新活动。”[17]
六、以人为本论
以人为本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激励人、引导 人、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实践。它强调了思想政治教 育的目的性价值,但存在着淡化思想政治教育阶级 性、意识形态性的倾向。张艳新就现代思想政治教 育本质进行探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到了现代社会 才出现,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不同于传统思想政 治教育的特殊本质。提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由人的本质决定,是相对的、发展变化的,并将现代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概括为“一种促进人自身全面发 展的、具有 超 越 性 的 独 立 实 践 活 动。”[18] 杨 宇 从 思 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精神价值入手把握思想政治教 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理解和尊 重,是对人的价值和地位的提升; 是追求人与人之 间的和谐平等; 是满足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满足 人更高层 次 的 需 求; 是 解 放 人 的 思 想,启 迪 人 的 智慧。”[19]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元问 题。任何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包含着对思想 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都要以某种思想政治教育本 质观作为基础。任何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都是 在某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观指导下的活动,都体现 着某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观。[1]当前思想政治教育 本质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本文试对现有成果进行 回顾与总结,并作简要述评。
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对公民精神文明的要 求与公民自身差距的矛盾,缩短差距要用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来教化公民,而这个教育过程的本质只能 用列宁 的“灌 输 论 ”来 概 括。 “灌 输 理 论 与 思 想 政 治教育的本质相契合,灌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 质”。[3]
二、教育论
教育论,即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概括为“教育” 的观点,落脚点在“教育”。教育论虽然关照到思想 政治教育是一种以“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实践活动, 但更倾向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概括。朱逸、吴 建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应该解释思想政治 教育从“泛指”( 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培养人 的思想品德活动) 到“特指”( 无产阶级培养人的思 想品德的活动) 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 性。因此,“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研究社会 历史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可被界说为一种包 含‘个人’、‘社会’与‘历史发展’三个维度的社会 意识形态教育实践”。[4]侯丹娟认为本质是由事物 本身的特殊矛盾决定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矛 盾是社会价值体系与个体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