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法律与文学1 《法学导论》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屠岸贾
赵
朔
庄姬公主
公孙杵臼 程 婴
赵
武
一、复仇的社会背景:
1、没有正式法律机制的社会 ,没有法律强制力对侵犯者 实施报复承诺。
没有统一且强有力的公权 力维持社会和平和秩序
2、家族关系的存在:
谋杀无亲属者,惩罚就会消失 “将赵盾三百日满门良残,诛尽杀绝” 切断家庭脉络 剥夺对方复仇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李蕾 版权所有 Lilei All Rights Reserved
童养媳
包办婚姻的法律文化基础
同姓不婚 畜牧业、农业社会中 交通和信息流通不便、
人们生活世界范围很小,同一个村庄成长 (近亲属较多) 寻找配偶的的信息费用过高困扰着农耕社会 翻山越岭 跋山涉水 为了扩大择偶的可能性和成功率 创造一些可 能的公共交往空间: 赶集 踏春 寺庙上香拜佛 (普救寺内的“ 待月西厢下”) 少数民族 :山歌会 三马会 并非人人都有条件使用这些制度,一些父母 还会大量借助媒约之一言 ,为包办婚姻提 供了正当性基础
《梁山伯一与祝英台》 唐代文字记载, 元代白朴曾撰有《祝英台死嫁梁山伯》一剧,
新中国成立以后,50年代婚姻制度的变革, 越剧版被拍成新中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 50年代中期作曲家陈钢和何占豪以越剧曲调为 素材改编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李蕾 版权所有 Lilei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梁祝二人的年龄
法定婚龄判断 当时社会现状判断: (战乱之后国家鼓励生育,努力增加人口,采取了一 种强制性的婚龄)
前一种婚龄往往规定的是男二十,女十五;而后 一种在中古时期则一般为男十五,女十三,〔到明清 之后均为男十六,女十四〕 从剧本展示的情理来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相遇时年龄最多是在十一二岁上下 ,殉情时火约在十四至十五岁上下。
爱情的机制 ,这些缺陷无法避免
人类无法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中 即使是今日的自由 婚姻也未必能解决爱情是否永恒这个难题
自由婚姻 通过自由选择 好坏结果由个体承担,试图隐 藏问题,但通过其他形式转移了 离婚
六、悲剧因素再解读
1、自然与社会 当代的许多人都强调个人自由; 婚姻上,表现为强调婚姻和恋爱的
自,婚姻的自然属性 并非一种实物是自然的,就认为它是高尚的 基于本能的行为并不足以获得社会的正当性 人类的冲动必然受到习俗与法律的种种限制
人类的本能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制度才能更好的满足,爱情也是 如此
没有婚姻制度的建立没有文化的发展,只有生物自然的本能人类也 无法感受爱情与婚姻的美感
今人的生活远比古人更为由衷且尽兴 制度与文化更多的是支持而不是压迫
爱情、婚姻 备制度话,无论一夫一妻还是多配偶 必然以某种方式 满足人的不能的同时,又以另一种方式压抑这种活那种的本能
着一种实事上的法理,人们有义务遵守并通过社会 压力保证其实施
五、包办婚姻中的财富问题
女性的生育资源稀缺 女性选择配偶相对更挑剔 身体强壮 有才华 以家庭背景(包括身体强弱、
家庭财富、家教、门风等) 作为衡量婚配对象之养育 能力的替代标识
包办婚姻制度本身的问题 并非所有的包办婚姻都不幸福
包办婚姻制度对爱情的预测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常弱尽管、体能、身高、样貌 能够成促成爱情的因素,但是爱情 还需要一些个性化的因素 在古代或传统社会的条件下,人类无法找到更好的检测
四、早婚与包办婚姻
早婚制度的社会根源与合理性: 婚恋观 需 教育制度、法律文化的支持 正常 与 反常 不是天然概念,而是一种社会建构 长期的古代农耕社会中,生产力水平很低,交通不便,
人员、信息流通不畅,科学技术水平很低,医疗卫生 水平自然也很低。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人的平均预 期寿命必然很低。为了保证生命的正常繁衍、延续, 人们就必须早婚 早婚的限度:需得到人的自然(生物)属性的支持: 以基因规定的人的生理发育时间和程度为基础 并与其相兼容
三、复仇制度的逐渐消失
群体扩大 亲缘关系淡化
小型公权力出
现
中央集权
寻求新的、和平、安全、低成本有效的复仇制度
法家反对复仇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勇于共战,
怯于私斗”
“侠以武犯禁”国家乱之因 刺客 杀(金钱交易) 秦始皇通过中央集权国家暴力对抗私力复仇 收缴 民间武器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李蕾 版权所有 Lilei All Rights Reserved
原剧本中没有任何地方表现出马家“依仗财势”相反,仅就马 家在迎娶途中还能允许祝英台祭奠梁山伯这一点,在我看来以及— 我认为—在许多人看来,马家应当说是相当仁义和宽容的
最重要的是,从全剧来看,祝英台和梁山伯的 言行始终都没有反抗当时的级媒约之言和父母包 办为主要特征的结婚制度。所有的证据似乎都相 反,他们在肯定着这个制度:
四、复仇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 形式改变:愤慨 愤怒 新形式的复仇促进受害者及家属协助司法机关处
罚罪犯 威慑着微小侵犯和伤害 (一些不值得启动国家
惩罚机器的纠纷) 现代社会古典复仇的残余:黑社会
五、复仇与现代刑法制度 刑法制度受制于 社会环境与人性的制约
刑法不断减轻处罚程度是否可行?
第二节:梁祝悲剧与中国制度变迁
”
祝英台还是坚守已经由传统的婚姻程序和 制度确定的与马家的婚约, 并以酒做媒证, 许愿“今生不和你谐凤侣,来生定要和你结 姻亲”。最后,俩人只能伤感而别。剧中既 没有显示祝员外或马员外对祝英台施加什么 压力和强迫,也没有祝英台的反悔。
如果就剧本本身而育,无论祝英台和梁山 伯都力求以这种包办婚姻和媒约之言的程序 和制度来实现良己的梦想,他们希望经过这 种“程序正义”的认可。
人类永远要在一种对现在和未来境况无法拥有完全信 息的条件下作出影响甚至是影响自己未来的决定
人类历史的非目的性,,无法却只最终的目的,面临 大量无法返回的可能性,无法看清我们选择的后果
依赖某种制度,却不知这种制度的后果如何
梁祝的悲剧不限于一个弄跟社会的婚姻悲剧,它展现 的是一个
“制度作为规则与现实世界中特殊问题之间的矛盾”
复仇的法律与历史意义 文学范本: 《哈姆雷特》
《赵氏孤儿》
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元杂剧《赵氏孤儿》 法国文豪伏尔泰 于1753~1755年, 对《赵氏孤儿》进行改编 成为新剧本,名为《中国孤儿》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李蕾 版权所有 Lil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赵氏孤儿》
一、中国古代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特征: 民间自发形成的,表现为习惯、惯例
国家一般不干预,立法上不作规定,“ 司法”裁判上尊重惯例。
只有当婚姻家庭制度与国家政治、经 济生活有直接的重大关系时,国家才干 预。例如,商较变法时对分家有严格规 定,以及越王勾践为了对吴国复仇,鼓 励生育,也对婚龄作了严格规定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李蕾 版权所有 Lilei All Rights Reserved
50年代观点偏颇认为:阶级斗争和阶级压迫是构成悲剧的主 要因素 实则不然,线索: 祝家与马家同为员外之家,因此两家仅仅是“门当户对”而已,并 无有意高攀之嫌
山伯千里期约来求亲时,祝员外也没有为两人相见设置任何阻 碍。尽管剧作中没有明确告知梁山伯的家庭成份,但我们没有理由 推定其出身一定是贫下中农
祝员外曾允许好强的女儿孤身远赴杭州求学,若是以当时的社 会标准来看,这一点就足以表明祝英台的父母是颇为开明
研究蓝本
元杂剧的《梁祝》剧本如今已经失传
明代戏剧《同窗记》(全本同样已失落) 一出:是描述梁山伯到祝英台家中提亲两人重新
相见的《山伯千.里期约》 另一出:是描述梁伯与祝英台学成回家分手时《
河梁分袂》
二、悲剧焦点何在?
祝家女公子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攻书,途中遇到 同样外出求学的梁山伯,俩人“结为八拜之交, “如胶漆雷陈,同气相求,同声相应” 同窗只年,祝英台暗中爱上了梁山伯,而梁山伯却不 知祝英台的真实身份。
分别前,祝英台假称自己有一妹妹,许嫁给梁山伯 ,并以“二八”、“三七”、“四六’旧反复暗示十 日后,梁山伯及时来提亲;但交流失败,梁山伯误以为 让自己三十天后提亲。
三十天后,梁山伯期约来到祝家提亲,祝员外已 将祝英台许配当地马员外的公子,并已订下迎亲的日 期。梁祝相见,悲感交加,但无法改变所订婚约。离 开祝家后,梁山伯一病不起,含恨辞世。在马家迎娶 祝英台的途中,祝英台坚持要到梁山伯的坟前告别, 获得许可。祝英台痛哭祭奠梁山伯,当时,风雨大作 ,坟裂,祝英台纵身坟内,殉情身亡。
3、何时改变制度
梁祝的悲剧发生在科学技术乃至制度性知识不 发达的古代,在某个具体制度活着的人并不 知道这个制度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人们只 是习惯这种做法。他们是当局者,我们是旁 观者
所谓合理与不合理 都是同历史拉开距离之后对 历史的反观(马后炮),这种反观有助于了 解“历史”却无法解释“现在”
人只有回头看才了解生活,但生活却是永远向 前的
尽管祝英台已经爱上了梁山伯,她还是要将 这种感情掩盖起来
他俩曾“同床而睡,结脚而眠”,如果真的是 反对包办,主张婚姻自由,在“将在外,君命有 所不受”
梁山伯已经准备求娶两人分别时祝英台 虚构出来的那个妹妹;只是发现这一希望也落 空时,梁山伯才“罢休不成”,表示要“前 去寻、、泊个月老冰人,定要把赤绳给定, 定要把赤绳给定”。同时责备“一来恨贤妹 言而无信(这是可以理解的过激之词一一引者 ),二来恨卑人薄命,三来恨月老注得不均平
梁祝“同窗三载”,朝夕相处,俩人甚 至曾“你当初与我同床而睡,结脚而眠”而梁 山伯完全没有察觉到祝英台的女儿身。对此可 以作种种解释,但最简单并且言之成理的解释 则是:.从祝英台方面来看,祝英台尚未发育, 至少尚未完全发育,否则,无论其体形、皮肤. 、举止和说话声音都会发生丝大变化,很难在 同异性非常亲近的卒攀中完全掩饰过去;而在梁 山伯这一方可能更不成熟,很可能还没有开始 发育,未进人青春期,因此,梁山伯才没有表 现出在青年男子身上
文学与法学融合与意义 波斯纳 :《法律与文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苏力:《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三联书店 徐昕:《正义的想象:文学中的司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徐昕:《影像中的司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李蕾 版权所有 Lilei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节、作为法津原型和文学类型的复仇
二、复仇的社会效果
1、妨碍劳动力的专业分工
2、报复行为会倾向于变得过于粗糙或野蛮
惩罚与所造成的损害之间没有系统的比例关系(违 背等价赔偿)
复仇结果超出我们今天认为应当有的或是恢复平衡的限度
绝对责任 忽略故意、过失、过错、无过错
3、复仇培养了一些负面的情感
愤怒、敏感,不宽恕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李蕾 版权所有 Lilei All Rights Reserved
促成包办婚姻的其他社会因素:
婚姻不是仅仅是自然情感的表达, 也是一种社会制度
涉及后代的健康、养家糊口等世俗的问题 这些问题无法由 十四五岁的青少年来辨别与决断,
父母具有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与经验 古代社会 儿子在婚后与父母共同居住,甚或养老 父母对配偶的个性、性格要求很高 包办婚姻由此成为农耕社会的基本婚姻制度,代表
2、常规与例外
任何社会实践一旦成为制度都会有弱点,因为制度回 答都是一个稳定社会中某一类常规问题:
制度的弱点一:建立制度的基本前提是社会条件大致 稳定,一旦社会发生剧烈、根本或是重大变化,制度 的效用会急剧下降
例:社会动乱时,难以动用司法制度,可能以复仇取 代 “乱世用重典”
农耕社会 到工商社会
制度弱点二:制度针对的是常规问题 坚持制度还是创造特例?
这个矛盾是法理学永恒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