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汇总
创伤性休克护理
创伤性休克护理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常见于严重创伤或手术后,其特点是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针对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旨在恢复循环血量、维持氧供需平衡并及时处理伴随的复苏障碍。
本文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诊断与评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等相关内容。
一、创伤性休克的诊断与评估1. 临床表现:创伤性休克患者常表现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循环衰竭的症状。
同时,休克的程度可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和尿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乳酸、血气分析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休克的原因。
3.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检查可用于明确创伤源和休克的原因。
4. 循环动力学监测:通过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等指标,可以定量评估休克患者的循环状态,指导护理干预。
二、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原则1. 早期复苏: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通过液体复苏纠正低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通常选用晶体液体如生理盐水或琥珀酸盐液,视患者情况可适量输注胶体液体。
2. 补充失血:对于伴有明显失血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应迅速控制出血源,并输注适量的血浆或红细胞,纠正低血容量。
3. 利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血管加压素等可用于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外周阻力,从而改善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4. 心肺复苏:针对心跳骤停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措施,包括心脏按压、电除颤等。
三、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措施1. 临床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意识等,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平衡液体:合理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种类,确保患者的循环血量处于稳定状态。
同时,监测尿量和电解质平衡情况,防止发生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
3. 保持通畅呼吸道: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以通过辅助通气、吸痰等方式,防止发生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概述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无法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灌注和氧供,进而引发的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状况。
急救护理在创伤性休克的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旨在迅速纠正休克状态,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二、创伤性休克的病因和表现1. 病因创伤性休克的常见病因包括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等。
这些情况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血管扩张、心排血量降低等,进而引发休克状态。
2. 表现创伤性休克的表现主要包括:- 血压下降:由于循环血量不足,患者的血压会明显下降。
- 心率加快:为了维持组织灌注,心脏会加快收缩频率。
- 皮肤苍白、湿冷:由于血液优先流向重要器官,皮肤血流减少。
- 尿量减少:由于肾脏灌注不足,尿量会明显减少。
- 意识改变:严重休克时,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三、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步骤1. 评估患者状况在急救护理开始前,首先要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
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血压、心率等指标,并记录相关数据。
2.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急救的首要任务。
可以采取头后仰、下颚推前等方法,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通畅。
3. 停止出血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可能存在大量失血的情况,应迅速止血。
可以采用压迫止血、提升患肢等方法,控制出血。
4. 给予液体复苏液体复苏是创伤性休克急救的关键步骤。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静脉输液或使用血浆代血浆等方式进行复苏。
复苏的目标是维持血压稳定、恢复组织灌注。
5. 给予氧气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伴随着氧供不足的情况,因此给予氧气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面罩、氧气袋等方式给予患者纯氧。
6. 监测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创伤性休克患者可能伴随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等。
在急救过程中,应及时监测电解质水平,并予以纠正。
7. 保暖和舒适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处于低体温状态,应及时给予保暖措施,保持患者的舒适度。
8. 密切观察和监测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汇总
.大量血浆丧失引起,如严重烧伤时,主要由于大量血浆样体液丧失所致。
.大量体液丢失引起。由于剧烈呕吐。
.严重创伤(如骨折、挤压伤、大手术等)引起,常称为创伤性休克,除主要原因为出血外,组织损
感染性休克(又称中毒性休克)
,以及霉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的感染。
心源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引起强烈的神经反射性血管扩张,周围阻力锐减,有效循环量相
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降低有关。
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与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疲乏无力等有关。
休克护理措施]
15-30min测量一次。
休克时尿量减少是必然表现,应靠输液补充血容量。当尿量>30ml/h,表现病情好转,
(<20ml/h)或无尿,表示病情加重。
生活护理
1)一般护理:
心理护理
克 病 人 的 护 理
休克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
休克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掌握休克的定义。
、了解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分析理解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理解掌握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掌握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
、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尤其是创伤性休克,其次为感染性休克。本章重点为创伤性休克。
休克病理生理]
.微循环收缩期(痉挛) 休克早期全身的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扩
休克时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刺激a受体,
a受体较少,故脑动脉和冠状动脉收缩不明显,重要生命
(选择性收缩外周(皮肤/骨骼肌)和内脏(肝/脾/胃肠)的小血管→循环血量
四)脉搏 细弱而快:,由于血容量不足,回心血量下降,心脏代偿增快,以维持组织灌流,但每次心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病理生理状态,由于失血、严重创伤或其他原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而引起。
急救护理的目标是迅速纠正休克状态,维持组织灌注,以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
一、初步评估和处理1. 确认休克状态:观察患者是否呈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苍白或湿冷等休克表现。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采取相应措施如头后仰、抬头垫高等。
3. 氧气供应: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4%以上。
4. 做好体温调节:保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过热或过冷。
5. 心电监护:监测患者心电图,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6. 静脉通路建立: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便给予输液和药物治疗。
二、液体复苏1. 快速输液:迅速给予0.9%氯化钠溶液或平衡盐溶液,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2. 血液成分输注:如果患者失血较多,应及时输注新鲜全血、红细胞悬液或血浆等。
三、药物治疗1.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用于增加心输出量和改善血液循环。
2.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3. 治疗原发病因:如抗生素用于感染性休克、手术治疗用于创伤性休克等。
四、监测和评估1. 血压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中心静脉压监测:对于危重患者,可以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
3. 尿量监测:监测患者尿量,评估肾脏灌注情况。
4. 血气分析:定期进行血气分析,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和氧合情况。
五、并发症的处理1. 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给予患者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2. 凝血功能的监测和纠正: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及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3. 多器官功能支持:如肾脏替代治疗、机械通气等,对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六、休克的后续处理1. 康复护理:在休克稳定后,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促进恢复。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引言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常见且危(wei)险的急症,通常由于严重创伤导致血管容量不足,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及时的急救护理对于拯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评估患者状况、处理出血、保持通畅的气道、静脉输液和药物治疗等方面。
二、评估患者状况1. 快速评估:迅速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状况和出血情况。
2. 血压监测:使用无创血压计或者动脉插管测量血压,及时发现低血压。
3. 心率监测:使用心电监护仪或者手动测量心率,观察心率变化。
4. 呼吸监测: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氧合情况。
5. 皮肤状况评估: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检查有无出血点或者淤血。
6. 瞳孔评估: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判断神经系统功能。
三、处理出血1. 住手出血源:使用直接压迫、包扎或者压迫性止血器材等方法,尽快止血。
2. 提高患者下肢:将患者的下肢抬高约30度,减少下肢静脉回流,有助于减轻出血。
3. 赋予输血: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失血程度,及时输注适量的血液制品。
四、保持通畅的气道1. 头后仰法:将患者的头向后仰,保持气道通畅。
2. 气道吸引:使用吸引器清除口腔和咽喉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 气管插管:在气道无法保持通畅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确保气道通畅。
五、静脉输液1.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输液和给药。
2. 赋予液体复苏:根据患者的失血程度和循环状态,选择适当的液体进行快速复苏,如晶体液或者胶体液。
3. 监测液体输入量:记录输液的种类、速度和总量,监测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变化。
六、药物治疗1. 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的循环状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增加血管张力和心脏收缩力。
2. 控制炎症反应:使用抗炎药物,如皮质类固醇等,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器官功能。
3. 赋予止痛药:使用镇痛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常规
【病因】
创伤性休克多由严重外伤引起,如大面积撕脱伤、严重烧伤、全身多发性骨折、挤压伤或大手术等。
【处理原则】
补充血容量及对症处理。
1.急救处理对危及生命的情况,如胸部损伤所致的连枷胸、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优先紧急处理。
骨折处妥善固定并制动,以免加重损伤。
2.补充血容量积极快速补液仍是创伤性休克的首要措施,补液量及种类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指标、创伤情况等综合考虑。
3.镇静镇痛创伤后剧烈的疼痛可加重应激反应,应酌情使用镇静镇痛药。
4.手术治疗一般在血压回升或稳定后进行。
5.预防感染应尽早使用抗生素。
【护理措施】
1.急救护理分清轻重缓急,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控制明显的外出血,妥善固定受伤肢体,采取体克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
需急诊手术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2.心理护理由于创伤性休克发生突然,病人及家属缺乏心理准备,大多处于极度恐慌、焦虑的状态,甚至可能出现情绪休克。
护士应理解并鼓励病人表达情绪,做好安慰及解释工作,使病人及家属情绪稳定,能配合各项治疗护理措施。
3.疼痛护理对疼痛剧烈者应及时予以镇痛。
存在呼吸障碍者禁用吗啡,以免呼吸抑制。
【病因】
创伤性休克多由严重外伤引起,如大面积撕脱伤、严重烧伤、全身多发性骨折、挤压伤或大手术等。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引言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需要紧急的急救护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包括其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措施以及护理注意事项。
一、创伤性休克的定义和病因1.1 定义:创伤性休克是由于严重创伤导致血容量不足,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生命威胁。
1.2 病因:创伤性休克的主要病因包括大量失血、创伤性休克、严重创伤引起的神经内分泌紊乱等。
二、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2.1 血压下降:创伤性休克患者常浮现血压下降,伴有心率增快。
2.2 皮肤状况:患者皮肤苍白、湿冷,毛细血管充盈度降低。
2.3 神经系统症状:患者浮现烦躁、意识含糊、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三、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措施3.1 确保通畅的气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3.2 快速输液:根据患者的情况,迅速进行静脉输液,补充丢失的血容量。
3.3 控制出血: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出血较多的情况,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如外伤包扎、手术止血等。
四、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注意事项4.1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4.2 维持体温:保持患者体温稳定,防止低体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4.3 心理支持:创伤性休克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怖等心理问题,护士应赋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五、结语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疾病,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护理措施。
通过正确的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
同时,护士还应赋予患者心理上的关心和支持,匡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信心。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概述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导致的循环衰竭状态,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
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拯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识别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紧急处理措施、药物治疗以及监测等内容。
二、识别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1. 血压下降:患者的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者平均动脉压低于65mmHg。
2. 心率增快:患者心率超过100次/分钟。
3. 皮肤湿冷:患者的皮肤浮现湿冷、苍白或者发绀。
4. 尿量减少:患者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无尿。
5. 意识改变:患者表现出烦躁、淡漠或者意识含糊等症状。
三、紧急处理措施1. 确保患者安全:将患者放置在安全的地方,避免进一步受伤。
2. 呼叫急救车: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患者情况,并请求紧急救援。
3. 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有阻塞,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头后仰法或者侧卧位。
4. 控制出血:对于明显的出血,应迅速进行止血处理,如使用止血带或者直接按压伤口。
5. 保持体温:将患者覆盖保暖物品,防止体温过低。
6. 保持水分平衡: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液治疗,维持水分平衡。
四、药物治疗1. 补液: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补液治疗,如晶体液或者胶体液。
2. 血管活性药物: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以提高心输出量和血压。
3. 抗生素:对于有感染迹象的患者,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预防或者治疗感染。
五、监测1. 血压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心率监测:通过心电监护仪或者手动触诊,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尿量监测:记录患者的尿量,评估肾脏功能和循环情况。
4. 血氧饱和度监测: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者的氧合情况,及时发现低氧血症。
六、预后评估创伤性休克的预后与早期急救护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密切相关。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既往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创伤性休克护理
康复过程中的护理
疼痛管理
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如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以缓解患者疼痛。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 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等 情绪问题。
营养与饮食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 食计划,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预防并发症
采取措施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 症的发生,及时处理已发生的并发症 。
应用快速检测技术,如床旁检测、自 动化生化分析仪等,缩短检测时间, 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THANKS
患者反馈
重视患者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 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
新技术、新方法在创伤性休克护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
利用信息化技术,如电子病历系统、 移动护理系统等,提高护理工作的效 率和准确性。
结合康复治疗技术,如物理治疗、作 业治疗等,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 高生活质量。
快速检测技术
专业技能培训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创伤 性休克护理的专业技能培 训,提高护理质量。
紧急应对能力
加强护理人员对紧急情况 的应对能力,确保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 采取措施。
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质量评估
定期对创伤性休克护理的质量进 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持续改进计划
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制定持续改进 计划,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和方法。
预后评估与跟踪随访
预后评估
定期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跟踪随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活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05 创伤性休克护理的挑战与展望
护理人力资源的配备与培训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任务背景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症情况,常见于外伤、大手术、严重出血等情况下。
及时、准确的急救护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患者评估、急救措施和监测要点等内容。
二、患者评估1.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伤情:包括既往疾病、过敏史、外伤类型和时间等。
2.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指标,以及意识状态的改变。
3. 评估伤情的严重程度:根据伤口的位置、大小、出血情况等来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
三、急救措施1.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可采取头后仰、下颌提拉等方法。
2. 控制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和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压迫止血、包扎等。
3. 维持血压稳定: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可给予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以维持血压稳定。
4. 给予氧气:在急救过程中,给予患者高浓度的氧气,以增加氧供。
5. 保持体温:创伤性休克患者易出现体温下降,应采取保暖措施,如给予温热液体、盖上保温毯等。
6. 保护伤口:对于外伤患者,应及时清洁伤口,避免感染的发生。
四、监测要点1. 血压监测: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以评估血压的稳定性。
2. 心率监测: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及时判断心脏功能的改变。
3. 呼吸监测: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浅,及时发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4. 意识状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的改变,如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5. 出血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伤口出血、黏膜出血等,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五、急救护理注意事项1. 心理安抚: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安抚和支持。
2. 密切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与医生配合: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密切配合,根据医嘱执行护理措施。
4. 家属教育: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家属,护理人员应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伤口护理、出血控制等知识。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汇总
休克病人的护理学习内容:1.休克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2.休克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学习目标:1、掌握休克的定义。
2、了解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3、分析理解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4、理解掌握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5、掌握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学习重点:1、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2、休克病人各期的临床表现。
3、休克的处理原则。
4、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原则。
5、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休克概念〕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在许多疾病的严重阶段都有休克发生的可能。
如能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可转危为安,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会急剧加重,转变为不可逆阶段,最终导致死亡。
因此,作为临床护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的技术操作,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发生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及全身主要脏器损害的危急的综合症。
多种病因→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主要脏器损害。
组织损伤→多器官功能受损。
简言之,休克就是人们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使脏器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不良、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最后造成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休克的病因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病理生理过程):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的淋巴血窦中或停留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效循环血量的维护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和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
当其中任何一因素的改变,超出了人体的代偿限度时,即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下降,造成全身组织、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缺氧而发生休克。
在休克的发生和发展中,上述三个因素常都累及,且相互影响。
[休克病因与分类]引起休克原因很多,采用较多的分类法是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引言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症,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严重感染等情况下。
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伤势评估、急救措施和监测指标等。
二、伤势评估1. 外伤性休克的症状: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率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
2. 内伤性休克的症状: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外伤症状,但出现心率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表现。
三、急救措施1. 确保安全: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进一步受伤。
2. 呼叫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患者的症状和情况。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无法自主呼吸,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机。
4. 控制出血:止血是急救的关键步骤,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提高患者下肢等方法。
5. 维持循环:保持患者体位平卧,提高下肢,输液维持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提高血压。
6. 保暖:保持患者温暖,避免体温过低引起休克加重。
7. 监测指标: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四、监测指标1. 心率:正常成人心率为60-100次/分钟,超过100次/分钟可能表示休克。
2. 血压:正常成人血压为收缩压120-140mmHg,舒张压80-90mmHg。
血压下降到90/60mmHg以下可能表示休克。
3. 呼吸: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
呼吸急促、浅表或困难可能是休克的表现。
4. 尿量:正常成人尿量为每小时30毫升以上,尿量明显减少可能表示休克。
五、其他注意事项1. 不要给患者口服液体:口服液体可能加重呕吐或窒息,应避免。
2. 避免过度输液:过度输液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或肺水肿,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和量。
3. 注意感染预防:创伤性休克患者易发生感染,应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
六、结论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症,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在急救过程中,要进行准确的伤势评估,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尿量等指标。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6.预防潜在并发症
7.心理护理
在抗休克的过程中,给患者以心理安慰,解除患者紧张惧怕心理,耐心劝导患者,使其能积极配合抢救。
五、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创伤性休克患者多数伴有骨折、颅脑损伤、腹部脏器破裂及复合性损伤等,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做好各项检查、药物皮试、备皮备血等术前预备。
4.酸碱平衡与电解质监测 5.血细胞比容与血红蛋白测定 6.脉搏 7.凝血机制监测
充分补充血容量和制止继续失血与失液是低血容量休克的关键。
创伤性休克:止血,止痛,制动,控制活动出血,充分补液,适量补血,适当补碱,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激素治疗,防止DIC和器官衰竭。
三、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四、护理措施
专人护理
建立静脉通道
记录出入量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合理补液
1.迅速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上身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
(1)休克体位 :
02
抗休克裤是专为紧急抢救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而设计,对心肺复苏有重要意义。现场穿抗休克裤,只需一到两分钟,可使自身输血达750至1500毫升,迅速纠正休克。
请输入文字内容
01
请输入文字内容
02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暴力作用后,发生了重要脏器损伤、严重出血等情况,使患者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概念:
1
病因: 交通事故伤;
机器损伤; 坠落伤; 其他伤;
2
一、创伤性休克的概念和病因
重度
谵妄、嗜睡或昏迷
冰凉,苍白肢断青紫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创伤引起的失血、组织损伤或感染等原因导致的休克状态。
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救治和护理。
下面将介绍一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
1. 急诊救治措施:(1)迅速评估:医务人员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等。
同时还要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和创伤的严重程度。
(2)建立静脉通道:由于创伤性休克患者存在失血和低血压的情况,需要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液体复苏和药物治疗。
(3)液体复苏:根据患者的血容量丧失情况和休克的程度,选择适当的液体进行复苏,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4)进行血液检查:必要时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肝功能和肾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指导治疗。
(5)控制感染:如果创伤性休克患者存在感染的迹象,需要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并控制感染源。
(6)危重监护: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转入危重监护室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治疗,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护理措施:(1)安全护理: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防止二次损伤的发生。
还需要注意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心理护理: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需要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存在液体丧失和电解质紊乱,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电解质水平,并及时给予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4)预防感染:创伤性休克患者由于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感染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更换导尿管、拭洗皮肤、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等。
(5)监测并改善组织灌注: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伴有组织灌注不足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采取措施改善组织灌注,如输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6)营养支持: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合理的营养支持,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帮助患者恢复。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B.皮肤发绀
C.神志冷淡 D.全身淤点 E.尿量40ml/h
6.休克扩容治疗时,反应器官灌流情况简单、有 效指标是( ) B
A.血压、脉搏
B.尿量
C.中心静脉压
D.肺动脉楔压
E.呼吸、脉搏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第18页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第19页
A.平卧位
B.常规吸氧
C.保暖,给热水袋
D.观察每小时尿量
E.每l5min测血压、脉搏l次
2.反应休克病人组织灌流量最简单、有效指标是 ( )D
A.血压 B.脉搏
C.神志
D.尿量 E.肢端温度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第16页
测试题
3.反应休克病人危重征象指标是(
)E
A.收缩压低于l0.7kPa(80mmHg)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第14页
五、创伤性休克护理办法
13.调整体温:创伤性休克患者,体温常降低, 应予保暖。可采取盖棉被等办法,保持室温在 20oC左右。
14.心理护理,休克易造成患者及家眷恐惧、焦 虑和担心,及时做好抚慰解释工作,指导患者 正确配合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第15页
测试题
1.以下关于休克护理不妥是( )C
2.皮肤: 苍白、口唇紫绀、斑状阴影、四肢皮 肤湿冷。肤温低于正常。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
第5页
四、临床表现
3.脉搏: 虚细而速,按压稍重则消失,脉率为 100--120次/分,在休克晚期出现心力衰竭 时,脉搏变慢而且微细。
4.血压: 普通来说,若血压下降超出基础血 压30%,而脉压差又低于4kPa,则应考虑 休克。
第2页
二、创伤性休克病因
创伤失血, 造成有效循环血量降低, 严重创伤, 可引发神经反射性抑制, 使心脏收缩力减弱, 心排血量不足, 创伤后, 组织坏死, 产生毒素, 可诱发休克。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引言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生命威胁,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或其他重大损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
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包括早期识别、体位调整、控制出血、液体复苏和休克监测。
一、早期识别:1.1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皮肤状况,包括意识水平、烦躁不安、苍白或发绀等。
1.2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体温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3 评估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包括创伤部位、出血情况和伤口大小等,以便确定急救护理的紧迫性和方式。
二、体位调整:2.1 将患者平躺,保持头部处于中线位置,有助于维持脑血供和氧合。
2.2 抬高患者的下肢,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心脏前负荷,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2.3 避免过度移动患者,以免加重伤情或引起进一步出血。
三、控制出血:3.1 快速评估和定位出血源,采取紧急止血措施,如直接压迫、包扎或使用止血药剂等。
3.2 高度怀疑内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干预或介入治疗,以控制出血源。
3.3 在控制出血的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人工通气。
四、液体复苏:4.1 根据患者的伤情和失血程度,选择合适的液体复苏方案,如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等。
4.2 进行液体复苏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尿量等指标,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量,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4.3 注意避免液体过负荷或过度输血,避免引起心力衰竭或再灌注损伤。
五、休克监测:5.1 连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的恶化或复苏情况。
5.2 使用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如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导管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评估患者的循环状态和容量反应性。
5.3 根据监测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调整治疗方案,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和其他支持治疗措施等。
结论: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详解
加强专业培训
提高护士急救技能
加强护士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应对突发情况 的能力。
掌握专业知识
深入了解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为患 者提供专业化护理。
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
关注创伤性休克护理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积极学习和应用,提 高护理效果。
关注患者需求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相 应的心理调适方案,如心理咨 询、心理治疗等,以促进心理
健康。
05
长期随访管理与教育
定期随访安排
1 2 3
随访频率与时间
根据患者病情稳定程度,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通常包括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 的定期随访。
随访内容
每次随访时,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生活质 量、心理状况等,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
。
康复训练计划制定
个体化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运 动、认知、心理等多方面的训
练内容。
运动训练
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适 当的运动训练计划,如散步、 瑜伽等,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免 疫力。
认知训练
通过记忆、注意力等方面的训 练,帮助患者恢复认知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调适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大出血、疼痛、神经刺激以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 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等症状。此外, 还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神志淡漠或昏 迷等精神神经症状。
分型
根据休克的原因和病理生理特点,创 伤性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 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 等类型。
饮食指导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由于大量失血或严重创伤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引起组织灌注不足和氧供应不足。
急救护理的目标是迅速识别和纠正引起休克的原因,恢复循环血容量,并确保足够的氧供应,以避免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一、快速评估和初步处理1.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和皮肤状况等生命体征,确定是否存在休克的迹象。
2. 给予氧气吸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氧供应。
3.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开始输液以维持循环血容量。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选择晶体液或胶体液进行补液。
4. 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失血迹象,应迅速控制出血源,并采取措施防止继续出血。
二、补液和循环支持1.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失血量等因素,计算出预计的补液量。
一般情况下,可先给予快速输液以迅速恢复循环血容量,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
2. 补液的选择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等,胶体液包括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选择单一种类或联合使用。
3.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以评估补液的效果。
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以维持循环血容量在适当范围内。
三、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1. 休克患者易发生感染,应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异物。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2. 监测患者的体温,及时发现和处理发热情况。
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3.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急性肾衰竭、消化道出血等。
监测患者的尿量和血液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四、监测和支持器官功能1. 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以评估循环血容量和器官灌注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补液和支持治疗的措施。
2.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以评估氧合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氧疗和呼吸支持的措施。
3. 监测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等指标,以评估器官功能。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背景介绍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创伤引起的血容量不足或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导致组织灌注不足,从而引发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病理生理状态。
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高,病情危重,需要紧急而有效的急救护理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二、急救护理步骤1. 评估患者状况- 快速评估: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状况和皮肤颜色等,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 详细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伤情、伴随症状等,以便进行合理的急救处理。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头部正中位置:确保患者的头部处于正中位置,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
- 检查有无异物:检查患者口腔和喉咙是否有异物,及时清除。
3. 维持循环稳定- 寻找出血部位:如果患者有明显出血,应迅速寻找出血部位,并进行止血处理。
- 给予输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快速补液,以维持循环稳定。
-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4. 控制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对于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应及时清洗伤口,避免感染的发生。
- 给予抗生素: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
5. 提供心理支持- 与患者沟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担忧,提供安慰和支持。
- 家属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护理知识和应对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支持患者。
6. 监测和记录-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以评估治疗效果。
- 记录治疗过程:详细记录患者的护理措施、给药情况、病情变化等,为后续的医疗决策提供参考。
三、常见急救护理措施1. 氧气治疗:给予患者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氧供。
2. 快速静脉输液:根据患者的休克类型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液体,快速补充血容量。
3. 血液制品输注: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可以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等血液制品,以补充失血量。
4. 止血处理:对于有明显出血的患者,应迅速进行止血处理,如压迫、包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克病人的护理学习内容:1. 休克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2. 休克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学习目标:1、掌握休克的定义。
2、了解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3、分析理解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4、理解掌握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5、掌握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学习重点:1、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
2、休克病人各期的临床表现。
3、休克的处理原则。
4、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原则。
5、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休克概念〕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在许多疾病的严重阶段都有休克发生的可能。
如能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可转危为安,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会急剧加重,转变为不可逆阶段,最终导致死亡。
因此,作为临床护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的技术操作,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发生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及全身主要脏器损害的危急的综合症。
多种病因→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流不足→(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主要脏器损害。
组织损伤→多器官功能受损。
简言之,休克就是人们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使脏器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不良、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最后造成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休克的病因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病理生理过程):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不包括贮存于肝、脾的淋巴血窦中或停留于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效循环血量的维护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和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
当其中任何一因素的改变,超出了人体的代偿限度时,即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下降,造成全身组织、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缺氧而发生休克。
在休克的发生和发展中,上述三个因素常都累及,且相互影响。
[休克病因与分类]引起休克原因很多,采用较多的分类法是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这种按原因分类,有利于及时消除原因、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低血容量休克1.急性大量出血(如上消化道出血,肝脾破裂、宫外孕及外伤性大出血等)引起,临床上称为失血性休克。
2.大量血浆丧失引起,如严重烧伤时,主要由于大量血浆样体液丧失所致。
3.大量体液丢失引起。
由于剧烈呕吐。
4.严重创伤(如骨折、挤压伤、大手术等)引起,常称为创伤性休克,除主要原因为出血外,组织损伤后大量体液渗出,分解毒素的释放以及细菌污染,神经因素等,均是发病的原因。
(二)感染性休克(又称中毒性休克)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败血症,腹膜炎等)引起,,以及霉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的感染。
(三)心源性休克由于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肺动脉栓塞等引起,使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或舒张期充盈不足,致心输出量锐减。
(四)神经源性休克由于剧烈的刺激(如疼痛、外伤等),引起强烈的神经反射性血管扩张,周围阻力锐减,有效循环量相对不足所致。
(五)过敏性休克:某些物质和药物、异体蛋白等,可使人体发生过敏反应致全身血管骤然扩张,引起休克。
外科常见的休克多为低血容量休克,尤其是创伤性休克,其次为感染性休克。
本章重点为创伤性休克。
[休克病理生理]虽然休克发生的原因可以不同,发展过程也不太一样,但微循环的变化基本一致。
微循环变化通常分为三个阶段:1.微循环收缩期(痉挛)休克早期全身的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扩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口径明显缩小。
微循环血管持续痉挛的始动因素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休克时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刺激a受体,造成皮肤、内脏血管明显痉挛。
脑和心的微血管a受体较少,故脑动脉和冠状动脉收缩不明显,重要生命器官仍得到较充足的血液灌流。
(选择性收缩外周(皮肤/骨骼肌)和内脏(肝/脾/胃肠)的小血管→循环血量重新分布→心脑等重要器官有效灌注增加)代偿意义缺血性缺氧期为代偿期, 3个方面:①自身输血: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肝脏的储血库收缩,可以迅速而短暂地增加回心血量,减少血管床容量,以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
②自身输液: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儿茶酚胺更敏感,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更大,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组织液返流入血增多。
③微循环反应的不均一性导致血液重新分布保证了心、脑主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的代偿意义。
由于不同器官的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不一,皮肤、内脏、骨骼肌、肾的血管a受体密度高,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较高,收缩更甚,而脑动脉和冠状动脉血管则无明显改变。
由于血液的重新分布,心脑灌流可以正常,神志一般清楚。
该期为休克的可逆期,应尽早消除休克动因,控制病变发展,及时补充血容量,恢复循环血量,防止向休克期发展。
2.微循环扩张期表示已进入休克抑制期。
大量乳酸堆积,血液滞留→ 血浆外渗,血液浓缩→ 心排出量↓,心脑灌注不足,休克加重。
微循环淤滞的机制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长期缺血和缺氧引起组织氧分压下降,CO2和乳酸堆积,发生酸中毒。
酸中毒导致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②缺血、缺氧使扩血管活性物质(组胺、激肽、腺苷、K+等)增多。
④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休克期白细胞在粘附分子作用下,滚动、贴壁、粘附于内皮细胞上,加大了毛细血管的后阻力,此外还有血液浓缩、血浆粘度增大,血细胞压积增大,红细胞聚集,血小板粘附聚集,都造成微循环血流变慢,血液淤滞,甚至血流停止。
3.微循环衰竭期:血液浓缩,粘稠度↑,在酸性环境中处高凝状态,红细胞、血小板易凝集形成微血栓,甚至DIC。
休克发展到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示进入了微循环衰竭期,病情严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了各种凝血因子,且激活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结果出现严重出血倾向。
以上是休克失代偿期的微循环变化。
此期如继续发展,各重要器官组织可发生广泛的缺氧和坏死而无法挽救。
休克一旦并发了DIC,将使病情恶化,并对微循环和各器官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是休克晚期难治的又一重要原因。
随着休克的发展,组织缺氧愈来愈重,酸性代谢产物生成增多,导致局部酸中毒,加重细胞损伤。
休随着血流动力学障碍和细胞损伤越来越重,各重要器官(包括心、脑、肝、肺、肾)功能代谢障碍越来越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损伤,休克愈来愈难治。
脑功能障碍在休克早期,由于血液的重分布和脑血流的自身调节,保证了脑的血液供应,因而除了因应激引起的烦躁不安外,没有明显的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但动脉血压低于7kPa 或脑循环出现DIC时,脑的血液循环障碍加重,脑组织缺氧,患者神志淡漠,甚至昏迷。
在严重休克时,可出现多种内脏器官功能衰竭现象,称为多系统器官衰竭。
发生的原因乃微循环障碍所造成。
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的发生,与休克的原因和休克持续时间久暂有密切关系。
休克持续时间超过10小时,容易继发内脏器官损害。
以上内脏器官继发生损害,心,肺、肾的功能衰竭是造成休克死亡的三大原因,救治中更应重视。
[休克临床表现]由于休克病情变化快而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和病情发展阶段的表现也不一样,因此必须熟悉休克的基本表现,进行全面观察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诊断。
临床表现神志皮肤粘膜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休克早期清楚伴烦躁激动开始苍白发凉变化不大脉压缩小稍快<100有力深快正常休克期尚清楚表情淡漠苍白,发冷肢端厥冷收90-70脉压小100~120细弱急促尿少休克晚期模糊甚至昏迷显著苍白肢端青紫厥冷到膝肘收<20mmHg或测不到速而细弱、摸不清急促尿少或无尿*中、重度休克应放留置导尿管(一)意识混浊,表情淡漠,或烦燥不安,但神志尚清楚。
这是大脑缺氧的表现。
严重休克时,意识逐渐模糊,乃至昏迷。
(二)皮肤和粘膜苍白、潮湿,有时可发绀。
肢端发凉,,末梢血管充盈不良。
周围静脉收缩,陷,重者硬如索状。
(三)血压变化:血压只能反应心输出压力和周围阻力,不能代表组织的灌流情况。
血压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以血压下降做为诊断休克的唯一标准。
在代偿早期,由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还可能有短暂的血压升高,但舒张压升高更明显,因而脉压差小(2.7Kpa以下),这是休克早期较为恒定的血压变化。
只有失代偿时,才出现血压下降。
(四)脉搏细弱而快:,由于血容量不足,回心血量下降,心脏代偿增快,以维持组织灌流,但每次心搏出量甚少。
以后更由于心肌缺氧、收缩乏力,致脉搏无力细如线状,桡动脉、足背动脉等周边动脉摸不清。
(五)呼吸快而深:是缺氧和酸中毒的代偿表现。
早期尚可有呼吸性碱中毒。
除胸部损伤或并发心、肺功能衰竭外,呼吸困难者少见。
(六)尿量减少:早期为肾前性,反映血容量不足、肾血液灌流不良;后期还可能是肾实质性损害。
对休克严重程度的临床估计,还可用:一看:二摸:三测压:四尿量:交感兴奋→泌汗增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苍白;肾血管收缩→少尿;血管收缩→ 血压不下降,脉压缩小。
脑缺血→表情淡漠,甚至昏迷;皮肤粘膜瘀血→紫绀、湿冷;肾缺血加重→尿量进一步减少。
[休克实验室检查](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算、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稀释或浓缩情况血浆电解质测定,主要是钾、钠、氯,进行血气分析,借以了解血液氧合、二氧化碳储留和酸硷变化情况。
尿常规检查。
肝、肾功能检查等。
其他检查如EKG,X线片,胸、腹腔穿刺分泌物细菌学检查等视伤情和病情而定。
(二)特殊检查:1. 中心静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代表右心房或胸腔内上、下腔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0.49~0.98kPa(5~10cmH2O)。
CVP 变化可反应血容量和右心功能,若低于0.49kPa(5cmH2O)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1.47kPa(15cmH2O)表示有心功能不全;高于1.96kPa(20cmH20)则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常与血压变化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指导补液治疗。
2. 肺毛细血管楔压: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是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得的肺毛细血管内的压力,正常值为6~15 mmHg。
PCWP变化可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及右心室压力,若低于0.8kPa(6 mmHg)表示血容量不足;超过2.0(15 mmHg)提示肺循环阻力增加;高于4.0kPa(30 mmHg)提示发生了肺水肿。
[休克防治要点]休克病人病情危急,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医护人员应救死扶伤,分秒必争,抢救中,时间就是生命。
一、恢复有效循环血量补充血容量:(因各类休克都有一个共同点)是抗休克的根本措施,是第一措施。
适用于各类休克。
补充血容量越早效果越好,休克后的并发症越少。
及时补充血容量,对时间较短的休克均可很快纠正,不需用其他药物。
补液时应注意:1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关键性措施2 合理补液先晶后胶、先快后慢。